股市进阶之道 李杰的10大阶梯,看看自己在哪一层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股市进阶之道》读后随笔——最厉害的武器是规律!
这是一个老朋友的读后随笔,也是迄今为止我自己最认同和最喜欢的一个读后感。由于这位朋友并未对股市非常投入和深入,所以在具体技术和知识点上未必是感悟最深的。但由于多年的相识和思维方式上的某种相似,并恰是因为并非完全盯着知识点的细枝末节,所以反而这篇读后随笔更加深刻的把握和理解到了我写作的初衷和思维的核心。
——————————————————————————————————————————————
《股市进阶之道》读后随笔——最厉害的武器是规律!&by小乘医生
当收到水晶苍蝇拍同学亲笔签名赠书的时候,我随手在微信朋友圈里发了一句:一个不想做HIT的酒店服务生的影评专家不是好股神。一句话概括了水晶同学的颇有传奇的经历。
和作者李杰神交已久,大概都十多年了,但是见面次数可谓屈指可数。最早认识还是我和几个朋友创立的Miform论坛上,十多年前我们医疗信息化行业的论坛还不算多,我们那个草台论坛还能吸引几个业内的人来吐吐槽,评论行业时局。大家知道其实吐槽也是有技术含量的,比如一个叫水晶苍蝇拍的仁兄横空出世,对行业的点评和洞察颇有见地。当时彼此颇有惺惺相惜感觉,此后就交往起来。多年后,突然有天发现水晶同学被人称呼是股市里的带头大哥了,我心里暗暗称奇,传说中的牛人就是周围熟悉的人啊。
那时候他在一个濒临关门的HIS公司做市场经理,之后他给了个行业内玩命著称的女人的公司打工,再后以合伙人身份去了个不靠谱的公司创业(很惭愧,我还把一个兄弟卖给他们公司了。)最后,他说要当爹了,于是隐退江湖全职做奶爸。不想却步入股海,焕发职业第二春了。好了哩哩啦啦套了半天近乎,我之前就明说,不会对本书进行吹捧就是谈自己的感受,一如既往的随笔。
现在外界反应来看,且不说当当,亚马逊网店了,连具有独有独立风格气质文豆瓣网都给出了9.4的高分。当我向MBA同学推荐此书的时候,让我稍感意外的是他们对我和作者的熟悉而稍感意外,显然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更加熟悉水晶苍蝇拍。说真的,我个人对股票毫无感觉,如果不是为了MBA学公司财务这门课程,就不炒股了,开始还严格的看指标啥的,后来就沦落和绝大数股民一样,都是投机性质的,自然属于那种7个亏中的人,亏损也就是在10%左右,亏得他推荐的广联达,才让成绩不那么难看。
翻阅这本书,我刹那间有一种恍惚,仿佛到了春节前在东单上岛咖啡里,我们点上一壶茶,很惬意的聊天。我断断续续地花了大概有一个月时间来看这本书,此书既不是精彩小说让人一口气读完,也不是枯燥的教科书让人危襟正坐去膜拜。仿佛就是朋友聊天的感觉,可以很随性,可以突然的断片,可以一段的调侃,一段的严肃,一段的激情。
他曾强力推荐我中国最好的没有之一的科幻小说《三体》,此后闲聊的时候讨论过整个宇宙最厉害的武器是什么,是规律!不知道他是否潜意识受到《三体》的影响。从股市认识论的规律谈起,关注“高价值企业的特征”,抓住优秀或者即将成为优秀的企业的发展规律,剖析市场的演变规律。其实就是对股市认知、企业运营分析、市场理解的方法论和工具了(外企常来这套东东)。更重要的是用化繁为简的方式进行表达,让大家能够快速地理解这些规律。可能这与他之前做售前顾问经常与客户沟通的经历有关系。相信很多人看这本书的时候,颇有点破一层纸的感觉,更加清爽。发出“哦。对,原来是这样。”“这下子明白了。”的感叹。在发现价值这一部分章节中,某种程度上可以不用股票成长的角度看待,而是对企业运营成长视角的解读,更是帮助职业经理人更有远见地进行企业管理。
如果是所谓的专业人士写这类书就未必如此效果,他从自身经历和散户的心路历程的视角出发,所以很大程度上引起大家的共鸣。还有一点,水晶也毫不避讳错误和股海沉浮中的弯路,错误的教训有时候比成功的经验更让人领悟。比较时髦的话说就是很具有“同理心”。
这些让我想起在我做实习医生时候最受同学欢迎的临床带教老师进行外科示教手术,老师一边操作,一般讲解。为什么这样操作,这样操作的优点是什么?还有其他什么术式?潜在的风险是什么?重要的不是如何操作,而是思考如何去做,为什么做?后果是什么?更多是介绍思考的方法和途径,不是直接告诉去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整体翻阅下来,我个人更喜欢第16章之看好未来的逻辑这个片段(他告诉我他自己也喜欢这段,果然是默契!),写的相当大气,从历史的视角,其实已经超越了谈股了。对历史的把握,对时代的认识很有气势感。以前说的把个人命运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多少觉得有些遥远,甚至当做很好笑的政治性口号。随着自己的经历和对生活、工作的感悟,愈发理解这话的内涵了。这里真的要由衷地说:感谢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如此多的机遇,如此多的选择。
按照我这个充满处女座气质的白羊座人风格(水晶也是白羊座!),必须进行挑刺。比如对于一些专业术语的英文缩写在最后的16章节给了详细的解释,从阅读的习惯上上应在书中前几章就应该出现了,开始就做出明细的解释,而且有些缩写应用上并不是很规范,或许是小编的责任?
有些文中观点我也未必认同,文中提到说他本人也会去其他论坛看看大家对股票时局的看法,当发现自己与所谓主流一致的时候就立马质疑自己了,要”远离大多数人“。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鼓励和欣赏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甚至与众不同,也承认真理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掌握少数人的手里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当你和大众观点一致的时候就是什么从众流俗了,你就错误了。精英与大众的观点并不总是对立,没必要那么绝对。
我相信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水晶苍蝇拍同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并且涉猎广泛,功夫全在身外。他尽管不是什么名校毕业,但是坚持地勤奋学习(呵呵,好象小学生造句的感觉)。对学习真的已经成为一种信仰了。我更多的认可他对股市的内心感悟,更引申至人生的感悟。我们知道知识的学习相对容易,但是真正地领悟并学以致用,成为自己掌握和利用的规律,这是需要内功磨练的。
谈到这里,我想我和大家有个同样的期待,就是至少5年以后再见到他出版新作,名字我都替他想好了《股市高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升华》。我知道,这不是很着急活,都是需要岁月和实践的历练以及个人自我修养不断完善。其实,我们每个人不是都在各自人生的道路上在修炼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539000印刷时间:日开 本:12k纸 张:胶版纸印 次:1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8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注定最终只有少数人获胜的财富游戏
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注定最终只有少数人获胜的财富游戏(作者:阶梯投资)
朋友让网上买这本书,收到后一看,张东伟作的序,其中一句“巴菲特所讲的投资主要是学好两门课,一是学会给公司估值,二是要了解市场如何定价并利用市场”。这句话击中了我,虽然“利用”两个字不好听,就如李杰在书中开门便说,如果一句话来描述股市,我想它是“一个注定最终只有少数人获胜的财富游戏”中,游戏二个字总给人感觉儿戏。
在我把这本书快要看完时,就给几个喜欢股票的朋友打电话推荐,并想回到学生时代,写一写读后感。确实,这397页,是花了功夫的,从估值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是值这本书的售价,如果能按照书中的一些思路进行一定的投资实践,那现在的售价应该是低估了。
在思考这场财富游戏时,我总在想,这些获胜的少数人的价值在哪里?可不可能多数人获利?书中随后坦明了作者的观点,“我曾经想,到底怎么样才能解救大众,一个超级牛市,或者开诚布公的股神,完美的制度?最终答案是,什么也拯救不了。或者这样说,让大众都轻松地从股市中赚钱这个目的本身就是“反科学”的,如果实现,那么社会从此就会一路倒退”。
那少数人获利的价值在哪里?作者未说,我这样想,这些必然获胜的少数人在自知或不自知地通过他们的获利维护了市场的估值平衡,并在这些少数人市场占比略有扩大的过程中,市场会逐步更加成熟。就如狮子通过追逐吞食瘦弱的角马反而使马群更健康,这虽让身受的传统教育的我不愿正视,但理性告诉我这是事实不得不接受。
在书中271页有一段对以上讲的比较透彻,“虽然市场从整体来说绝大部分的参与者是容易情绪失控或者缺乏专业技能的,但确实又存在着一个群体具有足够的理性和分析评估的能力(我称之为成功的少数派)。在市场的大部分时候,投资者都是在一种市场趋势下来回奔波,这种时候‘成功的少数派’往往既不参与这种趋势博弈的游戏也无法起到作为逆转的力量的作用。但当趋势运行到某种足够的程度(不管是上涨还是下跌),当这个资产的吸引力开始有足够的保障和确定性时,即所谓的获胜的概率和赔率都极具吸引力的时刻,这些‘成功的少数派’就会果断出手,并且一出手相对于其他的群体而言就是大手笔——这也很好理解,既然是‘成功的’,自然具有更大的实力。与此同时,趋势经过大力度的释放也运行到了这个方向的衰竭阶段,投入这种趋势的力量也就越来越少,这就越来越无法阻止‘成功少数派’的力量来改变趋势。而一旦趋势改变,新的方向性确立会吸引新的趋势跟随资金的介入,从而实现了股票的价值回归。
书中还引用了一项调查数据来证明了上述的观点,如下:
蒂姆·科勒针对趋势交易型投资和内在价值型投资者的一项交易数据调查可能对这一过程提供了佐证: 在这项2006年的调查中,
所有大型交易者投资买卖了11万亿美元的股票,
而内在价值投资者仅为3万亿美元,这显示日常价格波动中活跃的主角是前者。然而,当统计两种投资者中每个交易者每次交易的额度时,内在价值投资者约700-3000万美元,而交易投资者只有100万美元。
那投资者为什么不能在趋势向下保持坚定且在趋势向上保持理性而不去追涨杀跌呢?书中79页有一段也比较精彩:
科学研究表明,当投资盈利时人的神经活动与瘾君子非常相似;而在人类的大脑中,对财务损失的处理和对死亡威胁的反映发生在同一区域。可见,股价涨跌所带来的盈利与亏损值的变动,在生理上可以造成极大的刺激性感受。这种强烈的生理刺激可以轻易让一个高智商的大脑短路并且做出愚蠢的选择。
这让我想起来前几天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有趣的事。有一个拍卖要拍一个锅炉,有个人就通过打听并咨询出这个锅炉值12万,并且找到一个下家有购买需求,然后就计划去拍卖会赚一笔。谁知道拍卖当天另外一个人一直和他竞买,价格一直喊道13万以上,这个人脑子一热就又喊了一个13.5万想骗那个竞买的出个更高价然后收手,谁知道别人没上当,最后自己高价买了个锅炉直接就亏了1.5万。
从上述中得出的结论显然对占据市场主流的趋势分析交易者是一个警醒,也许在追逐趋势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必然获利的理论依据,而只是进行了一场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
。。。。。。。。。。。。。。。。。。。。。。。。。。。。。。。。。。。。。。。。。。。。。。。。。
《股市进阶之道》分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就是正视股市,正视股市的结果就是正视自己,要想成为少数人就要了解其他多数人的想法,也就是行为金融学。所以作者对逆向思考反复强调,以至于作者的一个朋友在随笔中写了这么一段“有些文中观点我也未必认同,文中提到说他本人也会去其他论坛看看大家对股票时局的看法,当发现自己与所谓主流一致的时候就立马质疑自己了,要“远离大多数人”。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鼓励和欣赏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甚至与众不同,也承认真理大多数情况下确实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当你和大众观点一致的时候就是什么从众流俗了,你就错误了。精英与大众的观点并不总是对立,没必要那么绝对。”
书中也引用了芒格的名言“我想知道我会死到哪里,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现在我们可以知道芒格语言的精妙之处,如果把“我”换成其他多数人,那多少人会感到心中不自在。而作者是直接的,因为直接才有杀伤力,但真相总是无聊的。书中第三章归纳了“多数人”容易犯的投资错误,数了一下,12条。猪八戒才八戒,投资者若想如第四章中“像胜出者一样思考”,那必然要具备更强的耐性和更大的理性以及更宽广的视野,因为你不仅要了解自己还要了解别人,最终等待大概率和高赔率的机会,出手必要赢。
&书中第二部分为发现价值,也就是学会给公司估值。这里体现了作者的水平,也体现了他对现金流的深刻认识。这里要感谢水晶苍蝇拍,他形象的解释让我对总也找不到感觉的DCF(现金流折现模型)找到了感觉。
先来一段对教科书中账面价值、市场价值、内在价值的形象理解:
假设一个人完成了所有的学业并参加了工作,那么他为了完成这些学业而付出的所有成本就是“账面价值”——包括学费及为了学习所产生的各种杂费等。他的学习成本是用历史计价的,也表明了其为了获得今天的职业竞争力所产生的一个资本。而他进入了职场,所获得的工资额就是他的“市场价值”,这是市场化的职场对他所能胜任的工作,以及这份工作的复杂度,创造的价值等各方面的一个综合评估。那么,从参加工作到最终职业生涯结束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他所能获得的所有的职务性现金收入的总和,就是他的“内在价值”。
在书中94页关于DCF三要素的叙述中,是能看出有原创精神的,也是个人认为本书的最具价值所在。
现金流折现模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价值的内涵,却并不适合用来对企业进行估值。但放弃了DCF进行估值的想法后,我却发现它竟然展现出一个重要的透视企业价值源泉和衡量企业价值特性的视角。它的原理告诉我们,企业的经营存续期足够长是一个企业酝酿内在价值的基本条件。其次,企业的经营存续期内的最佳经营结果应该是产生大量的自由现金。此外,在预期回报的时候必须要对未来预期获得的这些自由现金进行合理的折现。遵循着DCF的基本原理,我们完全可以不将它作为一个计算公式,而是变成一种透视企业内在价值特征的思维方式。我将这种思维的体系称之为DCF三要素。
书中第二部分140页关于ROE的理解也非常精妙:
一个企业进入价值完全释放的阶段其净资产收益率到底能有多高,显然将决定一个企业的经常性估值区间。越高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其净资产的相对溢价(市净率PB)也必然越高,这就像能带来更多利润的员工必然薪资越高一样。但仅能维持一个高的ROE却难以持续也是个大问题,所以这种较高的ROE状态能够持续多久是第二个重要的问题。除了ROE的收益率高低,净资产本身能够多大程度进行扩张也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如果一个生意可以获得极高的ROE,但只能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资产规模下,那它可能会是个精致的贵族型小生意却很难成为真正的大生意。这就构成了衡量ROE的3个基本维度:ROE能达到的高度、ROE维持在高水平的持久度、净资产的增长能力。
能将一个财务指标和企业进行紧密的融合,这确实需要深度的理解,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真实水准和境界。
关于具体的投资实践作者做了如下的总结,也是三条,看来作者喜欢用“三”来进行体系构建。
投资这个企业的战略理由是什么?其中包括:对这笔投资总体的期望是什么?这些期望是否立足于长期的产业发展环境和竞争格局中不易改变的因素?这些因素本身的牢靠性和相互联系的逻辑性是否足够?
投资这个企业的战术安排是什么?其中包括:按照什么步骤来建立头寸,在什么时机背景下分别执行买入、补仓、持有、售出、清空?在整个投资组合中所承担的角色是进攻性的还是防御性的?是看重高弹性的潜力还是高确定性的一面
影响企业发展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其中包括:那些因素是所预期的前景能否实现的生死存亡的前提条件?在持有的过程中哪些是可以容纳的现象,哪些是需要高度敏感的问题?
在第11章中总结了投资策略的问题,即:买(卖)什么?什么时候买(卖)?该买(卖)多少?这3个问题可以浓缩为3个投资的最核心要素,即对象、时机、力度。
& & 在第11章的最后有这样一段话:
我也意识到未来优势型的投资也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对于前瞻性的要求非常高,虽然买入的区间非常宽阔,但是符合这一条件的企业确实也非常稀少,要挖掘出来有时候还需要一定的运气。而且长期持有一旦出现判断错误的时候机会成本会非常高。所以只能说现阶段它会是我的重点,我想在未来,逆向投资在我仓位中所占的比重很可能会有所提高。
关于投资成长还是投资低估(这个价值投资的两大阵营,尤其在雪球上明显)需要每个价值投资者认真思考。
&书中第三部分为理解市场,也就是要了解市场如何定价并利用市场。
& & 张东伟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
套利是证券市场不变的本性。但这就引发了一个悖论:一、股价的波动是可以分析的,因为只要分析清楚了套利存在的机会,也就有把握市场波动的可能。二是市场的波动是不可分析的,因为市场各方若都在进行这样的分析和套利行为,那么,套利的机会就稍逊即逝,几乎不可能有明显的套利的机会可以存在,这样,市场波动的分析也就没有意义了。这一悖论正是市场的有效性问题。比如,我们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信息公开披露时,市场反映迅速,甚至在信息公开前股价就已经有所反映;根据已公开的信息,就很难有可以经常性的、重复性的获取超额收益(即超过市场的平均收益)的方法。如果承认有效性,那么一切证券分析则基本上没有多大的意义了,说股市是个掷筛子式的赌场也不为过;而如果不承认有效性,或者至少对一些人如此,那么几乎等于承认股市可以成为提款机,证券分析方法就成为世间最有价值的东西了。
有效性问题成为股市的哲学问题,是理解股价运动以及建立投资理念和方法的核心问题。任何投资人,不管他是什么样的理念、方法,都绕不开对这一问题的表态和回答。不过,过于狭义的有效性研究对投资来说并没有多大意义。任何成功的投资人都不会承认市场是“随机漫步的”或者完全有效的。有效性现象不过是市场波动的动力和表现形式,或者说表面上的随机波动实际上是更高阶的有序性的表现形式。目前学院派风格浓重的一些机构投资人队伍中一个普遍流行观点是:市场是无法研究的,只有公司是可以研究的。实际上这不过是市场“随机漫步派”观点的延续。以后我们会看到,这种观点及其投资方法无助于对公司价值的评估,也会直接影响到投资理财效果。证券市场上的各种现象并不是孤立的。
正是由于有效性问题的存在,使得对股市的分析和我们习惯的科学分析不同。现代科学大到宇宙、小到基本粒子夸克,都能用具有确定性的方程式来解释和预测其行为(即使是用量子力学方法也是用确定形式的方程式描述)。但股市有效性问题的存在,就使得证券分析的作用产生上述的悖论。或者说,任何基本分析或技术分析,它们都不是在任何时候都有作用的。当套利的驱使(特别是伴随严重的情绪因素)达到极致,市场就会被推到极端状态,这样的状态才更加充分地暴露了其相反的套利机会(多空趋势的转换)。只有在这个时候,证券分析才能显示出有其应有的作用。有些人也许出于工作需要,天天都要对市场和公司股价波动做分析、评论和预测,其实是完全徒劳的。
有研究表明,总体看,市场有20%的时候是无效的,而有80%的时候是有效的。证券分析师的作用就在于把握市场那20%的“无效”期,指出价格与价值的背离,指出投资机会或风险。对于分析师来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其实,这正是证券工作不同于实业工作的特点之一。
上面这一段很长,但我不想因为本文的篇幅而删掉任何一句来损害它的完整性。
作者在市场有效性问题上在本书的第三部分做了表态:
在我看来,市场首先一定是有效的。否则我们所有的投资失去了起码的基础,但市场的终将有效与市场始终有效、充分有效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市场对于任何股票的定价即使是准确的,也仅仅是反映了当前可见状况的阶段性评估,而远远谈不上对一个股票全生命周期的充分定价。这正是为何可以有怎么多的股票可以在上涨了十几倍以后继续上涨十几倍(比如沃尔玛),而不是一次性体现在价格内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做完表态之后,作者进一步的总结了溢价(或折价)出现的路径,也是书中305页,预期的发展路径,这确实对具体的投资实践有现实意义。
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市场对于股票的预期程度往往沿着一定的进度发展,如下:当前可见预期→→短期未来的业绩预期→→某业务的潜在前景→→市场流向概念
比如市场的精力都在讨论某公司在研的重大药品的未来前途无限,价格已经完全脱离了当前可见的业绩,股价开始走向全面泡沫。与之相似的情况,是将企业与某种当前市场热捧的概念挂钩进行热炒,比如“新能源”、“环保”等,这也往往是股价进入泡沫阶段的标志。
关于预期的过度解读并利用往往会引起某些善良投资者的反感,如下面一段:
有些价值投资者可能会疑惑:这算不算投机了?我的想法是如果利用市场算是一种投机的话,那么价值投资本身就是具有这种基因(比如最著名的恐惧与贪婪理论),关键在于“度”。现象是客观的,如何利用或者是否利用则是个人选择。
这让我想起了巴菲特的投资和生意的言论,如果赚钱是生意的最终诉求,那投资就是生意。这里的一线之差就是作恶与否。
。。。。。。。。。。。。。。。。。。。。。。。。。。。。。。。。。。。。。。。。。。。。。。。。。
该是到收尾的时候了,水晶苍蝇拍的《股市进阶之道》是我这一段时间看到的最好的一本投资类书籍,比起很多拼凑出来的投资类热门书要好很多,也非常易于理解和阅读。我在想,如果让我写一本市面常见的投资类书我估计花三个月时间也能写出一本,但让我写出类似《股市进阶之道》的书估计需要5年的学习、阅读和投资实践及思考,这就是差距,当然这也是自我进步的动力。
&再次感谢水晶苍蝇拍的倾力奉献,真心话,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体系,可见总结能力之强。
我的更多文章:
( 20:20:20)( 20:20:20)( 08:08:08)( 20:20:20)( 20:20:20)( 09:09:09)( 11:11:11)( 08:08:08)( 20:20:20)( 11:33:33)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一篇价值310万的股市高手的体悟 重温股市进阶之道
扫描到手机
扫描到手机,随时[继续看!]
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扫描左侧二维码,就能在手机继续浏览本文,还能分享到微信或微博。
10:45来源:和讯网作者:柳苏源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雪球。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炒股,看雪球就够了
每晚20:16,雪球君给您离真相更近的剖析
最近雪球君又重读了一遍水晶兄的《股市进阶之道》,感触颇深。
以下是雪球君摘出的经典,确实好,分享给大家。
31个段落,如果你理解了,绝对价值310万!
想在股市中获得成功的人都该多读五遍!
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标的不易,找到正确的标的并且良好的时机来临时敢于行动更不易,行动后能够耐心的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最不易。
第一个不易是因为学识和专业素养的门槛,第二不易是因为知行合一的障碍,第三个不易是品性的缺陷。
长期的超额收益却要求这3者的结合,投资之大不易正在于此。
对我来说,市场及估值日常的波动幅度及时机都不可知,市场及估值的极端态和其大方向模糊可知。
企业中只有极少数的对象其经营前景可较的探知,少数企业的前景可大致模糊探知。
对于自身能力特长和局限、长期获利的方式和必须放弃的东西,则可以而且必须清晰的知晓。
好像很多领域的出众都是以战胜基本的人性为基础的。
比如运动健将需要克服的是懒惰怕累的本性,创业者克服的是害怕失败和安于享乐的本性,销售需要克服的是对陌生人紧张和害怕被拒绝的本性...
当然,投资对这点体现的更加突出,甚至这方面构成了投资最重要的软实力。
很多初学者特别喜欢“干货”,那种实盘操作贴或者推荐牛股的内容。
实际上这种干货爱好者是最难进步的,甚至是最容易被卖拐和带到沟里的。
不劳而获和快速得到“高人实战”教导似乎很聪明,其实这才是真正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有营养的食物一般都不好吃,最可口美味的东西却大多是垃圾食品。
在投资上也是如此,最被大众喜闻乐见的信息往往毫无用处甚至有害,而真正能提升投资能力的内容却似乎总是“不那么解气”。
也许,这就是这个世界保持平衡的一种方法。
股市巫婆神汉的5种典型症状:
1.特别喜欢在电视报刊等公众传播平台上露脸
2.特别喜欢三天两头吹嘘自己的精彩战役
3.对带领散户脱贫致富表现出特别的“责任感”
4.对自己总表现出特别的自信又对异见有很强的攻击倾向
5.其睥睨天下的姿态与其实际的屌丝状态特别不匹配。
投资上的这点儿事儿吧,对明白人不用多说,对糊涂人说再多也没用。
在证券市场这个领域内绝大多数人都是糊涂人(或自作聪明的人),这个基本面决定了参与讨论的群体越广讨论价值就越低。
看透了这点,就别往聚光灯下挤更不需要什么知名度和广泛认同,自说自话就好。
成长股、低价股、适度成长的合理价格股...
这些典型的投资方式都有其长期可供验证的成功经验。
如果我们足够仔细耐心的了解其适用范围、主要局限性,以及配套的操作策略和对个人能力倾向的要求,那么我想都不难获得成功。
然而大多数人热衷的,却只是教条的盲目崇拜和唯我独尊的口水仗。
任何投资策略其实都是来自于我们对历史的观察和总结,然而投资面对的永远是未来,若历史经验中某一个参数跳跃性的运动或者远离均值一下,可能都会造成惨痛的损失。
幸运的是,与已经长长的历史相比,大多数人最多20-30年的投资生涯还是很短的,碰到严重偏离均值的机会不多。
平稳,其实是一种福气。
从历史统计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些“傻瓜式”投资方法也可以大获成功。
比如低市盈率法、低市净率法、低价股法等等。
这些方法不但不需要什么企业研究甚至连市场环境都可以大部分忽略,收益以过去20年看却高得惊人。
但其隐性门槛在于:真正甘当“傻子”,极大的耐心和毅力,极低的期望值。
以接近20年的长度验证的投资策略虽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但简单的收益统计同样也过滤了这个过程中巨大的挑战。
比如上述的“傻瓜法”曾经在5-8年的时间内几乎颗粒无收,有几人可以坦然面对这个结果?或者说一个投资人的投资生涯有几个8年呢?
“傻瓜法”的主要问题:本质上它并不在意公司实质价值而只是通过市场波动来赚钱,虽然与普通投机和赌博差异很大,但依然缺乏一个稳固的地基;策略依据完全来源于历史环境,构成历史收益的某个要素一旦变化可能严重影响结果;它与其它投资风格和策略一样面临风格不适期间收益很差的问题。
市场波动的钱本来就是价值投资收益的一部分,典型的就是“恐惧贪婪”概念,但它从未承诺过“快速获利”。
长周期双击的超额收益是一个价值实现的完整链条,而非情绪波动的简单映射。
如果试图将估值波动作为一种快速获利的工具,只能是越来越偏离企业价值这个根本而走向投机。
不管大盘股小盘股,其都是个体上涨中自身因素更多些(如业绩驱动、催化剂爆发等)而整体上涨中则是风格驱动更多些(风格偏好等)。
一次真正的“魔法时刻”往往是两者共振的产物。
也就说单纯的估值修复往往迅猛快速,但幅度和持续性有限。以长期业绩驱动为根本,等待“风”的到来则稳健弹性两相宜。
市场有效还是无效既是一个程度问题也是一个时间跨度问题。
从程度上说市场总是在强有效~弱有效之间摇摆。
从时间跨度上而言,短期信息易充分高效反映而长久未来则难准确反映。
弱有效市场阶段对投资人具有重大操作意义,那些长期持续创造价值而本质上难以被充分反映的品种,则是最重要的操作对象。
弱有效市场往往出现在全面低估和高估的2个极端态,相对较好识别但操作上却异常考验执行力。
创造力远超出市场当前预期的对象则集中在未来优势型企业,它在执行上只需长期持有但却异常考验投资人的商业洞察力和耐心。
两者结合固然最优,但显然也对人的能力要求最高。
“价格反映了一切”这句话如果在放在一个短期来看是成立的,所有有意义的信息其最终的呈现方式就是价格,无论短期看起来它是多么荒谬的高和匪夷所思的低。
但这种“反映”只忠实呈现市场对当前信息的情绪映射,却并不与其长期的现金流和资本回报相关联。
所以,前者是趋势的核心,后者是投资的基石。
“反映了一切”与“反映了正确”显然是差异巨大的。
当我们说价格反映了一切时,这个“一切”既包括了基本面的相关真实信息,也包括了不实的信息或者夸大的信息。既包括了高瞻远瞩,也包括了短视和异想天开。
所以当有人说“价格已经反映了一切”的时候,其实我觉得很大程度上等于什么也没说。
是经济学家里罕有的自己实践积累财富的典范,但这种从小到大都是精英圈子里的精英的人,在动荡的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间也曾因为迷恋投机和杠杆三次把家底几乎赔光。
我觉得如果不是其巨大的声望和社会资源的支持,最后能否翻身其实也是有疑问的。
投机和杠杆,可能即便对天才来说也是一个诅咒。
市场今天爱这个明天捧那个,跟着它的指挥棒走疲于奔命还是小事,提心吊胆的折腾死却还得不到收益才是大问题。
作为投资人而言,其实只有3个问题需要考虑:
第一,什么样的公司才能持续的创造价值?
第二,市场当前的错误定价在哪里?
第三,组合是否能够对意外的情况有一定的应对策略和能力?
一般人都会认为在股市里把行情猜得准才是本事,实际上这个“准”里到底运气成分占多少是大有问题的。
人更重要的潜意识是“我错了该怎么办”?
投资的决策不是一个“我认为必将如何”的单线条过程,而是“我认为某种情况可能性更大,但如果我错了可以如此如此“的”对策型“思维。
当然,这种对策还是处于策略层的,其从属于投资的价值观层面。
当概率和赔率都达到极佳状况的时候,在确保依然有后手、不至于被耗死的前提下是可以没有对策的,认死理儿就行了。
“输得起”看起来是一种低姿态,实际上却很不容易做到。
真正输得起的,要么是足够年轻要么是具有足够雄厚的资源后备。
在投资中这往往是个悖论,越输得起的心态就越好,行为越不容易跑偏;反而越输不起的就越想赌把大的尽快翻身。无法跳跃这个心理陷阱,就很难真正形成投资意识。
如果以投资的标准来讲,最深谙价值投资的可能就是典当行,总是从危难中便宜拿到好东西再平价卖出,日常的工作就是逆向投资。
最喜欢追逐趋势并且总还赶不上的就是农民(这里作为一个群体而非个体),总是看去年什么卖得好就养殖(种植)什么,结果老是迅速供过于求最后挥泪大甩卖。
同样的3张标准化财务主报表,不同行业的观察重点往往截然不同,但同一个行业里不同企业由于经营能力的不同其差异也很大,而同一个企业在不同经营阶段的数据特征甚至也能呈天壤之别。
投资人可以借第一种不同来认识生意本质的差异,再通过第二种不同去发现竞争优势,并利用第三种不同识别经营周期。
进口替代一直是成长股的重要摇篮,过去集中在家电、工程机械、运输工具等,现在到了精密机械产品和高端配件。
进口替代的驱动力主要来自技术突破+性价比+服务本地化,但不同行业侧重和替代周期不同。
这种公司的投资逻辑相对清晰简单,但也多见于竞争激烈差异化程度低,大多不属于经常性溢价品种。
很多人对中国的产业实现升级没有信心,其实产业升级并不神秘,当传统产业难以再获得超额收益,资本在高端产业更容易获得暴利时,聪明的脑袋将蜂拥而至。
中国本土的巨大市场和当前知识人才的高度流通,也将加速这一进程。资本和市场,这两者的力量比什么专项扶持政策都厉害得多。
这2年阅读的公司资料,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产业升级就在进行中。高端配件和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新商业模式勃勃生机、新经济发展阶段某些需求的强劲爆发...
过去几年诞生的大牛股大多与此相关。等到产业升级成功在若干年后成为大众共识时,人们还会哀叹历史性的机遇又一次失之交臂了。
目前传统的“白马股”不少处于收入微幅增长利润较高速增长状态。而那些新兴产业中的“黑马”不少却正相反:收入高速增长利润明显落后。
这两种特征表明:白马们享受着高集中度下规模效益的美好,但二次创业的挑战越来越近;黑马们乘风破浪迅速做大,但如何清缴战场收获果实是个挑战。
任何一种长期肯定有效的投资方法,必定不会在每个时期都成为阶段性赢家。
这是个看起来很奇怪,但仔细想想又简单的道理。
市场先生总体来说是个公平的家伙,很多有效的方法最终的收益率都会收敛到一个差别不大的区间。所以与其纠结于流派的高下,不如始终做一个逻辑一致和知行合一的靠谱的人。
对着阶段性股价表现做“反思”很常见,这样做的时候永远有“当初如此这般就好了”的懊悔。然而这种“反思”越用力,其实就越是偏离投资的正确航线。
这样做似乎看起来很懂得自省,实际上只是让市场先生牵起了他的鼻子。
一个卖电饭煲的(而且是不太成功的),收购个公司就变身为无人机概念了,市净率干到16倍,股价从年初到现在翻3倍。但说实话,这种股票里的玩家其实一个傻子都没有,而且相反,应该都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更聪明的。
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当一个公司的主业绩效越来越差或者从来就没优秀过时,它所说的正在布局并且未来将带来巨大回报的项目基本上都是扯淡。
相反,真正能登上一个又一个新不断收获新业务的企业,靠的永远不是“下一个项目”而是每个阶段的业务都出类拔萃。
草鸡变凤凰比凤凰越飞越高的概率小多了。
在对资金的可获得性上,超一流企业不但不需要有息借款甚至还会为现金过多发愁,一流企业可以自由选择市场上最便宜的融资渠道,对贷款方来说是最好的客户,二、三流企业至少能以正常利息水准获得必要的发展或周转资本。
那些必须借助高额利息融资经营特别是以此确保周转的,基本上都是不入流和高危的。
人生确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以家族为单位拉长到3代长度去看,今天的一切不公平其实大多都可以有合理和公平的解释。
差别只在于,某些人的奋斗可以让他的后代不再饱尝不公平的苦恼,而某些人和他们的后代会一直活在不公平的抱怨里。
个人和家族如此,民族和国家也如是。
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坚持做自己”只不过是无法融入主流的失落后的托词而已。当主流真正接受或者真正在主流中占据了优势位置时,有多少人还能继续坚持做自己呢?
不坚持是聪明的,入乡随俗与众共舞是攀登名利高峰时摩擦系数最小的方式。坚持是珍贵的,独善其身保持初心是对自己最忠诚的生活。
当然,坚持自己是有前提的:自己坚持的是正确的,至少不是错误的,有害的,并且让自己真正内心平静舒适的;有坚持的本钱,如果还得为三斗米折腰那还是先谋生自立更重要,除非精神就是你的一切;坚持也是有度的,不是愤世嫉俗不是为了特立独行而偏要格格不入。坚持和成长不矛盾。
股民很难赚钱的原因是赚钱的机会实在太多,而不是相反。当越是关注别人赚了多少钱时,你的钱就越难赚,你越感觉自己的股票难赚钱,你的操作就真的会越来越不赚钱。
就像有一种宠物叫“别人家的宠物”,也总有一种股票叫“别人家的股票”,当你看在了眼里,也就输在了心里。
不知道是谁先用的“炒股”两个字,这个词对证券市场众生相描述之生动和精妙,简直没有别的能相媲美。
一个炒字,那种热烈、兴奋、期盼和紧张立刻跃然纸上,似乎都能看到股民在“进入状态后”眼睛里闪烁的那奇异的光。
与之相比,“投资”就显得太一本正经、索然无味和装腔作势了。
学会选择的表现往往是懂得放弃,能够成功的人往往研究过大量的失败案例。
在股市里也是如此,成功的传奇故事可借鉴,但最重要的还是研究失败者的共性基因。提高选择的准确性,也必然意味着主动的放弃。
可惜,绝大多数人是相反的,只看到耀眼的明星并企图抓住一切机会。
50倍以上的超高估值在什么情况下才可能是合理的?
我认为需要符合3种情况:
1,业务需求长期来看刚刚进入推广期其高速扩张远未展开的;
2,商业模式在未来可能出现巨大变化,比如从卖产品和解决方案升级为平台型企业;
3,增长的弹性极大或可保持中高速增长很长的时间。然而符合这个标准的极其少见。
其实这指向一个更深入的问题:企业不同的价值创造潜力所能承受的溢价水平是不同的,靠线性增长或者短期行业景气增长的所谓“成长股”是无法真正负担高溢价的,其很快就会回归平价甚至折价状态。当然,这仅仅是作为理论上的一种探讨。实际而言由于主观认识的有限性,决定了高估值无法避免的高风险。
真正优秀公司给投资人的回报可在长久时,但对业绩的各种公开和内心的比较却又总在朝朝暮暮。
解决的方法,可能一是从组合上将长期利益与中期利益作一定的平衡。
另外,也要尽量从物理上屏蔽这种“比赛氛围”的干扰,将精力始终瞄准在5年的中期财务目标的规划和执行上——当然,首先你得有个规划。
高换手率、高估值、在高价位买入本质平庸的企业、看似便宜的强周期高杠杆股票、买入并持有新股、高市净率高ROE的大盘股,这些几乎构成了股市里最危险的陷阱。
如果可以避免这些最致命的行为,那么投资的结果就算称不上优秀,基本上已足够战胜90%的普通人并实现较好的盈利。
投资中有两个感受是任何经典书籍或者案例语录都无法代替,必须是自己亲身体会过才明白的。
第一,长期持有一个股票收获巨大利益。
第二,做对的事情却遭遇业绩低迷,继续坚持做对的事情并最终收获应得的收益。
没有真正亲历过这个过程,就算读再多的书也很难突破“知行合一”那个门槛进入真正的投资殿堂。
31个段落的思考,价值310万,你吸收了价值多少万的思考?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雪球
(责任编辑:柳苏源HN091)
每日精彩好文,尽在好买财富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收听好买财富官方微信
微信号:howbuy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2%
0.60% 1.2%
0.60% 1.2%
0.60% 1.2%
0.60% 1.2%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0.8%
0.60% 1.5%
0.60% 1.5%
0.60% 1.5%
0.60% 1.5%
0.64% 1.6%
0.60% 1.5%
0.60% 1.2%
0.60% 1.2%
证监会首批独立基金销售机构
银行级加密,保障安全
好买获得腾讯B轮投资,全面提升客户金融服务体验...
掌上基金人人都是基金经理
行情、资讯、热点,一手掌握
精选牛基,抓住每一次赚钱机会
7X24小时,随时随地买卖基金
2.扫描下载到手机
注册领红包
扫一扫,立即下载领取
新手专享新手适合买什么基金?
第一次,安全最重要
货币基金七日年化:
3.92%(06-08)
买的少一点,试试水
看看大家都在买什么
本周热销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股市进阶之道 epub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