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佛学院研究生用了很多台湾印顺导师的教材吗?

【111】率福建省佛教学术交流团再赴台湾交流记
率福建省佛教学术交流团再赴台湾交流记
看望汐止弥勒内院住持宽裕长老
于慈航大师肉身像前合影
应邀作为论坛点评人
为论文发表人颁发论文发表证书
为佛像开光主法
应邀走访寺院
与见引大法师互赠纪念品
与佛光山都监院院长慧传大和尚互赠纪念品
&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致赠比丘本性观音圣像&&&
与体证法师及印度佛教信徒合影
台湾地区佛教,自脱离日本化模式,回归中国化传统,在经济起飞、政治自由等大环境刺激下,勃发生机,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时段。由此,有了今天所谓的台湾“中国佛教会”系统、高雄佛光山系统、台北法鼓山系统、南投中台山系统、花莲慈济系统,以及其他的新旧法脉。也因此产生了若干学术典范,如印顺导师、星云大师、圣严禅师。由于历史原因,台湾地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台湾地区佛教界,耳熏目染,也因此有了较强的国际化意识,在学术上,强化了对国际佛教学术界的交流,视野较为开阔,水准也较高,在研究方法等上,也较为新颖,对福建佛教界学术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日,应台中养谆暨假日佛学院创办人、院长体证法师之邀,福建省佛教协会组织“福建省佛教学术交流团”赴台参加第一届人本佛教学术论坛。比丘释本性愧为团长,礼请福建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翁雄宇先生等为顾问,一行共10人,成员主要由福建省开元佛教文化研究所研究人员与闽南佛学院的讲师组成。
4月13日,第一届人本佛教学术论坛开幕式在台中举行。台湾“中国佛教会”理事长圆宗长老,比丘释本性、“南投县政府民政处”处长陈瑞庆先生、福建省委统战部民宗处处长翁雄宇先生、台湾慈光佛学院院长惠空法师、佛卫慈悲电视台台长法藏法师等二百余人出席。
开幕式由台中养谆暨假日佛学院教务长果灯法师主持。圆宗长老、比丘释本性分别代表台湾佛教界与福建佛教界讲话。陈瑞庆先生、翁雄宇先生分别代表台与闽贵宾致贺词,论坛组织者体证法师致欢迎辞。
论坛以“人本佛教”为主题,主要集中于对印顺导师佛学思想的探讨。印顺导师(1906年——2005年),祖籍浙江海宁。25岁时,礼浙江普陀山清念长老剃度出家。同年,于宁波天童寺圆瑛大师座下受具足戒。26岁时,于福建之闽南佛学院求学。后追随太虚大师,并主编《太虚大师全书》。44岁时,赴香港并荣任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47岁时,旅台湾。51岁时,于台北创建慧日讲堂。68岁时,获日本大正大学文学博士学位。著作有《妙云集》25册,《华雨集》5册,其他的12册,计700多万字。思想上,对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对“人间佛教”思想从理论上进行推动与推广,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此次论坛的举行,从13日到14日,共2天。从收到的论文中遴选15篇在论坛上发表。
本次论坛,论文点评人有:台湾佛教僧伽教育院院长、台湾佛教卫星慈悲电视台台长法藏法师、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教授慧严法师;台湾台中养谆暨假日佛学院研究部主任见仑法师、该院教务长果灯法师;比丘释本性等。
该论坛由台中养谆暨假日佛学院主办。台中养谆与假日两姐妹佛学院,由现南投琉璃山东方净苑开山住持、台中琉璃山福临寺开山住持体证法师分别于2003年与2005年创办并兼任院长。学院以印顺导师思想为指导。体证法师,祖籍福建,1957年生于台北,1987年出家,热心佛教教育与弘法。著作有《生命流转的巷口》、《生命的繁华》、《100个为什么我可以活下去》等近十部。
论坛举办前,比丘本性特领一行同仁赴汐止,朝拜慈航菩萨肉身,走访弥勒内院与慈航菩萨纪念堂。论坛结束后,应邀参加了台中福临寺落成、佛像开光、养谆暨假日佛学院乔迁之典礼,为落成、乔迁剪彩,为佛像开光主法。
在论坛主办方热情安排下,参访了高雄佛陀纪念堂、南投中台禅寺、日月潭、嘉义阿里山、台北故宫、南投合欢山……等人文圣迹与景观。
期间,还代表福建省佛教协会与台湾“中国佛教会”,就第四届海峡论坛——闽台佛教文化交流周在闽举办的时间、地点、邀请台湾佛教界参加人数等等事宜,进行了友好的沟通与座谈。
4月18日,我们一行10人从台北直飞福州,完成赴台湾作佛教学术交流之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素王的精神永存——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我的影响--王雷泉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凤凰博报 由你开始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素王的精神永存——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我的影响
素王的精神永存——就厦门禅修活动谈印顺导师对我的影响&王雷泉&  当六月初得知印顺导师圆寂的消息,我在复旦大学文科平台基础课《佛教哲学》的网路教室中,上传印公晚年代表作《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和本人2000年为庆贺印公九秩晋五寿诞而作的《批判与适应——试论“人间佛教”的三个层面》一文。在课程讨论区中,同学们纷纷发帖,怀念这位当代义学高僧。也有同学给我写信,说《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一文,早就在课程第一章的阅读资料中就上传了。而我回复道,此时此地,缅怀这位引导中国佛教走向现代的佛门“素王”,最好是重读再读这篇代表作。  二十世纪中国佛教最重大的事件,莫过于在新的宗教生态中,佛教知识份子对中国传统佛教的反省和批评。印顺法师阐扬的“人间佛教”思想,为佛教从信仰层圈出发,契入社会、文化层圈,完成佛教的现代转向奠下了理论基础。至于目前存在于佛教界的世俗化运动和庸俗化现象,毋宁说是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误解或是一种歧出。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自始至终贯穿着批判与适应这一主线,为此《批判与适应》一文从三个方面略作解析:一、在批判中求适应,印顺法师是在一系列思想批判中,建构起人间佛教理论体系的。二、人间佛教的神圣性根源,印顺法师肯定佛法源于佛陀的正觉,在理性上强调回归纯正的佛法,在情感上依仰对佛陀的信仰。三、在学术研究中行菩萨道,印顺法师把清理反省中国佛教的思想批判工作,视为任重致远、尽未来际的菩萨行。本文的结论是:人间佛教是本于内证的佛法在世间流布的表现形式,它具有社会适应、社会关怀、社会批判三个层面,而失去批判精神的所谓“人间佛教”,只能导致佛教的世俗化。  佛教具有信仰、社会、文化三大层圈,由此形成宗教、政治、学术三极相互制衡的互动关系。当前中国佛教存在的种种问题,说明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窒碍。人间佛教的主旨,是让佛法的智慧提升生命,净化社会。要让有能力者更有智慧,有智慧者更有能力。三月初,我曾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要求,为总裁高级研讨班的七十名学员组织了在厦门南普陀寺的参学活动。这次参学虽然只有半天多时间,却对那些社会精英产生震撼性的影响。时隔不久,管理学院与我商量,准备把到寺院举办禅修研习,作为培训政府官员和企业高管的教学模组之一。经与闽南佛学院商量,本着推行印公导师所倡导的人间佛教理念,我们决定以闽南佛学院、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和宗教研究所三家的力量,共同办好在五月举行的禅修研习班。  在全球化时代和中国社会变革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呈现。我曾在《从因特网到因陀罗网,从知识经济到善知识经济》一文中,分析中国佛教在新世纪触底反弹的重要指征有三:第一、因特网为中国佛教的复兴和传播提速;第二、佛教知识份子拓展了全球化时代的佛教虚拟社区;第三、本土民营企业对佛教事业的护持比重日益上升。因特网、佛教知识份子和善知识经济三者的结合,形成中国佛教复兴进程中“千灯互照、光光交彻”的因陀罗网境界。印公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指出,佛教不仅仅是出家人的,新时代的佛教应重视在家的佛教、青年的佛教、女性的佛教。用佛法无尽缘起的智慧,消除一切人为的窒碍,让僧人与社会精英对话,让精英们走进佛门,是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初衷。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以禅学为主题,由禅修核心向寺院制度和社会、文化外延伸展,使学员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对佛教的性质、社会作用和文化意义,有身临其境的体验和受用。三天的研修中,学员们在禅堂打坐参禅,在五观堂内随僧众过堂吃斋,在讲堂听法师和教授讲论佛学,在行脚参访中与新一代的比丘和比丘尼畅谈佛学与人生问题。从教学效果来看,应该说是相当成功的。  在厦门的活动中,除了资深法师和教授,我们还请青年法师、佛学院研究生,以及复旦的一位佛学博士生,一起与学员讨论,这是相当好的教学方式。他们在承担助教工作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现在,复旦哲学系的成人研究生课程班的学员,也在上海举行了类似的寺院参学,我们也派出二名青年教师参与互动讨论。筹办中的三天禅修活动,我们会让更多的在校学生与社会精英们一起,到寺院参学,体验禅境,共同进入“千灯互照、光光交彻”的因陀罗网境界。  当代社会缺乏对神圣的敬畏感,多的是对权力和金钱的膜拜。面对“和尚怕官府、官府怕老板”的吊诡现状,我们所做的,无非是想引导到“老板怕和尚”。使误解转成理解,使窒碍变成畅通。“怕”者,敬畏、崇敬、仰信也!  印顺法师曾是闽南佛学院的教师,他在闽院写的《佛法概论》,现在也成为复旦大学《佛教哲学》课程的重要参考书。百岁老人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永远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尽分尽力,任重致远,把解脱的目标,定在人菩萨行的点点滴滴努力之中。——《弘誓》双月刊第75期,2005年7月&佛教观察网站:&&&&&&&&& 佛教观察博客:&&&&&&&&&&&&&&&&&&& 版权所有,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本刊出处我的更多文章:( 12:20:25)( 16:13:09)( 21:10:02)( 14:00:27)( 11:55:50)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王雷泉: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菩提
               引子
  世界的一切无不是因缘穿凿的结果,而人生的境遇也都是因缘生灭聚散而呈现的悲观离合,所以说因缘实在是不可思议。记得十几年前,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有位法师曾留给我这样一段话:“缘缘缘缘聚则生,缘缘缘缘灭则散”。带着这个话头,我苦参了多年,仍未得到半点消息。直至去年,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疑情才初现端倪。难怪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然而,因缘生灭中,无生亦无灭,方才是如来的大道无言吧!
          一、 我与印顺导师的因缘
  认识印顺导师是从他的巨著《妙云集》开始的。一九九五年,我在福建佛学院读研究生时,印顺导师《平凡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我即一直致力于印顺导师之《妙云集》的解读,并于新加坡《南洋佛教》发表了第一篇《略论印顺导师人间佛教之思想》的拙作。在解读《妙云集》的日子里,渐渐地为导师那鞭辟入里、契理契机的佛学思想所钦服。于是,我开始笔录《妙云集》的内容精华约六十万字,拟辑成册。在输入电脑的过程中,我第一次将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导师。导师非常慈悲地来函指示,随后寄来了《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及论师之研究》和《契理契机的人间佛教》,此中可看出人菩萨行的印顺导师是怎样地不弃后学。遵从导师的指示,经过多次的斟酌推敲,觉得导师《妙云集》的内容就如智慧妙大云,澍甘露法雨,因此将辑录的内容定名为《妙云法雨》。一九九九年四月,《妙云法雨》一书在新加坡佛教居士林李木源居士的帮助下,顺利地由佛教菩提苑印行赠送有缘,导师也高兴地来函祝贺。由是,我与导师结下了这样一段法的因缘。
           二、 到台湾去的增上缘
  有些事你并不刻意去追求,却总能够如愿;而有些事既使计划百般周全,又总是挥捧落空。你能说这是命中注定吗?不能!这只是因缘的不可思议。所以,我深信:“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定理。更直接地说,我相信因缘果报四个字。
  一个寂静的夜晚,广化寺弥勒殿前来了四位法师,因殿门紧闭不得入内,只好隔著殿门礼佛了。正在他们转身欲离去的时候,查寮结束的我与他们碰个正著,一番介绍后才知道他们是从台湾到大陆来参访祖国各大道场,此前他们已在扬州高旻寺打了一个禅七,得益匪浅。因钦慕广化寺的道风清净庄严,所以特来参访,不料又有其它事缘耽搁了行程,就在赶往厦门离港的途中,匆匆地到广化寺来了却他们的心愿。我简略地向他们介绍了广化寺的历史及现况,当们他们得知我在福建佛学院任教时,表示了极大的兴趣并详细询问了学院的情况。原来,他们在台湾也是从事佛学教育工作的。相互交流中我们无意地谈到了印顺导师,不想却引发了邀请我到台湾拜见导师的因缘。说实在的,我一生中最想见到的人就是印顺导师。因谈得投机,竟忘记了我们还站在弥勒殿的晚风中,直到钟声敲响的时候,才想起还要赶路,于是,我们预约相见在台北。临别时,一位坦诚敦厚的中年法师递上一张卡片-------南投县埔里观音山玉佛寺住持释印德。
            三、初到台北的法缘
  一次偶然的相遇,却意想不到地成了我到台湾拜见导师的增上缘。而仅有一面之缘印德法师,却像相识多年老友故地重逢,你能说没有前世今生吗?到台湾的旅行签证,是在我到澳大利亚与新加坡弘法的前一天才收到,这样的因缘又有谁说得清楚呢?我只能赞叹因缘的不可思议。
  在悉尼与新加坡的弘法约二个月之后,到达台北桃园机场的时间已是十月十五日。在吴燕珠居士的按排下,我与广化寺定兴法师及新加坡的两位护法居士一起入住在台北普贤讲堂。受“九二一大地震”的影响,台北的气氛变得紧张,余震仍在不断发生,但普贤讲堂的共修活动却依旧如常地在进行,只是人数略有减少。讲堂内“超荐九二一大地震所有罹难者”的灵位前,缕缕炉香环绕,仿佛在牵引著罹难者不瞑的心识,飘向那没有痛苦的光明世界。
  第二天,绍严法师邀请我们到她所住持的法严寺参访,谈到上次在广化寺的预约时,我们又回到了拜见印顺导师的主题。绍严法师高兴地告诉我中央研究院近日将举行“人间佛教,薪火相传-------印顺导思想理论与实践学术思想研讨会。”她已将我在大陆研究《妙云集》情况,向研讨会召集人昭慧法师作了一些简略的介绍,因此,研讨会决定邀请我作“印顺导师佛学思想在大陆”的报告。没有充分思想准备的我,只好怀揣不安地接受了这份意外的邀请,并草拟了《我怎样读妙云集》的讲稿。这是我在台北的第一段法缘,而内容竟是关于印顺导师佛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探讨,这不能不说是我未见导师前的一份赠礼,同时也算是台湾之行的一大收获吧!
          四、我终于见到印顺导师
  南投县埔里镇是“九二一大地震”的重灾区,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破坏严重,印德法师所住持的玉佛寺也同样受损,因此,印德法师没能与我们一道去拜见印顺导师。巧得是作者的师父藏慧法师也从澳洲偕同马来西亚的几位青年菩萨一起来到台北欲拜见导师。师父是印顺导师的三十年前的学生,服膺于导师人间佛教之思想理念,对澳洲佛教的开创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为了使西方人能够了解导师的《妙云集》,他在澳洲翻译出版了《妙云集选译》四册,现在翻译工作仍在继续中。此次,是因导师的法体违和入住慈济医院而特意从马来西亚赶来探望。能在台北与师父一起去拜见导师,这是我从未想到过的。
  从台北飞往花莲仅需三十分钟,走出机杨,我们径直向慈济医院驶去。走进医院大厅,一幅释尊探视生病比丘的壁画映入眼帘,这不禁使我想起二千多年前人间佛陀的平等与慈悲;也想到了慈济医院创办者证严法师的真心与大爱。在师父藏慧法师的引导下,我们来到了导师所在的病房,由于虚脱时间长,导师显得有些倦容,但从他那澄亮的目光中却仍就焕发著钁铄的神采。按捺著激动而喜悦的心情,望着眼前“人间佛教”的播种者------一位嵩寿九秩又四平凡而又平实的老人,我的眼角突然一热但又强忍著没让它流落出来。站在身旁的师父,马上提示我要在法上去见导师。是啊!须菩提于空中见佛,佛赞许他是第一见到佛的弟子,而眼前的导师,若不从法上去理会,又能够见到导师多少呢?在师父的介绍下,导师高兴地握著我的手,并用他略带海宁乡音的普通话摇摇头说:“人老了,没有用了!”这句话深深地震憾著我的心,我觉得导师是在对我说:“趁著自己还年轻,为佛教为众生都应该精进莫懈怠啊!”师父看出导师还有很多话要说,为了不使导师静养受到影响,我们在导师的病床前合影留念后,即静静地离开了医院。从亲见导师到告别,时间只有五分钟,但这五分钟对我的一生都将是重要而有意义的。因为,我终于在台湾见到了印顺导师。
           五、 结缘了缘一切随缘
  “人生,只是因缘-------前后延续,自他关涉中的个性生活的表现,因缘决定了一切。因缘有被动性、主动性。被动性的是机缘,是巧合,是难可思议的奇迹。主动性的是把握、是促发、是开创。”这是印顺导师在其《平凡的一生》中的一段话。离开慈济医院后,我们又驱车参观了静思精舍,凑巧碰到正在为“九二一大地震”忙碌的证严法师。据台湾媒体报导,在大地震过后,最早展开救援工作的是慈济功德会的会员们。证严是印顺导师的弟子,也是导师人间佛教思想理念的实践者,从她的身上可看出人菩萨行的正常道是怎样地契合于苦难的人间,人间需要证严法师这样的菩萨。
  回到台北,我们又参访了导师创办的慧日讲堂,以及导师在台湾最早创建于新竹青草湖畔的福严精舍。走近精舍的大门,导师撰写一幅楹联道出了福严的思想:“即人成佛佛在人间人佛一如真法界,因智兴悲悲依智导智悲无碍大菩提”。沿著福严林荫小道,我们礼见了太虚大师、大醒、续明、妙钦、演培等法师的灵塔。静静地伫立在大师们的塔前,燃一瓣心香,眼前仿佛见到他们那为法忘躯的身影。总想找到印顺导师的烙在福严的足迹,但回过头时才发现福严每一个角落都深深地镶嵌著导师无尽的悲愿:“愿生生世世在这苦难的人间,为人间的正觉之音而献身!”
  见到导师是因为印德法师的增上缘,所以,我们又专程到印德法师住持的埔里观音山玉佛寺拜访。埔里是“九二一大地震”的重灾区,就在我们到达埔里的当天晚上,超过里氏6级的地震仍发生了两次。埔里的很多建筑都已变成废墟,阴森凄惨的气氛笼罩著整个城市,人们只能在街旁的帐篷里露宿。地震还使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变成了满目疮痍的秃岭,可见地震发生时是怎样的恐怖。我们只能为罹难者念佛回向,愿他们早日往生光明的世界。
  在玉佛寺的二层建筑木屋内,一身泥土的印德法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短促的交谈后,法师即因要事赶往日月潭,我们约好了第二天在玄奘寺见面。印德法师在台湾的中青年法师中颇有影响,是一位苦干加实干的菩萨僧。法师精通楞严,对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的法门有深刻的体悟。再次于玄奘寺见到他时,法师正在驾驶著挖掘机修理被地震破坏了的蓄水池。憨厚、朴实、直率是印德法师的性格,由于玄奘寺被损情况严重,余震仍不断发生,所以,我们朝礼了慈恩塔后,即与印德法师道别。日月潭的光华岛虽然很美,但此时的心情,却再也没有什么游览的兴趣了。
  能去台湾见到印顺导师是因缘,而在台湾与印德法师的短暂相处也是因缘,面对因缘组合的这一切,我还能说些什么,还能写些什么呢?我想广钦老和尚的这句话或许可做这因缘的注脚:“不来亦不去,没什么事!”
              写于福建佛学院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闽南佛学院九十年庆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始建于公元五世纪的那烂陀大学是文献记载最早的印度佛教大学,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此学习与任教,极盛时有一万多名僧人在校学...
始建于公元五世纪的那烂陀大学是文献记载最早的印度佛教大学,中国唐代高僧玄奘曾到此学习与任教,极盛时有一万多名僧人在校学习。由民国时期太虚大师振兴起来的闽南佛学院,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佛教大学,期望它可以像那烂陀大学一样,千古流芳。——纯道题记90年在历史长河中不算长,但是,闽南佛学院却是中国佛教界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佛学院,是生源最多、毕业学僧最多的佛学院。这些学僧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弘法利生,将佛教的正法传遍十方。闽南佛学院于日-15日隆重举行“闽院九十周年院庆大型纪念庆典活动”。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中国佛学院院长、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学诚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中国佛学院常务副院长宗性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南普陀寺方丈则悟大和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闽南佛学院院长圣辉大和尚等出席成立大会。大会向知名佛教禅师、曾任闽南佛学院教务长的梦参长老,浙江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多宝讲寺住持、曾任闽南佛学院讲师的智敏上师,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院长悟因长老尼以及钟老居士颁发特殊贡献奖,同时还颁发了执教育人奖、不间断执教30年纪念奖等。闽南佛学院从1985年复办,到2015年毕业的学僧,共毕业了14届本科、8届预科、7届养正院,计3000多名学僧。九十周年院庆期间举办院庆大会、校友会成立、研讨会、院史展等活动,饮水思源、追思先贤,探讨闽院对近代佛教影响,展示学院九十年育教僧才硕果,祈祷国家富强社会和谐,同圆中国梦,凝聚校友法缘,发扬“悲智闽院人”精神。闽南佛学院始创于1925年,从1925年至1937年为创办发展时期,此一时期由于得到一代高僧太虚大师的亲自主持领导,革新教育、教学,严整校风,使学院开办不久即蜚声全国,成为近代中国佛教教育的重点院校之一。学院以培养“德、慧”兼备的现代僧伽为主,规定只收青年出家男众。学院初办时期,学制为两年,面向全国招收出家男众,分设“普通科”和“专修科”两个科级,佛学课程占总课程的三分之二,由当时有名的德僧执教。基础文化课则聘请厦大的讲师、教授任教。在厦门,有两所高等学府闻名遐迩:一所是厦门大学,另一所是闽南佛学院,这两所名校恰好毗邻而居。1927年,太虚大师接任院长后,厉行改革,改学制为三年,设置学科以佛学经论为主外,还开设有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哲学、外语以及艺术、体育等科目。特别聘请日本僧人神田惠云教授日语,力图培养出能赴日弘法的人才。由于学院采取一系列开放式的教学,使学僧们的思想显得十分活跃,对当时太虚大师提倡的革新运动,起了一定的推进作用。1934年,在当代高僧弘一大师的关怀倡导下又在学院的基础上开办了佛教养正院,生源几乎全是闽南籍人,学制也为三年,招收文化程度较低的出家众。按弘一大师倡办养正院之意,谓:办养正院决非为养成法师之才,以造就深信因果、品行端方、知见纯正之学僧。因而始终把佛学教育放在首位,而以世学文史为辅。12年期间培养学僧200多人,这些学僧遍布海内外,有的从事佛学研究,成为当代知名的大法师,有的住持名山古刹,成为振兴佛教的栋梁。如当代一些著名的佛教大德,台湾的印顺导师、已故的马来西亚竺摩法师、新加坡佛教联合总会会长宏船长老、演培大师等都出自闽南佛学院。1937年学院因抗战爆发而停办。1985年,在已故的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的亲切关怀和新加坡宏船长老的热心支持下,在悲愿深切的已故院长妙湛老法师的操劳奔波和厦门市宗教处及市佛教协会的大力支持下,经厦门市人民政府批准,使停办长达48年之久的闽南佛学院得以复办。复办时由宏船老法师倡议,增设女众班,招收出家女众及菜姑,并以万石岩作为女众部校舍。复办以来,学院在妙湛老和尚的领导下,不断充实教育、教学设施,如翻建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太虚图书楼以及紫竹林女众部校舍楼群等。在其规模设施上远远超过创办时期,跃居全国当代佛教院校的前列。1985年学院复办后,即分设男、女两个院部,男女部各自分设养正院(初级班)、预科班、本科班和研究部等四个科级层次。学员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养正院学制两年,招收具初中文化程度的僧、尼入学;预科班招收高中文化程度,并有一定佛学知识的僧尼入学,学制两年,获得毕业后升入学院本科班继续深造,学制也为两年;研究部是从本科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品学兼优者,主要从事佛教各宗经论的专门研究,修学期限不硬性规定,学僧可兼任初、中级班老师,边学边教。1997年,鉴于带发出家菜姑与削发出家尼众在持修生活上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停止招收菜姑,让菜姑转学泉州女子佛学苑修学。闽南佛学院复办后历任佛学课的导师仍是以名僧大德为主,其中先后任课的主要有妙湛、见性、梦参、圆智、济群、了法、诚信,还有来自上海社科院佛学院副院长方兴老知名居士及单培根等。文化课聘请厦大教授许国栋、陈进冲、张必仁、何乃川等。1997年圣辉大和尚担任院长以来,坚持“学院丛林化、学修一体化”的办学宗旨,注重培养爱国爱教和德、智、体、劳全面发展的跨世纪合格僧才。积极地开展教学改革,树立良好的学风、道风,被评为厦门市宗教界的先进单位。同时还接受国外留学生,首批接受越南女众留学生四名。同时,对学院学制、科级进行了一系列大的改革,以更好地适应当代佛教的需要。改春季招生为秋季招生;将养正院与预科班合二为一,学制仍为两年;本科班学制增至四年;把研究部改为研究生班,学制为三年。另于2001年首开中国佛教界对外培养外国佛教留学生之先河。佛学课特聘当代有名的佛学大师和教授任教,如中国人民大学方立天、北京大学楼宇烈、中国社会科学院杨曾文、方广錩、以及上海复旦大学的王雷泉等。课程设置本着继承传统,以培养弘传人间佛教合格僧才为方针,“八宗并重(禅宗、净土宗、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三论宗、密宗),五明兼顾(因明、语明、医明、工巧明、内明)”,政治学科类课程设置以培养爱国,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为目的;文化基础课开设有现代文学、古汉语、中外历史、中外哲学、外语以及书法等;佛学理论课的设置以能培养出较全面认识、领会佛教教理、教义的合格弘法人才为指导。课程安排为前两部分占40%,后者占60%。闽南佛学院的学制,经过不断地改革,基本上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制相接轨。2002年3月,受中佛协委托,闽院成功地承办了“佛教在二十一世纪的使命”大型演讲比赛会,参赛的有来自全国各地佛教界优秀人士近100人。闽院女众部学僧果彻和男众部学僧正满分别获得大会比赛的第一名和第八名,得到了中佛协和大会评委会诸山长老、佛学专家、学者的高度称赞。2002年国家政协全国委员会组成以副主席丁光训为首,有18位全国政协委员参加的调研组,对我国12所重点宗教院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对闽院的评价为“是国内最具规模,师资力量雄厚(授课法师57人,外聘高校教授22人),学僧人数较多,硬件和软件最好的一所佛教院校”,“学院注重政治思想教育,学风、道风严谨,学修并重,先后为佛教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爱国爱教、信仰坚定,具有较高佛教学识的合格僧才”。您好!这里是【踏碎虚空o雲端道埸】一一您心灵的家园。"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感恩您的每一次轉發与分享,因為那都是給這個世界送出一份善的訊息。祝您吉祥!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喜欢踏碎虚空,请关注并推荐给您的朋友。分享正能量,感恩有您!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tasuixukong2014
踏碎虚空&雲端道埸&& 建雲端道埸,作梦中佛事,行愿满大千.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闽南佛学院院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