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是否已经人才饱和或者将要饱和?

金融行业是传说中的高收入行业,金领行业。

经常会有粉丝问:我没有之前没有进入到金融行业现在还能转吗?

金融行业有哪些跳板行业?

当越来越多的人跟我说想要转行进入金融行业的时候,我觉得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了。

首先你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

为什么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规划呢?

我之前认识这么一位朋友,985专业硕士出身,GPA前5%,找工作的时候想进入投行,却好几次都没成功,我也是非常惋惜,明明一副王炸的牌,却被自己打烂了。

可他们问题出在哪里了呢?

我觉得都不是,问题恰恰就出在了他——“没有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礼记》中有说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如果要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无论多强调都不为过。

对于你的职场,这可以说是超越一切的重要。

我们常说的另外一句话就是:所谓大神,无非都是规划早。

我们的学员里,大家往往不会去羡慕那种学校最好的人,大家艳羡的是:离毕业还非常久的人。

只要有时间,好好规划,就一定很有机会拿到很好的offer。

我们在这里可以直接下一个结论——即使你学历背景很差,过去对行业一无所知,只要你规划定的早,然后足够努力,你一定是远超你身边同学的存在。

每个人最终找工作的上下限,很大程度上都是因规划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有人的总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有人提前做了未来数年的规划,并在具体的执行着。

如果当初多花点心思去了解自己的本心,或者说提前规划下自己,是不是会少走很多弯路呢?

二、金融行业有哪些常见的跳板行业

金融行业激烈的竞争从未停止过,对于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来说,想要升职加薪除了要满足上面我们提到的这些要求之外,还有一个就是要抓住跳板行业。

举个例子吧,比如说你在四大工作几年后,那么跳槽方向是什么?

四大审计的流动性比较大

如果说在四大里面工作觉得辛苦的话也可以到企业去做会计,如果能够做到经理以上的职级再向外跳的话相对职位会更高一些。

当然想去券商投行也有可能,其实主要也是看行业机会。如果入投行的话属于转行,经济下行情况下是一岗难求啊。

此外四大行的流动性也是比较大的,换城市、换成四大的另外一家也是比较容易的。四大自身是有比较完备的培养晋升机制,相对来讲无论是成长还是升职都不用太费心,作为小白开始不容易踩雷。

评级公司分析师可以转行投行和固收

在评级公司分析师方面基本是转行做一级投行或者二级固收里面的买房信评。

一级投行现在行业逐渐饱和,虽然头部机构抢破头,尾部待遇的话甚至可能还不如在评级公司呆着舒服,并且做投行也是转行,虽然评级公司可以算是一个小型投行,做久了之后对发债全流程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在整体发债细节上没有经验,在投行也是很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二级方面有实力自设信评的公司目前也是比较谨慎,15年之后各大机构自设信评岗位,大批的评级公司的人跳槽基本上吧坑都占满了,之后机构再招也是倾向于已有买方经验的,单纯评级机构经验的越来越难跳出来了,此外评级机构现在也对业务划分的比较细,如果不做城投又分到一个小行业就很难受了。

评级公司基本上岗位的流动性都比较低,很少会互相挖人,换城市业绩比较困难,业务流程和分析方式很看个人。

银行做跳板的话,国企、央企、政府投融资平台、几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政策性银行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现在比较好的国有企业待遇真的挺不错的,而且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比较渴望,特别是投融资相关的岗位,银行对公条线的适配性都不错。

如果说你是客户经理跳槽的话,那方向就太多了,金融同行: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投资(中介)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每种公司可以详细再说,其他行业:有融资需求的公司,地产公司,上市公司,大型企业。

三、没有进到金融是不是就没机会了?

能转,如果说是之前没有从事过金融行业的人想要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那你需要了解非金融专业转金融有哪些要求?如果说大家想转行的话,可以根据自己是否有以下几点特质,如果有信心的话,可以直接转。

非金融专业转金融有哪些要求?

有一定人脉。找得到投资人是一个核心技能。自己是否具有这样的人脉,有能力让别人投项目,这也是个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任何行业,你想要赚钱,那就得进入核心岗位。

在目前的私募,要想不可替代,要么就是能找来好项目,要不就是能找来钱。抓住资金端,也可以让你在这一行迅速获得远高于其他行业的收入。

有一个专业的金融人形象。这个是要看天分的,要知道这是一个不讲人情讲投资回报率的一个行业,只要是对自己的不要求都会让人感受到不信任,在做好专业的前提下,还要有很高的自我修养。

在私募的环节分析一下,募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有钱人,投资的对象也至少是创业的老板,投后管理阶级是要搞好投资人以及帮助企业家,在退出阶段要寻找好的节点卖出去,也是面对的金主。所以在私募的每个环节你都要让人认为你是个专家,在内外在共同作用下才能成功的说服。

做好了不怕辛苦的准备。当别人吐槽自己还在996的时候,基金经理没说话,那些考过CPA的都是没有周末这个概念的,大半夜工作是特别基础的事情。

说真的,任何的工作都是讲究性价比的,不要觉得自己累,结果出不来,你什么都不是。

对,很残酷,没用就是淘汰。

这是个考验人性的行业。无论那些上市公司作假,海慧寺互联网金融的空间假标,任何的正规都是要成本的,灰色黑色地带永远都是有风险的,而风险的背后是人性的考验,坚持专业化是从事金融行业的自我修炼。

完善的知识体系。金融行业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等各个领域。各个领域间的门槛都有高低,这也就直接导致了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知识体系完整度参差不齐。很多的金融行业的“门外汉”,都在盯着这块“肥肉”想要融入其中,可是实际上缺乏完善的知识体系,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这就导致了上岗后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窘迫局面。

对于金融从业者而言,建立出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是职场的第一竞争,肚子里有存货才会让你能够走到更好。

在实际的工作中,大部分的金融从业者仅仅是守住自己家门口的一亩三分地去过日子,仅限于了解自身岗位上能用到的一点知识,对与所在行业的其他岗位却一概不知。

这对于他们本身的职业提升是很有局限性的,因此绝大多数人都缺乏大局观。

一个拥有完善知识体系的金融从业者,通常会比别人更具敏感度,能先一步感知到行业内发生的变化,同时更容易了解和适应职场的转变。

因此,这种人也是更容易得到提升进而升职加薪的。

跟大家讲个转行成功的例子吧。

之前有个朋友是公务员,他最开始是考上了某个县城的公务员,每天的生活相对稳定,但却是心有不甘,决定一年后辞职,到大城市寻找自己新的机会。

说实话,公务员这种职业除了做自己的相关工作比较在行,换到哪个领域都感觉是个问题。但是他首先给自己锁定了目标,自己一直比较感兴趣的就是互联网金融。

锁定自己想要从事的行业之后就开始投简历了,最后发现自己一直是石沉大海。

半年后终于是现任的老总给了一个研究机会,一个研究港股美股的小私募。工作开始也是很艰难的,自己圈子关系没有,也不是大机构,坑是一定要踩。前半年做了很多失误和不细致的研究,还好经验浅没人信你,就没有造成大的投资悲剧。同时自己兼职网管,也很勤奋,算是没有被fire。

在私募工作辛苦,每天是早9晚10点半,老板fire人也是很快,一年淘汰60%的研究员吧,大家都不容易。不过想想,其实不笨的人,每天工作到10点多,就是被fire了,这种勤奋和锻炼出来的能力也是很快能适应各类环境。

毕竟职场三十几年,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只要肯努力后面一直还是有机会的。

四、给大家社招跳槽的建议

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社招,顾名思义,就是面向社会进行招聘,与校园招聘不一样的是,核心的招聘对象是“已经具备工作经验的人

其实很好理解,社招是招聘“熟手”,更多的是希望找到的人“来了就能上手”,甚至在很多小公司里面非常希望有这些来自“优秀同行”的人员为公司带来新的制度和活力。

所以说你会看到很多相对早期的企业或小团队风格对的企业,会更加倾向于社招,希望能有“作战能力很强”的人才加入。整体提升团队战斗力。

如何判断我能否跳槽去到我想要去的岗位呢?

我觉得,这里核心的问题就是看“专业”和“资源”两大方面。

专业就是直接对应“能否快速上手”这一点上,直白一点说就是“过去你都在做啥”,你做的事情是不是跟现在所应聘的岗位相关?

所以说为什么会计师、律师有机会去跳投行,信用评级有机会跳固收?

侬,这个就叫“专业”,在资本市场的业务中,中介机构和金融机构是经常一起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相互之间的“套路”就都很熟悉。这样在相互切换工作的时候,确实可以比较更快的上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专场。

如果说你现在做的事情和之后你想转的行业完全不相关,那么你是很难说服别人你能胜任这份工作的。

毕竟社招的时候,“潜力”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不然人家为啥不直接招个应届生?

而资源这方面就比较难达到的了,简单点说就是“你平常都在跟谁打交道”,当你跳槽过去后,能够为公司带来什么样的资源。

比如金融机构中的人就比较现实,如果你能够带来业务,那么你肯定非常受欢迎。

又或者在投行也能够经常看到银行出身的领导,那基本上就是在银行的对公条线积累了比较多的资源,能够做好大客户的融资,那么,即使不用特别专业,也能够在转行之后在投行领域做得很好。

但是相比于“专业”那一方面,显然资源是更难提升的。

“专业”的切入点一般来说是“承做”,而“资源”的切入点就变成了“承揽”。

所以社招和跳槽,无非都逃不开“专业”和“资源”的论述。

总之,升职加薪并不是意味着一定要一条路走到黑,选择合适的机会,敢于跳出,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

  目前注册会计师总体来看就业前景相当不错,除了在审计所担任执业会计师外,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证,又具备一定财务管理工作经验的,不少都在企业担任财务总监或主管。注册会计师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门世界性的热门职业,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注册会计师、律师和医师是3个高收入的智力密集型职业。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主要是面向行业,培养高水平、国际化的财经后备人才,通过会计、审计、税务、财务管理、经济法以及证券投资、信息管理等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使之能够胜任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业务,以及专业性会计和管理咨询工作。其毕业生也适合政府与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等领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

目前为止国内有多少CPA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个人会员达到237203人。

  截至2017年12月31日,中注协团体会员(会计师事务所共有8605家其中总所7523家,分所1082家

  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出,注会的持证人数并不是很多,这也跟其中的通过率有一定的关系,我国注册会计师的通过率是10%-20%。这也就拉高了注会的含金量。所以说到饱和其实还差很远。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注册会计人才缺口近30万,在未来10年我国需求的15类人才排行榜中,注册会计师位居榜首。

  行业的饱和度是很多人在要不要入行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行业如果趋向于饱和的时候,你再入行,你的升职以及薪酬都会大打折扣,很多人都说会计行业已经是饱和状态了,但是大家要搞清楚,基层的会计跟注会是没法比较的,会计的方向其实更多的是审计的方向,因此注会的含金量也还是较高的。

  CPA证书不一定要进入事务所发展。在中国,拥有一张CPA证书在金融业的许多分支、许多机构,都是起点性要求。看着身边人人都是CPA的时候,自己一个人没有CPA,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另外最重要的关键是:CPA的知识是一切知识的基础,基础不行,怎么去做上层建筑?

  1、会计师和审计师事务所

  毫无疑问,按照执业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对CPA持证人的需要是最大和最迫切的。

  2、国有大中型企业

  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是高级财务人员的中坚需求者,对CPA持证人非常重视。拥有CPA证书在企业内部的晋升非常迅速。企业甚至会安排部分资金奖励在职学习和获得CPA证书的员工。

  3、500强等跨国公司

  财务部、审计部就不多说了。据称,近30年来,500强公司的CEO中约有三分之二出身财务。洛克菲勒、皮尔·卡丹、巴菲特等都是财务会计出身。

  麦肯锡、贝恩两人都是财务专业出身,各自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咨询公司,声名卓著。

  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是并购、私募股权、投资等。投行需要的专业技能就是财务和法律,如果既考过CPA,又考过司考,那就是投行最喜欢的人。

  商业银行的业务雇员全是会计。他们的主要技能是会计。一般银行行长递给你的名片上,除了行长职务外,最得意的头衔就是CPA或高级会计师。

  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等诸多主管经济工作的政府机关目前招考的不少岗位都要求候选人拥有CPA证书。

  8、其他智力服务机构

  譬如标准普尔、穆迪等评估公司,评级公司,甚至律师事务所,都更喜欢有法学背景的CPA人才加入,因为法律和财务是永远结合在一起的。

  综上所述,注会市场并未达到饱和状态,相反需求量还很大,而且注册会计师发展前景也很广阔,可以适应多种人群的需求,现在不报考更待何时。

  北京注协培训网——专注注会27年,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辅导课程,


}

家好,我是喵酱,一枚沪漂转行学量化的女汉纸,酷爱rap。

无论是对于职业规划清晰的大学生群体,还是对于深耕职场多年的上班族,大部分人都对金融这一行怀着无限的憧憬,然而,现实却是金融这一行内卷得不行,学历只是敲门砖。

那么,有些问题我们不禁要深思:

现如今,金融专业如此热门,优秀人才越来越多,金融行业是否已经人才饱和或者将要饱和?这一行的工作,无论是毕业找工作,还是半路插队转行,到底有多难找?

家庭条件一般,没有什么背景关系,对进入金融这一行是否有影响?关系对于金融就业来说,是否真的很重要?

下面我们来看看,知乎的这位高赞答主是怎么解读的。如觉得说得不对,欢迎各位小伙伴后台留言指正,或在喵酱的量化学习星球1群内探讨交流。

表面高大上,竞争也激烈

北大毕业的:金融没饱和,非清北复交一律劝退我真是看不下去。

考研机构:金融没饱和,你考上金融硕士钱途大大的有啊,快报班吧。

大一新生:高端人才是稀缺的,不努力就会被淘汰、考CPA就能年薪30。

金融考生1:380分落榜,考985调剂双非都难。

金融考生2:好不容易考上了财贸武厦,发现多数人还是去银行,13w扣了税交个房租啥都不剩,985机械土木赚的并不比你少。隔壁自动化、计算机随便25w+,而你要淘汰清北学霸,进入头部券商,累到猝死的工作强度,才能拿到这个数。

10年前享受放水红利的从业人员:P啦,财贸985去银行?我们那届各种公募资管投行核心部门,肯定是你菜。

金融股血崩,中公教育倒是翻了五倍。我觉得考研培训机构是没饱和。

有些大学动辄10-20万的学费,一年能赚一个上市企业的利润。

画大饼割韭菜,你以为只有金融业这样?金融教育业也是如此。

前有清华廖蕾陪酒,后有厦大硕士跳楼。

复交之下无金融,就像SGN函数

金融之所以被吹捧,是因为08年宽松的货币政策,那时候银行缺乏竞争,又是就业主体,所以下限较高。

保险理财尚缺乏监管、牛市泡沫更给券商资管打了个聚光灯,推上神坛。

13年后利差收窄,监管趋严,去杠杆,再加上互联网冲击,金融业开始走下坡路,银行要跪着赚钱。

10年吹金融当然没什么问题,但你不能还拿着好几年前的信息做判断,毕竟20年前土木也是大热门。

金融的销售岗方差极大,每年都会有近1/3的人干不下去。也就是说,三年后大多数人会被淘汰,然后留下来的“股王”就会被拿来宣传(比如HR最喜欢的三年一百万),看,金融多赚钱......

大批高中生追涨杀跌进来,导致竞争极其激烈。

当年,末流985就能进券商,现在即便是top4硕,本科没核心实习就没太多机会。这些人就会向省分卷,内卷一层一层向下传递,这才导致了985硕士坐柜,待遇趋近生化环材的现象(ps:甚至还比不过) 。

复交之下无金融,这并不夸张,更准确的说,top5后70%的就业和双非拉不开差距,就业像sgn函数。

说到底,金融业作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太弱了。

金融业的增长只带动了很年少的就业

从供求看,几乎所有高校都开设经管类专业,而金融业又不太限制专业。

金融业增速放缓,根本容纳不了这么多毕业生。

货币增速超过经济增长会导致什么?学金融的你一定很清楚吧。

过剩的供给下,金融业的HR绝对是最飘的。

销售名校天坑卷,合规法律会计卷,modeling计算机统计物理卷。


03各类专业的就业竞争对比

考公甚至比不过土木等工科,某一线发改局土木几十比一,金融200+:1,分数有时候比三不限都高。事业单位国企更不用提了,金融被工科吊打,基本只能和会计抢抢财务岗。

从结构看,金融中高端岗位基数小,即便这两年是券商大年,资管理财业务扩张增加的就业机会相比名校毕业生扩招也是杯水车薪,何况这些岗位流动性还小。

而低端岗位多,且流动性很大(像招行第一年离职近三分之一,平均年龄比华为还低2岁),所以如果不是优秀到和top谈笑风生,就有可能跌倒谷底和双非一起坐柜(一线城市双非好像银行都不要了...),中等985会非常难受。

新常态下,高增速高利差的时代过去了,债务问题显现,金融业已经不再辉煌。银行两边受气包,保险增员似传销,券商要求高待遇还少(相比互联网)。

两财一贸、非清北985平均起薪也就八千多,和生化环材一个水平,211自动化计算机不是吊锤你?双非土木打几年灰都不比你少好伐?

复旦经院、安泰已经不公布就业了,因为实在是惨不忍睹。

美国法律、IT、医药、工程师的平均待遇在12w美元,而金融只有9w,澳洲经管工资也是垫底。

美国Sugua Baby软件上的女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经管类的,因为高额负债读书,结果却找不到工作。

美国金融业的现状基本就是中国金融业的未来。

金融脱媒化,信息化,岗位越来越少,待遇越来越低,学费越来越贵。

说白了,金融学的东西脱离实务,无法实际提升生产力,像哲学一样空洞,且高端岗位少,没多少火箭给你造(造也不要学金融的),拧螺丝谁都行。大多职位性质和文职销售是一样的,待遇就不可能高。

任何专业培训一个月都可以替代你,理工法律甚至艺术生都可以来抢饭碗,甚至理工科在评估工厂偿付能力时比学金融的有优势多了。

▲银行更喜欢理工科的人

20年的就业状况,金融已经比生化环材更差。

券商非top本就会被歧视,一线银行985抢破头,财金公务员比三不限都难,国家政策倾斜理工科,没有任何硬技能,转行都难。

985化工硕新能源20起,材料芯片半导体20起,恒瑞拿期权的上海都两套房了。

计算机双非拿20+的都大吧,985金融会计过20的有几个?赚钱它不行,内卷第一名。

今年劝退口号都已经有了,“伪经管,失业金”,生化环材刚开始也是这样的。

硕士找不到工作就读博。

博士读完了,才发现自己已经无路可退了。

985材料的就业已经不算差了,但知乎主流还在劝退。

金融的就业直逼化学,但还有不少人吹。人性就是追涨杀跌,有人闷声发财就有人高位接盘。高位接盘也就算了,还越跌越加仓。

连二级市场都并非有效,为什么有人觉得专业定价是有效的?

对那些出身一般、想考研考证提升竞争力的同学,说点心里话:

如果你不想在金融行业待了,那你可以选择多向外看看。航空、地产、转CS、互联网运营、数据分析、HR、当老师、甚至是茅台等,待遇和发展相比于金融也还可以,关键没有金融这么卷,是个不错的选择。

还是那句话,金融这一行的竞争固然激烈,亏得倾家荡产的人有,大赚特赚的人更有,只不过是前者占据整个金融金字塔的中下层,后者才是金融金字塔的塔尖。

你们吹的经管就业,就这?

财贸失业率都奔着30去了,是不是只有清北才叫高端人才,才叫就业?这还是19年的,今年和明年只会更惨。

top财经都有去营业部的了,顺便一提,我股票开户的客户经理是复旦硕。

这是某末流211的就业,经管类专业就业率远低于生化环材,基本可以用崩盘来形容。卷烟厂操作员都有人大武、大金融,而工科基本都是双非。

平均数相同比方差才有意义,平均数垫底。

还扯上限高,那就像在熊市中,大盘跌了30%还能得出熊市上限高的结论,你赚不到钱是因为你不努力,毕竟有妖股翻了10倍呢。

看到几个评论说别人能力不行的(已删除),法律的学生知道团结起来设门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拿着金融两倍的平均工资都在卖惨,金融专业为什么这种互害卷王这么多?


数据就摆在那,只看上限,彩票恐怕成为最佳理财。

而且比上限,华为百万少年,阿里,字节ssp起薪60+,核心岗位上百万+期权,岗位数量十倍于金融;某美国猫猫头年入400多万,金融也敢说自己上限高?

看完别忘了点个赞哈~biubiu~

@喵喵酱@文章来源于喵喵酱学量化

我是喵酱,沪漂转行学量化的女汉纸,酷爱rap,日常会分享一些我自己的量化学习经历和对金融圈的所见所闻,欢迎捧场哈~  作者:量化前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才饱和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