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碱比如氢氧化钠和硅胶反应吗?如果反应,那么产物是什么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江苏赣榆 222100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常会因为思维定势对某些现象等作出轻率的解释,如过氧化钠使酚酞试液先变红后褪色的原因一般认为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色,过氧化钠本身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本文对此现象进行探究,尝试利用实验来揭示此现象的真实原因。

关键词:褪色 浓度 漂白 快慢

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常做在少量酚酞试液加入过氧化钠粉末的实验,溶液会先变红色,振荡后褪色。一般认为其原因是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使酚酞变红色,过氧化钠本身漂白性使溶液红色褪去。

真是这样的吗?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探究

取少量过氧化钠粉末滴加2ml水,有大量气泡产生,静止配成澄清溶液: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酚酞试液2滴,溶液立即出现红色,震荡红色消失;

②取少量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溶液立即出现大量气体,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酚酞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或碱性物质,此反应中的碱性物质只能是氢氧化钠,即反应生成氢氧化钠;由实验②现象可知原溶液中含有大量的双氧水,它也是产物之一。由此可见,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原理应是:首先过氧化钠水解生成的双氧水和氢氧化钠,双氧水不稳定,部分分解成氧气和水。反应如下:Na2O2+H2O=2NaOH+H2O2 2H2O2=2H2O+O2↑

所以,认为溶液震荡后褪色是因为过氧化钠具有漂白性的说法是不妥的,在过氧化钠溶液中,过氧化钠遇水即水解,溶液中的不会独立存在其分子,只存在其水解产物。实验进一步证明,在非水溶液中过氧化钠不具有漂白性。

2 酚酞试液褪色的原因探究

取2g过氧化钠粉末滴加8ml水配制成溶液:

③取少量溶液滴加酚酞试液,立即出现红色,震荡红色消失。

④另取4ml溶液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溶液立即出现大量气体。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清液两份,一份直接滴加酚酞试液,立即出现红色震荡后红色消失。另一份加水稀释10倍,然后滴加酚酞试液,溶液立即出现红色振荡后红色不消失。

从实验现象得出,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使双氧水催化分解,充分反应(必要时可加热)后溶液中没有了双氧水,但加入酚酞试液后仍出现先变红后褪色的现象。然而只要把溶液稀释后再加酚酞试液,就只出现溶液变红不褪色的实验现象。所以可以得出此时溶液褪色应和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先来看看酚酞的变色原理:酚酞是4,4—二羟基三苯甲醇—2—羧酸的内酯,本身无色,在碱性条件下,内酯水解开环生成二钠盐,并且发生分子内重排,形成醌式结构而呈现红色。其中醌式结构是发色基团。

我们进一步探究发现,醌式盐在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它会慢慢转化为羧酸盐,在浓的强碱溶液中形成无色的三钠盐。 实验证明酚酞指示剂在

地址: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

}

课题2  酸和碱和中和反应(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教材安排的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

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领会中和反应的概念。了解中和反应的特征,知道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2、学会书写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1、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定义、实质。

2、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和反应实质的理解。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从离子角度初步理解中和反应容易发生的原理,掌握中和反应的实质,为高中化学中学习酸、酸性氧化物、酸式盐与碱、碱性氧化物等物质的性质,以及“离子反应”,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有趣导入,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通过斯达舒广告视频导入

【提问】斯达舒中的哪种成分能缓解胃酸过多呢?

【提问】Al(OH)3为什么能治疗胃酸(盐酸)过多呢?

(二)小组合作,宏观探究

宏观探究酸和碱之间会不会发生反应

【展示并引导】我们用常见的酸——盐酸,常见的碱——氢氧化钠,它们混合之后能不能反应?

【动手实验】取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井穴板中混合。

【交流现象】无任何变化。

【猜想】①没有反应;②反应了但是没现象。

【提问】如何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为什么?

【提示】①如果发生化学反应,其特征是什么?

②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反应物是如何变化的?

【体会】也可以证明反应物消失来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感知】可以证明有新物质生成来说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归纳总结】1、检验生成物存在

【提问】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根据哪个思路设计实验呢?

方案1:在盐酸中加入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2:在盐酸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方案3: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

方案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盐酸。

方案2:视觉上无明显变化,不符合实验设计的要求。其他方案理论上都可以。

【要求】请根据各小组设计的方案和提供的药品进行实验。

【药品】稀盐酸、稀NaOH溶液、石蕊溶液、酚酞溶液。

【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学生小结】方案4为最佳方案。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后,溶液变成红色。(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存在)再逐滴加入盐酸(为了防止盐酸过量)至溶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恰好反应完)。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进而得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方案1和方案3都用石蕊溶液作指示剂,石蕊溶液变化不明显。蓝色与紫色相近,色差小,不易观察。

方案4:变化现象非常明显。

【感悟】可以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证明某些无现象的化学反应确实发生了。

(三)微观探究酸碱反应的本质

【过渡提问】酸与碱为什么会发生反应?酸和碱之间发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引导】从酸和碱的微观结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

盐酸中主要存在哪些微粒?  NaOH溶液中主要存在哪些微粒?

【观察图片】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如果一次看不太明白,可以重复多次观看该反应的微课。

【提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微观粒子是怎样变化的?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播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动画,如果看一次不太明白随后还有微课可以重复播放。

【展示交流】消失的粒子是H+OH-,生成的粒子是H2O,不变的粒子是Na+Cl-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OH-就会结合生成水分子。

写出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过渡】从宏观上观察到酸和碱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同时也从微观上了解了酸碱反应的微观本质,并学会用化学方程式将它们联系起来。

化学方程式,注意化合价,注意配平。

1、生成了水和一类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的化合物。

【强调】以上几个酸和碱之间的反应生成水的同时,生成的另一种物质均叫做“盐”。

【展示】中和反应化学方程式的写法:H+OH- 结合成H2O,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结合成盐。

【板书】以上酸和碱之间的反应都叫做中和反应。

【引入练习】化学服务与生活,现在利用中和反应的知识解决刚上课时的那个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五)学习中和反应的应用

酸和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是怎么应用的呢?

【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61页中和反应的应用。

1.工业方面,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2.农业方面,处理工厂废水;

3.医药方面,治疗胃酸过多;

4.生活中,减轻蚊虫叮咬的痛痒。

2.某同学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为了减轻疼痛可以涂抹(    

C.食盐水  D.氢氧化钠溶液

A.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强碱是指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的物质,其溶液在标准情况下(浓度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硅胶和碱反应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