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30岁程序员失业怎么办更可怕的,是30岁了还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第一批奔三的90后: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人们总在说,30岁是职场上的一道生死线。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排除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奇才,绝大多数人到了30岁,职业发展基本上定了型。
按照一般的职业轨迹,22岁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打拼到30岁,经历了整整八年的时间。
如果战略得当部署紧密,八年足够打一场抗战的了;
放到个人职业生涯中,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没有找到甚至形成核心竞争力,依旧如无头苍蝇般乱撞一气,到了35岁又该是怎样的前景呢?
答案不言自明。
职场扎心真相:我们要的是经验和阅历,不是年龄!
咨询者小静(化名)最近好不苦恼。
八年前的小静大学毕业后先后尝试了好几个行业,可每次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一晃快三十了,想想这么多年自己似乎一事无成,她开始感到恐慌。
细数经历的这些行业及职位里,竟然没有一个是自己擅长的;想想自己这些年考下来的证书还真不少,什么心理咨询师啦、会计从业资格证啦、人力资源证啊,等等,可依然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能力。
小静赫然发现,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薄弱。
有一次小静看中了一家外企,面试的时候,几个问题就把小静问的哑口无言,面试官说:“看你的年龄也差不多30了,可没想到你的经验和阅历太浅,一直在做最基层的工作,和八年的职场年龄完全不匹配。我们现在招你们这个年龄的员工,看重的是经验和阅历,而不是年龄。”
未来,我们靠什么在职场立足?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任何有价值的工作都是知识的工作:单纯靠体力注定在职场中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而脑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职场发展的首要能力。
什么是知识?
社会上不乏很多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中打拼多年,也未必能有多好的发展,因此,文凭不代表知识,甚至你所掌握的知识量更不等于知识。
知识是一个结构与系统,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老师指出:“知识指的是一个人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快速学习知识、分享知识、使用和创新知识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从这个图不难得知,小静之前的做法(业余时间拼命考证)都是在第一层打转,即学习基础知识,但从第二层往上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这是典型的“蜻蜓点水”式学习:这种学习本身仅仅是在基础知识层面下功夫,获得了一堆证书,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则作用有限,缺乏一根主线,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到头来依然一无所获。
这就是以小静为代表的职场人困惑迷茫的症结所在:对于任何知识,似乎都懂那么一点,但也仅限于最基础的那一点点,稍微往深一点,涉及到知识的运用、分享及创新,则处于两眼一抹黑的“无知”状态。
三十岁之前,需要完成的三项任务
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不同的人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有些共性问题值得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在此,我将这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以下三点:
1、比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学什么。
事实上,我们大学里设置的“专业”,无非是一些基础的专业课程,只是你从事这个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如果你不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无法在现实中转换成你的能力,则不能给你带来价值。
就像前文的小静,虽然在业余时间也考取了不少证书,但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运用的环境,而你自以为掌握的这些知识,上网搜索就可以轻易获得,那么何来竞争力呢?
所谓“职业目标”,就是结合你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找到适合的环境和土壤,再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工作做到更好。
除非你有特别的喜好倾向且做了尝试,并且尝试的还挺成功,否则不建议轻易转向。
2、比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寻找自己的特色。&
之前有个咨询者学的专业是机械专业,毕业后迫于生计从事营销工作,他一度很困恼,后经了解发现,他所从事的是房地产销售,和他的基础知识丝毫不沾边,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后来我建议他尝试将目标再聚焦一些,不妨寻找些机械相关的销售工作:在销售领域,他是具备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的,接下来他再将这些知识予以通俗化的表达,让不懂行的客户也能听明白,再结合必要的分享,渐渐成为销售领域中懂行的专家,逐步打造核心竞争力。
3、不要忽视了知识共享与传递。
你光有能力还不够,关键要让人知道你具备这个能力,你才能拥有更多机会。
在职业咨询中,我常常遇到过不少抱怨自己不得志的人:为什么同样的水平,他就能比我获得更多的机会?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反思:你的水平或能力是否让他人知道并认可了?你是否有意识地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写出来、讲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你是否愿意帮助他人?你是否担心即便说出来对方也听不懂?
我们仔细研究当今的头部知识大咖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做一件事情:把某个领域的某个问题讲出来(举办讲座)、写出来(集结出书)并被大家认可,TA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
与此同时,你会发现一旦要讲出去写出来,需要将之前零星的知识系统化,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总结,反过来又能促进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正向积累,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什么一蹴而就最要紧的是做!做!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倒闭的行业、企业、机构不计其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面临“被下岗”、“被裁员”的尴尬境地。
正是因为之前行业看似的繁荣和稳定,总会给一些混日子的人一个错觉,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不思进取,甚至认为自己“也有贡献”。
然而市场最残酷但也最公平。
你相信在危机来临之前,一个人的能力储备、职业素养、知识更新、自我成长等会一夜之间被激发出来吗?
我看到更多的现实却是,一个人一旦安逸惯了,就渐渐丧失了勇气和清醒,慢慢地“被养残”,最终划向自我破产的边缘,成为了被时代抛弃的人。
比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学什么
互联网行业课程都值得你挑选学习
扫一扫 送助学金
DT人才培养基地(天津)|
咨询热线:022-|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红旗路218号慧谷大厦25层|
版权所有:北京朗杰科技有限公司
您的专属顾问-在线咨询分享: 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一批奔三的90后_百度贴吧
分享: 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一批奔三的90后
你自以为掌握的这些知识,上网搜索就可以轻易获得,那么何来竞争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能干点啥
  去年有传闻说华为裁掉了一批34岁以上的老员工,此事一出就引起了职场人尤其是80后的一阵担忧,众所周知,华为主打狼性,公司也是出了名的&狼窝&,员工都是一群能吃苦、有拼劲的人。  华为34岁以上的员工尚且有如此待遇,那么我们这群还没有修炼成&狼&的中年人到了30岁以上,又有什么法宝能让自己不被淘汰呢?  现在很多事业单位招人的时候,都明码标价写上&仅招35岁以下的人&,一些互联网企业更是只招90后。那么,对于30岁、35以上的人来说,面临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当你30岁以后,你还能做什么?  其实自从尊享富去年年满30岁后,他就一直在思考,30岁以后,他该何去何从,曾经的工作经验是否让他掌握了能力,以至于不被别人取代?其实哪有什么不可替代啊?  到了30岁以后,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身体机能开始退化了,以前连续熬2个通宵赶PPT没一点问题,现在只要睡觉不足8个小时,就感觉一整天都没精神,尊享富说,现在他能做的,换做90后来做,也许也能做到60%-80%,但是人家的工资却是尊享富的一半。换做你是老板,你会怎么选?  尊享富又举一个更通俗一点的例子,他本人是一个NBA篮球迷,在NBA里面,30岁就是一个门槛,很多球员过了30岁体力、能力就开始明显下滑,就算是科比、奥尼尔、乔丹这些球星,也最多打到40岁就得退役,而那些普通球员,有些30岁出头就拿着底薪合同,再过两年就不知道在哪儿了,这就是现实!  除尊享富之外,有大把的人过了30岁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的大有人在,打工的迷茫,做生意的也迷茫,其实人生就是不断在迷茫中找到前行的方向,从绝境里寻找微弱的光明,艰难前行。  如果你还没满30岁,趁着自己年轻,别每天像打了鸡血般熬夜、通宵挥霍身体,否则婚都没结,却发现已经白了头。如果你已经年过30岁,也别再想着会不会失业,好好想想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然后,继续前行吧  你是否也有过尊享富同样的担忧?你认为30岁以后,你能做什么?
关注"英才网联"公众号
热门关键词:
网络招聘会
专场招聘会
北京总公司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信息楼6层
市场合作:
媒体合作:
深圳分公司
深圳市罗湖区莲塘国威路68号互联网产业园3502室
市场合作:
上海分公司
上海市静安区江场西路160号美邦大楼902-908室
市场合作:
京ICP证:100307号
京ICP备:号-2
京公网安备:【视频】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一批奔三的90后_百度贴吧
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第一批奔三的90后
视频来自:
二十不勤 三十不立 四十不富 五十而衰
我赌了,欠了80个,已经没有机会了
下一句话是,改变我的不是知识,而是权利!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第一批奔三的90后:比失业更可怕的,是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文 /赵晓璃 图 / ins
来源: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一个人一旦安逸惯了,就渐渐丧失了勇气和清醒,慢慢地“被养残”,最终划向自我破产的边缘,成为了被时代抛弃的人。
人们总在说,30岁是职场上的一道生死线。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排除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奇才,绝大多数人到了30岁,职业发展基本上定了型。
按照一般的职业轨迹,22岁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场打拼到30岁,经历了整整八年的时间。
如果战略得当部署紧密,八年足够打一场抗战的了;
放到个人职业生涯中,如果一个人到了30岁还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没有找到甚至形成核心竞争力,依旧如无头苍蝇般乱撞一气,到了35岁又该是怎样的前景呢?
答案不言自明。
职场扎心真相:
我们要的是经验和阅历,不是年龄!
咨询者小静(化名)最近好不苦恼。
八年前的小静大学毕业后先后尝试了好几个行业,可每次都浅尝辄止半途而废。
一晃快三十了,想想这么多年自己似乎一事无成,她开始感到恐慌。
细数经历的这些行业及职位里,竟然没有一个是自己擅长的;想想自己这些年考下来的证书还真不少,什么心理咨询师啦、会计从业资格证啦、人力资源证啊,等等,可依然没有任何可圈可点的能力。
小静赫然发现,自己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越来越薄弱。
有一次小静看中了一家外企,面试的时候,几个问题就把小静问的哑口无言,面试官说:
“看你的年龄也差不多30了,可没想到你的经验和阅历太浅,一直在做最基层的工作,和八年的职场年龄完全不匹配。我们现在招你们这个年龄的员工,看重的是经验和阅历,而不是年龄。”
小静感到胸口一阵刺痛,她回去苦苦思索却始终没能找到答案,于是决定前来寻求帮助。
未来,我们靠什么在职场立足?
如果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任何有价值的工作都是知识的工作:
单纯靠体力注定在职场中无法获得长远的发展,而脑力才是决定一个人未来职场发展的首要能力。
什么是知识?
社会上不乏很多名校毕业的大学生,在职场中打拼多年,也未必能有多好的发展,因此,文凭不代表知识,甚至你所掌握的知识量更不等于知识。
知识是一个结构与系统,知识管理专家田志刚老师指出:
“知识指的是一个人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基础上,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并快速学习知识、分享知识、使用和创新知识并创造价值的过程。”
从这个图不难得知,小静之前的做法(业余时间拼命考证)都是在第一层打转,即学习基础知识,但从第二层往上几乎都是一片空白。
这是典型的“蜻蜓点水”式学习:这种学习本身仅仅是在基础知识层面下功夫,获得了一堆证书,看似学了很多东西,实则作用有限,缺乏一根主线,结果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到头来依然一无所获。
这就是以小静为代表的职场人困惑迷茫的症结所在:对于任何知识,似乎都懂那么一点,但也仅限于最基础的那一点点,稍微往深一点,涉及到知识的运用、分享及创新,则处于两眼一抹黑的“无知”状态。
职场中,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到底是什么?
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所谓显性知识,是指那些能够用语言文字等表达清楚的知识;
而隐性知识是指虽然知道怎么做,但却无法告诉别人或者说明白的知识。
我们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绝大多数都是显性知识,但根据Delphin Group的调查显示,企业中的大部分知识则是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
我们常说设计师需要一定的空间感、作家需要文字感、以及演员需要镜头感等,实则就是“隐性知识”:
你会发现市面上根本没有一本类似于这样的书籍去告诉你如何培养感觉,因为这种东西说不清道不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会知道,要对一个领域有足够深入的涉猎及研究,隐性知识的作用往往大于显性知识。
而这种隐性知识,则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重要因素。
职场中,即便一样重复而枯燥的工作内容,有的员工处理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与效率就是明显优于其他员工:
这些人往往能在具体的事务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他们往往能够长期深入地做一份工作,从基层不断地往上攀登,直至成为带领团队(分享知识)的管理者,甚至成为这个领域卓有成就(创新知识)的头部大咖。
而绝大多数类似小静那样的职场人,由于缺乏对知识的全面认知,无法认识到自己存在大量的“无知领域”,错把考证当成提升的全部;同时由于缺乏目标,这些知识零零散散,看不出任何方向和趋势。
到了三十岁四十岁,随着年龄的红利不复存在,这些问题便会渐渐凸显出来,迷茫和困惑则进一步加剧。
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原本拼体力的工作自己再也没有了优势,而此时的知识能力如果没有跟上,无法独立处理信息和知识、无法提出深刻有力的见解、无法在实际中解决疑难杂症,这样的职场经验无疑像是被时间注了水,除了一大把年纪之外,无异于“白纸一张”!
换做你是老板,你会录用这些年龄渐长、脾气渐长、要求渐长,但能力却没有任何长进的员工吗?
三十岁之前,需要完成的三项任务
在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不同的人面对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有些共性问题值得引起每个人的高度重视。
在此,我将这些共性问题进行了整理,总结出以下三点:
1. 比怎么学更重要的是学什么。
事实上,我们大学里设置的“专业”,无非是一些基础的专业课程,只是你从事这个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如果你不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无法在现实中转换成你的能力,则不能给你带来价值。
就像前文的小静,虽然在业余时间也考取了不少证书,但在现实中根本没有运用的环境,而你自以为掌握的这些知识,上网搜索就可以轻易获得,那么何来竞争力呢?
所谓“职业目标”,就是结合你的知识结构和特点,找到适合的环境和土壤,再进一步研究如何将工作做到更好。
除非你有特别的喜好倾向且做了尝试,并且尝试的还挺成功,否则不建议轻易转向。
2. 比学什么更重要的是寻找自己的特色。
之前有个咨询者学的专业是机械专业,毕业后迫于生计从事营销工作,他一度很困恼,后经了解发现,他所从事的是房地产销售,和他的基础知识丝毫不沾边,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
后来我建议他尝试将目标再聚焦一些,不妨寻找些机械相关的销售工作:
在销售领域,他是具备机械专业基础知识的;
接下来他再将这些知识予以通俗化的表达,让不懂行的客户也能听明白;
再结合必要的分享,渐渐成为销售领域中懂行的专家,逐步打造核心竞争力。
3. 不要忽视了知识共享与传递。
你光有能力还不够,关键要让人知道你具备这个能力,你才能拥有更多机会。
在职业咨询中,我常常遇到过不少抱怨自己不得志的人:为什么同样的水平,他就能比我获得更多的机会?
对于这种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反思:
你的水平或能力是否让他人知道并认可了?
你是否有意识地将自己知道的知识写出来、讲出来和更多的人分享?
你是否愿意帮助他人?你是否担心即便说出来对方也听不懂?
我们仔细研究当今的头部知识大咖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是在做一件事情:
把某个领域的某个问题讲出来(举办讲座)、写出来(集结出书)并被大家认可,TA就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知名专家。
与此同时,你会发现一旦要讲出去写出来,需要将之前零星的知识系统化,需要进一步实践和总结,反过来又能促进你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形成正向积累,从而打造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什么一蹴而就
最要紧的是做!做!做!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倒闭的行业、企业、机构不计其数,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面临“被下岗”、“被裁员”的尴尬境地。
正是因为之前行业看似的繁荣和稳定,总会给一些混日子的人一个错觉,认为自己可以高枕无忧不思进取,甚至认为自己“也有贡献”。
然而市场最残酷但也最公平。
你相信在危机来临之前,一个人的能力储备、职业素养、知识更新、自我成长等会一夜之间被激发出来吗?
我看到更多的现实却是,一个人一旦安逸惯了,就渐渐丧失了勇气和清醒,慢慢地“被养残”,最终划向自我破产的边缘,成为了被时代抛弃的人。
*作者:赵晓璃,职场作家、职业生涯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LinkedIn领英中国专栏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2017年新书《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设计》三个月销量破五万册。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赵晓璃。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0岁失业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