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宁创办的残友软件集团绝大多数员工都是残疾人,是真的吗?

残友集团郑卫宁:每个生命 都应绽放!_凤凰资讯
残友集团郑卫宁:每个生命 都应绽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残友集团郑卫宁:每个生命 都应绽放!   “残疾人就业,轻残的人是融入社会,可你知道重残的人
原标题:残友集团郑卫宁:每个生命 都应绽放!
  “残疾人就业,轻残的人是融入社会,可你知道重残的人是什么吗?是空间、是尊严!他们每天的屎尿都要家人端送,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尊严了!重残者的就业就是把窗户和床的空间扩大一点点,得到那么一点点做人的尊严!”这是残友集团创始人郑卫宁一段让人潸然泪下的讲话。郑卫宁因为先天遗传重症血友病,导致双腿萎缩,13 岁之前只能坐地、爬行。他的父母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十年中郑卫宁四处流浪,尝尽了人间苦痛。
  1997 年, 郑卫宁带着 5 名残疾人,在深圳创办了"残友”艰苦奋斗 20 年,没有借银行一分贷款、没有用政府一文补助,将残友发展为拥有 14 家社会组织、40 家社会企业的集团公司,成为全球唯一一个全部由残疾人自主管理的现代化集团化高科技企业。
  残疾人也能当优秀程序员
  目前,残友集团的 5000 多名员工中,有 90% 以上是残疾人大学生,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实现了人生价值。2015 年子公司「残友软件」(股票代码:834579)在新三板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开发定制管理软件、软件维护与升级服务,2014 年收入 372.49 万元,净利润 69.49 万元,虽然跟大企业比起来不算多,但「残友软件」95.9% 的员工都是残疾人,他们从事这样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已经充分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残友软件」的客户集中在深圳,看看他们完成的工作,会对这些自食其力、充满正能量的残疾人肃然起敬。2014 年「残友软件」的第一大客户是苏州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具体项目是风险指引型核安全管理平台升级维护与 PSA 工具软件开发,获得了 192.7 万元的收入。深圳市政府的许多政务平台也都是由「残友软件」开发的。
  2016年 2 月 16 日,残友集团的另一家子公司「残友善务」(股票代码:836041)也已经在新三板挂牌,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电商的代运营和自主运营。「残友善务」的电商代运营做得很优秀,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24 小时在线服务,让人看到了残友们为生活付出的不懈努力。电商自主运营主要卖的是残疾人高端手工艺品。
  现在「残友善务」已成功实现中低学历重残卧床残疾人士的大批量和大规模就业。而且,残疾人对工作岗位极为珍惜,工作时间稳定,对薪资要求不高,显示出了残友对获得工作的强烈渴望。
  2014 年「残友善务」收入 242.88 万元,净利润 40.33 万元。规模也不大,但全都是残友们的辛勤汗水。2014 年「残友善务」的第一大客户是深圳的一家通讯设备公司,获得收入 35 万元。
  与淘宝展开深度合作
  2014 年 9 月,郑卫宁慈善基金会与淘宝网签署了“百城万人”残疾人远程就业计划这一全国性公益项目,由淘宝网针对行动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提供 12 万“云客服”岗位指标,郑卫宁基金会提供上岗培训,让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利用网络就业。第一批 300 名“云客服”在培训后上岗,用自己的勤劳和业绩赢得了淘宝网的认可。
  瘫痪卧床者把显示器挂在床顶办公,上肢重度残疾者嘴里含着竹棍敲字,下肢残疾者坐在轮椅上手指翻飞回复买家提问……曾经无法自食其力的残疾朋友,在郑卫宁的带领下,实现居家远程就业,每月有了稳定收入,提升了生活质量。
  由于重残病人一直需要人照料生活起居,内心对尊严是极度渴望的,而目前从事“云客服”工作的重残人员,平均月收入有三四千元,均高于当地的平均月收入水平,这不仅让他们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工作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宁夏一位抗战老兵的亲属因身患残疾,生活一直没有着落。成为云客服以后月收入有五千多元,在当地属于中等收入了。工作人员来慰问的时候,他非常自豪现在不但能养活自己,还能负担全家人的生活。”
  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
  “世界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这是郑卫宁最喜欢的诗句。郑卫宁已经把自己的所有股份捐赠给了郑卫宁基金会,并立下遗嘱规定未来残友集团 70% 以上为残疾人员工,如果达不到,股份就将被收回,领导班子就会被撤换。“我们永远不会把利益最大化放在首位,帮助更多的残疾人改变命运,拥有同样精彩的人生,是我们的毕生使命和责任。”
  2009 年,郑卫宁的身体状况开始恶化。作为一名血友病重症患者,死亡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而残友却是一家极度依赖他个人能力的企业——无论是历史贡献,还是带头大哥的江湖地位都让他拥有了足够的话语权。制定新规划,提出新政策都是他一句话拍板的事。
  万一他出了意外,波及到的是数千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多年的实践摸索,郑卫宁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将自己在残友集团 90% 的个人股份和各分公司 51% 的个人股份,以及残友和他个人的商标品牌价值,全部捐献给了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0072
播放数:155901
播放数:198648
播放数:5808920标签:&&&&
Powered by新闻搜索:
广告热线:5
&您当前的位置 :
老板裸捐创公益新模式 残疾人退休可领全额工资 时间: 17:04
残疾人退休可领全额工资
养老基金会当股东保障残疾人员工福利
残友董事长郑卫宁裸捐创建公益新模式
患有先天遗传重症血友病的深圳残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卫宁,以遗嘱形式将其创办的残友集团中的90%个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个人股份,以及“残友”和“郑卫宁”的驰名商标品牌价值等,通过律师公证全部捐赠,并成立了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让基金会控股企业成为企业的股东和“老板”,实现企业收益通过基金会决策,为残疾人员工提供生活及长期服务和保障。
“残疾人员工不能工作后的有生之年,都可以从残友领到工作期间的最高工资额,直至去世。”郑卫宁说,至今这艘包括一家基金会、9家非营利机构、32家高科技社会企业的“公益航母”,数千名残疾人在这里工作并实现了人生价值。
为自救创办企业成功
今年58岁的郑卫宁患有先天遗传重症血友病,从一出生死神便如影随形,只能靠每周两至三次的输血来维持生命。
1997年,郑卫宁拿出母亲一生积蓄下来留给他救命的30万元创办起“残友”,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价值,从自己学电脑到找到更多懂电脑的残疾人、从打字复印小作坊到招收残疾大学生建立软件公司,郑卫宁与残疾朋友们的路越走越广阔。
郑卫宁说,15年来,从未依靠过任何外来资金援助的“残友”,正是靠着这种残疾朋友渴望获得人生价值的信念,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才,发展成为拥有32家公司、年收益近千万的全球最大高科技社会企业群。同时,郑卫宁还先后建立起“无障碍出行服务中心”等9家可以为残疾群体提供不同社会服务的非营利社会组织群,这些社会组织群与32家企业“共生”,为残友员工和社会上所有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社会服务。
作为实践的先行者,从小因为患病没上过学的郑卫宁一直称自己没有什么理论经验。直至去年,去台湾参加世界社会企业高峰论坛,郑卫宁才知道摸爬滚打走过14年的“残友”原来是个非常好的“社会企业”。
建基金会“去郑卫宁化”
郑卫宁曾说自己的动力来自于死亡。在遗传此病的家人中,郑卫宁是唯一一个活过了50岁的人,而晚期糖尿病、晚期丙肝等重大疾病接踵而来,“我不知道明天我还在不在,所以这几年我全部都在做‘去郑卫宁化’。”
去郑卫宁化的第一步就是“裸捐”成立基金会。
2007年之后,郑卫宁开始谋划建立基金会,保证自己的财产在归社会所有之后能按公益的方向使用。但受资金和政策的影响,郑卫宁的基金会愿望未能实现。
2009年,曙光到来,民政部与深圳市签订了“部市协议”,允许深圳在社会组织上先行先试。知道这个协议的第一天,郑卫宁就来到民政局,找到后又把李连杰壹基金引入深圳落地的时任深圳市民政局局长的刘润华。经过对残友集团的一番详细介绍,深圳民政局对郑卫宁的想法给予了充分支持。
同年11月,郑卫宁通过遗嘱形式将资产近2000万的自己在残友集团的90%个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个人股份,以及90多个“残友”和“郑卫宁”的驰名商标品牌价值等,通过律师公证全部捐赠,成立了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基金会登记证号“深基证字第0001号”。
自此,郑卫宁创办的“残友”正式“易主”,基金会成为了集团企业的老板和股东,而郑卫宁除工资外,再无资产。
基金会从不接受捐赠
作为承载郑卫宁和残友集团公益梦的延续,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至今未接受捐赠。
“因为我们希望这个平台是为每一个残疾人创造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在这个心态下我们不愿意接受社会的捐赠。”郑卫宁说。
而作为集团的“老板”,基金会每年会把残友集团的利润分成两块使用,一块继续拨回给企业做持续发展,另一块拨给9家公益机构,由这些机构为集团里的员工提供8小时之外的免费吃、住、洗衣、心理辅导、出行等等社会服务。这样,基金会、企业、非营利公益机构就完成了一个内部循环。
郑卫宁说,具体运行中,类似于“议会”,“议会”成员包括基金会三人、企业两人、社会组织两人。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社会组织则追求服务效益最大化,因此这两个部门在决策中会互相制衡,加上基金会的三名成员,最终会令“议会”所有的决议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又最终落回到公益目标。
残友退休领全额工资
不久前,残友集团一个重度残障的女员工怀孕了,她提出来休息,并希望在休息期间继续领到全额的工资。残友集团先把这个要求提交给基金会“三位一体”管理层,经过讨论最后决定:企业方面,接受女员工休假,并按正常产假规则扣工资;同时,基金会让一家社会组织提交一份“残障妇女的生育保障问题”的慈善提案,然后,基金会按照慈善项目的程序给予审查核准,之后,社会组织按照慈善项目形式给这个女员工提供休假补助。最终,这个休假的女员工拿到了跟上班时一样的工资。
这个个案发生后,因为有了相应的提案,凡符合提案要求的女员工都可以通过申请得到来自社会组织的补助,从而享受到与这个女员工同样的待遇。
在残友集团,95%的工作人员都是残疾人,有些残疾人员工因病在工作三五年之后就有可能面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这样的员工在残友工作几年,他(她)不能工作后的有生之年,都可以从残友领到工作期间的最高工资额,直至去世。“目的是让他(她)有尊严地死。”郑卫宁说。
“郑卫宁模式”可复制
据了解,残友在异地复制模式通常是当地政府可以给一个大约两年免租的场地,然后残友自己去装修,采购8小时内的生产设备(电脑)和8小时外的生活设备。场地建设完毕后,残友会派两类干部过去:一类是负责8小时以内的职业经理人,另一类是负责8小时以外的职业社工。这两类干部在当地培养两类工作人员,基本上9个月之后就可以离开让当地公司人员自行开展工作。
目前,残友现在在香港、澳门、台湾都成立了公司。“我想未来几年,在欧洲的鹿特丹、美国的硅谷,包括非洲还没有选好城市,都能开办这样的一个残友。”郑卫宁说。
新模式值得自豪
针对郑卫宁模式,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对此评价:“全世界都极少有这样的模式。”
“以前我们跟国外的社会组织比总是没有创新之处,没有自豪。我觉得有了残友集团这个社会企业以后,我们出去跟外国朋友学术交流的时候都很自豪,我们这个企业不亚于尤努斯,这是我们为人类社会所做的一个贡献。前几年我们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中国企业没有出路,有没有前景与期望?因为我们看不到,但残友找到了。”邓国胜说。
对话·郑卫宁
让残友模式在世界开花
记者:您从一出生就是血友病患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病?
郑卫宁: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病人体内的凝血因子缺乏,缺乏到一定的量之后,即便是每天绝对的卧床躺着,各个关节、肌肉和内脏也会自发性的出血。由于这个病的影响,我13岁之前不会走,只能爬,因此也没上过学,只能拿姐姐的书来自己猜字,等姐姐回来再问她对不对,就这样识的字。
记者:您怎么有勇气拿出母亲留的保命钱创办企业?
郑卫宁:残疾人无论是什么原因残疾的,由于自身的障碍造成的是他在成年之后不能工作,不能工作的后果对他的这种自信和人生价值打击是非常厉害的,我们每个残疾人都惧怕自己活的是毫无价值的人生。
记者:今天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您当初绝望过吗?
郑卫宁:绝望过,我曾经自杀过,被家里人发现后救了下来,所以,我知道残疾人在觉得自己生命没价值时的感受,也正是这个原因,我最后用妈妈留给我的救命钱办了企业。
记者:您裸捐后,没想过家人吗?他们支持您这样做吗?
郑卫宁:我跟家人商量过,我爱人和女儿都很支持我的选择,她们都有自己的收入,女儿在大学工作,都完全可以自立生活,我女儿说过为我的选择感到自豪。
记者:您现在每天还去公司工作吗?您怎样看待生死?
郑卫宁:基本不去了。对于生死,得病这么多年,我家族得病的人没有一个人活过50岁,我今年已经58岁了,可以说,死亡是我的动力,因为我并不知道我明天还在不在,所以说今天能做的事,我不会把它拖到明天。
记者:残友现在已经在全国拥有了32家公司,您对复制到更多的地区和国家有信心吗?
郑卫宁:有,我希望这个能帮助残疾人的模式可以在全世界开花结果。
相关链接:
 [来源: ] [作者:黄英男] [编辑:聂锐 实习生 王宝星] 
红树林文学
新闻排行榜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33 举报邮箱: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郑卫宁
文章摘要:一个人若能这样活在世上,多难的路不能被轻松走过?”――郑卫宁1955年,郑卫宁出生在一个有着家族遗传病史的家庭,外公舅舅都患血友病.郑卫宁未能幸免,“我妈给我喂奶,我喝着喝着突然满口鲜血,她就知道,这又是个血友病孩子.”因患血友病,……
《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郑卫宁》励志文章如果将人的身体比作笼子,郑卫宁就像是一只关不住的鸟,自小的生理病痛折磨他,困住他;生活的苦难折损他,仿佛老天都看衰他,但这一切都阻碍不了他,去飞翔.借着互联网的翅膀,他将最初只有5名残疾人的“残友”,发展成世界级的残疾人高科技就业平台,让3700名残疾人过上了全新的、有尊严的生活.他用自己的一生,带着残疾人朋友活出各自的精彩人生.不选择死,就好好活“喜欢泰戈尔的这句诗: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如果颠倒其中两个字变成: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那这句诗就突然多了分大胸怀、大气度.一个人若能这样活在世上,多难的路不能被轻松走过?”――郑卫宁1955年,郑卫宁出生在一个有着家族遗传病史的家庭,外公舅舅都患血友病.郑卫宁未能幸免,“我妈给我喂奶,我喝着喝着突然满口鲜血,她就知道,这又是个血友病孩子.”因患血友病,他从小就被告知不能摔跤、不能磕磕碰碰,也丧失了学走路的机会.13岁之前,他都只能坐地爬行.( 散文阅读: )因行动不便,郑卫宁不曾走进学堂,他只能看哥哥姐姐的书自己揣摩.之后文革十年,让他彻底失去入学机会.由于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他的双腿开始萎缩,最后残疾.1995年,为了能让郑卫宁安全输上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鲜血浆,72岁的老母亲带着他来到当时唯一实行义务献血的深圳.为摆脱内心空虚,郑卫宁不停读书,上电大,学完中文后继续学法律、学企业管理,但仍难以找到出路,那段时间他几度抑郁,三次试图自杀.在家人的劝说和鼓励下,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准备为有价值的人生“放手一搏”.接触网络,创办残友“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而互联网就是属于残疾人看向外界的窗户.”――郑卫宁90年代末,网络在国内逐渐兴起,郑卫宁也开始接触互联网,结果令他欣喜若狂.“血友病让我感染了丙肝,国内的治疗方法不起作用.后来我竟在网络上搜索到了台湾一位名医撰写的关于治疗丙肝的资料.”他发现足不出户也能做许多事.1997年,他找到另外四位残疾朋友,在家里成立了“残友”.血友病、肌肉萎缩、侏儒、脊椎重残又如何?这家以软件开发制作起家的公司里,每一位员工都是意志坚毅之人.经过15年艰苦卓绝的砥砺拼搏,“残友”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有1台电脑、5位工作者的“小作坊”,已成为一个拥有33家社会企业,1家基金会和11家社会组织的大型公益社企平台.日,一场以“感恩奉献,自助助人”为主题的cmmi 5级评估成果新闻发布会吸引了业界无数人的目光,这也标志着残友成为全球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小企业.一般公司都希望员工能够 “以企业为家”,而残友人是真的把公司当成家,因为这里有家一样的温暖.残友公司实行工作和生活一体化制度,员工大部分在内部过着集体生活.公司不仅专门雇人每天为员工洗衣服;还有专门人员为员工制作“员工妈妈菜”;此外,公司卫生间淋浴龙头下放有坐椅,残疾员工可以盘坐洗澡.转身告别,残而无憾“ 我一生最美好时光,是我和你成为‘残友’!当你深处绝境、或罹患重疾,对人生无能为力.我们打造了残友,只为尊严与快乐.如今,已无法选择回程,只能面对已造成的挑战.蹒跚同行在美丽畸岖的小路上、我和你......”――郑卫宁50岁是血友病人的生命极限,而今已58岁的郑卫宁被称为医学上的奇迹,但晚期糖尿病、晚期丙肝等重大疾病接踵而来,他不知道明天还在不在,所以开始着手“去郑卫宁化”.第一步就是“裸捐”成立基金会.2014年,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成立,郑卫宁同时以遗嘱形式将残友集团中90%的个人股份和各分公司51%的个人股份,及“残友”和“郑卫宁”的驰名商标品牌价值等,通过律师公证全捐给郑卫宁慈善基金会,让基金会控股企业,实现企业收益通过基金会决策,为残疾人员工提供生活及长期服务和保障.2014年,他辞掉了自己所有的职务和头衔.深圳市郑卫宁慈善基金会至今未接受捐赠,因为郑卫宁希望“这个平台是为每一个残疾人创造有价值、有尊严的生活”.在残友集团,95%的工作人员都是残疾人,有些残疾人员工因病在工作三五年之后就有可能面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这样的员工在残友工作几年,他(她)不能工作后的有生之年,都可以从残友领到工作期间的最高工资额,直至去世.结语:人生总是有那么多的不如意,我们降生时老天的不公平有时候是为了考验我们降生后是否拥有获得他眷顾的资格,如果我们一味只会埋怨它的不公平,不会改变自身的缺陷,那么又有什么资格去埋怨他呢?又有什么资格去获得他的眷顾呢?
《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郑卫宁》由“wangchaotide”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残友集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