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刚毕业一年了还在家待业,选择去工作还是待业

说说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出路问题(一)
我的图书馆
说说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出路问题(一)
这篇文章是《求学●考研》向我约稿的专题文章,策划编辑希望我能够面向广大在读的本科生谈谈中国研究生的毕业出路问题,但由于专业限制,我只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科学院这边部分专业的研究生毕业情况。原本我打算写一篇大概1万字左右的文章,把这些年我听过见过的发生在研究生毕业找工作这个环节的许多事情、许多现象都串在一起写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评论。但由于约稿的时间有些紧,我最后只写出了其中的一半。所以如果文中哪一部分稍有偏颇,那很可能是因为我没有把问题的另一面说出来,大伙多包涵吧。下文是原稿,正式出版稿件会略有修改。说说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出路问题文/吴宝俊又是一个夏天,高年级的研究生格外忙碌,有人延期,有人答辩,有人出国,有人工作,每个人都有心事,大家偶尔凑在一起,聊得都是何去何从的问题。我注意到有不少低年级的研究生和尚处在大学阶段的年轻朋友也很关注研究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所以在这篇文章里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科学院研究生的毕业情况,以供大家参考。研究生的毕业去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专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进行评论,所谈及的也只是个人的感受和看法,文中如涉及一些统计数据,一切都应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中国科学院是官办科研机构,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科学家,或者说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线人员,所以科学院最主要的研究生培养学制是直博,通过5-7年的弹性学制直接向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只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科学院各所中所占比例较小。以我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共有140人左右,但其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是硕士研究生,其余全部是博士研究生。因而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科学院毕业博士的工作状况,目前的潮流趋势以及面临的困惑和挑战。一、科学院毕业的博士生,大部分会继续做博士后,其中出国继续深造是目前最大的趋势。据我个人观察,科学院物理类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超过半数会选择继续做博士后。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所(例如物理所,高能所,理论所),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会选择直接出国做博士后,而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毕业生中则有大约一半会在第一期博士后出站以后出国做第二期博士后。毕业生出国做博士后所选择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其它专业,诸如化学,生物等,情况也差不多(生物类出国的比例也许更高)。这一部分出国的毕业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科学院培养出的水平最高,读博期间工作最出色,发表文章最优秀的毕业生。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出国做博士后,可以说是目前的大趋势。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们国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为什么在毕业后不选择留下为祖国服务,而是向其它国家流失?这是否说明我们的年轻人普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对国家无责任感,忘恩负义,同时也说明我们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有所缺失呢?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不宜上纲上线。国内最好的学生出国做博士后,既有专业上的要求,也有现实中的无奈,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必然结果。1、先说说为什么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还得做博士后。尽管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共同认定的最高学术水平和资质认证,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工作已与百年前完全不同。过去一个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便意味着他完成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学术积累,能够独自承担科研任务并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甚至还有可能意味着他的水平已经达到业内专家的程度。因而在几十年前,拥有一个博士学位,便可以保证一个人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找到一份稳定的教职。但是,在科学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攻读一个博士学位对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而言远远不够,读博几年的学术积累很多时候也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年轻人独立科研。由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极大重视,以及和平时期世界教育水平的极大提高,博士不再是凤毛麟角,高学历人才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现在,仅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对于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找到一份教职而言远远不够,年轻人还必须得做出高质量的科研工作,依照学术惯例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从而证明他具有比其他博士更高的学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所以此时,“博士后”,作为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特殊阶段,由于其可以作为学术积累的后续阶段,更因为它可以为博士做出高质量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缓冲时间,已经成为现代以学术为职业的年轻人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不二选择。通俗的讲,一个人在读博士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术积累,所以他不一定在那几年间就做出高质量的工作,发表优秀的论文,因而他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并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一份在大学工作的职位。大学也不会仅仅因为他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就给他提供一个位置,他必须得有成绩证明自己才可以。此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他在博士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大学的职位,就得回家待业,他的生计也就成了问题,此时他便有可能被迫转行,科研之路也便无法继续。博士后制度的设立,正填补了这一空窗期。当他拿到博士学位,却还没有做出足够高质量的工作,无法满足申请大学职位的条件时,他就可以选择去做博士后,利用这段缓冲时间努力工作,争取做出骄傲的成绩,出站后便可顺利过渡到大学工作。2、人在求学时,要不断寻找更有利于提高自身水平的环境,逐步拓宽自己的视野。做博士后也一样。当下年轻人选择出国,并不局限于博士后阶段,在读研究生,读本科,甚至读高中阶段直接出国,都已形成一个大的潮流和趋势。其本质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尚没有达到世界一流,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百姓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国门也逐步打开,出国变得相对容易,因而具备足够经济实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出国,到教育水平更高的发达国家求学,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也便成为非常有利的选择。从个体的角度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站在个人发展的立场上做出对自身有利的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事。而从集体的角度讲,师夷长技以自强,在我们自身教育水平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时候,让年轻人去具有更高水平的地方求学,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至于出国求学的年轻人将来是否会选择回国效力,这不单是个人志向的选择,还涉及到国内的大环境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所以我们应站在尊重个人意志的立场上,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吸引人才的方式处理问题,对愿意回来的人要厚待,对不愿意选择回来的人也抱有宽容,无须批判。二、在就业问题上,土鳖博士处境有些尴尬。前面我提到了科学院毕业的物理专业博士中大部分会选择出国,并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年轻人出国的动机。但有另外一个十分现实却又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提及,那就是在就业问题上土鳖博士的尴尬处境(土鳖相对于海龟,指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取学位的毕业生)。在科学院或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之所以选择出国做博士后,除个人发展的动机之外,还因为以当下的局势,他们凭借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授予的博士学位,在国内大学求职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目前国门开放程度很高,人才市场流通顺畅,国内毕业的博士在寻找大学或科研院所教职时面临来自归国人才的激烈竞争。不幸的是,在这竞争中,处于人才需求方的国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清一色将橄榄枝抛给了海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中国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网页上查阅人才招聘启事,你几乎在每一个学校的教职招聘启事中都能找到类似这样的话:具有海外留学经历者优先录取。甚至有不少国内大学招聘人才时将海外求学经历当作一个“必要条件”,不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国产博士将自动被排除在外。而在具体待遇上,国内大学对待土鳖和海龟也有差别。现实生活中,两个年龄,发表文章数目和质量相同的年轻人申请国内同一所大学的职位,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那个如果能直接申请到副教授的职位的话,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可能只能申请到讲师的职位。初始级别就要低一级。我个人认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对待本土毕业博士和海归博士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对国内毕业的博士的歧视。这种歧视源于国内大学在评定人才水平问题上价值观错乱。当我们的大学要招收研究生时,万分希望最优秀的学生能够留下读书,同时我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最优质的生源,喊出要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承诺让年轻人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期许给他们一个光明且美好的未来。然而当这些学生完成几年学业,要应聘我们大学的一个职位时,我们却又默认这些学生一定不是最好的,他们的水平一定比那些出国求学的学生差。这是中国高校对自身教育能力缺乏自信的表现,但最后吃亏埋单的则是学生。从这个角度讲,我呼吁国内的大学对自己培养出的博士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和保护。这道理类似于国家对民族企业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国企业在面对来自国外成熟制度和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时处于劣势,此时就需要国家对民族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方能保证我们自己的企业不被冲垮。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任由本土博士经受来自海归的冲击,在待遇问题上不能把一碗水端平,让他们备受冷漠,其结果必然是优质生源的大规模流失,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也便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招不到好学生—&培养不出好学生—&学生出路无法保障—&招不到好学生……当然,呼吁归呼吁,历史的潮流无法改变,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大形势如此,年轻人力单势薄,很多时候只能随波逐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国内的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还要继续出国求学,在国内做过一期甚至两期博士后之后,还要拼命往外跑,其背后的辛酸与苦恼。
发表评论:
馆藏&177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学毕业在家待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