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钟声音效和鼓有什么作用

寺院中的打板叩钟和击鼓_新浪陕西佛学_新浪陕西
寺院中的打板叩钟和击鼓
新浪佛学评论
  文/月悟法师
  打板,也称打木、檀板、声鸣,梵音译为犍稚、犍槌、犍椎、揵椎、犍地(参看笔者新浪博文《佛教“犍槌”之“槌”正音》),是集合僧人的响器之一。《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世尊七月十五日于露野地敷座,比丘僧前后围绕。佛告阿难曰:汝今于露地,速击揵椎。所以然者,今七月十五日,是受岁之日。是时,尊者阿难右膝着地,长跪叉手,便说此偈:净眼无与等,无事而不练,智慧无染着,何等名受岁。尔时,世尊复以偈报阿难曰:受岁三业净,身口意所作。两两比丘对,自陈所作短,还自称名字,今日众受岁,我亦净意受,唯愿原其过。尔时,阿难复以偈问其义曰:过去恒沙佛,辟支及声闻,尽是诸佛法,独是释迦文。尔时,佛复以偈报阿难曰:恒沙过去佛,弟子清净心,皆是诸佛法,非今释迦文,辟支无此法,无岁无弟子,独逝无伴侣,不与他说法,当来佛世尊,恒沙不可计,彼亦受此岁,如今瞿昙法。是时,尊者阿难闻此语已,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即升讲堂,手执揵椎,并作是说,我今击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尔时,复说此偈:降伏魔力怨,除结无有余。露地击揵椎,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集众偈》:“降伏魔怨力,除结尽无余。露地击犍槌,比丘闻当集。诸欲闻法人,度流生死海。闻此妙响音,尽当云集此。”《五分律》卷十八:“诸比丘不知何以木作犍稚,以是白佛。佛言:除漆树毒树,余木鸣者听作。”《藏汉佛学词典》记载:“《毗奈耶》中所说尺度:木质为旃檀、木瓜树、巴罗沙、紫檀、醋柳、桐树等;长八十四指,宽六指,厚二指,削去四角成为八方,四角断口,各长二指,两端刻成蛤蟆头形。”现在的寺院,打板的木板尺度,没有这么讲究。
  中国佛寺除了打板集合僧人之外,还有钟、鼓。俗语“晨钟暮鼓”,比较笼统。其实,寺院晨、暮,都要叩钟,击鼓。凌晨先钟后鼓,晚上先鼓后钟,以打板为凌晨起床、晚上熄灯(养息)的讯号。寺院晨起依次打板,叩晨钟,击晨鼓,上早課。下午,上晚課。迟暮,依次击暮鼓,叩暮钟,打熄灯板,顺序与晨起相反。叩钟,既叩晨钟,也叩暮钟;一边叩钟,一边唱念晨钟偈、暮钟偈。击鼓,既击晨鼓,也击暮鼓。《楞严经》卷三载:“阿难,汝更听此祗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诸经要集》卷二十“鸣钟缘”条引用《杂喻经》之偈说,若闻钟声,卧者须起。《敕修百丈清规·法器章》:“大钟,丛林号令之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
  寺内的钟、鼓,除了作为僧人集结讯号之外,还有更深的佛法意义。《增一阿含经》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佛祖统纪智者传》中说:“闻击钟磬之声,能生善心,能增正念。”《鸣钟宝偈》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唐、宋以来,我国各大寺院多在佛殿两侧建钟、鼓楼,为悬挂钟、鼓之用。唐代诗人张继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把钟声与客旅的愁思相联系,流传千古。
  笔者出家前,欲早起准时工作,闹钟是必备之物。出家后,坚持上殿、过堂。寺院一般三、四点钟就打板、叩钟了,天天如此。打板声、钟声,深深地在八识田中打下了烙印,形成了不闹的“闹钟”。一般凌晨打板声将起,便能睡醒。不过,也有“例外”。记得有一次,常住寺院晚上开非常会议,第二天一点整结束。回到房间,坐着打瞌睡,很快进入梦乡。梦中云游到一座寺院挂单,甚是疲惫,坐着打瞌睡,很快进入梦乡(梦中梦),忽然传来了钟声。遂动了一念“要起床早课了”。梦醒,竟然是常住寺院的晨钟声……
香浓麻酱卤汁凉粉
探店:喜欢:评论:
雁塔赏景品全茶宴
探店:喜欢:评论:
超高品质小众西餐
探店:喜欢:评论: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每天早晚敲,早上先敲钟,后敲鼓,然后接着上早课;晚上先敲鼓,后敲钟,然后接打板,大众准备熄灯养息。
(1)当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绵绵兮若春雨。”
(2)当伯牙鼓琴志在白云,钟子期曰:“善哉,悠悠兮若白云。”
(3)当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
打击----------
一半绿一半红一半喜雨一半爱风
答: 家中摆放观音菩萨禁忌都有哪些啊?婆婆给我送了个送子观音,我也是醉了,不知道咋办啊
答: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有其产生的认识和社会根源,反映了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由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局限性和精神世界的依赖性产生了这种以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
答: “释然”的答复?
期待中..............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来源:网络
钟和鼓是佛寺中常用的两种法器,也是经常配合在一起使用的法器。在佛寺中,钟鼓通常被用来作为在法会佛事中敲击,起到音声佛事的作用,除此之外,钟鼓还具有多种公用,本文分别对钟鼓的功用简论之。
钟是寺院报时、集众所敲打的法器。在印度,在召集大众时,常常打击木制的犍椎。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记载,在七月十五日比丘夏安居圆满而增长戒腊的日子,称为受岁日,佛陀告诉阿难,在露地上速击犍椎,召集大众。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于是便将中国固有的钟、鼓等代替了犍椎。
钟在佛寺中具有以下几种作用:
1、钟在佛门中具有断烦恼。长智慧、增福寿、脱轮回、成正觉的功效。《禅门日诵·钟偈》云:“洪钟初(二、三)叩,宝偈高呤。上彻天堂,下通地府。上祝当今皇帝(国主),大统乾坤;下资率土诸侯(长官),高增禄位。三界四生之内,各免轮回;九幽十类之中,悉离苦海。无风十雨,免遭饥馑之年;南亩东郊,俱瞻尧舜之日(获仓箱之庆)。干戈永息、甲马休征、阵败伤亡,俱生净土。飞禽走兽,罗网不逢;浪子孤商,早还乡井。无边世界,地久天长(永享康宁);远近檀那,增延福寿。三门镇靖,佛法常兴,土地龙神,安僧护法。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历代先亡,同登彼岸。”这些偈语都表明了钟的这些基本功用。
2、钟具有脱离轮回,成等正觉的功用。佛门早晚《鸣钟偈》也说明了钟的这种功用。如佛寺早上《鸣钟偈》:云“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晚《鸣钟偈》亦云:“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皆闻,闻尘清净证圆通,一切众生成正觉。”
早晚《鸣钟偈》要配合击钟一句一叩,摄心叩诵全偈三遍,共一百零八下。一百零八,代表众生繁多的无明烦恼和习气,叩钟的目的即在于提醒修行人,要以精进用功的击椎,破除自己无始以来的贪瞋痴烦恼,同时应以深切的慈悲愿心,让这份沉稳悠扬的钟声与愿力,上彻天堂,下通地府,使听闻到钟鸣的无边众生,都能得到心灵的安定、启发了自性的智能光明。由此可见,敲钟还具有断除三毒的功用。
在《佛祖统纪》中提到:人临命终将往生时,若听到钟声便能去除往生的恐惧,心生善心、安详而增长正念,利于往生善趣。另外,佛陀于《增一阿含经》中也提到:当梵钟叩响时,在三途恶道受苦的众生,都得以停在痛苦热恼的逼迫,暂时获得解脱休息。
因此,我们每一次叩钟的当下若能以清净利他的大愿,精诚专注的叩钟,便可产生感通十方法界的力量,息止恶道众生的苦难,也使的自己的也障消除,福慧善根增长。
3、钟还具有庄严道场,活跃气氛的作用。追溯中国历史可以知道,钟在中国自古就有,并非是佛门的独创。钟在中国的用途为礼、乐器,因此沿用于佛门中,每月礼祖及佛前大供等法事或各种法会中,也以钟为乐器配合僧众清净的梵呗唱诵响叩,供养诸圣贤并摄受与会大众,显发出佛事、法会的庄严隆重。同时,若有诸山长老或贤达政要参访莅临道场时,也以叩大钟的仪式,作为隆重迎接的礼仪。
4、在佛教中,钟不仅是寺院报时、集众的法器,而且对于促进修道有很大的功用。据敕修清规法器章说:“大钟,丛林号令之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有经典中说:“洪钟长声觉群生,声遍十方无量土。”
鼓是与钟一样重要的法器。据经中所说,早在佛陀时代,鼓就与钟共存,《楞严经》载:“阿难,汝更听此祗园中,食办击鼓,众集撞钟,钟鼓音声,前后相续。”直到现在,钟鼓常鸣仍是寺院的一大特征。
鼓由金、玉、木、石等制造而成,有各种形状及大小。鼓是全世界各名族使用比较广泛的击鸣器,我国很早便将鼓用于仪式、武乐、军阵中,具有集众、报时、警报、振奋人心之用。随着佛教传入中国以后,鼓的类型和称呼也变得复杂多样。
以下对鼓的功用略作论述。
佛鼓具有报时和赞呗的作用。佛鼓有多种类型,其中法鼓是禅宗寺院使用的大鼓之一,设于法堂东北角。法鼓是在法会开始之前用来告知大众,或者在主持上堂、小参、普说、入室时候敲击。法鼓也比喻佛陀说法如鼓,可劝诫大众向善,犹如扣鼓可诫兵前进;茶鼓设在法堂的西北角,在请茶、进斋、普请、放参更点时击之,一般是长击一通;大鼓是早晚报时、号令是所用的鼓。架在作为一种集合僧众的法器而使用,而且还具有号令僧众的作用。
所以在寺院中,早起夜寝时,规定击钟鸣鼓作为号令,于是便有“晨钟暮鼓”之称。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寺院里的钟--钟的来历与分类
我的图书馆
寺院里的钟--钟的来历与分类
来源: 网文
“钟” 是佛教的“犍椎”之一,当初仅仅是作为集众之用的,所以也称为“信鼓”。—印度在还没有“钟”的时期,多半是敲击木制的犍椎集众。“钟”也是报时之器。 “钟”本来只有“梵钟”和“半钟”两种;“梵钟”就是所谓的“大钟”,又称为“钓(吊)钟、撞钟、洪钟、鲸钟”等等。“半钟”的体积只有“梵钟”的一半高 度,所以称为“半钟”。
又称大钟、钓钟、撞钟、洪钟、鲸钟、蒲牢、华鲸、华钟、巨钟。多属青铜制,少数为铁制,一般高约一五0公分、直径约六十公分,形式是上端有雕成龙头 的钓手,下端有相对的二个莲华形撞座,称为八叶,撞座以下称草间,下缘称驹爪;以上则分池间、乳间二部分,且乳间有小突起物并列环绕,又连结撞座,呈直角交叉的条带称为袈裟,又名六道。另外,钓手傍有呈圆筒状的插通内部。此类钟多悬于钟楼,作为召集大众或早晚报时之用,如《敕修百丈清规》卷八〈法器章〉云 (大正48·1155b)︰“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则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冥昧。”其所发之音或称鲸音。又后世多在其表面平滑处刻铭。
又称唤钟、小钟,多以真(黄铜)铸造,通常高约六十至八十公分,乃吊于佛堂内之一隅,因其用途系为普告法会等行事之开始,故亦称行事钟。寺院大钟之制源自印度,然钟在该地系称犍稚(ghauta),如《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四云(大正2·676c)︰“阿难(中略)即升讲堂,手持揵椎并作是说︰我今击 此如来信鼓,诸有如来弟子众者尽当普集。”此有木、石、铜制之别,雕刻极为精美,多悬于钟台。在中国,黄帝时即有工匠垂铸钟,原系祭祀、宴享的乐器,如西 周有所谓的“编钟”。到佛教传入后,始成寺院中的法器。此物多为青铜制,外形朴素,常刻有铭文,且自六朝时代起多挂在钟楼。如《广弘明集》卷二十八列有大周二教钟铭(北周·天和五年武帝制)、大唐兴善寺钟铭、京都西明寺钟铭(唐·麟德二年造)等。又,苏州寒山寺之钟,因唐·张继《枫桥夜泊》诗而闻名于世。 另据日僧圆仁之《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所载,五台山的钟楼谷乃文殊一度示现金钟宝楼之处。
撞钟规则和意义
梵钟的产生是佛教东来、寺院兴起的产物。梵钟就是佛钟,顾名思义是供寺庙做佛事用的,或召集僧人上殿、诵经做功课,另外诸如起床、睡觉、吃饭等无不以钟为号。所以,不同用途则敲不同的钟。但敲钟的讲究也很多,在《百丈清规·法器》中说:“大钟丛林号令资始也。晓击即破长夜,警睡眠;暮击则觉昏衢,疏 冥昧。”故晨昏敲钟要连击一百零八下。
一百零八下的规则与“九”有关,因为在我国古代,认为“九”具有极高、吉祥之意。而“九”的十二倍正是“一百零八”,是把“九”的意境推向极致。
永乐大钟,又称华严钟。
北京的大钟寺,原名觉生寺,觉生寺的大钟是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所以叫“永乐大钟”。铜钟悬挂在大钟楼中央巨架上,通体褚黄,高6.75米,直径 3.7米,重46.5吨。钟唇厚18.5匣米,钟体光洁,无一处裂缝,内外铸有经文230184字,无一字遗漏,铸造工艺精美,为佛教文化和书法艺术的珍品。撞击之,音色好,衰减慢、传播远。轻撞,声音清脆优扬,回荡不绝达一分钟。重撞,声音雄浑响亮,尾音长达2分钟以上,方圆50公里皆闻其音。据冶金部 门分析,该钟配方科学,钟体强度达最佳值,故受撞五百多年,仍完好如初。此钟的悬挂方法符合力学原理,悬钟木架采用八根斜柱支撑,合力向心,受力均匀,大钟悬挂在主梁上,全靠一根长一米、高14厘米、宽6.5匣米的铜穿钉,穿钉虽承受几十多吨的剪应力而安然无恙。钟体内外皆铸有经文,外面为《诸佛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弥陀经》和《十二因缘咒》,里面为《妙法莲花经》,钟唇为《金刚股若经》,蒲牢(钟纽)处刻《楞严咒》等,计有经咒17种,皆汉字楷 书,字体工整,古朴道劲,匀称地分布在钟体各处,相传是明初书法家沈度的手笔。当初明成祖铸造这么多佛经于钟上,为的是弘扬佛法,使佛经传诸久远。二十三万多字的佛经铸在钟上,击钟一下,字字皆声,等于诵读一遍经文,自然是功德无量。
15世纪初叶,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营建京师有三大工程,即故宫、天坛、永乐大钟。明成祖铸造大钟,是为宣扬“壮举”。大钟铸好后,先挂在宫中, 明万历年间移置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移置觉生寺。钟身内外铸满阳文楷书佛教经咒,是明初馆阁体书法艺术代表作。大钟所铸经文,几百年来误传是《华严厉经》,故有“华严钟”的叫法。近年查明钟上所铸乃以明永乐帝御制的《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和以《法华经》为主的八种经,并无《华严经》。大钟铸造精致,钟形弧度多变,周身无磨削加工痕迹,充分显示铸造工艺高超,奇妙独特。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晚钟偈寺院僧人清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