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瓦解,冷战后的世界格局结束,但世界并没有走上和平之路,为什么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38次
资料类型:说课稿
文档大小:100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2016高考: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变化
  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最终瓦解和冷战的结束
  深化认识:认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关系
  ①历史从来都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得不够成熟,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主义缺乏经验。加上西方资本主义的敌视与遏制,这使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②实践证明,社会主义需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各国应该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不能拘泥于一种模式。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不能说明社会主义的失败,只能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
  二.多极化趋势加强
  1.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
  ①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日益成为时代的主流。
  ②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世界呈现缓和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表现:
  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地区和世界秩序。1998年,科索沃战争;1999年,轰炸南联盟。
  ②恐怖主义活动频繁,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
  3.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原因
  ①除美国之外,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发展中国家等多种政治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各种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没有哪一种力量能够单独主宰世界。
  ②目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美国)多强(欧洲联盟、日本、俄罗斯、中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局面,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4.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①世界多极化趋势既是经济多极化、全球化的结果,又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②实质是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符合国际民主化的潮流。
  ③有利于解决全球化问题,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④有利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平衡发展,有利于各国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特色的发展,世界的多样性得到尊重。
  5.深化认识:当今世界格局是多极化格局吗?
  多极化在当前只是一种发展趋势,当今世界格局呈现的特点是“一超多强”。
  【归纳总结】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
  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表现为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而两大阵营的对立又具体表现为三种关系:美苏关系、北约和华约关系、美中关系。
  苏东剧变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但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力量重又处于动荡、分化和改组之中。
  二.两极格局的特点
  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极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营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要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三.结合具体史实,分析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是怎样出现的?
  1.欧洲走上联合的道路,由建立欧共体到组织欧盟,其政治、经济、军事力量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日本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迅速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并积极谋求国际政治大国地位,不断加强对世界事务的干预能力;
  3.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拥有足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军事武器,随着国内经济形式不断好转,国际地位也有很大改善;
  4.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
  5.不结盟运动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起来,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
  6.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相对衰落。
  总之,世界两极格局因为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而结束,国际经济格局变动,美国的衰落、日本和西欧的崛起、中国的发展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使世界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58???????????????????2??10?Ρ? ????????????????μ?(48?)_??????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58???????????????????2??10?Ρ? ????????????????μ?(48?)_??????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中学教育、58???????????????????2??10?Ρ? ????????????????μ?(48?)_??????等内容。
 全书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章 概述 1.1 填空题 (1)光导纤维 (2)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波分复用(WDM) 非零色散光纤(NIDSF) 光电集成 (OEIC) (3)0.85μ...  (Y) 五、计算题 1.某工地有沙 50t,表观密度为 2.65g/cm3,堆积密度为 1450 kg/m3;石子 100t,表观密度 为 2.70g/cm3,堆积密度为 1500kg/m3。试计算...  2 ? z 2 ? ?H f 3? 2 ?g 2 g ?g 2 g p压 ?g ? p3 p ? 2 ? z 2 ? z 3 ? ?H f 3 ? 2 ?g ?g (3) 其中 u 2 ? u 3 。由...  高二物理试题 第5页 共4页 14.[选修 3-5](13 分) (1)关于 α 粒子散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5 分)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 1 个得 3 分,选对 2 ...  2、能复述阿基米德原理并书写其数学表达式。 3、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解决简单的浮力问题。 【教学重点】 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  ? 2 ?? p 0 ? ? ? ? 左侧气体经历的既不是绝热也不是等压过程,要求出终温,必须知道p1,V1,然后通过物态方程 求出T1 , 必须先知道V(因为V1 + V2 ...  额定电压是固 定的,允许偏差 10%。 电机的实际功率和实际电流是随着所拖动负载的大小而不同; 拖动的负载大,则实际功率 和实际电流大; 拖动的负载小,则实际功率...  实验界面图 图 1---2 液压泵性能实验软件操作界面 五、实验方法与步骤(一) 空载排量 1.在[测试项目选择]选择[测试泵的空载排量]; 2.关闭节流阀 J2,打开...当前位置: >>
九下历史资料全
第 1 课 俄国十月革命一,知识网络1,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 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这些原因都与十月革命爆发有关. 2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进行纵向对比 名称 时间 性质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1917 年 3 月 1917 年 11 月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临时政府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四,中考命题分析 在中考中不是考查的重点,习题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考 点有: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等.值得注意的是,2007 年是十月革命胜利 90 周年纪念,十 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将是 2008 年考查的一热点. 五,中考试题分析1 1.(2008 威海市)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 B ) ①沙皇政府 A. ①② ②人民委员会 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 ③④ C. ②③ 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D. ①④解析: 本试题是对二月革命相关基础知识的考查. 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答案很明确:B. 2.(2008 年广安市)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 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时期开始了.&&觉醒& 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制度腐朽 ) B.军备落后 C.经济凋弊 D.吏治腐败解析:克里米亚战争指的是,1853 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 先后向俄国宣战, 战争一直持续到 1856 年,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沙皇俄国暴露了其统治制度的极其腐朽. 答案 A. 3.(2008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革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 得格勒)举行,我们之所以称它为&革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A.十月革命的发生地 C.俄罗斯的经济中心 B.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 )解析:作答本试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去思考,如&革命的城市&,& 圣彼得堡(彼得格勒)&,这样就 会使我们会联想到发生在圣彼得堡(彼得格勒)这一&革命的城市&的革命――十月革命.答案:A. 4.(广西省南宁市 2007 年中考)他领导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他采用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他 是 ( A.列宁 ) B.斯大林 C.毛泽东 D.叶利钦解析:本试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人物功绩的认识,试题设计的特点是由人物功绩的叙述来推断人物的所属. 可以用排除法来做:毛泽东是中国革命与建设的领导人,斯大林是苏联和平时期的领导人,而叶利钦是苏联解 体后俄罗斯的第一位总统,他们都不符合题干要求,所以,B,C,D 三项要排除;这样,就只剩下 A 项了.答 案:A. 5. (2007 年盐城市中考) 年前,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到探索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事件是 ( 90 A.《共产党宣言》发表 B.十月革命胜利 C.苏联建立 D.新中国成立 )解析:此题考查对历史事件意义的理解,从关键词&90 年前&即可推断出本事件发生的时间是 1917 年, 可以初步判断应该是十月革命,再根据对其性质的描述,就可以确定答案了.答案:B.2 第 2 课 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知识网络重点一: 重点一: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 (1)背景 坏了的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时间:1921 年. (2)时间 (3)内容 3 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4)作用 4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5)目的 评价: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完成后,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 (6)评价 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 社会主义的方向.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重点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重点二: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实施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时间: 年.重点:发展重工业.结果(取得的成就): 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力加强. 农业集体化.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 年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它既保证了苏 (2)农业集体化 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难点: 难点:评价斯大林模式 背景: (1)背景: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 形成标志: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2)形成标志 评价: 因此这一模式深刻地影响着苏联的历史和命运, ( 3) 评价 由于苏联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第一次试验, 也对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评价时注意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斯大林模式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 严重的弊端: 严重的弊端 第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 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 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1917~ 年苏俄(苏联)
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 时间 1917.33重大事件 二月革命 8~22 年底 十月革命 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苏联通过新宪法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在中考中的题型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也有少许与其他相关知识结合考查的非选择题. 试题侧重考 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主要考点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 的特点与影响. 苏联模式与中国以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深远影响, 是历年中考的热点.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历来是 考查重点,且可以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结合起来考查,所以这一知识点也不容忽视.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 威海市) 1924 年,列宁逝世,家住莫斯科的小姑娘尼娜给在国外的父亲写信告之此事,她在 信封寄信人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 ) A.沙皇俄国 B.苏维埃俄国 C.苏联 D.俄罗斯 解析:本试题考查苏联前后国家名称的变迁,苏联从 1922 年成立至 1991 年解体,符合题干要求.答案:C. 2.(2008 年四川省攀枝花市)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是在 ( ) 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后 B.新经济政策实施后 C.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时 D.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 3.(2008 河北省)下表所示,苏联工业总产值所占位次发生显著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所占的位次 1928 年 1932 年 1937 年 在欧洲所占位次 DDDDDD 2 1 在世界所占位次 5 3 2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没有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1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解析:以上 5,6 两题均考查学生最苏联两个五年计划成就的理解掌握,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从 1928 年开始到 1937 年结束,它的完成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位.答案: 2.D 3.B. 4.(2007 年徐州市中考)当苏维埃俄国的经济形势越来越严峻时,有人曾向列宁提出建议,必须发展商品经 济. 1921 年 3 月,俄共(布)&十大&通过了列宁的提议,决定(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产业复兴法& D.推行&玉米运动& 解析:从题意可以看出, 所选事项必须与列宁有关, 这样就只有 AB 两项符合要求. 在依据 &1921 年 3 月& , & 俄共(布)十大&等词语,可以把 A 项删去,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在 1921 年前,三年国内战争时期 实行的应急政策.这样,答案就显而易见了.答案:B. 5.(2007 年中山市中考)1936 年以后,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 ) A.高度集中 B.广泛民主 C.新经济 D.高度自治 解析:1936 年以后,苏联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在经济上是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上是个人的高度集权,总之,其特点就是&高度集中&.答案:A. 6.(2007 年湘潭市中考)&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 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这一规定属于下列哪一经济政策的内容?(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国家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解析:本试题意图是要我们根据题干给出的政策内容,来判断属于哪一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对相关政策内 容要有所了解,并认真分析做出正确的选择.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一特点,可以判断出,就是列 宁的新经济政策.答案:B.4 第 8 课 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一,知识梳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图示 时期 表现(特点) 表现(特点) 原因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 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 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 工业;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 发展环境五六十年代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七八十年代70 年代危机,经济地位下降;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受到危机严 80 年代调整,经济发展受限 重打击通货膨胀,债务沉重 持续稳定发展, 进入新经济时 代 改革社会经济;加大发展教 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以信息 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90 年代重点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重点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① ② 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 这时,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这就是第二阶段&战后的繁荣&.
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爆发,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 年代中期以后,经济 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美国经历了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这是美国经济发展中 的第二阶段&危机和经济调整& 阶段. ③ 第三阶段&新经济的出现&.通过调整政策,90 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即美国&新经济的出现&.这时的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从发展过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现繁荣,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机与通货膨胀,90 年代稳定发展,21 世纪初又 发生经济衰退,这显示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周期性.从实力地位上看,尽管发展出现波折,但美国经济的发展速 度仍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是当今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从主导产业上看,经过了传统工5 业到新兴工业再到信息产业的发展过程,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经济发展 的科技含量高. 重点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特点 重点二: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特点: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经历了 繁荣―危机―持续稳定发展的过程;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科技含量高. 重点三: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重点三: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的&主要原因&:适时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抓住第 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根本原因);重视基础教育,培养实用人才; 战后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确立世界霸权地位的政治需要. 难点一: 难点一:经济发展与政治形势的密切关系 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二战初期,美国推行&中立&政策,大发战争 横财,军事工业迅速发展;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取得了统治地 位,经济持续繁荣;70 年代,欧洲共同体国家和日本迅速崛起,中东国家展开石油斗争,美国经济陷入危机; 80 年代,美苏争霸激烈,美国大力发展高技术军事工业,债务负担沉重;90 年代,为了在多极化的世界政治格 局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国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新经济出现. 难点二: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难点二: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通货膨胀:主要指的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新经济:是有别于传统经济的&知识经济&,包括网络,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新技术的发展等基本内容,主 要特征为信息化和全球化. 四,中考命题分析 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与表现, 是本次课程改革新增加的内容, 对今天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 鉴作用,也是今后中考的重点内容.本考点在中考中的题型多样,主要以选择题,材料解析题,问答题的形式 出现.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 1.(2008 威海市)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失业率 C.高速度,低通胀 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D.信息化和全球化 )解析:本试题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我们知道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就是信息化和全球化.答案:D. 例 2.(2007 年资阳市中考)下表是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统计,它所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的总特点 是( ) 年 份 国内生产总 值年均增长 率(%) A.高速度,低通货 C.信息化,全球化
1999 4B.起伏性,周期性 D.高速度,低失业率解析:本试题属于图表材料型的选择题,考查我们对材料的阅读分析能力.从图表所示的内容看,战后美 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有起有落,涨落具有周期性,这是美国经济发展的总特点.而 A,C,D 三项都是美国经济 发展不同时期的特点.答案:B. 例 3.(2007 年河南中考)材料解析 材料一:1789 年,塞缪尔斯莱特透过英国当局的监察,进入美国,在第二年复制出了被英国人视为秘 不处传的富国之宝阿克莱特纺织机,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作母机,为美国提供了创业急需的新型工具6 机……在些后很长一段时间,美国的发展依赖欧洲的技术发明,在南北战争前,美国机械设备的 80%依靠欧洲 进口.――《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二:1879 年 12 月 25 日夜,门罗公园内部那 60 盏电灯释放出的光明很快降临到全国各地……南北战 争后的 30 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开始腾飞的时代……1945 年以后,高科技成果在美国不断涌现:第一 颗原子弹爆炸,世界第一台计算机问世,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 11 号&在月球成功登陆…… ―《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目前我国有 170 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如玩具,服装,家电等等,畅销海外市场.但是 这些标有&made in China&即&中国制造&的出口商品,大多只是在中国&生产&,技术品牌都是别人的,如 世界上每生产四台电脑,就有一台出自中国,但一台只赚 10 个苹果的钱,而我们购买一架空客 A380 飞机,需 要卖 8 亿件衣服.――2007 年第 6 期《时事》 请回答: (1)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提炼有效的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从对材料的分析中 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归纳材料二中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材料一比较,你认为最大的差异是什么?这一变化对美国历 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结合对材料一,二的分析,我们如何改变材料三中&made in China&(&中 国制造&)的现状?在实现&made by China&(&中国创造&)的宏伟目标中,你该怎样做? 解析: 本试题围绕美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腾飞选取材料, 在考查美国经济发展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 联系中国国情,考查学生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展望.试题以三个材料为依托,首先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在对材料的理解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对历史现象的认识.试题设计 巧妙,全面考查学生的能力.是难得的好试题.答案:(1)美国在工业革命时期依靠复制,引进别国技术起步. (2)差异: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美国自主创新能力大大提高.影响:促进美国崛起,成为世 界强国等.(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3)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 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 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 ④好好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7 第 9 课 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一,知识梳理重点一: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重点一:战后西欧经济的发展的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这些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 美国的大力扶植和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 指导. 重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重点二: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原因. 战后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并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对日本经济的扶植;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爆发 后,日本接受了美国几十亿美元的&特殊订货&;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先进科技,其中大力吸收国外最 新科学技术. 难点一: 欧洲共同体& 难点一:&欧洲共同体&与&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欧盟&的建立和意义. (1)&欧洲共同体&:1967 年建立.促进了互相间的合作和成员国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共体在国际 上的地位和作用.(2)&欧盟&: 1993 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建立.&欧盟& 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各国人民在&创建一个从未有的更为紧密的联盟&进程中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成 立后,其成员国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欧盟&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欧盟各国将逐步使用单一货 币――欧元;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成员国公民有统一的欧洲护照,不同国家的人 可以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难点二: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借鉴意义. 难点二:西欧国家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及借鉴意义. (1)共同原因:都得到了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都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 人才;都制定了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2)借鉴: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②要大力发 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 的经济发展战略. 四,中考命题分析 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欧洲共同体及欧洲联盟的成立,对这些知识点的考查将求新求变,一般考查 题型为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简答题等,题型多样.考查的热点是日本的崛起和欧洲的联合,既可纵8 向考查,如将日本的大化改新,明治维新,二战后的崛起等知识进行综合;也可横向综合, 如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西欧,日本与美国的经济发展原因的共性与个性等.而西欧,日本经济的 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借鉴之处,这又是一个考查的热点.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 1. (2008福州市)&欧元&,&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组织是( A.联合国 A.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例 2.(2008 年滨州市)右图是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旗帜,该经济体是( )解析:例 7,例 8 两题都是关于欧洲联盟相关知识的考查,我们要记住的是,欧洲联盟是世界最大的经济 体,目前大多数会员国均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答案:例 7.B 例 8.A. 例 3.(2008 贵阳市)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中最值得我们借鉴的是( A.重视科技,发展教育 C.经济由国家完全干预 B.力争成为大国的军事物质供应地 D.照搬别国的先进技术或经济模式 )解析:作答本试题,要抓住一关键性词语&最&,试题题干中也在此词语下面打了&着重号&.C,D 两项说法错误,因为它们都不是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而 B 项属于日本经济发展的客观因素,自然 不是我们&最值得&借鉴的.A 项是二战后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也是&最值得我们借鉴的&.答 案:A. 例 4. (2008 年广东省)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是 20 ( A.德国 B.日本 C.英国 D.法国 )解析:本试题是对基本知识的考查,我们知道,日本是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答案:B. 例 5.(2007 年山西省太原市中考)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国际联盟 )解析:本试题是一最佳型选择题,考查欧盟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欧盟先以经济合作为目的,后有扩大 至政治外交领域的合作,即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从&目前&这一词语,可以把 A,D 两项排除,因为 这两项目前都已经不存在了,B 是当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它不代表任何一个国家或区域,与题干意思不符. 答案:C. 例 6.(2007 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二战后日本经济现在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诸多 因素&不包括( ) B.美国推动下的民主化改造 D.中国与日本的政治结盟 A.科技革命浪潮的兴起 C.美国对日本的扶植解析:本试题考查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的理解.利用排除法,很容易看出 D 项的内容不合乎实际,也不 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答案一目了然.答案:D. 例 7.(2007 年泰州市中考)&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 能性.&这句话中的&经济共同体&已经发展成为现在的( A.世界贸易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解析:&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句话体现了 欧盟成立目的.这不是试题考查的,再结合选项看,本试题考查欧盟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欧盟的前身即欧 洲&经济共同体&.故此,答案就应该是 B. 例 8.(2007 年漳州市中考)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英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 欧洲人&.这一变化与下列哪一组织的建立紧密相关:(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9) D.欧洲联盟 解析:此题是一材料型的选择题,要求我们找出与题干有着紧密联系的那一项.从材料关键词&欧洲&, 可以看出,这一组织有欧洲有关.另外,题干内容说明了这一组织中的人们淡化了本国家的区域概念,而统一 认为是&欧洲人&,由此可以断定本组织是欧洲的一个区域性组织.此外,从&目前&这一关键词语就可以排 除早已不复存在的&国际联盟&,而且 B,C 两项的国际组织并非局限于欧洲.再者,欧洲联盟由于各方面的紧 密合作,已经打破了成员国之间&国家&的界限,成为一个整体了.至此,答案就显而易见了.答案:D. 例 9. (2007 年四川自贡市中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是 ( A.实行民主化改革 C.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B.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 D.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解析:本试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关键在于理解&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的涵义.&内部条件& 是指通过本身努力而达到的,而&外部条件&则是通过外界的因素而促成的.很显然&美国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属于&外部条件&.答案:C. 例 10.(2007 年福建省龙岩市中考)2007 年 3 月 26 日新闻:27 成员国今日共庆欧盟成立 50 周年,下列 是欧盟发展大事记: 1957 年,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和卢森堡 6 国组成的欧洲共同体诞生. 1967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统称欧洲共同体. 1973 年,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 1981 年,希腊加入欧共体. 1986 年,葡萄牙和西班牙加入欧共体. 1993 年,欧共体正式易名为欧洲联盟. 1995 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联盟. 2004 年,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 宛正式加入欧盟. 2005 年,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加入欧盟. 回答问题: (1)根据上述内容,完成如下&欧盟发展情况表&. 20 世纪 20 世纪 20 世纪 时间 50-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成员国个数 6 (2)请你分析越来越多国家加入欧盟的原因. (3)今天欧盟已拥有 27 个成员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反映了欧洲怎么样的发展趋势?它对世界 格局发展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解析:本试题对欧盟相关知识做了均为全面的考查.第一问要求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是的学生阅读能 力的考查.第二问分析加入欧盟的原因,要从国际大气候(政治,经济形势)方面考虑作答.第三问,要注意 欧盟的出现,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要结合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总 趋势:多极化,来考虑.答案:(1) 20 世纪 50-60 年代 6 20 世纪 70 年代 9 20 世纪 80 年代 12 20 世纪 90 年代 15 20 世纪 90 年代21 世纪初 27时间 成员国个数21 世纪初 27(2)他们认为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国家安全防务;有利于国际地位的提高.(3)经济政治一体化; 促进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0 第 10 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一,知识梳理重点: 重点:1.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这在一定 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改革是浅层次的,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基本框架,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改革理论, 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措施的选择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赫鲁晓夫的个人意志起着重要作用.所以,在赫鲁 晓夫执政的后期,随着他本人政策举措的失误,权力集中程度的提高,苏联体制模式所固有的弊端再度凸显, 社会政治经济形势又朝着危机的方向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改革的进程必然表现出曲折和进退反复的特征,也 迫使赫鲁晓夫下台. 赫鲁晓夫的改革对苏联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苏联的解体 赫鲁晓夫时期的一系列改革,并没有克服斯大林模式所存在的弊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把经济改革 作为重点,但没有取得成果.在经济改革受挫后,他又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引起了苏联政治体制的 急剧变化, 主要表现为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国家权力分散, 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加强. 1991 年的 &八 一九事件&,加速了苏联解体和苏共的垮台.1991 年底,苏联完全解体. 苏联解体是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结束了曾在战后 45 年间主导国际政治的两极格局, 苏联解体也说明 社会主义遭遇挫折,但这只是苏联这种模式的失败,而不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难点: 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苏联解体是多种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制度性因素 第一,制度性因素:它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以斯大林模式为特征的苏联社会制度在它的演变过程中已 经失去了活力和凝聚力,到 80 年代初期,它已陷入全面危机,从而使整个社会进入了停顿和停滞时 期. 第二,领导人因素: 第二,领导人因素:他们发起的一系列改革(尤其戈尔巴乔夫改革)瓦解了现存的制度并开启了苏联解体 的闸门. 第三,民族问题因素 第三,民族问题因素:毁灭联盟的火药桶.民族纠纷和民族矛盾在公开性条件下犹如一股巨大压力得到释 放,导致联盟中央和各加盟共和国关系紧张并最终毁灭了联盟.11 第四,阿富汗战争因素 第四,阿富汗战争因素:不仅推动了改革进程,也削弱了军事实力. 1.浓缩要点法: 1.浓缩要点法: 浓缩要点法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 2,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在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都先后进行了改革.然而,中,苏的改革却导致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和苏联, 了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了不同的结果.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得到什么启示 答:在改革中,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而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的改 革,却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了社会的动荡和分裂,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从中得到启示: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从中得到启示 ②坚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 ③正确处理好国内各民族关系; ④对出现的新思想和价值观要正确认识. 四,中考命题分析 相对于中考来说,这一课内容虽算不上重中之重,但课标要求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 夫改革和苏联解体,所以还是要引起重视,考查多以选择题出现,考查的主要知识点围绕苏联改革与 解体,解体的原因,解体给我们的启示等,并注意有关苏联前后知识的联系和中,苏改革的比较.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 年江苏南京)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冲击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勃列日涅夫改革 C. 戈尔巴乔夫 D.东欧巨变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判断能力.自赫鲁晓夫上任后,对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体制进行改革,虽未从根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分析四个选 项,A 最符合题意. 答案:A. 2. (2008 年 江苏盐城) 右图是一幅反映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的漫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斯大林模式 B.实行新经济政策 D.赫鲁晓夫改革 )解析:此题以漫画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现象原因的分析.选项中涉及到不同时期苏联实行的政策,实 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格说苏联还没成立,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符合当时社会发展需要,但很快被斯大林 上任后形成的斯大林模式所取代,而这一模式使苏联经济发展严重失衡,赫鲁晓夫改革也没改变苏联经济发展 这一模式,所以说最主要的根源在于斯大林模式.答案:C. 3.(2008江西)关于苏联改革,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把苏联改病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死了&.这句 话中&改死了&即指苏联解体.从实质上分析,苏联解体是( A.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C.社会制度发生变化 B.国家名称发生变化 D.执政党失去了政权 )12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苏联的解体,不仅是指国家四分五裂,国家名称改变,共 产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A,B,D 三项都是表层的现象,C 项才是问题的实质,要注意透 过现象看问题的实质.答案:C. 4.(2008山东威海)1991 年 12 月 25 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总统职务. 这位领导人是( 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解析:此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注意题干所说时间是 1991 年,很容易排除 A,B 两项.再分析 C,D 两 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不但没有解决经济政治危机,反而使苏联共产党丧失执政权,在 1991 年底宣布解体,而 叶利钦则是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联邦的首任总统.由此确定 C 是正确的.答案:C. 5.(2006 年江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A.国家名称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改变 D.两极格局的结束 )解析:此题考查对重大事件的理解,分析能力.苏联解体后,不仅共产党丧失执政权,更重要的是社会制 度的改变,A 项是表层的现象,C 项是解体的主要变化,D 项是解体后导致的结果.B 说法是正确的.答案:B. 6.(2007 年 韶关)苏联,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 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说明( A.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 B.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具有优越性 C.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社会主义道路只适合中国 解析: 此题中外知识联系和比较, 考查对重大问题的认识, 判断能力. 同为社会主义国家, 也都进行改革, 却是不同的结果,这首先说明社会主义道路是走的通的,虽然苏联,东欧各国的改革最终导致国家性质的改变, 但当时改革出发点还是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也可以说是社会主义在前进道路上出现曲折,分析四个选项,A 最符合题意. 答案:A. )13 第 11 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一,知识梳理1.重点: 1.重点:匈牙利的改革 重点 (1)背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 背景 (2)目的 2 目的:通过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 (3)措施:政治上,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法制,稳定政治局势.经济上,优先发展 措施 农业和轻工业;调整农业政策;用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进行调节;在工业方面进行管理体 制的改革. 2.难点: 2.难点:东欧剧变 难点 (1)东欧剧变的原因及其实质 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实质: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2)从东欧剧变,看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从东欧剧变,看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东欧各国大都照搬苏联的斯大林模式, 这一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 发挥了作用, 但以后这一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导致东欧各国出现 经济困难,有的国家进行了改革试图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因各种原因未能取得预期效果.经济状 况日益恶化导致经济,政治和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的社会根源. (3)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启示: 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国; ④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 四,中考命题分析 结合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分析,本课在许多地方的中考中都有所涉猎,大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在材料分 析题与探究题及阅读判断题中也有出现,应引起注意.往往以匈牙利的改革与东欧剧变为考查的重点,并涉及 中国改革开放中应由此吸取的教训. 五,中考试题分析 1.(2008广西南宁)曾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的匈牙利也发生了社会剧变,我们从东欧剧 变中得到的启示是:14 A.根据本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 C.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B.优先发展重工业 D.坚持计划经济体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解答此题 的关键是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有正确的认识.导致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是东欧各国仿效苏联高度 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致使矛盾激化,而之后各国的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的框架,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因此正确答案是 A. 2. (2008 年四川攀枝花市)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东欧各国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严重 的经济困难,继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正确答案应是 C. 3.(2007 年芜湖市)阅读下列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欧洲和亚洲国家相继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 模式进行经济建设.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东欧各国的经济每况愈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已经越来越不 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东欧国家普遍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导致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从 1989 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在一年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也随之 发生了变化. ――摘自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从东欧剧变,谈谈斯大林模式对东欧国家的影响. 3)东欧剧变的性质怎样? (4)东欧剧变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解析:本题通过东欧剧变这一重要历史史实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学生对 基础知识的掌握,联系学习内容可知 l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 体制被称为&斯大林模式&.第(2),(3)问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需要学生结合 东欧剧变的基本史实分析后做答.第(4)问为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应结合相关政治知识和自己的理解,言 之有理即可. 有理即可. 有理即可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1)标志 l936 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2)斯大林模式在二战后初期恢复和发展东欧各国的国民经济中发挥了作用, 但以后这高度集中的经济管 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困难,社会矛盾日益加深,成为东欧剧变最深刻 的社会根源. (3)性质:是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 (4)启示:①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④加强执政党 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答出其中 3 点即可)15 第 14 课 冷战中的对峙一,知识梳理1.冷战政策 背景: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 背景 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含义 以&遏制&共产主义.这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 表现: 表现 ①政治:杜鲁门主义――1947 年 3 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他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 政治 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 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 ②经济:&马歇尔计划& ――以杜鲁门主义为起点,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 经济: (即&欧洲复兴计划&). ③军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至此,美苏冷 军事 战局面最终形成.美苏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对峙. 2.苏美争霸: 苏美争霸: 起止: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霸.1991 年苏联解 起止 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实质: 实质:美苏两国在实力的基础上,为了各自国家的利益,对世界势力范围的划分. 表现: (1)五六十年代:苏联的军事实力远不如美国,因此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占有优势,1962 年,古巴导弹危 机的解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70 年代:美苏争霸达到高潮.美国由于深陷越南战争实行战略收缩.而苏联随着经济军事实力的增 强,采取积极进攻战略,1979 年出兵阿富汗. (3)80 年代:由于长期的争霸,导致苏联经济负担沉重,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军备控 制为中心的战略收缩,1989 年从阿富汗撤军.美国因为扩充军备成为最大的债务国,经济遇到西欧 和日本的激烈竞争,美国同意有限的缓和. 认识:美国等大国违背客观的历史潮流,实施霸权主义,直接威胁世界安全,和平与发展. 认识 1.美苏争霸,冷战,两级格局有何联系和区别? ①美苏争霸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内容, 是两极格局的主要表现形式. ②冷战是战后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 营的对抗.战后 40 多年立美苏两大政英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方面进行的紧张激烈的对 抗.但是并没有动用大规模的武力和军事冲突.③两极格局是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苏联及其盟友,组 成强有力的集团,彼此对立,谁都不占绝对优势与统治地位的形势.那时的美国和苏联就是两&极&,由此形 成的世界格局被称为两极格局16 2.冷战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冷战政策的手段有哪些? 总而言之, 就是封锁与遏制,这是冷战政策的根本方式,也就是不与敌对国家进行经济, 外交, 军事合作, 不助长敌对联盟的参与国的经济发展,封锁敌对(主要是北约和华约两大阵营的敌对)联盟的可能变得强大的 渠道. 3.美苏争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美苏争霸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美苏争霸根本上来说是两国综合国力之间的综合较量, 在前阶段军事实力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 而往后经 济实力所占地位越来越重要.两国为了争夺军事上的优势都把大量国家资源投入军备竞赛,对经济发展造成了 长远的损害.美国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60 年代末开始的经济危机和 70 年的滞胀,而苏联的影响则更大,由 于经济长期畸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国内矛盾不断激化,成为最终导致国家解体的最主 要原因之一.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 美苏争霸的历史教训是相当深刻的.首先各个国家,尤其大国应该放弃争夺世界霸权,相互携手合作, 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各个国家都应该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制订外交政策,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给予 坚决抵制.各国应该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将主要精力和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和建设,提高以经济和教育实 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比较法: 时间 五六十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特征 美国在争霸中处于优势 美国战略收缩,苏联积极 进攻 美苏双方战略缓和 事件 1962 年古巴导弹危机;柏林墙 1979 苏联出兵阿富汗;中美关系正常化 1989 年苏联从阿富汗撤兵识图法:对于 60 年代的美苏争霸态势,可以通过漫画《赫鲁晓夫和肯尼迪的较量》,进行理解.漫画中的 人物指赫鲁晓夫和肯尼迪,他们正在起劲地扳手腕,说明古巴导弹危机是两国实力的较量,是美苏争霸的表现. 他们的另一手则分别按向控制对方的导弹按钮.这反映当时美苏关系极度紧张,战争已经一触即发.另外通过 赫鲁晓夫的大汗淋漓,可以反映出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强于美国,美国在当时的美苏争霸中占有很大优势.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中考命题主要集中在冷战对峙局面形成(1947 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和两极格局 结束的标志(1991 年,苏联解体),命题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 1.二战后,为稳定资本主义和遏制共产主义,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B.&马歇尔计划&实施 D.《友好互助条约签订》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冷战政策开始的标志是 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 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的渗入&.杜鲁门提出的&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 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 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例 2.(2007 年徐州市)1945 年 5 月 8 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雀跃……他们以为战 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此处刚刚开始的&战争&是指 A.一战 B.二战 C.&冷战& D.科索沃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对史料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时间:1945 年 5 月 8 日,这个时间是二 战在欧洲战场结束的时间,而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开始进行冷战.答案:C 例 3.(2007 年自贡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将&冷 战&推向了高潮的重要事件是( )17 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B.美国推出&杜鲁门主义& D.&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能力.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政策的开始,在冷战政策的推动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组织相继成立,美苏争夺世界霸权,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冷战政 策达到了高潮.答案:D 例 4.(2007 年南京市)二战后初期,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我们或可以预料一下这样的情形,两个 大国都可以毁灭对方的文明和生机,虽然自身也处于危境.&这里的&两个大国&指的是( )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苏联 C.德国和日本 D.英国和法国 解析:二次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 不得不正视在二战中成长起来的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展开了争霸战争,严 重威胁了世界和平.答案:B 例 5.俄罗斯总统普京曾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你认为普京此话的 含义是( ) A.国与国之间应该友好合作 C.世界局势日趋缓和 B.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终结 D.经济全球化趋势日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 在华约和苏联解体前, 北约和华约两个军事集团对峙, 世界呈现两极化格局.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两极化格局终结了,北约失去了与之抗衡的集团,因此普京说&北 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答案:B18 第 15 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一超多强& (1)两极格局的结束 两极格局的结束: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 两极格局的结束 是 1991 年底苏联解体. (2)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由两极的格局发展成&一超多强 当今世界格局的特点 &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是指日本, 欧盟,中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目前,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 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世界格局向 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在于经济结构的多极化. (3)&一超多强& 一超多强& ① &一超& 二战后美国的霸权野心在不断的膨胀, : 从遏制共产主义发展到试图凭借强大的国力称霸世界, 从充当西方世界的盟主发展到确立&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并不时的大肆动用武力和采取&单 边主义&行动以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志.科索沃战争就是一例.) ②&多强&――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和国家联盟的实力不断增强,成为牵制美国称霸世界, 促进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要力量. (4)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在新的世界格局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实力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各国致力 影响世界格局的因素: 界格局的因素 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科索沃战争 (1)背景:当前世界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直接威 )背景 胁世界安全. (2)经过:1999 年 3――6 月,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轰炸南联盟,给南联盟造成巨 经过 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5 月 8 日,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到袭击,三名中国记者牺牲.19 (3)影响:科索沃战争是美国对多极化趋势的挑战,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科索沃战争表明,世 影响 界多极化趋势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科索沃战争使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受 到严重挑战. 3.正确认识科索沃战争的影响 科索沃战争是世纪之交的高科技局部战争,刺激了世界各国的军事竞赛,造成了严重的人道主义 灾难.科索沃战争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表现,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 对世界格局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严重削弱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4.正确评价&人道主义干涉&这一借口 正确评价&人道主义干涉&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捍卫&人权&和维护&正义&的旗号,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进行了轰 炸,严重违背了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仅侵犯了南联盟的主权,给南联盟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灾难,而且 对欧洲与世界和平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和威胁.美国的所谓&人权&和&正义&,是美国利用的推行霸权 主义,实施自己称霸世界的野心,最终实现领导世界的全球战略目标的幌子. 1.历史歌谣: 苏联解体格局变,一超多强暂时现. 世界格局没定型,多极趋势来发展. 美国称霸受制约,欧盟还有中日俄. 未来格局占地位,经济实力决定性. 霸权主义想抬头,世界安全受威胁. 国际争端来协商,联合国作用要加强. 四,中考命题分析 本课内容具有非常具有时代性, 考试的命题往往以社会时政特点作为材料进行命题. 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 &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科索沃战争以及影响.命题的形式多样,既有选择题,读 图题,也有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在中考综合大题的命题中,往往结合两极化格局以及多极化趋势进行综 合命题. 例 1.(2008 年四川甘孜州) 年,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美国,日本就朝鲜核问题 在北京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C.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B.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D.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解析: 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从参加朝鲜核问题的国家来看不但涉及到有直接关系的两个 国家朝鲜和韩国,而且还涉及到具有世界重大影响力的四个国家: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改变了美国独 掌天下的局面,充分体现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答案:D 例 2. (2008 年吉林省)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是长期,曲折的斗争过程,能够表明这一现象的事件是: A.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D.科索沃战争解析: 科索沃战争是在没有经过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对南联盟进行狂轰烂 炸,这是对世界和平和联合国的挑战,也是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挑战,这也表明了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将是长 期,曲折的斗争过程.答案:D 例 3.(2008 年聊城市)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不同历史话语:下列语汇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冷战 ②美苏争霸 ③一超多强 ④东欧剧变 D.②①④③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20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一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二战结束后,随着 1947 年杜鲁门主义的出台,美苏 之间冷战开始;随着 1949 年北大西洋组织和 1955 年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世界呈现美苏争霸的两极化格局; 1989 年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化格局的结束,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答案:A 例 4.(2008 年威海市)1999 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 南联盟;2003 年 3 月,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这充分说明: 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C.霸权主义是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B.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 D.美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解析:本题考查对课本内容的理解能力.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轰炸 南联盟和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是美国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到处推行霸权主 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答案:C 例 5.(2008 年乐山市)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矛盾,都有需要解决的根本任务,这个主要矛盾和根 本任务就是那个时代的主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二:下面是当今常见于各种媒体对几种伙伴关系的基本表述: 中俄:面向 21 世纪的平等与互信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中美:致力于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日俄:创造性合作伙伴关系. 美日: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中日:和平与发展合作伙伴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 5 和图 6 所示事件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一中图 7,图 8 反映的历史现象,指出影响当今世界&和谐&发展的因素. (3)材料二说明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几种伙伴关系出现的原因. (4)请你为&建设和谐世界&提出两点建议. 解析:做读图题除了仔细观察图片以外,更要特别注意图片的文字说明,因为这个更能准确的提供解题信 息,解答第(1)问的关键就是通过图片下面的文字,确定事件,然后回答出事件的历史影响.解答(2)问的 关键不但要掌握图片的内容还要把握图片内容的主旨.巴以冲突属于地区性冲突,911 事件属于恐怖事件.解 答(3)问需要把握材料二的内涵&合作伙伴关系&体现了&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主题&,然后回答出有利于世界 和平的因素即可,可以从经济全球化趋势,联合国的协调作用,世界人民爱好和平以及政治多极化趋势等几个 方面进行考虑.(4)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侧重于世界人民的团结与合作进行回答即可.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1)影响:图 5 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图 6 引发太平洋战争,使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 :( 模..(2)因素:地区冲突,恐怖主义.(3)主题:和平与发展.原因:经济全球化趋向的形成;世界格局 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人民反对战争呼吁和平;核战的毁灭性.(4)建议:各国 应积极采取措施并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21 例 6.(2008 年山西省太原市)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在许多国家的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世界取得了暂时的和平.战后 的世界是否能够维持持久和平?世界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持久和平之路?人们在不断地思考……那些主导着世 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了影响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 大的稳定因素.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 20 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 材料三:&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 主导的单极世界,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1)材料一中&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主要指哪些国家?列举这些国家作出的&影响整个人类 社会的重大决策&的三个事例,并分别说明其历史作用. (2)就&整个'冷战'时期,也就是 20 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3)结合材料三,举两例&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的史实. (4)中国在积极&推进多极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举三例史实对此分别加以说明. 解析:本题命题方式新颖,打破了以往由史实引出理论的命题套路,而是由理论要求回答出史实,令人耳 目一新.第(1)问由一战结束,大国主导世界,得出回答的内容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有关.(2)问考查 对美苏冷战的认识,注意把握问题的核心:&冷战&时期是 20 世纪最长的一段&和平&时期,最终落脚点在于 这一时期虽然有地区性战争,但没有爆发世界大战.解答(3)问的关键在于回答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的表现.解答(4)问举出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世界经济作出的重要贡献,可以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 进行回答. (1)国家:英,法,美;事例及作用: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对战败国的和约,确立了 战后西亚,欧洲,非洲的资本主义统治秩序.华盛顿会议签订一系列条约,确立了战后东亚,太平洋地区的资 本主义统治秩序.巴黎和会或《凡尔赛和约》决定建立的国际联盟,标榜维护和平,制裁侵略,但制止侵略战 争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2)苏美两个大国对抗,经常有冲突发生,但两大国之间没有发生战争. &冷战&期 间发生的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和因地区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等引发的局部战争,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大 战.(3)美国不断干涉别国事务和插手地区争端,如伊朗核问题,朝鲜核问题等;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 国发动科索沃战争,肢解南斯拉夫联盟;美国单方面发动伊拉克战争,至今战火不停;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 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造成国际社会的不安定等.(4)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以实际行动稳定亚洲和世界经济政治 秩序;参加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经济发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进经济全球 化趋势;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加强了中国与俄罗斯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中国发 挥了主导作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负责任的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积极参加联合国的维和 行动,对亚,非,拉美的和平稳定作出贡献(答出具体事例也可);协调国际事务,中国参加朝鲜半岛核问题 六方会谈等.22 第 16 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一,知识梳理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 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性经济交往日益增多, 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3)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 加快.1995 年 1 月 1 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性: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逐步减少,企业可以越来越多地根据自己的需 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 相竞争. (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一方面,跨 国公司常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程度高的企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另一方面,国际 风险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加大.例如:1997 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引发了亚洲金融 危机,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政局动荡.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 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2001 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 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 WTO 的一员.中国在 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原因 (1)形成原因: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从隔绝走向交流,世界贸易体系也逐渐建立起来, 形成原因 开始了经济全球化的过程. (2)迅速发展的原因: 迅速发展的原因 (1)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不断更新,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 基础和根本的推动力. (2)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3)两极格局的结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4)市场经济制度的普遍认可. (5)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2.经济全球化的特点23 特点: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投资的全球化,消费的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正面影响: 正面影响 ① 经济全球化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为各国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也极大地丰富和方便了人们的 日常生活. ② 经济全球化使一些国家变得更具有竞争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从而使国家能富裕起来. ③ 全球化意味着新的经济增长, 虽然在这期间存在着增长的风险, 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民财富在 日益增长,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④ 由于世界范围的国际分工, 经济全球化使每个民族和民族国家都在经济和技术的进步中得到自己应得的 一份机会. ⑤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国家间特别是大国间的协调与合作. ⑥一些发展中国家抓住新的发展机遇,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⑦推动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发展. 负面影响: 负面影响 ① 由于民族国家内部和民族国家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经济全球化使穷国愈穷,富国愈富,特 别是扩大了南北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 ② 经济全球化会造成全球生态系统的过度开发与破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③ 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 他们往往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 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制定国际规则的 便利,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主权,便利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例证. 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南方国家间经济实力有限,经济结构趋同而缺少互补性,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差距也在扩大,使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受到限制,面临挑战. 解答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题目,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解答有关经济全球化的题目,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一个公司经济活动往往涉及到多个国家,或者一种产品的零部件来自于不同的国家, 总之,经济活动不局限于某一个国家,而是带有全球性.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但是 经济全球化的作用 经济全球化有时也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不利影响.总之,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 世界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应对: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提高本国产品 经济全球化的应对 的科技含量,主动参与区域性或世界性的经济组织. 四,中考命题分析 由于本课的内容时代性强,与社会热点联系密切,所以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几乎所有省市的中考卷都涉及 到本课的内容,足见本课的重要性.命题的趋向一般是以有关跨国经济现象的时政热点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当 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认识.命题形式往往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 五,中考试题分析 例 1.(2007 年威海市)美国波音公司的飞机,部分发动机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中国制造;2002 年, 中国海尔集团在美国纽约设立北美总部.这些说明 A.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D.新经济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24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题干中提供的两个经济活动的实例,每一个至少涉及到两 个国家,这充分说明了当今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答案:C 例 2.(2007 年陕西省)下列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日趋密切 B.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C.使各国经济互相排斥,孤立发展 D.使人类不再面临战争的威胁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与经济全球化相关的知识,解答此类试题一般采用排除法.A 项属于经济全球化的含 义,表达是正确的;B 项错误,因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有利也有弊;C 项与经济全球化的概念相违背; D 项也错误,因为当前处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但是战争仍然时有发生.答案:A 例 3.(2007 年福州市)右图反映了( ) A.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B.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意大利的经济生产总值超过德国 D.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于历史图表的理解能力,这也是近几中考 命题的一个亮点.通过右面的图表可以看出一种成型产品的零部件来 自于不同的国家,这充分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案:A 例 4.(2007 年常德市)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麦道公司在美国以外的飞机零件供应地 材料二 资本的跨国公司(漫画)材料三:据联合国《2000 年世界投资报告》,1980 年全球已有 15000 家跨国公司,35000 家分支机构;2000 年全球已有 63000 家跨国公司,分支机构达 70 万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超过世界工业总产值的 30%.目 前,全球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约占全球直接投资的 90%,跨国公司的贸易量已占全球贸易总额的 40%. 请回答: (1)以上材料说明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中国为积极适应这种经济发展趋势作出了哪些努力? (3) 有人认为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利, 也有人认为这种趋势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 你同意哪种观点? 说说你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解能力.虽然材料比较丰富,但是三个材料都与跨国公司有关, 都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明确了这一点,然后,结合课本相关的内容回答即可.解答提示如下: (l)根据材料中的跨国公司以及两幅图片可以确定的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2)回答中国为适应经济全 球化大潮而采取的具体行动(3)任选一种观点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经济全球化(2 分)2)中国一直争取加入关贸总协定(WTO),2001 年中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的正 式成员;积极发展知识经济;抓住国际机遇,引进外资.(3 分) (3)有利的方面:国家间经济往来的障碍 逐步减少,中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经济活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引进外国先进的管 理经验,资金和技术设备;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机遇.不利的方面:跨国公司把一些技术水平低,污染 程度高的企业转移到我国,给我国环境造成污染;中国的管理经验,资金,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在国际竞争中 处于弱势;国际风险对我国经济发展影响进一步扩大.(5 分)(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答有利或不利或两者 皆答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25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P1-11) 第一...这个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 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全)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比较全面的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归纳一、二月革命 1、时间:_1917_年__3__月 2、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人教版 九年级世界...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 4 页“动脑筋”资料: 二 资产阶级...九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初三下册历史川教版1-8课...创立 了完整的力 学体系 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 达尔文 英 生物科学...中华书局版初三历史下册复习资料-完整版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第一单元 ...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9课 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一、冷战政策 背景:①美国...九年级世界历史上、下册复习资料(中华书局版)_初一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3.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使俄国人民摆脱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也给全世界...世界历史详细复习资料(九年级下册《人教版》)_初三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① 背景:希特勒早在《我的奋斗》中,就叫嚣犹太人是全人类的敌人,是人类文明的...初中历史全套复习资料(人教版)_初三政史地_政史地...养老保险 第四部分世界古代史部分 九年级上册 第一...伯利克里当政期间到大全盛 ③ 斯巴达:崇尚武力 2. ...河南省西华县西华营一中九年级历史复习资料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㈠战后美国经济发展: ⑴基本特点:①美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前列;...九年级上册历史参考资料大全_初三政史地_政史地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岳麓版www.canpoint.net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 知识提要及习题解答第1课:史前时期的人类 1、...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冷战什么时候结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