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圣经创世纪 第20章 18节,我懵逼了?

“呜,呜呜呜呜”少年摇了摇头,微微睁开眼。

扫了一眼不断摇着自己的床头的少女,“别叫我,我再睡一会。”

少女立刻将被子抢下,一把扔在地上,冷“哼”一声。

“对,懒猪一个,你就慢慢睡吧,吃完早饭我就去上课了。”

见少年依旧没有动静,少女走出门,缓缓下楼,在迈步之前,嘴里说道。

“哎呀呀,夜叔叔和夜阿姨要是知道某人第一天上学就迟到,你说?”

少女言罢,最近微微上扬,直接下楼。

少年惊醒:“嘶,年轻人不讲武德,怎么说告状就告状。”

很快,少年晃了晃头,今天是海明高中的开学典礼,自己也成为了一名高二学生。要是今天第一天上学就直接翘了,恐怕自己的父母能把他吊起来尝尝皮带炖肉。

少年起床穿衣,进入洗漱间,第一件事就是抬头看看镜子:“嗯,还是有点小帅的。”摆了一个pose,然后开始洗漱。

坐在餐桌前,看着空荡荡的桌子,少年一愣!

“咦?今天早上吃什么?”

少女从厨房出来,拿起椅子上的书包,“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但是晚起的鸟儿没饭吃,再见!”

看着走出门的少女,少年人都傻了。

“等等,我还没吃饭啊!”

嘴里说着,正想去冰箱里找点吃的,无意间扫到的时钟告诉他,已经要迟到了。

“不好,七点四十五了!”

毕竟开学典礼是八点开始,现在快来不及了,四处张望,抄起自己找到的书包,锁门疾驰而去。

“呼~呼~呼~”少年疯狂喘气,就在此时,身后有一只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嘿,夜诚,你咋累成这样?”

夜诚回头,看着身后那个小胖子,上下扫视,随后叹了一口气:“哎,王麟,你再不减肥,你这制服可能要换了。”

王麟嘿嘿一笑:“别管我了。你这是咋了?”

夜诚摇了摇头,“说多了都是泪啊。”同时还拿手假模假样的擦了擦那根本不存在的眼泪。

王麟直接伸手打掉那装模作样的手,笑骂道:“你个臭小子在这装什么呢?不和你废话了,你知道咱们今天的分班方式吗?”

不等夜诚回答:“这也是我的小道消息。”

王麟从书包旁拿出自己的水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

“咕~~~啊,我跟你讲,这次是根据我们高一的考试成绩进行分班,也就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成绩和喜好选择班级,也是为了让咱们可以和自己认识的人在一个班,能够共同促进进步。”

夜诚听完,想了想,一个年级有三百多个人,我记得是高二有八个班级,然后这么算的话一个班差不多有三十几个人。

“那么你打算怎么选择?”夜诚笑了笑,抬头,“听你这么说,老师好像还没固定在哪个班吧?那我们是不是选择那个班级没有太大区别?”

“非也,非也”王麟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挺胸抬头,“你不懂,我们的选择主要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要进入好班级,你要知道,好学生都愿意和好学生在一起对吧?”

夜诚十分赞同,确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那么第二个方向呢?”

王麟勾住夜诚的肩膀,左右看了看,一脸坏笑,“当然是漂亮妹妹了!这还用问,有了好看的女孩子在班上,那岂不是学习都有百分之二百的动力。”

夜诚看着王麟那热火朝天的样子,内心腹诽:我不认识他。同时悄悄地离开,走进礼堂。

正当王麟反应过来时,夜诚的背影快看不见了,“喂,先去看看大榜啊,你不看看成绩到时候怎么选班?”

夜诚点点头,在礼堂没扣拐了个弯,走向大厅。

大厅人到处都是,夜诚平时的成绩也能排到学年七八十名,自然是直接从那里开始找。

找了一会,夜诚发现有点不对劲。

这个位置的分数好高!往常这个位置只有五百多分,现在都超过六百了。但是夜诚也不做多想,认为可能是别的原因,或许有什么道德分吧。

“哈哈,我在一百一十二名。”夜诚看完了一百名的位置,听到了王麟那高兴的笑声,微微皱眉,自己的道德难道这么少吗?,自己平时也是五百多分的学生,道德这种东西一般不都是走个形式,满分一百应该能有个九十多吧!

王麟看夜诚那皱眉的样子,“橙子,你是不是还没找到自己?嗯?我跟你说,你一直就不听理论课,怎么可能有那么高的名次,往后看啊!”

夜诚听了这话,“我理论课不听?你在说什么,我什么时候不听课了,我虽然不是什么好学生但是也在学习好不好。”

尽管如此,夜诚还是从后往前找了试试。

“二百六?这怎么可能!”夜诚心头狠狠一颤。

王麟在旁边乐:“死橙子,你看看,叫你不听理论课,你理论课什么时候拿过分?”

夜诚总算是忍不住了,直接冲到教师办公室,路上,少女拦住夜诚:“夜诚,你干嘛去?”

“我的成绩有问题,道德分怎么可能就那么几分?”

“道德?”少女怔了怔,轻声细语“咱们的大榜有道德吗?”

夜诚没有听到这句低喃:“叶子你等我问问再说,我不应该这么低分啊!”说完直接走进办公室。叶瑾瑶一时没拦住,看到王麟跟着进去之后,也跟进去。

“老师,我的成绩为什么只有五百多,别的同学都比以前高了将近一百分。”夜诚直接询问。

一名穿着白色衬衫,黑色长裤,戴着一个圆框眼镜的女性教师,听了夜诚的问题,一时也没明白是什么意思,直接回复了一句。

“你在说什么?你的成绩有什么问题,谁的成绩又比以前高了?不是一直这样吗?”

夜诚这边也更蒙圈了,“云老师,那我们考试的科目我有哪科有问题吗?”

这下老师,云依兰恍然大悟:“哦,你是想知道你的成绩为什么不理想吧?”

夜诚思索了一下,自己的成绩都是中上水平,难道是老师不满意我的成绩所以压低分数?

不做多想,夜诚点了点头。

云依兰淡淡笑道:“你这孩子现在分班了,才着急,不过只是影响分班,不影响以后的未来。”

看着夜诚懵懵的样子,云依兰以为夜诚是担心自己的成绩对未来有影响就解释了一下,同时继续。

“你的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都还可以,但是你的理论课,理论考试根本就没答卷啊!以前上理论课你也不听啊,现在也算是自食恶果了,不过没关系的,高二好好学,还是有机会学好的。加油哦!”

云依兰给夜诚一个鼓励。

夜诚这下明白了,可这多出来的理论课?

“云老师,理论课是?”

旁边进来听了半天都叶瑾瑶扶额:“夜诚你不听课所以这些都不懂吗?理论课就是口袋妖怪精灵的理论知识。”

“口袋妖怪?精灵?理论?”夜诚脸上写着大写的懵逼。今天的一天感觉都能解释了。

}

身为过来人,新英格兰及中大西洋地区的私立寄宿学校算是我比较了解的一个领域,在此作答。答案会比较长,因此请各位耐心阅读。

刚好因为有朋友的弟弟去年申请美国高中,所以当时帮他根据

上的数据列了一个表,一会放在最后。

在这里想要讲一个很多国内学生、家长不一定意识到的主题——抛开人数规模谈论学校好坏就是耍流氓。

因为每一所寄宿学校的规模决定了它能做什么事,并塑造了它独特的文化。以下是去年申请季时写的一段:

和前面提过的基金的例子一样,寄宿学校也是可以量变引起质变的。不同的学生人数规模往往会塑造完全不同的学校。而这也是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的,大学校有大学校的好和坏,小学校也有小学校的好和坏。学生和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环境。

规模较大的学校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规模效益,足够的学生数量能让他们有效地建立起更多的课内和课外项目。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大学校(800-1000人)相比中等学校(500-800人)和小学校(500人以下)会提供更多的AP课程、体育项目,学生自主的社团也往往更多。在许多地域性的数学竞赛的活动中,也可以看到这几种大小的学校被分在各自的组别内,而非直接互相竞争,因为较大的学校成绩也往往更好。除此之外,在同样的比例下,大学校相较小学校也会具备更显著的多样性,因此学生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们。

规模较小的学校尽管在广度上无法比拟大学校,但是却能提供更多的深度。在选择大学时,许多美国人都会选择规模较小、只有本科而无研究院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而非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因为前者课堂人数更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教授。在高中,尽管许多大型学校也保持着与中小型学校同等水平的教师/学生比例(大约5:1至6:1),但绝对人数也会造就区别。一方面,尽管整体的人数比例持平,但大部分老师在现实中所接触的学生人数还是会更多,也因此会影响到施与每位学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在学生自己的角度来看,规模较小的学校往往具有更高的凝聚力,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在一所中小型学校,可能大部分学生之间都互相熟识,而在大学校,很可能连同一宿舍楼中的同学也无甚往来。

所以我们一般都会说,那些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的孩子们会比较适合去小一点的学校,因为在这样一种友好、紧密的校园氛围中会更加如鱼得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性格稍微内向一些,不那么擅长交友的孩子们就应该去大学校。正相反,正是那种友好的校园环境会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帮助。

不过,如果人际交往在孩子和家长的重点清单上位置并不靠前,而且孩子已经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在一所大一些的学校,去和同学们社交的无形压力会相对较小,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其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因此,在每一位学生、家长考虑申请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寄宿高中时,最好对学校的规模上多加一些考虑,因为学校的规模决定了学校能做什么,随即决定了你能做什么。十年来,我既见过在大学校过得痛苦不堪的学生,也见过无时无刻不想逃离小学校的学生,核心就在于你究竟属于什么样的地方。

接下来,步入正题,具体讲一下在美国人眼里,大、中、小三种规模的学校里都有哪些比较好的。具体数据会放在后面,这里主要讲一讲定性的东西。

当然,因为我并没有在以上所有学校都就读的经历,所以我的了解也只能是第二手的印象,而且也更多来自5-10年前。如果想要进一步地了解一所学校,最好的途径还是联系学校的老师和学生。

大学校(800+):需要说明的是,大学校依靠其规模优势,得以在各学科之间较为平衡的发展。同时,由于维持一所规模800人以上的寄宿学校需要的资源极多,所以这种规模的寄宿学校都差不到哪去(另几家类似规模的新英格兰“寄宿”高中都只有不到10%的寄宿生)。

Academy(俗称Andover)是美国最好的私立寄宿高中,从很多方面来讲也的确是的。无论是它的学校基金规模、AP课程、体育项目,录取率以及向常青藤大学输送的人数比例,都数一数二。同时,它也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私立寄宿高中之一,几百年来建立起的庞大校友网络也让很多学生获益颇多。在美国,它主要受益于布什家族,而在中国一直都是唐骝千、杨向东和张懿辰这几位校友在支持,近年来更得到了大地产商的背书,进一步巩固了其超然的影响力。

在学科方面,Philips Academy比较平均,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可说是名列前茅。这也是得益于其规模优势。但其数学上的优势尤其明显,基本在新英格兰私立学校中呈碾压态势,甚至可以和公立学校抗衡。

有意思的校友除了布什家族外,还有中央公园的设计者、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以及几年前大婚的不丹龙王。

这所学校由Philips Academy的创始人的叔叔在其三年后创立,两所学校也因此成为了一辈子的对手(rival)。如果说论精英的话,Philips Exeter Academy在很多年来其实都要比Philips Academy的地位更高一些。比如传说当年老布什本想送小布什去Philips Exeter Academy,被婉拒后才送去了自己的母校。不过近年来,似乎学校在推广这边的力气不如“隔壁校”,所以尤其是在中国这边的申请人数反而不多。

有意思的校友除了美国第14任总统、担任过美国战争部长的林肯长子、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之外,还有丹.布朗和扎克伯格。

Choate Rosemary Hall因为是Deerfield的传统对手(rival),所以在这里不过多评价。想提及的两个亮点:1.肯尼迪总统的母校;2.校园中有一座贝聿铭设计的美术中心。Choate也是较早开始在中国推广的几家学校之一。

有意思的校友:不丹龙王的哥哥即王储、麦克.道格拉斯、伊万卡.川普、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科勒卫浴总裁。

Lawrenceville School这所学校位于新泽西州,比邻普林斯顿,也因此每年将大量学生输送至普林斯顿。印象中,由于不在新英格兰地区,所以在学校的风格和文化上要没那么传统,甚至更接近大学。

有意思的校友: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两任切诺基国大酋长、小卓别林、迪斯尼前CEO艾斯纳、盖洛普问卷的发明者、洪都拉斯前总统。

中等学校(500-700)最好的:

Deerfield AcademyDeerfield的历史比较有意思,自1797年创立起就是没有宗教背景的男女混合制学校,但是中间几经起落,最后在20世纪后半叶重新跻身一流行业。在这里不做过多的自吹自擂。但是在2007年新校长从Philips Academy上任后,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并从Philips Academy带来一些旧部,进一步增强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过去Deerfield主要是英语、历史等文科在新英格兰寄宿高中当中位列前茅,自从科赫化工的大卫.科赫捐建了造价6800万美元的新数学与科学中心后,理科在这些年的进步也颇为可观。

有意思的校友:约旦国王、《迷失》主演、大卫.科赫、洛克菲勒家族若干成员,以及颇多中学、大学校长。

Paul's,但是纸面数据不错,又有钱,所以还是颇受欢迎的。Hotchkiss在美国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一直是暴发户稍微多一些的学校,也是较少的拥有自己的高尔夫球场的学校之一。印象里,Hotchkiss的文科要稍微强一些。

有意思的校友:福特家族、《时代》杂志两位创始人、两位美国驻华大使、美国冷战政策的指定人、摩根士丹利的创始人。

有意思的校友:报业大亨赫斯特、国务卿克里、小摩根、戴安娜的外公。

Milton Academy这所学校的地理位置非常好,就在波士顿的郊区,通地铁。但是问题也来了,那就是学校寄宿人数只占一半,严重影响了整所学校的文化。

有意思的校友:肯尼迪家族。

Northfield Mount Herman其实从纸面上来看,NMH似乎不应该在第二档。但是在近几年,这所由两所学校合并而来的学校在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了很多功夫,并且牵头搞起了The Eight School Association,力图取代传统的The Ten Schools。一下子地位大为提升。

有意思的校友:Friendly's的创始人、汉堡王的创始人、《读者文摘》创始人、南非国大创始人及第一位黑人律师


Peddie School有意思的校友:里根和施瓦辛格的老前辈,第一位在加州入选公职的前演员。

小学校(500-)最好的:

Groton School美国最精英的几所私立寄宿高中之一,精英到经常不受关注。但是受制于其规模,所以在综合竞争力上经常会吃一些亏。但是就其所提供的教学和课外项目的质量来说,没的说。

有意思的校友:U-2和猪湾的幕后策划人、一战阵亡的王牌飞行员即杰佛逊的曾曾曾孙、小摩根、《国土安全》主创、富兰克林.罗斯福、小西奥多.罗斯福(历任海军部副部长、波多黎各总督、菲律宾总督,在诺曼底滩头阵亡)和《Law & Order》主演。

有意思的校友:胡佛大坝的总工程师、华盛顿的秘书、兪吉濬

以下是我觉得还不错的22所学校的信息。其中需要说明的是,The Ten School Admission Organization是一个美国私立寄宿高中的Common Application系统,被国内很多人当做是私立寄宿高中的常青藤(不过是误区)。关于这十所学校,我九年前写过一篇东西,后来被转载得满广,应该现在还找得到。而Eight School Association是近几年新崛起的一个组织,不止于录取和申请,在学术、运动等方面都有很多合作和交流。可能更像是一个类似“常青藤”的组织。

最后,贴上去年申请季写的关于择校的一篇文章:

就在大约一周前,一系列美国最好的私立寄宿学校发布了今年的招生录取结果。有些幸运的孩子们收到了录取信,有些不那么幸运的则收到了候补信,而最不幸的孩子们则得到了拒信。那些格外幸运,收到了不止一所学校的录取信的孩子和家长们接下来几周内所要面临的就是一个全新的难题——究竟应该选择哪所学校就读?

对于大部分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选择最好的哪所嘛!

但是问题就在于——究竟什么是“最好”?

最好”其实是个伪命题

很多情况下,两所学校的好坏并不难比较——如果一所学校的录取率是45%,一所学校是15%;一所学校的平均SAT成绩是1650,一所是2050;一所学校在常青藤大学的入学比例是 5%,一所是30%;那这两所学校的优劣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也有很多情况下,两所学校的好坏是很难比较的——如果一所学校的录取率是13%,一所是15%;一所学校的SAT平均分是2075,一所是2050;一所学校去往常青藤大学的入学比例是28%,一所是30%;那谁能说这两所学校究竟孰优孰劣呢?

注:以上数字仅供说明之用,并不代表现实中任何相同或相似的中等或高等教育机构。

事实上,在美国,大部分的大学和中学互相之间的比较都好像美国人口语中的“苹果和橘子(Apples and Oranges)”一样,是毫无可比性的。每一所学校的大小、地理位置、文化和历史,都造就了其独特之处,要将其横加比较,就好像将富达(Fidelity)、文艺复兴科技(Renaissance Technologies)和KKR放在一起,试图评出一家最好的基金一样。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平时在给予各位家长甄选学校的建议时,通常都会告诉她们去寻找那所最适合孩子的学校,而不是所谓的“最好”的那所——因为所谓的“最好”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所有的那些光鲜的数字和故事——录取率、SSAT平均分、SAT平均分、常青藤入学率、知名校友等等,都毫无意义。对于每位学生及其家长来说,真正有意义的只有两个问题——“这所学校能否帮助孩子进入最好的大学?”和通常被低估的这所学校对于孩子的人生究竟有怎样的帮助?”

而这两个问题都是很难通过表面的数字得到答案的。或许在大学的这个问题上,学校过往向顶级大学输送学生的数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这个数字也仅仅是一个事后(ex post)的描述而非事前(ex ante)的预测。真正对一个学生的大学申请起到最终决定性意义的,仍旧是学生本身的才智与能力。而学校所能做的,其实就是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这也是选择一所正确的学校的长期意义所在——许多科学家、艺术家或是运动员都是在这个阶段发现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并踏上职业生涯的第一步的。在一个合适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在课内、课外和日常生活中都快速成长,而在一个不合适的环境中,则可能举步维艰。这不仅仅关系到孩子的生活是否开心,更关乎到是否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以及更长远的未来。

但这一点,不仅难以量化在数据中,更需要对学校的深入接触才能了解。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高中和大学都有“回访日(second visit day)”的设置,让被录取的新生可以以学生的身份体验一日校园生活再去做出最后的决定。这个设置对于我个人的选择至关重要,也会在后文中详加阐述。

尽管我们总是纠结于“最好”,但是其实“最好”的学校是因人而异的。他人之蜜糖可能于你为毒药,别人口中的“最好”也不一定是最能发挥你的潜能的那一所学校。而想要知道答案,就需要去更深一步地去了解和理解你面前的选择。

如果我们不去考虑西海岸或是中部地区的寄宿学校,而只是考虑新英格兰地区的话,其实大部分学校从历史、传统和文化上都不会有太多本质上的区别。要在其中加以区分的话,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就是学校的大小。

和前面提过的基金的例子一样,寄宿学校也是可以量变引起质变的。不同的学生人数规模往往会塑造完全不同的学校。而这也是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的,大学校有大学校的好和坏,小学校也有小学校的好和坏。学生和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出最适合自己的那一种环境。

规模较大的学校最显著的优势就是规模效益,足够的学生数量能让他们有效地建立起更多的课内和课外项目。所以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大学校(800-1000人)相比中等学校(500-800人)和小学校(500人以下)会提供更多的AP课程、体育项目,学生自主的社团也往往更多。在许多地域性的数学竞赛的活动中,也可以看到这几种大小的学校被分在各自的组别内,而非直接互相竞争,因为较大的学校成绩也往往更好。除此之外,在同样的比例下,大学校相较小学校也会具备更显著的多样性,因此学生可能会接触到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的朋友们。

规模较小的学校尽管在广度上无法比拟大学校,但是却能提供更多的深度。在选择大学时,许多美国人都会选择规模较小、只有本科而无研究院的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而非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因为前者课堂人数更少,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教授。在高中,尽管许多大型学校也保持着与中小型学校同等水平的教师/学生比例(大约5:1至6:1),但绝对人数也会造就区别。一方面,尽管整体的人数比例持平,但大部分老师在现实中所接触的学生人数还是会更多,也因此会影响到施与每位学生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在学生自己的角度来看,规模较小的学校往往具有更高的凝聚力,学生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在一所中小型学校,可能大部分学生之间都互相熟识,而在大学校,很可能连同一宿舍楼中的同学也无甚往来。

所以我们一般都会说,那些性格开朗、喜欢交朋友的孩子们会比较适合去小一点的学校,因为在这样一种友好、紧密的校园氛围中会更加如鱼得水。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性格稍微内向一些,不那么擅长交友的孩子们就应该去大学校。正相反,正是那种友好的校园环境会对他们的成长更有帮助。

不过,如果人际交往在孩子和家长的重点清单上位置并不靠前,而且孩子已经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那在一所大一些的学校,去和同学们社交的无形压力会相对较小,也会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其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

除此之外,学校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国际学生比例、具体的校规等等,都是值得考量的因素,但或许都不会有人数这点这样直观并且意义重大。过去看到过的一些优秀的学生在学校中迷失方向的例子也是因为在学校的大小上做出了不那么明智的选择。在此,我也希望每一位学生和家长都可以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我为什么选择了我的学校?

其实这个过程是比较有戏剧性的,因为各种原因,最初这所学校并不在我的雷达上,尽管申请并被录取了。当时并不知道其实根据中国人的标准,这所学校也是“最好”的之一,而是把关注点都放在了康涅狄格和新泽西的另两所中学。

如前所述,最终起到决定性意义的,就是学校的回访日。其实那一天的进程都是出乎我或是学校的计划之外的,但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那天负责我的同学并没有按时出现,而是临时将我分配给了一个颇为壮硕的女冰球运动员。直到第一节课开始时才有老师匆匆忙忙地找到我,将我带到了那位同学上课的教室。而这位同学后来也并不循规蹈矩,学校最引以为自豪的正式午餐传统(sit down lunch)也被他图省事而避开,让我无从得知。但这次非典型的回访日却让我接触到了最令人神往的课堂经历。

这一天我跟着一起上了一堂经济学课、一堂化学课和一堂写作课,每一堂都让我记忆犹新。尤其是这堂写作课,刚好是最新的写作“作业”的交稿日,班上的每位同学都把自己的新作念了一遍。本次作业的主题是用一个故事来表达一个大的社会主题,而同学们的写作包括了用一个在手术室外等候出车祸的女儿手术的父亲来表达宗教信仰与科学技术的矛盾、用一个第二代移民的生活片段表达移民群体的认知危机、以及用一个《圣经:创世纪》式的故事用荒诞的笔触描述一只机械狗如何用七日掌握一个家庭的生死并表达人对科技的焦虑(颇有《黑镜子》的意味在其中)。正是这堂课,让我彻底决定,非此校不去。

当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后,在此之前和之后的另两个回访日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这两所学校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上,也都处于美国第一流的水平,但是却都难以与我在那一天的感受相提并论。于是,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我的学校,并度过了人生中最充实与快乐的三年。

我为什么热爱我的学校?

在高中之后,我又去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至今毕业已有五年多。在这八年半的时间里,我从未感到过一丝悔意——在学校的生活肯定并非完美无瑕,我也犯过错误,也有过不愉快的瞬间,但是却一直都庆幸我的选择。

这三年时间绝非无忧无虑,相反,最起码有一年多时间我每个晚上都在为大学申请感到不安。但是这三年也是最充实的三年,除了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有喜欢的老师和要好的朋友,我也有机会得以追求自己的兴趣,并寻找未来的方向。

在新英格兰最顶尖的中学戏剧项目的支持下,我有机会从技术、表演和导演等各方面发挥自己对戏剧的热忱。而对人生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我逐渐学会了去体会服务的意义。

对“服务”的重视并不是我们的独特之处,因为每一所学校都会以不同的形式显示他们的“服务”价值观。但我们对“服务”的重视,并不体现在校训或是任何文字中,而是在我们的血液里。

我们的校友名录中没有美国总统,也没有硅谷富豪,或是美国国务卿,但是却有着比所有其他学校都多的校长。我们的“传承奖(Heritage Award)”所表彰的杰出校友们也不是什么功勋卓越的企业家或政治家,而是许多不那么知名的公共服务者、医生、残奥冠军、环保活跃分子、修道士等等。我们的校友中也有着国家元首和身价上百亿的富翁,他们也对学校做出了许多贡献,但他们都不在这份获奖名单中。对于我们来说,重要的并不是你的权力或财富,而是你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社会的付出与服务。处在马萨诸塞州最贫穷的一个郡县的我们,比那些学校位于富裕城镇的同龄人们更能够理解世界的不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来自肯尼亚、布隆迪、阿富汗等国家的同学,在毕业于美国最顶尖的大学后又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去改变自己的故乡。

也正是在这三年里,我第一次来到贵州,用我当时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微小的服务。在大学申请尘埃落定后,项目延续了下去,并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走到了一起。很多来自其他寄宿高中的朋友们也选择加入了我们。这是我们长期为之奋斗的事业,我也看到了在外之后的小学妹们创立自己的公益项目。这不是投机,也不是个人的一时兴起,而是流淌在我们血液中的价值观。

每一所学校都有着他们功利的一面。无论学校背后的精神或是价值观何为,作为一个经营实体,首要任务都是继续保持经营,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总能见到学校做出一些取舍,来确保整个学校的利益。这点所有学校都一样。

但不一样的,就是网站上的数字和故事背后的传承。这点是没有办法修饰或是隐藏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而作为一位学生或是家长,你所需要选择的,就是这种性格,而不是数字。这是别人无法建议,而只能自己去体会的。

最后,祝每位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并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并不去辜负你的父母先辈们所依托给你的传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世纪第20章讲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