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企业都要参加总知政课?

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政治面试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财政》这一框承接了上一课个人收入分配这部分内容,是对国民收入的延展和深入。同时又引出了下框税收,因为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所以,本框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学生积极参与经济生活注入新的动力。

有关财政领域知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是较陌生的,平常生活中是较少关注的。另外,财政知识是较为宏观的知识,学生理解起来也较难。这需要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在情境中构建知识、情感升华,以达到知情融合。

本人根据以上新课标、本课的地位及学情,结合高一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联系生活,确定本课时需达成三个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增强学生国家观念,教育学生关心支持财政工作,以国家利益、经济建设为重。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财政、预算、决算、财政收支的含义,理解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及财政的巨大作用。

能力目标:联系国家财政政策的材料,说明财政的巨大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理解事物内部联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及其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财政及为以后《税收》打下基础。

难点的依据:对于财政为什么能够发挥这样的作用,理论性比较强,牵涉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理解比较困难。

我们都知道思想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所以本节课我打算:在教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运用了直观演示法、学生辩论、分组讨论、事例分析、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在学法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亲自体验、由理论到实践,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接下来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畅所欲言》

通过让学生回忆不平凡的2008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国家都投入了巨大资金,引导学生得出这些投资都是来源于国家财政的结论,从而引入新课。

回首过去的2008年,它带给了人们无限的感伤和无限的快乐,在这一年中,真的有太多太多的事情让人难以忘怀,不知在咱们同学的心目中,08年的哪些事情让你至今仍记忆犹新呢?(学生发言)

①08年雨雪冰冻灾害,国家投入抗灾重建资金360亿元

②国家抗震救灾总投资644.1亿元,09年在投入1000亿进行灾后重建恢复工作

③神七研制总投资300多亿元

④奥运场馆总造价为205亿元人民币,奥运会总投资4500多亿元

⑤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计划总投资达40000亿元

问题:国家投入的大量的资金从哪里来的?从而引入国家财政的话题。(板书)

活动一:(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回答问题)

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本64页的内容,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③财政的本质是什么?(板书)

在学生对财政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后,我通过一段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财政汇报材料引出本课的第二部分理论,国家预算、国家决算、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含义便呼之欲出。

活动二:(阅读材料,小组讨论)

2008年,全国财政收入61316.9亿元,完成预算的104.8%。全国财政支出62427.03%亿元,完成预算的101.7%。预计2009年全国财政收入65720亿,比2008年增长8%,财政支出预算总额将达到7.6万亿元。

提出问题分组讨论:①在材料中出现的数字61316.9与数字62427.03说明的是我国的什么情况?而数字65720和数字7.6万亿又说明我国的什么情况?

②材料中数字61316.9和数字65720共同代表的是什么?而数字62427.03和数字7.6万亿共同代表的是什么?

通过第一个问题,得出结论:说明的分别是国家决算和国家预算,并由学生找出含义

通过第二个问题,得出结论:共同代表的分别是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然后指导学生从课本中找出它们的含义,完成定义的教学。通过具体的数字,既便于学生理解,又形象直观,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板书)

在定义教学完成后,我会继续引导学生分析08年的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情况,从而引入财政收支关系的教学。

活动三:(对比分析,展开辩论)

通过小组讨论,正确得出财政收支关系:①支出>收入→财政赤字②收入>支出→财政盈余③财政收支平衡

然后把学生分成正反两组进行辩论:论题为:财政出现赤字好不好?辩论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发言,指出如何正确的看待财政赤字。(板书)

在学生充分了解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后,引导学生分析财政收入的来源和财政支出的分类

活动四:(分组讨论,角色扮演)

情境分析:如果你是国家领导人,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获得收入?你又如何分配这些收入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派出代表以国家领导人的身份上台进行自我演讲。得出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分类,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最后的总结,得出结论。(板书)

随后引导学生通过观看08年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构成结构图片加深学生印象。

在对财政的来源和支出分类做到详细的了解后,我会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财政的作用

活动五:(材料展示,分组讨论)

在这个板块中我会用多媒体展示三段材料,通过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出财政的三个主要的作用。

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得起学,都能上好学,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2006年:全年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是536亿元,全国免除了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的学杂费。

2007年: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使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普遍减轻经济负担。

2008年:我国从2008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这是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大举措。

此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的完善。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不断健全,家电下乡,种粮补贴等惠民活动火热进行中。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体现了财政有什么作用?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板书)

材料二:南水北调总投资343多亿元,青藏铁路总投资339多亿元

西电东送总投资700多亿元,西气东输总投资940多亿元

这些都属于基础建设行业,利国利民,但是却存在着资金投入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风险大、利润不高的特点

探究问题:这类项目个人愿不愿意去投资?没人投资行不行?国家的投资说明财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板书)

材料三: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正逐步显现,为此国家拿出4万亿的财政支出,目的是为了刺激国内的需求,保持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探究问题: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得出结论: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板书)

四、课堂小结和反馈练习:

在课堂小结中我让学生自己来总结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做到自我的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1、在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中(B)

A、利润收入是所有企业税后利润中按规定交给国家的部分

B、税收是财政收入的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C、债务收入是国家财政通过借贷的形式从国外取得的。

D、利润收入是财政收入中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形式。

2、影响财政收入的基础性因素是(D)

A、税、利、债、费B、国家政治权力

C、国家的分配政策D、经济发展水平

3、财政赤字意味着(C)

A、财政资金没有得到有效的运用B、财政收入大于支出

C、财政支出主要依靠借债来维持,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国家财政收入计划未能完成。

国家预算财政收入主要来源

国家决算财政支出支出分类

支出>收入财政收支关系收入>支出

财政赤字收支平衡财政盈余

【原理名称】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_】: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神七'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这段材料体现了辨证唯物论什么哲学道理?

答: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我国计划于2009年到2012年,完成发射目标飞行器,同时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体现了这点。

②说明了世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人类具有勇气去探索未知的无限世界。

材料: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

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答: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或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_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化、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他们关注社会,对流行文化的感受力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缺乏分辨能力,对传统的主旋律作品采取冷淡的态度。如何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怎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吸引他们?如何引导他们去解读流行文化,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健康,更丰富多彩?如何把握流行趋势,理性地选择,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3.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文化生活中“喜”“忧”的表现图片

2、流行文化和经典文化的典型事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活动:ppt图片展示,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生活中有关文化方面的一些变化,诸如:衣服、饮食、娱乐方式等等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在图片情境中,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认知程度和思维水平,进行分析思考画面所反映的问题,并且在更广泛的领域思考更多的类似问题,分析出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自然地、自主地进入课堂的探究性学习中。运用直观的图片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感悟问题。

教师: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照目标,理解学案的有关要求,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其预习情况解决疑惑。

设计意图:步步导入,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本课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的特点,文化生活出现“喜”与“忧”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大众文化的含义。学生独立查找相关内容,然后通过小组之间修正补充,完成相关概念的建立。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

探究一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及原因。

教师:当我们驻足在五颜六色的广告前,留意于书摊上大大小小的报纸杂志;当我们在各种电视节目之间选择,在网络世界徜徉……我们就已经面对着大众传媒的影响,置身于文化市场,步入社会文化生活。

(1)你能否对上述某一观点提供具体例证?(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2)在你看来,当前的文化生产和消费还有哪些特点?

(3)当代文化生活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1)“借助现代生产和传播手段,一种文化产品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被人们迅速认同和接受。”例如,借助于网络,歌曲《老鼠爱大米》传遍大街小巷;手机短信被众多人接收和传播,并且产生了“拇指经济”。

(2)文化生产的个性化、盈利性、规模化、产业化,文化消费的从众性、时尚性;文化生产的民族性,文化消费的趋同性、选择性,等等。

2.文化生活色彩斑然的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使文化产品的大批量、规模化、产业化生产与流通成为可能,也给大众传媒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着多种选择。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列举自己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来学习知识,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广大学生业会积极参与到课堂中。

探究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教师:ppt显示,文化生活中的一些可喜的变化: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知识传播,一些思想道德建设的模范等等。

反面的例子:制假售假,低俗文化,黄色文化,八卦新闻等等。

分析:(1)为什么生活中既有文化的“喜”又有文化的“忧”?试举例(生活中常见的事例)

(2)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角度:国家、个人、企业)

1.文化生活的可喜的变化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探究提示:应全面地看待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影响,一方面,大众传媒使内容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得到更好的传播,满足了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借助大众传媒肆意扩散,如网上算命等。因此,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管理,决不能放任自流。要加强法制建设,使大众传媒的发展依法进行,同时要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水平,自觉抵制不健康的文化。

怎么做?1、国家应该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企业应该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青少年提高眼力,增强能力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例子出发,真正明确文化生活中的喜和忧,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更好更深层次的理解教材。

探究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教师:整个的文化生活就是一座大花园,每一个人的审美观点不同,所以它欣赏的植物就不一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1)当代人们文化需求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满足人们的多种需求?

(2)大众文化的内涵:

(3)分析“流行文化”“经典文化”

学生:三多: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多类型,多风格的文化。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探究提示:现在青少年主要喜欢港台流行音乐,金庸、古龙等一些人的武侠小说,崇拜明星、歌星。年轻人追“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赶时髦,有的羡慕明星的生活方式,也有的是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以明星为榜样进行自我塑造,等等。历存在过的流行文化作品,留下来的并不多,它们后来大多被人们遗忘了,因此,流行的未必是长久的。

课堂探究:(2)如果你支持第二种观点,除了陈述你的理外外,还请你思考:

①经典文化作品为什么能成为经典;

②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作品是否过时了;

③现在的流行作品能否成为经典。

探究提示:经典文化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其经过了时间老人筛选过后能留下来的东西,如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元曲等等。对于今天的青年来说经典文化并不过时,因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源泉。现在流行的作品有的能成为经典,有的如过往的烟云。

(3)如果你对以上两种观点都不赞成,可否就流行文化作品与经典文化作品的意义阐述自己的见解?

探究提示:流行文化与经典文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流行文化往往形成时尚,而经典文化也并不是曲高和寡的,经典代表着高层次的文化。流行文化有着容易被人接受的特点,她快速、直接,极易导致人们感官的刺激,形成兴奋点,流行文化主要由年轻人倡导、推动、消费,有激情。经典文化像贮存了多年的美酒一样醇厚,经典文化是绿色文化,因为智慧之树是常春的,经典唯美,有着高贵的气质,经典文化使人回味无穷。有时候流行文化也就是经典文化。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市场配置资源”的知识点。

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下一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一)、当代文化生活素描

1、当代文化生活的特点

2、当代文化生活特点的原因

(二)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1、文化生活中的“喜”

2、文化生活中的“忧”及原因

3、应对文化生活中“忧”的措施

(三)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1、当代人民文化需求的特点

真正关注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本框文化生活的斑斓色彩和选择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力,对其正确并具有创意的观点给予极时的肯定和鼓励,答案并不能完全标准化,要留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想像。教师还要特别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动起来。比如,在本框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谈自己对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的理解。鼓励学生开展辩论活动、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概念,理解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力量;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如校园、社区、网络等,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教师:就此提出: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1、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时间上看,文化无时不在

2、图片欣赏:百度图片

由此得出:从空间上看:文化无处不在

3、材料欣赏:“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

由此得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文化生活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4、名句欣赏:“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

教师:(1)那么究竟文化是什么呢?请就刚才所谈到的文化现象进行归纳

(2)思考文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

师点拨: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自主思考:下列哪些属于文化现象?

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

2.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5.宗教活动、宗教教义和宗教建筑

8.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10.军队、警察、法庭和监狱等国家统治机器

小组合作:1、归纳文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文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得出: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识记: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地位意义、文化多样性的地位,意义,态度,原则。

理解: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运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重视民族节日,保护文化遗产,尊重文化多样性,及怎样做

(1)准确把握为什么重视民族节日,保护文化遗产,提高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2)能够多角度分析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及如何做,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3)结合我国文化现状,提出重视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的合理建议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生认识重视民族节日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自觉地树立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2)树立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意识。

重点:尊重文化多样性,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难点: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播放一组过“春节”“圣诞节”的图片,文化多样性,要复习新内容,同学们先了解一下整本书的体系,基本单元的体系

展示本书的整体知识体系

2.展示:第二单元的知识框架

二.复习(考点突破,深度分析)

(一)主干知识知识检测:提问学生回答

1.文化多样性集中表现在:

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

3.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4.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5.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6.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

7.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二)知识点突破,深度分析整合

1.是什么---含义,多样性

(1)含义: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老师分析:文化文化多样性是指文化的差异,不仅是文化的形式,还指文化的内容

(2)表现: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集中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强调:文化多样性可以通过很多方面表现出来,民族节日,文化遗产只是最突出的表现)

(强调:文化遗产,世界遗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

(年底了,各种节日有一次来袭,你们喜欢过洋节么?喜欢过民资节日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自己的民族节日,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

1.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我们的民族节日

(引导学生从民族节日的含义,作用,民族文化的作用,文化继承发展,文化对人的作用)

①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领略不同民族文化韵味。

③有利于人民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增强人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④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文化的发展

⑤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促进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

(你知道锦州有那些文化遗产?它们现在保护情况怎样呢?我们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

2.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文化遗产保护

(引导学生从文化遗产的地位,作用,存在问题,文化继承发展,文化作用)

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它们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③文化遗产正在遭受破坏,而且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

④文化遗产对于我们还原和客观评价历史具有史实证据价值

⑤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

例如“古村落”保护,回答时可以加上“文化与经济相交融,保护古村落,还有利于发展旅游,发展经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通过总结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4·浙江卷]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

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做学案:易混易错1-2,高考真题1,2。

(中国春节的年文化与圣诞文化的不同,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怎么办---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意义

①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③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1】.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注意区别文化多样性的原因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

(引导学生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意义)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2)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6)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我们必须重视自己民族文化)

【2】我们为什么要重视本民族文化?P29,P32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文化的精粹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③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常出选择题)

④尊重本民族的文化有利于增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综合国力。

(2)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

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们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3)尊重文化多样性原则

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态度和原则,回答哪个个知识点时能够用到这两个知识点)

(引导学尊重生文化多样性态度,原则,文化交流,发展本民族文化)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3)交流: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4)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本民族的文化

(5)反对“两个错误倾向”

(注意:如何左中文化多样性的知识点也可以用到“文化交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2012·课标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_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

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

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知识点二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学生分析,中国春节与圣诞节的异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不仅仅是这个民族的还是世界的

1.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世界性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争如斗艳、五彩缤纷的景象。-----民族性

2.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统一

(1)文化的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二者是一般与个别、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克服错误倾向:只承认文化的民族性忽视文化的世界性,只承认文化的世界性,忽视民族性

①文化的共性不是趋同,也不是相互取代;文化的个性不代表文化没有一致性

②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从生活与哲学角度看,是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014·江苏卷]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请完成《学案》易混易错3-6,高考真题3,4。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我们还有“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民族节日,这些节日申遗成功能有利于遏制民族“节”文化的淡化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民族节日”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1)①民族节日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民节”申遗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保护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②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民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民节”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①积极地将优秀文化遗产申报给联合国教科组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予保护

②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③公民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

通过学习文化多样性集中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指导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地位,意义,态度,原则,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明确了,为什么要保护文化多样性和怎样保护文化多样性。

1.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

2.文化就是科学,艺术

3.文化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发展。

4.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和人的进步

5.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经济、政治的发展

6.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因此经济政治落后,不可能产生先进文化

7.当今国际竞争是以文化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1.31.J1[2014·浙江卷]徽派古村落,依山造屋,傍水结村,推窗见河,开门走桥,顺自然显人文。类似这样特色鲜明的古村落各地都有。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因为()

①古村落承载的乡土栖居方式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②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③古村落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④保护好古村落有助于全盘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31.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古村落属于文化遗产,各具特色的古村落展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我们必须保护好这些古村落,②③符合题意。①不是保护好古村落原因,也不符合现实,排除。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批判地继承,④说法错误。故选B。

29.J1[2014·福建卷]精湛绝伦、底蕴深厚的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琴瑟齐鸣、管弦和谐的南音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不过有人认为,一些面临失传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当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对此,正确的态度是()

A.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

B.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特定的阶级和阶层服务

C.反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

D.赞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29.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有关知识。对待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反对顺其自然地让它们被历史淘汰的观点,因为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对展现文化的多样性、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作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增强民族的文化认同感,C项符合题意。A观点中“可保持世界文化的一致性”说法错误,违背了文化多样性的观点。B、D两项持赞同观点,显然错误。

24.J1[2014·江苏卷]在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展示具有民族和地域色彩浓厚的东西,去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寻求与世界的共鸣,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这体现了()

A.文化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B.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C.不同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

D.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24.A[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既重视民族和地域色彩,又寻求世界共鸣,体现了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包容外来文化的信息,排除B、C两项。D项强调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要求,与题意无关。

21.K1[2012·课标全国卷]在澳门,道教、佛教、天主教、_教、伊斯兰教等几百年来和睦相处,中式建筑与西式建筑比肩而立,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中餐与西餐相映成趣。这表明()

①澳门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多样性②澳门文化的性质是由其地理环境决定的③澳门文化以中华文化为主以西方文化为辅④澳门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21.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多样性及包容性。澳门不同宗教的和睦相处,建筑、婚礼、饮食等方面的中西借鉴、交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一方面可以说明文化是多种多样的,另一方面说明文化是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具有包容性,①④符合题意。澳门文化的性质不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②说法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澳门文化中西元素的主次问题,③不符合题意。

由我国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雷锋精神激励了几代中国人,并传播到世界多个国家,被称赞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体现了文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源于实践,引导实践的发展

③能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④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

31.斯瓦西里语版的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国家电视台热播。坦桑尼亚观众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该剧成功走出国门说明

A.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B.对传统文化需要继承与发扬

C.不同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又具有共通性

D.优秀文化能激励人们创造美好生活

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在欢笑中领略中国媳妇处理婆媳关系时的善良和智慧,在感动中体会中国“和”文化的美好,说明两国文化有共通性。中国媳妇的善良和智慧、中国的“和”文化,说明不同民族的文化各具特色。材料中没有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可以取长补短,A与题意不符。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要继承和发扬,B错误。D与题意无关。

1.[2014·重庆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国多次成功互办文化节、语言年、旅游年等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展示了各自的艺术、语言、服装和风俗;两国的教育、科学、音乐、舞蹈、美术相互交融,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J1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③有助于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解答此题要明确设问依据:中俄文化交流。明确设问指向:分析对发展我国文化的意义。所以此题应立足文化交流,分析文化发展。立足文化交流角度,可以从尊重文化多样性,繁荣本民族文化角度来分析。立足文化发展可以从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文化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来分析。

(2012·江苏单科·节选)城镇化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今天,中国的城镇人口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城镇化加快了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进程,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大批村庄被合并,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地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有人会对乡村的衰落感到惋惜。(6分)

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的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

③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解析]本题以城镇化建设为背景,主要考查文化多样性、传统文化继承、中华文化的作用。解答时,首先,要从乡村入手,把乡村与乡村蕴含的文化联系起来;其次,从乡村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及乡村的作用角度来分析。乡村文化的作用可以从展示地域特色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等角度分析。

1.(2012·江苏高考)2011年9月,有着58年历史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再次成功举行。参赛人数从首届13个民族的395人,发展到如今第九届55个民族的6700多人,各民族兄弟姐妹实现了更好地交流和融合。这从侧面表明,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和睦相处B.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C.一律平等D.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2.(2011·安徽高考)为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内地省市根据国家要求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的教育对口支援工作。落实教育对口支援工作

①是增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政治保证②是贯彻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原则的具体体现

③保障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受教育的权利④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使民族自治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从政治生活角度看,上述材料表明

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②民族平等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③我国各民族都应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④党的正确领导是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保证

4.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数字十年”显示,“兴边富民”行动实施10多年来,逐步缩小了边境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明显增强。这()。

①表明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说明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③表明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④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5.2012年10月9日,国务院批准新设立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现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这一举措

①贯彻了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②巩固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③有利于消除民族差异,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④巩固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6.中华民族的历史,不仅记录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文功武略,也传扬着松赞干布、成吉思汗、努尔哈赤的旷古传奇。在我们薪火相传的记忆中,既有胡服骑射、关山飞渡,又有苏武牧羊、昭君出塞。中华民族的历史,为我们揭示了这样一条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这说明()

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国家和人民之福③必须十分珍惜和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④符合我国民族分布特点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历史形成的

7.2014年9月28日至29日,大会指出,民族地区发展,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大好机遇,加快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民族地区。大会强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是新疆发展进步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如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文字的三级民族自治地方,13个世居民族中,除回族、满族外,其他少数民族均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在教育、科技、文化、新闻出版等各方面享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当地的几个主要民族都有适当数量的人员在地方各级国家机关中当选领导人员。从1997年至今,中央选派了近4000名汉族干部援疆,内地41所高校分别对口支援新疆11所高校的85个相应学科。到2012年4月,19省市近千亿资金的注入,让新疆站在了“跨越式发展”的起跑点上。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乃至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和共同奋斗,铸就了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结合材料,说明新疆地区的发展历程是如何体现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关系的。

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1)①民族节日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春节”申遗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②文化遗产的重要地位(基础知识)。“春节”申遗有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春节”特有的文化特色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①积极地将优秀文化遗产申报给联合国教科组织,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给予保护

②政府要增加投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③公民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自觉投入到文化遗产保护活动中去。

高中政治面试教案相关文章:

}

  关键词:哥哥得了癌症,哥哥该停下来吗?

  该提问来自《第十二场使命心理学网络课》

  问:我今年30岁,管理学研究生,我哥去年确诊胰腺癌,现在病情基本上控制住了。

  我原本在一线城市,现在因为怀二胎,我老公希望我回老家带着老大,而且我哥也在、他自己创业,所以我回老家了。

  目前,我还是替我哥比较担忧,他一直都是坚持自己上班,有些体力不支,还是希望有人能够帮他一把。

  我因为怀孕全职在家,9月底预产期,我就打算年底的时候去他公司那边上班。

  我嫂子和他也产生了一些矛盾,他们都希望我哥把公司关掉、安心养病,但我哥觉得家里开支比较大,关了之后也没有什么事情做,也不想把他这么多年创业的心血白费了。

  所以,我主要是想替我哥问:他接下来应该怎样规划人生以及怎样做一些重大的选择?

  我也不知道该怎么给他一个比较好的建议,他现在挺顽固的。

  公司现在的规模大概有二三十人,他还想后期扩招。

  如果他不生病,一年收入100多万,利润一两百万。他现在生病,上班就是半天左右,我也不太清楚具体盈利多少,反正应该是有的。

  他做办公耗材的,客户就是厂家、商家或者公司。

  我去不去上班都无所谓,去也行,不去也行。主要是想替他问问人生的走向,就感觉不知道他是该停下的,还是继续往下走?

  看完上述案例,我有一个直接的观感和反馈。

  首先,恭喜女主的哥哥。因为胰腺癌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癌症。我看过很多关于胰腺癌的故事,知道患上胰腺癌能够活下来并且得到好转,是非常了不起的。

  接下来,我想给出三条建议:

  第一,永远不要替别人做决定。

  上述故事女主在提问的最后,问了一个问题“我不知道他要不要停下来”,但这是她哥哥自己的事。这个时候不用去管哥哥要不要停下来,因为核心逻辑是:他自己会决定要不要停下来。

  一个人永远都不要替别人做决定,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哥哥。

  第二,手忙脚乱状态下的「显化」。

  在使命心理学网络课与这位女主互动了解问题的时候,在她旁边的女儿忽然跳出来说:“你不要跟那个人说话了。”

  听到这句话时,我收到了一个信号:我马上就感知到她在生活中是手忙脚乱的,这个家庭中现在有一种非常混乱的秩序,有非常多的人需要她的照顾。比如她身边有个孩子、她正怀着一个孩子,她还有个哥哥她想要去照顾。

  试问,女主自己现在都手忙脚乱,还怎么再去哥哥公司上班呢?

  有些小伙伴可能不了解什么叫做「显化」。

  「显化」是指这个世界已经向她显现出一条道路:她需要先把自己照顾好、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好。

  同样,这也是一种相应。相应是什么意思?是一种共时性。

  因为在得知显化的道路是先把自己、把自己的孩子照顾好,那么“她还能不能去上班”的答案,就呼之欲出了。

  那么,为什么她观察不到这个现象?

  可能是因为她没有办法站在更高的维度上观察到一种更高的秩序。

  生命当中所有的问题、所有的选择,其实都有答案,只是它在一个高维度的秩序当中。

  我们需要在一个定静的状态中、一个极度专注甚至比心流还要更专注的状态中,才能够看到秩序。而在秩序里,自然就可以看到答案。

  第三,在世俗意义上:这件事情应该怎么解决?

  注意,上述说的都是「胜义谛」,即在合一智慧层面上回答问题。但中国人最好的生存哲学是「外儒内道」,也就是外在适合用儒家的方式。

  所以接下来,我会在「世俗谛」上给出第三条建议,即怎样做这个选择:

  女主的哥哥不是做To C( Consumer)生意的,即卖给个人客户,而是做To B( Business)生意的,即以企业、单位或组织作为自己的客户。

  举个例子,开个淘宝店卖一支笔给消费者叫To C,女主哥哥这种卖给企业、单位的叫做To B。

  但作为To B企业,规模大概一二十个人,一年利润100多万,说明是高度依赖企业创始人的。

  也就是说,这就是个小生意,跟在学校门口卖炸油条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油条炸得又大又粗又亮,可能效率高一点。

  因为能在学校门口摆摊,也许是因为跟保安的关系好,也许是因为跟学校领导有亲戚关系,所以能在门口摆个摊挣点小钱。

  在这一点上,也说明女主的哥哥过去挺能喝的、挺能跟各个领导搞好关系的。但不管怎样,他一定是靠人际关系获得的生意,挣的是辛苦钱。

  从这一层面上,女主就需要知道一件事:你去了也没有用,且不说你有两个孩子,就算肚里没有、旁边也没有孩子,以你的性格和状态,这个生意你也是应付不来的。

  试着想想,如果你应付得来,都不用他来找你,你就已经是你哥公司的二把手了。但从你的身体类型来看,你没有这种能力项。

  身体类型,可以呈现出不同的状态,也可以显示出谁能干得了这件事。

  To B生意是高度依赖于人际关系的。说难听点,如果你的客户是某些客户,还得送礼等等,这不是一个容易干的生意。

  就算真的不送礼,搞耗材也是很辛苦的。除非你是一个大品牌,你的品牌本身能建立一个渠道,但也需要维护大品牌的小渠道等等。

  我就不一一说了。任何一个公司的采购,都会知道这里面的有很多。

  如果实在不知道如何选择,可以思考以下三个问题,这是世界上所有的生意都要回答的问题:

  1)生意赚的是个什么钱?——关键词:“什么钱”。

  从上述女主的描述,可以看出她根本搞不清楚她哥哥的生意赚的是什么钱。我现在就可以明说:赚的是一个搞关系的钱。

  当然,也许她哥特别光明正大,但至少也是个搞关系的钱。

  试想,凭什么买你家的、不买他家的?办公耗材难道是你哥在一个小仓库里自己发明的?不可能!

  既然办公室耗材全世界都差不多,为什么买你家的不买别人家的呢?无非就是跟你哥关系好。

  所以,想要做出选择,就一定要搞清楚第一个逻辑:赚的是什么钱?赚的是关系的钱。

  2)凭什么是你赚这个钱?——关键词:“凭什么”。

  因为她哥会处关系、会搞关系,她哥才是这个生意的关键。

  3)怎样可以持续性地赚钱?——关键词:“持续性”。

  答案是一塌糊涂,不可能持续。

  因为她哥哥的能力上有缺陷,虽然她哥哥会搞关系,但他从来没有培养出一个二把手,这就说明他没有组织力。

  一个创业者没有组织力,就培养不出人,生意就不可能持续。

  以我自己举例,方便大家理解什么叫做组织力。

  为什么我经常不在公司,公司还能运转?

  答案是我能组织他人,我能培养别人来运转公司。比如我的视频号天天播、每天播两三次,是因为我能组织别人来做这件事情,这就叫组织力。

  试想,你哥都没有能力让别人来干这件事情、没有组织力,怎么持续?不可能持续,只会一塌糊涂。

  所以,这件事情其实就不适合干了。

  但叫他不要干、他不会听的,他非得最后把身体搞垮。搞垮之后,就自然干不了了。

  劝他没有用,因为很多人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不撞南墙不回头。

  以上,是我的分享与建议,希望对女主有用。也深深地祝福女主和女主哥哥。

  本文的插画,任何组织及个人,未经许可,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

共美是态度,分享是幸福

经红河州实验学校申请,中央民大附中总校统筹部署,总校于2020年5月19日至24日派金秀丽、彭丽君、吕继红、王晶四位名师到红河分校,对政治、地理、历史、生物四个学科的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情况进行全面诊断、评价、示范和指导。

活动圆满结束后,红河分校青年教师收获颇丰,以下便是红河分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四个学科的青年教师的活动心得——

一、高中政治 高瑞老师

1.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需体现并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2. 努力让学生听懂、会说、能做,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3. 注重教学环节的连贯、过渡,贴近学生认知;

4. 教学中注重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提高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迁移知识的能力;

5.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体系,理清知识脉络,并注意知识的串连和整合,贯通融汇、由厚到薄;

6. 课堂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学生参与的维度,并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在干什么”;

7. 选题要有梯度、有层次,注意基础训练题和提升强化题的精选;

8. 板书设计需注意设计的逻辑性、思路引导性,可进行尝试和创造;

9. 关注时政热点,关注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事例,拓宽视野,多方面找资源,注意学生认知提升与课本知识的契合;

10. 多做题,明确考点,把握考查的内容和方向;

11. 多听优质课、公开课,加强组内相互之间的听、评课,汲取经验、优点,改正缺点、弥补不足。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 杨丽老师

一个星期的教学教研指导工作结束,北京总校四位名师团队走进我校对我们的课堂进行诊断、指导,在自己的讲课、听本组内老师的讲课、组内评课,诊断、磨课和听完北京导师的网课一系列的学习之后,我获益良多。

时政热点信息具有重要的助学价值。因此,教师应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筛选时政热点信息,切准投放时机,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认知途径,促进课堂教学向开放化、社会化、生活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学生学科综合能力的塑造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李老师讲述的《集体生活邀请我》这一课中,结合了时政热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成功的抗疫措施”以及“美国打压华为”两个例子,讲解了“集体有助于我们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我们学习他人经验。”这一知识点,并对课堂内容进行了升华。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多向李老师学习,密切关注国内外时政信息,多看新闻联播、时代周刊、学习强国和各类时政公众号等资源,挖掘时政里的切题点,结合时政分析讲解。运用时事热点的分析将知识点内化,让学生了解时政的同时学会知识的运用。

知识的串联。王晶老师在进行评课时说到知识串联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整体的把握,形成知识网,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在课程讲授时将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逻辑串联,这就需要老师对书本的知识点非常熟悉,在以后的备课中需要有课程的全局意识,提前将初中三年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熟悉,将近五年内的道德与法治中考题再重新做一遍,对三年中各知识点和知识点的重难点以及各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串联,这是接下来我需要做的工作。

给学生机会。高老师的《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这一课让我印象深刻。在课程探究与分享这一环节中,学生们根据:“世界多极化给中国的发展带来的是难得的机遇还是挑战?”这一问题展开来探讨。其中有几位同学的发言很有自己的思考。一位男同学针对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对抗疫情得益于自身医疗卫生系统的完善、政府严格有效的措施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找到了有效方法控制疫情,并秉承无私奉献的精神,为许多疫情爆发的国家,例如意大利、法国、菲律宾等国派遣医学专家组和人道主义援助小组。新冠肺炎疫情过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更强,这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很好的机遇。另一位女同学针对中美贸易战中美国发动全球贸易战,实行孤立主义,针对中国发动贸易战,不准中国推进“中国制造2025”,不准中国产业升级,目的是阻滞中国的现代化,遏制中华民族复兴。对中国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教学活动应该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活动的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学生的“学”在活动中起主体作用,教师的“教”在活动中主导作用,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但由于在现实课堂中比较习惯于惯有的教学方式,有时对学生不太有信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高老师这节课让我意识到,应该相信学生,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何让学生有效的开展自主学习,这是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的问题。

教师的终生学习作为教师的职业素养之一,一直是学校在各类培训中不断强调的。这里的学习不仅仅包括书本上的学习,还包括品德的学习、教师业务的学习等等。导师王晶老师也说到了这点,作为一名教龄五年的青年教师,她的知识储备量很丰富,是一名博闻强识的教师,是我要学习的榜样。“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如果一直让自己处于舒适圈,很难取得长久的进步。因此,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会一直将终身学习作为自己的人生信念。多看书,学习时政热点,多看道德与法治学科研究著作及论文、优秀的教学实例,争取把每一堂课上好,做一个不断“更新”自己的老师。

这次培训学习不仅仅在于教学方法的学习,更让我认识到与北京优秀老师间存在的差距,有些差距也许是无法逾越的鸿沟,但我想,只要在不断追求优秀的路上,就会有所进步。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在不断学习的路上,相信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三、高中政治 卫月老师

北京总校专家老师对我的课堂进行了诊断和指导,我发现了自己课堂存在的相关问题,也有很多启示。

1.在课前复习时,告诉了学生第几个知识点,没有明确其名称;让学生通过看和默读的方式进行复习,而不是通过读。以后的课前复习可以明确知识点的名称,并让学生采取出声读的方式进行,一方面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印象,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可观测度,防止部分学生走神。

2.在讲本节课内容的时候没有适当拓展,引出一点后面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让学生能更好了解知识间的联系。今后备课时要打开视野,深挖知识之间的联系,对课本进行整合,将联系紧密的知识放在同一节课,进行有对比的讲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3.习题处理不够深入,让做对的学生说明了理由,做错的又被做对的同学纠正了,他的问题就有可能被忽略;站起来回答的学生确实参与了,但无法知悉其他学生的参与度。应该在学生选出答案后,多问个为什么,选错的也要问为什么选这个选项,通过他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参与度的问题上可以让选出答案的学生通过伸手指的方式表明自己所选选项,增加教师对学情的把握。

此外,作为一名政治教师,我的视野还不够开阔,以后应该多关注时事新闻、多听课、多看书、多做题,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 李志老师

非常感谢本次北京总部派来王晶老师对我们政治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我收获颇丰。

(一)教书要有自己的理念

从王晶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具体教学环节的优化,更重要的是要搞明白自己为什么要选择当一名教师。如果为了工资以解决自己的温饱,那教书就仅仅是教书。你不会为了已经解决的问题再去付出更多,当然更不会从这份职业中获得更多满足感、成就感、愉悦感。那用不了多久,就会产生可怕的职业倦怠。所以,一定要去思考,自己为何选择教师;一定要去寻找足以支撑自己不断进步的理念。只有强大的理念才能支撑起伟大的行动,才能有不竭的动力驱使我们前进。对于这个问题,我还在寻找答案。

(二)成为自己喜欢的老师

在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之前,先成为让自己喜欢的老师。我相信在北京总部,王晶老师一定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因为她爱笑。试问一下,我们都曾经是学生,当时作为学生的我们,喜欢笑着进课堂的老师,还是板着脸进来的老师呢?学生的我们,如今走上了讲台,有时候却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模样。所以,想一想,学生时代,我们打心里喜欢的老师的模样,那现在自己就变成那个模样,成为自己喜欢的老师,学生才会喜欢你。

我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成为幽默有趣、有深度、有高度的政治老师。

交流中,作为北师大研究生的王晶老师在经意或者不经意间多次提到阅读。这让我心里很惭愧,我们年龄相仿,太多方面却有着巨大差距。她人是走了,但因这种差距给自己带来的挫败感却没有带走。所以,见贤思齐,我应坚持阅读,让自己强大起来;另外,自己也要多“走出去”,去增长见识,去开阔视野。我想,这对自己教书育人不无裨益。

五、高中历史 董晓航老师

1. 把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时空、线索。

2. 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 历史知识体系繁杂,教学过程中不能泛化,要详略得当。

4. 材料教学时要利用综合性材料,充分分析挖掘。

5. 史料分析时要注意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目的。

6. 注意概念解析,学生浅度理解的话会出现理解偏差。

7. 教学时注意让孩子得到终身能力的提升。

8. 历史组老师要整合资源,形成教育合力。

9. 教学注意趣味性,但是在笑完之后还要注意引发学生深度思考。

10. 材料教学时要精简材料,避免教学疲倦。

11. 引用文献时要表明文献出处。

12. 课堂结束时要进行小结。

13. 细化学科素养层级。学科素养到综合素养到理性分析。

1. 参考答案不是标准答案,阅卷老师会进行预判,在参考答案基础上做出调整答案。

2. 阅读材料时关键词+结合材料和题意的主谓宾。其中关键词最重要。注意句子短小精悍。

3. 分析题目时要多花时间审题,理清命题人立意。

4. 答题时,要注意多角度,面广点精。

5. 教学时要按照最高要求要求学生。

6. 注意书写,与人方便与己分数。字迹决定了分数是同一档的最高分还是最低分。

7. 训练学生时要分析学生答案与参考答案的不同。学生答案不完整时,考虑是不是提取信息不到位,是不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答案多于参考答案,考虑符合材料的话,说明参考答案不完整,不符合材料的话说明是无用信息。让学生在对比中悟道。

(三)关于选修教材教学

1. 在选修教材教学中积累名词术语,获得能力提升(信息提取、知识迁移、理解表达)。

2. 系统整理高考题,找出考点和高频考点。

3. 让学生梳理课时框架,单元框架,专题框架体系,使知识从单线到网络。

4. 复习时专题史和通史交叉。找到高考切入点,如城市、社会生活。

六、高中历史 李春明老师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短短4天的总校名师指导教学活动中,金老师从教育教学各方面对我进行了的精心指导,使我受益良多,结合自身情况,总结如下:

(一)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有责任和担当,需要用心投入、踏实研究教学, 用高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对时间的管理, 全身心投入研究教学。关注高度,努力成长,不断突破,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站位要高,格局要广,追求高效、公平、有质量、有深度的课堂教学。

(二)认真研读2017版历史学科课程标准,理解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在教学中有力贯彻实施,把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与其终身发展结合起来。

(三)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应注意挖掘,让其动起来,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增强其获得感。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互助学习,有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手来,学会整理知识结构图、思维导图、时间轴等,提高综合概括及逻辑推理能力。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知识的整体性和分散性,注意横向纵向的比较,注重吸收内化,不强调一味的死记硬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多点多角度、发散思考问题。改变学生的认知,不能背答案,到达问题答案的路不仅仅是一条,而是存在许多条。

(五)一堂历史课的讲授首先要注重课堂立意,不仅要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还要善于以小见大,关注历史学研究的前沿,注重联系时政,客观评价时事,并注重引入教学。有效、灵活、多角度的设计教学活动。规范教学设计、学案、课件的制作,课件务求简单明了、准确表达。授课过程中注意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勿出现口头语。注重课后小结,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习题的选择需严谨,充满逻辑,以高考题为最佳。

(六)注重史料的使用,精简史料,充分挖掘和利用史料, 注重史料的出处,把史料的分类、辨析、综合渗透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辨析史料的能力,培养史料史证的学科素养。

(七)授课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详略得当,一定要把重难点讲透。联系学情,不要面面俱到,有的放矢。下达任务时应明确化,直指学科核心素养。根据教材、学情、课程标准,合理设置串讲课、素养课、习题课、提升课、活动课、复习课等多种课型,进行单元主题设计,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课堂上的幽默不应该是浅尝辄止、一笑而过的,而应该是一种深度幽默,笑过之后有思考、有所得。

(八)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学科组内教师应展开合作,进行思维的碰撞与交流,出精品教学设计。研究、整理高考题, 进行不同角度的分类分析,把握高考考点和趋势。探索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融合,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点亮文科思维。

(九)在高考中,参考答案是专家给出的,仅供参考,后续会有调整答案。做题时应认真审题,寻找题眼,注重把握关键词,“面要广,点要精”,多点、多角度答题。规范化书写、答题。每道题都按最高标准来作答,所写的答案从点和面都要超过参考答案。选修内容应注重对专页名词术语的积累,培养辩证思维。

七、初中历史  龙富润老师

2020年5月18日到23日,这5天是忙碌、辛苦的5天,更是收获成长、感动的5天,来自北京总校政史地生的名师来到我校指导工作,在交流、听课、评课、论坛等活动中,我从历史学科的指导老师金老师身上学习到了很多,很多东西甚至可以受益终身,现在我将我的收获、我的感动分享如下:

(一)要加强团队合作,打造集体智慧的结晶。虽然目前历史组人少,但是还是要发挥集体的力量,对于公开课发放给听课教师的资料,最好统一,包括教学设计、学案等。韩老师常常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这就是团队的力量。

(二)课堂一定要有课堂立意,课堂不是简单的把知识教给学生,我们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收获知识,还应该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只是空口说,而是应该真正的落实在实处。对于七年级下册的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的课堂立意,就是感受传统文化、做好中国传统文化与科技的传承人,要有继承与创新的意识。我们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提高站位,要明白自己这节课或者这个单元想表达什么、核心立意是什么,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不仅仅收获分数,还要有所成长。

(三)感谢学生,对于金老师说的“感谢学生”这个内容,我深受感动和启发。对于这个内容,金老师有三连问,“你感谢学生了吗”、“你真的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了吗”、“你的学科到底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什么”。说实话,面对这三个问题,我一时间根本无法回答,这三个问题算是直击我的心灵了,在此之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每一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性,给学生带去的知识、直观感受、情感价值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不禁思考,自己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能给学生带去什么呢?这三个问题我将会一直思考,也许没有正确的答案,因为这些问题的答案会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教学经验的增加,而会有不同的答案。

(四)历史知识框架的建构,现在的课堂,我们是要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经常问自己三个问题“听懂了”、“说出来”、“做出来”是一回事吗?明显不是。那么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按照以往的模式,老师一直讲,学生是否跟得上教师的思维呢?就算跟上教师的思维(听懂了),那学生能根据学习的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整合之后能说出来吗、能做题吗?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传统的“听课”方式来学习,在24个小时以后,知识的留存率只有5%,简直低得可怕,而实际演练的知识留存率有75%,所以教师一直讲讲讲,还不如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建立知识结构框架、知识图解等,让学生自己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画一画,把课堂中学习到散装知识点,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画出知识框架,把课本中的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才更为重要;而且这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逻辑思维等。金老师还提到今天的课堂不再是几十年前的课堂,教师讲得精彩只是教师的基本功,学生讲得好、学得好、成为课堂的主体才是我们所追求的,当然学生在课堂中主体作用的发挥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解决的,这将会是长期课改的目标,是我们新时代、新教师的任务。

(五)关于课堂活动的构建,在我的第二次公开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课中,我本节课尝试了自己从未尝试的活动来进行课堂教学,即教师发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论文,帮助学生学习,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书写一份介绍词,写好后在全班进行分享;通过写作和分享,学生会更加认真的了解学习内容,同时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之后再通过史料的阅读,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得到发展的原因,通过让学生参与课堂、进行史料阅读与分析,从而培养学生历史论文阅读能力、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可是在实际的课程中,对于学生书写介绍词还是有没有处理好的地方,金老师指出问题在于,首先是学生在写好介绍词没有注重在组内进行分享;其次是没有对学生写作提要求,这导致部分同学贪多,内容不够精炼、还写不完,浪费课堂时间,再次是没有意识到教师自己也可以写一份介绍词给学生们看一看,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共同成长;最后是本节课还有一个难题就是时间分配的问题,对于没有做好预习工作的同学,课堂难度会很大,以教师要更加合理的分配时间,把握课堂进度,完成教学内容。

对于课堂活动的构建:要确定活动的意义,千万不要为活动而活动;要把握学情,不要过分拔高,也不要过于简单;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从个人到小组再到全班,做到分享有层次,结果有意义,是个人与集体智慧的结晶。

(六)细节、细节、还是细节,金老师在听完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宋元时期的都市与文化》后,指出了课堂的几个亮点,同时也指出,历史课堂要注意细节,史料一定要注意出处,自己在备课时忘记在史料中增加史料出处,这对于经过历史学科专业训练的人来说真的是不可以原谅的地方,自己顿时感到无地自容。自己翻看了之前做的课件,对于史料的出处都有标明,可偏偏这次疏忽了,真的是不应该。这一次就当警戒了,以后一定注意,因为这个事情往小了说就是粗心大意,往大了说就是历史学基本素养的缺失,不要因为小的失误影响全局。

成长的路,往往充满荆棘,一个年轻教师要迅速的成长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金老师说,没有白走的路、没有白熬的夜,今天我们走过的每一步都是台阶,都会为将来的收获起到奠基的作用,所以不要怕辛苦。一名教师从年轻教师到成为一名成熟教师、到一名骨干教师、再到有自己教学理念和思想的名师,并不是简单,是靠着一步一步的努力、不断摸索、学习而来。

总之“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我的路还很长……

八、初中历史  马浩老师

很幸运,在骄阳似火的五月,北京总校的金秀丽老师越过千山万水,来到红河分校,为我们年轻的历史教师进行课堂诊断、指导,在为期紧张的三天交流中,我从金老师身上学到了许多对我教学终身受益的东西,现就分享如下:

(一)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树立教学为第一要务的理念,学校工作也许会纷繁复杂,但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是教学工作,这是教师的本分,在工作中要不断加强时间规划管理,合理安排自己的各项工作。

(二)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打破教学上的一些固定模式,加强学习。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我们的教学就是要看能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这很大程度上也在拷问我们教师是否自己能做到终身学习。随着考古学不断发现、历史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产生了一些新理念、新观点,在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更新旧知,与时俱进。

(三)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已经不是一桶水就可以灌满一桶水,我们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让自己变为清冽的源泉活水,让我们的教学活化,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四)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立意,教学立意往往会体现我们的教学是否按照课程标准、学生的身心接受水平在设计;教学立意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能否通过教师的教促进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五)在平常的备课中要注意发挥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要结合每个老师大的优势,加强集体备课,完善学科教学的规范化、发挥集体团队的力量,实现教研相长。

(六)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历史教学的特点,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吸引学生,让学生参与到日常的课堂中来,利用多样的活动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能力。

(七)紧跟教育改革步伐,研读新教材、新课标,对标对表,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在教学中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培养学生自身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必备的关键品格、能力和价值观。

(八)要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师的教学要能够帮助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构建,要帮助学生从“听懂”“学会”到“会做”,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能够发展自己的知识话语体系、生成自己的学科知识网。

(九)教学工作中要常怀敬畏之心,敬畏我们的工作、敬畏我们的职业、敬畏我们的称呼、更要敬畏我们的学生。做到敬畏就要经常反思,做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成长。

(十)教师所做的工作是为教育,“教”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手段、形式把教师自己的所学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个时候的知识传播是教师已经把知识经过加工整理具有一定的个人思维、逻辑,这个默默存在的思维、逻辑很大程度上学生并不一定能够接受;这时,授人予鱼还需要授人予渔,在教学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思维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一)“育”则化而育之,教师的教学工作是否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变化,是否能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者才是最根本的。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要塑造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合格公民。

教的路上,我们一路在输出,如果自己本身不加强学习,总有一天我们会“油尽灯枯”,所以我们必须和我们的学生一起前行,时刻学习,在信息爆炸、知识更新速率不断加快的时代,唯有终身学习才能促进我们个人的成长、通过我们的成长,才能激活我们学生的成长。

九、高中地理 郎涛老师

1. 解读课标,落实课标。紧扣课标,明确重点,落实到每一个字,考什么教什么。我过去只是把课标要求当做教案设计中的一部分,只做到要教什么知识点,但没有明确思考教到什么程度,对学生具体要求到什么程度,是了解还是理解。

2. 相信团队,协作碰撞。不要孤军奋战,相信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发挥群体优势。碰撞出精彩,碰撞出智慧。

3. 精通教材,站位反思。对教材精通,吃透教材,反问教材,到底为什么这么设计,安排的目的是什么,这节课想要告诉学生什么。如果我自己都回答不出来这节课要教会什么,那我的学生收获是大打折扣的。

4. 更新教材,与时俱进。今年已经2020年了,我们用的教材是2003年版,很多数据、图表信息、案例更是在2003年之前,所以要对案例实时更新,但要把握内在知识灵魂。

5. 精挑好题,用好例题。精挑典型题,同一个知识点进行变式练习,题不在多,在精,注意内在逻辑与科学性。

6. 教学魄力,放手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该放手要放手,放给学生表达,放给学生进行总结概括,把框架图放给学生来画,50个学生有50种思维,不要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我今后教学一定要有魄力。

7. 学习生活,生活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教学中增加学生体验感。

8. 问道课堂,有的放矢。教师课堂注重效率,将零碎知识系统化、思维链条延伸化、重点突出化。

9. 落实学科素养,切莫空喊口号。增加空间思维尺度的培养,地理有个最生活化的目标,就是认识方向,看懂地图导航。

10. 让提问有深度,让课堂有深度,让思考有深度。教育不止传递知识,更要达到育人目的。

11. 注重细节,培养习惯。教师的每一个细节,学生都会进行模仿,不管是阅读思维、读题思维、做题思维、分析思维,每一个细节都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一定传递最佳习惯。细节会决定学生上限。

12. 考试测评,量化管理。莫要只找问题,还要给学生收获的信心与阶段成就感。

(二)课堂之外的思考:

1. 踏实实干,这是任何工作做好以第一步。从名师上最要学到的是匠心精神。

2. 从钻研模仿少走弯路,到深化思考自主创新。

3. 教学一定要有新思路和新方法,备课的精彩在于琢磨,有“琢”有“磨”。

4. 对学生一定要进行阶段性评价,重视评价体系的力量。

5. 观察教学、观察学生、观察生活,观察世界,观察人生。收集令人兴奋的瞬间、收集令人感动的细节、收集生活中的灵感、书写对世界的感悟、积累人生的阅历。

6. 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不仅仅只是陪伴,还要满腔热血,热爱十年、三十年,甚至一辈子。

十、高中地理 王婷老师

此次北京总校安排资深教师到我校对年轻教师进行教学指导,负责地理组的指导教师彭老师是一位具有几十年一线教学经验的名师,通过此次学习,我的收获良多。

对于地理教师而言,熟读教材是必须的,彭老师建议我们必须要做到熟知初高中所有内容,这样对于初中教师而言知道讲到哪里就可以适可而止,对于高中老师而言知道遇到什么可以简单复习,这有利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上的把控,同时也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在地理教学发展中越来越重视学科素养的体现,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学科素养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一个内容。针对这一方面彭老师建议在应对高考时,先研读高考说明,科学解读课标,明确教学方向,比如在课程标准中的行为动词的区别体现了回答内容的差别,例如行为动词“说出”,就指“只摆结果”;而行为动词“分析”,就指“有因有果”。通过对课程标准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的解读,逐步加深对学科素养的理解。

对于地理知识学习来说,这是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个学科,所以对于现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彭老师在做讲座时,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示范。首先,在课堂知识教学中,彭老师直接在课件首页标题下,呈现本节课的课程标准,让学生清楚考试出题的方向和标准,据此明确自学、听课、复习的重点所在。在这之中重视概念原理的培养,概念最不起眼,但却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彭老师用“农业”这一概念将其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行深入阐释令人印象深刻,将“农业”包含的所有知识几乎都纳入这一小点中,一个概念直接引出所有影响农业的要素关系链。通过剖析概念,清晰原理,做到知识迁移,从而达到形成能力的目的。同时也建议我们在课件尾页,呈现本节课知识结构图,体现知识间内在联系,使零碎知识系统化,思维链条延伸化,重点突出化,形成前后呼应,加深学生印象,当然,知识结构图也可以安排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在课后,彭老师建议我们可以设置小活动,辅助学生理解,比如说太阳高度角这一知识,就可以设置课后小实验,组织学生测算一天的太阳高度,方位、日影长短等的变化,加深他们的地理原理的实地体验。

因为人类思维的差异性,学生和教师之间是不可能是一样的想法,所以总有一部分学生课上不能完全听懂。需要一对一沟通,才能真实了解学生思维障碍所在,才能有针对性帮扶。也正是因此这种差异,我们在学科作业的选择中避免题海战术,要做到习题必选,选题必做,做题必评,评题必研,研题必记,记题必迁,做到精选巧评。针对帮扶生而言,更应如此。

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学生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所以要求我们必须在学科管理上更具效率。因此彭老师建议我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考试成绩管理,更要对学生薄弱章节进行追踪,最好将学生每章节的测验成绩做成电子版,计算出年级排名,能够看出每一位学生哪一章节掌握得好,哪一章节属于薄弱环节,便于有针对性进行弥补和强化。

地理是一门实地科学,所以对于地理教师而言,“走出去”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一个地理老师没有亲身体验,那么他永远只是一个“理论”老师,这对老师的发展是一大局限,所以丰富自身眼界也是地理教师的一大修炼。

十一、初中地理 郑蕊老师

2020年5月19日至24日,来自北京总校政史地生的四位名师到我校指导教学工作,指导老师地理彭老师对我们的课堂进行了诊断与指导,引导我们集体评课交流,从彭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反思与收获如下: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上午与导师见面后,加入彭老师钉钉视频会议网课进行学习,课堂以“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主题,课前由学生自由分组准备,搜集资料,制作PPT;课上派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教师进行评价。得到以下收获与启示:

1. 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说出来、做出来,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放手让学生积极地尝试与合作。

2. 肯定小组合作的智慧,点评具有指向性,对优点亮点肯定与表扬,针对缺点不足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授课时间:2020年5月21日第二节

授课班级:初一(4)班

教学课题:第七章 各具特色的地区 第五节 极地地区

1. 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不足,落的不够实。

学生对“携带哪些物资装备去进行科考”的思考,拘泥于课本,未密切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把自己放置在情境中,调动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相关知识去思考问题,再加上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不足,导致原本的“学生讨论,学生讲,教师总结”的设计变成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对物资准备的思考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的预习工作不到位(仅有26人,50%的同学进行了预习);学生的情境体验感差(教师对情境的营造不足);学生的抓手不足(缺乏学案的支撑);教师的引导不到位。

3.关于“南极地区为什么比北极地区更冷?”的课堂探讨活动,发现仅有个别平时思维较活跃的同学举手回答问题,此课堂活动未面向全体学生,仅面向部分学生。设置的问题过难,导致学生的参与度不足。

在彭老师的指导与集体评课交流下,启发新思路,明确以下改进措施:

1. 花时间、讲方法,落实学生的读图。强调读图析图的规范性,把读图、圈图、析图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按程序性知识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用心关注学生的状态,鼓励孩子们积极发言,大胆表达,热烈讨论,不拘泥于课本,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见解。

3.加强学生的预习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预习的形式丰富多样,检查落实在实处,记录并把握学生预习的情况。

4.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用丰富生动的语言架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虚拟体验”。

5.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面向全体学生,按梯级难度设置问题,搭建好脚手架,引导孩子们解决问题。在矛盾、冲突、反驳、思索中解决问题。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小学科学课的基础,不仅关注孩子地理知识的起点,也要关注孩子物理、化学等未学学科的知识的起点,把超过学生接受范围的理论简单化,拆分化,层次化,利用实验、视频、类比等方式外显化。

6.注重学生的课后提问,认真记录每一个孩子提出的问题,从中获得启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7.改变用地理专业术语去解释地理事实、地理概念的习惯,用贴近学生生活的语言,直白浅显、生动具体的语言表达清楚。

8.加强生生交流,当某一位同学在发言时,其他同学要做到用心聆听。采用要求其他同学准确复述,补充完善等方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9.完善板书,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摸索研透高中地理教材,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工作,打通初高中地理通道,团队协作,加强集体备课,打造教学共同体,发挥群力优势。

2.一节课的成功与否看课标落实的程度。以课标为抓手,以课标明确教学方向,深度详细的解读课标,厘清行为动词的含义,把握课堂的重难点。回归课标,以课标检验课堂。

3.真抓实干,脚踏实地,强调笔记的书写、文本的勾画与地图的添注,充分利用好教材、地图册等教学资源,做到读、勾、添步骤齐全,读图能力培养到位。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十二、初中地理  方虹老师

1.每节课都要落实课程标准“从课标入手,以课标结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把握每一堂课的重难点,并且传达给学生,方便学生在复习时有侧重,避免学习的盲目性。

2.及时纠错:不管是在课堂中的发言还是课下作业,教师要做到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并且做到及时纠错(最好能做到每一位学生的单独纠错)。

3.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简单的传递知识并不利于学生将来学习上的发展,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也”,还要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旨。

4.难点可从生活入手:对于一些较难的地理概念,当学生不能理解时,教师要能做到从生活里的实例做知识迁移,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

1.有讲有练:满堂的讲解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进度,但是学生到底能听进去多少?能吸收多少?所以在教学时,精练讲解内容,做到讲练结合,尽量让学生当堂吸收所学内容。

2.读完课本之后尽量给学生自己预习的时间,带着问题听课,增强听课的效率。

3.课堂的问题做到有梯度变化,从浅入深,方便学生思维迁移能力的培养。

4.适当的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指导学生寻找做题的突破口,减轻做题难度。

1.活动是活跃课堂的调味剂,但是活动能否真的保证学生对当堂知识的理解?能否保证学生的成绩?需要我们做轻重考虑。

2.必须做到学情的把握,不是简单的将名师的课堂搬到我们的课上就是好课。一堂好课是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学情,做到对症下药,不胡乱用药。

3.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不管是在教材内容还是在生活中,都要多阅读,多行走,在这过程中将教材内容生活化,讲解的时候运用教师经历过的实例,会让学生更感兴趣,教学效果会更加好。

4.教学中做到信任学生,教师不要大包大揽。

十三、高中生物 晏廷波老师

19日,民附北京名师团队到我校指导教学,生物组专家吕继红老师为我校生物组教学做了诊断,并开放了总校的生物空中课堂,在向吕老师的请教和自我反思中,收获了许多关于教法、学法、问法方面的知识,记录如下内容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听了吕老师有关于《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一节的线上课堂,收获如下:一是看到了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13:55发出课堂邀请,14:00学生到齐。二是吕老师利用图片进行情境的创设,勾起学生的对信息的检索,同时照顾到了天南海北的学生,教学中,跨学科知识的渗透无声胜有声,准确把握视频插入时机,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取视频信息选择切口精准有效,实验安全处处提醒。三是用问题紧抓学生,问题层次分明,对学生的赞许和肯定提升了学科在学生心中的地位。

吕老师的试题讲评课别出心裁,课堂容量巨大,学生课前找出了问题,试题讲评时,老师通过手机终端,问题解决措施、答案通过语音送达,问题解决不再被设备问题限制。

吕老师对我的课堂诊断(要求)如下:

1.1整合教材。2007人教版教材只是教师使用的备课素材之一,同时配备北师大版和苏教版教材,提前介入新教材。

1.2师资整合和集体备课。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强项,组建实施大单元教学的最佳阵容。

2.完善情境创设的指向性

2.1进行《舌尖上的中国》《创新中国》等各种记录短片的收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整合不同的资源,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2.2利用模型,开设实验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开展科学探究的能力。

2.3为课堂反馈做足准备,视频、模型、实验蕴含有丰富的信息,找准切口开展主题教学是教师的目标,当学生关注的点和教师目标点位不一致时,教师要给以及时的指导,同时给学生机会进行反馈。 

通过学习和请教,发现自己的教学有许多的不足,要让自己的课堂高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扩充自己的知识,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口头禅),革新自己的教学习惯。树立自己的长期教学目标,有信心,有决心,达成教学目标——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十四、高中生物 宋淑敏老师

非常感谢本次北京总部派来吕老师对我们生物学科教学工作的指导,通过此次学习我收获颇丰。

1.多关注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学生自己做堂堂的主人,这就需要老师要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次老师在课堂设计中要有独特性,设计的每一环节都要想好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课堂上学生提出有关学科问题时,老师不要去阻止学生说话,学生有疑问,证明他在课堂上就有思考,老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问;

3.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分析好教材,理解透课标,更重要的是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想到让学生主动说话的办法;

4.多关注生物前沿知识(多读前沿论文),多联系生活,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文章中整合出学生可以接受的知识;

5.生物课程的核心目标是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当然生物还是一门以实验科学,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教学,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激发兴趣,增强创新能力;

6.加强团队合作,不要孤军奋战,相信团队的力量;多向本学科老师请教;

7.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让学生喜欢生物这一学科首先要做学生喜欢的生物老师,这就要先从提升自己的专业是水平入手,学生只有信任你才能对这个课堂感兴趣,对这个学科感兴趣。

十五、初中生物  余晓飞老师

为期四天的交流学习,让我收获颇多总结如下:

生物学科具有广泛的分支,每一个分支都有丰富而又专业的研究领域,因此更需要依靠集体的力量,让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充分发挥各自的能力,才能实现共美。团队是我们生存和成长的沃土。吕老师说:“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团队要有有志气、朝气、学术气和底气 ”。

(二)注重平时积累,收集有用信息

在讨论中曾咨询了一个一直困扰我的教学难题,生物的微观部分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怎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吕老师告诉我,首先借助视频、模型的展现,让知识具体化。然后再从学生的角度,给出他们和要学的东西有关的、又能吸引他们的新闻、视频。让他们从思想上愿意去学习,去深入理解。这就需要我们多积累,收集好有用的信息,在关键时刻才能吸引住学生。

(三)要有前瞻性,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吕老师介绍了北京的高考生物模式。生物的教学和核心素养的结合都得到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新的新试下,对生物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多读书,获取最新的科研论文,并且生物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学科,多读书,多学习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为以后的新高考最好准备。不管什么时候,都要努力学习。多读书,了解科研的前沿知识。

(四)从细节出发,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语言精炼准确,板书设计完美,任何一个字,一个图,都要在该出现的地方出现,不能随意擦黑板。不能过分的依靠电子设备,脱离电子辅助设备依然能独立教学。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养成良好的习惯,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五)关注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课堂教学的成败,在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不是强行灌输知识。具体应用中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问题比你给他一个问题去思考更好。在教学中,教学的顺序可以按照学生的顺序来讲,根据学生的思路来疏导,效果会更加理想。此外要吕老师还强调重视学生说,只有通过学生自己思维的深加工,正确、清晰、有条理的表达出来的方法、结论、注意事项,才能够让他们真正理解、掌握和应用。

在吕老师的讲座中,我对备课也有了新的认识,备课要先有自己的,再学别人的,经过实践检验。上课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准备(导入活动、主体活动、总结与建议。教学是要有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你要达成的目标都要一一兑现。注重课堂的反思,把反思收获应于新的课堂中,学会用课。

最后借吕老师推荐的刚刚过世的陶西平先生的一本书结束我的分享:“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希望自己能像吕老师那样,多读书,多思考,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现场的群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