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险基金风险有多大会不会全亏完

买入的基金亏了怎么办?教你3个办法继续赚钱__理财频道 - 融360
买入的基金亏了怎么办?教你3个办法继续赚钱
买入的基金亏了怎么办?教你3个办法继续赚钱
只要进入投资市场,亏损就是不可避免的。亏损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找到亏损的原因,并且知道如何去减少亏损。
  本文系专栏作者&张一梵&原创作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融360官方立场,转载请联系作者授权。
  任何一种投资产品都有风险,基金也不例外。
  在买入基金之前,我们通常会做一个风险承受能力评测,包括客观分风险承受能力,以及主观风险接受意愿。所以,对于基金的亏损,应该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对于投资者来说,进入基金市场,就不可避免遇到亏损。这个时候,我们我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茫然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是好。
  因此,出现了一个比较实际的问题:买入的基金亏损了,怎么办?
  1.赎回离场
  在基金亏损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不是立刻赎回基金,而是搞清楚基金亏损的原因?
  这就要求我们关注我们买入的基金,与同类型基金、业绩参考基准相比较,考察这支基金的业绩如何,基金经理是不是靠谱?
  如果,基金经理投资水平较低,基金业绩表现比较差,那么他就不属于优质基金,我觉得还是赎回比较好,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也能降低成本。
  这样割肉离场,虽然看上去挺悲催的,但是在投资市场,能够及时止损也是一种投资策略,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
  2.适时加仓
  在基金投资中,不论是,还是一次性投入,只要我们选择的基金是优质的,都可以通过补仓的方式,摊平投资的成本。
  可是,什么时候补仓、补多少这是一个问题? 在基金投资过程中,我们都说越跌越买,越长越买,到底应该怎么操作呢?
  基金定投,是一种深受小白欢迎的投资方式,被称为懒人投资神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定投不会亏损。
  基金定投亏损的时候,补仓的策略有多种,我还是习惯用价值平均策略。
  价值平均策略,着眼点不在于每月投入金额,而在于基金每月的市值,简单粗暴的说就是他关注每月基金市值变化。
  比如,你的基金定投每月投入1000元钱,第二个月基金市值下跌10%,成为900元,那么第二个月投入的金额就变成了1100元()。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越涨越卖,越跌越买的策略现实版,这种投资策略被大量示例证明有效。
  如果,你的基金是一次性投入,我们怎么加仓呢?
  台湾基金教母萧碧燕提出一个定率加码策略,当你的单笔亏损达到30%以上的时候,加仓本金的12.5%;第一次加码后亏损5%,第二次加仓资金为第一次2倍,即为25%,以此类推&&
  无论是基金定投的价值平均法,还是一次性投入的定率加码法,都需要手上有大量资金,如果遇上大熊市,则可能跌跌不休,所以手头保有一定现金很重要。
  3.基金转换
  当基金亏损的时候,直接赎回可以,但通过基金转换可以降低成本。当一支基金亏损,你赎回的时候,需要收取赎回费,而且等待多个工作日才能到账户。重新申购,还需要提交申购费。
  如果,使用基金转换功能,比如天天基金网的超级转换,就可以将基金转到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投资者在T日提交申请,T+1日就可以确认。
  最重要的是,可以支持跨基金公司转换,这样往往比赎回再申购快3个工作日。
  一方面,通过超级转功能,赎回费以及重新申购费用降低啦;另一方面,当市场行情来临的时候,能及时转换成高收益的股票型基金,有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实,基金亏损之后还有一种策略,那就是卧倒装死,对基金视而不见,该干嘛干嘛,等到市场行情好的时候,说不定这就成了一种惊喜。
  其实,只要进入投资市场,亏损就是不可避免的。亏损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能找到亏损的原因,并且知道如何去减少亏损。
 作者:张一梵 微信公众号:yifannote
  想获取更多技能,可以到微信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7天】获取【7天升级理财达人】。
文中产品信息
小编推荐:
【独家稿件及免责声明】凡注明 “融360”来源之作品,任何媒体和个人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注明出处(融360 www.rong360.
com)。文章中所载的信息材料及结论只提供用户作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暂无评论,需要你第一个站出来表达观点!
Copyright & 2015 Rong36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号
融360 - 银行 版权所有大家都来看,这基金千万不要动他,因为上折也会亏的_安信一带一路分级(of167503)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大家都来看,这基金千万不要动他,因为上折也会亏的
B基金实用篇之上折盈亏计算】(转)随着B基金的大热,涨幅巨大的同时也引发多只分级基金触发上折,本次就以 150158 为例,解析上折前后持股者的盈亏状况。首先,明确下B基金净值和市值的概念。净值:是当前的基金总净资产除以基金总份额,能较准确地反映基金的真实价值。市值:就是场内交易的价格,代表着资金认可的尺度。市值和净值之所以不同,这点不用我多说了吧,就如同同样是一个行业的两只股票,一个盘子小、巨亏的垃圾股票价格却远远高于盘子大、稳定盈利的蓝筹股票。好,现在进入正题,以150158上折为例。数据显示,母基金 165521 截止停牌前净值是1.615元,B基金净值2.2105元,市值2.484元,A基金净值1.0592元,市值0.914元。假设2.484(收盘价)买入1万份B基金,第一步:收盘后,你的持仓市值是按净值计算,也就是从24840元变成了22105元,这是你现在的B基金权益。第二步:上折后,按母基金、A\B基金净值均回复为1元上折,此时你的持股变成了1万份B和12105份母基金。第三步:拆分,下周一停牌,下周二10点半开始交易。此时你如果执行了拆分,则持有=16052份B(小数暂不考虑,基金公司会精确到小数,在这里就先不计算小数了)和6052份A基。此时,因为无法预测下周的开盘价,我们姑且以周五的收盘市价来计算浮动盈亏。2*0.914=22033.5元。也就是说你参与上折就亏损了共计.5元的亏损,是2806.5元的亏损,这还不包括复牌当天A基金会不会大跌的情况,因为大家都想留B而卖出A,肯定会导致A基金出现一定的跌幅。此时假如A基金不亏不赚,B基金想要盈利,至少应为02=17%。考虑到A基金可能出现的跌幅,至少应为2个涨停才能回本。亏不亏要看大盘的走势,我是一般不参与上折的,因为上折回本的话就要3天(停牌1天,回本2个涨停)这样的话,大盘3天内不稳很容易损失,但是如果大盘是单边市场,就没关系了 150172 的第一次上折就是这样。但是我个人感觉最近如果再上折,风险有点大。上折参与的人里面 有很多不是尾盘那个价位买的啊,我的计算方式是按尾盘市价买入计算的,而且有很多筹码是早期的底仓,上折后会出现的走势也是值得一搏的考虑因素,毕竟蓝筹股行情应该没完,如果不参与上折,可能有连续的一字,你再看好也没机会上车了。我的意思就是你参与上折的时候至少要判断下周金融板块的走势,觉得好就参与,觉得不好就落袋。以上是我搜索基金上折后的风险,结果一样是亏,你说一个基金下折亏,上折也亏,我们怎么操作?我手里的也就不管他了,让他自生自灭去好了。
自己顶,必须让更多的人看到
管他后面赚还是亏,分级基就是不买,特别是这一路一B,奶奶的坑害人
只要有溢价就会亏,因为他会按净值计价折算。我感觉这种基金就是在于钓的过程,一旦上折合下折那就是巨亏来临了。
我的持仓市值好像不是按照净值价格的
顶,我的下折是巨亏70%
为什么不让发帖,麻痹?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绝对收益基金到底会不会亏钱了?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绝对收益基金到底会不会亏钱了?飞狐论市百家号【圈事情】刚刚看到一个汇添富基金的广告,是汇添富绝对收益策略基金(000762)。里面提到了一些绝对收益的策略,不明觉厉。但是真的能做到“绝对不亏钱”吗?【圈圈说】下面,圈圈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广告里提到的第一点,股指期货对冲抗风险。对冲策略是绝对收益基金最重要的手段,这点毋庸置疑。但是!现如今,在中国要做对冲策略,即使有心也无力啊!监管层不放行啊!2015年股灾之后,做空手段就被官方认为是致使股灾的罪魁之一。于是,监管层对股指期货念起了紧箍咒,限制做空。绝对收益基金就像孙悟空,立马歇菜。虽然最近放出消息说股指期货松绑,绝对收益基金有希望了。但是,信号归信号,真正实施松绑,还早得很。不瞒你说,市场上有很多绝对收益基金到现在都还是奄奄一息,还有的已经亏了10%。说好的不亏钱呢?绝对收益第二法:打新股。这个没什么好说的,完全凭运气。说起来这个也不属于绝对收益基金的独门秘籍。即使不是绝对收益基金,有闲钱的也会去打个新。绝对收益第三法,配置债券。请注意,广告里说的“风险一般较小”,是“一般”,而不是一定!债券市场去年黑天鹅频出,年末更是来了一大波债灾。圈圈认为,债券的调整远远没结束,这还只是个开始。债券已经不是无风险投资品种了,请注意!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绝对收益第四法,精选个股。也就是炒股票了。基金经理顾耀强去年的收益很一般般,汇添富策略回报混合(470008)亏了20%,排名到一千名开外~~~当然,我们不能凭短期业绩来评判一个基金经理的水平高低。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投资有风险,基金经理更不是神,亏损是有可能的。【圈重点】上面提到了绝对收益四大法:股指期货对冲、打新股、债券、股票。圈圈总结一下,对冲是有心有力的,打新是靠运气的,债券已经不那么安全了,股票是有风险的。解构完了,你还相信绝对收益基金不亏钱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飞狐论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讲解时事走势,分享操作经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新闻热线:021-
走出“买基金常亏钱”怪圈 这三大误区你应该知道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可以不管不问,也不宜像股票一样频繁买卖。同时,投资者不应盲目迷信基金的绝对收益,应结合自身投资目标、风险偏好、资金数量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和投资策略――&nbsp&nbsp&nbsp&nbsp近5年以来,我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行业均快速发展,管理规模均突破10万亿元大关,公开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早已是大众熟悉的主流投资工具。&nbsp&nbsp&nbsp&nbsp基金管理规模庞大,公众参与非常广泛,但并不代表我国基金投资者在投资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飞跃。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往往处于弱势,投资若干年仍然稀里糊涂亏钱者不乏其人。如何避免“买基金常亏钱”的怪圈?日前,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nbsp&nbsp&nbsp&nbsp误区一:&nbsp&nbsp&nbsp&nbsp不懂得何时该“放手”&nbsp&nbsp&nbsp&nbsp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买基金常亏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基金投资何时该“放手”。&nbsp&nbsp&nbsp&nbsp在基金投资市场,有很多投资者普遍存在“亏了就一直拿着,要等它有朝一日涨回来”的心态。可实际情况却是亏损的基金往往一直亏损,盈利的基金则更加赚钱。反而是那些赚了钱的基金,会被提前卖掉,选择赶紧“落袋为安”。&nbsp&nbsp&nbsp&nbsp亏损的基金卖不卖,赚钱的基金留不留,说到底是一道“放手”与“不放手”的选择题。对于选择困难的投资者,不妨在查看基金业绩时,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业绩、最大回撤、市场风格变化、仓位变化等指标,综合考虑亏损基金是否具备“拯救”并继续持有的必要。一旦决定继续持有,可以采取定投摊薄成本、单次申购等方法,增加持有基金份额,稀释亏损额度。&nbsp&nbsp&nbsp&nbsp在私募基金领域,投资者选择“不放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于迷信清盘线。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清盘线设置的初衷,是敦促基金经理及时止损,但有很多投资者却容易误认为,基金由于设立了清盘线而会变得更安全。&nbsp&nbsp&nbsp&nbsp“过分迷信清盘线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例如,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部分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型私募基金即可享受股票市场的收益,而最大的风险在亏损20%。事实上,由于流动性等原因,组合未必能将损失控制在20%以下。”曾令华说。&nbsp&nbsp&nbsp&nbsp“不放手”的另一个表现是过于迷恋热门基金、热门组合和热门策略。有些投资者对资源类基金、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主题基金非常痴迷,殊不知这些主题基金往往是一时的热点产品,比较适合波段操作,一旦市场热点出现切换,基金业绩往往会大幅下跌。&nbsp&nbsp&nbsp&nbsp“尽管主题基金的波段操作可能获得收益,但对基金投资者有较高要求,一般投资者只知道一直持有,不会根据市场轮动来做波段操作,即便短期盈利,也会在下次热点切换时损失掉。”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说。&nbsp&nbsp&nbsp&nbsp误区二:&nbsp&nbsp&nbsp&nbsp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nbsp&nbsp&nbsp&nbsp股市、债市、商品市场等基础市场是基金投资的风向标,因此很多投资者一般采取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的方式,意图规避风险、增加收益,事实证明这样“跟得太紧”反而容易亏钱。&nbsp&nbsp&nbsp&nbsp择尔裕首席培训师、基金研究专家刘佳认为,紧跟市场风格操作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大盘如果是熊市,那么买基金都亏钱。“A股市场曾经历多轮牛熊周期。数据显示,在熊市中,有3种基金能够比较好地回避股市下行风险,即蓝筹风格基金、消费主题基金、量化基金。采用定投或者单笔申购的方式,在下降市、震荡市中投资这些基金,也有可能淘到金子。”刘佳说。&nbsp&nbsp&nbsp&nbsp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大盘如果不涨,买基金就不赚钱。对此,刘佳表示,从指数来看,2015年8月沪指处于3400点区间,如今点位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两个时期指数的点位差不多,但部分绩优基金已连续创出新高,这说明基金投资时选对基金经理非常重要。&nbsp&nbsp&nbsp&nbsp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的根源还是把证券投资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基金与股票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基金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问题。许多投资者往往只敢在股市上涨时购买基金,遇到市场下跌就会犹豫不决。但历史已多次证明,市场下跌才是最好的购买基金的时机,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nbsp&nbsp&nbsp&nbsp同样的道理,基金不可以像股票一样短炒、炒差,基金投资者不应过分迷恋短期业绩排名、基金管理人的职务高低等信息。投资基金虽然可进行一些适当的波段操作,但不适合频繁做波段。因为基金在申购以及赎回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会造成收益的损失。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操作。&nbsp&nbsp&nbsp&nbsp总的来看,证券投资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不管不问。目前市面上的基金很多,业绩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即使是近期业绩不错的基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所以,投资者应该定期检查自己所持有的基金业绩表现。&nbsp&nbsp&nbsp&nbsp误区三:&nbsp&nbsp&nbsp&nbsp盲目迷信绝对收益&nbsp&nbsp&nbsp&nbsp在公募基金的业绩评价体系中,相对收益排名至关重要。通俗地说,即便大盘跳水杀跌,所有基金亏了钱,但某只基金回撤较小,也可以在收益排名中名列前茅。而私募基金则追求绝对收益,注重基金管理人能否为投资者赚到“真金白银”。这两大类基金对于收益的理解和业绩评价有本质区别,投资者在选择过程中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基金排名、评级等信息。&nbsp&nbsp&nbsp&nbsp曾令华表示,私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标榜,但真正能做到绝对收益的非常少。据好买财富统计,2013年成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125 家,其中每年实现正收益的有68 家,占比仅为6.04%。通俗地说,所谓的绝对收益只是在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能做到连续多年都不亏欠的基金真是凤毛麟角。&nbsp&nbsp&nbsp&nbsp其实,盲目迷信绝对收益的根源还是投资者对自身投资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投资目标、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率和资金需求,这就容易造成投资过程中越买越亏的现象。比如,有投资者想利用养老资金理财,却购买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结果定投多年发现,这类基金的风险很高,收益波动很大,并不能满足养老需求。&nbsp&nbsp&nbsp&nbsp要避免走入投资目标不明的误区,可以采用组合基金、设计定投策略和投资公募FOF等方式。以组合基金为例,投资者一般可以针对自己的养老、入学、短期理财等不同需求,设定特定的投资组合,以多只业绩稳定的基金为核心组合,增加组合的灵活性。&nbsp&nbsp&nbsp&nbsp同时,投资者还可选择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实现一定期限内的稳健收益。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表示,定投好处非常多:一是定期投资,积少成多;二是不用考虑投资时点,避免人为的主观判断失误;三是平均投资,分散风险;四是复利效果,长期可观,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五是只需办理一次性手续,今后每期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而带有大类资产配置味道的公募FOF投资则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实现长久、稳健的收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李晨阳)
东方网(eastday.com)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走出“买基金常亏钱”怪圈 这三大误区你应该知道
日 07:12 来源:经济日报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适合投资者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可以不管不问,也不宜像股票一样频繁买卖。同时,投资者不应盲目迷信基金的绝对收益,应结合自身投资目标、风险偏好、资金数量等因素,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产品和投资策略――&nbsp&nbsp&nbsp&nbsp近5年以来,我国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行业均快速发展,管理规模均突破10万亿元大关,公开募集的证券投资基金也早已是大众熟悉的主流投资工具。&nbsp&nbsp&nbsp&nbsp基金管理规模庞大,公众参与非常广泛,但并不代表我国基金投资者在投资专业水平上有了很大飞跃。与之相反的是,我国大部分基金投资者在基金投资中往往处于弱势,投资若干年仍然稀里糊涂亏钱者不乏其人。如何避免“买基金常亏钱”的怪圈?日前,记者带着问题采访了多名业内专家。&nbsp&nbsp&nbsp&nbsp误区一:&nbsp&nbsp&nbsp&nbsp不懂得何时该“放手”&nbsp&nbsp&nbsp&nbsp对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买基金常亏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知道基金投资何时该“放手”。&nbsp&nbsp&nbsp&nbsp在基金投资市场,有很多投资者普遍存在“亏了就一直拿着,要等它有朝一日涨回来”的心态。可实际情况却是亏损的基金往往一直亏损,盈利的基金则更加赚钱。反而是那些赚了钱的基金,会被提前卖掉,选择赶紧“落袋为安”。&nbsp&nbsp&nbsp&nbsp亏损的基金卖不卖,赚钱的基金留不留,说到底是一道“放手”与“不放手”的选择题。对于选择困难的投资者,不妨在查看基金业绩时,重点关注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业绩、最大回撤、市场风格变化、仓位变化等指标,综合考虑亏损基金是否具备“拯救”并继续持有的必要。一旦决定继续持有,可以采取定投摊薄成本、单次申购等方法,增加持有基金份额,稀释亏损额度。&nbsp&nbsp&nbsp&nbsp在私募基金领域,投资者选择“不放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于迷信清盘线。好买财富研究总监曾令华表示,清盘线设置的初衷,是敦促基金经理及时止损,但有很多投资者却容易误认为,基金由于设立了清盘线而会变得更安全。&nbsp&nbsp&nbsp&nbsp“过分迷信清盘线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超出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例如,一般私募的清盘线设置在0.8元。部分投资者认为,投资股票型私募基金即可享受股票市场的收益,而最大的风险在亏损20%。事实上,由于流动性等原因,组合未必能将损失控制在20%以下。”曾令华说。&nbsp&nbsp&nbsp&nbsp“不放手”的另一个表现是过于迷恋热门基金、热门组合和热门策略。有些投资者对资源类基金、国企改革、“一带一路”主题基金非常痴迷,殊不知这些主题基金往往是一时的热点产品,比较适合波段操作,一旦市场热点出现切换,基金业绩往往会大幅下跌。&nbsp&nbsp&nbsp&nbsp“尽管主题基金的波段操作可能获得收益,但对基金投资者有较高要求,一般投资者只知道一直持有,不会根据市场轮动来做波段操作,即便短期盈利,也会在下次热点切换时损失掉。”金牛理财网分析师宫曼琳说。&nbsp&nbsp&nbsp&nbsp误区二:&nbsp&nbsp&nbsp&nbsp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nbsp&nbsp&nbsp&nbsp股市、债市、商品市场等基础市场是基金投资的风向标,因此很多投资者一般采取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的方式,意图规避风险、增加收益,事实证明这样“跟得太紧”反而容易亏钱。&nbsp&nbsp&nbsp&nbsp择尔裕首席培训师、基金研究专家刘佳认为,紧跟市场风格操作的第一个误区是认为大盘如果是熊市,那么买基金都亏钱。“A股市场曾经历多轮牛熊周期。数据显示,在熊市中,有3种基金能够比较好地回避股市下行风险,即蓝筹风格基金、消费主题基金、量化基金。采用定投或者单笔申购的方式,在下降市、震荡市中投资这些基金,也有可能淘到金子。”刘佳说。&nbsp&nbsp&nbsp&nbsp第二个误区是认为大盘如果不涨,买基金就不赚钱。对此,刘佳表示,从指数来看,2015年8月沪指处于3400点区间,如今点位没有太大变化。虽然两个时期指数的点位差不多,但部分绩优基金已连续创出新高,这说明基金投资时选对基金经理非常重要。&nbsp&nbsp&nbsp&nbsp紧跟市场风格快速申赎的根源还是把证券投资基金当作股票来炒作。基金与股票最大的不同之处是基金不存在“买涨不买跌”的问题。许多投资者往往只敢在股市上涨时购买基金,遇到市场下跌就会犹豫不决。但历史已多次证明,市场下跌才是最好的购买基金的时机,在市场处于低位的时候买入,亏损的风险反而更小,长期来看获得的收益也会更多。&nbsp&nbsp&nbsp&nbsp同样的道理,基金不可以像股票一样短炒、炒差,基金投资者不应过分迷恋短期业绩排名、基金管理人的职务高低等信息。投资基金虽然可进行一些适当的波段操作,但不适合频繁做波段。因为基金在申购以及赎回的时候会有一笔不菲的手续费,会造成收益的损失。普通投资者的“择时能力”一般都比较弱,不适合利用基金来频繁操作。&nbsp&nbsp&nbsp&nbsp总的来看,证券投资基金是适合长期持有的品种,但并不意味着买了之后就不管不问。目前市面上的基金很多,业绩良莠不齐在所难免,即使是近期业绩不错的基金也可能因为种种因素导致业绩下滑。所以,投资者应该定期检查自己所持有的基金业绩表现。&nbsp&nbsp&nbsp&nbsp误区三:&nbsp&nbsp&nbsp&nbsp盲目迷信绝对收益&nbsp&nbsp&nbsp&nbsp在公募基金的业绩评价体系中,相对收益排名至关重要。通俗地说,即便大盘跳水杀跌,所有基金亏了钱,但某只基金回撤较小,也可以在收益排名中名列前茅。而私募基金则追求绝对收益,注重基金管理人能否为投资者赚到“真金白银”。这两大类基金对于收益的理解和业绩评价有本质区别,投资者在选择过程中不要盲目相信所谓基金排名、评级等信息。&nbsp&nbsp&nbsp&nbsp曾令华表示,私募基金以绝对收益为标榜,但真正能做到绝对收益的非常少。据好买财富统计,2013年成立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有1125 家,其中每年实现正收益的有68 家,占比仅为6.04%。通俗地说,所谓的绝对收益只是在理论上行得通,实际上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产品,能做到连续多年都不亏欠的基金真是凤毛麟角。&nbsp&nbsp&nbsp&nbsp其实,盲目迷信绝对收益的根源还是投资者对自身投资目标不够明确,不知道投资目标、风险偏好、预期收益率和资金需求,这就容易造成投资过程中越买越亏的现象。比如,有投资者想利用养老资金理财,却购买了高风险的股票型基金,结果定投多年发现,这类基金的风险很高,收益波动很大,并不能满足养老需求。&nbsp&nbsp&nbsp&nbsp要避免走入投资目标不明的误区,可以采用组合基金、设计定投策略和投资公募FOF等方式。以组合基金为例,投资者一般可以针对自己的养老、入学、短期理财等不同需求,设定特定的投资组合,以多只业绩稳定的基金为核心组合,增加组合的灵活性。&nbsp&nbsp&nbsp&nbsp同时,投资者还可选择基金定期定额投资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实现一定期限内的稳健收益。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负责人贾志表示,定投好处非常多:一是定期投资,积少成多;二是不用考虑投资时点,避免人为的主观判断失误;三是平均投资,分散风险;四是复利效果,长期可观,本金所产生的利息加入本金继续衍生收益,通过利滚利效果,随着时间推移,复利效果越明显;五是只需办理一次性手续,今后每期扣款申购均自动进行。而带有大类资产配置味道的公募FOF投资则更加有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实现长久、稳健的收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周 琳 李晨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风险基金风险有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