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做高铁乘务员工作怎么样会有什么样的职业病

本铁路主题由
BBS Auto Examine System 自动审核通过。
查看: 9132|回复: 21
【转贴】关注乘务员心理障碍
&&“易怒易躁,不好交往……”在常人眼中,列车乘务员往往背上了“骂名”。据最新一份关于铁路乘务员的权威调查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979人中有809人出现心理障碍指标,占调查人数的82.64%。
  记者调查 春节与列车为伴
  春运期间,记者在武汉客运段看到,偌大的客运段竟没有一个乘务员的身影。
  站内其他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武汉客运段有近3000名乘务员,由于春运,现在几乎所有的乘务员都去连乘套跑(加班),有的正在返回的列车上,有的才刚刚离站。”
  在一张乘务员出车表上,记者注意到,所有乘务员的工作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其中在武昌至上海的K121次特快列车上,乘务员赵芳、宋桂荣竟连续19天都要与列车为伴。
  一趟车扫垃圾1000斤
  武昌至昆明的乘务员王美告诉记者,武昌到昆明线路里程最远,列车一趟需三天三夜,目前,她已经在这趟车上工作了4年。
  王美说,她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保证车厢内清洁。大冬天的时候,她们在制服里仅穿一件内衣打扫清洁,近一小时的工作下来,秋衣可以拧出水。她们一趟车跑下来,在最多的时候,可用掉车站特制的垃圾袋40余个。有人统计,4大袋垃圾有近百斤,一趟车下来的垃圾可达近千斤。
  据介绍,由于长期的身体疲劳,乘务员都会经常出现腰酸背痛等乘务员的职业病症。被骂成“最下贱的公民”“身体的劳累还能够承受,但人格得不到尊重,确实让我们感到很受伤”。李芳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刚清扫完一节车厢,就看到有些乘客将瓜子壳洒落一地。当时,她压住火气,向乘客问道“如果在您家中,您会随便扔瓜子壳吗?”乘客瞟了她一眼,说道:“当然不会”,但随之,乘客又冒出一句“我不丢垃圾,你们做什么工作”。
  今年2月3日是铁路高峰期,当时她在仅一平米的乘务室工作。这时,一中年男子,扶着一年近70的老太太,要求进入乘务室,并表示出高价购买乘务室位置。
  她体谅男子的一片孝心,但是按照铁路部门有关规定,乘务室不得出售,否则她们就会面临下岗可能。因此,她便向旅客解释相关的规章,希望旅客能够谅解。哪知,旅客见要求不能满足,抛下一句“你们算什么,乘务员只能算最下贱的公民”。
  李芳告诉记者,“乘客有时抱怨乘务员服务态度不大好,如果他们能换个角度想想,哪怕一个普通人,经常遭到这种人格侮辱,他会怎样呢?”
  95%的女乘务员都吸烟
  在接受采访的短短一小时,乘务员李芳就抽了4支红金龙。李芳笑着告诉记者,女乘务员吸烟在业内已不是秘密,大约有95%的女乘务员都有吸烟的习惯。
  李芳本来反感吸烟,但在列车上工作一段时间后,她发觉自己离不了香烟。
  李芳说,她每年有近200个日夜在列车上度过,几乎每次出车,她都要值夜班。有时睡意袭来,她们便会用冷水洗一把脸,更多的是借烟来提神。李芳告诉记者,几乎所有乘务员最想做的一件事就是睡觉。
  李芳向记者透露,吸烟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出气。她说,在出车途中,特别是春运,累不打紧,有时家里人还不理解,甚至经常碰到一些不太讲理的乘客。因此,几乎每个乘务员都憋着一股气,而这些怨气既不能对家人,更不能撒向旅客。这样,香烟成了她们“缓解身心疲劳”的工具。
  权威调查显示 八成乘务员有心理障碍
   2001年,武汉铁路分局中心卫生防疫站组成了以林捷、丁芳为主要负责人的课题调查组,她们针对在职的979名铁路乘务员心理等问题展开了大规模的调查。
  2003年11月,这份通过了湖北省卫生厅组织鉴定的调查结果显示:979人中有809名乘务员出现一项或几项心理障碍指标,占调查人数的82.64%。其中,疲劳、易怒易躁、失眠、记忆力减退已经成为了严重威胁乘务员身心健康的四大“杀手”,疲劳占64.86%、易怒易躁占47.09%,失眠占39.94%……
  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列车乘务员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专家建议 把心理学引进乘务员生活
  据调查报告分析,列车乘务员常年在列车上工作,生活节律、昼夜节律不断变化,造成睡眠不规律,休息不充分,这样就很容易疲劳。另外乘务员的工资低,支出大,再加上他们工作性质的特殊,因此造成列车乘务员突出的心理障碍。
  针对以上结果,调查组专家认为乘务员的身心健康不能仅靠其自身来解决,她们建议应把心理学引进乘务员生活。专家建言,领导应重视职工心理健康,广泛开展谈心活动,消除乘务员心理上的消极因素,
使他们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缓解和消除。其次,要做到劳逸结合,保证乘务员的精力充沛,减轻疲劳和心理压力。
  可喜的是,在采访中,武汉客运段的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采取了有关措施,保证乘务员能正常工作。据介绍,从去年开始,客运段制定了相关措施,取消武昌站乘务员的终到卫生,保证乘务员的休息调整。今年,武汉客运段还实施“暖心”工程,领导要经常与乘务员交心,部分领导干部还与特困乘务员结成“对子”,规定每季不得少于一次慰问。
但愿文章的最后一段说的是实话,办的是实事!!!!!!!!!
同情我的工友们
作业流程上没有突破 乘务这活真的没法干了 等青春失去之后 真的不敢去想 自己靠什么去活着
斑竹说的作业流程上的突破是指什么?
到现在还并不是哪个客运段都是最后一段说的那样,楼主是革命乐观主意! [s:17]
铁路一线的工人就是这样都是&廉价的劳动力&!!
原来女乘务员吸烟,是因为值夜班造成的啊。。 [s:9]&&[s:9]
我们段都不叫吸烟呢,班前充分休息是怎么回事,我们都不知道,班前要在车上靠一天一宿,走班前已经是筋疲力尽了。你们比我们要强多了,更残酷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哪天在发个帖吧给大家讲一讲我们段的规定吧。
就是啊,我就是这样想的,你们乘客把我们当成清洁工,那我们就只做清洁工的事,别的别来烦我.
10:15, Processed in 1.047998 second(s), 38 queries.
Copyright &
www.railcn.net, All rights reserved.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市场化改革下铁路乘务员职业认同研究——基于成都、南昌等地的实证调研.pdf
文档介绍:
2014年第3市场化改革下铁路乘务员职业认同研究基于成都、南昌等地的实证调研曹稔苹王俊斌闵淑杰王蔚(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系政治学系)摘要:随着市场化改革深入到铁路,这个庞大的机构经历着试水改革、政企分开的过程,铁路乘务员作为铁路基层员工,在市场化改革下成为被忽略的群体。文章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探寻单位制制度变迁背景下的铁路乘务员这一群体中发生的变化以及他们如何回应这些变化。单位制的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随着资本与市场的不断进入,各个群体的权利与利益也不断发生断裂与重组,在这一背景下,各个群体如何寻求“体面劳动与尊严生活”,是社会学研究应有的主题。本文通过对影响乘务员职业认同感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响应的对策建议,以应对其抵御市场的能力,给予其社会学应有的人文关怀。引言1.问题提出单位制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一方面,国家通过单位组织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深深地渗透到工人主体自身的心里,以实现社会整合的目的。另一方面,单位制又是承担国家权力和福利再分配的一种特殊权力形式,它决定了人们的身份、职业、行为方式乃至身份地位的高低,形成了单位制背景下工人的身份认同。随着市场化改革、单位制的消解,单位制国企员工的生存样态与身份认同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单位制国企中的一员,铁路在中国是特殊且重要的存在。它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其下属的各个铁路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最后壁垒。纵观各国历史,铁路都是市场化过程中最难改革的部分之一①。铁道部作为我国一个重要的行政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最早的部门之一。1949年lO月1日,根据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第十八条的规定,设置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1954年9月,国务院按照《国务院组织法》的规定,将原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使其①1964年日本国铁开始亏损,1987年4月实施了国铁的分立民营化改革。英国1993年颁布“铁路法”,铁路运营和建设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效益明显。53·成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在“义化大革命”后期,铁道部曾与原交通部、邮电部合jt-成迂新的交通部。直至1975年,铁道部恢复独立建制,一直延续至2013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义召开。在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之前,铁路内部也进行了多次改革,1986年,铁路开始启动行业内部“大包干”,第一次试水改革。铁道部将计划、财务、劳资、物资、人事等方面的权力下放到下属路局,并开始试行全行业的经济责任大包干。同年,铁道部在大包干的基础上,实行一包5年投入产出,以路建路和以路养路的全路经济承包责任制。但此次改革在运行6年后,考虑到运行安全等问题被迫终止。1994年,以“网运分离”为特点的第二轮铁路改革开始。铁道部向国务院上报“网运分离”方案,重组后目标格局是:一个路网公司,5至7个客运公司,3至5个货运公司,2至3个专业公司。2002年,网运分离的方案被国务院否定。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铁道部开始全面进行运输主业和辅业相分离的基础性改革。铁路系统内的医院、学校、工业工程等辅业逐渐被分离出去。2004年,铁道部着手对内部路网和运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日,全国41个铁路分局全部被撤销,铁路从“铁道部一铁路局一铁路分局站段”的管理体制,直接进入“铁道部一铁路局一站段”的三级管理体制。铁道部撤销了41个铁路分局和2个铁路公司,成立太原、武汉、西安铁路局,同时实施铁路局直管站段,运输生产站段数量由调整前的1504个减少到目前的857个,形成了目前按行政区域划分的铁路局(16个铁路局、2个铁路公司)和专业运输公司的组织结构。日,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国务院将实行铁路政企分开,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成立。中国铁路总公司机关设置20个内设机构,下设l8个铁路局、3个专业运输公司等企业,现管辖铁路营业里程97840公里,职工总数204.56万人,资产总额46631.59亿元。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这个庞大的机构也经历了试水改革、政企分开市场化转变的过程。伴随这一改革,如其他国企工人一样,铁路工人的社会地位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转变。铁路的工种有100多种,主要分为了机务段、供电段、工务段、电务段、车务段、客运段、车辆段等,改革开放以前,职工的生老病死、奖惩、升迁及社会流动均由工作单位管理。不同单位之间在资源、地位、声望等方面的差异也就被赋予到了各单位的工作人员身上,形成了种种不同的身份群体。铁路乘务员作为铁路员工享有单位提供的住房、医疗等特殊待遇,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职业认同。在铁路市场化改革中,铁路工人的生活与认同几经沉浮,在与社会不断的断裂与重组的过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在纵向上有着从主人翁到边缘人的经验,横向上内部也呈现出多元分化。在充分肯定自身社会价值的同时,他们认为社会对于自身的认同是不足的。很多铁路工人以自身的实践来告诫自己的后代,不要再去重复自己的生活。截止至2012年,铁路从业人员有214.47万人,其中,铁路运输从业人员达到了161.14万人。由于铁路工作的封闭性,该群体处于不为外在大众所知的地带,对他们的研究只停留在对病症的分析,而缺乏对他们的生活环境、社会资本、社会地位等方面的深入探讨。事实上,对于在国家经济建设、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作用的铁路来说,其本身的改革变迁轨迹就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写照。铁路基层员工在这一进程中以改革的主体身份不断践行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以适应市场化要求;又以客体的身份承担着单位制变迁中地位下降、身份认同失调等带来的深深失落感。他们一方面希望通过改革提高待遇、改善生活;另一方面由于对于54·单位的眷恋,对单位制稳定的生活保持着路径依赖。他们的生存样态与身份认同也成为***市场化及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镜像之~。本文选取普通铁路乘务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制度变迁为背景,审视这一群体在单位制变革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他们如何回应这些变化,特殊的时空怎样建构与见证了这些变化,来弥补在基础产业工人研究中这一群体研究的缺位。2.研究思路与方法我们采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掌握该群体的基本情况,包括身体状况、职业满意度、社会资本、社会地位;通过对成都铁路局8位乘务员的深度访谈与非参与式观察,了解该群体的生活经历、未来预期、自我认同的变化,了解其职业认同的变化。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从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社会交往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并利用问卷分析中的具体数据,使用回归分析得出影响乘务员职业认同感的具体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列车乘务员的职业认同感的对策建议,以减少铁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去铁路当乘务员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