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哪一项是关于民族心理结构性存储错误的错误解释

尔雅通识课西方文明通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尔雅通识课西方文明通论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60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尔雅通识课《西方文明通论》参考答案.doc 12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下列关于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A、文明最初指在某特定地方居住下来的人
B、文明一般含有教养和开化的意思
C、英语“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
D、文明的概念起源于东方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文明的概念正式形成于?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以下哪一阶段不属于19世纪史学家对人类社会的划分?
A、蒙昧时期
B、民主时期
C、文明时期
D、野蛮时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D
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是一个历史概念。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封建制度的产生代表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文明”的概念最早是从哪种文化的语境中产生的?
A、古代印度
B、古代中国
C、古代日本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文明”的概念是从哪里传入中国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文明”在拉丁语中的最初的含义是什么?
B、教养、教化
C、在某地定居下来的人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文明”概念的正式形成是在哪一个世纪?
A、16世纪下半叶
B、17世纪上半叶
C、17世纪下半叶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文明”概念的正式形成是和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同步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在启蒙运动时期,大部分欧洲人认为欧洲的文明是开化的、进步的,而欧洲以外的文明都是野蛮的。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19世纪史学家将人类社会划分为“蒙昧时期”、“迷信时期”和“文明时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在原始社会,人吃人是一种普遍现象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文明作为价值尺度的三个方面不包括
A、人性的进步
B、人的能力的提高
C、社会进步
D、宗教发达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9世纪史学家将人类历史划分的三个阶段中,不包括
A、蒙昧时期
B、进化时期
C、野蛮时期
D、文明时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文明”的概念形成于19世纪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文明”一词源于拉丁文civis,其引申义为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人的能力的提高,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死刑在一些国家的废除表明了文明的进步。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哪里的枪声打响了北美独立战争?
A、亚特兰大
B、列克星敦
C、葛底斯堡
D、维克斯堡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C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哪一个时代?
A、青铜器时代
B、铁器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电气时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A
以下哪项不属于人类文明的核心标志?
A、金属的冶炼
B、城市和国家的出现
C、文字的出现
D、生产工具的出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B
在18世纪到20世纪,人的能力的提高核心的部分包括下面哪个选项?
A、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
B、宗教战争的兴起
C、生产工具的改进
D、交通运输业的发达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在人类的生产工具发展史上,最先经历的是哪个时代?
A、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铁器时代
D、电气时代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A
人类在生产工具的进步史上,铁器时代之后是哪一个时代?
A、青铜时代
B、蒸汽机时代
C、计算机时代
D、电子计算机时代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标志不包括下列哪个选项?
A、磨光石器的出现
B、农业的出现
C、制造陶器的出现
D、捕渔业的出现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C
在新石器时代,冶炼技术大多数是为了装饰产生。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冶炼青铜器作为一门初级技术,成为考量是否进入人类文明的重要指标。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人的核心能力的提高与科技水平的进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下列不属于文明标志的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D
中国社会的文明化程度远高于欧美社会。()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在西方人看来,死刑侵犯了人们的基本生命权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西方文明表现之一是人道主义,而不是复仇主义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在莱克星顿,美国人为英军战士立碑以表示纪念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社会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对人的自由和平等的承认与保障。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东巴文是我国瑶族女性创造的文字。
正确答案:× 我的答案:√
以下哪个方面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为了打造“书香校园 .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 .在语法.逻辑.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 推荐词] 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坚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在语法、逻辑、修辞、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论语》 推荐词】 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坚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首屈一指的作用。 (1)“ ”改为“ ” (2)“ ”改为“ ” 【莎士比亚作品 推荐词】 它是西方文学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性、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3)“ ”改为“ ” (4)“ ”改为“ ”
(1)“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改为“开启了一道首尘封的门”。(1分) (2)“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改为“在构建汉民族文化”或“总是起着无可替代”改为“起着无可替代”。(1分) (3)“戏剧和小说”改为“戏剧和诗歌”或“戏剧”。 (1分) (4)“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1分) 解析: 无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卷(带解析)
题型:语言表达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两段推荐词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加以修改。(4分) [《论语》推荐词]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开启了一道尘封的门,用教诲凝聚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将&&&&&改为&&&&&&;(2)删去&&&&&&&。&&&[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长篇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以及惊人的融通雅俗、贯通古今的语言创造力。 (3)将&&&&&&&改为&&&&&&;(4)将&&&&&&改为&&&&&&&。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届四川省高二第三次月考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两段推荐词存在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请指出并用最简洁的方式加以修改。(4分) [《论语》推荐词]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开启了一道尘封的门,用教诲凝聚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将&&&&&改为&&&&& &;(2)删去&&&&& &&。&&&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长篇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的思想光芒,以及惊人的融通雅俗、贯通古今的语言创造力。 (3)将&&&&& &&改为&&&&& &;(4)将&&&&& &改为&&&&&& &。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两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两段推荐词在语法、逻辑、句式、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论语》·推荐词】 它是散文的典范,文化的经典,智慧的宝库。它用智慧把一道道尘封的门开启,用教诲铸造了一柄柄锋利的斧;于是,千百年来孔子和《论语》所代表的儒学,往往在构建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历史过程中,总是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莎士比亚作品·推荐词】 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为了打造“书香校园”,学校开展了阅读名著活动,请你从《论语》《史记》《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哈姆莱特》《呐喊》《女神》《子夜》《家》《雷雨》《围城》中选择一部,仿照示例,写一段推荐词。要求紧扣名著的内容,能够反映自我的阅读体验,语言优美,最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字数120内。(5分)示例:《论语》是智慧的宝库,温温而雅的孔子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如何做人呢?他告诉我们“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如何学习呢?他告诉我们“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如何追求真理呢?“朝闻道,夕死可矣”。答:&&&&&&&&&&&&&&&&&&&&&&&&&&&&&&&&&&&&&&&&&&&&&&&&&&&&&&&&&&&&&&&&&&&&&&&&&& &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论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我的图书馆
论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2005 年第 4 期 No . 4, 2005青海社会科学 Qinghai Social Sciences2005 年 7 月 July , 2005论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徐黎丽   【 摘要】  本文在探讨民族心理概念的基础上, 重点分析民 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认为民族心理对 民族关系 的影响虽然分 别反映在 民族认识、 情感、 意志及民 族能力、 气质、 性格方面, 但一旦 民族心理 形成 后, 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往往是这六种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总体来说, 如果一个民族对另一 个民族的 认识比较客观, 情感 上比较接近, 气质、 性格相 投, 能 力接近, 表现在双 方交往方面 则是民族 关系 向着友好 方向发展; 如果一个 民族对另一 个民族有 偏见, 情 感上比较 抵触, 气 质、 格相距甚远, 价值 趋向 性 不一,那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就是民族关系向着隔阂、 纠纷及冲突方向发展。    关于“ 民族心理” 概念的讨论已有相当长的历史。 如戴桂斌认为民族心理由民族心理素质( 包括民 族的气质、 性格与能力) 和民族心态( 如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 价值观念及民族情趣等) 两个部分组 [ 1] 成 。 秦殿才认为民族心理分为民族的心理素质、 价值体系、 思维方式三个要素[ 2] 。 以上两位作者均认 为民族心理素质是民族心理的有机组成部分。 荣?苏赫则把民族心理划分为四个层次八个要素: 1、 民 族群体价值观念及其指导下的民族群体规范, 包括价值观念和规范意识以及同时产生的民族感情、 民 族意志三个因素; 2、 民族个性心理特征, 即民族气质、 民族能力( 后天的熟练技能) 、 民族性格; 3、 民族 思维方式; 4、 民族自我意识 。 戴庆渲认为民族心理结构应该有四个层次八个要素组成: 第一层次, 民 族自识性及同时产生的民族情感、 民族意志; 第二层次, 民族思维方式; 第三层次, 民族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民族性格、 民族能力、 民族气质三个要素; 第四层次, 在价值观念指导下包括价值观在内的民族群 [ 4] 体规范意识, 如民族朴素的社会信念、 道德观念、 民族审美情趣等。 以上两位作者则认为民族心理是 民族意识形态的全面反映。李尚凯认为, 民族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民族心理, 它是各民族在一系列共 同历史条件影响下形成的共同性格、 情感、 爱好、 习俗、 成见、 信念、 心理状态等等精神素质的总和。民 族心理的内部结构是多侧面、 多层次的。可将民族心理分为民族心理素质、 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自我 意识三大组成部分。 民族心理素质是该民族在人类种系发展过程中所达到的心理水平, 是民族心理中 较为稳定的部分, 包括民族认知特点、 民族思维方式、 民族气质、 民族性格、 民族能力等等。 民族心理状 态是该民族对社会面貌、 社会变化的反映程度, 是民族心理中较为不稳定的部分, 包括民族朴素的社 会信念、 价值观念、 民族情绪和情感、 民族兴趣和爱好等等。民族自我意识是对本民族所处社会地位、 所具身心特点的自我认识和评价以及对本民族利益的理解和维护, 表现着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 一, 包括民族认同感、 民族自尊心、 自信心、 自豪感、 民族气节、 民族中心主义等等。民族心理是民族心 [ 5] 理素质、 民族心理状态和民族自我意识的统一整体, 其中以民族心理素质为基础。 由此可见, 他将民 族共同心理素质视为民族心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但韩忠太不同意这种观点, 他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与民族心理是两个本质不同的概念。 在内涵和外延方面, 民族心理的内涵是一个民族的成员以先天的 神经系统为基础, 在后天的环境作用、 教育影响、 文化熏陶下, 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 逐步形成并发展 131[ 3]起来的各种心理现象的总和。而民族共同心理素质除了具有民族心理内涵的一般属性外, 还具有“ 共 同”和“ 素质” 两个根本属性。从外延看, 民族心理可以包含一个民族成员发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民族 共同心理素质的外延只能包含一个民族全体成员普遍具有的共同的、 稳定的心理特征。 在学科归属方 面: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归属于民族理论学; 民族心理则归属于心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民族心理学的 范畴。在研究课题方面: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学研究工作者的理论问题之一, 他们的研究具有宏 观性; 民族心理研究者则通常以心理现象为单位, 具有微观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作 为民族理论研究的一部分, 没有专门的研究方法; 民族心理的研究方法则有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 测验法、 实验法、 跨文化分析法等心理学方法。 在研究目的方面: 民族理论工作者研究民族共同心理素 质, 是为了解释斯大林有关民族定义四特征之一的民族共同心理素质; 民族心理研究者一开始就把自 己的研究目的与整个心理学的研究目的联系起来, 即研究民族心理的发生、 发展、 变化的规律。 因此民 [ 6] 族共同心理素质和民族心理是分属两个不同学科的概念。 从以上有关民族心理的概念讨论来看, 戴 桂斌、 秦殿才、 李尚凯等人均将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归于民族心理的内涵之中, 韩忠太则对民族心理和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区别进行了分析。由此可见众多学者在民族心理概念的内涵和 外延上还未达成共识, 因而目前民族心理学界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民族心理的概念。 从学科方面来说, 民族心理属于民族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民族心理学则是集民族学和心理学为一 体的一门综合性、 边缘性的新型学科, 它以民族心理作为研究对象, 必须采用普通心理学的基本研究 方法和遵循普通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包括两个互相联系的 方面, 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其中心理过程是一个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三种过程。人们通过感觉、 知觉、 记忆、 注意、 想象和思维实现对客观事物的认 识过程; 并在认识客观事物的同时, 会对客观事物表示自己的态度, 如满意、 喜欢、 爱慕、 厌恶、 憎恨、 妒 忌、 惧怕、 愤怒、 悲伤等, 这就是情感过程; 由于人们在进行心理活动时经常会遇到环境的影响, 而人不 肯屈服于环境, 就要立志, 拟定计划和步骤, 坚持不懈地执行, 这就是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又称个 性差异, 它表现在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能力包括人的智能、 知识和技能等; 气质则是高级神经活 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 是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之一, 如直爽、 活泼、 沉静、 浮躁等; 性格是人对别 人和事物的态度和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如刚直不阿和弄虚作假等。也就是说, 人们的心理 现象就是能力、 气质、 性格之间的差异性和认识、 情感、 意志之间统一性的结合。民族心理学作为普通 心理学的分支, 是研究民族心理现象的科学, 它也包括民族心理过程和民族个性心理特征两个互相联 系的方面。民族心理过程则是指特定民族认识、 情感和意志过程, 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则是指特定民族 能力、 气质和性格上的差异。由于民族是由不同年龄、 性别、 经历的人结合起来的共同体, 因此民族的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上存在着差异。 民族心理就是特定民族认识、 情感、 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 气质、 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结合体。 民族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在了解民族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 基础上总结民族心理发展的规律。二如果民族心理就是特定民族认识、 情感、 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 气质、 性格等个性心理特征的结 合体, 那么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就表现在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 面。 首先我们谈一下民族的心理过程对民族关系的影响。心理过程是一个运动、 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它包括认识过程、 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等三种过程。 这三种过程也是一个民族和另一个民族接触交往 时无法愈越的心理过程。当一个民族的成员、 家庭或群体和另一个民族的成员、 家庭或群体初次接触 时, 首先通过视觉、 听觉、 知觉对另一个民族成员或家庭或群体产生一个感性认识。 这些感性认识通过 大脑的记忆、 注意和想象, 最后经由大脑将以上所有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得出对另一个民族或家庭 或群体的认识。在认识的过程中, 也就自然而然地显示出对这个民族成员或家庭或群体的态度, 进而 发展成对这个民族的态度。 这种态度就决定了是否愿意与这个民族交往。 还有另外一种情况, 就是通 过认识过程, 发现这个民族的成员或家庭或群体的某些特点能够接受, 但还有一些特点无法接受, 而 132且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比较常见, 那么就处于交往过程中的徘徊期。这时候, 意志过程就起着决定 的作用: 如果能够宽容地对待这个民族成员, 认为每个民族的个人或家庭或群体均有优缺点, 在交往 的过程中应该多看优点, 那么通过这样的意志过程, 两个民族的成员或家庭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就能够 建立; 如果通过意志过程, 认为这个民族的成员或家庭或群体的缺点无法容忍, 那么很可能双方无法 建立关系。 当然这是仅从民族心理过程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 汉族成员对少数民族成员的认识有误, 导致双方关系紧张。比如, 某大学的一位教师对班上的少数民 族同学说, 你们那里的人喜欢喝酒, 喝完酒就打架, 没有教养。少数民族同学很生气, 后来这件事成为 全校少数民族学生上访学校领导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所有情感当中, 愤怒对民族关系的负面作用是最 大的。有这样一个案例, 如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 ××省××州××县××乡王家( 藏族) 与吉家( 汉 族) 因牲畜问题发生口角。 吉家认为他家的牛被王家偷走, 两家争论不休。 在发生口角的过程中, 吉家 的年青人认为王家作为“ 老藏” 竟敢欺负汉人, 如果打闹不过“ 老藏”在村中没有面子再见其他汉族年 , 青人。于是吉某大打出手, 王家也不甘示弱, 其中一位在舟曲县公安局刑警队工作的王家成员正巧在 家, 抽出手枪打死了吉某。在这起案例中, 汉族吉家由于蔑视藏族人, 在愤怒情感的支配下, 导致纠纷 扩大。藏族王家的公安人员也在愤怒情感支配下杀死了汉族吉家人。由此可见情感过程对民族关系 的影响。 现在随着族际交往不断扩大, 移往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日益增长。 由于城市汉族对少数民族 的认识、 态度方面的问题, 导致城市民族关系中出现了许多问题, 主要是少数民族在就业、 生活、 安全 等方面的事情。 由此引起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问题。 这与少数民族成员本身的背景有关, 当然也与城市中的汉族对少数民族成员的认识、 情感及意志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其次我们再看一看民族个性心理特征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个性心理特征又称个性差异, 它表现在 能力、 气质和性格等方面。能力包括人的智能、 知识和技能等。科学研究表明, 任何一个民族, 无论其 肤色、 体质多么不同, 但其智能都是相同的。 但由于后天环境不同, 每个民族成员在知识和技能上则千 差万别, 这就决定了知识和技能相同或相似的民族成员或两个民族间知识和技能相同或相似的民族 成员有可能交往, 或者存在一些知识技能欠缺的民族成员主动向具备知识技能的同一民族成员或另 一个民族成员学习的可能。比如我国西北的回族有善于经商的能力。他们将大批藏族群众需要的内 地产品运到藏区, 然后再把藏区的土特产品收购后运出藏区, 或加工, 或卖给加工土特产品的厂家。 一 些藏族成员就喜欢回族商人的经商能力, 并学习他们的经商技术和经验。另外, 一个民族中的佼佼者 容易与另一个民族中的优秀者交往并建立联系。如现在各个民族的政治家、 文化精英、 企业家不仅有 比同民族其他成员更多的机会与其他民族交往, 而且容易建立良好的 交往关系。这在文化界尤其如 此。气质则是高级神经活动在人的行动上的表现, 是人的相当稳定的个性特点之一, 如直爽、 活泼、 沉 静、 浮躁等, 但反映在民族关系方面则千差万别, 因为有些直爽的人喜欢与直爽的人交往, 但有些直爽 的人反而喜欢与沉静的人来往。如我们普遍感到新疆的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群众在气质上比较直爽、 活泼, 这从他们的歌曲及舞蹈及他们对远方客人的态度中能够体会到。 当然这并不是说每一位维吾尔 人或哈萨克人天生就是乐天派, 但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中气质比较活泼的人的比例要高一些。 性格是人 对别人和事物的态度和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如刚直不阿与弄虚作假等。 国外则将性格称之 为人格, 并将人格分为几个方面, 如“ 艾森克确定了三个主要的人格因素: 外倾性、 神经质和精神质。 并 [ 7] 且认为所有这些人格因素都主要由遗传决定” 。在我们国内, 有一些组织行为学者则将人的性格分 为外倾性和内倾性两种。对于各个民族来说, 人们都喜欢与自己性格合得来的人相处。一般来说, 外 倾性性格的人容易相处, 内倾性的人则不容易相处, 因此人们一般喜欢与外倾性的人打交道。民族交 往也是如此。 维吾尔族有一种风俗习惯, 就是在婴儿出生时, 在婴儿嘴唇上抹上蜂蜜, 希望他或她长大 后能言善辩, 也就是说希望他或她成为一个性格开朗、 容易和人相处的人。 就各个民族来说, 各个民族 中均有外倾性、 内倾性或介于两者之间的性格的人; 但就每个民族来说, 则有一个基本性格, 也就是说 每个民族在性格上有相似的地方, 美国有一些文化人类学家将此定义为基本人格。 这个基本人格在民 族交往过程中会产生作用。比如, 我们在长期从事少数民族田野调查时, 喜欢与性格外倾性的民族打 交道, 如维吾尔族、 哈萨克族、 蒙古族等, 因为他们性格开朗, 容易交往。这就说明, 这些民族表现出外 倾性的性格特征。 133三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虽然分别反映在民族认识、 情感、 意志及民族能力、 气质、 性格方面, 但一旦民族心理形成后, 便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这种稳定性往往是这六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当然 我们不能否认其中有一两种因素在具体的民族关系事件中起着主导作用。 总体而言, 民族心理对民族 关系的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如果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的认识比较客观, 情感上比较接近, 气质、 性格相投, 能力接近, 表现在双方交往方面则是民族关系向着友好方向发展, 如自古蒙藏是一家的说法其实就是蒙古族和 藏族两个民族和谐心理在民族关系上的体现。 众所周知, 蒙古族和藏族虽然分别生活在蒙古高原和青 藏高原, 但这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均适合游牧生活。 在宗教信仰方面, 虽然古代蒙古族信仰萨蛮教、 藏 族先民信仰苯教, 但萨蛮教和苯教均是多神教, 不排除对其他神灵的信仰。 以上两方面, 是蒙古族和藏 族能够建立友好关系的基础。 明代以后, 藏传佛教之所以能够在蒙古高原上传播并使众多的蒙古人皈 依藏传佛教, 主要归因于两个民族在生态、 经济和意识形态上的相似性。正如美国学者札奇斯钦曾指 出的, 蒙古族接受和信奉藏传佛教,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蒙、 藏两族同属于游牧民族同一文化类 [ 8] 型的范畴,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相互接近。 如果从民族心理的角度来说, 就是他们在相似的传统文 化背景、 相似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培育出了相似的能力、 气质及性格。 这就为蒙古族接受藏传佛教、 发展 与藏族的友好关系奠定了基础。具体来说, 从 16 世纪 30 年代开始, 蒙古右翼阿儿秃厮部首领衮?必 里克?麦力艮吉囊和其弟土蛮( 土默特) 部的俺答, 以出兵攻打亦不剌等为契机, 开始经略青海湖地 区。衮?必里克吉囊死后, 俺答的势力进一步渗透到这一地区。特别是俺答之子丙兔和侄孙宾兔, 分 别占据了青海湖一带和今属甘肃的松山一带后, 几乎控制了蒙古通往西藏的咽喉, 为以后右翼接触西 [ 9] 藏和藏传佛教入蒙古地区创造了条件。 加之西蒙古与西藏僧俗政权也逐步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最终 使两个民族形成友好的民族关系。这种友好关系从历史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 如果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有偏见, 情感上比较抵触, 气质、 性格相距甚远, 价值趋向不一, 那么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就是民族关系向着隔阂、 纠纷及冲突方向发展。 当然民族心理的某一个因素 在具体的民族关系问题中会起主导作用, 比如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中中原汉人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 的民族关系问题, 就与汉人对周边少数民族认识上有偏见, 情感上有抵触, 气质、 性格及能力相距甚远 有密切的关系。如《 淮南子?坠行训》 记载: “ 东方, 其人兑行小头, 隆鼻大嘴鸢肩企行, 长大早知而不 寿; 南方, 其人修行兑上, 大口决龇, 早壮而夭; 西方, 其人面未偻, 修颈印行, 勇敢不仁; 北方, 其人翕形 短颈, 大肩下尻其人愚蠢禽兽而寿, 中央四达, 其人大面短颈, 美须恶肥, 惠圣而好治。 [ 10] 又如, 《 ” 北 史》 记载突厥习俗: 被发左衽, 穹庐 帐, 随逐水草迁徙, 以畜牧射猎为事, 食肉饮酪, 身衣裘褐。 贱老贵 [ 壮, 寡廉耻, 无礼义, 犹古之匈奴。11] 对高句骊的习俗则是这样记载的: “ 高句骊, 其俗淫, 皆洁净自熹, 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 ……其昏姻皆就妇家, 生子长大, 然后将还, 便稍营送终之具。 金银财币尽于 [ 12] 厚葬, 积石为封, 亦种松柏。 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出汉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记载充满蔑视的态度, 这 ” 种态度表现在民族交往过程中则会伤痛广大少数民族民众的情感。加之中原汉族王朝以经济发达而 著称, 因此少数民族与其中原汉族交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隔阂的心理, 一旦出现突发性事件, 民族关 系便以战争、 冲突的形式出现。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 一般来说, 民族心理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但需要说 明的是: 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需要双方民族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的协调发展, 古今中外的民族关系史 足以证明此点; 而破坏民族关系则只需要一种民族心理因素, 如情感过程中的愤怒情绪足以将良好的 民族关系摧毁。因此建立良好的民族关系更需要每个民族的每个成员做好充分的健康的心理准备。【 参考文献】 [ 1] 戴 桂斌 . 略 论民族心理[ J] . 青海社会科学, 1988, ( 1) . [ 2] 秦 殿才 . 改 革开放与民族心理结构的调整[ J ] .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 ( 1) . [ 3] 荣 ?苏赫 . 简论民族心理和阶级心理的辩证关系[ J] . 内蒙古社会科学, 1988, ( 1) .( 下转第 130 页)134经济自由不允许生产违禁品, 更不能违法; 行政干预不介入经营者的竞争; 不干涉其权利; 不随意没收 私产和全盘国有化, 某些行业的国有化要有法律依据, 还要给予补偿; 还可在环保方面发挥作用。 当代的社会经济, 规模庞大, 行业繁多, 情况复杂。行政干预可以提高经济计划的地位, 而建立在 客观情况基础上的经济计划, 是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以较少的精力、 费用实现经济目标的手段, 有无计 划的实施是先进社会和落后社会的分水岭之一。 编制全面的计划, 就可以把个人的经济活动与国家意 志协调起来, 以实现发展目标, 这就是伊斯兰所要求的。四、 伊斯兰经济学对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启示  发展经济是全党的中心工作,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基本任务。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发展经济, 离 不开协调好各种复杂的利害关系。就民族地区而言, 把先进性和广泛性的要求兼顾好是一个重要途 径。 构建和谐社会, 关键是“ 以人为本” 。而人是一个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精神属性三合一的有机体。 实践中要求三者的和谐统一, 即人与自然和谐; 人与社会和谐; 人的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和谐。 它提倡 人与环境、 人与人、 人与组织、 组织与组织之间协调合作; 并把发展看成是以民族、 历史、 环境、 资源条 件为基础的、 涵盖经济增长、 政治民主、 社会公平、 科技进步、 文化价值观念重铸、 社会转型、 生态平衡 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过程。 以人为本” “ 的发展观以生态持续力、 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为 决策基本点, 目标是在保护地球的前提下, 既要满足人类的各种需求, 又要每个人获得充分发展, 实现 社会公正和谐。 就西部地区而言, 尤其是少数民族人口中, 穆斯林占有相当比重, 其经济活力是颇为引人瞩目的, 伊斯兰教对其影响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这种情况下, 挖掘伊斯兰经济学的若干积极因素, 在一定范 围内加以倡导和宏扬, 也有积极意义, 可以有效地遏制拜金、 享乐、 腐化思想的泛滥, 有利于形成反对 旧时代遗留下来的陈规陋习的社会舆论, 有利于形成穆斯林内部的和谐以及与整个社会的和谐。 因为 伊斯兰教对绝大多数穆斯林是有约束力的, 而伊斯兰经济学的本质倾向在于以伦理道德情操来对待 财富问题, 主张公平, 以趋利避害、 获得终极福祉。故宗教界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有所作为, 关键是 积极发掘, 正面引导。对此前面已有重点阐述, 此处不再赘述。【 参考文献】 [ 1] [ 沙特] 穆罕 默德?绍基?法尼贾尔 . 伊斯兰经济学( 阿文版) [ M ] . 吉达: 阿开扎图书公司, 1981. [ 2] 马 坚译 . 古 兰经[ M ] . 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 1981. 【 作者简介】  马进虎, 男, 回族, 博士,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 回族历史文化、 伊斯 兰教。( 上接第 134 页 ) [ 4] 戴 庆渲 . 民 族心理及其结构层次刍议[ J ] . 学术论坛, 1990, ( 2) . [ 5] 李 尚凯 . 论 民族心理之研究[ J] .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1991, ( 1) . [ 6] 韩 忠太 . 论 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民族心理的区别[ J] . 云南社会科学, 1999, ( 5) . [ 7] M . 艾森克主编, 阎巩固译 . 心理学—— 一条整合的途径[ M ]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 8] 札 奇斯钦 . 蒙古可汗们何以信仰了吐蕃的佛教[ A ] . 蒙古史论丛: 下册[ C] . 台北学海出版 社, 1981. [ 9] 希 都日古 . 论藏传佛教对 17 世纪蒙古编年史的影响[ J] . 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1, ( 2) . [ 10] 淮南子?坠行训[ M ] . [ 11] 北史: 卷九 十九?列传第八十七?突厥铁勒[ M ] . [ 12] 后汉书?东夷列传[ M ] . 【 作者简介】  徐黎丽, 女, 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 博 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民族理论。
馆藏&14091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链式存储结构说法错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