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伟明做过哪些军事科技的档案伟大的贡献贡献

★(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我军这位少将怎么这么牛& 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
&&&&&&&&&&&&&&&&&&&&&&&&&
昨天,社交网络上流传一张照片,图中可以看见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为一个看上去有些年轻,佩戴着少将肩章的军人打着伞。这一时引起了许多人的惊讶,有网友表示:“我不认识这是谁,但海军司令员给他打伞!”
其实这位少将的身份并不神秘,他就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电气工程专家,马伟明。需要指出的是,马院士的虽然军衔是少将,但职务级别为专业技术一级,从待遇上来说,相当于军委委员级别,这可是我国的“国宝”级专家。
&&&&&&&&&&&&&
<img NAME="image_operate_8092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08./mobile/_5afb70a9b64679eec105fc_1.jpeg" BAIDUIMAGEPLUSSTATUS="2" BAIDUIMAGEPLUSRECT="null"
ALT="&#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TITLE="&#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右一位马伟明院士(专业技术一级待遇),他身侧打伞者是解放军海军司令员吴胜利上将
那么俄,马院士干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让吴司令都为他打伞呢?
中国工程院官方网站上是这样介绍的:
某型舰船特种电力技术,目前只有个别发达国家掌握。马伟明率课题组集智攻关,提出了具有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方案。然而,没有人相信他们能搞出来,原因是我国在这方面技术积累不够。对此,马伟明横下一条心:“哪怕少活十年,也要攻下特种电力技术难关!”
经过5年的不懈冲刺,马伟明带领项目组完成了样机研制和试验的全过程,43项关键技术全部被攻克,申报国防专利32项。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7位院士在对这一重大成果评审时激动不已,认为这项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其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
马伟明同志长期致力于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研究,带领科研创新团队在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和电磁发射两大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为国家科技进步与国防装备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是在国际上率先提出“电力集成”的技术思想,为电气工程领域拓展了新的研究方向。创建并发展了多相发电机整流供电系统的理论体系,攻克了一系列国内外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先后研制出三代集成度不断提高的新型发供电系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已分别装备我国新型潜艇,为提高潜艇战技性能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是提出了我国舰船动力平台新的发展方向—综合电力系统,并逐步赶超欧美等发达国家水平。主持建设了国家级“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完成国防973项目“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电网结构理论研究”,研制成功新型感应推进系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攻克了制约综合电力系统上舰的瓶颈技术,为推进我国舰船动力平台变革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组建了电磁兼容创新研究群体。建立的传导干扰精确定量预测理论和自适应辐射干扰对消技术,已用于解决舰船中出现的电磁干扰问题,为保障舰船的安全运行发挥了重大作用。电磁兼容创新群体成为国内电气工程领域唯一连续两期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的团队。四是牵头成立了“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利用在舰船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积累和工程实践经验,研制成功大容量风能、太阳能发电变流装置、高功率密度集成式惯性储能装置等新能源接入设备,极大促进了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引文完)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08./mobile/_5afb70a9b64679eec105fc_2.jpeg" BAIDUIMAGEPLUSSTATUS="2" BAIDUIMAGEPLUSRECT="null" NAME="image_operate_35203"
ALT="&#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TITLE="&#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航母弹射器是我国亟待突破的关键技术,我国的第二艘国产航母可能会采用蒸汽弹射器,或许类似苏联时代的“乌里扬诺夫斯克”号的设计,这也符合我海军“小步快跑”传统
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在这里要给觉得上面文字“不明觉厉”的网友们解释一下其中的具体内容是指什么。
首先“某型舰船特种电力技术”,被认为意义不亚于“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的项目,可以推断就是指电磁弹射器。我国海军从80年代就开始试制蒸汽弹射器,最近的卫星照片显示,国内某航母陆上训练基地已经出现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弹射器试验装置,可能同时有电磁和蒸汽两种弹射器。估计出于稳妥考虑,第一艘安装弹射器的国产航母将可能先使用蒸汽弹射器,再之后才会使用电磁弹射器,中国届时将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航母电磁弹射器的国家。航母电磁弹射器的优势在于,在弹射不同重量的飞机的时候可以调节加速特性,达到最佳弹射效果,从而可以适应更多型号的舰载机;此外,电磁弹射器可以提高航母弹射飞机的效率,美国“福特”级航母每天可以弹射160个架次的飞机,而使用蒸汽弹射器的尼米兹级只能弹射120个架次;再有,电磁弹射器的设备尺寸比蒸汽弹射器更小,可以节约舰上空间,优化航母设计,不过这也意味着使用电磁弹射器的航母肯定是需要全新设计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我国在第二艘国产航母上可能使用蒸汽弹射器的原因,因为这艘航母很可能依然是前苏联1143.5型(即“库兹涅佐夫”号和原“瓦良格”号,现“辽宁”号)航母的进一步改进——苏联原本计划在1143.7型航母(首舰“乌里扬诺夫斯克”号,苏联解体后拆毁)上使用蒸汽弹射器。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08./mobile/_5afb70a9b64679eec105fc_3.jpeg" BAIDUIMAGEPLUSSTATUS="2" BAIDUIMAGEPLUSRECT="null" NAME="image_operate_35921"
ALT="&#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TITLE="&#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
国内某航母陆上起降训练设施出现了两条安装中的弹射器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08./mobile/_5afb70a9b64679eec105fc_4.jpeg" BAIDUIMAGEPLUSSTATUS="2" BAIDUIMAGEPLUSRECT="null" NAME="image_operate_36484"
ALT="&#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TITLE="&#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在弹射器旁边有两个大型储罐,当然,所谓“蒸汽储罐”并不靠谱,这实际可能是蒸汽弹射器使用的淡水储罐
马院士当然不止是在航母电磁弹射器上有突出贡献,上面文章里提到了“电力集成”设计思想,运用在我国新型潜艇上。众所周知,现代柴电潜艇的原理类似汽车的“油电混动”,但马院士的“电力集成”则进一步改进了潜艇电力系统,在我国039B型AIP潜艇上所使用的电力系统可以做到在水下用AIP系统为主电池持续充电,而这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大部分AIP潜艇无法做到的。大部分国家的AIP潜艇都是使用动力系统直接驱动低速航行,而声呐、电子系统,以及紧急时刻高速水下航行的电量完全依靠下潜前充满的主电池,换言之,在水下长时间潜航后,这些潜艇的高速航行时间将会相应下降,甚至不得不提前上浮以补充电池动力。可以说马伟明院士的这项发明让中国海军的AIP潜艇在动力系统方面比全世界所有AIP潜艇领先了一代。日本计划研制的采用锂电池的“苍龙”级试图通过采用新型电池增加电量来对抗,但付出的代价是降低了可靠性和安全性——锂电池自燃问题至今未能完全得到解决。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08./mobile/_5afb70a9b64679eec105fc_5.jpeg" BAIDUIMAGEPLUSSTATUS="2" BAIDUIMAGEPLUSRECT="null" NAME="image_operate_37140"
ALT="&#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TITLE="&#9733;(三条信息)我军这位少将(马伟明)怎么这么牛&连海军司令都给他打伞" />&
&&&&&&&&&&&&&&&&&&&&&&&&&&&&&&&&&&&&&&&&&&&&&&&&&&&&&&&&
039B型AIP动力潜艇
马伟明院士的贡献还不止于此,新一代的综合电力系统将可能运用在我国新型054B护卫舰上,继而可能出现在新一代驱逐舰、巡洋舰上。目前英国45型驱逐舰,美国“朱姆沃尔特”级上已经运用了全电综合传动,使用这一技术后可大幅度提高舰艇供电能力,为未来装备电磁炮等定向能武器提供条件。
除了这些已经公开的贡献,作为我国海军舰船电气技术方面的“国宝”,马院士的工作中还有很多不能公开的秘密,可以推断,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会在未来了解到更多。
可以不夸张的说,没有马伟明院士的这些贡献,吴胜利司令员近年来的“大建”计划不会如此顺利,而未来我国海军的新一代舰艇,也需要马伟明院士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所以吴司令这小小的一个撑伞动作,背后体现出的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地位,体现出的是解放军科技强军的决心,体现出的是我国领导层高瞻远瞩的眼光。可以期盼,在我国科技工作者、造船和军工企业、以及解放军官兵,乃至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日益现代化的人民海军将继续乘风破浪,航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来源:东方头条&军事频道&正文,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军事名片” - 中国军网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的“军事名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每年举行一次。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设立了五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
8日上午,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军事名片:马伟明团队的创新进取
军队系统42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马伟明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8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领衔的科研创新团队,被授予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奖。
经过严格评审,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奖295项成果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军队系统共有42个项目获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6项,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以及自主创新类成果获奖比例较以往又有提升。
军队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7项,创新团队奖2项。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带领的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他们在舰船新型集成化发电技术、舰船综合电力技术等领域破解了世界科技难题,研制的发供电系统装备了海军主战舰艇,奠定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研发的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技术,解决了我国舰船动力“心脏病”难题。
团队领军人物马伟明也是大名鼎鼎:34岁破格晋升教授,38岁成为博士生导师,41岁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42岁晋升海军技术少将。
去年以来,马伟明团队可谓是喜事连连——
2015年9月,马伟明团队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2015年11月,马伟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年度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注意,这是他第二次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2001年,他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一年之内两获殊荣,牛!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邬江兴院士领衔的“网络通信与交换技术创新团队”也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他们研制的某大型程控交换机,带动了我国民族通信产业的群体突破,被誉为中国的“争气机”。解放军总医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所长付小兵院士领衔的“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该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告了造成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的主要病因由以创伤、感染为主转变为以糖尿病与老年慢性疾病并发症为主的新特征,创新性建立了针对发病机制的治疗方法,成果在全国1300多家医院得到应用,治疗患者14万余人,典型单位总体治愈率从60%上升至90%左右。另外,军队科技工作者在“听觉损伤致聋机制及防治关键技术应用”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美为何如此畏惧中国这位将领:说他可抵十个师并非吹嘘
美为何如此畏惧中国这位将领:说他可抵十个师并非吹嘘
新浪军事编者
: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资料图:马伟明(右三)在指导课题组攻关谈到马伟明院士,海军少将军衔,你会想到什么?潜艇AIP发供电系统、电磁弹射技术还是无泵推进器?一万元的科研经费、5个人的课题小组、用水房改造的实验室,这就是马伟明曾经的工作条件。为了实现“电力集成”的技术设想,他十年磨一剑,连春节都泡在实验室里度过,愣是靠着信念,成功造出全球第一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有人说他是“国之重器”,也有人说他是“高智商的傻子”。作为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马伟明手上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专利就有40多个,其中20多项技术更是位居世界前列。然而,他每年的工作量却几乎达到一般人的2.5倍,有人为马伟明做过一个计算,从他负责的科研数来看,十年内马伟明都挤不出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他的导师、清华大学教授郑逢时曾告诫道:“我不害怕你会在学术上超过我,我只担心你的身体能撑多久。”资料图:一架歼-15舰载机出现在弹射器旁,左为电磁弹射器,又为蒸汽弹射器2008年,身高1.76米的马伟明一度仅有51.5公斤,比同身高的女孩都轻。有人问他,为什么愿意没日没夜地搞科研,马伟明的回答是“就因为我愿意”。作为一名军人,马伟明坚持奋战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与先进的国外技术竞争、与空白的国内经验战斗、更与自己的信念一决胜负。马伟明曾是一个小城市里长大的“病秧子”,可如今,他却以瘦弱的脊梁扛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期望。2015年,中国电磁弹射器曝光,作为发明人的马伟明骄傲地表示,中国在航母弹射技术上已不输美国,成为第二个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要知道,连前苏联都没能研制出航母弹射器,而中国此前的电磁弹射技术更是几乎空白。资料图:马伟明推出无泵推进技术而在今年,马伟明又领先美国,推出无泵推进技术,由动力系统入手,从根源降低潜艇噪音。这样一来,我国下一代潜艇的噪声分贝说不定将比美国最安静的“海狼”级核潜艇还要低。“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当年回国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就表示,一个钱学森能抵上5个师。如今,先生已逝,幸好我们还有像马伟明这样的人才接下火炬。美国兰德智库曾发文指出,如今中国的技术突破就如泉涌,全电力推进技术领先美国甚至引领世界,但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乃是这些伟大的技术突破背后那群拼劲十足的科学家队伍。就像马伟明这样,说他可抵十个师,并非吹牛,真的一点也不为过,!中国早已摆脱无导弹、无原子弹、无卫星的一穷二白局面,科学家们也无需再承受不必要的苦难。希望在军事技术不断刷新纪录、突破极限的今天,中国的马伟明们能得到最好的对待。(作者署名:小飞猪观察)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相关报道马伟明攻克颠覆性技术瓶颈 多型装备属国际首创“八一勋章”颁授对象 初步候选人事迹公示说明马伟明,男,汉族,江苏扬中人,1960年4月出生,1978年10月入伍,现任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是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专家。长期致力于舰船电力系统领域研究,牢牢扭住自主创新战略基点,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研制的舰船发供电系统、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实现我国舰船动力从落后到引领的跨越;带领团队在某技术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实现与世界强国同步发展,多型装备属国际首创;攻克某颠覆性技术关键瓶颈,为我国锻造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作出突出贡献。坚持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与地方科技集团深度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成立军队首个国家能源新能源接入设备研发(实验)中心,研制的风光柴储多能源智能微网系统,一举破解偏远岛礁供电难题,成为示范工程并推广运用于南沙岛礁建设。他甘为人梯,培育英才,带头培树勇于担当、敢于超越的团队精神,积极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为科研人员提供施展才华机会,倾力打造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的科研团队,形成多学科融合、多团队协作、多技术集成的研发与创新平台。多次获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荣立一等功2次。2015年,他领衔的科研团队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做中国最权威的爱国军事媒体!
作者最新文章马伟明:我国舰载机弹射技术领先,强化航母的综合战力
&gt尖端武器
电视不播的
真相在这找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马伟明: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
日23:45&&来源:
原标题:马伟明: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
  海军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主任马伟明,是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7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马伟明:心系强军、锐意创新的科研先锋
  新华社记者王东明
  打开世界科学发展史册,从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到德国韦纳四兄弟大办工厂、研发电机并广泛推广应用,西方国家在电机领域一直领跑世界,其重大关键技术至少比我国先进几十年。
  1978年,我国迎来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届高考。马伟明恰逢其时,被海军工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前身)录取,并在毕业3年后重返母校攻读研究生。从此,痴迷于电机领域前沿研究且初露锋芒的马伟明,在科技兴军的征程上奋起直追、弯道超越,完成了从“跟跑者”“并行者”到“领跑者”的转变,为我国锻造出一件件制胜深蓝的国之重器。
  20世纪90年代初,在恩师张盖凡教授的指导下,马伟明带领课题组,用仅有的3.5万元,造了2台小型十二相发电机,在洗漱间改造的简陋实验室里开展研究。整整6个春秋,他们反复试验,在对数十万组数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终于成功研制出带整流负载的多相同步电机稳定装置,发明了带稳定绕组的多相整流发电机,从根本上解决了“固有振荡”这道世界性难题。
  受此鼓舞,马伟明带领团队马不停蹄,再接再厉,先后研制出世界首台交直流双绕组发电机系统和高速感应发电机系统,确立了我国在舰船发供电系统领域国际领先的地位。
  2001年,41岁的马伟明当选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可谓功成名就。许多人劝他该放松一点了,他却说:“只要稍微歇口气,别人就会跑到我们前面去。如果我现在不拼命,国家选我这个年轻的院士又有什么意义!”
  舰船综合电力系统,是舰船由机械推进向电力推进转变的一次技术革命。
  10多年前,马伟明的目光就瞄准这一目标。当时,国外的技术路线是中压交流。经过反复研判,马伟明提出了中压直流技术路线,先后3次召集国家顶尖专家研讨,得到的几乎是一片否定声:“英美等发达国家都没有选择这条路线。凭我国现有的条件,这条路肯定是走不通的。”
  “要做就做最前沿的!为什么非要等外国人做成了,我们才开始跟着做?”面对质疑,马伟明经过深入分析,毅然决定继续坚持往前走。10年攻关,10年艰辛。不服输的马伟明,硬是将这一世界公认的核心重大技术难题成功解决,实现了我国舰船动力的跨越发展。
  在研究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的同时,马伟明又瞄准了另一项国际科技领域的尖端技术--电磁发射技术,但同样又引发了一轮质疑风波:“一个世界级科技大国历时20多年都没有取得成功的项目,你还要强攻硬上?”
  马伟明认定,中国需要这项技术,无论遇到多大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
  8年之后,包括40位两院院士在内的100多位专家来参加科技成果鉴定会。面对马伟明的创新壮举,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不已,泣不成声……
  近几年,马伟明带领团队在电磁发射技术领域取得全面突破,创新成果再次进入“井喷期”,多型装备和技术属国际首创,全面推进我国传统武器装备向电气化变革。
  放眼万里海疆,马伟明带领科研团队留下一连串闪光足迹。他们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全部应用或转化为装备,实实在在提高了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培养出400多名硕士、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先后获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军队颁发的科技创新群体奖、全军人才建设先进单位,被海军授予“创新强军马伟明模范团队”荣誉称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2次荣立集体一等功。
(责编:袁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档案伟大的贡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