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当老师了,问硕士毕业当老师行政有分房吗,待遇如何

篇一:201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薪资排行 201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薪资排行 如今的大学生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吃香了,那现在大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更多的不是关注大学,而是关注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情况,乔布简历小编针对大家的需求为大家整理一下201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薪资排行,有需要的同学可以前来看看,不过也只是作为参考啦! 1、清华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2807,所在城市是北京,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83.46% ; 2、复旦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1661,所在城市是上海,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91.18% ; 3、上海财经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1235,所在城市是上海,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89.18% ; 4、北京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1227,所在城市是北京,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82.57% ; 5、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1201,所在城市是上海,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89.81% ; 6、外交学院,毕业五年薪资10872,所在城市是北京,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90.50% ; 7、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0600,所在城市是上海,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91.41% ; 8、同济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0244,所在城市是北京,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86.34% ;9、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0101,所在城市是北京,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83.61% ; 10、北京邮电大学,毕业五年薪资10094,所在城市是北京,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中占据78.47% 。 关于201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薪资排行,乔布简历小编出于种种原因就暂时先给大家列出榜上前十,希望大家不要介意,也希望这些数据可以帮到大家。相信这一部分关于2015年高校大学毕业生薪资排行的内容也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个参照物,起到分析对比的作用。好啦,本期小编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更多精彩内容尽在乔布简历哦! 本文来源 简历 /篇二:中国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待遇统计表 中国2012级各高校专业硕士研究生待遇统计表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学硕专硕都一样,三年,奖学金比例都是百分之百,百分之九十不用拿学费。@yuyang1821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公费,每月有生活补贴(好像奖学金还是跟本科一样一学期一评,一等1500)。@xuxml 华南理工大学: 奖学金制,覆盖率100%,不用交学费,一等奖学金每月有400补助。@xuxml 中国海洋大学: 专硕全公费(在职、MBA、法硕等除外),每月300补贴。@花拉阿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5年(最后半年导师不放人,你也走不了),奖学金制度,大概90%到95%覆盖率。@拉考计算机
北京科技大学: 一志愿专硕全部一等奖学金,免学费每月300,校内调剂的不清楚。@梦醒无爱 北京师范大学: 两年,自费,无奖学金,不提供住宿(保送的提供。@melody389
大连海事大学: 学术专硕都分一二三等奖学金,每年一二等奖学金名额不一定,我们通信的今年大约一等20%学费全免,二等50%免一半学费,剩下的三等自费…补贴一等500,二等300,三等260,住宿费1200,学术专硕都不免@xiaolongl1988
河海大学: 学制两年,专硕第一志愿公费,调剂的视情况而定,不过今年调剂的也基本公费。第一年每月二百补助;第二年到设计院,每月补助在1000左右。@lxllong001
南京邮电大学: 专硕 一般只有最后一名或两名同学自费,其他全公费,每月补助400.
所以共费率接近99%。如果自费,也只用交一半的费用4000元,另一半也算是国家帮交的吧。@ny007 燕山大学: 学硕、专硕待遇一样:一志愿70%公费,调剂学生60%公费,都按初试成绩排名确定,其他方面也没有什么差别!@shenzuohai
重庆邮电大学: 物流工程 3年 学费一W 无公费、奖学金制000 补贴无。@190515华南理工大学: 专硕全公费,老板每个月发补贴500.培养模式和学硕一样的,没区别,只是时间短些。@谁动了那弦
东北财经大学: 专硕,自费,无奖学金好像,提供住宿。@masquelu
首都经贸大学: 补充同学考上的:首都经贸,公费,有奖学金,有补助;山东财经大学,公费,有补助,奖学金不清楚。@masquelu
山东财经大学: 补充同学考上的:首都经贸,公费,有奖学金,有补助;山东财经大学,公费,有补助,奖学金不清楚。@masquelu
北京理工大学: 学费8000 一个月300。@
云南财经大学: 会计专硕 95%公费 奖学金暂时不知 3年学制。@沉水黯蓝
上海理工大学: 2012年学专硕全免学费。其他是奖学金制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MTI 英语翻译硕士 口译方向 学费2 2000/年,共2年。全是自筹。无奖学金,无补助。 学硕为3年,全是公费。@心月无边
沈阳师范大学: 3年自费,无补贴。@ 湖南大学: 专硕两年,自费,24000元,无生活补贴(保送的专硕是公费)。学术硕士全公费,无生活补贴、导师给的钱少点可怜,大约20%-30%有每个月500的助研奖(这个不能算奖学金呀)。今年的奖学金还没有分配呢、是不是专硕要发奖学金了呀、@jinxiuju111
东南大学: 专硕无公费,无奖学金,保送的专硕公费,提供住宿。@口译王子
中南民族大学: 还没有来通知啊,调剂生据说自费,哎。@不是乖乖鱼
上海理工大学: 凡录取为我校2012级全日制学术型和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不含MBA、MPA和委培生),包括第一志愿和调剂的考生,学费全部免除的同时,学校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设置3个等级的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见附件)。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评选对象为非定向在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含MBA、MPA和委培生),每年发放10个月。@ah1989 附件: 2012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学金等级一览表 等级 一等 二等 三等
西南交通大学: 学、学硕专硕完全相同,奖学金覆盖80%!《学费一年1W 》 一等(10%):奖励全额学费+500元/月助学金=500*12=6000(年入6000) 二等(40%):奖励2/3学费+300元/月助学金=300*12-(年入267) 三等(15%):奖励1/2学费+200元/月助学金=200*12-(年出2600) 四等(15%):奖励1/3学费+200元/月助学金=200*12-(年出4266)@unixo 宁波大学: 学术和专硕 全公费。@东北大学1
武汉大学: 土建专硕 奖学金比例百分之35,基本都给推免的了,统考基本都是自费。@Trc-John 广东工业大学: 专硕自费6000RMB/年 3年制 350的奖学金10个月。@露角小荷
东北师范大学: 专硕,前10%全免,其余有奖学金。@于佑和
南开大学: 专硕一般自费,没有奖学金,没有补助。不过要补充一点儿:以后应届专硕可能免学费(打电话去咨询,老师说有现在学校有这个说法,具体政策正在讨论,制定中)@我在212 上海海事大学: 两年制,80%的公费比例。@王振
东北大学: 专硕和学硕待遇一样 两年制 一等40%:免学费每月300; 二等40%:免一半学费每月240 三等20%:学费一点不免 每月200
住宿费1200每人都得交。@1999yangkun
浙江农林大学: 专硕2年,公费,校内 校外双导师制,每月学校发230元补助,导师具体发多少现在还不得而知。@albinw 月助学金 230元/月 奖学金 370元/月 170元/月 无 奖学金与月助学金合计 600元/月 400元/月 230元/月南京大学: 专硕三年 学费一年一万 补助每月五百 发十二个月。@永qh零
西安邮电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 3年,与学硕完全一致。@chenwei2012
南京邮电大学: 专硕只有1-2个自费,其余全公费,每月补助400。亲们,竞争很激烈呦~~@tiramisu1989 西南民族大学: 学硕专硕同等待遇 奖学金覆盖率百分之百 90%的同学免学费 一志愿和保送生全部一等奖学金1万 其他同学,二等7000,三等3000.
顺便再说一句,既然国家压缩学硕扩招专硕,自有国家的理由,一切跟着党的政策走,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王均龙jungle
湖南大学: 湖大学术硕士全公费
专业硕士除报送外全自费 12000/year。@qinghuafly
西安交通大学: 电子与通信工程 有公费 公费比1:3左右 有生活补助 具体多少不详。@ 云南大学: (文博) 自费无补助
有奖学金但不清楚具体细节。@南木的年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学硕专硕待遇完全相同,财大已经全面取消了公费制度改为奖学金制,65%一等奖学金,每年10000,35%二等奖学金,每年5000,学费是每年一万, 生活补贴不知道有木有。另据我所知学硕专硕完全享受同等待遇的还有厦门大学,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相信到了明年会有更多的学校给予学硕专硕相同待遇。@滕阁
东南大学: 学,专硕和学硕一起培养, 但学费自筹,无奖学金.(注:保研到专硕的不交学费) 工商管理硕士为2.5万元/学年?生,软件工程硕士为2万元/学年?生,公共管理硕士为1.2万元/学年?生,其他专业硕士生均为1万元/学年?生。@tianweiming001
西南大学: 同等待遇。一个学生好几个导师一起带。跟学硕一样,70%公费,剩下免一半。@张珑馨.cab 贵州大学: 全自费,且没有生活补助。@zhonghualai
东南大学: 东南,自费,除了推免生都无奖学金~。@愿醉伊人香
福建大学:福大专硕6000一年,有奖学金,学硕好像全公费。@北欧V海盗
厦门大学: 虽然我不是考厦大的,但是关注过。厦大今年实行学硕和专硕同样制度,以奖学金抵学费。一等17000,二等12000,三等8000。被录取的人至少获得8000,学费12000。@berkeley2012 西南大学: 全日制硕士奖学金比例100%,不分学硕专硕,一等70%,相当于公费。@狼迹孤影 西南大学: 学硕专硕都是2.5年!@unixo
云南大学: 云南大学 (计算机技术) 自费每年12000W有补助
有奖学金。@zhuli8889
南京师范大学: 两年 自费 保送的公费奖学金。@王振强
中山大学: 学硕专硕待遇完全不同。。学硕几乎免费,专硕自费,专硕2年7w,80%保研,而且80%保研的人也得自费。。 感觉中大歧视专硕。。。
cao ta 的中大@xxx
西北大学: 学硕全公费,专硕全自费;专硕2到2.5年,学硕3年;学硕有选导师的权利,专硕随意分配导师。@liangbin4144
重庆理工大学: 2.5年 全公费。@ 河海大学: 第一志愿前三名公费,每月200-300补贴。@林惊鱼鱼
江南大学: 我本科大学,今天政策刚出来,专硕一等一年10000,二等7000,覆盖面应该是百分之百,因为我舍友考外校没考上调回来也拿到二等了。学费一年7000,这基本就等于不交学费了吧。学术那边还有很多拿三等的,一年才3000。奉劝那些说专硕是圈钱的人,好好调查在说话,要不然跟放屁一样。要不然跟放屁没什么两样,你们见过三本拿全额奖学金的吗。。@ 中国科学研究院沈阳计算所: 专硕与学硕没有区别,都是公费,第一年补助900,第二,三年传闻有1500。不过好像专硕都是从学硕调剂过去的,也是参加408统考。过了复试线以后,按照最终分数搞定先取学硕,后取专硕。@忐忑啊篇三:高校教师工资收入真相大揭秘 转自
华声在线 文 乐云
近日,被学生亲切称呼为“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再次直言不讳地说:“仅仅靠国家规定的工资收入,高校教师的待遇就太差了。”此言一出,立即在网络上掀起一场口水大仗,一部分人认为言之有理,中国高校现行的工资制度确有改革的必要,一部分则冷嘲热讽,说高校教师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相比起那些低收入阶层来说,高校教师的收入已经不算低了,甚至算得上是高收入阶层。那么,对于近百万中国高校教师来说,他们的收入到底是高还是低呢?笔者以为,粗暴的斥责和无理的谩骂都无济于事,亲身经历的调查了解,冷静客观的理性分析,才是我们解开高校教师工资收入的一把最有效的钥匙。
在分析“高校教师工资收入”这一命题时,我们必须澄清一些基本概念。首先是“高校”,我们在此选择通行的说法,即从事大学专科以上教育的学校,包括部属重点院校、省属院校、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学校等。其次是本文所指的教师,不仅包括在教学一线的教师,还应包括工作学校的行政及教辅人员。最后界定“工资收入”的内涵,笔者认为应该不仅包括国家统发的工资,还必须包括学校所发的校内工资(俗称奖金或业绩金),以及教师私底下创收获得的收入。
衡量高校教师收入的高低,必须将其放在特定的纵横向坐标轴上。从纵向比较来说,高校教师的收入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80年代,教师工资和工人农民的工资靠扰,每月也就是三四十块钱,教师的其他收入较少。82年后(转载于: 小 龙文档 网:研究生在大学做行政岗工资)参加工作的大部分教师,他们的收入也就四十块钱左右的水平,而且这个水平很多年都没有大的变化。二是90年代,此时由于物价的上涨,教师的工资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几十元提高到几百元,但其中的差别开始拉大。笔者1995年在武汉的一所专科学校任教,第一个月的工资是157元。一年后转正,工资加其他收入加起来,也就400元左右。而此期工龄长的教师可以拿到700至800元。三是2000年代,此时的工资收入有较大提高,从之前的几百元提高到一两千元。以武汉某部属重点高校为例,刚参加工作的博士工资单上拿到手的才1000多,另加上校内奖金和年终奖金(包括课时费和科研奖),每年的收入大概在4万左右。在此笔者愿意透露一条真实的信息,我的师兄是武汉某重点高校的教授,我看过他的工资单,应发工资每月2900元,实发工资每月1900元,再加上每个月2000左右的岗位津贴以及年终奖(含科研奖、课时费及研究生费)20000元,这就是他在学校所得到的收入。而此时的他,已经在高校工作十余年,已是40有余的人了。 再看横向的比较。这一比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国与外国的比较,另一类是中国内部的地区比较。从前者来说,中国高校教师的收入不但大大低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其收入也比不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这其中当然有种种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却是建国后我国工资分配体系中强调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的平等性,其后果便是高校教师的收入长期与工人农民的收入持平。然而我们在强调平等性的同时,却忽略了高校教师在获得教职之前的长期投入。现在的高校教师,大部分具有博士学位,在参加工作前都已经长达20余年的艰苦学习与长期付出,然而等到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能拿到的不过区区两千多元。2006年,笔者曾赴北京大学公干,与北大青年教师聊天,他们纷纷诉苦说每月才2000多,而我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同学所有收入加起来才2000多。相对于北京高企的房价与较高的消费水平来说,高校教师的清贫由此可见一斑。著名主持人阿忆曾经抱怨过自己在北大的工资太低,才4800元,竟然很多人不信,以为是故意瞒报,而殊不知这4800元中,还包括一个月1000多的培训班津贴。而这并不是经常有的,由此可见,那些享受不到“特殊津贴”的青年教师的收入该有多低。
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到中国地区收入的差异因素。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各地经济及工资收入也千差万别。总体上说,东部长三角及南部珠三角地区工资收入较高,中西部地区则较低。打个比方,发达地区一个讲师的收入可能与中西部地区一个教授的收入相当。以笔者知晓的广州某省属高校来说,讲师的财政统发工资是3500元,副教授4500元,教授6000元,但这些并不能全部拿到,扣除各种费用后,实际拿到手的分别是2800元、3400元和4800元左右。当然,再加上校内工资、住房补贴和公积金,讲师大概一年可以拿到6万左右。而我的一个朋友,是长春师范学院的系主任和教授,他一年的收入也就6、7万左右。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达地区的高校教师比欠发达地区的教师收入要高出不少。
在进行纵横向比较后,我们再来仔细分析高校教师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收入包括三个方面:国家统发工资、校内工资和个人创收。从国家统发工资来说,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政府在制定高校教师财政工资时肯定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以笔者较熟悉的湖北省和广东省为例,湖北省的统发工资普遍较低,教授的基本工资也才2900元,而广东省教授的基本工资在6000元以上。据说广东省还不是最高的,浙江、上海、江苏和重庆的高校教师工资更高,但因为笔者对此不熟,没有确切的数字,故而不作为论证的依据。之所以有这样大的差异,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地方,尽管国家给出了政策,但地方政府拿不出钱来,所以只能是降低工资标准;另一个则是部属院校与省属院校之间的差异。部属院校主要依赖教育部的拨款,而省属院校可以从省市地方政府获得较多的资金支持。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同一座城市,部属院校的工资标准大大落后于省属院校。这一现象在中国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普遍存在。坊间有戏言云:“部属院校不如省属院校,省属院校不如市属院校。”这一戏言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真实可信的。
从校内工资(奖金)来说,其基本构成有三个部分:岗位津贴(含职务津贴)、课时费和科研奖。岗位津贴基本按职称和职务来评定,但差别不大,课时费主要看课时的多少来计,据笔者所知,除深圳大学外,一般高校单节课时费普遍不高,这也是大部分教师对上课挣课时费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但并不能由此说明高校教师的校内工资差不多,差距最大的主要在职务津贴和科研奖励方面。高校教师中有一部分人,他们既是教师,又是领导干部,这样“双肩挑”的人他们的岗位津贴比一般教师要高出不少。此外,最大的差距来源于科研奖励。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对科研方面的重视,高投入与高奖励成为应有之义。大部分高校都有明确规定,只要为学校带来高额科研经费(含纵向和横向经费),则会有较高的科研奖励,有的教师因为科研经费高,甚至每年能够拿到几十万到上百万的奖励。应该说,这部分教师是高校教师中的有钱一族,他们有能力购买豪宅豪车,这一群体的所作所为也容易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然而这样的教师在高校毕竟只是少数,而且主要集中在应用性较强的工科领域,这样的人数在每所高校不会超过5%。而对于以文科为主的高校和从事文科教研的高校教师来说,高额的科研奖励对于他们来说只能是望月兴叹。
既然教师的校内工资由学校发放,则发放的多少与学校的收入紧密相关。学校收入高,则教师的平均收入高。而学校的收入主要来源有五块:国家所拨教育经费、学费收入、学校自主争取到的科研经费、上级专项经费以及学校创收。从国家所拨教育经费来说,相对于高校来说是远远不足的,甚至是杯水车薪。以武汉某部属院校为例,国家每年所拨经费为2.1亿,而该校教职员工近10000人,国家所拨经费连教职工的基本工资都不够,如何维持学校的日常开支?从学费来说,按每个学生每年5000元的学费收入来看,其数额也远远不够一所大学的日常开销。据笔者所知,一所四万人以上的高校,其每年的基本开销在10亿元以上。为此高校只有在科研经费和其他创收上下工夫,做文章。在这方面部属重点院占据先天优势,它们可以在科研项目申请,与企业科研合作,招收研究生(含课程班)等方面获得较高的收益。不过,由于部属重点院校普遍人员众多,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则所获并不多。这也是部属院校员工最叫苦不迭的地方。广州某重点大学教师节发慰问金,每人区区两百元,引来教职工的一片怨气,校长却振振有辞地说:“我们学校一万教职工,每人两百便是两百万,已经不少了。”
但抱怨归抱怨,部属重点院校教师却很少跳糟到层次较差待遇相对较高的高校,原因在于高属院校的教师更容易获取工资以外的收入。这便是笔者要谈及的第三个问题,高校教师的个人创收。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名牌高校的教师在校外创收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教师在学科领域容易获得较高的声誉;教师在申请科研项目与企业合作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校外演讲、讲座、培训等方面获得更多的资源。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能够做到名利双收,获取较多个人创收的教师毕竟只是少数。拿北京大学来说,有些教授开高档汽车,在威海买别墅,但对于大部分普通教师来说,他们依然要为每天的柴米油盐奔波。而对于省属高校和地方院校来说,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则是少之又少。媒体喜欢关注几个拿天价出场费的明星教授,又有谁来关心那些生活在低层的普通教师呢?
中国高校教师工资普遍不高是事实,但每当这个问题被提及时,总会引来这样那样的质疑,他们还有创收啊,他们的灰色收入可不少。然而任何一个在高校待过的人,或许都会明白,即便想创收也不是那么轻松简单:到校外上课,课时费一般是比较低的(少数教授除外):想搞科研,项目是非常难以申请到的;想写文章,很多刊物是要版面费的。想出外演讲、讲座或培训,机会是很少的。如此算来,大部分教师还是依靠学校发的那点钱生活,而不是有多少灰色收入或个人创收。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一方面,社会舆论在媒体引导下认为高校教师是高收入人群,以为他们都像郎咸平、张维迎这样的明星教授一样拥有高收入;另一方面,生活在高校的大部分普通教师们内心却充满着抱怨和无奈,多少年的寒窗苦读,换来的只不过是仅够生存的一点工资,面对高企的房价更是只有望洋兴叹。有些不明真相的人还以为高校教师能享受福利房待遇,殊不知,福利分房对于高校教师来说已经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许多教师被迫选择了在校外兼职或寻找远离学术的捞外快。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高校教师不专注于学术而忙于捞外快的呢?恐怕还是中国大学的“工资+自己创收”的薪酬制度,正如著名学者熊丙奇所言,“带来的严重问题是功利学术以及所有教师对教学任务的淡漠,每个人都为五斗米折膘,为‘创收’已经不择手段”。高校教师作为社会精英,当他们的才智不能为他们换回体面的收入时,利用才智来创收便成为几乎惟一的选择。曾经有学者提出解决的“病方”:“加工资远不如开除几个创收的教师更有效。现在的高校又不担心招不到老师,只要放低文凭门槛,总能维持学校的道德门槛。”但说实话,说出这样话的人要不是对高校缺乏了解,便是别有企图了。如果不从根本改革中国大学的薪酬制度及严格的准入制度以及考核监督制度的话,以为只需要采取杀鸡骇猴的手段便可以实现大学教育的好转的,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当大部分高校教师面对着不入流的工资水平,又何谈什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相关热词搜索:  本人985院校工科小硕一枚,如果去211大学做行政好不好?
  另外,大学老师在寒暑假期间的工资是只有基本工资吗?还是全发
  注:做行政,而非教书的教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看你的个人爱好了,
  行政岗和教师岗不一样,津贴也不同,职评也不一样,考核也不一样,工资估计差异不大,也看职称;
  不过以我所在的学校,那些搞行政的很清闲,早上8点30可以开始上班,
  而我们这些教基础课教师得早上6点40多起,要坐7点15的校车去新校区上课,
  行政的一般都有外水的,每月的收入总体是高于教授以下教师岗的。有些好部门比教授高
  不能当真。现在收入差异很大,正规收入,行政岗位是不行的。
  行政岗位也要看在什么岗位,如果是211大学里面管理学院,那差不了。如果是数学系,那就有点悲催了。
  同样,学校的职能部门,如果在研究生院,那差不了,如果在宣传部,那你自己想。
  不如教课啊,还能到处逛,讲学来钱
  关键问题是你的其他选择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啊,
  要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那就先干着吧,毕竟在大学里面工作听起来还是可以的。
  已经不错了,工作多难找啊
  如果是211大学里面管理学院,那差不了。如果是数学系,那就有点悲催了  但是肯定比数学系的老师还是要多的。记住了。行政是管理者,比教师——一线工人还是肯定要强的
  先问有编制没?地点是哪里?现在211学校进的小硕进编比较难。不进编的话待遇会差一点。
  大学老师假期只有基本工资,没课时补贴。  行政的要值班,所以不走任课教师的工资路线。
  在高校搞行政,如果你不拍马屁往上爬,那就是死路一条。。
  当老师你不出成果,拿不到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写不出高档文章,那压力也是够大的,社会风气变了,到哪工作都不愉快了,除非到国企做高管,到政府做公务员,他们可以自己制定政策给自己捞福利,点子无数,招数无穷,无论上面怎么这样那样反腐廉政,呵呵,钱照发发的冠冕堂皇理直气壮,福利房照分分的明目张胆不亦乐乎,小食堂进会所,洗钱,算个啥?一套房就能抵你高校职工半辈子的工资收入,不是吗?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硕士毕业当老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