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拉克战争的代价中美国付出多大代价,伊拉克损失多痛

当前位置: &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53',
container: s,
size: '1100,90',
display: 'inlay-fix'
美军士兵在伊拉克阵亡 家乡为其举行葬礼
扫描到手机
11:04:32 & &军械库 &
美国第82空降师中尉韦斯顿李于日在伊拉克的摩苏尔城郊外进行巡逻时遭遇到简易爆炸装置而阵亡,今年才25岁。
美军为他举行了庄严的葬礼,他将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韦斯顿李的灵柩被马车拉着缓缓的行进。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60',
container: s,
size: '750,90',
display: 'inlay-fix'
为您推荐: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70',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BAIDU_SSP__wrapper_u")==null){
var mediav_ad_pub = 'ClviZ5_1968982';
var mediav_ad_width = '300';
var mediav_ad_height = '250';
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
tanx_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nx_s.type = "text/javascript";
tanx_s.charset = "gbk";
tanx_s.id = "tanx-s-mm_0";
tanx_s.async =
tanx_s.src = "/ex?i=mm_0";
tanx_h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if(tanx_h)tanx_h.insertBefore(tanx_s,tanx_h.firstChild);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73',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BAIDU_SSP__wrapper_u")==null){
var mediav_ad_pub = 'gwlNpK_1968984';
var mediav_ad_width = '300';
var mediav_ad_height = '250';
document.write('');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85',
container: s,
size: '300,12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76',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BAIDU_SSP__wrapper_u")==null){
var mediav_ad_pub = 'ijLzs3_1968985';
var mediav_ad_width = '300';
var mediav_ad_height = '250';
document.write('');
document.write('');
tanx_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nx_s.type = "text/javascript";
tanx_s.charset = "gbk";
tanx_s.id = "tanx-s-mm_1";
tanx_s.async =
tanx_s.src = "/ex?i=mm_1";
tanx_h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if(tanx_h)tanx_h.insertBefore(tanx_s,tanx_h.firstChild);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78',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81',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3331883',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if (document.getElementById("BAIDU_SSP__wrapper_u")==null){
document.write('');
tanx_s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tanx_s.type = "text/javascript";
tanx_s.charset = "gbk";
tanx_s.id = "tanx-s-mm_2";
tanx_s.async =
tanx_s.src = "/ex?i=mm_2";
tanx_h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head")[0];
if(tanx_h)tanx_h.insertBefore(tanx_s,tanx_h.firstChild);您(@)目前可用积分:346613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灌水] 伊拉克战争重创美国影响力
3200 次点击
20:12:44 发布在
伊拉克战争重创美国影响力参考消息,日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3月18日文章】题:全球机会成本:伊拉克战争是如何损害美国影响力的  原文提要 伊拉克战争已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它同时还损害了美国的外交。  每当人们说起伊拉克战争的代价,他们就会谈到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尘埃中碎成W粉的数千亿美元,以及伊拉克、美国、英国、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公民洒下的鲜血,还有许多灰飞烟灭的生命。这场冲突不可能顺其自然地结束。  2002年,在小布什治下的白宫开始大肆鼓吹入侵伊拉克之际,其他国家仍然沉浸在9?11事件以及随后的阿富汗战争的恐怖阴影中。  然而,出兵的前提是危险而荒谬的: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在45分钟内部署好导弹对准英国在地中海的军事基地,而其中最绝的理由就是,萨达姆和“基地”组织通力开展行动,并且有证据显示这二者之间存在联系。  尽管中情局说萨达姆和“基地”组织并无关联,但白宫官员和其他新保守主义者还是言之凿凿,直到多年以后,解密文件最终揭开了真相。美国享有的国际支持减少了。  一旦搜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行动空手而归,小布什政府便开始在出兵伊拉克的理由问题上改口。一开始的理由是要宣布暴君倒台,并要宣布在中东建立了一个真正的阿拉伯民主国家,后来却变成要营造足够稳定的安全环境,以供四分五裂的伊拉克政客填补本国的空白。  最终,在伊拉克战争十年之后,全世界对伊拉克战争进行思索,认为这一战争导致了如下后果:  超过一百万名伊拉克难民流散到世界各地,伊拉克国内有超过三百万人流离失所,他们被赶出自己的家园,被迫逃离教派暴力冲突。  整个中东地区的外交和安全联盟破裂,这对美国及西方战略利益的局面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改变。在大夙敌(萨达姆)死亡后,伊朗更加有恃无恐,目前拥有更大的地区影响力。  美国在巴格达、迪亚拉省和拉马迪的街头被民兵组织修理了多年.它在中东北非地区颜面尽失,作为军事超级大国的形象也受到损害。  阿布格里卜虐囚丑闻、哈迪塞惨案以及其他违反美国军纪的行为让美国政府无法在伊拉克开展“赢得民心”的行动,还令美国为稳定该地区所做的多年努力付之东流。  阿富汗战争旷日持久,而它根本不应该拖这么多年。美军在巴基斯坦发现并杀死“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丹后,阿富汗战争的最初目标(即干掉拉丹)便不复存在。塔利班也卷土重来,在美国没能赢得民心的许多地区,塔利班有可能重新夺回控制权,而美军大部队将于明年撤离阿富汗。  但是,当时执意开战的前官员和鹰派人物到现在也不知悔改,他们纷纷推出回忆录,张口闭口就是伊拉克战争的成功,尽管这场战争的真正代价落到了美国人身上――数千名美国军人丧生,身后留下众多遗属,还有数十万名美国军人受到病痛困扰。  如果美国想对伊拉克有任何影响,都必须搞定一个人。这个人的行事风格更像是他的前任独裁者,而不像是一个怀有民主愿望的人。这个人不遗余力地昭告世人:任何国家――不管是美国还是伊朗――都不能命令他做什么。资深驻外记者内德?帕克对马利基的描述令人叫绝。他详细讲述了这位伊拉克现总理是如何巩固大权的――此人组建起令人生厌的政治联盟、成立了一个只听令于他的新安全指挥部、恐吓他的对手,并逮捕那些与他对抗的人。马利基还曾对四面楚歌的叙利亚总统巴沙尔表示支持。英国广播公司纪录片揭示、美英人侵伊拉克理由系“伪造”  【英国《独立报》网站3月18日报道】根据一项新的关键调查,在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前夕,两名伊拉克高级政府官员曾对西方国家情报机构说,萨达姆并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但他们的警告被忽略了,且未向随后的巴特勒调查团报告。  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称,10年前用来证明入侵伊拉克理由正当的关键情报是基于“伪造”与“主观愿望”。据称,如果来自身居要职的伊拉克人的信息指向萨达姆并未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这些信息将被视为不重要而被忽视,而低级别伊拉克人泄露的信息如果符合小布什和布莱尔想听到的内容,那么这些信息将被报送。  英国上院议员巴特勒勋爵于2004年对使伊拉克战争合法化的情报进行调查,他对纪录片制作人说,他后来发现了一份过去曾被忽视的报告,报告透露一名军情六处官员曾在约旦与伊拉克一名高级情报官员塔希尔?哈布西?提克里提会面。该伊拉克情报官员向军情六处透露,伊拉克并没有任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过半美国人认为伊战“错误”  【埃菲社华盛顿3月18日电】盖洛普咨询公司今天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  这项在3月7日至10日对1022名随意选取的成年人进行的调查显示,在美国发起“自由伊拉克”行动10年之后,53%的美国人认为国家“向伊拉克派遣战斗部队是犯了一个错误”,42%的人认为这没有错。  盖洛普咨询公司2003年开始迸行这项调查以来,参与者对伊拉克战争的反对态度最强烈的表达是在2008年,反对率达到63%。虽然美国人最初是支持战争的,最初几个月的支持率超过了70%,但2004年起这一趋势发生了转变,2005年起大部分人都认为伊拉克战争是个错误。  这次是自2011年12月美国从伊拉克全面撤军以来盖洛普咨询公司进行的首次调查。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wenxue36]
[少就是多]
[■李光明]
[日月鉴心]
[阿米卡星]
[人与自然]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25:08 &&
约施卡?菲舍尔伊战十年看伊战中东恐成21世纪巴尔干参考消息,日  【世界报业辛迪加网站3月18日文章】题:中东失去的十年(作者 德国前副总理兼外长约施卡?菲舍尔)  自从“基地”组织发动9?11恐怖袭击以来,美国发动了三场战争:打击“基地”组织的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前两场战争是美国被迫发动的,可第三场战争是美国自愿的,是前总统乔治?W?布什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也很有可能是出于个人原因而做出的决定。  中东被彻底改变  如果小布什、前副总统迪克?切尼、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以及他们的新保守主义盟友如实说出他们的意图(通过战争手段推翻萨达姆?侯赛因,进而建立一个亲西方的新中东),他们就不会受到国会以及美国民众的支持。  所以,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是捏造出来的,它基于一系列谎言(如用于核武器项目的铝管、9?11袭击策划人穆罕默德?阿塔和伊拉克官员在布拉格多次会面、甚至像伊拉克从尼日尔订购浓缩铀氧化物“黄饼”这样的公然捏造)。这些就是发动伊拉克战争的理由。  这场战争夺走了将近5000名美国军人和超过10万伊拉克人的生命。除此之外,数百万人在战争中受伤,流离失所,战争还毁掉了世界最古老的基督教社区之一。为了这场战争,美国自己就花费了3万亿美元。  小布什打击萨达姆的战争的确从根本上改变了中东,虽然这并非他所设想的。如果美国执意想让伊拉克动荡,它从没有这样成功过:十年后,伊拉克作为统一国家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质疑。  随着萨达姆的死亡,伊拉克占多数的什叶派经过惨烈内战后取得政权,而战败的逊尼派渴望复仇,并等待机会重返优势地位。北方的库尔德人狡猾老练地利用这一机遇取得事实上的独立,对北方城市基尔库克的控制权问题仍然是一枚滴答作响的定时炸弹。所有人都尽可能争取在伊拉克丰富的油气储量中分到份额更大的一杯羹。  伊朗成最大赢家  _十年后重新审视“伊拉克自由行动”,英国《金融时报》得出结论:美国赢得战争,伊朗赢得和平.而土耳其赢得合同。我完全同意。  从政治角度看,伊朗是小布什发动战争的最大受益者。伊朗头号敌人萨达姆被伊朗二号敌人美国处决,这给伊朗带来自1746年以来第一次能够向西扩大自己影响力的绝好机会。  小布什发动的战争不仅战略眼光差,而且规划更差,从而使伊朗的地区影响力提高到该国依靠自身根本不可能取得的高度。战争让伊朗有能力标榜自己是海湾以及更广阔地区的主要国家,伊朗核计划正好满足这一野心。  该地区的失败者也显而易见:沙特阿拉伯及其他海湾国家。这些国家感到它们的存在受到威胁,也开始认识到它们国家内部的什叶派团体已成为伊朗的第五纵队。它们认为,随着什叶派在伊拉克掌权,伊朗将寻求合适机遇,利用其他国家的什叶派群体来维护自己的霸权主张。这正是巴林国内骚乱的推手。  正滑向动荡深渊  抛开谎言、捏造、道德和个人责任问题不谈,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致命失误是,美国既没有可行计划也没有足够能力维持美国统治下的中东和平。美国有足够力量打破现存的地区秩序,却没有足够力量建立新秩序。  伊拉克战争也标志着美国相对衰落的开始。小布什把美国很大一部分军事实力挥霍在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对两河流域的称谓,即现今的伊拉克――本报注),而这种军事实力正是十年后该地区迫切需要的。如果没有美国参与,该地区就看不到出路。  虽然伊拉克战争和从2010年12月开始的阿拉伯革命没有因果关系.但二者的影响力叠加而招致恶果。伊拉克战争后,“基地”组织和其他“萨拉菲”派、逊尼派阿拉伯民族主义团体放下彼此的仇恨.转向合作甚至合并。这也是美国新保守主义者带来的结果。阿拉伯革命引发的地区动荡日益显露在伊拉克身上,主要媒介是叙利亚和伊朗。的确,中东地区当前最大的威胁是叙利亚内战传达出的国家解体概念,它不仅有可能传播到伊拉克,还有可能传播到黎巴嫩和约旦。叙利亚内战的危险性在于,实际参战人员不再是战争走向的推动力。相反,这场战争已经演变成对地区霸权的争夺,其中一方是伊朗,而另一方是沙特阿拉伯、卡塔尔和土耳其。因此,中东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巴尔干,逐渐滑向地区动荡的深渊,而十年前美国入侵伊拉克正是地区动荡的开始,也是很大程度上造成动荡的原因。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1:57 &&
“我们感觉被美国出卖了”――一个伊拉克人眼中的伊战十年贾迈勒,参考消息,日  伊拉克战争过去已经十年了,许多事情都已经改变。但是,伊拉克人却越来越感觉到他们被美国人以及伊拉克某些政治派别――特别是当年反对萨达姆政权的那些派别――所出卖。  十年前“不幸福但安全”  2003年以前,我和很多伊拉克人一样,过得并不幸福。我们当时的情形就好像是无助的囚徒,既要忍受残酷政权的压迫,又要承受萨达姆发动与伊朗和科威特的战争以及联合国长年的制裁所带来的后果。  当年,萨达姆政权会告诉伊拉克人什么该想,什么可以读,什么该看,什么该听,什么可以说以及哪些工作可以做。  当时,伊拉克全国只有5份报纸,而且全都归政府所有。人们没有手机,没有卫星天线,因为这些都是法律所禁止的,任何违规的人都要遭受牢狱之灾。  如果购物,你会发现所有市场上卖的都是差不多一样的商品,因为只有极少数与萨达姆家族关系密切的人才被允许把货物进口到伊位克的市场上。  另一方面,萨达姆政府又给社会带来了足够的安全,给国家提供了足够的保护。前政权向伊拉克人免费提供基本生活用品。人们一般不需要钱就能得到燃料、主食、电力、医疗、交通和其他基本用品。  总之,那时的人们生活在和平和安全之中,尽管人们也受到了政府的打压,尽管政府带来了战争,又因为犯下了不负责任的致命错误而受到严厉的制裁。  十年后“民主乱作一团”  当布什政府决定入侵伊拉克时,其中一个主要目标就是给伊拉克带来民主。但是十年过去了,这个目标变得越来越浅薄。我们现在拥有选举和公民自由等民主形式,这些是在萨达姆?侯赛因统治下所没有的。然而,伊拉克并没有始终贯彻这些民主准则。伊拉克政府变得越来越专制,再加上严重侵犯人权、腐败、贫穷以及没有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伊拉克政府正遭到越来越多的指责。  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不禁还要提出这个问题:我们拥有民主吗?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有了小偷抢劫银行和公共财物的民主,我们有了组建几十个不知名的党派和民兵组织的民主,还有了十年来国家乱作一团的民主。  真正的民主必须是让国家更加强大,不是我们这个样子。伊拉克的民主是造成分裂、混乱和动荡的主要原因。  伊拉克的政治领导人常常说他们不接受任何对伊拉克事务的干涉,但实际上他们不断造访邻国,寻求对他们的更多支持,好让他们在与伊拉克其他政客和政党的争夺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更大的权力。然而,我们的政治家们完全忘记了一个事实,即民主国家的政治家要能满足自己人民的要求,而不是邻国的要求。  不过,我仍然希望有朝一日,我的同胞能有机会获得真正的民主和安全的生活,因为战后的民主不仅造成了伊拉克社会的分崩离析,还导致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上生活了几千年的伊拉克人之间的你争我夺。  现在,我认为伊拉克的政治家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口径,因为他们仍没有发挥政治家的责任,而是如他们在萨达姆时代所做的一样不负责任地充当反对派。  伊拉克再也不是一个铁腕人物的国家,而是一个有着强大政治集团的国家,代表着不同教派或种族。我们需要的是法律至上,而不是集团的霸主地位。  我认为我们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未来还将继续付出更多的代价,除非伊拉克能演变成一个新的、希望是民主和自由的国家。  混乱和动荡还将继续  十年过去了,伊拉克未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直到我们能够取得切实的进展。而除非做到这一点,否则我们还将继续经历混乱、动荡和毫无安全保障的局面。  实际上,入侵伊拉克的战争在伊拉克各派之间埋下了仇恨。当某些教派和种族掌权之后,另一些教派和种族则被剥夺了权利。前政权的倒台使伊拉克人之间难以共存,也使每一个群体几乎无法相信别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指责别人是外国列强的叛徒。  入侵伊拉克的战争、随后的起义和教派冲突把我们过去安全的街区变成了战场。  根据政府的数据,伊拉克战争之后,成千上万的伊拉克平民遭到杀害。而非官方的数字则指出,超过100万人死于军事行动和教派冲突。  伊拉克战争还留下了约500万孤儿和100多万寡妇,约400万人流离失所。对于一个只有30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些数字是残酷的。  美国人把“基地”组织在全世界的恐怖主义活动以及打击“基地”组织的战斗形容成是永恒的和具有历史意义的斗争。他们拒不承认“基地”组织可能只是一个暂时的和有限度的现象,有其存在的动机。  对于许多观察家来说,“基地”组织是伊斯兰世界与美国之间关系失衡的结果,也是缺乏和平方式来处理这种失衡状态的结果。(本文作者全名贾迈勒?哈希姆?艾哈迈德,是新华社在巴格达当地的雇员。2003年他在全球媒体记者中最先发出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消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43:02 &&
本报记者十年后重返伊拉克巴格达满是隔膜与猜忌本报驻巴格达记者 梁有起、张淑惠,参考消息,日  “千万不要相信伊拉克人!”在巴格达市中心的解放广场采访时,一位伊拉克老者压低声音,诚恳地告诫记者。这不禁令人心头一凛!时隔10年重返巴格达,让记者感到令人震惊的,不仅仅是依然满目疮庚的城市,更是人心的隔膜和猜忌。  说英语是危险的事  哈阿拉一家是记者十年前在巴格达的邻居。我们花园的墙和她家是连着的,她的妈妈经常把盛满食物的托盘从墙上面传过来。那时候巴格达街区的氛围是开放的,想去邻居家串门,只要敲敲门就可以。记者也经常在小区的空旷处和孩子们踢球。每次开车回去,孩子们远远地就向我们大声打招呼。  而在十年后,当记者重返这个街区,却发现今非昔比。当记者提出要登门拜访昔日的邻居,我们的伊拉克雇员达乌德却谨慎地说,让他们先联系一下是否合适去拜访。  在过去十年里,伊拉克历经毁灭性的战乱和血淋琳的教派仇杀。时至今日,整个社会的安全局势依然不稳,各教派和不同民族之间的隔阂相当严重,很多伊拉克人之间已经失去了信任。如果不是亲戚或者亲密的朋友,他们已经很少互相串门,而且和外国人来往经常会招惹麻烦。  拉赫曼曾经是本报在费卢杰的一个报道员。在2007年,因为他的父亲在经过检查站的时候和美军士兵打了个招呼,结果就被“基地”组织成员破门而入,枪杀了包括拉赫曼在内的一家五口。  达乌德已经为本报工作了将近十年,但他的邻居从来不知道他为外国人工作。他坦率地告诉记者,有时候他无法接听记者给他打的电话,因为如果他乘坐小巴的时候用英语打电话,将会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后来达乌德告诉我们,哈阿拉一家非常愿意和我们重聚。于是,经过荷枪实弹的士兵把守的检查站,穿过被防爆墙和隔离墩弄得支离破碎的街区,我们最终和哈阿拉一家见上了面。但阴影却始终在我们心中,担心每一次这样对昔日朋友的简单拜访,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可预测的风险。  防爆墙好似“隔离墙”  重新走在巴格达大街上,一堵堵厚实而突兀的防爆墙使这个城市显得凌乱不堪,加上随处可见的检查站、铁丝网和步兵战车,时刻提醒着人们,战争并没有远离这个国家。  为了抵挡爆炸袭击,美军和伊拉克政府曾在巴格达市区修建了大批的防爆墙。这些防爆墙用钢筋混凝土造成,大部分三四米高、约40厘米厚。除了把“绿区”和政府部门包围起来外,防爆墙在巴格达居民区也比比皆是,常常是把某一大片街区围成相对封闭的“城中村”。  战前,什叶派和逊尼派虽然也大体分区而住、但相互之间的界线并不分明,两派杂居的地方也不少。但战后随着教派分裂的加剧,两派“分居”的界线越来越明显,而“画地为牢”的防爆墙和隔离墩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伊拉克人说,巴格达的防爆墙越来越像“隔离墙”了,这里就像另一个加沙。  巴格达许多大街区一般只有一个路口供车辆出入,入口处往往设有检查站,由全副武装的伊拉克士兵或警察把守。作为安全措施,巴格达居民一般都有注明住在哪个街区的特殊证件,安全部队往往只允许居住在这个街区的居民或者相熟的人员和车辆进入。在这种情况下,不少本来就有嫌隙的两派穆斯林对对方的街区就更加避而远之。  生活更加困苦不堪  “现在这里的情况并不好,道路到处都被封锁,安全形势不稳定,人们没有钱,没有工作。”乌姆?萨赫拉向记者抱怨说。乌姆?萨赫拉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说,目前学校也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和设备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  对于很多伊拉克人来说,现在的收入虽然比战前萨达姆统治时代有所增加,但是由于物价上涨快、失业率居高不下、电力短缺严重、基础设施老化以及政府部门效率低下,加上每天都要面对暴力袭击的风险,这些都让他们的生活不好过。  32岁的阿里对记者说,现在对伊拉克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问题是找不到工作。他自己虽然有一份工作,但收入并不高,因此他现在仍未结婚,因为结婚需要一大笔钱。即便结婚了,他也买不起房子,如果不和父母住在一起,就只能暂时租房子住。  由于战乱和局势不稳,伊位克国家电力系统几近瘫痪,输电线路老化破损。目前,巴格达只能供应几个小时的电力,停电是家常便饭,所以一般的伊拉克家庭自备发电机或者向私营发电机机主买电,但两者的价格都不菲。巴格达夏天天气炎热,温度能达到50多摄氏度,所以一旦市政供电中断,许多低收入家庭就只能在高温中忍受了。  在首都巴格达,很多街区的排污系统也无法运作。即便是在富人聚居的曼苏尔区,也会发生污水横流的情况。住在这里的阿里说,在战后长达十年的时间,这个街区的排污系统始终没有人修理,有时人们不得不在污水中放上石块才能行走。  “三大顽症”挥之不去  十年前的那场战争不仅推翻了萨达姆的统治,同时也摧毁了国家的法律和秩序,一直被压制的宗教、民族和阶级矛盾一下子喷发出来。时至今日,伊拉克的战争创伤依然未愈。政治动荡分裂、安全形势严峻,社会重建缓慢,已然成为困扰伊拉克的“三大顽症”。  在记者重返巴格达的几天时间里,伊拉克几乎每天都会发生暴力袭击事件。据美国“伊拉克死亡人数统计”网站公布的数据,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导致12万多名平民丧生,仅在今年3月上半月,就有170名伊拉克平民在暴力袭击中死亡。  尽管近年来伊拉克石油出口稳步增长,财政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政治割据、效率低下、贪污腐败和投资环境恶劣等原因,国家重建的进度缓慢,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反过来也成为影响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的因素。  巴格达大学政治学教授萨阿德?哈迪西说,伊拉克的“三大顽症”环环相扣,如果不打开这个扣,就无法打开下一个扣。目前一个关键问题是各政治派别忽视经济和民生,过于注重政治和安全问题,但经济发展恰恰是民众生存的基础。  十年前,记者在巴格达工作了近一年,亲历了萨达姆统治时期伊拉克人在国际制裁阴影下的生活,也目睹了美军占领巴格达后的满目疮庚。2003年7月,当记者和伊拉克朋友拥抱说再见时,尽管这个国家刚刚遭受战争的打击,但我们还是期望再过十年,伊拉克怎么也会变得美好起来。但是现在看来,我们那时显然是太过于乐观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55:14 &&
为什么美国打不赢游击战?――《隐形部队》总结游击战历史参考消息,日  【美国《华盛顿邮报》2月17日文章】题:为什么美国打不赢游击战(作者 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历史学教授杰勒德?德格鲁特)  我在1964年第一次接触游击战这个概念。我父母的几个朋友顺便来喝咖啡。在提到越南的话题后,愉快的谈笑迅速变糟。  似乎没人知道,强大的美国为什么被这样一个小问题所折磨。有人想知道美国为什么要打那场战争。还有人提到,越南人善于打游击,没人能发现他们。一个特别好斗的邻居――也是巴里?戈德华特(1964年总统选举共和党提名的候选人,他曾有过美国应向越南投原子弹的言论。――本报注)的仰慕者扯着嗓门争辩说,必须用原子弹解决问题。  回想起来,那件小事充分概括了美国人对游击战的那种无奈感觉。自1945年以来,美国的游击战记录令人沮丧,就像在老挝、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失败所证明的那样。美国人一直难以理解他们为何这么不幸。世界所见过的最强大的军事强国,也许还站在正义一边,一再被小股装备破烂不堪的叛乱分子所阻挡,这怎么可能呢?  “老虎和大象之间的争斗”  马克斯?布特用一部游击战的宏大史诗应对这个难解之谜。《隐形部队》一书权威地讲述了各个时代叛乱和镇压叛乱的情况,书中充满了令人着迷的人物,比如苏格兰国王罗伯特?布鲁斯、朱塞普?加里波第(19世纪意大利著名军事将领――本报注)、切?格瓦拉、爱德华?兰斯代尔(1954年美国中情局任命的越南活动负责人――本报注)、乌萨马?本?拉丹和戴维?彼得雷乌斯。叙述中呈现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作者为任何一个面对游击队对手的现代政权提供了重要见解。不过,惨痛的教训是用精美的散文表述的。不考虑《隐形部队》给我们的教诲,这是一次极佳的阅读体验。  强国中一个常见的误解是,游击战不常见,这就解释了为何对游击战令人遗憾地缺乏准备。但布特表明,游击战和战争本身一样久远。无法指望在传统战场上获胜的军队进而选择一种间接途径,用秘密行动、机智和耐心慢慢制服敌人。  胡志明将游击战比作老虎和大象之间的争斗。“如果老虎站着不动,那大象就会用它强有力的长牙撕碎老虎。可是老虎并不是站着不动的。它白天潜伏在丛林中,夜间出动。它跳到大象的背上,撕下大块儿的皮,然后再跳回黑暗的丛林。而大象就会慢慢地失血而死。”  大象对自己的力量确信无疑,因此它通常的反应是冲入丛林,破坏沿途的一切。一个令人沮丧、具有讽刺意昧的情况出现了:成功平叛往往与施加的力量成反比。正如美国一再发现的,苦难让原本没有参与进来的平民变得激进。叛乱就像九头蛇,任何想要斩其首的企图都会带来更多游击队。  低估对手让美国屡遭挫折  布特提供了从5000年的游击战中获得的12条教训。有些特别对。例如,游击战在有外部支持的情况下更有可能胜利。美国独立战争证明了这一点,越南战争也证明了这一点。最近,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叛乱分子获得了外部的帮助。然而,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意味着战争将扩大到令人无法接受的规模。  其次,最好的游击队善于宣传。正如布特指出的,美国人不善于口水战,这是众所周知的。的确,任何入侵者都难以让当地人相信他们的意图是高尚的。可是,美国也未能让国内民众相信这场战争值得作出牺牲。  这与第三条重要的教训有关,即需要耐心。胡志明准备战斗几十年;穆斯林叛乱分子说要战斗几世纪。而美国人希望速战速决,这在游击战中永远是不可能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教训是,常规战术对打游击的敌人无效。1960年至1962年出任陆军参谋长的乔治?德克尔将军顽固地坚称:“任何优秀的士兵都有能力对付游击队。”这种态度相当有代表性。美国的高级指挥官们经常辩称,教授专门的平叛技能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游击战不常见。  未能吸取这些教训是美国屡遭挫折的原因。不过布特强调,失败并非不可避免。根据他的计算,游击队的获胜几率只有20%。不过,他的数字有点儿误导,因为他把打败“地下气象员”组织这些没用的恐怖组织的事情也包括在内。当自信的强国低估敌人获胜的决心时就会导致失败。正义和力量并不必然占上风。  非正义战争难获胜利  从其他方面来说,这本书观点敏锐。但对越南战争的分析是该书最薄弱的一部分。  这令人遗憾,因为那场冲突处于美国经历的中心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布特是他试图揭示的那种目光短浅的牺牲品。和许多对那场战争只有粗略了解的作者一样,他把越南视作冷战时期共产主义全球革命计划的一个证明。美国人当时就是这么想的,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人的失败作出了解释。  越南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民族主义斗争,是对国家看法相抵触的两方之间的一场内战。  在越战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真正的敌人不是北越的共产党,而是南方本地的叛乱分子。这些人反对西贡政府,完全是因为西贡政府与美国关系密切。一般的越共干部参加战斗的时间不到10%,反而专注于政治工作。  美军无法对抗这种思想灌输行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没有接受过这样的培训,但主要是因为他们是美国人。一个外人,不管他的目标有多崇高,也不能期望获得作为胜利先决条件的合法性。简而言之,美国人不属于那场战争。  1961年.乔治?艾布伦中校与他的越南联络官阮文茂上校聊天。后者问美国人为何要待在越南。艾布伦回答说,美国想帮助越南人打败共产主义,并向越南人展示民主将如何带来经济繁荣。阮文茂顿了顿说:“是,我理解你所说的,但是你们到底为什么要在这里?”艾布伦再次说:“我们来这里帮你们。”阮文茂插话说:“不,实话说,你们到底为什么要在这里?”  鸿沟是无法逾越的。阮文茂的参照系是法兰西殖民帝国;他能理解一种剥削心理,但不能理解一种声称是利他的心理。他对法国人感觉更舒服,因为法国人的目的更透明。由于不相信美国人只是想帮忙,他断定美国人肯定比法国人还要阴险狡诈。  布特认识到合法性(这是他列出的12条教训之一)的重要性,但在分析美国屡遭失败时没有给予合法性应有的重视。然而合法性,更确切地说是缺乏合法性,无疑解释了为何越南、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形势没有按计划发展。美国人认为,他们在捍卫自由,但他们的对手看到的却是新殖民主义入侵者。这种观点分歧导致失败。  于是,悲观情绪可能要比布特意识到的更恰当。他疯狂地崇拜彼得雷乌斯,将其作为美国人能够打败游击队的光辉榜样。然而,战场上的胜利和长期的政治胜利大为不同。如果缺乏合法性,没有哪个镇压叛乱者,不管他多能干,能取得胜利。他必须向当地人证明,他的利益是正当的,他的存在是合适的。失掉这个论点就会失掉战争。  invisible armies by max boot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34:47 &&
美国吸取伊战教训了吗?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3月17日文章】题:伊拉克战争:美国能否吸取教训?(作者 多伊尔?麦克马纳斯)  美国入侵伊拉克已经有10年了。现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决定是我们这个时代犯卞的最严重的外交决策错误之一。  对未来而言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是否从这次经历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以便下次作出不同的决策?当下,美国与伊朗的冲突在许多方面都不同于美国与伊拉克的对抗,但搜集情报的是同样的情报机构、而且作出决定的是同样的政治制度。  小布什政府在作出对伊拉克开战的决定时犯了三大错误。首先是傲慢自大:它相信美国的入侵不仅能快速推翻萨达姆,而且能使伊拉克快速、低成本地过渡到民主制度(它没有做到这一点)。其次是情报失实:人们依据错误的情报推断,因为萨达姆以前一直想弄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因此他肯定仍在做这件事。第三是滥用情报:战争鼓吹者不停地宣扬打击萨达姆的理由。  让我们逐一来分析这三个问题。  1.傲慢自大问题  这一问题已经被治愈。这场持续10年之久的战争让我们明白:侵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镇压叛乱不是短期行为。总之,奥巴马政府已经吸取了教训,甚至矫枉过正:在向叙利亚反对派提供间接军事援助的问题上犹豫、纠结了很长时间。  2.情报问题  中情局和其他机构作出了切实的尝试,以确保它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许多分析人士而言,伊拉克这段插曲是他们职业生涯中的一大败笔。  自伊拉克战争打响以来,中情局和其他机构要求其高官亲自确保他们提供的情报的质量。他们对情报来源的可靠性(或不可靠性)更直言不讳。  那么情报失误的情况会再次发生吗?“当然会发生,”当时的中情局二号人物约翰?麦克劳克林回答道:“我们处理的是不完整的情报,而且情报是逐渐获得的,我们在压力下得出权威性的结论……很多情报都具有欺骗性。我们永远不能保证不会出任何错误。”  3.情报资料政治化  第三个问题是最难的。在入侵伊拉克前,小布什政府的高层官员一再夸大打击萨达姆的理由,他们决心让国会和公众相信战争是必需的。  情报官员知道至少有一些情报是错误的,但他们在要不要反对其上司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而那些确实与上司持不同意见的人也无法轻易纠正公众的看法。  在伊拉克战争前担任中情局中东问题首席分析师的保罗?皮勒说:“大部分教训都未被吸取。”他认为,即便情报部门提供了萨达姆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准确情报,小布什政府仍能让国会批准对伊拉克开战。  皮勒建议将中情局变成像美联储那样的独立机构,局长的任期为10年、以免其承受政治压力,但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  那么,我们吸取了足够教训来防止另一场鲁莽的军事冒险吗?至少,在短期内,我们不太可能匆忙进行另一场地面战争。对情报的判断很可能受到国会、媒体和公众更严厉的审查。情报官员在揭发失实情报时也不会那么犹豫不决了。  但从现在算起,这些教训会被人们记住15年到20年吗?如果历史是向导,不要太依赖它。伊朗会是下一个伊拉克吗?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3月18日文章】题:昨天是伊拉克 明天是伊朗?(作者 美国圣母大学克罗克国际和平研究所政策研究主管戴维?科特赖特)  10年前的本周,美国前总统乔治?W?布什选择发动了注定会走厄运的伊拉克战争。在伊拉克战争10周年之际,华盛顿和以色列的政客们在继续讨论对伊朗采取武力措施这一选项。  这与10年前的情形惊人地相似。  我们再次听到有关中东地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构成严重威胁以及可能动武的说法。美国副总统拜登最近在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会议上说,“包括武力在内的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中”。  同当时一样,我们被告诫,要在事情无可挽回之前采取措施。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向这次会议发去的一段视频中声称,伊朗将很快跨越核“红线”。我们以前就听说过这个故事。  谁能忘记美国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臭名昭著的话――“我们不希望确切的证据是一朵蘑菇云”,或者美国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对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藏匿地点的可笑解释――“它们在提克里特和巴格达周边地区,在东边、西边、南边以及北边一些地方”?  那时媒体报道说,没有证据表明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的官方调查也确认,伊拉克完全不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  一些政客显然从不吸取教训。  今天,大批显赫的参议员支持参议院65号决议。该决议宣称,“若以色列政府被迫采取武力措施自卫,则美国政府应与以色列站在一起,提供外交、军事和经济支持”。该决议实际上是秘密的战争授权。它为美国被拖入以色列未来对伊朗的袭击埋下了伏笔。  上述决议的起草者之一是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这位参议员对小布什在伊拉克战争上的做法持尖锐批评的态度,但他现在却诉诸小布什式的不实之词来证明对伊朗发动袭击是正当的。来自美国全国美籍伊朗人理事会的贾迈勒?阿卜迪表示,舒默对选民说,伊朗“持续将铀浓缩为武器级核材料”,伊朗由此获得的核材料“足以制造一个核弹头”。  这不是真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定期发布伊朗核活动报告,该机构并没有证据表明伊朗把铀浓缩至武器级。在刚刚过去的一周,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拍在国会重申美国情报部门已持续上报多年的信息:伊朗目前没有将铀提纯至武器级,也没有作出制造核弹的决定。当然,的确存在对德黑兰核计划的关切,但井不存在来自伊朗迫在眉睫的核威胁,也没有正当理由威胁对伊朗动武。  就像10年前制裁措施和联合国核查是替代战争的可行手段一样,基于制裁措施的外交手段提供了解决美国与伊朗核僵局的方案。今天,美国和欧洲施加的制裁措施正在打压伊朗经济以及拉低伊朗石油出口,这些提供了解决伊朗核问题的重大优势。可以利用这些优势通过谈判达成外交解决方案。  出兵伊拉克10周年这一时间点是尝试从过去失误中吸取教训的良好时机,也是确保我们不被再次错误地引入战争的大好机会。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9:51:05 &&
伊拉克战争的七大教训参考消息,日  文章认为,美国十年前入侵伊拉克时犯下严重错误,可以总结为七大教训。令人惊讶的是,美国早在越战期间就犯过其中的大多数错误  【德国《南德意志报》3月18日文章】题:伊拉克战争的七大教训(作者 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斯特凡?比尔林)  10年前的日,美国入侵伊拉克。在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受恐怖袭击后,美国希望展示自己的行动能力并向外界表明,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违抗华盛顿外交秩序构想的独裁者将得到怎样的下场。  但战争的走势却出乎意料:美军在伊拉克停留了将近9年,而非短短几个月。4488名美军官兵和3400名美国政府雇员阵亡,超过10万伊拉克人丧生,其中大多数为平民。战争成本一路飙升。美国名誉扫地。  这场惨败的教训是什么?  教训1:决策程序应公开坦诚  乔治?W?布什被9?11事件震惊,时任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成功说服他发动伊拉克战争。总统很快就收到了更多证实这一观点的情报和顾问建议。虽然情报机构提供了大量观点不同的报告并发出警告,时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康多莉扎?赖斯和时任中情局局长乔治?特尼特却并没有出于职责而向小布什提出反对意见。政府绝望地试图展现美国的决心,这违背了进行客观局势分析的所有原则。  教训2:不要相信乐观战况  2001年冬,打击阿富汗塔利班的行动很快取得了胜利,导致小布什及其心腹顾问也对伊拉克战争过于乐观:伊拉克民众将把美军士兵当作解放者予以欢迎;反对派已经准备好接管政府;一旦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国际社会就将支持这场战争。但上述情祝无一发生。由于美国政府并未制订应急计划,美军不得不在伊拉克临时制订方案。投入的兵力也过少,不足以维持公共秩序并阻止掠夺行为的发生。  教训3:明确战争的目的  占领巴格达3周后,小布什宣布结束所有较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虽然萨达姆政权被颠覆了,但战争的其他目的在有关民主和自由的云山雾罩般言词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普鲁士军事理论家卡尔?冯?克劳塞维茨于19世纪早期就曾警告说,“如果首先未搞清楚希望通过战争达到什么目的”,就不应开战。  教训4:为战后时期做准备  准备这场入侵行动时,小布什政府几乎只考虑了军事问题。直到向伊拉克派兵前8周,总统才交给退役将军杰伊?加纳一份非军事的战后计划。但加纳几乎未得到负责指挥的国防部的任何支持。他要通过手下400人管理拥有2500万人的国家。工作人员不得不通过手边的旅游指南找出伊拉克政府部门的地址。小布什政府太晚才认识到,战争的胜利往往是在军事取胜之后。  教训5:善用曾经的反对者  占领巴格达仅仅几周后,杰伊?加纳就被保罗?布雷默取代。这位美军驻伊最高行政长官希望彻底改造伊拉克。他解雇了所有供职于政府部门的由萨达姆领导的复兴党成员,伊拉克士兵被克扣军铜后遣送回家。更糟的是,75万伊拉克安全部队官兵彻夜徘徊街头。他们知道如何获取和买卖武器。他们本应与伊拉克的新长官合作,现在很多人却加入了反叛者队伍。  教训6:认清你发动的战争  美军攻占伊拉克后发现,他们在装备和训练上均未对所面临的冲突形式做好准备:充斥着遥控炸弹和自杀式袭击的游击战、与教派民兵之间的残酷权力斗争。美国高层领导中几乎无人熟悉伊拉克政治和社会的最基本情况。侵略行动开始前2个月,小布什还对“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概念一无所知。直到3年多之后,美军才学会,要想赢得游击战,就必须将人民拉到自己一边。  教训7:对意外后果加以思考  美国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因而提升了伊朗在波斯湾的地位。伊拉克战争占用了本应投入尚不稳定的阿富汗的资源和注意力,导致塔利班得以重振旗鼓。德黑兰和平壤的领导人受到伊战刺激,加速了各自的核计划。全世界在美国遭受恐怖袭击后给予的深切同情也随伊战消磨殆尽。最后,伊战加深了美国在内政问题上的分裂,耗费掉纳税人1万多亿美元。  更令人惊讶的是,美国人早在越战期间就犯过上述大多数错误。但美国最高领导层中无人总结当时的经验教训。政治家和将军们今后在发动军事干预行动前至少应牢记这两句话:小布什政府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是怎么做的?然后反其道行之即可。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7:54:32 &&
美军考虑造“末日地铁”系统 可执行全球行动(图) 在一套不为人知的末日地铁系统里,机器人运载着核弹穿梭往来,迅速移动到需要的地点发射。这或许就是未来世界末日决战场景。美国空军目前正在考虑打造末日地铁系统的可能性。该方案是建造一套地铁系统,按指定的间隔距离设置发射井。然后将美国的大部分核武器都安置在这套系统里,用无人驾驶列车运输,既不易被他国卫星侦察到,也提高了核武器的机动性。但这一工程不但耗资巨大,而且可能需要数十年时间,目前正在研讨阶段。将安置美大部分核武,无人驾驶列车来回行驶美国空军目前正考虑升级其陈旧的核导弹及地下导弹发射井系统,其中一个方案是:建立庞大的地铁隧道网路以穿梭运送导弹。到本世纪中叶,美国大部分核武器将被安放在一套末日地铁系统里,无人驾驶的列车将在铁轨上来回行驶,以备不时之需。美国《国防内部》网站最先报导了此消息。据悉,美国空军核武器中心下月将签订几份合同研究此方案,每份合同价值均高达300万美元。用于运送导弹的地铁隧道将成为世界上最致命的地铁,它的优点是:一旦发生核战争时,移动的导弹比静态的导弹更难受到攻击。导弹可沿着隧道按指定的间隔距离放置于发射孔。美国空军称:‘隧道方案很像是一个地铁系统,但每条隧道只有一个运输或发射装置。这个装置会随意地沿着隧道穿行。’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可‘执行全球行动’美国空军尚未透露地铁隧道所需的长度及具体修建地址。但这些隧道的覆盖范围可能很广,以使核导弹‘在各种任务和行动中所受的攻击减至最小’。美国空军要求所有研究方案说明将未被授权的人员潜入隧道系统的可能性降至最低的方法,同时还要保证系统安全运行,不能影响末日列车‘执行全球行动’的能力。这将是一个巨大且昂贵的项目,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但美国的420枚‘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已经是军队中最陈旧的服役武器之一,并且它们只会变得越来越陈旧。美国空军已花费数十亿美元升级‘民兵’导弹的制导系统、火箭发动机和动力系统,使导弹的服役周期延长至2030年。美国战略司令部称,‘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可服役至2030年,如果加以现代化投资和改造的话,或将存放到2075年’。但如果要将其寿命延长至2075年,美国空军必须想出新点子。末日地铁并不是美国空军唯一的备选方案。其他方案包括‘超级坚硬的’导弹发射井;或者将旧核弹安放在一种专门的运输工具运输装配发射器上,这些‘导弹运输车’可能要被迫涉险在公路或平原上穿行。不过,‘导弹运输车’也有不利之处:谁知道它们能不能顺利过桥;人们如果在早晨上班的路上遇到导弹,会感到崩溃的;另外,这种方式比地下发射井要昂贵得多。据核专家杰弗理?刘易斯2012年估算,建造500台这样的移动发射器将耗资约520亿美元。‘显然,制造一台重20万吨且能抵抗核爆炸效应的导弹运输车将耗资巨大。’刘易斯在部落格中说。美国科学家联盟核问题专家汉斯?克理斯滕森认为,美国空军受陈旧的静态发射井所困。‘用地铁来运输洲际弹道导弹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想法。’克理斯滕森说,‘研发和部署这样一个系统的费用很庞大,完全不符合我们国家的财政现状。甚至连一个移动的发射系统都不切实际。我认为最有可能实施、最实际的方案就是延长“民兵3”型洲际弹道导弹的寿命。’也许美国空军不认同此逻辑,最后真的会建造末日地铁。未来的世界末日决战战场可能会是铁轨。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3:05 &&
一副殃视的嘴脸,可惜没用了现在不好骗了。有没有影响力我不知,只知美帝指那打那一班马仔跟着冲。那个朋友满天下的负责任大锅发着什么梦泡去黑非,奉上一大袋人民血汗找些优越感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8:24:15 &&
本版块主题总数:3366147 / 帖子总数:
今日论坛共发帖:14138 / 昨日发帖:20207 / 最高日发帖:75754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原创小说&&├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口会馆&&├凯迪广州&&├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灌水] 伊拉克战争重创美国影响力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拉克战争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