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等概念的法理思考和联合发展的概念在多大程度上有助于理解欧洲是过去的主张,美国是现

  美国概况  第一章
美国崛起历程  第一节
美国的诞生  延伸阅读: 乔治?华盛顿  第二节
美国领土的迅速扩张  第三节
美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第四节
留下伤痛的南北战争  延伸阅读: 亚伯拉罕?林肯  第五节
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六节
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延伸阅读: 富兰克林.罗斯福  第七节
二战带来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延伸阅读: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根基  第八节
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九节
非裔对美国影响力的逐渐加大  延伸阅读: 底特律的人口萎缩或逆城市化现象  延伸阅读: 黑奴贩卖对非洲人的意义  延伸阅读: 曾经的环境污染及其对饮食的影响  第十节
二十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第十一节
竞争中挤垮了前苏联  第十二节
开创知识经济时代  第十三节
影响历史的9.11恐怖袭击事件  延伸阅读: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危机  第二章
美国强大的体制保障  第一节
完善的联邦宪政体制  第二节
联邦行政部门  第三节
参议院和众议院  第四节
独立的法院系统  第五节
中央银行——美联储  延伸阅读: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第六节
纽约所在的纽约州  延伸阅读:第二大州——德克萨斯州  第七节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延伸阅读:说西班牙语的波多黎各  延伸阅读:靠近东亚的马里亚纳群岛  第八节
庞大的军事体系  第三章
美国崛起的人文根源  第一节
人文基本概况  第二节
美国城市状况  延伸阅读: 芝加哥  第三节
美国人口状况  延伸阅读: 美国内部的人口密度效应  第四节
中流砥柱族群  延伸阅读: 德裔美国人  延伸阅读: 爱尔兰裔美国人  延伸阅读: 犹太人的天堂  第五节
值得学习的教育体系  第六节
良好的福利体系  第七节
世界科技中心   延伸阅读: 硅谷的产生  延伸阅读: 诺贝尔科学奖人次分析  延伸阅读: 犹太人智商高的原因  第八节
非裔对美国社会的影响  第九节
美国华裔  延伸阅读: 容易受非裔攻击的华人  第十节
减少了战争的博爱平等思想  第十一节
土地私有与富裕带来的别墅民居  第十二节
美国的枪支文化  延伸阅读: 世界电影中心——好莱坞  延伸阅读: 赌城——拉斯维加斯  第四章
代表大国发展方向的经济现状  第一节
气候或地形地势  第二节
庞大的农业生产能力  延伸阅读:耕地过剩带来的一些决策  延伸阅读: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  第三节
平静发展的建筑业  第四节
停滞状态的采掘业  延伸阅读: 常见的矿产资源开采年限  延伸阅读: 储量巨大的油页岩  延伸阅读: 实现页岩气能源革命  第五节
高度发达的制造业  延伸阅读: 通过汽车业了解制造业  第六节
工业领域的公用事业  第七节
服务业概况  延伸阅读: 庞大的经济体系  第八节
完善的交通体系  延伸阅读: 高速铁路发展的瓶颈  第九节
发达的旅游业  延伸阅读: 迪斯尼乐园  第五章
有必要了解的金融体系  第一节
商业银行市场  第二节
住房抵押市场  第三节
证券股票市场  第四节
金融期货市场  第五节
美国国债市场  延伸阅读:经常调整的国债上限  延伸阅读:抛售美国国债的影响  第六节
美元带给美国的好处  延伸阅读:美元的贬值之路  第七节
持续贸易逆差的状态  第八节
美国人均GDP增速情况  延伸阅读:美国历年生产总值和人口数量表  第六章
可以感受的一些道理  第一节
美国的巨大优势  延伸阅读:面积大国在抗御自然灾害上的优势  第二节
美国长期综合国力与什么有关  第三节
影响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延伸阅读:三千万人口的美国会比现在富裕吗?  第四节
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量  延伸阅读:美国人口增加对其它国家的影响  第五节
加拿大与美国对比  第六节
如果美国制造业效率提高一倍  延伸阅读:资源并不是影响大国富裕程度的关键  第七节
假如美国也搞一胎制的计划生育政策  第八节
假如美国有15亿人口  延伸阅读:十五亿美国人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第九节
美国的潜在危机  延伸阅读:畅想美国未来  第十节
畅想中美关系
楼主发言:42次 发图: | 更多
  内容简介;通过适当了解美国历史、地理、社会、经济、人口等诸多领域,感受现在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进而想象中国的未来。  接纳了大量欧洲移民的美国,人口与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最成功的殖民地国家。首先在政治制度上进行了重大创新,实现了不要皇帝或国王,依然可以良好运行的宪政体制,这成为现代世界政体的楷模,成为各国最主要的政体克隆模式。  几乎包括世界所有族群,都在美国拥有分支人群,这构成了美国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西欧后裔依然处于主流地位,这是美国之所以是美国的根基。  经济领域超前发展,指引各国经济发展方向。最耀眼是的那主导人类科技发展的科研实力,毕竟是,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基础上,汇集了全人类的精华人才。  为了超过美国,我们需要学习美国,站在巨人的肩上,使我们更为辉煌。
  第一章
美国崛起历程  一个深深的影响人类20世纪和很有可能同样影响21世纪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怎样逐渐强大的,这值得我们回味,毕竟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同样的崛起过程,虽然崛起路程或起点不一样,但结果会是一样的。  第一节
美国的诞生  四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祖先从白令海峡区域到达北美,逐渐占据了美洲。当哥伦布来到美洲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3000万,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生活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其余大部分生活在现在的墨西哥和美国南部。大约1万年前,又有另一批亚洲人移居北美北部,这是爱斯基摩人的祖先。这两拨人都属于黄种人,黄种人的美洲由此产生。  最早到美洲的白种人大概是维京人,是一群喜好冒险的捕渔人,有人认为他们在1000年前曾到过北美东海岸。然后就是500年前的哥伦布来到美洲,随后,欧洲白人相继到来。带来铁器和马匹或枪炮的西班牙人,轻松打败没有铁器或马匹的印第安人,获得足够的立足点。对于从未发生天花、霍乱、鼠疫等瘟疫的印第安人,更致命的是欧洲人口带来的这些病毒,这消灭了美洲大部分印第安人,在美国境内的近2000万印度安人,就这样的所剩不多了,其腾出的土地资源成为欧洲移民的乐土,白人的美洲逐渐产生。  1607年,一个约一百人的殖民团体建立了詹姆士镇,这是英国在北美所建的第一个永久性殖民地。在以后的150年中,陆续涌来了许多殖民者,定居于大西洋沿岸地区,其中多来自英国,也有一部分来自法国、德国、荷兰、爱尔兰和其他国家。18世纪中叶,13个英国殖民地逐渐形成,他们在英国的最高主权下有各自的政府和议会。这13个殖民区因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造成了各地经济形态、政治制度与观念上的差异。  欧洲国家在美洲的殖民地都是各自国家海外市场的一部分,对其它国家设置市场壁垒或进行市场保护,这引起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利益纠纷。比如殖民地希望外来商品来源多渠道,这样拥有更多竞争,可以购买到相对便宜的商品,而宗主国向往继续垄断殖民地市场供应,不允许其它国家的便宜商品竞争,甚至为了避免殖民地生产类似商品,从而对宗主国商品产生竞争(这从国家总体来说,也许属于战略经济规划,但是却可以对被规划的某些地区带来某些经济伤害),限制殖民地的生产发展方向,这会引起很大的不满。这种经济因素带来的不满,带来了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裂痕。在政治领域,殖民地人口远离宗主国,导致朝中无人为其说话,往往会产生一些不利于其政治地位的政策,这进一步促使殖民地人口与宗主国人口隔阂的增大。  在18世纪那种交通或信息传播速度下,远离宗主国的殖民地人口与宗主国的关系会越来越疏远,成长起来的二代或三代移民对宗主国的感情就较弱了,对宗主国的不满情绪就容易发泄出来了。而殖民地人口相互交往较多,关系较为亲切,凝聚力逐渐增强,逐渐形成利益共同体,述求利益的愿望或能力增强。当然,英国殖民地非英国移民人口对英国的感情就更淡薄了,甚至是敌视的。来自英国爱尔兰地区的移民对英王也缺乏感情。一部分英国移民本来就是迫于英王压力而逃跑到美洲的,却又遭受到英王的统治,这部分人虽然很无奈,也是心存不满的。  1773年,反倾销行动的波士顿倾茶事件,点燃了13块殖民地的维权运动。1774年,来自13块殖民地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所谓的第一次大陆会议,希望能寻出一条合理的途径,与英国和平解决问题,这是13块殖民地亲英派与独立派的折中方案。然而英王却坚持殖民地必须无条件臣服于英王,并接受处分,这促使部分亲英派转变成独立派。1775年,在马萨诸塞州莱克星顿点燃战火,这意味着维权运动转变成了独立运动。1776年5月,在费城召开第二次大陆会议,坚定了战争与独立的决心,并发表《独立宣言》,提出充分的理由来打这场仗。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1777年10月,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独立战争初期的不利形势。此役使美国人民信心大增,并得到了国际支援。1778年2月法美签订军事同盟条约,法国正式承认美国。此后,西班牙、荷兰相继站在美国一边参战。英国在崛起过程中,发动了一系列对外战争,西班牙、荷兰、法国都是其曾经的手下败将,对英国的痛恨是难以言表的。美国开国元勋们成功的利用了这种国际关系,促使他们鼎力帮助美国,这是美国成功独立的关键。  美国社会发展程度没有英国高(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国家),270万人口的美国与1100万人口的英国开战,没有外来帮助,胜利希望是渺茫的,幸运的是美国得到了拥有1200万人口的法国的全面帮助,后又有西班牙和荷兰的帮助,胜利的天平向法美集团倾斜,英国最终认输,承认美国。这给人一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感觉。  1781年,约克城战役大捷,此后,除了海上尚有几次交战和陆上的零星战斗外,北美大陆战事已基本停止。日,英美签署《巴黎和约》草案,日,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英美合约的签订,不仅促使北美13块殖民地独立,而且还促使英国掌握的一部分其它北美殖民地划入美国领土。此时的美国领土范围,东到大西洋,西到密西西比河,北到大湖区与圣劳伦斯河,南与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交界。从参与独立的13块殖民地的面积约80万平方千米,增加到230万平方千米,约占现在美国本土面积的30%,这一部分也是现代美国的核心区域。
  延伸阅读:乔治?华盛顿  乔治?华盛顿(1732年2月—1799年12月)是英裔美国人,父亲是畜奴的农场主,断断续续上过学,年轻的华盛顿成为殖民地民兵军官,并参与英国殖民地军队与法国殖民地军队的战争,表现很好。华盛顿一直想成为英国正规军官,未能如愿,他在1759年辞去军职,并与一名已经育有两个小孩的富有寡妇结婚。华盛顿和她一起扶养这两个小孩,一直也没有自己的血亲孩子。新婚后他们搬到弗农山居住,过着绅士阶级农夫和蓄奴主的生活,并当选了维吉尼亚当地的下议院议员。  1774年,华盛顿被选为维吉尼亚州的代表前往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关闭了波士顿港,而且废除了麻萨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权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于莱克星顿和康科特与英军开战后,华盛顿穿着军服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代表,身着军装的华盛顿显得很耀眼,使大家知道他是一位军人。麻萨诸塞州的代表约翰?亚当斯推荐他担任所有殖民地的总指挥官(这显示华盛顿的戎装是一次成功的自我宣传),亚当斯了解到,确保南方的殖民地能与北部殖民地合作顺利组成大陆军团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荐一个南方殖民地人士担任总指挥官。华盛顿在日经由大会选举无异议支持成为了总指挥官,于7月3日在麻萨诸塞州的剑桥担任了全殖民地军队的总指挥官。与英国的战争进行的很不顺利,以失败为主。华盛顿领导的殖民地军队主要是逃跑和拖延时间,让英军意识到取胜的遥遥无期。  1778年2月,一名曾服役于普鲁士军参谋部的军官自愿帮忙训练华盛顿军队,以使他们能在战场上能和英军相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训练改进了战术和作战纪律,大幅增强了殖民地军的战斗力,成为了殖民地军得以摆脱乌合之众状态的分水岭。日的蒙茅斯战役中攻击从费城前往纽约的英军,与英军打成平手,加上一年前于萨拉托加战役中击败了伯戈因率领的入侵英军,情势逐渐好转,法国决定正式与美国结盟,这促使美国独立成为可能。  1787年主持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也是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65岁的华盛顿自愿放弃续任权力,形成了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避免了强势总统的过度专权,有利于民主体制的健康发展。之后他便再次回归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华盛顿时期确立的“总统每届任期四年,紧接着可以连选连任一次”的总统选举制度,影响了许多民主国的元首选举制度。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
  这个人想生二胎,注意他夹带的私货。  
  第二节
美国领土的迅速扩张    来自历史教育网的美国扩张图:刚刚独立的美国所属区域只是英国众多海外殖民地的一部分,对英国影响不大,英国继续蓬勃发展,引领人类发展潮流。刚刚独立的美国,面积虽然不小,但是人口不多,只是一个当时远离世界政治、经济核心的中等国家。  独立的美国处于与欧洲最近的北美东海岸上,并且属于温带气候,适宜温带的欧洲人口生活,这导致美国是美洲距离欧洲最近的理想移民地域。独立的美国,拥有着独立的执政权力,基本可以比较平等的对待欧洲各国移民(比如,某国的殖民地对某国之外的人口是排斥的),这导致美国接收的移民范围大增,此后,美国接收的欧洲移民不再是以英国人为主了,而是德国人、北欧人等西欧国家的移民为主。这不仅改变了美国人口的血统结构,更主要的意义是促使美国接收的移民规模大增,美国人口开始迅猛膨胀。美国独立,法国帮助最大,但是德国人受益最大,现在的美国白人,德裔是最大族群,约占美国白人的四分之一。  19世纪初期,随着欧洲移民的大量到来,参与独立的13个殖民开始显得拥挤起来,底层人口与新来的欧洲移民越过阿帕拉契亚山向西迁移,建设新获得的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部分人口甚至越过美国边境,蚕食周围土地,这带来了美国的进一步扩张。人口增长是美国扩张的原动力,生育与移民是美国人口增长的两个模式。  拿破仑法国与欧洲国家的战争,促成了美国的又一次大扩张。1803年,无暇顾及从西班牙手中获得的北美土地的拿破仑,以1500万美元(约相当于法国当年五分之一的财政收入。从通货膨胀程度角度考虑,价值相当于2013年的3亿美元,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变化,相当于2013年人们心目中的96亿美元的份量,考虑到美国人口数量的增长,相当于拿出2013年美国的5230美元的收入)的价格,把整个路易斯安那,约200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卖给了美国,这促使美国面积几乎倍增。400多万平方千米的美国,已经崛起成为面积大国。  此后美国利用移民鲸吞蚕食西班牙的佛罗里达土地,至1819年,在西班牙美洲殖民地起义风起云涌的形势下,美国向西班牙付出500万美元(从通货膨胀程度角度考虑,价值相当于2013年的1.1亿美元,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变化,相当于2013年人们心目中的34.5亿美元的份量),获得了对东、西佛罗里达1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占领和兼并合法化。  美国通过移民等措施,实现俄勒冈等地区的领土模糊化或争议化,1846年,美国和英国以北纬49度线将俄勒冈一分为二,美国获得7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领土范围扩展至太平洋海岸。  美国如法炮制,利用移民鲸吞蚕食墨西哥土地。先是1836年,美国移居墨西哥得克萨斯省的移民武装独立成功。1845年,得克萨斯并入美国。1846年,美国激怒墨西哥,借机占领占领墨西哥城。1848年,墨西哥正式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割让给美国,并承认格兰德河为美国和墨西哥的边界。美国由此获取的土地包括现今得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犹他、内华达、加利福尼亚6个州和怀俄明与科罗拉多州的一部分。1853年,美国以修建通往加利福尼亚铁路的需要为由,以1000万美元(从通货膨胀程度角度考虑,价值相当于2013年的2.26亿美元,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当于2013年人们心目中的42亿美元的份量)从墨西哥手中强行购得亚利桑那南部基拉河以南的约10万平方千米的希拉河流域地区。  美国利用军事征服、政治外交和强行购买等手段,先后夺取了墨西哥原国土面积约55%的土地,约230多万平方千米。至此,美国基本完成了对其毗连地区的领土扩张和占领。美国向这些新的领土不断移民,新州一一建立,先后加入联邦。1912年,美国在本土共建立48个州。  1867年,美国以720万美元(从通货膨胀程度角度考虑,价值相当于2013年的1亿美元,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当于2013年人们心目中的16.9亿美元的份量)从俄国手中购买了位于北美洲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及其周边的阿留申群岛,全部面积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1898年,吞并夏威夷。1899年还占领了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如东萨摩亚、中途岛及威克岛等。1917年,美国以2500万美元(从通货膨胀程度角度考虑,价值相当于2013年的3亿美元,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增长,相当于2013年人们心目中的23亿美元的份量)的出让费,从丹麦手中得到全部维尔京群岛。鉴于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巨大的综合价值,避免其从美国分离的可能性,分别于1959年成为美国第49和第50个州。
  第三节
美国人口的爆炸性增长  我们上面只是看到美国面积的壮大,还需要了解美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土地面积增大的最主要意义是可以养活更多人口,而人口的增多,不仅意味着国力增大,而且还有利于土地扩张,美国是这个良性循环的典范。  人,1650年5万人,1680年15万人,1700年25万人,1720年47万人,万人,万人,万人,这是北美13块英国殖民地的白人与非洲裔人口数量,不包括印第安人,当时北美的印第安人数量可能比白人多,至少前期比白人多。美国之所以能发动独立战争,这得助于北美13块殖民地迅速增长的人口数量,带来的综合力量的迅速增长。  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这个人口数量可能还不包括印第安人,但是北美的印第安人数量已经没有白人多了,后期相对白人已经微不足道了。此时的美国领土范围在扩大,到1860年,已经几乎是现在的全部美国主体部分了。此时的美国人口增长,与国土面积的增长有一定关系。  从1780年到1860年,80年的时间内,人口数量增长了11倍,国土面积增长了4倍,这是奠定美国大国地位的几十年。到1860年,美国人口数量已经接近英国本土人口数量。  万人,万人,万人,万人。1900年英国本土只有4100万人,美国此时已经崛起为一流人口大国或经济大国。1884年美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1894年美国工业经济总量超过英国工业经济总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此时英国人均工业产值比美国人均工业产值明显高一些,美国是依靠人口规模优势实现工业规模超过英国的。美国农业产值比例还有些偏大。从发展程度上看,美国还有些落后(此时美国人均富裕程度与英国本土人均富裕程度是类似的,依靠丰富的土地资源,美国人均收入在1830年代就基本赶上了英国,两国较为接近的人均收入水平保持了几十年时间,到1887年,美国人均富裕程度超过英国,这种局面至少已经维持到现在)。  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比英国经济发展速度大了一个人口增长速度,这个人口增长速度主要靠移民贡献。美国人口增长速度要比英国人口增长速度大3个百分点,也就是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高于英国经济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如果英国当时每年保持3%的经济增长速度,美国就可以保持6%的经济增长速度。长期积累,最终导致了英国经济规模与美国经济规模的悬殊。现在,美国经济规模大致是英国经济规模的5倍。  万人,万人,万人,万人,美国人均GDP水平超过英国的时间在1898年附近,第一次世界大战,迟滞了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拉开了欧洲国家与美国的人均收入水平。使美国成为引领经济发展潮流的国家,人均收入几乎处于世界最高水平,这可以从汽车的普及程度上看出来,美国汽车普及率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最高的。  1920年的英国本土人口不足5000万,美国人口数量已经可以是英国本土的二倍,经济规模自然也是英国的二倍。此时的英国还有广大的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南亚等地区,都被英国控制,英国本土与这些殖民地的经济总量加起来不比美国低,可供利用的各种资源不比美国小,在综合国力上,英国类似于美国。而美国社会思潮处于一种孤立主义状态,与世无争,这导致此时的英国依然是世界的主导力量。  万人,二战后,英国本土人口接近5000万,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而人均GDP明显低于美国,也就是英国社会或经济的运行效率低于美国,美国社会或经济或科技的发展程度高于英国。此时的英国,殖民地逐渐瓦解,可供利用的海外综合资源迅速减少,综合国力开始明显低于美国,大约是美国的三分之一,英国开始成为美国的小兄弟。此时的美国人口数量已经达到英国、法国、西德三国人口数量之和,综合国力已经超过三国之和,成为超级大国。  万人,万人,万人,万人,万人,2010年3亿人。近几十年来,美国每十年增长2000万人口,相当于一个澳大利亚的总人口。这也意味着美国近几十年来,每十年增加一个澳大利亚国力。2010年美国人口数量已经是英国的5倍,综合国力也大约是英国的5倍。类似人口或类似生产水平的人口构成的国家的力量差异程度,就是人口数量的差异程度,人口数量差异越大,国家力量差异就越大。美国与英国国力的变化,显示了这个道理。  英国北美13块殖民地独立的意义是;最终通过各种好运气,产生了一个面积广大,人口数量众多的美国。不然,现在的美国区域,可能就不是一个美国了,也许会是几个国家。当然一个包括五大湖区域、大西洋沿岸、及加拿大的北美英属殖民地,也许会逐渐发展成一个面积更大的北美国家,如果其人口数量依然庞大,那么其力量将同样强大。当然,这需要这个英国殖民地具有开阔的胸怀,能吸引来自欧洲其它国家的移民,而不仅吸引来自英国的移民。  美国独立的意义,我们以前更多的关注于美国的制度创新上,其实这种制度创新的意义没有我们感觉的大,因为美国独立前的13块英国北美殖民地的制度不算差劲,事实上传统的社会制度一般都不差劲。市场经济、私有制产权、自由思想,这是对社会或经济或科技发展影响最大的三大社会体制因素,而美国独立之前的社会体制是基本符合这种状态的。美国独立不独立,美国经济都会蓬勃发展,英国殖民地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同样走向高度富裕的历程或一直保持高度富裕的事实,可以显示笔者的这个结论,这几个国家只是由于没有美国人口密度大,没有美国人口数量多,而整体没那么强大,但人均富裕程度不逊色于美国。美国创造了一种没有皇帝或国王情况下的民主体制,虽然意义没有我们想象的大,但也是一个伟大的政体创造,值得我们学习。
  延伸阅读:人口密度因素对领土得失存在重大影响  人口密度因素可以影响人均资源因素,进而影响土地的吸引力,影响土地被掠夺的概率。人口越稀少,人均资源一般就越多,土地的吸引力就越大,土地就容易成为对方掠夺的对象,这会导致土地丢失概率增大。  人口密度因素通过影响人均土地资源因素,进而影响人口生存压力。在自然条件相同时,人口密度越大,人均土地资源越少,人们的生存压力就越大,人们就越具有扩张动力或移民动力。  人口密度因素可以影响单位面积土地上生活人口的实力,单位面积土地上生活人口的实力,决定抗御掠夺的能力,抗御掠夺的能力影响土地被掠夺走的概率。人口越稀少,单位土地生活的人就越少,单位土地生活人口的总力量就越小,抗御掠夺的能力就越小,土地被掠夺成功的概率就越大。比如加拿大人口高度稀少,100多年前的加拿大人口密度更为稀少,许多地方荒无人烟,这导致大量美国农民毫无阻挡的迁移到与美国相邻的加拿大区域,这些地方逐渐的变成了美国的土地。人口过度稀少导致加拿大难以看得住自己的土地,其土地逐渐被美国国民蚕食。  上面是三个人口密度因素对土地得失的概率关系逻辑,大量的事实也基本显示这个逻辑的实用性,美国领土的扩张,就与此有关。美国从东部大西洋沿岸,向西逐渐扩张到太平洋沿岸,之所以能成功的重要潜在因素就是;美国西部的邻居都是人烟稀少的区域(美国控制的区域人口密度也不算大,但是相对西部或南部的土地,美国的人口密度已经属于比较大了,这客观上导致美国具有人口压力,具有土地扩张的动力),遇到的扩张阻力不大。由于与美国相邻的西部或南部地区人口密度太小,资源显的太丰富,导致美国人口私自移民到不属于美国的土地上,这些地区的人口构成逐渐变成以美国人为主,最终美国通过购买等各种措施获得这些生活着美国人的土地。  美国领土扩张大约在100年前基本停滞,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周围人口稀少区域基本被美国占据,剩余地区人口已经不那么稀少了,人口不稀少的土地无利可图,缺乏吸引力,这遏制了美国土地的扩张趋势。  中国外东北的丢失,也与外东北人口密度过小有关。当时的清政府限制汉族人口移民东北地区,导致东北地区人口高度稀少,进而导致东北地区力量空虚,从欧洲不远万里到来的少量俄罗斯人口,就可以相对轻松的占据外东北地区,最终导致中国外东北土地的丢失。  较大的人口密度与较小的人口密度具有相反的领土效应,较小的人口密度容易导致领土丢失,较大的人口密度容易导致领土扩张。较大的人口密度容易产生人口压力,具有土地扩张动力。比如,印度人口密度较大,比中国人口密度大三倍,这导致印度人口压力比中国大,进而导致印度扩张动力比较大。虽然印度整体力量不如中国,但是印度在较大的人口生存压力条件下,冒着战争的危险,依然产生火中取栗的行为,占据中国藏南近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这里是中国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也是比较适宜生活居住的地区,对印度很有吸引力)。虽然因此而产生了战争,但是印度幸运的是,依然占据着这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听说已经移民几百万人口(比现在西藏自治区管理的人口还要多,这9万平方千米的藏南亚热带土地是西藏最适宜人们生活的好地方)。  中国整体人口密度没有印度大,总体人口压力没有印度大,导致中国不愿意为此而发生更大的麻烦,这带来了中国的容忍。最主要的是藏南这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生活着很少的人口,人口密度高度稀少,属于容易丢失的土地,结果可能因此而永久丢失了。
  第四节
留下伤痛的南北战争  美国南北矛盾由来已久,南北的生产模式差异带来经济利益的明显差异以及思想上的差异。北方人多势众,在联邦政治上处于优势,比如,在总统选举上,往往可以选举出代表北方价值观的总统,南方当然会有失落感。南北角逐越来越激烈,待到代表北方利益的林肯总统选举胜利以后,南方对美国当时的政治现状已经由失落而失望,决定走另一条道路,与北方分道扬镳。南方各州的独立历程也是一种民主决策,这与北美13块殖民地决策独立英国的情况类似,几乎是如法炮制。  1860年,11个南方的州脱离联邦,另组政府,北方则表示,为了统一将不惜付出任何代价。1861年,内战爆发,此时北方有人口2200万,南方有人口900万,其中还包括350万的非洲裔,如果没有外力的干扰,结局可想而知。谁知,就是没有引来强大外力的干扰,虽然英国与法国都给予南方政权一定援助,但是力度太小,没能扭转局势。不知道英国为什么不给予南方政权更大支持,这是一次平衡北美势力的好机会,按照远交近攻的原则,占据现在加拿大的英国支持不与加拿大相邻的南方政权,实现两个美国的局势,对英国加拿大的安全是有益的。只是英国有类似愿望,但是不愿意为此而付出更多努力,没有利用好这次解体美国的机会,这保障了美国的继续强大,一个可以逐渐取代英国地位的美国,最终没有被夭折,而幸存下来。如果英国能像法国帮助美国独立那样的力度支持南方政权,美国的解体不可避免。可能是当时英国、法国合作的克里木战争,对英法国力的消耗较大,导致英法没能大力援助南方政权。  1865年,北方战胜,北方20至45岁男性的10%战死。战场主要在南方发生,南方遭到严重的破坏,南方20至40岁男性的30%战死,大量妇女被强奸,战争给南方人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好战的双方都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导致林肯(1809年-1865年)被恼恨的南方人刺杀。这次内战让美国人认识到局部区域民主决策独立的道路是行不通的,此后,美国人不再在这个领域轻举妄动了。  南北战争是美国的悲剧,不知道是来自体制,还是来源于什么?不论怎样,这显示在当时那种民主体制下,也会发生内战。不过,当时那种民主体制似乎还不太健全,这可能是那次内战没有被避免的原因。笔者只是不解于,在民主体制下,双方的分歧,竟然最终只能通过战争来解决,这可能是民主体制的较少例外。笔者只知道在专制体制下,双方的分歧容易走向战争,并通过战争解决问题,还有很多时候,通过战争也解决不了问题,最后通过和谈妥协,搁置或冷却问题,回到原点。  不过,美国的内战显示了,在民主体制下,是具有自我避免解体或分裂的动力的,是完全可以避免国家解体或分裂的。不要认为民主了,国家就会解体或分裂,这种感觉是错误的,不符合实际。了解这个事实,我们就可以安心的走向民主,而不用担忧国家是否会因为走向民主而解体或分裂。前苏联的解体是在专制体制下,走向解体的,继承者俄罗斯已经基本实现民主体制,虽然国内情况依然很复杂,却并没有分裂或解体,妄想复制苏联解体模式的车臣在俄罗斯的民主体制下,走向独立是艰难的。
  延伸阅读:亚伯拉罕?林肯  1809年2月,林肯出生在肯塔基州哈丁县一个不富裕的家庭,小时候,林肯帮助家里搬柴、提水、干农活等(这看起来不算过分,以前中国农村小孩都是这样的)。父母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他们以种田和打猎为生。1816年,林肯全家迁至印第安纳州的西南部,开荒种地为生。9岁的时候,林肯年仅34岁的母亲不幸去世了。一年后,父亲与一位叫萨拉?布什是善良开明的女性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对小林肯充满爱心。林肯也敬爱后母,一家人生活得和睦幸福。由于家境不富裕,林肯受教育时间不多,为了维持家计,少年时的林肯当过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工人、店员和木工。  18岁那年,身材高大(193厘米)的林肯到达奥尔良,25岁之前,没有固定的职业,在劳作之余,林肯是一个热爱读书的青年,通过自学使自己成为一个博学而充满智慧的人。在一场政治集会上他第一次发表了政治演说。由于抨击黑奴制,提出一些有利于公众事业的建议,林肯在公众中有了影响,加上他具有良好的人品,1834年,25岁的林肯被选为州议员,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在友人的帮助下钻研法律。两年后,林肯通过自学成为一名律师,后在斯普林菲尔德合伙开办律师事务所,不久又成为州议会辉格党领袖。1847年作为该州辉格党内唯一代表当选为国会众议员。在此前后,关于奴隶制度的争论,成了美国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这场争论中,林肯逐渐成为反对蓄奴主义者。他认为奴隶制度最终该消灭,首先应该在首都华盛顿取消奴隶制。代表南方奴隶主利益的蓄奴主义者则疯狂地反对林肯。  1850年,美国的奴隶主势力大增,林肯退出国会,继续当律师。1856年,林肯因强烈反对扩大奴隶制而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主要领导人。1860年,林肯成为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11月,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也是共和党的首位总统。林肯选票来自北方,在蓄奴主义者控制的南部10个州,几乎没有得到选票,这种结果显示了南北的巨大分歧,双方的竞选炒作,引起了南北力量严重的针锋相对趋势,这隐藏着巨大危机。一方为了选票,打着废奴的旗号,另一方为了选票,打着继续蓄奴的旗号,最终激化了双方关系。这种情况类似于中国台湾地区的本省与外省人的矛盾煽动竞选模式,陈水扁就是打着挑起本省与外省人的矛盾的旗号,获得选票。只是由于外省人与本省人居住地域差异不大,都是在台湾的狭小区域,通过外省人的忍让,以及外省人与本省人居住杂居的情况,没有导致双方关系的进一步激化。而美国的情况就不一样了,地域广大,南北双方差异明显,矛盾容易激化,处理不好是会出问题的。林肯一当选总统,南北观念矛盾没有等到林肯处理,或林肯没有来得及处理,南方就行动了。南方11个州先后退出联邦,宣布成立“美利坚诸州同盟”,并制订了新的宪法,选举总统。  1861年4月,南方武装限期驱逐在南方驻扎的原来的美国政府武装,最终引起南北战争。内战爆发初期,由于南方军队将领杰出的军事才能,林肯政府在战争中节节失利。为扭转战局,1862年5月林肯政府颁布了《宅地法》,其中规定,美国公民交付10美元(相当于美元在美国人心目中的价值)即可在西部得到160英亩(约等于971亩)的土地,连续耕种5年就可成为其主人,这个政策吸引了大量来自欧洲的新移民,比如来自德国区域的移民,这为北方提供了大量兵源。9月,又颁布《解放黑奴宣言》,废除了黑奴制,规定叛乱各州的黑奴是自由人,这争取了黑奴,进一步增加了兵源。这些措施促使北方拥有更大规模的军队,战争形式骤然改观。1863年夏,北方军队转入反攻。1865年,南方叛军向北方军队投降,持续4年之久的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日晚,内战刚刚结束,林肯在华盛顿的福特剧院被忠诚于南方联邦的人士刺杀而亡。
  第五节
参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美国开始独立战争时,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这次轻工业为主的工业革命基本完全由英国独自完成,美国与其它欧洲国家都是旁观者,当然美国的富尔顿1804年制造了蒸汽轮船,虽然刚开始的轮船不比帆船有多少优势,但也是船舶新时代开端的标志。不过,从创造性角度看,轮船的出现没有火车的发明更具有创造力。  英国的工业革命,刺激着欧美地区,促使欧美地区先后走向了近代工业发展道路。随着工业文明影响范围的增大,参与人口的增多,实际参与人口已经比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多了几倍,这意味着聪明才智人口的多倍增加,带来了科技发展速度的倍增。很快,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欧美的普及历程中,各种技术获得了新的巨大前进,由此拉开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序幕,这促使英国之外的欧美地区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英国同样是本次工业革命的参与者,但是美国与德国更为重要,其它欧洲国家也有重大参与,美国开始明显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  这是一次重工业的工业革命,化学工业开始兴起,德国遥遥领先。德国人发明的轻便的内燃机开始代替庞然大物的蒸汽机,这带来交通工具的创新。比如蒸汽火车变成内燃机火车,这种改变可以忽略不计,更重要的是德国人的汽车和美国人的飞机。还有不被我们注意的炼钢技术的前进,这带来钢材价格的大幅度下降,各种领域开始用得起钢材了,摩天大楼开始产生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电气技术的前进,德国人的发电机,比利时人的电动机,促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跨入电气时代,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美国人在此后扩展电的运用方面贡献明显,爱迪生发明电灯泡,以及对电的推广做出了很大贡献。特斯拉在美国运用的交流电,解决了远距离输电问题,成为电力发展的方向。  在通信技术方面,美国的莫尔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就搞出了有线电报。美国人贝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期,发明了电话。此后,意大利人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报,电报开始广泛运用于军事战争领域。  可以感觉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人的技术创新已经可以盖过英国,这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美国人口数量或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是分不开的。德国人口数量也比英国本土多,德国经济规模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超过英国经济规模。德国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贡献也大于英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世界科技中心也由英国转移到德国,这显示德国人与英国人具有同样的创造力,但是德国拥有更多人口,这促使德国整体的科技创新能力更为强大。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也是美国的镀金时代,人口高速增长时代,经济繁荣时代,美国梦时代,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美国铁路大建设。内战结束后,开始了西部大开发,开发西部需要交通,美国铁路大建设拉开序幕。美国通过“私人投资、政府援助”的方式,取得了铁路建设的巨大成功,极大地推动了西部开发和国民经济增长。从1830年至1915年,美国铁路里程每年以近5500千米的速度递增,这个年均建设里程,也是现代中国达不到的,要知道当时的美国不足一亿人口,综合国力远比现在的中国低(中国2013年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达到美国100年前的水平了)。  美国内战时,拥有铁路4.8万千米,1900年已超过31万千米,超过了欧洲各国铁路的总长度,几乎占到全世界铁路里程之半,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又进一步增加到41万千米。在1880年至1890年的10年间,铁路干线运营里程由15万千米增加到26.8万千米,年均建设1.18万千米,其中,1886年至1890年年均建设1.24万千米,是120年后中国“十一五”规划铁路年拟建规模的3.6倍。要知道,那时的美国只有近6000万人口,相当于现在中国人口的22分之一,人均铁路年建设里程是中国现在人均铁路建设里程的79倍,可见,美国那时人均在铁路上的投资是多么巨大。那时美国只有200万吨的钢铁年产量,没有中国现在的零头多,那时美国的生产力也明显比现在的中国落后,但是那时美国人投资铁路的热情,要高于现在中国人的近百倍。  当然,那时的交通工具比较单调,铁路的重要性比较大,对铁路建设热情多一些也是应该的。不过,中国的铁路依然显得太少了,中国人均拥有铁路里程不应该有美国多,但是总量上应该接近美国水平,达到30万千米的通车里程,很有必要。现代中国保持每年一万千米的铁路通车规模,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也是很有价值的。但是实际上,在高铁热潮的情况下,铁路建设规模依然不足,与中国国力或市场需求不符,可见,加强普通铁路的建设很有必要,每年应该至少达到开工5000千米的普通铁路建设规模,高铁也可以有同样的开工规模。  美国铁路建设,促使许多“铁路城镇”崛起。例如19世纪初,处于美国中北部的芝加哥还是人迹罕到之处。而1880年芝加哥市人口已有50万,1890年增至100万,1900年更达到200万,20年翻两番的速度使芝加哥一跃成为美国第二大城市(这很类似于深圳的崛起速度)。  美国铁路大建设扩大了美国经济框架,促使美国更多资源得以被利用,这促使美国吸引力居高不下,吸引的来自欧洲的移民充实了美国,一个强大的美国随之崛起。
  第六节
二十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19世纪初期,美国跟随英国工业革命的步伐,开始工业化,内战之后则步入成熟阶段。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美国已经成为城市化国家。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美国参与一战,并且在世界上尝试扮演重要角色。  1900年美国证券领域已经高度发达,证券股票的市场价值已经达到美国年GDP总量的3.4倍,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家庭可自由支配财富,这笔可支配收入已经平均相当于家庭几倍的年收入。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证券股票的市场价值占GDP的比例进一步提高,这导致股价的波动对市场需求的影响就更大了。  人们的可自由支配财富决定人们的消费水平,股价的高涨导致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大增,人们的消费量也随之增大。个人消费量的增大会刺激各个行业生产,促使企业利润增加,生产旺盛。股价的上涨带来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美国经济的高度繁荣。  股价的上涨,也带来股票投机的盛行,大量货币投机到证券上。随着股价的继续上涨,客观需要的投机资金跟着增多,最终导致投机资金没能跟上股价上涨客观需要的资金,这导致股价难以继续上涨。股价远离其应有价值时,投机者的投资担忧增多,这也会导致投机行为萎缩。对股东来说,最明智的行为是在这个时候卖掉自己的股票。敏感的人已经开始抛售自己的股票,股票价格已经上涨到极点,股价停滞了。  股价停滞一段后,会有更多人抛售股票,带来股价下滑,进而大跌,会使股票拥有者的可支配财富大为缩水,其消费水平会明显下降。比如股价下跌一半,这意味着家庭平均可支配财富减少了约2年的年收入,会明显减少国民的消费行为。各类市场消费萎缩,带来生产萎缩,利润下滑。市场繁荣结束,失业增多,经济逐渐萧条,进而进入全面萧条。  大萧条影响的不只是美国,世界各国都受到它的打击。1932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当选总统,他主张政府应拿出行动来结束经济大恐慌,也就是政府更多的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新政府虽然解决了许多的困难,但美国的经济还是要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能苏醒。
  延伸阅读:富兰克林?.罗斯福  罗斯福(日—1945年4月)生于纽约,其父是英格兰化的荷兰裔美国人,外交界和商业界的活跃人物,其母是出身上层社会且受过国外教育的漂亮女性。经过母亲实施的启蒙教育之后,罗斯福随家庭教师学习拉丁语、法语、德语、书法、算术和欧洲历史。1896年,罗斯福被送入以培养政界人物为目标的格罗顿学校。他读书多,见识广,文质彬彬,酷爱体育,擅长网球、高尔夫球,爱好骑马和驾驶帆船。当时,格罗顿公学橄揽球盛行,他就主动组织了拉拉队,当管理员。他擅长辩论,是“辩论学会”会员,在格罗顿公学他的成绩优良,给人的印象是用讨好人的办法来加强自己的地位。  从格罗顿公学毕业后,曾一度想进海军学院,年迈的父亲坚决反对,1900年进入哈佛大学,攻读政治学、历史学和新闻学,这一年,他72岁的父亲去世,留下了12万美元的存款,其母从外祖父处继承了130万美元的遗产(这在那时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相当于那时人均年GDP的4815倍,考虑到人均收入的增长,在美国人心目中相当于2013年的2.56亿美元财富)。大学时代的罗斯福十分热衷于社会活动,学习成绩并不突出,数次去欧洲旅行,喜欢球类活动。1904年,罗斯福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1905年3月,与埃莉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的侄女)结婚。1907年,罗斯福从法学院毕业,进入律师事务所任律师。  1910年,罗斯福以民主党人的身份开始涉足政界,当选纽约市参议员。1913年,威尔逊总统任命他为海军助理部长,他在任七年,表现杰出,主张建设“强大而有作战能力的海军”。1920年竞选副总统失败。此后,罗斯福出任马里兰信用与储蓄公司的副董事长,同时又重操律师业。此外,罗斯福还从事各种商业冒险活动。1921年8月,罗斯福患上了脊髓灰质炎症(站不起来了,出行需要轮椅)。  1928年任纽约州州长;由于对农民实行减税,大得人心,1930年连任。1932年竞选总统,提出“新政”计划,以绝对优势击败胡佛,成为美国第32届总统。受命于危难之中的罗斯福取得了各种不同政见的人的支持,“新政”得以顺利实施。其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农业调整总署,提高农产品价格,恢复农业繁荣;向大中企业贷款,刺激商业;建立专门机构,对失业工人提供救济和就业机会。  1936年竞选总统时,罗斯福得到农民、工人和一般下层人员支持。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罗斯福请国会召开特别会议,修改中立法,允许交战国在“现购自运”的条例下从美国购买武器。1940年法国战败,罗斯福积极作防御准备,决定用参战以外的一切方式援助英国,为英国提供50艘超龄驱逐舰以换取西半球八个基地。  具有投票权的母亲们是反对战争的,她们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战场,1940年竞选总统时,为了获得民心,罗斯福和另一位候选人均表示美国不介入国外战争。55%的选民选择了罗斯福,打破了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总统确立的传统,第三次当选为美国总统。  他提出的租借法案在国会通过,这一法案使美国可在财政上对英国及其盟国给予援助。1941年8月,他和英首相丘吉尔会于军舰上,并发表联合新闻公报,宣布《大西洋宪章》,该宪章宣称美国和英国不追求领土扩张,也不愿有违背有关民族意愿的领土变更,尊重各民族选择其政府形式的权利。  日,日本突然偷袭珍珠港。美国国会应罗斯福之请求,于12月8日开会,四小时内通过对日宣战的决议。12月11日,德、意对美宣战。参战后,罗斯福动员工业积极从事军事生产。此时美国的军工生产约为德、日之总和;1944年则达到轴心国生产之两倍。这其实也就是同盟国胜利的原因。  战争期间,他将精力专注于战略问题,与盟国磋商未来之和平规划。罗斯福希望建立一个有效的国际组织,即联合国,以维护战后和平。1943年1月宣布轴心国必须无条件投降这一原则。1945年2月三巨头再度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会晤,那时欧洲战场战争已近尾声。美国预计日本能再战一年半左右。原子弹虽在制造,但美未曾预计其威力能达到后来实际发生的巨大程度。罗斯福及其军事顾问急欲争取苏联在亚洲出一臂之力,斯大林许诺了对日作战。罗斯福、丘吉尔也在远东向苏联作出让步,也就是作出损害中国利益的让步,这事实上是出卖了中国。  1944年11月,罗斯福再次以53%的得票率第四次当选总统,总体上看,罗斯福得票率是一次比一次低。任职后不久即赴温泉休养,1945年4月因脑溢血逝世。由于罗斯福任职时间长,个人能力也很强,做了很多事情,并且总统任期处于特别的时期,这促使罗斯福成为影响深远的美国总统,成为与华盛顿和林肯并列的三位伟大总统。罗斯福也许并不是出于私心而贪恋权力,超出两任总统任期,违背总统任期惯例。1951年美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让总统不得超过两任的惯例成为宪法,这其实也是对罗斯福违背总统任期惯例的不认可。
  @润滑油-29 18:52:54  这个人想生二胎,注意他夹带的私货。  -----------------------------  快去结扎
  @henanyanling6
18:00:21  第一章
美国崛起历程  一个深深的影响人类20世纪和很有可能同样影响21世纪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怎样逐渐强大的,这值得我们回味,毕竟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同样的崛起过程,虽然崛起路程或起点不一样,但结果会是一样的。  第一节
美国的诞生  四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祖先从白令海峡区域到达北美,逐渐占据了美洲。当哥伦布来到美洲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3000万,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生活在现在的加拿大......  -----------------------------  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生活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这个数字如何估算出来的?蛮荒的北美印第安人人口,居然比建立高度文明的玛雅人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人口还多?!
  作者:giga_fans 时间: 14:40:09   @henanyanling6
18:00:21  第一章 美国崛起历程  一个深深的影响人类20世纪和很有可能同样影响21世纪的国家是怎样产生的,怎样逐渐强大的,这值得我们回味,毕竟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同样的崛起过程,虽然崛起路程或起点不一样,但结果会是一样的。  第一节 美国的诞生  四万多年前,印第安人祖先从白令海峡区域到达北美,逐渐占据了美洲。当哥伦布来到美洲时,居住在美洲的印第安人约有3000万,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生活在现在的加拿大......  -----------------------------  其中有大约2000万人生活在现在的加拿大和美国中北部---------------??????  这个数字如何估算出来的?蛮荒的北美印第安人人口,居然比建立高度文明的玛雅人文明,阿兹特克文明人口还多?!  =============  这个确实是估算,毕竟没有具体的人口统计。但是,这是有根据的估算,得出这个数据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没有看地图,玛雅范围在墨西哥南端和相邻的国家境内,范围是很窄的,虽然文明程度比较高,人口数量不会太大。而北美地区,特别是以大草原为主的地区,面积广阔,生活2000万人口是不算什么的。
  第七节
二战带来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  1941年,拥有1.3亿多人口的工业化的美国,经济实力两倍于英国,也明显比德国经济实力强,是当时世界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最终因为日本偷袭珍珠港而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卷入确实具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与日本的战略失误有关。日本盟国德国却愿意为日本买单,与美国宣战,这导致美国全面参加二次大战。美国的参战改变了双方的命运,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达的美国参与同盟国,意味着轴心国的失败。德国掌握的人力资源和科技资源相对美英同样雄厚,但是德国掌握的地域面积只是半个美国大,这导致可以开采的矿产资源有所不足,相对英美掌握的矿产资源要大为逊色,这为德国的最终失败奠定基础。日本经济实力或经济发达程度不如欧美地区,科技实力与美国有一定差距,最终导致日本军事技术或装备不如美国先进,这带来了日本海战的失败(日本海军实力与太平洋美国海军实力差异不大,甚至总体占优势,由于日本在无线电技术或密码破译方面不如美国,其实就是综合科技水平不如美国,这导致日本海军行动信息外泄,带来中途岛海战的失败)。  二次大战,打垮并分裂了德国,削弱了法国和英国,这导致西欧实力大为下降,东亚的日本势力被打回原形,并且被美国管制和驻军,美国势力开始扎根于西欧和东亚。二战中,美国人口数量不仅没有下降,而且还在增长,这相对于因战争而人口停滞的德国或西欧,是巨大优势,这进一步扭转了美国与西欧的力量形势。欧洲科技人才的大逃逸,而美国接收了他们,以及欧洲经济的破坏,也带来科研条件的恶化,这促使美国科技实力相对欧洲的大爆发,超过欧洲科技实力,成为世界科技最强国。19世纪的英国是世界科技中心,科技最强国。随着德国经济的崛起,人口数量明显大于英国的德国在20世纪的前40年,成为世界科技中心,科技最强国。  二战促使美国全方位的成为世界第一,政治、军事、经济、科技,这些对综合国力影响最大的四个领域都成为世界第一,其中的军事、政治、科技这三个领域的第一,都是二战带来的。二战促使美国代替西欧,成为世界政治、科技、军事、经济等诸多领域的超级大国。其庞大的领土面积与众多的人口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根基。有没有二战,美国都将会成为超级大国,二战的作用就是让美国提前成为超级大国。  前苏联也是在二战中严重受伤的国家,几乎被打残,在美英盟友的输血下,前苏联在二战后期,逐渐控制了广大的东欧地区,也控制了东亚的部分地区,以及其强大的意识形态号召力或穷兵黩武的专制体制,促使前苏联集团成为影响世界形势的重要一极,前苏联也因此而成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世界被分成了东西方两大阵营,美苏及其各自阵营分别在军事、政治、经济、宣传各方面加紧准备,一如战时,这种状态被称为“冷战”。
  延伸阅读: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根基  美国的历程就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历程,有四方面在遥相呼应,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一,美国拥有良好的制度基础。美国良好的制度基础主要得助于英国社会制度的成熟,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前进,扫清了阻碍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立宪君主制度,实现了比较民主的制度体系,成为当时社会制度先进的国家。英国还确立或完善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领头羊,美国独立前,英国就开始了影响深远的工业革命。  美国是英国殖民地,美国立国时期的人口也主要来自英国,这导致美国可以站在巨人的肩上,设想更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事实上,美国独立建国领导人也确实设计了一套完善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参考英国社会制度理念以及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制度(北美的13个殖民地内部还是比较民主的,这其实是英国立宪民主制度在英国殖民地的运用)而创立的,本质上与英国社会制度是一样的。三个基本的本质内容,为了拥有更多自由而设计出的民主制度,为了自由或不被奴役,继承了全面的私有制度传统理念(这种理念根深蒂固,可以促使美国抗御共产主义潮流),民主制度与私有制度必然带来市场经济。  美国的民主制度体系是如此完善,竟然在长达200多年的运行时间内,很少需要改变,这确实显示了美国开创者的高超智慧,客观上这也是建立在英国高超民主制度理念的基础上的,不然,一下子是不可能创造出这么好的社会制度的。英国是美国强大的基础,英国给予了美国强大的基础。没有先进的英国,也许就没有先进的美国。  二,高经济天赋的欧洲后裔。美国是英国的殖民地,早期,主要是逃避政治迫害的英国移民,经济天赋比较高。后来主要是德国移民,经济天赋依然比较高。这种状况也许是一种巧合,不过,这确实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基本保障,是人口经济天赋素质的保障。(笔者的意思不是说来美国的西欧人是当时西欧人的佼佼者,而是说,来美国的西欧人与没有来美国的西欧人的天赋是一样的。所谓的天赋水平高是相对其它地区的人口而说的,比如相对非洲或南亚,甚至相对南欧人口也如此。)  三,高素质人口数量的持续膨胀是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基本条件。美国独立后,继续保持着吸引英国移民的传统,脱离英国的美国,也开始对非英国人产生较大吸引力,这促使西欧各国人口汇集美国。人口相对众多而稠密的德意志地区(那时还没有统一的德国),没有自己的殖民地,愿意吸引德国人口的美国,自然成为德国人口的理想殖民地,这导致德国后裔成为美国最大一股白人群体。  美国的温带气候,与欧洲气温差异不大,也适宜欧洲人口生活,从气候角度看,是欧洲人最理想的殖民地。当时的热带地区,由于医疗条件差,容易产生疾病,不适宜欧洲人口殖民。从距离角度看,美国距离西欧较近,至少比南美洲近,更比大洋洲的澳大利亚近。这也导致美国具有吸引欧洲移民的距离优势。美国地域庞大,农业资源丰富,客观上可以养活众多人口,整个西欧的人口迁移到美国,美国也可以容纳的下。独立的美国不再是欧洲某个国家排他性质的殖民地了,具有相对宽广的胸怀,愿意平等的接纳欧洲移民。以上这些因素都导致美国具有最强大的吸引力,吸引着欧洲人口前往美国殖民。美国本身也拥有最强大的接纳能力,持续不断的接纳着欧洲殖民者(移民)。  这些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导致美国人口数量迅速膨胀,从独立战争时期的几百万人,到1920年达到上亿人口,1970年达到2亿人口,现在已经达到3亿人口。成为欧美地区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欧美地区最大规模的高素质人口群体。  四,逐渐扩大的领土面积。美国建国时,只有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13个州,以及周围的土地(13个州的面积是80万平方千米,英国承认美国后,把周边的一些地区划给了美国,加起来有230万平方千米)。经过大约100年时间的领土扩张,面积增加4倍,成为一个面积大国(这些土地生活着很少的人,具有很大的人口容纳增长潜力)。领土面积的扩张是美国持续强大的基础。领土面积的扩张不仅仅意味着土地资源的增加,而且意味着美国可以养活更多人口,可以吸引更多欧洲人口。面积的扩张带来人口数量的增长,促使美国进一步强大。持续扩大的土地面积也是美国具有持续吸引欧洲移民能力的重要原因。
  @henanyanling6
16:29:34  延伸阅读: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根基  美国的历程就是成为超级大国的历程,有四方面在遥相呼应,促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一,美国拥有良好的制度基础。美国良好的制度基础主要得助于英国社会制度的成熟,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社会制度的巨大前进,扫清了阻碍经济或社会发展的制度障碍,建立立宪君主制度,实现了比较民主的制度体系,成为当时社会制度先进的国家。英国还确立或完善了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地位,成为......  -----------------------------  美国的制度      
  第八节
引领第三次科技革命  二战环境的高强度竞争国际社会,也包括科技的竞争,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根源于二战的高强度竞争环境。德国的排犹运动,促使一大批欧洲科技人才流入美国。具有强大物质生产基础的美国,进行了一大批战争科技研究,并结出了硕果,原子弹的出现,重大的影响了国际社会,随之而来的原子能利用成为本次技术革命的一个标志。  二战结束后(1946年)才诞生的计算机也是美国二战科研的硕果,虽然刚开始的计算机很笨重,但是现在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影响着每一个人,这应该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最主要标志。美国设想用于战争目的的激光,虽然迄今为止对人类影响还不大,但已经是科幻片的主要武器了,未来难以预料。主要起源于美国的新材料,也是本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标志。  二战打坏了德国,其顶尖人才在排犹运动中失去一部分,更多的顶尖人才或顶尖技术是在被盟军占领后失去,美国与苏联分享了其顶尖人才或顶尖技术。这促使世界科技中心从德国转移到经济实力更为雄厚的美国。这在美苏竞争的国际环境下,在美苏两国强大的物质生产基础下,德国转移出去的顶尖人才或顶尖技术发挥出来,促使人类进入宇航时代,双方激烈的科技竞争,以美国登月行动而走向最高潮。宇航技术的前进,特别是各种卫星的出现,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促使人类更好的认识地球,也带来信息传播的方便,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之所以称第三次科技革命,而不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原因是称第三次科技革命更为恰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逐渐退出第一大产业的名次,服务业成为第一产业,并且比例越来越大。工业占GDP的比例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工业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运行效率的影响在逐渐缩小。非工业领域的技术前进,也在深深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生物工程技术,在改变着医疗或人类寿命。计算机不仅对工业生产走向自动化有帮助,而且对我们日常生活或其它行业的生产也很有价值。这些因素导致我们不能把本次生产力的大发展,仅仅称为工业革命,称为科技革命更为恰当。  如果说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参与了,那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几乎全面引领了这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点是,新科技产生以后,可以迅速的普及世界各地,因为,随着飞机或通信技术的前进,世界已经进入地球村时代,这是地球村时代的科技革命。
  第九节
非裔对美国影响力的逐渐加大  1860年的美国非洲裔奴隶是当时美国人关注的焦点,并引起了美国南北内战。百年后的1960年代初期,非裔问题再度成为美国内部的焦点。这次焦点来源于美国白人左派的大度,以及非裔权力的争取,最终带来美国非裔全面的国民待遇,甚至超国民待遇,这是美国非裔政治领域束缚的全面解除。非裔地位的国民待遇化,深刻的影响着美国社会或美国经济,比如,加剧了美国的逆城市化现象。  提高非裔综合地位的平权法案  由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可以推导出男女之间的平等、民族之间的平等、种族之间的平等。男女平等是,男人(个体)与女人(个体)之间的平等。民族平等也是指各个民族的人(个体)之间相互平等。种族之间的平等也是种族之间个体的平等。一般不以整体(群体)对比平等,原因是,整体之间的平等,往往会导致个体之间的不平等,这样的整体平等隐含着不平等,并且是最重要的不平等——个体之间的不平等。  比如民族平等概念,不是指各个民族的整体在一个国家中的地位相同,而是指各个民族内部的个体在一个国家内部地位相同。比如权利的分配,各个民族不可能分得同样的权利,因为各个民族的人口数量不一样,如果分得同样的权利,人均分得的权利就不一样,这是对平等的最大伤害,危害了平等的最主要内涵——个体平等。  平等一般是指前提的平等,一般不是指结果的平等(平均)。前提的平等是平等的主要内涵,也是大家所公认的平等内涵。比如大家在法律、政策、规则上一律平等,得到同样的对待,不能因人而异,这包括,不能因民族不同而不同、不能因种族不同而不同、不能因出身不同而不同、不能因性别不同而不同,等等。这是前提的平等,也是我们每个人潜意识中的平等概念。  有时另一个平等概念也会产生,有时也会运用,就是结果的平等(平均)。这是一个很有危害的平等概念,也很少被使用。一些国家在某些方面运用了这个概念,做了一些具体的政策,常常是这个国家最具有争议的政策,比如美国在学校招生上运用了这个概念。  美国曾经存在种族歧视,因种族出身不同而存在政策歧视,这是前提的不公平,现在美国已经彻底废除了这样的政策,这样的不平等政策对非裔的伤害确实不小。在废除种族歧视政策以后,美国非裔的表现依然不理想,比如非裔孩子上学成绩不如其它种族。许多美国人认为非裔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由于非裔过去受到种族歧视所致,只要给非裔机会,非裔是可以搞好的,这成为照顾非裔的最主要论点。美国白人确实歧视过非裔,白人是理亏的,这些人认为适当的弥补一下,也是应该的,非裔更认为自己应该受到照顾,最终美国通过了一些平权法案。适当在某些方面,在结果上照顾非洲裔,这是结果平等的运用,这是美国很有争议的内容。因为这样的结果平等带来了前提的不平等,大家当然会很有意见。  美国在教育上的平权内容主要是在录取学生上照顾非裔与拉丁后裔,白人不照顾,华裔与犹太人受到负照顾。照顾的结果是各个学校按照各个种族(民族)人口总量在地区或国家的比例,招生学生。非裔如果占总人口的10%,招生名额比例就按照10%的比例招生。结果是各个族群的学生,上某些大学的比例与各个族群人口比例比较一致,这是结果平等。这样的结果平等破坏了前提平等,降低了大学的招生质量。大学招生的学生中,非裔平均分最低、白人中间、华裔与犹太人平均分最高,这样的政策主要危害华裔与犹太人。  美国只是部分运用结果平等,不是全面运用,在最主要的方面没有运用。比如,刑法领域没有运用结果平等,用的依然是前提平等。如果美国在刑法方面运用结果平等,美国就会成为非裔的天堂。美国现在的监狱中,被关押的犯罪分子大部分是非裔,原因是非裔暴力犯罪率高。  有人把美国的平权法案作为韩国应该优待非主体民族的证据,作为韩国民族政策正确性的一个理由,确实荒唐,原因是韩国的民族政策与美国的平权法案有本质不同。美国的平权法案至少是从结果上体现人与人之间平等(平均),韩国的民族政策是这样的吗?是这样结果上的平等吗?当然不是。韩国的民族政策既不是前提的平等,也不是结果的平等,这是其荒唐的根本原因。韩国的民族政策如果能体现一个平等,那似乎还说的过去,事实是,哪个平等也没有考虑(体现)。  比如韩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是前提的平等,各个民族应该遵守同一个政策。就是不这样,也应该是结果的平等,各个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应该根据各个民族的实际生育率制定。生育率高的民族,生育政策严格一些,生育率低的民族,生育政策宽松一些。让各个民族的人口均衡发展,可以保持各个民族的人口比例不变,这也是一种平等的体现——结果的平等,如果这样,也可以说的过去。而韩国现在搞的是什么政策呢?体现了什么内容呢?只能是体现着对主体民族的种族歧视或种族灭绝。美国的平权法案追求的是结果平等,有受到照顾的族群,也有受到负照顾的族群,还有不照顾的族群,这都是结果平等的体现。  更为荒唐的是韩国法律竟然因民族不同而不同,这样的优待或照顾内容会与西方国家的照顾内容一样吗?这是对人权的蔑视,对平等的蔑视。  美国的平权法案被指责为逆向歧视,加州大学首先在1995年正式停止实施在招生中优惠少数族裔和妇女的政策。
  延伸阅读:底特律的人口萎缩或逆城市化现象  美国中西部地区的底特律处于五大湖南岸,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是美国汽车城,美国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都在底特律。底特律市区(不是大都市区)人口高峰时,可以达到180多万人口,是底特律市区最繁荣的时候。现在底特律市区人口数量80多万,不足原来人口数量的一半。在这40多年内,美国人口数量增加了50%以上,而底特律市区人口数量却下降一半多。底特律市区人口数量减少,不是由于生育率低所致,而是由于本地人口大量迁移出去所致。在这几十年内,底特律市区人口数量每年下降约1%,是一个人口数量萎缩的城市。每年下降1%的人口数量,给底特律市区经济带来了极大影响,导致底特律市区走向衰落。  底特律市区的经历,显示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巨大危害,会带来经济衰退。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某国未来人口数量在20年后,也会迅速减少,高峰时,每年可以减少1000万人口,人口减少速度约0.7%,与底特律市区人口减少速度类似。人口数量减少必然不均匀,许多地区人口减少速度会达到1%及以上速度。这会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产生致命影响,会很类似于底特律市区现在的经济形势。  底特律市区衰落的两个根本原因:一,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二,人口素质大幅度下降。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底特律市区消费不足,导致底特律市区娱乐行业、商业、各种服务业企业大量倒闭,导致就业困难与失业率增大,导致政府收入减少。人口数量的减少,导致底特律城市公共资源的浪费,导致公共设施人均维护费用增多,导致公共设施难以得到维护。人口素质下降,导致底特律市区缺乏创造力,创造力在发达国家高度重要,缺乏高素质人才与员工,导致企业生存困难,企业被迫迁移或倒闭,这进一步加大了就业困难,特别是导致低水平人口就业困难。一个原先充满生机的底特律市区,在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素质下降的共同作用下,衰落了。某国未来的情况,与底特律市区如此相似,20年后的,面临着人口数量减少,面临着人口素质下降的同样局面,而范围是整个国家,是比底特律市区人口规模大700倍的团体面临的类似问题。底特律市区由经济实力强大的美国罩着,20年后的某国由谁提供帮助呢?  某国未来整体相对底特律市区的优势是;人口素质下降幅度没有底特律市区大,人口数量减少速度略比底特律市区人口减少速度小,这两个因素会导致未来某国经济形势不至于那么差。某国针对主体民族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未来人口数量减少,还导致未来人口素质下降。人口素质的下降是可怕的,底特律市区的现状,显示了这种可怕的未来。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未来某国高度老龄化,这是一个相对底特律市区的重大劣势。  底特律市区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经济迅速发展,吸引了大量来自美国南部的非裔,此时的非裔成为底特律市区有益的劳动力补充,促进了底特律的经济发展。20世纪60年代前,美国非裔在美国内部受到一些限制或歧视,美国白人可以受一些政策优势,压倒非裔,使非裔难以侵犯美国白人个体利益。此时美国非裔不是美国白人个体的威胁,美国白人个体可以悠闲的生活。此时,非裔不是问题。  20世纪60年代美国非裔地位逐渐提高,非裔拥有了更多自由与权利,这导致身体敏捷的非裔成为白人个体的威胁者。让悠闲自在的白人难以忍受非裔个体的威胁,白人被迫背井离乡。这些被迫背井离乡的白人是底特律市区的中流砥柱,是底特律市区的中产阶级,这导致底特律市区人口素质整体下降,导致底特律市区社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更严峻的安全形势,会促使更多中产阶级人口迁移出底特律市区,这会导致底特律市区缺乏人才,缺乏高素质员工,导致底特律市区企业生存困难,导致企业倒闭或迁移,进而导致失业率增加,这进一步促进了底特律市区向外移民的趋势,底特律市区下层白人也开始迁移出底特律。这导致底特律市区白人比例越来越低,进一步恶化了底特律市区的人口素质形势,使底特律市区再也没有吸引力了,底特律市区自然而然走向衰落。现在的底特律市区人口,90%左右都是非裔,几十年前,这可是一个白人为主的城市。  底特律市区的现状显示了人口数量减少的危害,也显示了人口素质下降的危害,还显示了美国最大的潜在危机,美国白人人口比例的下降。也许美国白人人口比例的下降,将彻底埋葬美国的强大。底特律市区的现在就是美国许多地区的未来,似乎也是整个美国的未来。某国也在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未来人口数量减少,人口素质下降,主体民族人口比例下降,与底特律市区或美国面临的情况是多么相似。  底特律市区人口数量减少的原因是种族因素导致的局部人口数量减少,属于人口数量的机械性负增长(人口迁移导致的负增长),某国未来的人口数量减少属于政策因素导致的全国性人口数量减少,属于人口数量的自然负增长(生育因素导致的人口减少)。某国未来在人口数量减少的同时,也伴随着与底特律市区类似的另一个现象,人口天赋缓慢的逐渐下降,某国的优势是,人口天赋下降幅度要比底特律市区人口天赋下降幅度小。  底特律白人从城市内部出来,在郊区集聚,形成郊区广阔的白人区,这也是逆城市化的一种表现,而非裔因素加剧了美国的逆城市化程度。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随着非裔自由的增多,美国境内从城市移居到郊区的人口继续增加,1970年代,居郊人口超过了居城人口。大幅度的逆城市化并不是必然的,小幅度的逆城市化,也许是很正常的。日本、德国等国家的情况显示,在经济高度发达以后,并不意味着大幅度的逆城市化,当然,小幅度的逆城市化还是存在的,不过,不会像美国的逆城市化那样夸张。
  对美国成为成功国家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不错。
  ding  高端手表放货,一手货源。主营品牌:浪琴、百达翡丽、朗格、江诗丹顿、伯爵、宝珀、 积家、宝玑、爱彼、卡地亚、劳力士、卡西欧、、GUCCI等  微信:biao7751  
  延伸阅读:黑奴贩卖对非洲人的意义  贩卖黑奴是罪恶的,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对非洲人长远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贩卖黑奴者主要是阿拉伯人与西南欧人,这些贩卖黑奴者对人类特别是对美洲产生很大影响,未来的影响会更大。这些人口贩子不经意间重大的影响了人类现代社会与未来社会。如果从非洲人的繁衍上看,黑奴贸易扩大了非洲人的生存空间,增加了非洲人在现代社会的人口数量,也增大了非洲人在人类种族构成中的份量。  500年以来的种族殖民扩张,白人是胜利者,黄种人是失败者,非洲人通过黑奴贸易也获得了新的生存空间。阿拉伯人获得黑奴以后,往往阉割黑奴,对阿拉伯地区现代社会影响很小。西南欧的黑奴贩卖者,深深的影响了现代美洲。  有人说黑奴贸易使黑非洲损失了上亿人口,结果是使现代美洲获得了上亿非裔血统人口,未来美洲会繁衍更多非裔血统人口。黑奴贸易减少了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口数量,对撒哈拉以南非洲的效果类似于某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某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号称减少4亿人口,黑奴贸易对非洲人口数量的减少效果,相对某国计划生育政策要逊色一些。  黑奴贸易是减少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数量,增加美洲非裔数量。某国计划生育政策只是减少某国人口数量,而没有增加其它地方的某国移民人口数量。黑奴贸易导致人口跨区域转移,计划生育政策导致潜在人口消失,这是黑奴贸易与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同之处。按照某国计划生育的富裕理论,黑奴贸易减少了非洲人口数量,促进了非洲的经济发展。
  延伸阅读:曾经的环境污染及其对饮食的影响  由于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集中,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类似于现在的某国,河湖污染严重,这迫使人们开始关注环境污染问题。60年代后期,生态环境的污染广受关注,到70年代,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明显解决,现在的美国山清水秀,明显的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曾经普遍的环境污染现象,带来河水污染严重,淡水鱼产量减少,质量下降,美国人口逐渐放弃吃淡水鱼,促使美国人养成了不吃河鱼的习惯。后来美国河流环境得到改善,污染已经很轻,但是美国人不吃淡水鱼的习惯已经养成,再改变已经很难。对于食物丰富的美国人口来说,放弃淡水鱼也没有什么大影响。  当然,以下这两个因素也是美国人放弃淡水鱼的原因;一,淡水鱼鱼刺多。淡水鱼鱼刺多的主要危害是不便于商业销售,特别是熟食销售,销售带刺的熟鱼,是需要负责任的,美国法律严明,这导致商家不敢销售细刺多的鱼。美国人吃没有细刺的海鱼,已经养成习惯,如果吃带细刺的鱼,是容易出麻烦的。中国人经常吃带细刺的鱼,形成吐刺的习惯,就是吃带细刺的鱼,也难以引起麻烦,人们自然会继续吃带细刺的鱼。二,海鱼捕捞成本低。美国海鱼可以大规模捕捞,捕捞成本低,导致海鱼便宜。在河湖捕鱼相对麻烦,对于劳动力价格极高的美国,河湖捕鱼难以形成捕鱼产业,难以与海鱼竞争,导致河水捕鱼产业萎缩或消失,这也导致美国人没有吃河鱼的习惯。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一些河水捕鱼产业会逐渐退出市场,有利于减少过度捕捞现象。  美国是世界第五大海鱼生产国,五分之三捕捞于太平洋,墨西哥湾与大西洋各占五分之一,加拿大的海鱼大量出口美国,这基本就能满足美国人口的鱼类需求了。美国由于吃牛肉多,喝牛奶多,其它肉吃的也较多,这导致美国人吃鱼的愿望不大,自然在吃鱼方面很讲究。美国的许多海鱼粉碎后,作为饲料,养殖家畜。  宗教因素导致美国人不吃血,这也是包括基督教在内的一神教的普遍情况。由于肉类充足,这导致美国人在肉类饮食方面很讲究,不仅讲究味道,而且还讲究视觉感受,导致美国人不吃动物内脏,除了牛肚之外,象猪蹄也往往不吃,华人集聚后,往往导致生猪蹄明显涨价。不吃内脏导致美国产生了宽松的动物饲养规则,可以在饲料中添加适量激素,包括瘦肉精。添加的激素主要积累于内脏中,肉中含有的激素非常少,没有危害。美国可以准许添加瘦肉精,中国这样做就不好了,毕竟我们吃动物内脏,激素添加的危害是美国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第十节
二十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20世纪70年代,中东战争引起阿拉伯国家通过自己掌握的石油资源报复西方国家,出口石油的前苏联支持阿拉伯国家这样的行为。这是一次完美的国际垄断行为,美其名曰报复以色列等国,在当时那种东西方阵营的竞争环境下,西方国家几乎也没有什么反抗,无奈的接受了这种现实。不仅是西方国家,所有石油进口国都深受其害。中国应该是那时的轻度受益者,毕竟中国也开始出口石油了。但是,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石油垄断组织欧佩克的主要买单者。  70年代欧佩克两次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的影响巨大,带来了西方国家经济滞胀现象,这几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现象。经济滞涨,顾名思义就是经济发展停滞,伴随着通货膨胀。  欧佩克石油垄断组织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导致各国进口石油价格高涨,石油进口国家需要用更多的钱购买石油,这增加了石油进口国国民与企业的负担。石油产品价格上涨,也导致许多商品因为与石油有些关系而价格上涨。那些似乎与石油没什么关系的商品,也会因为其它商品价格的上涨而上涨,这就是全面的物价上涨。这个物价上涨模式是成本上涨导致的物价上涨,属于输入型通货膨胀。  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在某个时候是一定的,企业与个人的收入决定消费量。进口石油价格高涨,导致企业与个人相对较多的在石油领域上消费开支。国民与企业的收入一定(扣除物价因素的收入),国民与企业在非石油方面的消费必然会减少。非石油方面的消费减少,会导致这些产业发展难以景气,这些产业需要的就业岗位减少,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其它产业的不景气与失业率提高,会削弱国民与企业的总消费能力,进一步削弱国民与企业在国内的消费能力,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国家经济发展就会出现滞涨现象,通货膨胀伴随着经济萎缩,经济萎缩伴随着高失业率。  石油进口国家的钱进入石油出口国家,石油出口国家消费能力会增强,进口的商品会增长许多,增加进口的商品有许多来自石油进口国,这可以促进石油进口国家商品的生产,有利于继续保持石油进口国原有的生产规模。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些石油出口国家不能及时花掉这些钱(花钱具有滞后效应),也没有把来自石油消费国家的钱消耗光,在自己国家内部囤积了一部分,这些石油出口国家也会在石油消费国家搞金融投资。由于金钱囤积与金融投资的某些效应,会产生世界各国总体消费不足。世界各国总体消费不足,被世界各国不均匀的分担了,最主要的分担者是石油大量进口国。那些石油出口国家不但一点不分担,而且是一种负的分担,这些大量石油出口国家会走向经济繁荣。  假如这些石油出口国家没有囤积石油出口收入,没有进行对石油进口国家的金融投资,而是把石油出口的钱全部及时花消。那么,那些石油进口国家也许就不会存在经济萎缩了,也就不会存在高失业率了。当然,如果假设成立,也许还会出现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原因是,世界各国消费的商品结构会与原来不一样,商品结构的改变需要额外成本支出。如果假设成立,石油进口国家的物价依然会上涨,只是少了生产萎缩导致的高失业率现象。  石油价格突然大量上涨危害很大,解决办法应该是;要尽量让石油价格慢慢上涨,如果石油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在石油价格上涨相同幅度时,长时间内均匀的上涨,要比突然的上涨好的多。石油价格缓慢的长时间上涨,应该可以避免经济滞涨现象,难以避免物价上涨现象。或者加大金融或财政刺激,促使石油进口国家消费能力提高,弥补进口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国民消费能力的萎缩量,从而稳定生产能力,稳定就业。这可以避免经济滞胀现象,但是会导致通货膨胀速度提高。
  第十一节
竞争中挤垮了前苏联  里根上台后,在冷战中开始采取攻势,大张旗鼓的进行星球大战计划,与前苏联进行全面竞争。这导致前苏联产生类似行为,开支增大。致命的是前苏联体制的落后,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导致前苏联经济运行效率较低(比如,人口数量比美国还多,且耗电的重工业比例较大,但是,苏联发电量直到1987年才增长到相当于美国的60.9%,此后,相当于美国发电量的比例逐渐下降,这其实就是苏联社会运行效率明显低于美国的经济数据显示),随着前苏联工业化或现代化的完成以及人口增长的停滞,这带来前苏联经济增速停滞。前苏联经济停滞的本质是前苏联的社会体制只能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条件下,生产那么多财富。对于同样的科学技术水平,不同的社会制度,会带来不同的社会或经济运行效率。前苏联人口数量虽然可以与美国类似,专制体制可以导致人们为生存付出更多劳动时间,虽然生产可以更偏向重工业或军事工业,但是由于生产效率明显低于美国,这导致前苏联全方位的落后于美国,与美国全面竞争已经开始捉襟见肘。  前苏联没有能力为自己开支的被迫增长,提供更多供给。并且,70年代石油价格上涨的收益已经被前苏联分配消化,由于价格上涨带来西欧北海油田的大开发,以及中国的石油出口,这带来20世纪80年代石油价格长期的低迷状态,前苏联石油收益大减,前苏联更加趋向入不敷出状态。这迫使前苏联进行经济或政治改革。  前苏联不是中国,前苏联已经实现工业化,其人口主要是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处于少数。这导致前苏联的经济改革不能像中国那样从农村土地改革作为突破口,也不能像中国那样设立经济特区或沿海开放区,吸引外资,因为,前苏联提供不出劳动力。谁愿意背井离乡去打工呢?中国农民愿意,而前苏联不具备中国这样的条件,这导致前苏联经济体制的改革举步维艰。那就进行全面的改革,政治经济改革同步启动,结果是,政治改革要比经济改革见效快,这为前苏联剧变奠定基础。  前苏联的一些致命缺陷,没有为前苏联的深化改革提供足够时间,前苏联在改革中,曾经的致命缺陷带来了前苏联的解体。这些致命缺陷既有客观的,更主要是人为的,是前苏联曾经的治国理念的缺陷葬送了自己。  俄罗斯民族只占前苏联总人口的50%,这是前苏联致命缺陷的客观因素。俄罗斯以外的民族人口数量占前苏联人口数量的一半左右,在政府公务人员及军队构成中,也占有相应比例。主体民族人口比例不占绝对优势是前苏联解体的潜在基础因素。如果论人口构成的复杂程度,美国人口构成显然要比前苏联复杂,美国不仅民族构成复杂,而且种族构成复杂,但是由于美国没有类似前苏联的民族政策,拥有强大的趋向英格兰化的美利坚民族一体化基本国策,虽然美国英格兰化没有明确化,但是,美国的各种政策或行为或思想都在促使美国人同类化,而不是类似前苏联那样的让民族分异化。可见,前苏联的解体来源于前苏联的民族政策,这是让国家解体的民族政策。  前苏联实行优待除俄罗斯族以外的大部分民族的民族政策,优待与歧视是等效行为,其实就是歧视俄罗斯族。前苏联最大的民族在自己国家内部受到歧视压制,对这个民族的打击很大,包括自信、自尊等的打击。打击了俄罗斯族人口对前苏联的信任,产生对前苏联的怨恨,使俄罗斯族人口对前苏联统一维护的愿望及行动降低到极低点。一个最不希望前苏联分裂的民族,也变的对前苏联分裂感到无所谓了,甚至支持前苏联分裂。这是前苏联人为的促使前苏联解体的因素,是前苏联治国理念缺陷所致。  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极大方便了前苏联的分裂。前苏联不是实行地方自治,而是按照民族的构成情况,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苏联各个主要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自治区域。这是前苏联迅速解体的重要原因,南斯拉夫也学习了前苏联的民族区域自治策略,得到了同样的结果。民族自治区促进了自治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培养了自治民族建立国家必须的各种人才,建立了成熟的政府机构网络,为民族国家的成立奠定了各种基础。只需要时机成熟,宣布一下独立就可以了。这也是前苏联治国理念缺陷所致。  前苏联各个加盟共和国的行为,除了波罗的海三国之外都是小心奕奕,不敢轻举妄动。因为虽然他们内心希望前苏联分裂,但是害怕受到俄罗斯族人的打击。这些加盟共和国依然认为前苏联是俄罗斯人的前苏联,因为前苏联是沙俄的继承者,其它加盟共和国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很正常的。但是俄罗斯族人早已不这样认为了,早已经醒悟过来了,是前苏联的民族政策让俄罗斯人醒悟过来的。前苏联不是俄罗斯人的前苏联,是欺压俄罗斯人的前苏联,与其受前苏联欺压,不如分出去,最终是俄罗斯人点燃了解体前苏联的高潮。在波罗的海三国宣布独立很长时间后,前苏联已经基本稳定时,叶利钦首先宣布俄罗斯独立,然后各加盟共和国才群起效应。俄罗斯不独立,其它主要加盟共和国不会独立。俄罗斯宣布独立后,其它加盟共和国谁会不独立呢?貌似强大的前苏联说散就散了。  俄罗斯人以占前苏联50%的人口,分得了前苏联77%的土地,剩下的50%的人口分得了23%的土地。俄罗斯人均分得的土地是其他各民族(加盟共和国)人均分得土地的三倍。俄罗斯人怎么会不愿意前苏联分裂呢?俄罗斯族独立自主,在也不受那被歧视的苏联民族政策,怎么会不高兴呢?俄罗斯族人口当然要高兴。失败的民族政策、不平等的民族政策,伤害了前苏联主体民族俄罗斯族,伤害了俄罗斯族,也就伤害了前苏联存在的根基,前苏联哪能会不倒呢?  前苏联的俄罗斯族人口与白俄罗斯族人口或乌克兰族人口差别很小,同属东斯拉夫人,同信东正教。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三个民族原来属于同一个民族,由于后来属于不同国家,分化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三个民族。前苏联之前的俄罗斯时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等的概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