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到和梦到朋友去世了玩,然后有个很大的水塘,突然就看到一个很大的佛像躺在

一起梦见死人佛像龟坟结婚 梦见自己快结婚了-热点梦境-梦见吧
一起梦见死人佛像龟坟结婚 梦见自己快结婚了
一起梦见死人佛像龟坟结婚怎么解梦啊?是今天下午午觉的时候开始梦见我跟男朋友在一个像公园的地方散步,风景和天气都很好,然后我男朋友突然跟我说他的坟塌了,我一看,前面有个红色圆顶的小坟半塌在一滩水里,然后男朋友说要去找看墓地的人理论,结果好象水看墓地的人没给修,但是给了钱,一起去的好象还有一个阿姨样的人然后说我男朋友的朋友有个新坟,而且比他的大,我就看见前面确实有个古色古香的坟我们继续走说家里买了新房子给我们结婚,挺大的,但是外面晴天,但是好象在下大鱼,屋里也很湿,好象还淋浴的样子然后好象是我,也好象在说别人的事情,我看见一个死男婴,开始我抱着,后来放在地上,我找他家人叫给埋了然后说我们结婚,跟另外一对一起坐车,好象什么都没准备,只是在往门上贴喜字,可是一个我不认识的院子然后男朋友的爸爸说在前面的水堂里捉两条鱼回家养,鱼很大,男朋友去桌,可是我看见的是黑灰色的佛像样子的人在捉,然后我走过去,看水很清,我说还有有龟啊,于是我捉了一只巴掌大的,男朋友也捉了一只然后男朋友的爸爸说放他包里,回家吃,我说不能吃,于是路上找了个水塘放了就这样差不多就这样求高人指点,万分感谢。请重视你的梦!下面的分析请你当故事看:我和男朋友一起,我想他渐渐地适合我的要求了,以前我对男朋友的要求并不是正确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和男朋友结婚了。我本以为我们很相配,但是现在我自己却没有了感觉,自己变了还是他变了?反正生米都快熟了,不管了,只是可怜那美好的念头就这样去了这不是我要的美满的婚姻生活啊我要寻找新的爱情,可是我却在寻找中发现了其他对自己更需要的?乌龟但是,我后来释怀了,于是生活归于平静。
自己快结婚了这样的梦好么?在一星期之内最好小心行事,不熬夜,早睡早起,正上规律,不做参与任何额外活动和无计划活动。这个梦是生病的前兆。说明你的抵抗力下降了。在一星期之内最好小心行事,不熬夜,早睡早起,正上规律,不做参与任何额外活动和无计划活动。这个梦是生病的前兆。说明你的抵抗力下降了。
延伸阅读:2013年高三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答案_甜梦文库
2013年高三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答案
临沂市市编学案、
答案仅供参考
论述类文本阅读
必修5~3
文艺评论和随笔――融会贯通
【积累整合】

A.qí yùn pì ruì cén xián chéng zú bāo
zhēn yín gāo qián wéi piān niǎo shuān
yuān yuān yín yè tiáo chǐ pò xiāo lái
zēng zǐ jí qìn
zīzhū cù
pín cù quán
mǐng dǐng
B.lǒng
yùn yūn lún guān tiē tiè
fǔ pú hā hǎ yàn yān yè sù xiù xiǔ jiào
jué jiáo
二、
A.摹 藻 援 契 炼 葛 燥 拔 辐 筌 即 滥 荡
绵 疏 锭 数
B.灼妁 垄陇 娟狷 樯穑 铭茗 睐赉
掣擘
挛挲 鸢鸷

1.(1)流传 (2)留传
2.(1)启示 (2)启发
3.(1)呈现 (2)浮现
4.(1)灌注
(2)贯注
5.(1)捉摸
(2)琢磨
6.(1)一蹴而就 (2)一挥而就
【语言运用】
1.B【解析】望穿秋水: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A项故伎重演:老花招或老手法又重新施展。C项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D项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2.【答案】B【解析】A项,搭配不当,“心理”不能“刻着”;C项,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当;D项,成分残缺,“4A级景区”没有谓语,应在“以沂蒙”前加是“是”。
3.A【解析】③①⑥⑤范围由大至小,由“世界”而“人间”,然后是“面积千余平方公里的区域”,最后才到大小三十六峰。②是对前面的小结。
4.参考示例: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倡导诗意栖居的生活,不该从小学开始吗?
5.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举行正常训练。很多国外媒体提到中国此次海军训练正值奥巴马宣布美国回归太平洋以及亚洲海上纷争升级之际,日本一些媒体甚至认为中国海军完全是有意对日本施压。但美国国防部11月24日的表态称中国有权以自己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
【解析】此题考查长短句互换的能力。原文针对同一现象“中国海军最近在南海的正常训练,有三个“主语”表示了看法,只要将作原文状语的内容独立成句,并分别说明各方面的反映就可以转换成独立的三个或四个句子。
6.微博是一种通过单双向关注机制分享简短最新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公开的社交网络平台。
【优化训练】
一、1.通过对读书三境界的阐述,说明达到“三境界”,或者把“吞”“啃”“品”当作对待不同读物的阅读方法,那么人生都会受益无穷。
2.读书有三境界:“吞”“啃”“品”。道理论证
3.(1)知识积累(2)知性提高(或:死知识化为活的血肉)(3)悟性升华
4. 示例:下功夫咬文嚼字,读懂文章,领悟精神,吸取养分。
5. 答题思路:(1)这篇短文告诉了你怎样读书?(2)《谈读书》你了解了哪些读书方法?(3)不求甚解真正的含义是指什么?(4)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谈谈哪些读书方法对你特别有用处,你以后应该怎样读书。
二、5.子女和父亲的自私,母亲的任劳任怨。
6.(1)引出下文母亲留守的结局,推进情节发展。(2)通过写子女们自找理由,以求心安的种种表现,与开头为母亲庆祝的动机形成矛盾,揭示了子女们的自私,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嘲讽。
7.①夸张的动作描写,讽刺了父亲的自私与虚伪。②以语言和神情描写,表现母亲以子女家人的幸福为自己幸福的内心世界,歌颂母爱。
8.(1)能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2)能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引起读者的反思,触动读者的情感;(3)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4)能使故事情节更为简洁、内容更为集中。
三、9.A【解析】A项,“世界末日”是指地球会彻底毁灭;B项、C项、D项中的“世界末日”这是指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多是人类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日。
10.A【解析】根据原文,“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的“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自然灾难”,应是A项;B项、C项,非最近发生;D项,是未来的事。
11.C【解析】C项,“能避免……”是肯定性的判断,而原文是可然性的判断。
四、12.A【解析】B项,孔子所说的“质”指的是内在实质,即内容。说法不全面。C项,“对等地位”错。D项,不是“中外文论”。
13.C【解析】A项,原文意思是“后世论者一般认为早在先秦时期,孔子便已注意到了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B项,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理论实质有所不同,但都表现为重质轻文。D项,“文质”有时又可指风格和风尚,这是对前人文质观念的丰富和发展。
14.B【解析】原文是说“以期文艺创作及其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
社会科学论文、随笔――理清思路
【积累整合】
一、
A组:mó
lǚ huáng
suǐ xuán
shàng
B组:xiān qiàn
hèng héng
guān guàn
càn chán
chèn chēng
juàn quǎn
dù duó
二、
A组:粹 粕 孕 萌 稚
髓 蒂 瞬 燥 逝 戚 遣
B组:厮撕 盲肓 衍衔 频濒 粹悴 髓隋
三、
1.(1)吝啬 (2)吝惜
2.(1)鼓吹 (2)鼓动
3.(1)树立 (2)竖立
4.(1)置疑
(2)质疑
5.(1)包含
(2)包涵
6.(1)休戚相关 (2)息息相关
【语言运用】
1.C【解析】A项应为“‘三通’(通邮、通航、通商)进程”;B 项最后一个顿号去掉,或将前面的顿号改为句号;D项问号改为逗号
2.B【解析】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悲惨动人。A项,从谏如流:形容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C项,裹足不前:比喻停步不前。D项,陈陈相因:沿袭老一套,没有创新。
3.D【解析】A项,句式杂糅,去掉“使一些人春节不愿回家”; B项,成分残缺,最后一句没有主语,删掉“由于”; C项,搭配不当,“保护”与“安全”搭配不当。
4.示例一:①文明求同,文化存异。
示例二:②文明相同,文化有异。(必须从文明和文化两个方面做比较,语序不限,意思对即可)
5.在2000年至2004年间,伙同他人骗取多家单位的巨额资金,涉嫌票据诈骗并和相关涉案人员于2004年12月潜逃境外的重大经济犯罪嫌疑人李东哲近期从加拿大回国投案自首。
6.(1)数字化阅读比率高,增幅大,实体书店受到冲击。
(2)观点一:数字化阅读方式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结果,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降低了阅读成本,有利于全民阅读的形成。
观点二:图书阅读是一种文化传承,有利于涵咏品味,阅读质量高,有利于文化氛围的营造。
【优化训练】
一、1.D【解析】D项“都从”错误,应是大半从格律入手。
2.A 【解析】A 项“它又会受到理智的驱遣”错误,应该是“情感仍然是理智的驱遣者”。
3.D【解析】D 项“道德与艺术常常是相关联的,道德境界高的人往往也能在艺术上达到较高的境界”在文中找不到依据。
二、4.C【解析】“富有抗争性”错,于文无据,原文为“江南文化在与主流的北方伦理文化相抗衡中,以柔克刚”。
5.D【解析】A项“自明清时就引领中国教育、文化和经济发展”错,应为“自宋代以来”;B项“促成了中国先锋文学的诞生”错,属于曲解,原文为“深刻地渗透进了当代中国先锋文学家”:C项“使其由偃旗息鼓到先锋性明显”错,原文为“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先锋文学在全国有遍地开花之势……偃旗息鼓”,“江南文化圈作家”则“先锋性明显”。
6.B【解析】A项“源于江南迷离的山水和氤氲的烟树,温和的气候与鱼米之乡”错,这只是“外在地理和风物条件”,原文为“源于对江南诗性文化的深切记忆和感恩情怀”;C项“用传统审美意象的反讽方式加以体现”错,原文为“与传统审美意象相反的反讽方式”;D项“创造了中国文学更夺目的未来”错,属于无限扩大,原文为“中国先锋文学应拥有更夺目的未来”。
三、7.B【解析】A项,与被母亲冷落无关;C项,自闭症并非因7号染色体发生变异所致,只是科学家在7号染色体上发现了自闭症的基因标记;D项,“镜像神经元”发育不良仅是一种推测。
8.B【解析】A项,原文并无“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治疗自闭症的药物”的表述,属无中生有;C项,原文“做拼图游戏”是对治疗中目标组合的形象化说法,并非教患儿做拼图游戏;D项,“治疗效果几乎无法预知”是保斯特卡认为,并非“美国心理学家宣称。
9.D【解析】A项,是法兰克福大学弗里茨?保斯特卡认为“被母亲冷落的孩子会患自闭症是无稽之谈”;B项,“埃迪的父母曾要求他做不愿做的事,把屋里的摆设换了地方”原文表述均是“也许”;C项,埃迪的父母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应用行为分析康复疗法,然后找到克诺斯佩应用行为分析研究所的专家施拉姆。
四、10.C【解析】第四段中有“然而,单就最近这波‘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来说”句,此项以偏概全。
11.D【解析】A项,“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评价是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的观点,不是文本的观点。B项,从“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来看,是作者的猜测,不是铁定事实。C项,从第五段“与那些曾经流行过的网络恶搞相比,‘杜甫很忙’并没有太多特色,最突出的区别……”来看,说“突出的特色”就与原文矛盾。
12.A【解析】作者认为:不可不必对恶搞杜甫的风潮反应“过敏”。
自然科学论文――概括与归纳
【积累整合】

A组:huǎng hū gān gà záo tān xuàn hùn yú léi wéi sǔn pí gěng zūn xián lǐn
Fāng pǐ chǔ zhēng zhù
shà jǐ pōu
B组:zhuó zhāo
xiān qiàn chù xùān yīn
liáng liang
méng měng mēng
mú mó mó

A.稣 胀 脊 榭 戗 黏 梗 窠 辐 隘 昭 皇
B.蹩撇 辑缉 溢隘 窠巢 迄讫 椽掾 掘倔崛 缅腼湎 檩廪凛 埂哽粳 株诛蛛

1.(1)典范(2)典型
2.(1)妨碍(2)妨害
3.(1)流连忘返(2)恋恋不舍
4.(1)微不足道(2)微乎其微
5.(1)似是而非(2模棱两可
6.(1)包罗万象(2)应有尽有
【语言运用】
1.A【解析】A项,纵横捭阖:指在政治、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联合或分化。B项,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C项,振振有词:形容理由似乎充分,说个不休。D项,八面玲珑:原指窗户宽敞明亮,后用来形容人处事圆滑,不得罪任何一方。
2.D【解析】 A项两个顿号改为逗号。B项“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句号应放到引号的后面。C项括号应放在“身份证件”之后。
3.C【解析】A项结构混乱,开始的主语为“美国民众”,最后分句的主语暗换成了“占领华尔街活动”;搭配不当,“抗议……问题”动宾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应在“消费者等”后加“违法行为”。 D项搭配不当,“降低”与“手续”不能搭配。
4.对于健康,现代意义的解释应该涵盖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三方面内容。从宏观的世界到中观的人群再到微观的个体人,经过追本溯源的盘查,我们最终发现,和谐才是健康的本质所在!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都应达到和谐状态。
5.(1)森马集团:凸现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2)网民: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
6. 生活是想像的源头活水,理性是为想像导航的指南针,而感情则是想象的发动机。
【优化训练】
一、1.C【解析】A项应是“染色体上的基因”;B项中的“生物”应为“人类”;D项“不能履行自己正常的功能”说的是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2.C【解析】该项所陈述的是非病毒递送基因的一种方法。
3.B【解析】应是“不尽相同的”。
二、4.B【解析】A项“药物不会产生消极预期”错;C项必须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告知受试者”;D项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要注意原文的“检测”和“或”字。
5.C【解析】“头部和腿部进行扫描检测”错,正确应该是头部,腿部只是安装刺激装置。
6.人的心理作用会对身体机能产生显著的影响。材料中人物出现的状况,都属于心理的消极影响,属于反安慰剂效应。
三、7.A【解析】“自觉的思想”一词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8.D【解析】依据是原文中这样的表述:“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荷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A项中“大脑的下意识活动”只是人们对直觉产生“原因”的一种分析,并不能称作“条件”。原文说“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其中用“也许”表示并不一定:“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不排除正在注意其它问题,如魏格纳的直觉就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时产生的,因此“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状态”之说不妥。 B项不是“条件,而是直觉解决了中心问题之后使人产生的心理情绪,且“必须有”的表述也不妥。C项中“清除思想的堵塞”不是条件,而是结果;且用“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作类比,与原文意思不符)
9.D【解析】D项中的“也必须”与原文中的“应被看作”是不一样的,“墨守成规”在原文中没有根据。
四、10.D【解析】根据原文,有的国家仅是对船上的垃圾进行分类,而不是对其它垃圾进行分类处理,而且其它垃圾不属于海上旅游对海洋生态威胁的范畴。
11.A【解析】B项,“目前船只排放的废水中有75%来自豪华游船”只是人们的一种估计,并不是灯塔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的内容;C项,错在“凡是驶入斯瓦尔巴群岛的豪华游船”,因为此项规定要到明年才施行,而且必须在“法律草案获得通过”的前提下;D项,从1993年至1998年,加勒比海的海洋污染事件绝对不止“上百起”,因为原文中的“上百起”是指“有据可查的”。
12.C【解析】A项,有“影响其后代的生存”的可能性,但不是必然结果;B项,即使自然保护主义者舍弃了旅游带来的赞助,海上旅游对动物造成的伤害依然存在;D项,“汉萨考察船”采用无污染的油漆,只能使船体不破坏动物的荷尔蒙平衡,但无法保证船上的客人不对动物构成破坏,因而北极熊和南极企鹅仍不会欢迎船上的客人。
文言文阅读
必修1~2
古代叙事散文――提要钩玄
【积累整合】
(一)1.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
2.增加
4.延伸、扩张
5.依靠
6.掠夺、夺取
7.握、抓住
8.浸湿、沾湿
11.放弃、丢下
(二)写出下列实词在不同的句子中的意思。
1.谢
(1)道歉,谢罪
(2)辞别
(3)感谢,道谢
(4)告诉,告诫
(5)衰亡,凋谢
(6)推辞,拒绝
(7)逊于,不如
2.顾
(1)回头,回头看
(2)看
(3)访问,拜访
(4)照顾,顾及
(5)表示轻微的转折,相当于“只是”“不过”
(6)副词,反而,却
3.私
(1)私人的,自己的,与“公”相对
(2)私利
(3)偏爱,偏袒
(4)私下,偷偷地(5)私交,秘密的活动
4.胜
①shèng
(1)胜过,超过
(2)美好的,优美的
(3)胜过,占上风 (4)胜利
(5)有才德的
②shēng
(6)能承担,禁得住(7)尽,完
5.举
(1)举起,抬起
(2)挂起,拉起
(3)发动
(4)吾拿
(5)攻克,攻占
(6)推荐
(7)全
(8)成功
6.善
(1)好事,好的行为
(2)以……为对,认为好
(3)交好,友善
(4)善于,擅长
(5)好好地
二、文言虚词
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而
(1)连词,表承接
(2)连词,表承接
(3)连词,表转折,却(4)代词,你
(5)连词,表并列
(6)连词,表顺承
(7)连词,表修饰,可译为“地”
2.其
(1)代词,那
(2)副词,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3)代词,他的 (4)副词,表反问语气
(5)代词,自己
3.与
(1)动词,结交 (2)动词,赞许
(3)介词,和
(4)动词,给予,授予
(5)通“欤”,句末语气词,表感叹或疑问
4.何
(1)疑问代词,哪里
(2)疑问代词,什么
(3)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4)疑问副词,为什么,怎么
(5)副词,多么
(6)通“呵”,喝问
(7)疑问代词,为什么,什么原因
5.若
(1)连词,表假设,假如
(2)第二人称代词,你
(3)动词,像,好像
(4)动词,比得上,赶得上
(5)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三、特殊句式和用法
(一)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义:请客的主人
2.古义:出使的人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3.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
今义:物质上不富有
4.古义:礼品
今义:钱币
5.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
6.古义:情绪激愤
今义:不吝惜
7.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借用,利用
8.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9.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地说
10.古义:儿女亲家
今义: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11.古义:交往
今义:指游逛
12.古义:指父母和兄弟在内的内外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姻婚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二)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
2.使动用法,使……灭亡
3.名词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侵损
5.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损
7.名词意动用法,把……作封地
8.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9.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到
10.名词作动词,取道
11.形容词作动词,交好
12.名词作动词,登记
13.动词使动用法,使……跟从
14.动词作名词,后继者
15.名词作状语,抄小路
16.动词使动用法,使……破,撞破
四、句子翻译
1.越过晋国把远方的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2. 现在它把郑国当做东部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的国土),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3.不用太子说,我也要来同您讲了。现在假如空手而去,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
4.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
5.之所以派部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它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
6. 唉!这小子不值得跟他谋划大事!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马上都会成为他的俘虏!”
五、名句名篇
1.为变徵之声
士皆垂泪涕泣
2. 士皆_目
发尽上指冠
【考题例析】
1.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答案:B。
思路分析:
A项“家”本为名词,结合上下文看,“家”后“焉”是兼词“于此”的意思,为文通字顺,“家”应该看做动词,翻译为“安家,定居于此”。 B项“款”应该是“诚恳、恳切”之意。根据上下文看,这句话的主语是“远近蛮夷”,“款”后面的动词“附”,应是“依附、投靠”之意,那么,将“款”解释为“款待”就会不通顺,因为不是贺兰祥到蛮夷那里去,而是蛮夷到他这里来“附”,因此,解释为“诚恳、恳切”更合理。 C项“年”有“收成,年景,年龄、年岁,年号”的意思,根据前文“即日澍雨”可推断出“大有年”指的是“大丰收”,“年”译为“收成”是正确的。D项“总兵讨之”中 “兵”指“军队”,由此可推断 “总”是动词“统领”。 意思是“统领军队征讨”。 2-3.(略)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
参考答案:(1)周太祖刚入关时,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者接他们到身边来。
(2)到这次重新前往,老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安心。
(3)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思路分析: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意的理解直接取决于对文中实词与虚词的理解。评分参考中对译出全句大意与译出关键词语分别作了要求,并各赋予一定的分值。“大意”中包括对实词与虚词,特别是对虚词理解的要求;“关键词语”则主要侧重在实词的理解上,第(1)小题中的关键词语有:“初”刚刚之意;“俱”为“一起、都”的意思,“致”有“送达招来、招致”之意;且第三个分句省略了主语“周太祖”,翻译时要补出。特别注意虚词“乃”根据上下语意关系,要翻译成“才”。第 (2)小题中关键词语有:“是”为代词,“这,这时”的意思;“安“后为代词“之”应为意动用法,“认为安定,感到安心”之意。第(3)小题中关键词语有:“既”为“已经”的意思,“通好”是“互通友好”之意,要翻译为双音节词;“行李”学过,为古今异义词指“使者”,“一”后“无所受”意思是“不接受”,所以“一”该为表程度的副词,译为“全”“一概”。
要树立采分点的意识。(1)“俱”译为“一起、都”“乃 ”译为“才”“致”译为“送达、招来”(俱、乃、致各1分,大意1分,共4分)(2) “是”译为“这、这时”, “安”意动用法,译为“感到心安,认为安定”(是、安各1分,大意1分,共3分)(3) “通好”译为“互通友好”, “行李”译为“使者”。“一”译为“全,一概”(通好、行李、一各1分,共3分)
【参考译文】
贺兰祥字盛乐。他的祖先和北魏一同兴起,他的后代有凭清白人家子弟的身份镇守武川的,最终就在那里安家。贺兰祥的父亲贺兰初真,年轻时就已有名气,被乡里看重。后来他娶太祖的姐姐建安长公主为妻。贺兰祥十一岁就死了父亲,他成了孤儿,在服丧期间举止都符合礼仪。他在舅舅家里长大,特别被太祖钟爱。虽然在军队里,(周太祖)却不断多方聘请儒生,教贺兰祥学习诗书典籍。太祖刚进关的时候,贺兰祥与晋公护都在晋阳,后来(周太祖)才派遣使臣迎接他们到身边来。贺兰祥十七岁,出仕担任奉朝请一职,加任威烈将军。贺兰祥年轻时就有胆量有勇气,志在立功。不久就被提拔补任为都督,常在军中。他曾参与平定侯莫陈悦,又曾迎请魏孝武帝。因为前后的功劳,朝廷封他为抚夷县伯。仍旧随军攻打潼关,俘获东魏将领薛长孺。又攻回洛城,攻克下来。回来以后,官拜左右直长,提升爵位为公。
大统十四年,朝廷授任他为都督、荆州刺史,提升爵位为博陵郡公。在这之前,贺兰祥曾经兼任过荆州事务,虽然不满一个月,但很有德政。到这次重新前往就任,百姓因他的到来而感到很安心。因此汉水南岸的流民,每天就有几千人背着婴儿前来安居。远近的蛮夷,没有不诚心归附的。贺兰祥顺应时机安抚招纳,使他们各个欢心。当时正值盛夏发生了旱灾,贺兰祥就亲自巡视境内,检察政事的得失。他看见有人挖掘古墓,暴露尸骨,就对守令说:“这难道是仁德之人治理国家的效果吗?”于是命令当地官员收殓尸骨埋葬,于是,当天就下了及时雨。这一年大丰收。州郡境内原先有很多古墓,当时的百姓有自行挖掘的风俗,到这时终于停止了。
贺兰祥虽然是太祖的亲戚,但他的品性很清正俭素。荆州南接襄阳,西通岷蜀,出产的物品,很多是珍贵奇异的东西。当时已经与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公私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梁国雍州刺史、岳阳王萧很钦佩他的节俭作风,就拿竹屏风、葛布之类以及以经史典籍赠送给他。贺兰祥难以违背对方的好意,就收下这些物品来交付给有关部门。太祖后来听说了这件事,就把这些物品都赏赐给了贺兰祥。
大统十六年,贺兰祥被任命为大将军。太祖因为泾水渭水溉灌的地方,渠堰废弃损毁,就命令贺兰祥修造富平堰,开渠引水,往东流入洛水。工程完工之后,百姓都得到了便利。
周孝闵帝即位,贺兰祥提升为柱国,又升任大司马。当时晋公护执政,贺兰祥与晋公护是中表兄弟,从小关系就很亲密,统军治国的大事,晋公护都和贺兰祥一起参与谋划。
武成初年,吐谷浑侵犯凉州,皇帝下诏命令贺兰祥和宇文贵统领兵马去征讨。贺兰祥就派他的军司递交一道檄文给吐谷浑。于是与吐谷浑广定王、钟留王等交战,大败敌军。又乘胜攻取他们的洮阳、洪和两城,把那些地方设置为洮州。安抚西边国土的百姓后,才整顿大军班师回朝。朝廷进封他为凉国公。保定二年贺兰祥去世,终年四十八岁。谥号为景。
――优化训练――
一、1.A(听:治理。)
2.D(①是说孙长卿因“外祖朱巽”的关系任该职,不能表明其“长于政事”;⑥是说孙长卿“性洁廉”。)
3.C(非是孙长卿拒绝执行开放茶禁,而是朝廷不听孙长卿的建议。)
4.(1)(仁宗)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
(2)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水,不久又断水了。
【参考译文】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因为外祖父朱巽的缘故,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天禧年间,朱巽驻守雍州,让孙长卿随同运取佛像入见皇帝。(这时)宋仁宗正代(真宗)治理天下事务,称赞孙长卿年少而对答敏捷,想留他在东宫侍奉自己,(但)孙长卿以母亲患病为由推辞了。皇帝下诏升迁孙长卿掌管楚州粮料院。州中仓库积存大米五十万(石),有的年久腐烂已不能食用,主管官吏都怕犯法,没人敢轻易出仓粮食。孙长卿斟酌粮食的新旧,将好米筛选留下,又将陈米用清水淘去泥污,那些官吏才得以免于被治罪。
孙长卿担任河南府通判。秋天,下大雨,军营房屋被毁坏。有人说某些士兵要叛乱,洛阳城中一片哗然。孙长卿赶去晓谕他们说:“下雨毁坏了房屋,还未能修葺,你们怎么有想叛变的意思,恐怕是有人想趁机动摇我们的军心吧?”(孙长卿)审问出一个首恶分子杀了,并且当夜留宿在军营中,众人的心才安定下来。孙长卿担任和州知州。有人上诉说别人杀了他弟弟,孙长卿考察他所讲的不合情理,询问他的家产情况,他回答说:“是上等。”又问:“家中几个人?”回答说:“只有这个弟弟而已。”孙长卿说:“那么是你杀了弟弟。”审问这个人,服了罪,郡中的人把孙长卿视若神明。
孙长卿历任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一年漕运到京的米达八百万(石),有人质疑运的米太多,孙长卿答道:“我不是想要有盈余,而是用来预防荒年。”议论的人认为楚水多风浪,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孙长卿说:“地势有山为阻曲折回绕,工役大难于成功。”事情交付都水官,调动民工几百万,终于不能完成,就作罢了。当时又要开放茶叶买卖而收其赋税,召孙长卿商议,孙长卿说:“本来祖宗实行茶叶专卖,是为了充作西北二边境购买军粮之用,而且不出京城的钱,公家私人都认为便利。现在实行的措施,不足补助边境购买军粮开支的十分之一,而国家的财用被损耗了。”于是逐条陈奏不便的理由十五件事,朝廷不听。
孙长卿改任陕西都转运使。过了一年,任庆州知州。庆州占据险峻之地,以无水为患,曾经从山谷中挖渠引水以供城中人取用,不久又断水了。孙长卿开凿了一百口井,都找到了泉水。泥阳有罗川、马岭等地,山上构筑有危险的栈道,下临万丈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孙长卿寻访到唐朝时故道,开辟为通途。改任定州知州。
熙宁元年,河北发生大地震,城墙和粮仓都倒塌了,孙长卿尽力修缮补筑。宋神宗知道他的才能,转任他为兵部侍郎。第二年,去世,享年六十六岁。
孙长卿没有文学才能,但擅长政事,是能干的官员。孙长卿性情廉洁,从不取别人一毫财利。孙长卿任定州知州时应得园林之利八十万,他悉数归公。孙长卿死后,皇帝下诏派人护送他的灵柩归葬原籍。
二、5.①稍微②军队③违背④携带⑤使……疲惫⑥勾结
6.C(备:完备。)
7.(1)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或者:匈奴(既)没有城池可守,也没有财物可守,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
(2)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或在)外国(打仗或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
(3)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这就是政治得和失的证明。
【参考译文】
我听说圣明的君主不会厌恶恳切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臣不会为了躲避重罪,而不敢直言进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而功业流传百世。现在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瞒忠心,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并稍加考虑。
《司马法》中说:“国家即使大,如果好战也一定会灭亡;天下即使平安,忘记战争也会灭亡。”天下已经平定,天子快乐,春秋狩猎,诸侯春秋练兵,以此来不忘记战争。况且愤怒的人是违背道德的,武器即是凶器,争夺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古代的君主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所以圣明的君王会慎重行事。只顾战胜而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威武,竟想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以攻匈奴。匈奴没有可守的城池,也无可守的积蓄(或财物),如同鸟飞翔一样迁徙,难以俘获并控制他们。如果派轻骑部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也无利可得,遇到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杀死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原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好计策。”秦始皇不采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辟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让军队在风吹日晒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充裕吗?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男人努力种田,也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不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背叛秦王朝。
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那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如果)对上使国库空虚,对下使百姓疲惫,以能到(在)外国(打仗、逞威)为称心如意之事,并非是完美的事情。那匈奴难以俘获并控制住,并非一代之事。他们走到哪里抢到哪里,侵夺驱驰,他们以此为职业的原因,是天性本来如此。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上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下却遵循近世的错误作法,这正是我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乱;做事很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产生背离国家的心情,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那秦朝的政令所以不能推行的原因,就是因为国家大权被这两个人所分的结果,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证明。所以《周书》说:“国家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问题,对此稍加注意,深思熟虑。
三、8.B(竟:最终。)
9.C(A项中的“之”①是人称代词,他;②是指示代词,这些。B项中的“因”①是连词,于是、就;②是介词,凭借。C项中两个“为”都是介词,表被动。D项中的“而”①是连词,表顺承关系;②是连词,表修饰关系。)
10.B(排除①④即可。)
11.D(李怀让为“贪赃官吏”在文中无据。)
12.(1)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
(2)(李尚隐)又熟习先例成法(旧事),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3)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
参考译文:
李尚隐,他的祖先是赵郡人,世代居住在潞州的铜L(今山西沁县),近代又把家搬到京兆的万年(今西安市)。年轻时通过了明经考试,多次被举荐,补缺下主簿一职。当时姚E担任同州刺史,对他十分尊敬。景龙年间担任左台监察御史。当时的中书侍郎、吏部选事崔和吏部侍郎郑忠煌鞒盅“喂倮糁拢且栏饺ü螅ス娑昧巳甑墓僭钡娜倍睿倜裨购蕖2痪昧饺讼嗉讨鞒终拢钌幸屯庞防罨橙靡黄鹪诔蒙系浪牵等人于是被关进牢狱查办追究,最后他们被贬黜。当时又有睦州刺史冯昭泰,诬告桐庐县令李师等二百多人,称他们是妖逆,朝廷下诏让御史调查核实。各位御史都害怕冯昭泰傲慢固执,都声称有病不敢前去。李尚隐叹息说:“怎么能让好人蒙冤受惩罚却不还给他们清白呢!”于是越级请求前去,最终昭雪了李师等人的冤情,并上奏朝廷赦免了他们。
不久崔、郑值热擞直蝗斡茫钌幸骼氲钪惺逃烦鼍┑H我零谙亓睿罨橙玫魅挝合叵亓睢4等人死了以后,李尚隐又从定州司马被提拔为吏部员外郎,李怀让从河阳县令被提拔为兵部员外郎。李尚稳多次升迁后担任御史中丞。当时的御史王旭很擅用威权,被官民们所担忧。恰巧王旭被仇家状告,李尚隐查办此事,一点也不包庇宽恕,查获王旭的赃物非常多,王旭于是被治罪。李尚隐不久改任兵部侍郎,调职两次后任河南府尹。
李尚隐生性率真刚直,说话从不隐瞒,处事明断。他对待下级,非常豁达。(李尚隐) 又熟习先例成法(旧事),近年来皇帝的诏书,都暗暗记在心里,无论到哪里都被称为好官。
十三年夏天,妖贼刘定高在夜里侵犯洛门,李尚隐因为没能觉察出部下和盗贼勾结,贬为桂州都督。临出发时,皇帝派人对他说:“我知道你公直忠诚,然而按照国法必须这样做。”并赐彩色绢帛一百匹来安慰他。不久又改任广州都督,依然兼任五府经略使。等他离任的时候,有一个人怀带着金子要送给李尚隐,他坚决推辞,说:“我生性这样,不可改变,并不是为了慎守‘四知’。”最终没有接受。
多次调动后担任京兆尹,历任蒲州、华州刺史,加封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给他高邑伯的爵位,入朝担任大理卿,替代王p担任御史大夫。当时司农卿陈思问推荐了许多小人做自己的下级官吏,暗地里贪污钱财粮食,积累了好几万。李尚隐又检举查办此事,陈思问于是被流放到岭南而死。李尚隐三次担任宪官,总是要清除朝廷上的坏人,当时的舆论多是由于这些事而称赞他。二十四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东都留守。二十八年,改任太子宾客。不久去世,享年七十五岁,谥号为“贞”。
四、13.B(过:拜访。)
14.C(①说他有孝心,⑥表现他对黄石斋的友情之笃厚。)
15.C(原文有“僧静闻愿登鸡足礼迦叶,请从焉”,可见应是静闻跟随徐霞客,而非徐霞客跟随静闻。)
16.(1)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有一个坑洼在那里,是大雁住的地方。
(2)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
(3)(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
【参考译文】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三十岁的时候,母亲打发他出游。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几天忍受饥饿,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在小寒山拜访陈木叔。陈木叔问他:“可曾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徐霞客不敢肯定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才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都是这类情况。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云阳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说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是抄袭,把没有关系的事物硬说成有关系。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大多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他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丙子年九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希望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他就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奉皇上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石斋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就派他的长子辗转崎岖的山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对他详细讲述了黄石斋被拘押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像这样啊!
五、17.C(“详”通“祥”,吉利 。)
18.B(①③⑥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19.C(从文意看,“迫使皇帝表面上赞同其意见”的说法无中生有。)
20.(1)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
【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是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
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当时童贯的权势愈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一样。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陈禾论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砍头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恿胪夤槔矗≡谯聪兀统潞滔嗷ビ押茫汕菜亩映抡愀映潞萄啊:罄闯抡憬曳⒉叹┑淖镄校谎核偷匠颅脖淮丁;凭忌罄硭堑陌缸樱孟恼髡俪潞痰桨溉≈ぃ潞袒卮鹚凳虑槿肥涤械模镄胁桓姨颖堋S腥怂邓卮鹗У保潞趟担骸盎龈K郎际敲。趺纯梢杂锰颖芤凰览椿坏酶霾灰宓拿?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耐扯话彰夤僦啊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回到朝廷后就诬陷他。皇上说:“这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
古代抒情散文――情景交融
【积累整合】
一、文言实词
(一)1.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来到水边洗濯、嬉游,以祈福消灾。
2.旁边
3.穷尽
4.放纵、无拘束
5.趋向、取向
6.指自然
7.这里指劝人饮酒
8.到、往
9.逆流而上
10.容色改变的样子
11.数得、屡次得到
12.享受
13.责怪
(二)1.期
①qī
(1)约会,约定
(2)预定的时间,期限
(3)期望,要求
(4)及,到
②jī
(5)周(年、月)
2.致
(1)到达
(2)传达,表达
(3)招引,招致
(4)取得,得到
(5)尽,极
(6)意态,情趣
3.道
(1)道路
(2)途径,方法
(3)主张,学说
(4)道义,正义
(5)取道,经过
(6)说,讲
(7)说、讲
(8)道理
(9)正确的方法
(10)风尚
4.方
(1)方形
(2)四周,周围
(3)方向,方位
(4)正
(5)当
5.识
①shí
(1)知道,认识
(2)辨别,识别
(3)知识,见识
②zhì
(4)通“志”,记住
(5)标记,记号
6.察
(1)仔细看,观察
(2)考察
(3)监察
(4)经考察后推荐
7.传
①chuán
(1)传送,传递
(2)传授
(3)流传
②zhuàn
(4)驿舍,客舍
(5)传记
(6)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
8.名
(1)名字,名称
(2)命名,取名
(3)评说,说出
(4)闻名,出名
(5)名义,名分
(6)名声,名誉
9.相
①xiàng
(1)仔细看,审视
(2)帮助,辅助
(3)相貌,模样
(4)辅助君王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吏,后来称作宰相、丞相、相国
②xiāng
(5)互相
10.修
(1)高,长
(2)修饰,整饰
(3)修理,维修
(4)修建,修造
(5)整治,治理
(6)善,美好
11.信
(1)实在
(2)信任
(3)相信
(4)诚意
12.得
(1)得到,获得
(2)收获,心得
(3)能够,可以
(4)必须,应当
(5)表示完成
13.去
(1)过去的
(2)除去,去掉
(3)距,距离
(4)前往,到……去
(5)表示动作的趋向
14.胜
(1)尽
(2)能承担,禁得起
(3)优美的
(4)胜利
二、文言虚词
1.于
(1)对、对于(介词) (2)在(介词)
(3)被(介词)
(4)(介词)
(5)到(介词)
2.虽
(1)虽然(连词)
(2)即使(连词)
3.也
(1)(语气词,判断句标志)
(2)(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3)(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
4.之
(1)的(结构助词)
(2)到达(动词)
(3)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
(4)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代词)
(5)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
5.乎
(1)形容词词尾(助词)
(2)用在句末,相当于“吗”(助词)
(3)在(介词)
三、特殊句式和用法
(一)1.定语后置句
2.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3.被动句
反问句
4.疑问句宾语前置句
5.介宾结构后置句
6.判断句
(二)1.数词活用作动词,把……看作一样。
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
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5.方位名词活用作动词,向东去。
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伴侣、以……朋友
7.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8.名词活用作动词,命名。
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
四、句子翻译
1. 抬头观望宇宙的广大无穷,低头细察地上万物的繁多,纵目远眺,舒展胸怀,足可以使耳目得到极大的欢愉,实在令人快乐。
2.现在才明白,把生和死等同起来是多么荒诞,把长命和夭亡看做一回事纯是无稽之谈。
3. 何况我与你在江中和沙洲上捕鱼打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在这里举杯互相劝酒。
4. 要是从他们不变的一面来看,万物同我们一样都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5. 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
6.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
五、名句名篇
1.引以为流觞曲水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亦足以畅叙幽情
2.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3.齐彭殇为妄作
4.凌万顷之茫然
5.舳舻千里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6.盈虚者如彼
而卒莫消长也
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
――优化训练――
一、1.D(逆:迎接。)
2.B(B项中两个“其”都是代词,可译为“他的”。A项中的“之”①是代词,可译为“他们”;②是结构助词,可译为“的”。C项中的“以”①是连词,表顺承;②是介词,可译为“拿、用”。D项中两个“而”都是连词,①表示修饰关系,②表示目的关系。)
3.C(①④是太武帝的话,不是直接体现。⑤不是直接体现其谋略。)
4.A(当时封的是冀州刺史。)
5.(1)诏令陆俟督率众军镇守以防备蠕蠕。(2)郎孤得以返回镇守后,欣喜他的名声和美誉,一定会对百姓施加恩惠。
(3)况且要除掉心腹之患,却说一定得留下它的同类,可以吗?
【参考译文】
陆俟,是代国人。父亲陆突,道武初年,统率部民跟随皇上征战讨伐,多次建有战功,位居上党太守、关内侯。陆俟年幼时聪明有智慧,明元即位,继承爵位关内侯。
太武征讨赫连昌,诏令陆俟督率众军镇守以防备蠕蠕。和西平公安颉一道攻克武牢,赠赐爵位建业公,拜授冀州刺史。当时考核州郡只有陆俟和河内太守丘陈为天下第一。迁职武牢镇大将。平凉羌族人狄子玉等反叛,又迁职为安定镇大将,追击征讨狄子玉等,将他们全部擒获。迁职怀荒镇大将。不到一年,众高车族首领诉讼陆俟严厉压迫,要求请回前镇将郎孤。太武答应了他们。征召陆俟,(陆俟)回到京城朝见皇上,说不过一年,郎孤一定被害,高车一定反叛。皇帝怀疑不切实,严辞谴责他,陆俟带着公爵的身份回到自己的住所。第二年,众首领果然杀死郎孤反叛。皇帝听说后大吃一惊,召来陆俟询问其缘故。陆俟说:“高车的风俗,上下之间没有礼节,没有礼节的人,难做他们的上司。我用威严驾驭他们,用法纪节制他们,想渐渐加以训导,使他们知道名分和界限。然而厌恶嫉害正直的人很多,所以控诉我没有恩惠,称赞郎孤有美德。郎孤得以返回镇守后,欣喜他的名声和美誉,一定会对百姓施加恩惠,讥刺我的所作是过失,一心要用宽惠去统治他们,用仁恕去厚待他们。没有礼节的人,容易滋生僭越傲慢之心,不过一年,不再有上下之分。已经没了上下之分,然后用严威来控制他们,便会使人人心怀怨恨。怨恨多了以后,身败祸乱就显露出来了。”皇帝赞叹道:“你的身材这么短小,思虑的怎么这样长远啊!”当天就再任他为散骑常侍。
皇帝征讨蠕蠕,攻占凉州,(陆俟)常常跟随皇帝另外督运辎重。又与高凉王元那再渡黄河向南攻取土地。仍然迁职长安镇大将。与高凉王元那一道在杏城攻击盖吴,擒获盖吴的两个叔叔。众将领想送往京城,惟独陆俟不同意,说:“如果不杀掉盖吴,恐怕长安的事变不止。只身藏匿逃窜,不是他的亲信,谁能够擒获他?如果停驻十万军队追捕一人,不是上策。不如私下许诺盖吴的两个叔叔,释放他们的妻子儿女,让他自己去追杀盖吴。”众将领都说:“现在擒获了他的两个叔叔,只有盖吴一人了,哪里还能再来?”陆俟说:“诸位不是见过毒蛇吗?不断掉它的头,仍然可以为害。况且要除掉心腹之患,却说一定得留下它的同类,可以吗?”于是放走盖吴的两个叔叔,与他们约定再会日期。到了约定时间,盖吴的叔叔没有来,众将领都怪罪陆俟。陆俟说:“这是他没有得到方便而已,一定不会背约的。”几天以后,二人果真斩杀了盖吴来见,全部情况如陆俟所说。陆俟的英明谋略和独自决断,都诸如此类。升任内都大官。
安定卢水人刘超等反叛,太武认为陆俟声威与恩德遍及关中,诏令任本官加都督秦州、雍州诸军,镇守长安。皇帝说:“刘超等凭藉天险,不服从王命。我如果把重兵交付你,那么刘超等必然合而为一;如果只把轻兵交付你,那么就不能制服他们了。今令你用谋略来平定他们。”于是陆俟只身单骑到达长安镇。到后,再三宣扬威望与信誉,把得失成败的道理告诉他们,刘超仍没有投降的意思。陆俟于是率领他的部属去见刘超。刘超派人迎接说:“多于三百人,当用弓马相对待;少于三百人,当用酒食来款待。”便率二百名骑兵到刘超那里。刘超戒备非常严密,便狂饮一气,个个酒醉而回。后来假装打猎,到达刘超那里。和士兵们约定道:“今天发动事变的时机,当以酒醉为界限。”陆俟便假装酒醉,上马大喊,斩掉刘超的脑袋。士兵们应着喊声跃起出击,终于平定了刘超。皇帝大喜,征召拜授为外都大官。
二、6.B(这里的“报”应该是“回复”“批复”。)
7.D代词,与后面的动词组成名词短语。(A?①介词,因为;②介词,把。B①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C?①结构助词,的;②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可不译。)
8.D(“特意拜访旧友邢邵,以叙别情”与原文不符,也与袁聿为官谨慎的特点不相符。)
9.(1)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被授予信州刺史的官职,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
(2)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
(3)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
【参考译文】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性格深沉而有见识,清净寡欲,与人无争,深受尚书崔休的赏识。十八岁时,作了本州的中正官。不久,又兼任尚书度支郎,还历任五兵郎中、左民郎中等。
齐后主天统年间,出京被授予信州刺史的官职,信州就是他的本乡,当时人都认为是荣耀。他为政清简,不需说话州内就治理好了,从州内的官吏以下,直到鳏寡孤幼,袁聿修都能得到他们的欢心。后主武平年间,朝中御史全都出京巡视诸州,梁、郑、兖、豫等与信州疆域相接,在信州的周围,御史们都检举揭发了官员的不法行为,而御史竟然不到信州来,足见袁聿修所受到的信任。到他任满解职还京时,全州包括僧人在内的百姓,赶来送别的填满道路,有人带来美酒与肉脯,哭泣着留连不舍,都争着要远送他一程。袁聿修回京后,信州百姓郑播宗等七百余人请求给他立碑,收敛绸布数百匹,托中书侍郎李德林来撰写碑文以记述他的功德,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同意。
袁聿修自小平和温润,在士族高门子弟中,最有规矩法度。他以名门之子历任清要官职,当时名士多很赏识他,称许他的风采与见识。他在郎署的时候,正好赵彦深为水部郎中,同在一院,就结为朋友。赵彦深以后遭到淘汰,被遣放回家,由于无人拜访,大门口都长上杂草,只有袁聿修还因为老交情,到赵彦深家探问往来。赵彦深得到重用后,仍感念甚深,因此,袁聿修虽然无愧一个德才兼备的人,但他历任要职,也与赵彦深的援引有关。后来袁聿修至吏部尚书,当然还是靠自己的才干声望所致。
他在官廉洁谨慎,当时很少能和他相比的。东魏、北齐时期,尚书台郎多不免于相互送礼,袁聿修在尚书十年,没有接受过别人一升酒的馈赠。尚书邢劭与袁聿修有旧交,每当在尚书省开玩笑时,常称袁聿修为清郎。武成帝大宁初,袁聿修以太常少卿出使巡察,并受命考核官员的得失。他经过兖州时,邢劭正担任兖州刺史,两人分别后,邢劭派人送去白?作礼物。袁聿修退还白?不受,给邢劭写信说:“今日经过您处,与平日拜访不同,瓜田李下,必须避嫌,古人对此是十分慎重的。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不忽视细微末节,愿您体会此心,不至于重责。”邢劭也欣然领会,回信说:“先前的赠送,过于轻率,未加考虑,老夫不经意间,没有想到这个问题。敬承来信之意,我并无不快。您过去是清正的郎中,今天又作了清正的少卿了。”
三、10.B(趋:快步走。)
11.C(A项“以”①为介词,把;②为介词,因为。B项“于”①为介词,向,对; ②为介词,表被动,被。C项“乎”均为语气助词,表反问,相当于“呢”。D项“而”①为连词,表转折关系,却。②为连词,表修饰。)
12.B(①是说魏文侯礼贤下士,④是说魏文侯善听音乐,⑤是子方对子击诘问的回答。)
13.D(“愤然与之绝交”错,原文为“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
14.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
⑵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
【参考译文】
魏文侯用卜子夏、田子方担任国师,他每次经过名士段干木的住宅,都要在车上俯首行礼。各地的贤才德士很多前来归附他。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克了中山国,魏文侯把它封给了自己的儿子魏击。魏文侯向群臣问到:“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大家都说:“您是仁德的君主!”只有任座说:“国君您得了中山国,不用来封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这算什么仁德君主!”魏文侯勃然大怒,任座快步离开。魏文侯接着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魏文侯问:“你凭什么知道?”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他的臣子就敢直言。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一位仁德的君主。”魏文侯大喜,派翟璜去追任座回来,还亲自下殿堂去迎接,奉为上客。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声不协调吗?左边高。”田子方笑了,魏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臣下我听说,国君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会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魏文侯说:“对。”
魏文侯的公子魏击出行,途中遇见国师田子方,下车伏拜行礼。田子方却不作回礼。魏击生气,对田子方说:“富贵的人能对人骄傲呢,还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呢?”田子方说:“当然是贫贱的人能对人骄傲啦,富贵的人哪里敢对人骄傲呢!国君如果对人骄傲就将亡国,大夫如果对人骄傲就将失去封地。失去他的国家的人,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国君的;失去他的封地的人,也没有听说有人拿他当一家之主的。贫贱的游士,话不被听从,行为不合自己的心意,就穿上鞋子告辞了,到哪里得不到贫贱呢!”魏击于是谢罪。
魏文侯问李克:“先生曾经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选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卑下的人不参与地位高贵之人的事,关系疏远的人不参与关系亲近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您的命令。”魏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推让!”李克说道:“国君您没有仔细观察的缘故呀!看人,平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赫时看他所推荐的,穷困时看他所不做的,贫贱时看他所不取的。仅此五条,就足以去断定他,又何必要等我指明呢!”魏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已经选定了。”李克离去,遇到翟璜。翟璜问:“听说今天国君召您去征求宰相人选,到底定了谁呢?”李克说:“魏成。”翟璜立刻忿忿不平地变了脸色,说:“西河守令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内地的邺县,我推荐西门豹。国君想征伐中山国,我推荐乐羊。中山国被攻克之后,没有人去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公子没有老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凭耳闻目睹的这些事实,我哪点儿比魏成差!”李克说:“你把我介绍给你的国君,难道是为了结党以谋求高官吗?国君问我宰相的人选,我说了刚才那一番话。我推断国君肯定会让魏成为相的原因,是魏成享有千钟的傣禄,十分之九都用在外面,只有十分之一留作家用,所以得到了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他们为老师;而你所举荐的五人,国君都任用为臣属。你怎么能和魏成并列呢!”翟璜听罢徘徊不敢进前,行了两次礼说:“我翟璜,真是个粗人,失礼了,愿终身为您的弟子!”
四、15.A(得:中意,适合。)
16.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①连词,表顺承;②连词,表转折。C①介词,趁机;②介词,依靠。D①介词,根据;②介词,因。)
17.C
18.D(“是为了达到弹劾同僚的目的”错。)
19.(1)我知道潘佑的死确实是无罪被杀,这是徐铉隐藏了事实真相罢了。
(2))大抵诽谤由嫉妒产生,嫉妒由不能超过别人产生,这是人的常情。
(3)徐铉害怕这个过错,并且又以自己的美德比不上潘佑为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义而用其它罪名诬蔑他。
【参考译文】
已故的散骑常侍徐铉奉(宋)太宗的命令撰写《江南录》,当写到李煜亡国的时候,他不谈君主的过错,只按历代存亡的旧例来谈论这件事。这虽然愧于实录,但在(遵守)《春秋》臣不言君过之大义上,徐氏的写法算是恰当的。
但我听说国家将要灭亡时,(国君)一定有大的恶行,恶行没有比杀害忠臣更大的。国君即使无道,但如果不杀害忠臣,(那么)虽然不会得到大治,但也不至于亡国。商纣王做国君,残暴到了极点。周武王在孟津巡视军队时,诸侯都请他去讨伐纣王,武王说还不行。等到听说杀了王子比干,然后知道商纣王要灭亡了,所以一发兵就取得了胜利。季梁在随国当政的时候,随国虽然十分混乱,但楚国却不敢攻打它。虞侯因为没有采纳宫之奇的意见,晋国才有了要得到璧玉而假装借路的计策。这样说来,忠臣和国家命运是联系在一起的,忠臣在则国在,忠臣被杀则国家也跟着灭亡。
我从小时起,就听说过南唐的臣子潘佑因为直言进谏而被杀,当时大宋趁机派兵前来征讨,历数南唐后主残杀忠臣的罪过。等得到潘佑上谏李后主的表章,拿来看,言辞和用意都十分正直坦率,这是忠臣的言论呀。我的诸位伯父叔父以前有很多做过南唐的官员,他们说到南朝的事情十分详细,我(从他们那儿)听到关于潘佑的死因应该是可信的。既然这样,那么李煜的灭亡,就不是平白无故的。
现在看徐铉的《江南录》中写潘佑的死,极像是胡编乱说,与我过去听说的很不相同。不止是对潘佑的死,其他被杀的人,(《江南录》认为)都是因为犯罪而被处死,为什么呢?我感到很奇怪。如果用商纣王和随国国君的旧事来衡量这件事,那么李煜作为亡国之君,一定有滥杀忠臣之事,由此我确信潘佑事无罪而被杀的,这一定是徐铉隐瞒了事实的真相。
凭什么知道它一定是这样的呢?我是根据人之常情推知的。一般说来诋毁是由嫉妒产生,嫉妒是由己不如人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啊。我听说,潘佑和徐铉都是李煜的臣子,并且都以有文采学问被称道,十余年间在朝廷争夺名位。在李氏王朝危机之时,潘佑直言相谏,徐铉却不上一句谏言。在潘佑被杀时,徐铉又不能极力劝谏,最终使自己的国君落了个杀忠臣的罪名,遭到灭国之祸,这都是徐铉的缘故啊。徐铉害怕这个过失被人知道,又为贤能比不上潘佑而羞耻,所以隐瞒了潘佑的忠臣行为而以其他的罪名诬蔑它,这是人之常情。从(对待)潘佑的事来看,其他被杀的人,也能够推知(其他原因)了。唉,如果真有这样的事的话,我认为徐铉不只事大大的诬蔑了忠臣,他对我们大宋君主的欺骗不也是很严重吗?
五、20.B(秀发:喻指人神采焕发,才华出众)
21.C(都是表示“……的原因”。A项①代词,代房子; ②副词,表反诘。B项①介词,在;②介词,被。C①介词,用;②介词,按。)
22.D(①是他建杏花屋的愿望,③指世俗,⑥指子孙。)
23.A(与原文表达的意思相反。由“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几句可知。)
24.(1)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
(2)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
【参考译文】
杏花书屋,是我的友人周孺允建造的读书室。孺允自己曾说他的先父玉岩公担任御史,在玉岩公谪戍到沅、湘一带时,曾梦到自己居住在一间房子里,室外杏花烂漫,自己的几个儿子在房子里读书,朗朗的读书声传到户外。嘉庆初年,玉岩公被朝廷重新起用后升任御史,于是他的家从原先住的地方迁到县的东门,也就是他现在居住的房子。玉岩公曾经指着房子后的一块空地对孺允说:“他日应当在那里建造一栋房子,命名为杏花书屋,以此来记录我昔日的梦。”
玉岩公后来升官至南京刑部右侍郎,还没有来得及荣归故里就死在了南京。玉岩公死后,孺允兄弟多次被侵害欺侮,免不了有动荡不安、很不稳定的祸患。像这样好几年,才得以安定的生活。到了嘉庆二十年,孺允修葺玉岩公的居室,趁此机会在园中建造了五间房屋,藏书达万卷,用玉岩公昔日命的名,悬挂在门楣之上。把花果竹木种植在院落的四周。当春天到来时,杏花烂漫,整个院落如玉岩公昔年梦中之境。再回想玉岩公昔日谪戍在沅、湘一带的情景,真可谓是醒来所见的现实是虚妄的,而梦中所想做的才是真实的。走上这个厅堂,追思玉岩公,怎能不感慨万千!
以前唐代人重视进士科,读书人将要登第的时候,正是长安杏花盛开之时,所以人们都把新进士的杏园宴当做一件美事。如今科考进士,也是在杏花盛开之时,读书人考中,常常把梦见杏花作为考中的前兆。这是世俗对荣华不能忘记成为这样的。玉岩公因为向皇帝进谏而触犯了皇帝,(被贬谪)在岭南地区辗转转移十几年的时间,所以他的心肠像铁石般刚强,对于追求富贵的念头已经灰飞烟灭了。但玉岩公仍用科举功名来希望自己的子孙。大约古代的君子,爱自己的国和自己的家,不仅鞠躬尽瘁;竟至对他们的后代子孙,仍然希望他们代代享受恩德并且永无止境地为国效力。玉岩公的良苦用心大约就在上述这些吧。
如今距离玉岩公去世,还没有多长时间,但以前和他同时中进士做官的人,一时富贵兴盛显赫,可他们的后代就有现在不知沦落到何地的。孺允兄弟虽在目前还不得志,但人们正期望他们能被重用。并且玉岩公的本家孙辈都才华出众,散发秀美的神采,可以凭着这知道受到了《诗》《书》传家的影响啊。《诗经》中说:打如今开了头,年年都有好收成,君子有了厚禄就留给子孙。大家都欢乐无比啊!我在周氏家族看到了《诗经》所说的情形啊!
古代议论散文――质疑解难
【积累整合】
一、文言实词
(一)
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只是、不过
3.密
4.晒干
5.检查、省察
6.清楚
7.雕刻
8.攻取
9.吝惜
10.统领、统帅
11.弱点、毛病
12.发展
13.毁坏
14.突然
15.担负
16.匹敌、相当
17.衡量
18.阿谀、奉承
19.赞许
20.赠送
(二)
1.发
(1)开启、打开
(2)征发、征调
(3)发射
(4)开放
(5)出发
(6)兴起、崛起
(7)发作、抒发
(8)表现、显露
(9)头发,读fà
(10)启发、阐明
2.师
(1)老师(2)有专门技艺的人
(3)以……为师
(4)名词用作动词,学习、效法
(5)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6)军队
3.绝
(1)断绝、挣断
(2)横渡
(3)隔绝
(4)绝交
(5)绝命
(6)断绝、消失
(7)独特、奇异
(8)极、非常
4.假
(1)借助
(2)假装
(3)借给
(4)宽容
(5)临时的,代理
(6)给予
(7)jià,假期
(8)虚假
(9)假如
5.道
(1)道路
(2)取道
(3)行道里程
(4)道理
(5)方法、措施
(6)法令、制度
(7)说、谈论
(8)规律,法则
(9)疏通、引导
(10)风尚
6.数
(1)cù密,细密
(2)几、几个
(3)屡次
(4)计算
(5)命运
(6)数目、数量
7.固
(1)坚固
(2)险要的地势
(3)顽固,固执
(4)本来,原来
(5)表示让步,固然,诚然
(6)巩固、安定
(7)坚守、安定
(8)坚持,坚决
二、文言虚词
1.而
(1)连词,表修饰
(2)连词,表转折
(3)连词,表并列
(4)连词,表递进
(5)连词,表修饰
(6)连词,表假设
(7)代词,你的
(8)连词,表顺承
2.以
(1)介词,用
(2)介词,按时
(3)介词,凭借
(4)介词,把
(5)连词,来
(6)介词,因为
(7)介词,把
(8)连词,来
3.焉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2)疑问代词“哪里”
(3)代词,相当于“之”
(4)句末语气词,相当于“了”“啊”“呢”
(5)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6)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
(7)语气助词
4.所
(1)名词,处所,地方
(2)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组成“所”字结构,所存在地方
(3)“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
(4) “所以”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其中“所”相当于“所字结构”的“所”
(5)“所以”表示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
5.则
(1)连词,表承接关系,“就”“便”
(2)连词,假设关系,那么……就
(3)连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表示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
(4)连词,表示转折时,用在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却”
(5)连词,表选择关系,就
(6)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
(7)副词,表对已然或发现的强调。可译为“已经”“原来”“原来已经”
三、特殊句式和用法
(一)1.判断句
2.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句
4.状语后置句
5.被动句
6.宾语前置句
7.定语后置句
8.省略句
9.宾语前置
(二)
1.“无”通“毋”,不要
2.“知”通“智”,智慧
3.“颁”通“斑”,花白
4.“涂”通“途”,道路
5.“有”通“又”
6.“”通“А保雇淝
7.“生”通“性”,资质、禀赋
8.“从”通“纵”
9.“景”通“影”,影子
10.“受”通“授”,传授
11.“不”通“否”
(三)
1.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2.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3.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古义:不一定
今义:副词,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四)
1.名词活用作动词,敲鼓
2.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3.名词活用作动词,归咎,归罪
4.名词作状语,像影子那样
5.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6.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
8.动词活用作名词,活着的人
9.名词活用作动词,种植
10.名词活用作动词,称王,统一天下
11.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变直
12.名词活用作动词,游水
13.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数词作动词,专一
14.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响声一样
15.名词的使动用法,使……依次序排列,使……朝拜
16.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昧
1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
18.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20.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四、句子翻译
1.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杀死了人,却说“这不是我杀的,是兵器杀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2.君子广博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省察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3.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4.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屑与之同列,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5.不知句读,有疑惑不能解决,有的要问老师,有的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没有看到他的聪明。
五、名句名篇
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e大
――考题例析――
【答案及解析】
11?【答案】(1)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了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2)皇帝派遣使者慰问他,赐给他裘皮帽子,又派遣中使赵成召回熊鼎。
【解析】(1)句中难点有“奏罢”“不职”“数十辈”“列部”,这些都是理解句子的关键,“奏罢”是两个词,“上奏并罢免”之意;“不职”意为“不称职”,是“不称职”的省称;“数十辈”难理解关键是“辈”字难理解,其实根据文章大意,很容易理解为“数十人”;“列部”就是“各个部门”之意。整体理解句子,抓住上下文,特别是上文“山东初定,设按察司”,就能理解主人公去山东上任,主要是监察官吏。(2)此句几乎没有什么难理解的词语,对译即可。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个考点年年必考,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要做好这道题,就必须养成良好的文言文阅读习惯,如“单音词”意识,利用古代文化常识理解内容的意识,自觉运用“实、虚词知识,句式知识、史传文知识”的意识,文言文与现代文相沟通的意识,古今生活沟通的意识。尤为重要的是整体阅读理解的意识,不注重整体理解,就可能从开始就错了。
【参考译文】
熊鼎,字伯颍,临川人。元末时乡试中举,主持龙溪书院。江西发生寇乱,熊鼎集结乡兵自守。陈友谅多次胁迫他投降,他不理睬。邓愈镇抚江西,多次召请他来相见,惊异于他的才华,向皇上推荐。太祖要授给他官职,他说母亲年老需要赡养,推辞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将军府中,参与谋划军事。
母亲死后守孝期满,皇帝召他到京城,授官德清县丞。后松江平民钱鹤皋反叛,邻近地区大为惊扰,熊鼎镇抚他们而恢复平静。升任起居注,奉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法的情况上奏皇帝,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暂时不派御史,皇帝不听。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进言说:“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御史去。
洪武元年,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窃据以后,伪官悍将两百人,非常凶暴。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百姓才安定下来。平阳知州梅镒犯贪脏罪,不停地分辩,几百个平民都申诉知州无罪。熊鼎正要听从,有一个小吏禀告道:“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罪来怎么办?”熊鼎叹气说:“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我敢因为怕被责罚,而诛杀无辜吗!”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宁海平民陈德仲支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就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
这年秋天,山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衾事。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十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诸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下面的官吏没有敢隐瞒的。
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发觉敌寇是假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帝派使节前来慰劳,赐给他皮裘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来召他回京。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折回北方。熊鼎对他们申明大义,斥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都被杀。
――优化训练――
一、1.B(学习)
2.A(都是语气副词,表示推测语气,大概。B.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被。C.①连词,来。②介词,把。D.①副词,才。②副词,乃至,甚至。)
3.C(②⑥是间接体现,③是仲尼的话。)
4.C(“让百姓生活在苦难中,难以抵挡入侵之敌”,原文是假设秦楚君主的行为,而非梁惠王自身行为。)
5. (1)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义在哪里呢?
(3) (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
【参考译文】
孟子谒见梁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有利于我的国家吗?”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为什么定要说到利呢?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大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平民说‘怎样有利于我自身?’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那国家就危险了。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国君的,必定是国内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千辆兵车:在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百辆兵车,不算是不多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们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没有讲求仁义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求仁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大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谈利呢?”
梁惠王说:“我很乐意听您的指教。”
孟子回答说:“用木棒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说:“没有什么不同。”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没有什么不同。”孟子于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房里有健壮的马,可是老百姓面带饥色,野外躺者饿死的人。这无异于驱赶兽类去吃人啊!野兽自相残食,人尚且厌恶这种行为;作为老百姓的父母官,施行政治,却不免做出类似于驱赶野兽去吃人的事情来,那他们作为百姓父母官(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孔子说:‘最初采用土偶木偶陪葬的人,大概没有后代吧!’这不过是因为土偶木偶太像活人而用来陪葬罢了。(施行政治)又怎么可以使老百姓活活地饥饿至死呢?”
梁惠王说:“我们魏国,以前天下没有哪个国家比它更强大的了,这是老先生您所知道的。(可是)等到传到我手中,东边被齐国打败,我的长子也牺牲在这里;西边又割给秦国七百里地:南边又被楚国欺侮。对此我深感耻辱,想要为死难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道:“百里见方的小国也能够取得天下。大王如果对百姓施行仁政,少用刑罚,减轻赋税,(提倡)深耕细作、勤除杂草,让年轻人在耕种之余学习孝亲、敬兄、忠诚、守信的道理,在家侍奉父兄,在外敬重尊长,(这样,)可以让他们拿起木棍打赢盔甲坚硬、刀枪锐利的秦楚两国的军队了。他们(秦、楚)常年夺占百姓的农时,使百姓不能耕作来奉父母。父母受冻挨饿,兄弟妻儿各自逃散。他们使自己的百姓陷入了痛苦之中,(如果)大王前去讨伐他们,谁能跟大王对抗呢?所以说,有仁德的人天下无敌。”
齐宣王问孟子道:“周文王的狩猎场,方圆有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籍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像这样狩猎场大吗?”孟子说:“老百姓还认为小呢。”宣王说:“我的狩猎场,方圆只有四十里,老百姓还认为大了,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文王的狩猎场方圆七十里,割草打柴的去那里,猎取野鸡和兔子的人去那里,与老百姓共同享用它,老百姓认为小,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我刚到齐国边界的时候,打听了齐国的重大禁令,这以后才敢进入。我听说齐国国都郊外的地方,有一方圆四十里的狩猎场,杀了那里的廪鹿就像犯了杀人罪。那么这方圆四十里的地面,就是在国内设置了一个陷阱。老百姓认为太大了,不也应该吗?”
齐宣王问:
“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纣王,有这样的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
“损害仁爱、暴虐无道的人被称做“贼”,损害正义、颠倒是非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独夫。只听过诛杀独夫纣,没听说过弑君一类的事情。”
二、6.C(易:调换。)
7.C(句末语气助词,不译。A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对于。B项①介词,凭借;②介词,趁机。D项①助词,表承接, 就;②助词,表转折,却。)
8.D(“但英年早逝,功业末成,令人叹惜”有误,“生则有涯,死宜不泯”的意思应是“虽然生命有限,但功勋水垂不朽。”)
9.(1)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命种君主管修城的工役,种君与军民一起风餐露宿数月,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修筑城池。
(2)招募商人让他们来贩卖商品,有时先借给他们本钱,加快货物的流通周
(3)(兀二部落)一半被消灭了,一半归降了,种君把他们的土地和牛羊全都用宋奖赏各位有功的将士。
【参考译文】
种君名世衡,宇仲平,是国家的功臣。不幸逝世后,他的儿子哀请我写墓志铭。我曹经任陕西经略安抚使,对他的解矗为详细,我担心埋没他的善行,不能不答应。
当初,在康定元年春天,西夏侵犯延安,我军战败。种君当时担任A1州从事,献策说:延安东北二百里处有一座过去的宽州城,请求朝廷依凭原先的旧城垒兴建城池,用以防守敌军入侵的要道。朝廷采纳?这个建议,任命种君主管修城的上役,种君与军民一起风餐露宿数月,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修筑城池。但其地险要没有水源,有人认为无法防守。凿地至一百五十尺深,见到了石头,工匠束手无策,说:“此处不能打井啊。”种君说:“凿穿石头再向下,还会没有泉水吗?你们凿那个石头,把它凿碎运出来,每一喜箕碎石,付给你们一百个钱。”工匠再努力开凿,凿穿了几层石头,泉水果然喷涌而出,水味甘甜,汩汩不绝。上万人欢呼着说:“神奇啊!即使敌军重重包围,我们也没有干渴的忧虑。”因此又打了几口井,军队百姓及战马耕牛的仗水都非常充足。从此以后西部边疆缺水的堡垒城障都照此法,得到了很大的便利。
不久朝廷把过去的宽州命名为青涧城,任命种君为内殿承制,主管守城事务。又就地提拔为供备库副使:这是为T表彰他的功劳。青涧城东北方三十里处,临无定河。河北岸有敌军的营寨,敌军常渡河侵略。什君多次派所属的羌兵攻打他们,每次出兵都能打败并赶走敌军。设置屯田两千顷,年年都有收益;招募商人让他们来贩卖商品,有时先借给他们本钱,以加速货物的流通周转.于是就建议城中所需的军马草料、军粮和钱财,以及军中所需的物资及守城的器具,不需要从外地调拨供应,全部都自给自足。种君派一个儿于专门负责照看生病的士卒,负责他们的汤药扣饮食,儿子稍有怠忽,他常以笞刑惩戒,要求一定要使士卒痊愈,士卒没有不因此感动流泪的。王尧臣任陕西安抚使,上奏种君的政绩.皇上很高兴,下诏襄扬他说:“守边的大臣都能位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庆历二年春天,我巡视环州.于是向朝廷请求,希望调任种君为环州知州。种君就视察州境各地,到所属羌人聚居的部落,以朝廷的恩德安抚他们,如同他在青涧时的做法一样。有一个叫兀二的羌人部落接受了西夏的委任,种君派人征召他们,他们却不肯听从。于是种君就出兵讨伐,兀二部落一半被消灭了,一半归降了,种君把他们的土地和牛羊全部用来奖赏各位有功的将士。那些妄自接受西夏委任的部落,都吓得大腿发抖,请求饶命。从此所属的羌人部落不再敢怀有二心。
种君年青时就崇尚气节,他为官到任,能铲除奸恶,护佑百姓,青涧与环州的百姓,都画了他的像来祭祀他。到他去世的时候,官吏百姓及所属羌人部落的酋长都一直在他的灵前守灵数日。
铭曰:呜呼种君,生于贤德之家。立有大志,努力作为。捍卫边疆,防御敌人的侵犯,安定百姓的生活。日夜辛劳,披星戴月,顶风冒霜,尽忠驭守。虽然生命有限,但功勋永垂不朽。
三、10.A(度:丈量。)
11.B(B项都是连词,表顺承。A项①介词,用;②介词,因为、由于。C项①助词,的;②代词,这。D项①代词,……的人;②助词,呢。)
12.C(①主要表现辛弃疾勇敢,③主要表现辛弃疾法令严明,⑥主要表现辛弃疾办事效率高。)
13.B(“又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有误,这应该是皇帝的命令。)
14.(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
(2)出去严责监办的人,约定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3)于是运粮的船只接连来到,粮价自行降低,百姓借此得以度过饥荒。
【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年轻时拜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一同学习,并称“辛党”。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慰劳军队,召见了他,赞许并接纳了他,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的官印请求召见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商议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在众人中将他捆绑起来带回,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
皇上派辛弃疾来筹划建设营垒,就丈量原先马殷营垒的房基,修建新的营垒,准备招步兵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拿铜钱五万到广西买了五百匹马,皇上又下诏命令广西安抚司每年捎带买三十匹。当时枢府有不愿做这件事的,屡次阻挠他,弃疾干得更加卖力,最终不能改变他的想法。经过估算各种费用上万计,辛弃疾善于斡旋,事情都马上解决。进谏的人以辛弃疾聚敛财富的罪名上奏朝廷,朝廷就下发了御前金字牌,让他日落前停止。辛弃疾接过来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约定一月要建成飞虎营栅,违背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飞虎营如期落成,辛弃疾上书陈述事情的经过,画好图纸呈给皇上,皇上才消了气。当时连续下了几月的秋雨,有关部门说造瓦很困难,辛弃疾问:“需要多少瓦?”回答说:“二十万。”弃疾说:“不要担忧。”命令厢官除官舍神祠之外,动员居民每家献出沟檐瓦二十块,不到两天都齐备了,下属官吏都很叹服。军队建成,雄踞一方,是江上各部队中最好的。
当时江西一带发生严重饥荒,皇帝命令辛弃疾督办赈灾工作。刚一到灾区,辛弃疾就在通衢大道上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放,强买粮食的杀头。”接着下令拿出公家的全部官钱银器,号召吏民分别推举有实际才能的人,根据自己的情况借贷钱物,等到他们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到去世的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