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有云到底谁的中国净利润最高的企业

2016中期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百度百家
2016中期中国云计算市场报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要包括:1、从云计算龙头看行业发展;2、深度渗透带来客户结构变化;3、云计算是客户战略发展的长期选择;4、对比全球,国内市场潜力巨大;5、当前时点看行业竞争格局。
IT行业大环境
1、股价水平
3、整个行业净利润
4、股市对老主题炒作,产生了明显的审美疲劳
5、并购对市值的拉动作用在下降
云计算专题
1、从云计算龙头看行业发展
2、深度渗透带来客户结构变化
3、云计算是客户战略发展的长期选择
4、对比全球,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5、当前时点看行业竞争格局
IT行业大环境
1、股价水平:多轮股灾之后,绝对股价处于2015年年初的水平
计算机行业本轮大行情启动于2012年底,2015年在“互联网”战略的引领下进入高潮。在2015年6月达到最高点之后出现数轮下调,期间经历三次股灾。自今年1月份股灾以来,反弹时间越来越短,幅度越来越小,目前已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估值水平:处于历史平均水平偏高的位置
股价反映了未来,如果太过超前、太过乐观,则必然导致泡沫。我们看到,尽管经历了大幅回调,计算机行业日按照整体法估算的PE(TTM)仍然高达60倍,估值有待消化。
3、行业目前的净利润增速,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5年计算机板块同比增速为19.3%,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15年并表因素对业绩增长贡献明显,内生增速表现平平。
4、股市对老主题炒作,产生了明显的审美疲劳
可以毫无夸张地说,计算机板块的大部分公司都被安上个概念进行炒作过,逻辑被一说再说。表中我们列了三个过去几年被轮番炒作的主题,可以看到,这些主题都经历了明显的概念延伸阶段。云计算炒作的内容更丰富、链条也更长,基本上把上游硬件提供商(服务器厂商)、土地机房供应商(把IDC当IaaS炒)、SaaS、PaaS都炒了一遍。
我们认为,计算机部分主题概念,经过多轮炒作和各个维度的延伸,已经很难讲出新的逻辑。
5、“并购牛市”的边际效应在下降
并购对市值的拉动作用在下降。板块过去几年的高歌猛进,其中很大程度依赖于并购重组事件的催化,市场预期中往往包含并购预期。但是,目前的估值和市值较前几年已经有了大幅提升。我们看到2015年行业中位数的市值在141亿,经历今年以来的调整,中位数仍然高达100亿。在这样的市值条件下,考虑增发摊薄后,股价的上升空间比较有限。
云计算专题
一、从云计算龙头看行业发展
在全球云计算浪潮的席卷下,我们从全球公有云计算龙头亚马逊AWS、国内云计算领导者阿里云的爆发式增长看到,目前国内整体产业正在步入远高于全球市场的快速爆发阶段。
1、AWS:2015年开始,营收高速增长,60%以上
2016年一季从亚马逊AWS 2015年一季度开始披露旗下“亚马逊AWS云服务”的营收数据以来,整体业绩表现强劲。度,亚马逊AWS云服务共实现25.7亿美元营收,运营利润为6.04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64%、128%,运营利润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
2016年一季度运营利润为10.71亿美元,其中有56.4%来自于亚马逊AWS云服务。
自2015年二季度以来,亚马逊AWS的营收均保持了60%以上的增长,运营利润保持在20%以上。
我们认为,亚马逊AWS,作为全球最大的公有云服务提供商,正在步入营收和利润放量,以及整体产品迭代、客户拓展、营收增长互为驱动的良性状态。
2、阿里云更吓人,营收增速超过100%,但是规模远小于AWS
阿里云整体营收增速远超亚马逊AWS平台,已经连续4个季度同比增长超100%,其中2016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75%,而同期亚马逊AWS同比增速为64%。
从营收的体量来看,阿里云整体营收规模显著小于亚马逊AWS。亚马逊AWS在2016年第一季度的营收为25.7亿美元,运营利润为6.04亿美元,而同期的阿里云营收为10.7亿元人民币。
3、目前,国内共有云市场处于前期“爆发”阶段
从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导者阿里云业绩来看,国内市场云服务厂商拥有更快的增长速度,综合比较中美两国云计算产业发展阶段以及厂商间的差异。
第二、上云的客户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在产业、资本、政策的三种驱动下,国内云计算领域的客户发展得到了长足、迅猛的发展,经历了整体的萌芽、快速发展普及期、客户爆发阶段。
当时,国内基础云计算提供商特别是公有云,主要还是阿里云和盛大云,受限于国内整体云计算发展的还尚处于客户培育阶段,公有云产品还不是也特别完善,这一阶段选择云计算的主要还是以电商、游戏、移动App、视频等一类互联网客户,这些公司主要特点是,对基础云资源消耗大且业务量变化波动大,选择公有云服务具有很好的成本优势。
,整体的云计算业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普及期,亚马逊AWS也于2013年12月正式进入中国,并提供有限的预览服务,此时开始陆续有国内省政府、中石油等大型政企陆续选择云计算服务,但其中大部分的客户还是互联网客户。
2016年之后,云计算的需求慢慢开始爆发,银行、保险、制造业、政企等传统领域客户慢慢开始尝试上云,对云计算的接受程度显著提高。
我们看到三大显著的趋势
1、云计算的渗透正在逐步从互联网领域客户,向传统产业的领域渗透。
2、在国家产业政策的驱动下,各个国家部委、省政府、垂直性的行业协会、大型央企,正在逐步将一类非敏感性的业务系统,搬迁到公有云上,并优选私有云作为整个IT架构转型和业务升级的载体,我们看到过去的一年中,国内几乎所有的省份都启动了区域性的云计算建设项目。
3、众多传统行业,诸如银行、保险、制造业等均选择云计算作为未来战略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载体,一改过去主要以互联网客户为主的现状。
三、云计算是客户战略发展的长期选择&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客户选择云计算作为业务战略发展的长期选择?比如说,全球亚马逊AWS上付费用户数已经突破百万,国内阿里云上的付费用户数已经突破50万。
从业务运营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显著的成本优势、全球化业务部署需求、大数据等创新业务、是否有渠道等业务层面合作等,是客户考虑选择是否使用云计算的核心考虑因素。
考虑成本的需要:上云按需付费或按时间付费的商业模式,整体资源的利用率更高,从而降低用户使用的成本
全球化业务部署的需要:在企业全球化业务布局的浪潮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面向全球用户或海外特定区域用户提供服务,而在当地部署相应的业务,可以更好、更快地对特定海外用户提供服务。
自身业务创新的需要:我们认为,云计算的价值不仅仅是在提供按需付费的弹性资源服务,更应关注的是云计算构建的新商业形态带来的全新价值。数据上云并在云上开展大数据相关业务,成为一部分企业的刚性需求。
开拓渠道等合作的需要:用户与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合作不仅仅是在底层IT资源的服务关系,伴随着云平台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完善,更多在业务层面的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利用,这也是一部分企业级用户是否选择上云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从技术架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安全专题、更强大开发环境(如PaaS平台)、敏捷运维工具及服务等,是客户考虑是否选择云计算的重要因素。
从政策驱动来看,国内政府积极的云计算产业政策,正在鼓励和引导一大批政企客户选择使用云计算服务:
国内政府自2010年以来,出来了一系列鼓励云计算发展的产业政策,我们通过整理发现,2015年以来,政府企事业单位、大型央企等,纷纷选择构建政务云平台,将以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模式来代替原有的传统IT构建交付模式。
四、对比全球,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Gartner数据,2014年全球云计算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528亿美元,增长17%,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800亿美元。与全球云计算市场相比,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尚小,占比不足5%。可见我国云计算市场面临着极大机遇和挑战,美国云计算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根据思科的细分领域预测,至2018年,SaaS具备33%的高复合增长率,市场占比从2013年的41%提升至59%,而IaaS趋于稳定,复合增长率13%。
3、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说,增!
云计算领域分为公有云和私有云。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公共云服务发展调查报告》,2014年我国公共云服务市场规模达到70.2亿元人民币,增速达到47.5%,高于%的增长率。预计2015年国内公共云服务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细分领域中,IaaS市场规模突破26亿元,增速高达150%。SaaS领域仍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服务更新较慢,大企业接受程度不高等原因,市场规模增长放缓至15.2%。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中国专有云发展调查报告》,2014年中国专有云市场规模约为216.8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达到28.6%。其中硬件市场约160.6亿元,软件市场约32.1亿元,服务市场约24.1亿元。预计2015年中国专有云市场增速仍将达到26.8%,市场规模将达到275亿元人民币左右。
五、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内云计算IaaS市场实力矩阵来看,主要还是以阿里云、腾讯云、Ucloud等代表的公有云计算厂商,具备更好的市场竞争力。
从云计算产品的成熟度、客户数量的累积、全球化布局来看,国内公有云通用云计算的格局,将会在未来3-5年内形成。目前,还尚未进入基础公有云计算领域的创业公司抑或传统IT公司,在通用公有云领域将会很难分享到行业的高速增长。
因为国内的云计算厂商类似阿里云、金山云、Ucloud,虽然在各方面还稍逊全球龙头亚马逊AWS,但历经至少4年以上的发展,已经初步具备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和规模效应。
爱分析是一家专注于创新企业研究和评价的互联网投研平台。爱分析以企业价值为研究内核,以独特的产品形态,对创新领域和标杆企业长期跟踪调研,服务于企业决策者、从业者及投资者用户群体。关注爱分析公众号ifenxicom,及时获取重要信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热门文章HOT NEWS
“我并不在乎你们泼向我的脏水,清者自清。我只是希望你在将脏水泼...
冯先生失眠中
娱乐资本论
创业最前线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火车在她背后擦身而过,情况十分惊险。
派出所进行调查取证,依法对谢某某予以拘留。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这篇文章是的后续报道。
  不过,粉丝几句话,阿明写了好几天。
  一文发出,正好是元宵佳节,后来又赶山从成都高铁回京,阿明发完文章一直没去后台看留言评论,今天看了一眼,评论非常热烈,不少粉丝朋友纷纷留言补充阿明所写该文的过失。
  粉丝朋友建议阿明做一个表,将中国公有云厂商的收入和利润一目了然一下。
  好吧,先如粉丝所愿啦。表格见文末。
  青云收入计算补充纠正
  粉丝朋友朱里扬诺夫指出阿明计算青云收入错误,他说:
  纳税额占收入的15%,然后用1000万除以15%得出收入7000万,这是怎么算的?那个1000万是纳税额吗?出处是哪里?
  那么阿明重新来计算一下青云2016税后利润1000万。
  再倒推一下:利润总额=收入-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成本,税后利润1000万=收入-收入*15%税-期间费用和成本(数据不明),然后收入=1000万/85%+期间费用和成本=约1176万+期间费用和成本。费用和成本无法计算,如果估算其数据越多那么青云的收入就越多。2016年青云虽然开辟了上海区,但其中的硬件投入也有不少厂商合作部分。C轮融资1亿美金,应该是为后面发展预备的。2013融资2000万美金,到2016年正好近3年时间平均每年花掉融资金额700万美金不到,折合人民币4000万元左右。俗话说云都是烧钱的买卖。假设2016不仅花去了4000万元融资金,同时还花去了自己的部分收入,抛算一下大概估计和花掉融资款一致也是4000万元,也就是说青云的收入=1176万+8000万=不到1亿元。怎么算青云2016收入还是不能超过1亿元左右。
  另外还有许多粉丝朋友补充了几个云服务厂商,阿明也再次简单一一说明一下:
  七牛云、美团云、互联港湾云、华为云、品高云、乐视云、平安金融云、宝之云、比格云、网宿、浪潮云、坚果云。
  七牛云
  七牛云的收入如何,利润如何先不谈,我们可以先看看七牛云的融资历程就知道七牛云发展充满了坎坷。
  2016年1月,七牛云完成超1亿美元D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嘉实投资与澳洲电信旗下投资机构Telstraventures等机构。这对于七牛云来说,真的是救命之水了,如何说呢?
  公司成立半年后的2012年2月,获得100万美金A轮融资,由经纬中国投资,这是七牛云草创的开始。也是七牛云创始团队最艰苦的转折点。做云存储自然烧钱很快了,一年时间花掉几百万元人民币,实在是太容易了,2012这一年相信七牛云是苦着熬过来的。然后2013年1月,获得启明创投、经纬中国千万美元。2014年8月,获得C轮数千万美元融资,由宽带资本领投,经纬中国和启明创投跟投。连续两年每年获得数千万美金融资,自然稳定了七牛云的发展步伐。
  但是2015年七牛云没有完成D轮融资,而是在C轮一年半左右后才获得D轮,那么说明经历了3年多发展,七牛云在2015年-2016年期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收入,可以维系基本的需要,但要扩张和发展,就必须继续融资。
  那么2016D轮1亿美金的融资相信可以让七牛云走得更远一点,七牛云官方发布一篇文章《腾讯阿里混战云服务 七牛云营收增速300%以上 凭什么》,里面提到:2015年七牛云营收过1.5亿,大概是2014年的5倍,那么2014年营收为3000不到。2016年,这个数字预计是上一年的3-4倍。按照七牛云官方的营收预估2016可能为5亿元人民币左右。但是利润如何呢,还是一个未知数,在各种信息里面并没有看到七牛云的利润数据披露。
  至于2017年七牛云能否在D轮丰厚融资之后赢得更大的业务增收,恐怕还得看七牛云在企业级用户领域有没有新的突破。然而,在企业级用户领域,目前BAT和AWS的势头非常凶猛,可见七牛云还是凶多吉少哦。因此2016年的营收可能对比往年同期增长迅速,2017的情况就显得非常复杂了。目前七牛云主要业务为当初对象存储核心基础上,增加了CDN加速、数据通用处理、内容反垃圾服务、直播云服务等,似乎要在企业级用户领域有所深入耕耘,这个问号还是有点大,令人疑惑多呀。据说2016年用户数累计到了40万个,不知道这里面有多少属于企业级领域的。
  美团云
  2013年5月美团云上线,当时有凤凰网新闻报道说《“美团云”悄悄上线 价格比阿里云低30%-50%》。看似是一场价格战的开始,其实只是一个噱头而已。
  后来者不找点噱头,很难引起大家的注意,那么就得拿同行中最厉害的来比才可以。这就好比一个武者,想要出人头地,那就得挑战最厉害的高手,也只有这样才可能一炮而红。
  但是,对于美团云来说,混口饭吃还是比较容易的事情,毕竟美团这样一个知名的电商作为后盾,或多或少在虚拟化、自动化运维、服务器稳定性方面,积累了重要的一手经验。
  当然了,后来者就必须具备技术先进性,美团云选用Tier3+标准的物理机房,布置Dell服务器,SSD存储硬件,同时美团云主机基于SDN/OpenFlow技术实现了共享网络下的二层网络隔离机制。这对于美团云提供服务有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那么美团云收入和利润到底如何呢?
  2016年8月消息传出,美团点评CEO王兴透露,除了外卖业务之外,美团点评其他业务在2016年7月份已经实现了整体盈利,美团和大众点评已经完成初步融合。其中是否包括美团云呢,不得而知。
  但是,2015年底中国网文章《30亿美元够美团点评烧两年 预计2018年实现盈利》报道说,2014年,美团点评共计亏损23.94亿元,而2015年,这一亏损数字扩大到了105.37亿元,是2014年的3.4倍。美团+点评2015年共融资有15.5亿美元,近100亿元人民币。
  融资规模巨大,市场竞争激烈,如果2016年美团实现盈利那么就非常难得了。如果美团不能盈利,美团云也只是其中一个小点而已,根本九牛一毛,抵挡不了美团整体的得失,况且,在公开的信息中从来没有看到美团高层提到美团云的收入与利润情况,这说明美团云的体量必然很小,收入和利润自然不足为提了。
  互联港湾云
  互联港湾云以后可能要改叫华星创业了。
  互联港湾创立于2009年,拥有全网IDC、ISP以及IP-VPN牌照,拥有独立的IP地点段及AS号,主营业务包括公有云、私有云、云托管及其增值业务。
  2016年底来自财经媒体的消息称华星创业收购互联港湾,公司购买互联港湾51%的股权已完成工商变更登记,交易金额约为4亿元。互联港湾业绩承诺,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050万元、6900万元、9300万元。
  由此也公布了互联港湾云计算业务的发展思路包括三条线:加速扩建IDC机房、布局SDN网络架构、加强布局混合云。
  为此,互联港湾云进入华星创业(300025),杭州华星创业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2009年10月中国创业板上市,其主营业务为移动通信工程技术服务和移动通信增值应用。不过,以后我们想看到互联港湾云的收入应该能更方便一些了。毕竟上市企业都会公布基本的财报,而互联港湾云未来又是华星创业非常重要的业务,自然会在财报里面公布出来。
  互联港湾云月收入合计9802.53万,净利润1673万,预估2016全年收入不超过1.3亿元,利润0.28亿元。
  华为云
  查资料显示华为云服务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华为公司。而华为云计算包含公有云、私有云及混合云。这里阿明讨论的是公有云为主,其他不做讨论。
  公有云方面(IaaS)在2011年华为内部就开始应用,这对于后来华为公有云的推广奠定了一定技术基础。当然,我们所看到华为公有云正式对外提供用户服务,也是到了2015年7月底才大张旗鼓地进行。众多媒体当时报道了华为发布企业云服务战略,正式进军公有云市场。需要指出的是,华为企业云包括了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而不是特指公有云。
  官方消息称,华为全球部署了5个专注于云计算的研发中心,涉及研发人员超10000人,有人自然才能出来更全面的云产品。只要电开华为企业云官方网站产品一览,可以看到有关计算、存储、网络、安全、数据库等丰富的云产品服务。
  另外,在公布正式进入公有云领域之前,华为已经在提供金融云、城市云、媒资云、园区云、软件开发云等多个解决方案。
  最早CSDN曾撰文报道华为云计算五年规划,2020年收入将超100亿美元。从这点可以看出华为对于云服务势在必得的决心。只是到目前为止,华为只是在高层发言中透露过2016年华为IT业务收入预计将超20亿美元,并没有公布对华为的云收入。这说明华为云收入还不够多,没有达到亿美元级别,华为自然无颜公开数据。到目前为止,整个IT业务盈亏一直不稳,因此华为云想必要达到重大盈利的目的也为时太早。
  品高云
  品高云源自品高软件,查看发展历程,品高云在2008年就开始了,品高云“BingoCloud”就已经诞生,2010年发布品高云“BingoCloud”第一版,到了2015年已经发布到了V6版。梳理了一下,发现品高云比较愿意与友商合作,包括硬件厂商、存储厂商、软件开发商、超算中心等等。
  2011年全面转型云计算战略,主要在这一年看到品高推出商用级IaaS云平台。不过,非常有意思的是,品高云高层曾对媒体表示公司主要竞争对手是华为、H3C等厂商。
  一个作软件起家,然后转向公有云,然后将一些国内硬件厂商看成了自己的对手。华为企业云前面有介绍,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什么都做,树敌颇多是常事。H3C在2016年也较多地发展地方云计算中心,自然与品高云有所碰撞。
  对手是谁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做公有云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在技术上过硬,可以实现产品更新迭代的有序发展。
  从各方消息透露出,品高云大概有600多人在专注云计算领域,相比华为1万人的云计算研发团队确实数量上没法比,因而做专一一点才是更大的出路。
  品高云的经营理念包含7个字:“可卖、可租、可联营。”,所以品高云的商业模式显得更为灵活,从而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弥补了人员规模上的短板。
  那么品高云的收入和利润如何呢?目前还没有看到可以分析的数据,之前高层透露品高的70-80%的收入是由20%的大客户贡献,而品高云主要客户就是腾讯私有云、招商银行、广州地铁、中国南车、网宿公有云、海大云、广州市电子政务云等一批国内政企云项目。这就可以预估一下品高云年收入应在亿元以内,因为品高云以软件和软件服务出身,其云服务也专注在IaaS,做IaaS年收入可以过亿在中国目前这样的竞争状态下实属不易。加上品高云比较有自己的专一用户领域,因此要突破年收入亿元还需要时日。
  当然,从做软件出身的品高云,应该对经营利润控制比较好,相信品高云的利润还是不菲的。要不然,利润就要全部投入到云基础设施上了。可是没有见品高云有大规模的扩张,因此,想必品高云对利润还是非常看重的。
  不过,在2016年,广州市品高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已经正式变更为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这意味着品高云IPO不远了,到那时自然会有公开的财报数据一见分晓。
  乐视云
  2016年10月底,乐视官方消息称:乐视云视频平台目前全球范内已拥有750个CDN节点、30Tbps出口带宽,在全球有十余万企业客户,覆盖数十亿用户。但是没有公布乐视云收入和利润情况。
  不过,贾跃亭公开乐视网旗下三大板块中:乐视视频、乐视超级电视生态以及乐视云三大板块业务,认为乐视云作为全球最大的云视频平台,已实现与全球巨头和客户的全面开放合作。
  但是,因为电动汽车以及融资的风波,将整个乐视也推向了风口浪尖,乐视云也从此快“消声匿迹”,从日乐视云产品发布会之后,半年过去了,很难再看到媒体人报道乐视云。
  或许真是汽车和其他非上市公司板块LeEco消耗了大量资金,拖累了乐视网,也抑制了乐视云的大规模扩张。因此,当前我们可以看到乐视云的生态更多还是圈定在了乐视自我体系之中,属于业内常说的关联交易,对其未来健康发展很不利。
  如果2016年6月腾讯证券发布文章《乐视财报大剖析 或巨亏20亿元》的分析数据接近事实的话,那么乐视云的营收和利润基本都可以忽略了。因为看起来乐视云是乐视网的三大板块之一,但实际上,只是自我服务的平台,转化为对外提升融资品牌的噱头而已,实际在乐视云上每年投入的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到底如何,恐怕贾跃亭和乐视都不愿意对此公开吧。
  平安金融云
  平安云源自中国平安,已在深圳、上海、北京三地数据中心创建多活可靠的AZ,满足多场景业务需求,提供全方位金融云服务。
  官方消息可以看到,平安金融云由平安科技操盘,而在2008年成立的平安科技就是之前平安集团旗下的IT信息管理中心。目前已有将近5000人的团队,负责平安集团整体IT基础设施搭建、维护、管理等工作。
  虽然平安云对外提供服务比较晚,算起来从2013年开始研发着手,到了2015年才正式对外提供金融云服务。并且,平安云就是平安科技推出面向平安集团以及外部金融机构的金融云平台。
  大树底下好乘凉,对于平安集团这棵大树来说,平安云的收入和利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5000人的规模可以保证平安集团本身IT的稳定和发展就OK了,至于后面金融云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占领多少市场份额,从平安金融云相关高层的发言中从来没有看到有任何公开透露。
  在平安集团官网上对平安金融云的介绍就那么一页,非常简单。
  只不过,平安金融云拥有“类似IaaS的兼容性,PaaS那样的开发友好性”的CaaS(Container as a Service)特点,这也比较有意思,毕竟是后来者,或多或少可以在容器上积极一点也是应该有的。
  宝之云
  宝之云就是宝信软件旗下云品牌,宝信软件也因2016年宝钢武钢合并利好。因此,宝之云的后台就是宝钢武钢。不过,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是2001年4月A股上市,上市代码600845,可以查询到一些财报。
  作为国内单体建筑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宝之云一期、二期、三期项目总计将达到12500个机柜,可承载约25万台服务器。
  2015年前三季度内宝信软件的软件业务以及IDC托管业务发展平稳,实现营业收入27.39亿元。那么IDC业务会占比多少呢?之前,宝信软件宝之云IDC一期启用,机构预计增厚年度净利5000万。那么二期已经投入使用三期正在建设的情况下,想必可能带来的收入应该在1亿元左右了。但是我们从信息渠道看到的消息,宝信软件宝之云IDC为阿里提供的服务比较多。
  因而,在宝之云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全部满负荷投入使用的话,预估宝之云年收入在2亿元左右,不会超过2亿元,因为大部分属于IDC托管业务,所以利润在前期不会很多了。
  比格云
  看到成立于2011年隶属于上海盛霄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的比格云,官网显示的几个标志似乎意味着这搞公有云的标配必须得有10万IOPS、全SSD、BGP网络、20G防DDoS攻击了。
  不过提到全SSD配置,在2016年看到青云开通上海区服务就全部采用了SSD配置,恐怕在2017年如果再有云服务商开通新区服务势必会将SSD作为标配之一了。
  比格云官方对外的最大信息焦点就是其云主机的性能,不过云主机服务是在2016年底左右才正式对用户开放,之前做过一些内侧,因而来得比较晚的比格云就采取了最优化的性能来吸引用户关注。
  比如在2016年10月底有文章《重磅!比格云完成优化升级 11月1日将开放购买》透露,标准机型4核8G,企业高端配置机型8核16G,包月购买价格分别为401元/月,821元/月,同样低于阿里云、Ucloud等大部分同行。
  最优化的性能,最低的价格来撬动云主机的用户需求,这一招是否有效果呢?关键在于后期用户使用之后稳定性如何、安全性如何,安全方面虽然做到了20G防DDoS攻击,可以抵御大部分的攻击。那么下一步就要看比格云提供哪些更具创新性的差异化云服务。另外,在没有看到比格云A轮融资的情况下,如何加大云计算基础服务的研发投入,这也是大家非常关注的。至于年收入和利润,一年一周我们再看吧。
  不过,大家需要知道的是,上海盛霄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是上海盛大集团旗下子公司,之前盛大云CEO诸葛辉现在也是比格云CEO,因此有了盛大云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的储备与经验,比格云所要走的差异化竞争之路就更为明显了。
  网宿科技
  初看2000年1月成立的网宿科技的盘子还是比较大,主要业务包括CDN、云计算、云安全、IDC等。因为2009年10月,网宿科技在深交所上市,所以我们很容易查看到年报,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32亿元,同比增长53.43%;实现净利润8.31亿元,同比增长71.87%。
  在CDN领域,2015年其市场份额为42.7%,位居行业第一。
  那么2016年收入与利润如何呢?目前可查的数据只有2016前三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2.2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16亿元,比上年增长64.1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60亿元。网宿科技目前533亿市值,业内人士预估2016年收入40亿左右,利润12亿左右,增速均超过50%,现金流10亿。
  因此,我们从整个目前可以预估的中国公有云厂商收入与利润情况来看,网宿科技超过了阿里云以及其他云厂商,当之无愧的中国公有云收入之最,利润之最。作为上市企业,其财报数据为公开,所以也更令人信服。并且员工目前3000人,研发人员2000人左右,发展潜力还是非常大,只是CDN业务目前竞争激烈,不知道后面网宿科技是否会加强其他业务的拓展。
  浪潮云
  浪潮云在2016年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在2016年3月发布“浪潮云”战略和“云腾计划”,基于浪潮安全云、行业云、服务云、中国云的四方面能力,将投资100亿元,打造全国云计算中心布局,发展3000+合作伙伴,实现服务200个区域政府、40个行业部委、200家大型企业的阶段性目标。
  因而,如果谈论浪潮云,其实就是谈论浪潮政务云。但是里面是否包括了公有云呢?目前来看,浪潮并没有涉足公有云业务,业内有传言说浪潮开始做公有云了,如果真做的,那也只是试水而已,并非主业。
  因为从定位来看,浪潮提供云计算公司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整体解决方案,为用户构建融合,高效IT系统,而不是直接提供公有云服务。
  不过,浪潮集团2015年新财年业务战略发布中就明确了对旗下业务围绕云数据中心、云服务、大数据三大重心进行调整,建立浪潮硬件集团、软件集团,云服务公司以及大数据公司。浪潮云服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就是浪潮软件之前的云计算部分剥离出来的独立公司,隶属浪潮集团旗下。
  显然,从本质上来说,整合浪潮之前的云服务业务,推出“浪潮云”,主要也是为政府提供云服务。
  目前对浪潮云的收入与利润情况无法找到可以预估的信息,也没有查到任何披露。总之,还属于投入期,目前谈利润还比较早。
  坚果云
  看官方介绍,坚果云是一款便捷、安全的专业网盘产品,通过文件自动同步、共享、备份功能,为用户实现智能文件管理,提供高效办公解决方案。
  也就是说坚果云核心服务在于文件管理与OA方案,只是现在实现了相当于SaaS服务模式的协同服务。
  创立于2011年上海亦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坚果云,最初的坚果云的核心研发团队则保持在6-10人左右。2012年,坚果云完成了600TB容量的云存储硬件投资。联合创始人及CEO韩竹曾在IBM研究院从事企业级数据中心基础研究方面工作,并将坚果云看作是Dropbox与Evernote的合体。创始团队还包括另外两个年轻人:杨剑、蔺皓。
  韩竹负责云存储的搭建和架构,杨剑负责产品的技术部分,蔺皓负责几个客户端和应用服务器的部分开发以及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
  坚果云支持多文件夹同步、倡导不限容量、跨平台性最好(支持Windows、Linux、Mac、iOS、Android、Web)和唯一拥有增量同步功能的产品。
  其实,坚果云和够快、亿方云有点相似,都是做个人云盘但包含了OA协同服务。虽然大家从个人网盘服务走到了企业网盘服务,但是在技术升级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从目前融资情况来看,相比够快、亿方云融资情况来看,够快获得了PreA戈壁创投的500万人民币,还有A轮红杉资本的4000万人民币。亿方云获得天使投资经纬中国的1000万人民币和A轮融资光速安振的500万美元。因而坚果云的融资规模比较小,获得了天使投资纽信创投的数百万人民币,A轮目前还没有完成。
  从融资规模可以简单看出坚果云的收入与利润情况也比较小,只是具体数据无法从任何信息中估算。不过,从其官方公开信息来看,坚果云致力打造最纯净的云存储服务,坚持无广告,不分析任何个人信息和数据换取收入。这点值得做云服务的所有从业者尊敬。
  另外再补充两个收入利润分析:
  鹏博士公布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66.3亿元,净利润6.07亿,因此预估2016总收入86亿元左右,净利润8亿元。如果只是计算云业务收入恐怕不到总收入的四分之一,毕竟云业务营收定会比其他业务稍微滞后一点,预估10亿元左右,利润未知。
  Ucloud2015年当时就拥有2万企业用户,年收入达到几亿元。另有高层透露信息2015年初日收入100万元。预估2016年收入实现翻倍,在7亿元左右。
  中国公有云厂商2016年收入、利润排名表说明
  这两个表格依据《猜猜看:中国公有云到底谁的利润最高?》和后续补充文章分析,数据来源各大厂商财报和公开信息,对于没有财报和公开财务信息的情况阿明特别分析预估了数据,仅做业内分析内部参考使用,请勿将本表作为投资或选择云服务的依据。
  如果各位对本文分析有不同观点,望多多指教。对于文中如有不足之处,还望直接批评指正。
――阿明|分析评论――
  本文来源:阿明独立自媒体,微信公众号chinastor,版权所有,侵权必究,转载请授权。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专注云与企业级IT、创业与创新的独立自媒体。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公有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