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到底有多有关努力工作的成语

日本人真如传说中那般勤奋工作吗
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人认为日本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工作热情,这些工作热情使得他们无薪加班,无私的将休假时间奉献给工作,有人甚至还会过劳死。在日本这种情况十分常见以至于精疲力尽的上班族在辛苦工作一天之后累倒在列车的车厢里已经成为了日本人工作生活的非官方标志了。
但是真正坐在日本办公室工作的人会告诉你这种情况只发生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公司里,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要做许多工作。事实上日本的员工可能和我们一样懒,所以大家怎么会还认为日本人工作努力呢?为了找到这些原因,我们将要谈到以下3个误区,以及向大家解释它们为什么是错的。
误区1:由于他们必须努力工作,日本员工才会从不休假
首先在日本很容易找到一年只给10多天假期的工作,但是最终这些带薪假期也就不了了之了,并不是因为领导不批准他们休假而是因为几乎就没人提休假的事。
错误原因:
别人认为日本员工自愿放弃带薪休假因为他们喜欢工作。这不仅不对而且还夸大了员工的奉献精神,最重要的是这没有从根本上回答“为什么没有日本人想要带薪休假”这个问题。其实日本人之所以放弃带薪休假主要的原因还是来自同事的压力。
享受带薪休假意味着别人要帮你收拾烂摊子,这对集体意识强烈的日本人可是不行的。既然日本的公司以表现提拔员工,那么也就没人想给别人留下一个在沙发上喝酒的懒蛋形象。而且还有一点就是要求带薪假期通常意味着有求于领导,他们只要扬起眉毛然后用明确的话让你知道他们认为你这是在无理取闹。
其实日本法定节假日挺多的,年末的一周,黄金周,盂兰盆节,以及好多其他单独的法定节假日,基本上每个月都能过节。诱人的法定节假日总是指日可待,相比于专门请求休假还是等等更容易些。基本上日本人不会去享受他们应得的带薪休假这点的确不假,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工作不希望利用放假时间。
误区2:由于他们必须努力工作,日本员工才会超荷加班
从经常能从回国的朋友口中听到“我绝对不想在日本工作,因为日本员工深夜才回家”。当然日本员工看起来加班很多,末班车尽是昏睡的上班族和女白领。
错误原因:
多干几小时并不意味着工作卖力,特别是在日本经常能见到人们延长工作时间不干正事来把一天可以完成的工作都拖到加班时间完成。两个因素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一个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同事压力还有一个就是希望挣更多的钱。
公司发现员工加班就给加班费,每天都是如此。毕竟在当今这个经济不景气的时代能多拿就多拿,而且既然没人关心你在不在工作只要在岗就行了,那为什么不利用晚上的时间赚点钱呢。无偿加班完全是另一回事,而且都是一些类似“别人都加怎么就你不加”以及“如果要回家就要被领导臭骂一顿”之类的原因。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日本人也许比其他地方的人加班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效率高。每天要开很长时间的无聊会议,不得不服从的领导命令,完成许多不必要的档案,在你的办公桌上偷偷小睡不被发现,有些日本人能都做到也挺厉害的。
误区3:由于他们必须努力工作,日本员工才会一直疲惫不堪
那些可怜的上班族倒在街角,累到无法控制自己身体的他们有时候穿的只剩几件衣服。那位可怜的女白领在晚上的末班车上靠着旁边的人打起了呼噜。一定是工作累坏了她。
错误原因:
上面我们也提到过,在日本白天养精蓄锐不好好工作挺正常的。然后是晚上的酒会以及闲聊,闲聊是结识日后能帮助你高升的贵人,得到领导的赏识,以及刷团队存在感的重要部分。
也许列车上的人不是因为工作劳累,而是因为不得不去的社交活动使得他们疲惫不堪。这还没提社交活动的润滑剂也就是大量饮酒的问题呢。便利店的货架上摆放了许多功能饮料来让酒席上疲惫不堪的员工战斗力更持久一点,这种功能饮料还有解酒的作用。我们不可否认的是拖拉一天的工作以及饮酒狂嗨的确很累人,但是这是努力工作的结果吗?
现在有证据表明其实美国人才是工作最努力的(ABC新闻去年报道),也许是时候该彻底打破日本人的工作神话了。
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给这篇稿打赏,让译者更有动力
支付宝打赏 [x]
您的大名:
打赏金额:
10:42:52 :
11:26:16 :
无可无不可
10:45:46 :
11:33:56 :
11:45:01 :
10:56:19 :
10:48:35 :
10:46:49 :
10:51:09 :您的位置: &
中国人到底有多努力工作?
优质期刊推荐您的位置:
中国人勤劳努力工作为何却不富裕?
作者:佚名
  导语:中国被视为是发展中国家中的迈克尔•乔丹,是每个崛起中的国家都希望效仿的对象。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对美国人说,如果你们努力工作,奋力拼搏遵守规则,就会获得良好物质生活,你的孩子也会得到更多回报。十八年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重申,努力工作的美国人,只要奋力拼搏遵守规则,就会获得更多回报。
  美联储增发货币希望推高价格持续上涨,自2009年以来,美国消费物价指数持续上涨。货币宽松唯一作用或是推高资产价格,美联储宽松货币似乎改变了人们工作努力奋力拼搏的规则。
  约翰亚当斯写信给妻子,他研究美国政治,希望儿子可以学习数学和哲学。父亲在包装厂二十多年辛勤劳动养活了一家人,80年代中期工厂关门,父亲开始了第二段职业生涯,母亲经营着一家烧烤店,烧烤店初期经营一周大约税前收入仅15美元,父亲研究肉类包装。即便这样,父母培养我读大学,并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与经济学家。
  父母一个月固定收入不多,但是没有任何债务。与今天许多家庭背负较多债务不同。但是,美联储推出宽松货币,许多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美联储表示支持知识分子努力工作,然而,他们的生活却越来越困难。努力工作并不能让他们更富裕。
  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
  中国人勤劳吗?这似乎是一个非常愚蠢的问题,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和智慧闻名于世。
  著名市场调研机构GfK此前对德国和其他7个国家的8000名员工进行了一项名为“哪个国家的员工最勤劳?”专题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员工公认为最勤劳。
  德国《商报》认为,中国员工每周平均工作时间达44.6小时,而德国员工仅35.5小时。中国员工的每年平均带薪假期仅10天,德国员工是25天,不过报道称中国的公共假日比德国多。
  印度媒体《商业报道》甚至评论称,中国被视为是发展中国家中的迈克尔•乔丹,是每个崛起中的国家都希望效仿的对象。
  《小康》对“2013年个人年度心情”的调查则显示,中国人最大的感受是“累”;再看IMF的数据,2013年,中国人均GDP为6569美元,在有统计的186个国家里排名第87,德国和美国是43952美元和51703美元,以懒汉多著称的法国人均GDP则为42990美元。
  《壹读》傅二黛举例称,如果你是一位公司职员、管理层、老板,以下经历你肯定不会陌生——
  贵公司和另一家公司谈成了一单上千万的大case,签合同时贵司表示没有收到货款不发货,对方公司则表示没收到货之前绝不付款,因为双方此前都碰到过中途毁约卷款消失的糟心事儿,拿着白纸黑字的合同找到法院,即便打赢官司也很难执行。
  最后双方选择了另一种又笨又麻烦但是相对安全的办法:把这单大case分成100次小交易进行,原本只要花两天时间的事儿,硬生生地投入了N倍的人力,花上200天完成。
  向上级随便报个项目,审批过程和申遗差不多,必须不断写材料、修改材料、上交材料、补充材料……2013年,《人民日报》报道了一项抽样调查,中国企业平均每个项目涉及的审批部门5.67个,审批程序平均9.4道,审批时间最长项目平均为171.35天,最长一个项目批了1500天。
  如果你是个小主管或者公司高管,最日常的加班项目是参加各种饭局和应酬,饭桌上、应酬场面里有时是公司所在区政府领导,有时是潜在合作伙伴,有时是对口部门官员……总之,各行各业的领导们在非正式场合上倾注的人情成本和时间成本,常常比谈判桌上的正式往来要多得多。
  以上中国特色商业众生相。让中国人勤劳又不富有,各种制度缺陷亦有重大贡献。为了弥补制度缺陷带来的额外成本以及交易风险,我们——无论是普通职员还是管理层——都不得不格外勤奋,一天多工作几小时,再多工作几小时,晚上十一二点还在打工作电话,即便周六周日也常常被工作征用,而这些额外付出绝大多数是无偿的。
  必须勤劳,勤劳,再勤劳,这就是中国人为制度成本付出的代价。
  茅于轼对此曾说过,中国自1978年来经济之所以能快速发展,其中一项关键武器就是靠勤劳而廉价的劳动力弥补了制度资本的不足,成就了过去几十年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现实:一方面中国GDP每年都在赶英超美,另一方面中国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奋更拼命,但仍然不怎么有钱。
  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中国人这几十年来都在辛勤劳动,确实创造了巨大的价值或剩余价值,但这些价值绝大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财富,而是去了以下几个地方:
  a.外资,最明显的是沿海地区的代工行业(如XXX)和石油、矿产供应商(如力拓)。
  b.地产商,中国的富豪榜上绝大部分都是地产商,没有上榜的富豪地产商占的比重更大。
  c.国企,因为国企基本上都带有某种垄断性质,并且利润不上缴,所以保留了很大一部分价值。
  除了上面这三个方面外,农村和城市的各种基建设施凝结了大量的劳动,但还没有市场化或不能市场化,所以没有能直接转化为能够交换的财富。
  农民的住宅和城镇的小产权房也属于这一类。
  真正靠做企业或做投资发财的普通中国人确实是凤毛麟角,唯一能算得上富裕阶层的中国人是过去十年在大城市拥有房产的居民,因为城市住宅的商业化和楼价的上涨带来了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资本升值。但是这一部分人数总体加起来也不到中国人的十分之一。
  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富裕”仍然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想,并且有越来越遥远的感觉,因为创业的门槛越来越高,买楼的成本越来越贵,长期持有的股票越来越不值钱。
  所以,说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瞭望东方周刊》则称,最勤劳、无偿加班多、累觉不爱、人均财富创造少,这些关键词串联在一起,给“中国人勤劳吗”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其一,中国人辛劳有余,勤劳不足。勤劳不是一个词,而是两个词,勤快和辛劳。最勤劳却敬业度低,这说明中国人辛劳却不勤快,辛劳是被动的,勤快是主动的,缺乏主观能动性的所谓最勤劳只能带来累、越来越累的心理感觉。
  为什么辛劳?因为资产价格飙升、两极分化加剧,所以必须付出更多的劳动才能维持在高成本水泥森林中的生存;因为公共资源匮乏、环境透支严重,所以必须将一天中很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挤地铁、赶公交等去工作的准备阶段;因为行政壁垒森严、官僚主义毒性仍重,所以必须将很多不创造价值的繁琐事情也纳入到工作之中。
  为什么不勤快?因为在30多年经济快速增长之后,阶级固化已经积累到不容忽视的量级,当权贵阶级及其子女越来越具有“机会”垄断力,普通人通过勤快就能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不断下降,越来越多的劳动者被迫将工作视作养家糊口的行当,而非有梦可寻的事业。
  勤劳导向的企业价值观值得商榷。勤劳一直被视作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种观念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形成了一种固化和变形的“思想钢印”,是否付出简单劳动被很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当做评价一个劳动者是否爱岗敬业的核心指标,而不是做出了多少创新性贡献、创造了多少实际价值。
  这就自然而然带来了一种劣质博弈均衡,企业管理者以勤劳为业绩评价主导指标,上班磨洋工、下班才开始干活,甚至加班继续混时间的员工受到褒奖,真正有效率、有贡献的员工却只能摊上鞭打快牛的厄运,长此以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势必掉入“劣币驱逐良币”的陷阱,企业运营和以国有企业为支柱的全社会价值创造都缺少一种积极向上、创新发展的人文氛围。
  其三,勤劳不是推动长期经济发展的唯一秘钥。为什么勤劳的中国人创造的人均财富远不及懒散的法国人?这实际上是一个发展经济学的问题。
  推动长期经济发展的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和技术进步。劳动这一项是足够强大了,资本和技术进步这两项的支柱作用却没有得到有效和充分的发挥。
  这说明了三个潜在问题:
  一是资本的自我膨胀现象仍然普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还远不足够;
  二是技术进步尚未进入自我推动、加速发展的阶段,经济起飞过程中的科技借鉴模式已不能支撑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潜在需要;
  三是劳动、资本和科技进步这三大支柱之间并未形成有效的相互加持,微观层面的资本分布还太不均匀,微观主体的金融需求也尚未得到充分满足,资本对科研的投入还远远不够,而企业、社会和所有劳动者对知识的尊重也并未达到成熟经济社会的水平。
  最后,如何改变中国劳动力市场辛劳有余勤劳不足、勤劳却累觉不爱、勤劳却不创造足够价值的状况?
  这需要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在政府层面,需要将十八大以来提出的简政放权进一步深入推进;需要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并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增加以人为本的公共产品供给;需要进一步引导金融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引导全社会尊重知识、应用知识;需要进一步以去行政化为核心推动国企改革,扭转国企潜在的形式主义倾向;需要果敢突破利益集团的桎梏,将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打破阶级固化的藩篱,给勤劳以真正激励。
  在企业层面,需要扬弃以勤劳为导向的发展思维,改变“褒奖苦劳、忽视功劳”的评价体系,鼓励员工高效率、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发挥价值,并改变工作和生活相混淆的企业氛围,从根本上杜绝不必要、攀比性的加班,让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真正成为和谐互促的整体。
(转载请保留)
互联网的一些事,已超50万小伙伴关注!真实的中国:其实你可以活得不那么累
我的图书馆
真实的中国:其实你可以活得不那么累
其实你可以活得不那么累
你活的累吗?恐怕没几个人会给出否定的答案。是的,我们有太多理由诉说自己有多累。新时代的成功标准在那摆着,名校毕业,政府从业,有车有房有钱有势,另一半要有才有貌,孩子要重点学校……我们又有太多恐惧,怕生病,怕丢工作,怕被骗……
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拼搏,这些标准,这些恐惧由不得我们不怕。我们只能把一切寄托在金钱身上,用金钱去满足无尽的欲望,满足别人艳羡的目光,填补自己的安全感。
其实,你不必活的这么累。我们今天的生活其实远比过去要轻松富足,只是我们已经习惯了仰望更高的幸福。如果你不是非要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有个窝,买房也没那么难。社保制度正在全面覆盖,医疗,收入这些曾压的我们喘不过气的大山正离我们远去。只要你不执着于所谓“成功”,找到身边的幸福满足,没那么难。
Part1 中国人,你活的累吗?
一项调查称,中国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人口庞大、社会转型、欲望膨胀,这个不折不扣的“压力之国”,亟需有人为它开出合适的药方。压力到底来自于哪里?雷格斯的调查显示,“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三者的背后无非就是个“钱”字。
房价高涨,尽管过去十年中,政府九次调控房价,但依然是越调越高。一边是专家高喊中国年轻人太着急买房,另一边是大多数人穷其三代继续也买不起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滞后。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承担着养家糊口的主要责任,当社会应提供的医疗、养老、教育等福利保障不够完善时,个人身上的担子就显得尤其沉重。房子,车子,医疗,教育这几座大山任哪一座压到个人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五行大山。由不得我们不去拼命,不去劳累…
中国上班族压力列全球第一 每年近60万人过劳死<font color="#12年10月29日08:11  
原标题:内地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我国每年60万人过劳死
不知从何时起,“压力山大”成了都市白领自嘲的流行语。“有压力时觉得累,没压力时觉得可怕”,“加班压力大,不加班压力更大”。
最新的一项“2012关爱职场白领、关注白领健康调查”显示,2/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处于亚健康状态,危害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中,工作压力、环境污染和缺乏锻炼位列前三位。
内地上班族压力全球第一
这项调查由媒体和知名企业共同进行,采用的是计算机辅助电话随机抽样的调查方式,选择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长沙和沈阳7个代表性的城市,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60岁之间、中等学历以上、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办公室白领,成功完成的样本量是1000人。
另外一家世界知名调查机构也得出过类似结论:中国内地上班族在过去一年内所承受的压力,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的1.6万名职场人士中,认为压力高于去年的,中国内地占75%,香港地区占55%,分列第一和第四,都大大超出全球的平均值48%。其中,上海、北京分别以80%、67%排在这一调查结果城市排名的前列。
压力来自物质保障方面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师胡颖廉分析,人们之所以感到压力大,一大原因来自物质保障方面。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总体有待完善,人们对医疗、养老、住房和子女教育等问题缺乏稳定感,因此,努力将未来收益“折现”到当前实现,其代价就是透支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压力也来自精神方面,当前社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现象,贫富差距扩大,不少人产生‘相对被剥夺感’,群体性焦虑情绪严重,这加剧了急功近利、肤浅急躁的社会氛围。”胡颖廉说。
一项内容为“月薪多少会让你在相应的城市生活不惶恐”的调查显示,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需9000元左右,成都、大连等二线城市则在5000元上下浮动。
六成抑郁患者从未就医
当压力不断增加,相当一部分人所感觉到的焦虑,就从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变成精神障碍疾病。有专家指出,适当的压力可以产生动力,但压力过大则会产生负面作用。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日本,过度疲劳曾造成大量中青年人猝死,如今,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大国。有统计显示,巨大的工作压力导致我国每年过劳死亡的人数达60万人,越来越多的都市白领处于“亚健康”状态。
“导致抑郁症发病的外界压力往往不是突如其来的很急骤的一次性的打击,经常是慢性的、持续的、不可预见的压力,这和我们很多白领的工作状态非常类似。”全国抑郁症研究协作组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抑郁症治疗中心主任王刚说。
王刚举例说,一项北京地区抑郁症调查显示,抑郁症患者从未就医的比例高达62.9%,而就诊的患者当中,真正到专科医院就诊的只有5.8%。而且患者在发病之初,对于自己是否了解现在处于疾病状态,不清楚的占到70%以上,认为是思想问题的占到10.3%,能够认识到自己可能是得了抑郁症的比例还不到10%。
然而,面对像洪水一样正在积聚的压力,很多人即使出现了失眠、厌食、胃痛等躯体反应,也没有意识去挖掘问题的根源。
“环境因素我们不能改变,要改变的是不健康、不科学的生活模式。”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说。
中国青年报
寻找一些中国人活的不愉快、活的太累的事实是很容易的。做工要受老板或上司的气,要巴结,时不时的挨训。还有和周围的人相比,自己的家庭是寒酸的,远远不如别人有钱;拼命奋斗累得要死,也还是不如别人有钱;在社会上还要巴结老板或领导,别人是老爷,自己是孙子和中国人相比,外国人是非常幸福的。外国人几乎没有象中国人如此这般繁复的人情往来,对老板或经理也不要那么巴结,员工之间也不象中国人如此勾心斗角,既没有相互境况的攀比,也无谁高人一等的感觉:放下心情做工,轻松的吃饭和睡觉;屋里天地宽,社会乾坤大:真个是自由轻松的好世界。
中国人就只有长期的互相攀比、互相争斗、互相争夺、互相勾心斗角、互相比着奋斗、互相比着千方百计的巴结权势,是中国人就非常疲累的在神州大地上无比沉重的长期生活下去了…
他人即地狱?互害社会的关键字盘点
<font color="#12年6月19日08:19 中国新闻周刊 
一、易粪相食
<font color="#11年6月,研究生吴恒创办的食品安全网站“掷出窗外”上线。网站首页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形势图显示,2004年全国有4个食品安全严重区域,2011年发展为11个。吴恒的食品安全报告称国人“易粪相食”。
所谓“易粪相食”,就是每种食品的生产者都清楚自己制作的食品是垃圾,因此从来不吃,长此以往,每个人吃的都可能是垃圾。
食品安全问题近些年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6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启动“质检邀您看企业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上明确表示对食品安全问题“零容忍”,问题食品和厂家实行“五个不放过”。
<font color="#11年9月6日晚发生北京海淀区西山华府小区门口的豪车车主打人一案,无照宝马的司机15岁,无驾照,系著名歌唱家李双江之子李天一。
案情曝光后,网上一片哗然。这不仅因为打人车主太嚣张(打人时还叫嚣“谁敢打110”),还在于整个事件有不少吸引眼球的地方。事发时,那对业主夫妻仅因减速就遭殴打,这已让人感到意外。打人者的座驾均系豪车,也足以挑逗许多人的敏感神经。何况,这两辆车一为无照一为套牌,更让人感觉车主背景不简单。最后,让人想不到的是,其中一名车主竟然才15岁,出自“名门”。这么多的噱头,足以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围观局面。
事情发生后,有人在微博上编了个段子:“这是一个拼爹的时代,国产四大名爹:李刚、王军、卢俊卿、李双江,总有一款你伤不起,拼不起。”与其说这是拼爹,不如说这是坑爹。这“四大名爹”实非大恶不赦之人,他们有钱有势有名也不是什么“原罪”。如果不是涉及违法,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是足以因人自傲的成就。从相关事件看,这些人大多受子女(不包括“干女儿”)所累,替子女受过。
在一个“互害社会”中,没有人会成为赢家。所以,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坑爹”案,我们在围观、嘲笑的同时,不妨也把这看作一面镜子,照照自己。
<font color="#月23日,一个患者在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头,突然疯狂地用刀子扎向了医生,最后结果是一个医生死亡、三个医生受伤,这是对医生的第一次伤害。没有想到,几个小时之后,对全国医生的第二次伤害又开始了,腾讯网有一个调查,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您心情如何呢?当时参与人数是6161人,而选择高兴的居然高达4018人。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节目中表示“看完这样一个数字,我一身冷汗,我在想,我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000人当中的一个?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这4000人当中的一个?杀那个医生的凶手只是一个吗?我们是不是也有可能成为凶手当中的一员呢?”对此,我们该如何认识?
“65%网友对‘哈尔滨医生遇害案’感到高兴”当然让人吃惊,但我们不能简单以网络上非理性情绪和所谓的网友是乌合之众来认识之,相反,这样的调查或许道出了了医患问题的现实土壤,戳穿了医患之间的信任,所有人去面对和反思。
4月17日,一个来自延安农村、名叫曹永强的19岁小伙子,在陕西安康火车站出站口旁一家商店买水喝时,遭遇“碰瓷”,一番争执拉扯后离开,不久发现身上3000元现金丢失。他返回店内讨要,对方不承认。曹永强用打火机点燃衣服自焚,伤势较重,已转至西安救治。
一个人要遭受到多大的委屈,才会有此绝望之举?3000元现金因何不翼而飞,目前还有待警方查证,但对于一个来自欠发达农村的人来讲,3000元很可能是全部身家。已经确定的是,这家商店用“碰瓷”的手段讹诈顾客的做法真实不虚:他们设置机关,在商店柜台角上放置易碎的所谓“古董”,下面安装了能遥控的振动器,当顾客经过时,暗中操控,将“古董”震落,以此讹诈。
这个案例折射出的是道义缺失、道德沦丧。虽说是“互害”,但更多的其实是“被害”——就像这个19岁的小伙子曹永强,从农村来到城市,一脚刚跨进城市的门槛,就掉进了陷阱、遭遇了“碰瓷”、受到了陷害。没想到他还因此舍弃生命,让自己承受了“双重加害”!
五、窝里斗
前段时间,有内地人在香港地铁上吃东西,引发了一声嘴巴大战。是非之争,谁也说服不了谁。唾沫横飞,骂个痛快,结果呢?除充分表达了那些骂客们嘴功之强外,有没有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民族要不要开骂,有没有反思港人与内地人都是同根同源,五百年前是一家?这种对骂,根本也没有解决内地的女人今后不让孩子在地铁上吃东西;根本没有解决港人用合理的方式引导内地人“入港随俗”——对新文明的尊重与接纳。
事实证明,骂,斗,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为,往往是为了骂而骂,为了斗而斗,没有触动问题的根源,何来解决?
中国人活着真累。干什么事情就像完成一个任务,打仗一样,总让自己很紧张,不能以轻松的心态去对待。去海边旅游,不是在那轻松享受大自然,嗮嗮日光浴,而是到处照相,立此为证,再就是去花很多时间购物。连出外度假放松,都不能真正放松自己。
太多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生活。比如,老人盼着抱孙子,给小辈施加压力,但儿媳不想十月怀胎制造一个“穷三代”。本来,“穷”与“富”是相对的,可现在一些人眼睛盯着富家子弟,按照他们的标准为孩子设计人生,所以总觉得高不可攀,哪怕家境并不很差,也会觉得孩子是“穷三代”。攀比心理带来的人为压力,虽然未必可取,却也着实不少…
累:一半为生存 一半为攀比
<font color="#11年9月14日14:33 人民网
“唉,累死我了!”你不管走到哪里,都可能听到这样的感叹。其实,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只不过程度不同罢了。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体力劳动日渐减少,然而劳累感却又成为现代人的普遍感觉,为什么呢?
“累”已成为时代流行病
男人的“累”最主要表现在工作上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竞争;生活上,“一家之主”的地位又要让他们背负起一个小家。而且男人在遇到问题和压力的时候,往往不善于宣泄和表达,会觉得更累。
不少人认为,现在女人比男人更累。首先,女性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一点不比男人小,但找工作、提职等事情上,一般都会优先考虑男性。其次,女人回家还要相 夫教子、做家务。第三,女人在情感上常常处于弱势,更容易觉得累。“累”并非成人的“专利”。就连很多小学生也不能“幸免于难”,周末每天都有补习班,英 语、奥数、钢琴、绘画轮流来,晚上还要回家做作业。家长寄予孩子过高的希望,常常让他们累得喘不过气。
累,一半因为生存,一半因为攀比
现代社会中,人们为了工作,每天奔波在职场、官场、娱乐场之中,早出晚归超负荷运转,以致黑白颠倒,身体透支。三十而立了,婚也结了,接下来就该忙着要孩子了。为了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还要继续玩命赚钱。一轮又一轮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让我们无法停顿,再累也不敢怠慢。
另一方面,浮躁的社会大环境让人生出没完没了的欲望:住大房子,开豪车,买名牌包,孩子上贵族学校……不断地攀比。这些都是造成累的重要原因。想要从根本上降低压力,让自己不那么累,减少欲望是关键。
积极地从累中逃离出来
累,并不可怕,它像是一种善意的信号,在提醒着你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当你累的时候,不要马上去否认和对抗,应该尊重并享受它。
缓慢地读一本书。在繁忙地工作一天后,将灯光调暗,拿出一本书。只用读不用思考,这时会让你的世界瞬间缓慢下来,能够有效地去除焦虑,缓解疲劳。
找到一两个乐趣。把工作之余的时间多用点在户外活动上。这会让你觉得生命充满了活力。
给身体设个“减压阀”。多看看绿地、泡个热水澡、听听轻音乐、十分钟深呼吸、出去散散步、多和年轻人待在一起、聊聊八卦等方法,都能够让人消除疲劳。(朱聪)
Part2 今天的人们为什么没法活的轻松一点?
一切向钱看,同类变赚钱工具
对位子、票子、房子、架子、面子和孩子的执着,是目前中国人活着累的表面原因,而背后的社会及文化根源,则受到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的诱导。虽然中国人的收入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但中国人的幸福指数却连年下降。人类社会本该自然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在中国已被金钱追求击垮。对中国人来说,其他同类已经蜕变成为赚钱的工具,人人相互戒备,随时自我防卫,心力不断消耗。
缺乏宗教信仰,失去传统价值观的中国人,几乎每个阶层都不能自在的生活。权力者本身是不是过得幸福?他也不幸福,他从社会上掠夺的太多,造成了底层民众和权贵阶层几乎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他也不幸福。权力阶层不幸福,普通百姓就更加不幸福。当你在偌大一个内地都买不到一罐放心的奶粉,看一眼真正的蓝天都要表示下惊奇,吃饭怕地沟油,扶起摔倒的人要先找好证人……这样的生活,你怎么能幸福,怎么能不累?…
"一切向钱看"遗祸无穷<font color="#12年1月9日13:27 转载文章 
<font color="#11年,违法兴建的高尔夫球场屡屡被媒体曝光。然而在曝光之后,大多数的违建球场依然“正常”营业,因为它们已经缴过罚款了。罚了钱就可以继 续违法,这在不少人心里已然成了定势,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定势还体现在政府部门的执政行为中,这分明就是一切向“钱看”的变种。
对违法行为,一是纠正,二是处罚,这是常识。然而在很多领域,如果不涉及刑事责任,处罚往往被简单化为罚款:交通违章了,罚款后可以不扣分;搭 建违章了,罚款之后可以继续存在;卡车超载了,罚款之后可以继续行驶;企业污染了,罚款之后可以继续开工……这些原本应该得到纠正的违法行为,只因罚了 钱,之后便“正常”了,这让人情何以堪,让法律情何以堪?难道制定法律就是为了方便某些人和某些部门多收罚款的?
利字当头,唯利是图,这些不都是我们一直批判的么?怎么到了需要我们“执法如山”的时候,就成了心中最大的诱惑?一个人利字当头,必然会处处斤 斤计较,事事睚眦必报;一个部门利字当头,就会对有“利”的前赴后继,对无“利”的则退避三舍,如此趋“利”避害,如何不叫人寒心?也难怪有人要戏称“为 人民币服务”了,因为现实社会中,正上演着一幕幕“有钱走遍天下”的浮世绘。
一个人,如果总是唯利是图,那就会满身铜臭味;一个部门,如果总是见钱眼开,那就不再有威信力;一个社会,如果都一切向“钱”看,那必将失去至关重要的公平公正。
福利体系的缺陷加重了人的异化
中国人什么都靠不住,一切都只能依靠自己。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下中国的社会保障程度很低,国家没有多少财力用于改善人们福利的公共项目,比如2003年,高达37960亿元的国家实际支出中,只有21.33%用于公民最需要的社会保障、抚恤救济、教育、医疗卫生四类项目——卫生支出主要靠百姓自己负担,教育成本的主要承担者是家庭,养老也还是主要依赖最传统的自然保障:养儿防老。不像发达国家,因为有着一套完备的福利,人们不必那么劳累,因为一切都得依靠个人承担,你时刻处于某种“不工作就没有保障”的焦虑中,心根本闲不下来…
福利社会也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font color="#13年2月23日08:12  
原标题:福利社会也是中国梦的组成部分
农历新年前夕,国务院转发了发改委等三部门制定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内容包罗万象,几乎涉及所有领域。本文想重点说说其中的社会保障。我认为,假如把社保这块做好了,目前令国人纠结的收入分配问题将解决大半。
社保保障的是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这是政府的基本职责所在。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主要途径就是建立全民社保体系。它是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的客观基础,在目前还对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直接作用。就这一意义来说,建立一个完善的社保体系,保障每个人都能过上基本的有尊严的生活,实际上是在建设一个福利社会,社保制度就是福利社会的主要支柱。
对于“福利社会”,虽然多数人还比较陌生,但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这早已成为现实。现代福利制度是工业化、城市化的产物,也是社会现代化的主要标志。过去凡去过北欧等国家考察的人,无不被其高度发达的社会福利所震撼。尽管金融危机后,人们对西方福利国家的模式多有诟病和反思,但也未有人彻底否定福利制度,最大胆的改革建议,不过是把过高的福利水平给降下来,以利经济发展,目的还是使福利具有可持续性。
中国至今并未建立起严格意义上的福利社会。虽然改革前的计划时代,中国社会也可称为福利社会,但彼福利不同此福利,不仅福利水准非常低下,福利更与计划经济联系起来,与今天福利制度建立在市场的基础上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建立福利社会应该说还是个新事物。鉴于金融危机的教训,有些人不赞成 “福利社会”的提法,认为在目前发展水平不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国家去解决的情况下,不宜盲目地迎合百姓的需求,建设“福利中国”,何况福利是刚性的,上去了就下不来,容易掉入“福利陷阱”中,最后被沉重的福利负担所吞噬。
这种意见不能说全无道理,但把发达国家的情况简单比附中国,是不妥的。发达国家现在是福利过度,从而养成了一些人依赖福利的心理,它要走出危机,必须削减民众福利;我们的情况恰好相反,福利严重不足,虽然近年来我们已经建立了名义上的广覆盖的社保和医保体系,可无论同发达国家比,还是同巴西、南非等金砖国家比,这个广覆盖还是漏掉了一些弱势人群,社保、医保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很低,国家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增速,更赶不上经济增速和财政增速。因此,在福利的公平性远没有体现和发挥出来前,谈“警惕福利陷阱”为时尚早。
我们要建立什么样的福利社会?要达到什么水准?我赞同“底线公平”理论,即建立以底线公平为基础的福利模式。该理论认为,社会有共同认可的一条线,这条线以下的部分,是每个公民的生活和发展中共同具有的部分——起码必备的部分,其基本权利必不可少的部分。一个公民如果缺少了这一部分,那就保证不了生存,保证不了温饱,保证不了为谋生所必需的基本条件。因此需要社会和政府来提供这种保障。所有公民在这条底线面前权利都是一致的,这就叫“底线公平”。
“底线公平”不是就保障水平高低的意义而言,而是就政府和社会必须保障的、必须承担的责任的意义而言,它是责任的“底线”。在这条底线以上或以外部分,可以由市场、企业和社会组织,甚至个人去承担,在这条底线以内部分,则必须由政府去承担。
按照解释,“底线公平”的制度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最低生活保障;第二,公共卫生和大病医疗救助;第三,公共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这三者都属于狭义上的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基础养老金、基本医疗、基础教育、最低生活保障等底线以内的社保,国家都应当承担起来,它们不能碎片化,而应当全国统筹,才能体现公平和一致性,体现政府责任。
相对于其他国家,中国政府掌控的资源要多得多,建设一个底线公平同时又具备一定水平的普惠的福利社会,让人们可以愉快地从事劳动和创造,是中国梦的应有内涵。就此而言,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对于履行政府的保障职责、建设福利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约束作用。
制度靠不住,人们成了潜规则的奴隶
中国人喜欢讲人情世故,其实说穿了,这就是另一种“潜规则”从个体角度来看,活得累似乎是“咎由自取”,是个体在“潜规则”面前自我抉择的结果。可是,当“明规则”如此靠不住,又有太多漏洞可以钻的情况下,投身“潜规则”几乎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当“潜规则”把中国人集体拖入如此疲惫的地步,当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要托熟人送红包来完成时,这个问题已经溢出了个人范畴而上升为社会问题,已经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当关系和人情主宰了人际和社会交往活动时,社会运行将增加巨大的经济成本和人力成本。当生活中的桩桩件件都增加了这种“人情世故”的成本时,实际上已经没有人能够幸免,也就没有人能够受益,因为这一头额外获取的好处费又将送去打点别人,最终,每个人都要投入本来无需支出的金钱和精力参与这种循环游戏…
中国人还要相信多少潜规则?
<font color="#ff年7月26日08:16  
北大中文系1984级本科生卢新宁,如今的《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说:“这个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北大人的适应,而是北大人的坚守。我唯一的害怕,是你们已经不相信了——不相信规则能战胜潜规则,不相信学场有别于官场,不相信学术不等于权术,不相信风骨远胜于媚骨。你们或许不相信了,因为追求级别的越来越多,追求真理的越来越少;讲待遇的越来越多,讲理想的越来越少;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因此,在你们走向社会之际,我想说的只是,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信仰。”
细数存在于中国的各种潜规则
当今社会流行“潜规则”,甚至可以说是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譬如,在演艺圈,多年来一直忽明忽暗地流行女演员“先上床、后上戏”的“潜规则”。年轻的女演员想要早日成名,往往要付出其“演技”以外的代价。据说有人做过一个调查,去中戏、北影那些地方问女学生,能不能接受潜规则,结论是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女生表示接受。调查者还问一个女生,“你就不怕被潜规则?”“怕个屁,老娘怕没规则!”
何谓“潜规则”?创造“潜规则”这一概念的吴思先生说:所谓的“潜规则”,便是“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却在实际上支配着中国社会运行的规矩”。比如:货不怕假,回扣则灵;饭不怕贵,公款则行;学不在深,拼爹则能;艺不在高,被潜则红;貌不在美,敢脱则名;身不在高,有钱则雄;球不在技,黑哨则赢;事不在大,送礼则成;妻不在丑,夫贵则荣医不在精,够黑就成......
所以,如今国内不管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必须考虑的就是如何投机取巧、吃仨混俩、偷工减料、蒙混过关,没有哪个行业是例外,甚至没有哪个人是例外,区别只是程度不同。这样就形成了一种逆向筛选的社会环境,专门鼓励靠拆烂污坑害别人迅速致富。你若要在国内正常生存,就非得按这“潜规则”办事,否则无法活下去。形势比人强,在那种烂污环境里,圣人也得变成盗跖。
潜规则由谁来制定?
西游记告诉我们:凡是有后台的妖怪都被接走了,凡是没后台的都被一棒子打死了。所以,现在的社会上流行拼爹,实际上就是一种关系的表现,官二代之所以当官,就是因为他的父亲是领导,关系广,将军的儿子之所以只能当将军,就是因为元帅有儿子,元帅的关系更广,这就是中国的关系网复杂的原因,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潜规则。这就是许多人想破脑袋转弯抹角甚至做干儿子、干女儿也要找关系的原因。
虽然潜规则各有不同,但往往都是这个圈子内最有权能、垄断着资源、支配着饭碗的人决定的,是强者制订游戏规则,强者决定着规则的制订权。因为他最有权力,所以有权订立规则,因为他垄断着别人所依赖的资源、决定着别人的饭碗,所以,别人必须臣服并按他制订的规则行事。比如,娱乐圈有些女演员上床才能上戏的潜规则,就是那些导演大佬们订立的规则;学术界拜山头的潜规则,也是学术大佬、学霸们订立的。别说人类,整个生物界都讲究这种“强者制订游戏规则”的原则,蚁穴的规则就是由最大的蚁王决定的。
潜规则下最大的受害者是谁?
中国人的观点:潜规则就是看不见摸不着、不成文又见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规律,已经无孔不入地渗入了各行各业,不遵守就不得志,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君不见学者刘姝威屡受威胁,因为她的文章曝光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真实面目;郭光允被劳教只因为敢揭发省级高干程维高;王宏伟因为揭发医保骗局而被宣称:“只要王宏伟告不出省,我就不担心,如果他告到北京,我就找人收拾死他。”;陈晓兰作为医生因为在医疗上打假而下岗,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来源......
潜规则的盛行,最受伤害的是“弱势群体”——我们普通老百姓,“造福”的是有权有势的阶层。如此看来,在社会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潜规则拿走了本该属于老百姓的福利,加大了我们的商业成本,使商业利润减少;潜规则加大了我们的生存成本,使百姓生活得更加无助和无望;潜规则还加大了我们的社会成本,使机制转换和道德体系建设起来更加艰难。更重要的是,潜规则的强大力量和无孔不入,正影响和改变着当代成年人,包括城市的和农村的,而且还在影响和改变着下一代。
潜规则还能走多远?
任何社会都需要规则。潜规则的可怕之处在于,它从表面看是规则,实际却是一种颠覆。“潜规则”甚至还不如“丛林法则”。丛林法则就是弱肉强食,狮子吃豹子,豹子吃羚羊,循环反复,比较稳定,绝对不会出现羚羊吃豹子甚至吃狮子的情况。但“潜规则”却蕴含着某种颠覆性,羚羊逼急了也会咬狮子几口,甚至蜂拥而上,把狮子吃了,导致天下大乱。
潜规则尽管维持的“正常”表面强大,实际异常脆弱,仿佛海啸来临前的度假胜地,地震发生前的宁静夜晚。这种内在的不合理性决定它不可能长久,无论眼下多么盛行。实施潜规则的和“被潜规则”的都是这种不合理性的牺牲品。就像鲁迅说的,凡是人主,也容易变成奴隶,因为他既然承认可以做主人,当然也承认可以做奴隶。所以一旦没了威力,就死心塌地俯首帖耳于新主人前了。
如今,很多人在坚守,被人称为情商不高,被人称为不适应社会,被人称为愤青,被人称为固执己见……可是,正如卢新宁所说:“这些人才是中国的希望所在。不用害怕圆滑的人说你不够成熟,不用在意聪明的人说你不够明智,不要照原样接受别人推荐给你的生活,选择坚守、选择理想,选择倾听内心的呼唤,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文/风青杨)
价值观丧尽 心灵之累永无解脱之日
中国人普遍活得很累,为什么这样?现实社会的问题很复杂和尖锐,很让人头疼心累,其实说到底无非是利益欲望问题。如果我们还有点精神信仰,利益问题就有最终平衡的原则底线。如果我们还有点精神信仰,个人无限膨胀的欲望就有被限制抑制的上限。如果我们还有点精神信仰,人与人之间就能真诚相待,而不必互相提防,我们就能团结一致实现宏大目标。如果我们还有点精神信仰,我们内部尖锐复杂的问题就没有了,我们社会的焦点目标就是开拓创新问题,就是为了更好生活探险冒险问题,我们也许还会身体受累,因为毕竟我们的物质世界也不是很丰富,但是我们的心灵必定不累。这就是解决中国人活着累问题的关键…
中国社会除了“权贵”别无信仰?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10年12月8日07:56 新快报 
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上周,中国青年报展开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6.9%的受访者确认身边普遍存在“傍傍族”。
“傍傍族”的形成是有先决条件的,无职无权无钱的平头百姓,不太可能招致“傍傍族”发自肺腑的青睐。社会上之所以兴起傍权力傍大款的现象,摆在眼前的现实是:一旦傍上权贵,小到入学、入托、看病等问题的迎刃而解,大到购房、就业、公职招录、职务晋升乃至重大项目获批等几率的陡增。
权贵屡屡表现出超脱常人、常识乃至政策逻辑的惊人能量。当权贵通吃成为社会的潜规则时,尤其是那些无职无权无钱的“三无”群体,对权贵的拒绝或者不屑,非但无以捍卫社会正气,反而会将自己“逼进”更为狭窄和艰难的不利境地。
有镜可鉴的是,勤劳致富曾是无数国人顶礼膜拜的社会信仰,现今却愈行愈远。当有人慨叹世风日下,老实人越来越少时,可曾见,“老实”二字已经褪去了往日的光泽,由褒义词变成了贬义词。如今一提起某某人“老实”,立马就会有人不以为然。
老实,意味着遵纪守法,规规矩矩、勤勤恳恳,这理应是法治社会的矢志追求,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源泉。当老实人吃亏越发成为社会的普遍现实规律时,颠覆的不只是一种信仰,实际也暗中鼓励社会大众对法律法规这些显规则的排斥直至摒弃,激励或迫使更多人努力向权贵聚拢,这势必进一步助长潜规则的盛行。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聚拢现象的最大受益者不会是那些“傍傍族”,而是那些手攥更多社会资源分配权的权贵阶层。前不久,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提出,2008年中国的灰色收入达到5.4万亿元。灰色收入主要来自制度不健全导致的腐败、寻租行为、公共资金流失和垄断性收入的不合理分配。
现实是,靠庞大灰色收入“食物链”养得膘肥体壮的权贵阶层,非但不会反哺社会,反倒推动奢侈品消费一路飙涨。而当位居“食物链”顶端的权力坐拥豪宅、豪车,奢华消费时,监管机制要么视而不见,要么暖昧以待,当“官二代”、“富二代”坐拥优厚社会资源,一次次本来令人极度厌恶反感的飞扬跋扈,居然被淡化处理时,势必进一步增强“权贵”二字的社会“公信力”。
“傍傍族”的出现,本质是对资源的垂青,资源愈稀缺,聚拢效应便愈明显。如果社会资源以全程可见的透明方式,尽可能实现均衡布置,不傍权贵照样可以幸福地生活,“傍傍族”的聚拢现象即便不会完全根绝,也不可能上升为一种众人趋之的社会现象。
Part3 过去的人们活的更轻松吗?
正因为今天面对如此多的这样那样的问题,许多人开始缅怀过去的时代,怀念“激情燃烧”的岁月,可是那个年代的人就真的活的轻松吗?现在让我们感到重压难负的住房问题在那个年代真的不成问题吗?很多人认为,是现在的住房,医疗社会,教育市场化让人们对这些望而兴叹,在此之前,这些都是免费的。可也不要忘记,住房在过去确实免费分配,但多少人等到四五十岁快退休连套蜗居都分不上?即便是现在城市里被视为贫民窟的筒子楼在那个年代也是需要拼尽资源,那个年代的人不是不想做房奴,是根本做不了。现在的人固然嫌弃看病贵,可过去大多数医院条件非常有限,说白了,真得了大病,很多医院也没能力治,有能力治的医院,一般人也进不去。
以上这些,还是说的城市居民,比起城市的就业居民,农民生老病死除了靠自己,便只能靠子女。作为农民,意味着匮乏的经济收入,靠天吃饭的艰苦劳作,没有任何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的人生。"文革"前对人的最重惩罚,除了关监狱或送去"劳动改造",便是革去城市户口,流放农村…
人人拜金自私自利显然不是一种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但比起全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动“自愿”接受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却显然是一种进步。在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的国民不能拥有自己的私产,连身份也只能靠国家来“编制”,在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切不是个人努力或个人选择的结果,几乎完全由政府一次性分配,靠个人努力改变已被分配定了的身份非常困难,有的人一辈子就是为了一张城市户口而奋斗。
越来越强化的计划经济,使得人们对自己经济利益的自主选择范围与自我奋斗空间日益缩小。工作的能力及努力程度,与物质收入不成正比。一切都是被分配的,收入的多少只在于每次晋级加薪时的百分比差别;所有的物质与社会资源几乎全部掌握在政府手里,靠自己根本无法开辟创造财富的途径。
现在总有人感慨人心不古,觉得现在的和过去相比,最大的倒退就是人的素质道德变差了。以至于人与人之间要处处设防,处心积虑的害人和防着被人害,弄得我们疲惫不堪。可过去的人们就比现在好多少吗?且不说这些中国人的劣根性人们骂了千百年,就从几十年前的那段岁月说起。那个年月到处批斗揭发,互相检举。有人觉得“文革”很好玩,全国那么多人,四处跑动的,上山下乡的,充满着神圣乌托邦的色彩。激情,青春啊,革命啊。可是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亲人之间的背叛,朋友之间的相互告密、同事之间的相互顷扎,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还要被迫充满“革命的豪情壮志”,真是让人无法想象。多少家庭因为政治风波,父子揭发,兄弟背叛,连基本的人伦都毁坏殆尽。这样的险恶世道,难道人们活的就轻松?
Part4 我们面临的压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1.很多问题其实正在得到解决
如果你现在打开微博,或者各门户的网站,会发现关于生存压力的吐槽,还是漫天遍野。房子,医疗,教育,收入差距这些永远是处在吐槽的热门,充斥着不满的声音。可如果换个角度看,现实并非如此悲观。过去的十年间,基本医保的覆盖率从9400万人扩大到13亿人群,过去被视为“二等公民”的农民,在今天也可以享受到医保和社保。大病险即将出台,治病救人,财政买单即将成为现实;人均年收入,十年间农村居民从2492元增长到6977元,城市居民从7789元增长到21810元。过去是农民工羡慕城市白领,而现在诸如快递工人月入万元,技术工人有价难求这样的事情绝不新鲜;房产或许仍然是人们心中的痛,可放下正在建设的保障房,农民进城,棚户改造之类的举措不提,如果你不是想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买房,也决不至于三代人掏空积蓄也难得一蜗居……
社会正在发展,我们的目光却还停留在过去,我们举出这样的例子并非否定困难的一面,可我们毕竟要看到进步。任何时代,机会都不会青睐只会抱怨的人,做好当下,比什么都重要。
2.有些时候,我们是给自己徒增压力
“有压力觉得累,没压力觉得可怕”,这已经成了中国人普遍的焦虑。其实今天的人们,早已不需在为生存焦虑,很多时候我们不过是在为自己的面子,不过是为了照顾别人的目光,给自己增加无谓的压力。浮躁的社会大环境让人生出没完没了的欲望:住150平方米以上的房子,开30万元以上的车,买几万块的名牌包,孩子上私立学校……看到很 多有钱人的生活就坐不住了,不断地攀比。
成人习惯攀比,小学生甚至幼儿园的孩子都开始攀比,比父母的车子、房子、位子、票子,这种浮夸的风气不杀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大部分国人活得不自在,因为太多精力耗在虚荣上,假数字满天飞,终于飞成了沉沉的雾霾。
3.今天的人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活的都轻松
今天的中国虽然离壮有所劳,病有所养,老有所依,还有一段差距要走,但毕竟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那些不久前还压在人们头上的大山,正在慢慢减轻。但今天的人们仍然觉得过去更轻松,更怀念过去无忧无虑的时代。这一现象并不奇怪,伴随着今天人们生活前进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公民权利意识。过去的人们不觉得痛苦,一是因为更久的过去,这些基本是零。另一点,则是因为社会的封闭,人们权利意识的落后,造成大家对自己身边发生的一切根本没有任何意识。没有更高的比较,没有清醒的认识,自然也就不知道辛苦。
而今天的人们,当然没人会说自己只满足于生存这种基本的状态。我们不但要追求活下去,更要追求活的好,不但希望自己生存的好,更希望自己生存的环境能变的更好。如果以公民社会的高标准来要求,我们今天的发展显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馆藏&1365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要努力工作才有鱼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