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读诵无量寿经念佛真信切愿用念无量寿经吗

&&&&修行心得
详细内容
见净空法师的感受
见到净空法师的感受&&&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各位同修各位朋友借此联欢会的因缘说说见到净空法师的感受当我在年第一次听到净空法师讲“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时老法师讲:一天念三遍念三年,就有成佛的基础。使我听到了念佛成佛有希望了。我当即发大愿,一天念三遍念三年,一直念到现在。就有这本难信之法,使我能真信,切愿。因此我的佛法成就是老法师教导的结果。我是一个没有见过老法师面专听法师话的学生。使我从一个不懂什么是佛法,从一个争名夺利,怨、恨、恼、怒、烦、杀、盗、淫、妄俱全的人。变成一个佛门子弟。您老人家宣讲的无量寿经已经伴随我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历程。就这本难信之法,“无量寿经”将会把我送到西方极乐世界。我约念越爱念,越念越想念,离不开、放不下。听人家讲;谁谁见到老法师了,我感到很羡慕,也想有朝一日能见到老法师多好。&&& 可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去香港参加祭祖法会。当悟道法师陪同老法师进入会场时,全场起立面对法师,唱阿弥陀佛圣号,迎接老法师。岁的老法师,为了满足两万到会众生的心愿,使每个到会的人都能见到老法师,起欢喜心,两次到会多么的慈悲。顿时使我们到会的所有人增强无限的欢喜心,看到老法师面孔联想到,就是这位老法师,他冲出重重的障碍,给我们传来了,念佛成佛的难信之法“无量寿经”。就是这位老法师,他在修行上给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就这位岁的老法师,他提倡纪念祖先,恢复传统文化,修孝道,就是这位老法师,为了复兴佛法是教育,不是迷信,废寝忘食的修行,就是这位老法师,为了末法九千年众生,能离苦得乐,弘扬“无量寿经”,受尽了各种打击、陷害、诽谤、诬陷,不屈不挠。真是一个忍人所不能忍的人,行人所不能行的人,任何人都不能比拟。为了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天天讲经不停,晚上连睡觉的地方都很困难,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么?为了使众生不造口业,将全世界修佛人公认的“净宗十四代祖师”亲口推给了海贤大师。这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一句话他是佛的再来人。&&& 在佛力的加持老法师的感召下,使祖国东北吉林的佛弟子,人没有一张门票,能进入主会场见到老法师,就在我们要回吉林的这一天,月日上午点的机票,等我感到机场时,只差多分钟就要起飞了,赶不上了。可是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这个飞机 晚点一小时,使我们这个人顺利的回到吉林,感恩佛菩萨,感恩老法师。真诚心、能感天动地!可以这样说、中国几千年世界几百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佛门弟子“释净空法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讲的,净空法师,人天赞叹!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年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在中国佛学院研究生会议上讲;净空法师很伟大,为了弘法利生付出了很多,任何人都不能诽谤、他是每个佛弟子学佛的榜样,最近有些外道弟子,破坏佛教,大家要有智慧,多看经典。我们要把香港之行的欢喜心,变成修行供养,严守戒律,老实念佛。坚持;一本经“无量寿经”,一尊佛;“阿弥陀佛”,一个老师“释净空法师”一个法会三时系念法会,一句佛号念一生,“带业往生”恒超三界,证三不退,园成无上佛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谢谢大家,阿弥陀佛吉林市慈光念佛堂、释静达&&&&&&&&&&&&&&
吉林市丰满区慈光念佛堂地
址:吉林省吉林市丰满区小白山乡阿什村电
话:联系人:释净达法师
电话直呼净空法师:“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更好的是听《无量寿经》
&&&&&&&&&&&&&&& 净空法师《2012净土大经科注》第366集&日讲于香港&&&& “般舟三昧”绝对不是现代凡夫想做就能做到&  “今之‘随意所愿,得生其国’,相当于《吴译》之‘在心所愿,往生阿弥陀佛国’。《会疏》曰:‘日夜称说(弥陀光明),至心不断,是则生因也……。”  往生正因就在执持名号。  “然则称彼名号(弥陀圣号),至心信乐,是日夜称说义也。”  这说到念佛。现在有人倡导“精进念佛”、“般舟三昧”,这是好事。但是在现前这个社会,现在人的善根、福德、因缘,很难达到这个要求。我年轻的时候在台中跟老师学习,老师那个时候创办台中佛教莲社十周年,我那个时候去的。十年当中,他只打过两次“精进佛七”,都出了问题。“精进佛七”,同学不能超过十个人,这是日夜念佛不间断。主七和尚,那个时候李老师自己担任,人多了照顾不了,只能照顾十个人,所以两次参加的同修都是十个人。其中有一个出状况,那么人家到你这个地方念佛,是正常人,一个星期下来,这个人变成不正常了,神经错乱,要送到神经病院,这是老师最不愿意做的事情。他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而且又是最好的中医。老师告诉我,他用了十个月的时间才把这个人恢复正常。以后再不敢打“精进佛七”了。  “精进佛七”有这么多麻烦、出状况,何况“般舟三昧”!“般舟三昧”一期九十天,“佛七”才七天。九十天不能够躺下来,不能够坐着,只能够站着,只能够走动,我们想想,那要什么样的体力、什么样的毅力?绝对不是现代凡夫想做就能做到,不可能!&&&& 现在最殊胜的念佛方法是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  现在念佛成就最殊胜的方法,是谛闲老和尚教锅漏匠的方法。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也是非常精进念佛,但是念累了,你可以躺在床上休息;休息好了,起来接着再念,不分昼夜。这个方法非常适合现代人。不管白天、晚上,念累了就休息,休息醒过来接着再念。在念佛堂穿海青,睡的时候海青不要脱,真正是休息一会儿,一醒过来,马上跟大众一起念佛,这个方法好!  念佛堂里面有经行,经行是绕佛,以绕佛为主,那这就是“般舟三昧”。绕累了,可以走下来,坐下来跟着念。绕佛出声,站着念佛出声,坐下来不出声,出声伤气。坐下来,跟着大家一起默念,不出声,口动没有声音。你看锅漏匠用这个方法,成功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个方法可以学,我觉得没有丝毫压力,一个人可以修,大众在一起也可以修。&&&& “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更好的是听《无量寿经》&  念佛堂分三个区,有绕佛的,佛像供在当中,有绕佛的。有“止静”的,“止静”是坐下来念,“止静”最好是面壁,面对墙壁,不要看别的东西,默念,不出声音。还有精神提不起来的、打瞌睡的,拜佛。拜佛,口里默念,不要出声音。拜佛,在佛像当中,划成三个区域。这个方法,我们过去在美国、加拿大提倡,很多道场都这样做,做得很有效果,大家都非常欢喜。所以这种念佛方法可以推广,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能不讲求方法,方法一定要契机。现在众生可以接受的、不会出问题的,我们用这个方法。那么功夫得力,全在真诚、恭敬、真信切愿、没有丝毫怀疑。“结七念佛”,一个七、二个七、三个七都可以。“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当然更好的是听《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多听几遍,增长信心,让我们对极乐世界多认识,我们念佛的时候生欢喜心,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好!  “疏谓‘日夜称说,至心不断’,成为往生净土之因。”  用谛闲法师这个方法就好,也符合“日夜称说,至心不断”,他累的时候,他允许你休息。&&&& 念了一辈子佛最后不能往生,是教理没有下功夫&&  “而信乐持名。”  真正相信、真正喜欢,这个“乐”是爱好,知道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利益不可思议,古往今来祖师大德都称为“万德洪名”。无论是修福、是修善,世间人断恶修善,修善,无过于“持名”。因为“持名”是世出世间一切善法,没有任何善法能跟它相比,这个要知道。不知道,同样的念,利益不相同。  “亦是日夜称说之义。且信愿持名是往生正因。”  这一句蕅益大师常说,“真信切愿,执持名号”,这是往生极乐世界正因。莲池大师告诉我们,以念佛为正因,还以念佛为助缘,正助双修。  “故皆随愿得生也。”  没有一个不往生,善导大师说“万修万人去”。念佛人念了一辈子,最后不能往生,不是“信愿”出了问题,就是“持名”出了问题。总而言之,教理没有下功夫,才会出这个事情。于是我们就能想到,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不以“信愿持名”来立教,让大家都修这个法门,不简单省事?为什么要说那么多法门?佛是应机,“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想学什么法门、想修什么法门,他都教你。可是佛教众生真正的意思,是劝他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虽然简易,它最不容易让人相信,一般人很难接受。这个事情发生在我们自己本身上,推己及人,我这么样难接受,别人也差不多;甚至于很多人比我更困难。但是有一个方法,这是我自己的经验,只要不离开经本,你就有可能回头向相信的一天;如果离开经本,难了!所有大乘经,真的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从这个地方体会到世尊当年在世,教化众生真是苦口婆心,显示佛陀的真实智慧、无比殊胜的善巧方便。&&&& 真心、真信、真愿,经教不懂也没关系,否则还得重视经教&  我真正回头是思考《华严》《法华》《楞严》这三部经论。在经里面看到文殊、普贤,最后都发愿求生净土。我们感到,这样伟大的菩萨,华严会上的上首,他们的成就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有道理,不是我们想像当中极乐世界,我们想像不到。看到他们的行持,我们才发心。换句话说,“净土三经”过去我们讲过,讲给别人听的,自己不依照这个修。那什么原因?虽然讲给人听,人家听了也欢喜,实际上自己没有透彻、自己没有发心。真正透彻了解,哪有不发心的道理?为什么?我们都想早一天成佛。这个愿,我想很多同学都有,越早越好。  如何能叫我们早一天成佛?这个法门就是的。除这个法门之外,都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只有这个法门,一生决定成就,而且一生的时间不长,标准的时间是三年,就稳稳当当拿到往生,自己真有把握。可见得,经教还是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他真心、真信、真愿,日夜执持名号,这个没问题,经教不懂也没关系。那我们过去看到的修无法师、锅漏匠,对经教不懂,可是他真信、他真发愿,佛号日夜不断。修无师亦如是,都是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这一品经,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下面,这前面讲是“主”,介绍阿弥陀佛;下面给我们介绍“伴”,“伴”是十方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菩萨。我们到极乐世界,这是我们的同伴,阿弥陀佛是我们的导师。&&&  ……&&& 遇到认假不认真的人,先恒顺,再慢慢帮助提升&  有始有终是生灭法,“有始”是生起,“有终”是灭亡。要知道,一切法都没有始终,所以一切法是虚妄的,一切法不存在。我们看到一切法的存在,是看到幻相,不是真的。真正是真的,是常寂光,它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不生不灭,它没有动摇。&  “经云: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虛空,是名法身。”  究竟如来的法身, 这一句说得很清楚,“以法为身”,所以叫法身。“法”是什么?一切法。一切法统统是我的身,为什么?我们用屏幕来说,整个屏幕是自己,屏幕上所现的一切现象全是自己,这个好懂。那我们再用一个比喻,大家也能体会。我相信大家都有做梦的经验,当你醒过来,你想一想,梦中哪一个不是自己,全是自己心里变现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你如果肯定梦中所有全是自己,那恭喜你,你证得法身了,你见到法身了。那么见到法身的人跟我们不一样,见到法身的人承认整个宇宙、所有一切人事物全是我自己。不容易!现在哪个人要是这样说,“这人疯了!这人神经不正常!怎么把别人看作自己,把万物看作自己,哪有这个道理?”你看,一般人认假不认真。那个认真、不认假的人,跟认假、不认真的合不来,怎么讲他也不相信。那怎么办?恒顺众生!一切随顺他的概念、随顺他的认知,慢慢再帮他提升,佛用这个方法。要多久才能让他真正觉悟了,我过去看法、想法错了,能够接受佛的教诲了?决定不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不可能,多生多劫!大乘经上常说,不错,是真的。我们今天佛跟我们讲这些话,我们当然也不承认,不敢承认,但是什么?我们不反对,这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到不反对了,佛说的,我们也点头了,这都是多少世所修的善根。  所以听说极乐世界,对极乐世界能生起信心、欢喜心,向往、也想往生极乐世界,这种人叫善根成熟。那么佛说这种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得到无量诸佛如来的加持,让他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显示出来,他在这一生成就了。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不是偶然的,也是过去多生多劫修持的,今天才有这个欢喜心。&&&& 能不能在这一生往生,决定在信心&  我也常常奉献给大家,我自己一点点感想、一点心得。那就是我们今天功夫不得力,是相信,是想往生,去不了、没把握,这什么原因?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足,没有达到往生的那个标准。没有达到,还有很大的差距,这怎么办?这个差距能不能补足?能!为什么能?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就用这句名号,就把我们欠缺的功德补出来了,这个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执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才有办法把欠缺的功德统统补足,而且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补足了。你要问什么原因?因为它不可思议。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的,没有一个不得度,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不往生;不相信的就难了。由此可知,能不能在这一生往生,决定在信心。由此可知,诸佛如来的加持,加持我们信心,让我们真正相信这一生可以功德圆满,不足之处就是认真念佛,日夜不间断。  我们想到莹珂法师,三天三夜,分秒必争,一秒钟都没有空过,一句佛号、一句佛号接着,三天三夜就把阿弥陀佛念来了。黄念祖老居士,法身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他完成注解之后,身体不好,带着病做这个注解,居住的环境也不好,我去看过,比我们现在这个环境差很远。在那种生活状况之下,追顶念佛,计数的,一天十四万声,念了半年,真往生了。这是最后现身说法,给我们做榜样,告诉我们念佛要这样的念法,这才真正叫念佛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万缘放下,一直念到佛来接引。佛什么时候来接引?时候到了,他就来了。总是叫我们给念佛人做一个好榜样,加强大家念佛的信心,这无量功德。  我们再往下看:  “三际(过、现、未)一如,故寿命无量。”  “一如”的意思,寿命无量,过去、现在、未来“一如”。“一如”里头含的意思,是没有变化。要有变化,就不是“一如”了。“一如”是容貌,虽然无量寿,永远年轻,这个不可思议。  “复以大愿独胜,超越诸佛,故报身化身寿命亦皆无量。”  真正的无量寿。无论是“报身、应身、化身”,佛所现的这些身,全是度众生的。度众生要应机,“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所以佛没有一定的身相。《普门品》里头说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相,就这个意思。“三十二”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边,都是无量无边,统统能现。说法,完全随顺众生根性,应机说法,无有定法可说。佛没有一定的相示现,也没有一定的法可说,全是活的,活活泼泼,《楞严经》上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一节是讲佛寿命无量,“伴所依主”,菩萨所依靠的老师。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显伴庄严。”  极乐世界的同学无比殊胜庄严。  我们看注解:  “‘又有无数声闻之众。’乃第十六‘声闻无数愿’之成就。”  举这一个例子。声闻是阿罗汉,极乐世界,这是方便有余土的众生。没有证得声闻果,像我们往生,是凡圣同居土的众生。四土九品,每一品都是无量无数。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净土法门:“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更好的是听--学佛网
&净土法门:“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更好的是听
发布:清净乃空&[ &]&& 日期: 22:05:00&&
净空法师:“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更好的是听《无量寿经》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第366集 &日讲于香港念佛堂分三个区,有绕佛的,佛像供在当中,有绕佛的。有“止静”的,“止静”是坐下来念,“止静”最好是面壁,面对墙壁,不要看别的东西,默念,不出声音。还有精神提不起来的、打瞌睡的,拜佛。拜佛,口里默念,不要出声音。拜佛,在佛像当中,划成三个区域。这个方法,我们过去在美国、加拿大提倡,很多道场都这样做,做得很有效果,大家都非常欢喜。所以这种念佛方法可以推广,有百利而无一害。不能不讲求方法,方法一定要契机。现在众生可以接受的、不会出问题的,我们用这个方法。那么功夫得力,全在真诚、恭敬、真信切愿、没有丝毫怀疑。“结七念佛”,一个七、二个七、三个七都可以。“结七念佛”之前最好读《无量寿经》,当然更好的是听《无量寿经》。把《无量寿经》多听几遍,增长信心,让我们对极乐世界多认识,我们念佛的时候生欢喜心,真正发愿求生净土,这个好!“疏谓‘日夜称说,至心不断’,成为往生净土之因。”用谛闲法师这个方法就好,也符合“日夜称说,至心不断”,他累的时候,他允许你休息。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学佛网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传统文化)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查看: 3765|回复: 12
净空法师:“真信切愿散心念佛”就已“念佛成片伏住烦恼”附:教理教证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净空法师:“真信切愿散心念佛”就已“念佛成片伏住烦恼”附:教理教证
净空法师答疑:问:“如果功夫未达成片,但具深信切愿而告命终者能否往生?” 
答:蕅益大师说可以。深信切愿,说实实在在的话,如果能做到这四个字,我们相信他功夫已经成片了,你们想想看对不对?
& && &他信得很深,愿很切,一心一意就想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地方他当然就不顾了,他还会把它放在心上吗?如果牵肠挂肚的事情一大堆,说我深信切愿,那是你自以为深信切愿,不是真的。
“真信切愿散心念佛”就已“念佛成片伏住烦恼”的“教理教证”见下:
1.&&藕益祖师说:“真信切愿之散心念佛”并非刹那生灭之“散心念佛”。但也不是“定心”念佛的四禅八定。相关祖师开示见附录一。
2.&&《地藏占察善恶业报经》说:最低层次的“至心念佛”也达到了“系念不乱、心住了了。”的状态。经文见附录二。
3.&&“至心念佛”之“系念不乱、心住了了。”就是“细住”状态,相关祖师开示见附录三。
“真信切愿散心念佛”对应的“系念不乱、心住了了。”就是“伏烦恼”的状态(是暂伏烦恼而非圆伏烦恼),相关祖师开示见附录四。
5.&&“系念不乱、心住了了。”的“伏烦恼”还是属于“散心念佛”范畴,而非“定心念佛”,相关祖师开示见附录五。
6.&&“真信切愿之散心念佛”乃“名字后心”位的念佛状态。相关祖师大德开示见附录六。而“名字后心”的念佛状态,就是“系念不乱、心住了了。”的“细住”状态。相关祖师开示见附录七。
7.&&印光祖师认为念佛临终最后十念是““系念不乱、心住了了。”的“伏烦恼”状态,相关祖师开示见附录八。
8.&&可能考虑到佛力加持的缘故,净空法师把夜摩天的“多静少动的相似粗住”念佛状态定义为最低档次的“真信切愿散心念佛”,净空法师说这个最低档次的念佛人,可以在临终被阿弥陀佛放光加持到“至心念佛”而往生。这就大大降低了往生标准。相关开示见附录九。
9.&&如果日常念佛连“多静少动”都做不到,那就不是印光祖师屡次批判的“念佛泛泛悠悠”的“大散”状态吗?印光祖师重点强调过:“泛泛悠悠念佛”的“念佛大散”都绝非“真信切愿”,相关开示见附录十: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附录一:蕅益大师关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念往生的开示:问,大本有一念定生彼国,疏中不及。岂以此经七日入定乃生,故拣去刹那生灭之一念邪。若释一以义不以数,大本不应系十念后。若止如经文,作一念喜爱,何不动如来佛刹,不以爱恋得生。
答,按宝王论,利根之士,元只一念往生。钝根之人,临终十念脱苦。一念者,一心不乱之一念也。当知十念,七日十日七七日九十日等,究竟亦唯一念。此一念,断非刹那生灭之散心,亦不必四禅四空之禅定,故云一念喜爱。阿閦经喜恋心,本指欲染。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附录二:净土经典中多有说明往生必须要“至心”,“至心”的具体究竟是什么呢?看看《地藏占察善恶业报经》的说明吧,让我们如实依止佛陀圣言量去修学!
================================
《地藏占察善恶业报经》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若彼众生,虽学忏悔,不能至心,不获善相者,设作受相,不名得戒。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心者,差别有几种?何等至心,能获善相?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
================================
“至心”经典圣言量
《佛说无量寿经》曹魏天竺三藏康僧铠译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殖诸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刘宋西域三藏法师疆良耶舍译
应称归命无量寿佛。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于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花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附录三:蕅益大师关于“系念不乱、心住了了之至心”就是“细住”状态注释: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第二种中下至心者。卽是摄意专精。能得欲界细住。或是初随喜品。或是名字后心。故亦可得清净轮相。多是冥益。中至心者。卽是成就勇猛。须在观行后心。多分兼得诸余好相。上至心者。卽是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萨现身说法。故得究竟不退也。然应之冥显亦不须论。但必第三至心。方证不退。则前二种虽获善相。急须修行禅定智慧。令与二观相应可矣。不然。故业虽灭。新业还生。亦可惧也。二示第二轮相竟。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智者大师关于“念佛往生”与“伏烦恼”关系的相关开示:
  问。具缚凡夫。恶业厚重。一切烦恼。一毫未断。西方净土。出过三界。具缚凡夫。云何得生&&
  答。有二种缘。一者自力。二者他力。自力者。此世界修道。实未得生净土。是故璎珞经云。始从具缚凡夫。未识三宝。不知善恶因之与果。初发菩提心。以信为本。住在佛家。以戒为本。受菩萨戒。身身相续。戒行不阙经一劫二劫三劫。始至初发心住。如是修行十信十波罗蜜等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始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性位。此约自力。卒未得生净土。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是故十住婆沙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量佛时。求阿鞞跋致。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外道相善。乱菩萨法。二者无赖恶人。破他胜德。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五者唯有自力。无他力持。譬如跛人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教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弥陀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行。藉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若言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应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菩萨见微细相。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得生净土。随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妙相。此何所疑。故华严经说。一切诸佛刹。平等普严净。众生业行异。所见各不同。即其义也
智者大师:天台宗祖师,印光大师:“智者大师世称释迦化身。其所证者,谁得而知?然佛为众生现身作则,故即以凡夫自居。南岳、智者,皆法身大士。其实证地位,谁能测其高深?”“智者著十疑論,極陳得失”
净空法师开示--念佛只要有一两分钟伏住烦恼的功夫,就可以往生。
有同修问我:要不要研究《楞严经》、《华严经》这些大经?我就摇头,不必了。你要是研究那个,一生研究不了!用一生的光阴去研究,一点用处也没有,毫不相关!我劝他一部经下手,好好的回去念五年、十年,其他的都不要搞,把心念清净。果然心清净,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清净心就是佛心,清净心的运用就是无量智慧、无量佛法,这是学佛的秘诀,许多人不知道!
 现在问题症结就是如何做到「我无一切心」,一切心就是一切妄心、一切分别心、一切执著心、一切贪心、一切愚痴心、一切傲慢心、一切嫉妒心,统统都没有。你没有这个一切心,释迦牟尼佛对到你也就哑口无言,他什么法也没有了。就好像医生一样,你有病,他是医生,他给你治病;你没有病,他对你,他不叫医生了。我没有病,你怎么可以说医生?我有了病,才有人叫医生,才有药;如果人没有病,他没有医生也没有药,都没有了。你的心清净了,一切诸佛就没有法,没有佛法。你才晓得,佛法修学就是修清净心而已。
  修清净心,要那么多经典吗?不需要。这么多经典,统统是修清净心的方法。为什么佛说这么多方法?因为每个众生根性不一样。「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门里面,不管是哪部经、哪部论,你只选择一门,用我讲的方法去修学,统统都得清净心。
& && &既然「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随便念什么经就好,你为什么偏偏叫我念《无量寿经》?平等无有高下是从理上讲的,真正念到清净心,真的没有高下。问题就是你去念,念个五年、十年,是不是真的念到清净心?如果五年、十年清净心还得不到,怎么办?那你就不如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心虽然不到真正的清净,有个一、二分相似的清净你就能往生。其他的法门、其他的经典,一定要得到真正清净心,你才能成就。
  清净心的等级,在佛法里大分为三等,最下等的是把见思烦恼念掉。见烦恼: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这个没有了;思烦恼:贪心、瞋恚心、愚痴心、傲慢心、对圣教的怀疑心,这五条也没有了,这是得到下品清净,超越三界,小乘里面讲证阿罗汉果。你有没有能力得到这样清净心的标准?中等的标准是要把尘沙烦恼断掉,证得菩萨的果位,上品的清净心是要把无明烦恼断掉。无明烦恼断掉成佛,尘沙烦恼断掉成菩萨,见思烦恼断掉成阿罗汉。你自己试著办,看你能达到哪个标准。
最下的标准达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六道轮回,你不能超越。不如学这个法门,这个法门带业往生,阿弥陀佛帮助你。没有清净还能往生?行!长期清净不容易,一、二分钟清净可以,一、二分钟没有贪瞋痴慢可以,长久了不行,烦恼会发作,我把它短时间压住,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如果临命终时,二、三分钟当中你压住了,那不就往生了吗?这个时候阿弥陀佛来接引你,首先佛光照注,得到加持的力量,使你的清净心得到真正的清净。
罗什大师译《阿弥陀经》,译「一心不乱」是有道理的,梵文原文是「一心系念」,罗什是义译。什么时候得一心不乱?佛来接引你的时候,你本来是一心系念,佛光一照就变成一心不乱,把你的功夫加一倍提升,这样往生的。所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叫净缘。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七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03-0177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附录五:关于“系念不乱,心住了了。”的“欲界细住”念佛工夫也可称做“散心”念佛的相关经典见下:
關於欲界是否有定,有種種議論。或以欲界無禪定,唯有散心,故所謂欲界定,係指未至定,即入於初禪定之前的階段。或以欲界雖多散心,仍有少部分定心,取此少部分之定,稱為欲界定。以其定心不永續,消滅甚速,故又稱電光定。然成實論卷十一,則謂欲界有確實之禪定,能發出無動智。〔阿毘曇毘婆沙論卷四十一、七帖見聞卷三末〕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传印老和尚开示“真信切愿之散心念佛”属“名字即佛位”的境界
取经僧常说:传印老和尚可谓深的净土宗之真谛,传老对《印祖文钞》研究的相当透彻!末法时代之净土行人,看《印祖文钞》心中就不会出偏差,看传老对《印祖文钞》的诠释,心中就有底牌!净土宗最难理解的“散心念佛”到底能不能往生?“散心念佛”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取经僧认为“散心念佛”属“名字后心佛”的境界,今日读传印老和尚《净土决疑论》讲记发现,取经僧观点跟传老完全相同!
下面请看蕅祖法语:
(1)谓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
(2)若执持名号。未断见思。随其或散或定【便蒙钞:散。即名字位。定。乃观行位也】。于同居士分三辈九品
(3)又信愿持名,消伏业障,带惑往生者,即是凡圣同居净土。
传印长老(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净土决疑论》讲记
(1)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行人执持名号,即持名念佛,没有断除见思惑烦恼,根据行人念佛功夫是散心或定心,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净土,分作上、中、下三辈,共为九品。如果是仗自力竖出三界,必须是见思惑断尽方可。今则仰仗佛的慈力,横超三界,是即所谓带业往生。吾人须留意者,这里所说的散心和定心,并非是一般地泛泛而言,乃是蕅益大师遵依教道所作的轨范的判释。是即:散心念佛,方属名字即佛位——禅宗明心见性,教下大开圆解,为名字即佛位;定心念佛,则属观行即佛位。
(2)虽然,净土法门广大如法界,究竟若虚空,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即使行人执持名号未能到得一心不乱地步,亦可凭仗自己的信愿之力——当然,与阿弥陀佛的慈愿之力分不开——也能往生(净土法门殊胜处亦正在此,如后陈蕅益大师文),然而,若依经义、祖意,仍是以“一心不乱”为功夫到家,为往生的保障,亦为净土法门的极则,这一点也与一切法门相同。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附录七:蕅益大师关于“(系念不乱、心住了了。)的至心”就是“名字即佛当中的名字后心”的注释: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我所说至心者。略有二种。何等为二。一者初始学习求愿至心。二者摄意专精成就勇猛相应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获善相。此第二至心。复有下中上三种差别。何等为三。一者一心。所谓系想不乱。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谓专求不懈。不顾身命。三者深心。所谓与法相应。究竟不退。若人修习此忏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终不能获清净善相。是名说占第二轮法。
初始学习求愿至心。未离散动。未伏障种。乃名字初心。故未能获清净轮相。第二种中下至心者。卽是摄意专精。能得欲界细住。或是初随喜品。或是名字后心。故亦可得清净轮相。多是冥益。中至心者。卽是成就勇猛。须在观行后心。多分兼得诸余好相。上至心者。卽是相应至心。须在相似初心。能感菩萨现身说法。故得究竟不退也。然应之冥显亦不须论。但必第三至心。方证不退。则前二种虽获善相。急须修行禅定智慧。令与二观相应可矣。不然。故业虽灭。新业还生。亦可惧也。二示第二轮相竟。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印光法师论真信切愿与伏烦恼的关系:
念佛法门,乃佛法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文钞三编卷一第一六八页《复吴思谦居士书》)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最极清净之同居土。(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印光祖师:未达一心不乱的临终念佛状态是什么样的:“《观经》五逆十恶,将欲命终,地狱相现,有善知识(此不论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念佛者,即名善知识)教以念佛,或止十声,或不及十声,直下命终,亦得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渊相殊之势,故得往生也。以地狱极苦所逼,其一闻佛名,乃以全副精神为之称念。除此念外,绝无他念。虽非亲证一心不乱,然其心毕竟了无异念。当此之时,绝无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参之心相,故不言及谤法。即平素谤法之人,亦必如堕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谤耶?”(《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薪儒居士书》)
印光祖师开示:《观经》下品下生,是约已见地狱至极之苦相说。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闻佛名,哀求救护,了无余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虽是乍闻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故虽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愿,乃约平时说,《观经》下下品,乃约临终说。由时事不同,故摄否有异。
印光大师: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 &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 (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印光大师开示---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
印光大师文钞选读:
欲生净土,当净其心;心有污秽,何能生乎
汝既生正信, 凡所言所行, 当勿与彼同, 则或可转彼邪执。第一须要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第二须具真信切愿, 持佛名号, 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 则可谓德净。即维摩所谓, 欲生净土, 当净其心, 随其心净, 则佛土净。心有污秽, 何能生净土乎。(续编·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
印光大师的金刚语:
& &工夫未深,佛念未纯,不能往生
一,勇士破围而出,拟乘舟逝,被众人之攀挽,即时坠入深渊。
& & 若工夫未深,佛念未纯,又加病苦沉重,不有知识开导,净侣助念,便归轮回之中,绝无了脱之望矣。
& &&&即工夫已深,佛念已纯之人,又得大众助念之力,岂不更为速得见佛闻法,悟无生忍乎。是知助念一事,关系甚大。当此命光迁谢,升沉立判之时,既有开导助念之人,譬如怯夫避寇,拟乘邮船远遁,得诸人之扶持,便可一跃而上,遂得安坐以达彼岸。若无开导助念之人,必受破坏正念之祸,勿道工夫未深者,不能了脱,即佛念已纯者,亦难往生。譬如勇士破围而出,拟乘舟逝,被众人之攀挽,即时坠入深渊。【天台山国清寺创建养老养病助念三堂碑记(民二十三年)(续编下)】
& &印光大师开示---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净空法师:在所有一切法门不得定就不能成就,净土法门不得定也能成就,这就是它容易、它方便。但是这个不得定也成就,不是说完全散动的这个心念也能成就,没有这回事情,总要收敛一点。这个收敛也有个标准,什么标准?只要它不散不动,这就行,只要达到不散不动就可以,这就是往生的标准。所以这个功夫,在修定里面是最浅的功夫,一般古德所说的伏烦恼。我们把这个散动的心伏住,并没有断,但是你能伏,这西方极乐世界它就接受,有这么个条件就行。如果这一句佛号伏不住烦恼,这个散动就是迷惑、就是烦恼,你的功夫伏不住,不能往生,能够伏住就往生。不像其他法门,其他法门要断掉,换句话说,要得比较深一层的定,他才能够脱离轮回。我们念佛的人占的便宜太大太大!
如果在净土法门,说实在的话,连那个初禅的定我们达不到,我们也能往生,这我们放心,得大自在!初禅是真得定。我们要什么样的功夫?我们只要有夜摩、兜率的功夫就行。夜摩兜率是欲界,没得定。没得定是什么?他修定,修定不及格,所以这种定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未到定」,虽然修定没成功,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譬如六十分及格,他只有二十分,所以他色界天去不了,他还只能在欲界。但是我们念佛这个功夫能够有二十分就能往生。他们要到六十分才能到初禅天,我们只要二十分、三十分就可以带业往生。你说完全没有,没有不行,不能往生,最低限度修定也有个二、三十分,这样程度才能往生,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的,不至於在这一生把我们这么好的一个机会错过。所以一定要修,要认真的修。
净空法师:生到極樂世界,佛來接引你。佛先放光照你,佛光一照,你的功夫提升一倍。我們念佛的功夫沒有到功夫成片,佛光一照就把我們提升到成片;如果真的念到功夫成片,佛光這一照就提升到一心不亂。事一心,方便土;理一心,實報土,不一樣!善導大師說,「四土三輩九品,總在遇緣不同」。這個緣我們可以掌握,這才叫大事因緣。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你能帶得走的。其他的事情都是業報,你要去幹,你的虧可吃大了。生到極樂世界就得到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威神的加持,這一加持你就是阿惟越致菩薩,這是我們作夢都想不到的。因為阿彌陀佛有這一願,把極樂世界就變成一個非常特殊的境界,跟一切諸佛剎土不一樣了。變成一個什麼世界?變成一個平等的世界。有沒有四土三輩九品?有,確實有,可是在相上呢?相上看不出來,相上完全平等的,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平等的。阿惟越致本來就是指實報土的,換句話說,同居土、方便土都跟實報土沒有兩樣,融成一片了,這是極樂世界一個特殊的現象。
佛经中的夜摩天:的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命终之后,于虚空中朗然安住。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诸人等自有光明。如是一类,名须焰摩天。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印光大师:既然往生不必一心不乱,那可以一任随便吗?
& & 汝妄想纷飞,尚欲急得一心不乱,此心即是著魔之本。故光谓净土法门,重在信愿。信愿若真切,虽未得一心,亦可往生。若无信愿,纵得一心,亦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故不令汝汲汲于求一心也。以汝之妄想纷飞,一求一心,定规著魔。
  汝不察光意,遂谓一任随便。眼前随便者,决非信愿真切之人。使信愿真切,决不至泛泛然随便,而均不得往生也。理本无障,因汝以无理为理,而自生障碍,又复尤谁。 (三编卷三复温光熹居士书八)
印光大师开示---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
临终欲不昏沉,必须平常有真行持。平常泛泛悠悠,临终何能清白。朱荣鑫事,若非虚说,决定可以往生。一因其宿有善根。二因全家助念。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故当深劝家人同修净业,方可不致功败于垂成。或仍沉沦于生死苦海也。
念佛以志诚为主。若志诚,则不会大散。当用随念随听之法。掏珠不过为防懈怠,掏之有碍,则不必掏。随念随听,比随息好。当云随息,不可云数息。则但念得清清楚楚,听得清清楚楚即已。但依我说,决无有误
(复周寿超居士书)
印光祖师讲:散心念佛,难得往生!
尽一口气为一念,念至十口气,即念《小净土文》。或但念“愿生西方净土中”四句偈。念毕,礼佛三拜而退。若无佛,即向西问讯,照上念法而念。此名十念法门。乃宋慈云忏主,为王臣政务繁剧,无暇修持者所立也。何以令尽一口气念?以众生心散,又无暇专念。如此念时,借气摄心,心自不散。然须随气长短,不可强使多念,强则伤气。又止可十念,不可二十、三十,多亦伤气。以散心念佛,难得往生。此法能令心归一处,一心念佛,决定往生。念数虽少,功德颇深。极闲、极忙,既各有法。则半闲半忙者,自可各就其间斟酌,而为修持法则也。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念佛成片伏烦恼”并非全是佛号无有杂念,而是“静多动少杂念不多”的状态,正因为还经常有杂念,所以还未到“至心念佛”随意往生的境界,日常“真信切愿散心念佛”要到临终才能被佛光加持到“至心念佛”随意往生的境界。所以,日常“真信切愿散心念佛伏住烦恼”者临终不能有恶缘干扰。
另外,按照《无量寿经》的经文,应当是念佛人先达到“至心念佛”状态,然后才能被佛力加持到“心不颠倒”而往生。但事实上,念佛人都是先在梦中被阿弥陀佛通知日期后才往生的。由此可知,那些“真信切愿散心念佛”而未到“至心念佛境界”的念佛人,是在梦中被加持到“至心念佛”境界的。也就是说:念佛人往生前,一共被阿弥陀佛特殊加持过两次。一次是梦中,一次是临终前的十念。
另外,严格意义上的“念佛伏住烦恼”是“至心念佛”才能达到的境界,但妄念一起很快就被佛号转回来的念佛功夫,也可以说是不标准的“念佛伏住烦恼”。净空法师就是如此定义念佛成片伏烦恼的。
在线时间20 小时
帖子积分精华
网络上充满“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的大邪见斑竹看了标题先别着急删贴,如果斑竹着急删帖,就表明斑竹可能也大受此邪见毒害,事实上,藕益大师从来没说过:“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
我们打开百度,搜索“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这句话,简直是铺天盖地。各路大德纷纷详细讲解这个观点。但善导大师,早就对此观点大力批驳过。
善导大师开示见下:
问曰。云何起行而言不得往生。答曰。若欲往生者。要须行愿具足方可得生。今此论中但言发愿不论有行。问曰。何故不论答曰。乃至一念曾未措心。是故不论。问曰。愿行之义有何差别。答曰。如经中说。但有其行行即孤亦无所至。但有其愿愿即虚亦无所至。要须愿行相扶所为皆克。是故今此论中直言发愿不论有行。是故未即得生与远生作因者。其义实也。问曰。愿意云何乃言不生。答曰。闻他说言西方快乐不可思议。即作愿言我亦愿生。导此语已更不相续。故名愿也。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空法师无量寿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