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印度人口超越中国哪些方面已超越了中国

印度人在管理上超越中国人的点在哪?_经济观察_人民论坛网
印度人在管理上超越中国人的点在哪?
中国的企业管理沟通中的确存在传递信息模糊性的问题。
因为在硅谷的投资经历,我直接拜访过大量在硅印度人的创业公司。在班加罗尔有很多印度软件代工企业,印度的软件外包做得不错,但为什么能做好,很多人分析的原因基本都是不靠谱的。
通过了解印度人的教育结构以及我直接管理过的印度人的做事方式,我充分理解了印度人软件外包做得这么好真正原因所在&&是他们远远强于中国人的沟通方式,而不是他们的语言能力。
当年,我与两个印度员工一起去见客户。他们去之前就列出24个要讨论的问题,用了一上午时间把这24个问题一个一个讨论完了。中午我们到客户办公楼附近吃饭,下午又去见同一批客户,我以为是要谈别的事情,但让我惊讶不已的是,他们把相同的24个问题又用一下午时间重新一个个全部仔细确认了一遍,看我方理解是否有误。等回公司后,他们把所有与客户确认过的信息全部整理成文,用邮件发送给客户,也抄送给了我和双方所有相关人员。
这种工作方式并不是公司要求,也不是我要求他们这样做,完全是他们自己做事情的习惯。
为什么国外客户愿意把软件交给印度人来做?因为软件开发成败的0%甚至更高的因素是对客户需求的准确理解。与印度人沟通,他们的这种做事方式可以确保对客户需求的理解是准确和可靠的。做出来的东西指标,不会少,也不会多,正合适。
但是中国人做事情的方式往往是什么样的呢?客户一说需求是什么,中国软件开发人员可能马上就说:我清楚了。
然后这些人的超强&创新能力&就充分地发挥,各种花哨的技巧充分地展现出来。所以,如果经理和领导不是定期地死盯着,最后这软件就有可能不知道做成什么了。领导很累,员工很累,客户也很累。
有些企业的领导整天都有新思路,要求员工有很强的执行能力。领导一说,马上就得去干。但是等干到一半,领导可能都已经忘掉说过的话了,最差情况可能莫明其妙地训斥你一顿:谁让你干这个的。
常听到有人说要很好地&领会领导的战略意图&,这意思就是说领导的战略意图是什么、其实他自己也不是太清楚,因此让大家各自相对自由地发挥。发挥得好,就是领会得好。发挥得不好呢?就是没有领会好。
以上当然是相对比较严重一些的表现,但中国的企业管理沟通中的确存在传递信息模糊性的问题。
中国管理者往往喜欢先干起来再说
客观地说,人们对做任何事情一开始往往很难考虑计划得完全周密,在工作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是常有的事情。只是中国企业、事业中调整得远比西方组织机构频繁得多。
其实,西方的企业内部是高度&计划&的。他们会把工作详细地分解至一年中的每一天。而中国企业内部是高度&市场&的。有个大致的计划目标,执行中随时调整,甚至调整到最后和年初完全不一样都有可能。
这个模式我们不去简单地说好或不好,因为针对不同的事情,它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表现。这里我们先谈其不利的方面。从中性的方面说,这里有一个管理循环: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或者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这两者看似差不多,但有一个细小的差异:前一个先开始干了再说,后一个先讨论一下再开始干。
如果操作得好呢,循环往复是不断地提升。如果操作得不好呢,循环往复都是在低层次运转,甚至浪费巨大的无效成本。
实践的成本一般情况下相对来说是远高于认识的。有很多认识没有办法,只能通过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认知。但也有很多认识在你这里可能是全新的,从业界来说却早已经成为常识。如果你善于学习,很多认识是根本没必要通过不断实践的巨大成本去获得的。但是,中国领导往往喜欢从实践中学习,不断地变着花样尝试,用巨大的成本代价去获得大量很低级的经验认知。所以是这样的循环:
[责任编辑:潘旺旺]晒晒真实的印度:与中国比还是差的太多
大家都在看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littlewingsu]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印度想超越中国几乎不可能 两经济体无可比性 _ 东方财富网
印度想超越中国几乎不可能 两经济体无可比性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过去三年来,印度是世界上最受喜爱的国家。国际社会相信印度将会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印度经济增速预期能达7.5%。而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降缓到了6.3%。国际组织、世界及国际媒体甚至在庆祝这一事件,认为印度将超越中国,实际上这两个经济体完全没有可比性。图1:印度统计和计划执行部公布的印度自2008年以来的季度年化增长率  但俄罗斯,巴西以及南非价格的下跌和其它问题损害了金砖国家(除印度外)和其它新兴市场的前景。  和货币市场充满了混乱。阿拉伯之春不仅仅没有跟上其步伐,而且还让中东陷入了半瘫痪的状态,叙利亚、土耳其和利比亚战火肆虐。欧洲有移民问题,美国前景并不明朗——这让印度成为了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候选人。  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印度)取代中国成为经济增速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从情感的角度来说,这似乎是令人满意的。印度的也刚刚超过了英国。世界把眼光放在了印度身上,把印度当作了未来人类文明的灯塔。是的,国际社会充斥的正是这些说辞。  印度不是下一个超级大国  通过算术证明上述说辞很明显是错的。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1.4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为2.25万亿美元(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个经济体完全没有可比性。中国经济是印度的5倍还多。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260美元,而印度的仅仅为1718美元。中国人口(13.7亿)和印度人口(13.4亿)倒是具有可比性——但是按人均来算,中国的富裕程度是印度的5倍。图2:与此前火热的增速比起来,中国GDP增速出现了下跌  但是比较之下,这真正意味的是什么?按照这些数据来算,如果印度的经济增速为7.5%,那么其人均经济产出会增加129美元。相应地,如果中国经济增速为6.3%,其人均经济产出会增加520美元。按人均绝对价值计算,印度要想超过中国其经济增速需要超过30%。  上述数据显示人们对印度的预期充满了错误。我们假设印度的经济能以7.5%的速率持续增长,中国以6.3%的速度持续增长,那么从现在算起,印度需要127年的时间才能在人均经济产出增长上开始超过中国。  问题在于许多人把“增长速率”和实际“增长”混淆在一起了。他们简单的认为更高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更高的增长。他们认为增长速度下跌就是增长下跌。也许因为意识形态偏好,人们只会选择性的看到他们想看的东西。图3:中国和印度,自1980年以来的实际GDP增长历史  20世纪80年代早期,按人均来算,印度要比中国更富裕——那个时候印度的人口比中国要少很多,但其GDP规模和中国相当。  因此,过去36年来国际机构和国际媒体宣称的“尽管印度在超过中国上会很慢,但是印度最终是会超过中国的”言论非但没有发生,且印度要真正超越中国看起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民主在印度不起作用  西方世界及其机构,西方的上层和中层阶级比起中国更加青睐于印度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印度追寻的是西方民主。西方世界不愿意承认民主在贫困的国家不起作用(民主在西方世界是否起作用也是有待商榷的).  有人可能会说,当西方世界引入民主时,尤其是现在这种形式的有权投票表决的民主时,西方世界已经达到了其智力高峰。   公元前500年左右,雅典城邦实现了民主的第一次实验。但是,只有完成了军事训练的成年男性雅典公民才有权力投票表决。奴隶,获得自由的奴隶,儿童,妇女和外国居民无权投票。  从历史上看,非西方世界民主成就是很糟糕的。非洲,中东,东南亚和南美大部分地区充满了各种拥抱民主后情况迅速急转而下变得更糟糕的国家。实际上,在这些地区我找不到一个国家在采纳民主后情况有所改善的例子。尼泊尔,东帝汶,巴布亚新几内亚都是最近的例子。  实际上,经济增社会指标表现更好的非西方国家在非民主时期出现了改善。举几个例子:李光耀时期的新加坡,朴正熙时期的韩国,皮诺切特时期的智利。  在印度,民主从来就不起作用,但是为了满足情感,谁会需要事实真相?如果非洲算一个国家,那么按人均来算,印度在几乎每一个经济和社会指标上的表现都不如非洲。  在印度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人口遭受贫穷,疾病,饥饿和营养不良。有48%的印度人甚至无法使用厕所,同样比例的印度人过着没有通电,没有干净饮用水和其它基本便利设施的生活。让我们再次从一个全面的角度来看一下:按1718美元的人均GDP衡量,印度甚至要比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老挝,巴布亚新几内亚和其它算不上富裕的国家还要贫穷。  国际机构和国际媒体会宣称印度具有西方世界之外最大的英语语言人群。过去这是真的,但是现在可能不再是真的了。中国从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引入了大量英语母语人群来给中国学生教授英语。很可能现在中国说英语的人要比印度多并且中国这些说英语的人要说得更好。  印度人口增长和人口年龄组成情况含预期  从人口年龄组成情况来看,印度看起来似乎处在了一个很有利的位置上。中国社会人口正在老龄化,年轻人的数量在减少,而印度50%以上的人口年龄在29岁以下。  但是这却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因为印度大部分年轻人不具备技能,无法参与进现代经济。每年,印度有1200万净人口加入劳动力大军,但是印度的失业率仍在增长。多数人缺乏产生财富的能力,这带来的结果是犯罪率在上升。 图4:印度有1200万净人口加入劳动力大军  人们经常会强调印度的的制度机构,认为这是印度优于中国的原因。现实是,在过去的70年中,印度已经系统化地破坏了英国留下来的制度机构。今天印度的司法、立法和行政机构与过去比起来已经不具可比性了。  今天在这些制度机构中没有哪一个是在为民众谋福利的。它们的运作是为了称颂国家,而在这个国家中公民仅仅是无足轻重的成员。由于印度的部落制度和集权主义的趋势,这些机构已经变异了。  除非你是一个罪犯,否则你是不会进警察局的。印度警察专横暴戾,会在伪造的交火中射杀无辜人员,这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印度法院的案子拖到了几十年后。规则和法律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判决都是卖给出价最高的人。  不进行贿赂在印度几乎办不成任何事。更糟糕的是,人们必须在公务员面前奴颜婢膝,羞辱自己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东西。  印度的问题有很深的根源  印度是一个极其不理智,迷信和部落化的国家。理性的概念在印度大部分地方都是缺失的。印度与英国有着久远的联系,在过去200-300年中,印度已经移植了英国的治理机构,生活方式和技术,但却未能移植理性的概念。  人们可以说非洲,中东,南亚其它地方和南美洲大部分地方都缺乏理性的概念。但是这里我们只谈印度。没有了理性的概念,人们无法理解法律规则、公平以及是非对错。  没了理性概念,他们会认为权力是对的,市井聪明和政治联系是对的。这样一个社会不会理解十诫的准则,不会去尊重个人以及自由。  吸收理性的概念在过去200-300年并没有发生。在希腊罗马哲学家提出理性后,欧洲花了2000年的时间才吸收了理性概念。印度社会吸收理性的概念是否还需要一千年或者更多的时间?  过去三十年来,印度经济实现了增长,但是这种增长大部分可归功于通过和电话新媒介,印度能更加容易的进入西方世界,获得西方世界的技术。印度已经摘取了这个容易获得的果实,如今开始显露出滞胀的迹象。  印度的经济出现了增长,政府增长的速度则更快。印度人和公司借进债务的速度快于他们偿还债务的速度。他们引入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从西方引入了消费主义慷慨的援助,主要是娱乐行业。而理性却陨落了。  所有证据表明,印度人实际上已经没有动力去开发批判思维、创新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当人们不需要这些东西也能变得富有时,还要它们干什么?  这导致的后果是,印度的制造工厂,职能部门,包括私营部门的职能部门充满了混乱、浪费,无法进行规划,不会遵循制度。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看起来很便宜,但是这个国家的混乱意味着生产率低下。  如果有机会,印度公司会选择把工厂搬迁到中国。印度的城市和村庄充满了中国货物,即便是最基本的货物。印度人驾驶汽车的方式就反映了印度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运作情况。  印度未来会如何?  放弃印度会成为下一个中国这个观点应该不是太难。印度人引以为豪的7.5%的经济增长率太低了,无法给世界经济带来实际影响。考虑到印度的制度机构和文化问题,即便是这7.5%的增长率也处在极大的威胁之下。  正如前文提到的,引进西方技术是一个容易获得的果实,印度现在已经摘取了这个果实。印度并未能培育出批判思考能力,因此也未能培养出发展自己技术的能力。  截至目前,印度进口最多的货物是原油。原格的下跌让这个国家受益匪浅。这是一种一次性的获益,它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会再次减弱。印度的出口正在显示出停滞和下跌的迹象,部分原因在于印度输给了其它不断提高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国和菲律宾。图5:印度出口增长在2015年早期出现负增长。  印度的中产阶级已经变得极其傲慢,认为他们自身肯定有某些特质让他们变得富裕,但是他们只是西方技术的受益人而已。印度中产阶级的傲慢助长了民族主义,印度的民族主义像野火一般正在蔓延。  在一个缺乏理性的社会中,民族主义不会被理解为人类的价值,而只不过是地理和部族概念。印度教徒主义(印度民族主义)正在崛起。代表这种意识形态的政党,印度人民党在两年半前上台执政,莫迪为总理。  在莫迪的领导下,英国留下来的制度机构被继续破坏,自由正在陨落,赋税增加,却无任何改善,监管负担也大幅增加。印度的中央集权化程度正越来越高。莫迪认为他需要做更多的事来确保印度保持在增长的道路上。但这后患无穷。  日,莫迪宣布禁止流通大面值货币,影响到了86%的流通货币币值。这是莫迪专制政策另外一个例子,因为这个决定甚至没有经过内阁讨论。印度央行也是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莫迪的这个决定。  读者应该思考这样一个事实,莫迪的决定让印度经济失去了生命线。印度人需要交易媒介来进行业务交易,莫迪的决定也剥夺了人们的交易媒介。他做出这个决定时一点也不担心三权分立。  结论  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印度不是下一个中国。对印度寄托太多希望是无意义的。相反,印度正走在成为下一个“香蕉共和国”的路上,就像邻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或是尼泊尔一样。图6:绿线代表印度GDP增长,红线代表中国GDP增长  知识分子应该进行自我反思,想一想为何在看待印度上会一直犯错。而展示出持续经济和社会增长的国家是中国。中国持续不断的推出创新型产品。在中国的书店内,人们可以看到许多外国畅销书的中文译本,我很担心,印度可能会迅速变为一个闭塞之地。
(责任编辑:DF134)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印度经济超越中国?一场彻头彻尾的幻相
“印度超越中国”这个话题已流传多年。任何人群都可从内部分为智者和愚者。持“印度超越中国论”的智者相当于股市中的“庄家”。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急需“新概念”、“新热土”的背景下,他们边造舆论边“建仓”印度。高盛最近预计2016年财年,印度经济将增长7.9%,超过去年的7.6%。而中国官方则将增长目标定在6.5%到7%之间。假如一个10岁的小男孩长得比现在的姚明快,至少也该问问姚明10岁那年长了多少,再预言“这孩子将来会比姚明高”不迟。2015年印度GDP为2.18万亿美元。中国GDP突破2万亿美元是在2005年(2.05万亿美元),次年达到2.59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6.3%(不考虑汇率,以人民币计算增幅为11.6%)。相比之下,印度7.9%的增速值得恭喜,但算不上奇迹。&&“印度经济三年赶超中国”,这话出笼也已近三年,也许还会流传若干个三年,直到无人相信!&“印度不是一个国家”&相似的历史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相似的未来。许多人把印度视为与中国一样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得出“中国的今天就是印度的明天”这个推论。印度是人类四大文明发源地不假,但却是有文明没国家。正如丘吉尔所说“印度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地区”。今天印度的国家形态大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298万平方公里国土被分割为数十个行政区(28个邦、6个联合属地以及国家首都新德里)。印度的邦相当于诸侯国,享有很高的自治权,中央政府相当于“周天子”。至今,印度尚未实现秦始皇的“书同文、车同轨”,而且语言本身就是划分邦的主要依据(所谓“语言原则”)。不幸的是印度有180种语言(其中宪法承认的有15种,比联合国工作语言多9种)外加700多种方言。邦内讲不同言语的人一言不合就会爆发流血冲突,孟加拉邦、旁遮普邦都因此被拆分。在殖民时代,英语自然而然地成为通行于整个“印度地区”的官方语言。不过使用英语是少数人的“专利”,主要集中在政府、高校和商界。独立之后,印地语成为第一官方语言,不过50%的印度人不会说。诸邦推出了20多种“本邦官方语言”,英语降格为“第二附加官方语言”。如今的印度,受过良好教育、熟练使用英语者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到10%(熟练不代表英国人听得懂哈),集中在屈指可数的“国际化大都市”。印度不仅过去、现在没有统一的语言,将来也不会有。如果想在印度搞统一语言文字是严重的“政治错误”,200%会出人命。没有统一语言不是小问题,说明“印度地区”缺乏起码的凝聚力,在严格意义上不应视为统一的国家。汉语则在中国数千年来一脉相承,甚至连入侵的外族(满族)都甘愿放弃自己的语言文字,这才是真正的“民族大熔炉”。据《圣经》记载,上帝为阻止“通天塔”的建造而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没有了共同语言就无法沟通,“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隔阂越来越深。没有统一语言说明一个国家尚未完全成形,在社会生活的所有层面都会出现无数的“割裂”和“鸿沟”。把印度国家、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的方方面面视为“千层蛋糕”,语言的不统一则从顶层切到了底层。比如公司内部管理与沟通。小公司或者由精英组成的IT公司没问题,英语加一种本地语言就可满足沟通之需。但几万、几十万人的大公司则会遇到麻烦。最近,富士康传出在孟买附近兴建iPhone生产基地的消息。预计将招募100万人,假如要求都会讲英语,就不是从13.2亿印度人中招工,而是从几千万“英语人口”中招。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官方语言是“马拉地语”(印度宪法承认的15种语言之一)。因此富士康可以而且只能要求100万工人都会讲马拉地语,不过讲这种语言的人也只有数千万。问题还没有解决,富士康会向工厂派出数以万计的管理及技术人员,这些人多半来自台湾和中国大陆,他们可不会说马拉地语。&再比如要开发一款大众APP,以13亿印度人为目标用户,要用多少种语言?:印度本地最流行的新闻阅读类应用NewsHunt(类似中国今日头条)支持11种语言。&打破割据、建立统一国家是庞大的系统工程,“软件”、“硬件”缺一不可。前者可概括为文化凝聚力,后者构成强大的“国家机器”。秦始皇2000多年前做到的事,印度不知多少年后能做到。&土地难得、廉价劳动力是伪命题&1973年至1990年间,先后爆发了三次“石油危机”,每桶原油的价格从3美元涨至40美元一线。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均出现负增长,其中日本一度下降20%。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冲击尤其严重。人力成本高,能源价格飞涨可谓雪上加霜,低附加值产业难以为继,刚刚开始“开放”的中国获得千载难逢的机遇。“中国成本”两大核心是土地及劳动力的丰富和廉价。利用两大优势,中国得以大规模地承接了从发达国家撤离的低端制造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与中国相比,印度在土地及劳动力方面都没有优势。首先是土地。印度征地之难举世皆知。依据现行《土地法》,企业征地需获得80%受到影响的家庭同意。韩国浦项制铁(POSCO)曾计划在卡纳塔克邦投资53亿美元建设600万吨粗钢生产基地,终因土地问题撤消了投资计划。印度本土巨头安赛乐-米塔尔想在奥里沙邦投建1200万吨钢铁项目,从2006年起折腾了8年才完成第一阶段征地。在莫迪政府积极推进下,2015年4月印度下院通过了《土地法》修改草案,规定印度工业走廊建设以及高速公路、铁路网建设等“公共用地”,政府可不经农户许可以市场价收购,同时补偿给农户每家一个工厂工作名额。同年9月,该修改草案被宣布失效,莫迪政府的“土改”再次以失败告终。富士康搞这么大动静为的是让自己的项目成为“印度吸进外资”的典型,让“给富士康土地”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印度毕竟是土地私有化国家,所谓“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总理也不能强逼只有两亩地的农民。2015年一季度,富士康打算投资的那个马哈拉施特邦竟然有600多名农民自杀。虽然与征地没有直接关系,但富士康真的大举入邦恐怕就有了,郭台铭应对得了吗?退一万步讲,即便富士康拿到1200公顷土地也只是“特事特办”的特例,并不意味着工业用地问题得到解决。&印度地方政府控制着一些工业用地,外资还可以通过兼并印度企业获得土地。目前,只要不是太大的项目用地不是主要问题。但这种供给只能应付“小打小闹”的投资需求,与当年中国地方政府大笔一挥几乎无限量的土地供给不可同日而语。印度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土地则是瓶颈中的瓶颈。以交通运输为例,印度在英国殖民时间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铁路、公路网,但条件差、运力低,需要大规模改造和兴建,势必涉及跨邦土地征用,难度更大。从新德里到泰姬陵200多公里,4车道公路、不封闭、上下行无隔离带而且路况较差,在不堵车的情况下要走4个多小时。就为拓建这样一条路发生的土地纠纷上升为械斗,最终造成40人死亡。其次是劳动力。不明真相者总以为印度有13亿操流利英语的劳动力,随时准备接受雇佣并愿意每周7天、每天16小时地工作。正如上文所说,英语流利的印度人只有几千万,最优秀的已被美国“收割”,其它聚集在孟买、新德里、班加罗尔大大小小的IT外包公司。哦,IBM在班加罗尔雇佣了5万印度程序员。别以为他们会到生产线上充当廉价劳动力。还有一点绝对不可以忽视,那就是制造业需要掌握熟练技能的工人及一线技术人员,此类人才的匮乏甚至阻碍着美国制造业的回归,何况印度。最后,印度是宗教国家且教义的“内核”是随遇而安。不论威胁还是利诱,都不能让印度人像中国人那样卖命工作。&低端劳动将被人工智能替代&真正给中国制造业带来威胁是美国而不是印度。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奥巴马政府高调推行“美国制造业回归”。在这样的背景下,苹果公司把Mac电脑的制造从中国转移回美国,福特汽车从中国、墨西哥撤回部分岗位,英特尔计划让75%的产能回归美国,星巴克将陶瓷杯的制造从中国迁回美国……&发达国家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美国产业工人平均薪资福利高达7.8万美元/年(折合4.32万人民币/月)。这些国家重拾制造业的底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系统的性能正以每年5%的速度提高,而价格持续下降。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系统价格将降至10万美元,美国制造业25%的工作量将由它们来完成。因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美国制造业此轮复苏被称为“无就业复苏”。随着性能的提高,机器人系统将自下而上地替代人工,首先覆盖的必然是文盲的简单劳动,然后才会涉及熟练工人的复杂劳动、然后是低端脑力劳动……假如1985年机器人系统的性能已经可以替代简单劳动,那么“中国制造”就赚不到第一桶金。用这桶金,中国修建了庞大的基础设施,高铁、高速公路、码头、电网、电信网。更可贵的是,在生产实践中劳动者的素质及收入亦大幅提高。为逐步淘汰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创造了条件。东南沿海发达地区陆续开始“腾笼换鸟”,有意识地推进产业升级。&用“第一桶金”置办的“装备”,中国完全可以与美国周旋一番,印度则没这种幸运。&土地问题拖累印度基础建设和制造业的发展,即便十年以后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印度廉价劳动力提供的也只能是简单劳动。花10万美元上一套机器人系统还是到万里之外雇佣100名说“马拉地语”的印度人,让美国人选择去吧!&中国制造业成功的天时、地利、人和,印度都不具备。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虎嗅研究生,关注电商、在线旅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经济无法超越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