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大 换所TAX工作过的人可以换到AUDIT部门吗

我眼中的四大、咨询、投行以及PE行业
山西人事考试网 简单可依赖的山西省人事招聘信息网!
您当前的位置: >
  【转载】论坛里应该有很多XDJM对这几个行业有兴趣的,这篇文章可以共大家参考一下   四大:   作为传说中最累的普华审计三组的成员的家属,我对四大是恨之入骨,但是我尽量的客观一些。   拿我较为熟悉的PWC举例来说,它下面有不同的部门,比如audit,tax, advisory等。各个部门下面还分组,比如audit下面有5个组,客户所处的行业各不相同。advisory分不同的function,比如Performance Imporvement(PI),这个类似Technical Services(TS),主要是帮PE或者其他的客户做financial DD的;strategy group,做商业咨询服务的,但是很小,人不多,毕竟不是corebuz。   四大的发展路径基本是一致的:2年associate,3年Sr.过了CPA的并且表现不是太差的话入职五年后就可以升manager了(范坚强这样的也能升到mgr,我也对四大的mgr没有啥期待了)。mgr上面是sr.mgr,然后就是Par了。从mgr到srmgr到par没有固定的期限,但是一般来说能在四大坚持下来个10年左右也都能成par了。   四大的工资:网上那个很经典的说每年加薪30%的那个帖子已经不适用现在了。现在第一年到第二年的加薪有个300-500已经不错了。第二年到第三年(也就是升sr asso)的时候,有三档工资,最高的大概是9K3,号称top pay,一个组里面大概也就几个人能拿到toppay,最低的一档大概7K多点,具体不清楚,雁渡寒潭BBS上可以问问或者找一下。OT要看项目,有的项目可以每天cha2个小时的OT,有的就一点都没有。   关于性价比的问题:毋庸置疑,降薪并且没有OT的四大的性价比之低已经可以和民工相比较了。这也算是一个中国特色吧。在国外,作为professionalservices provider,四大的工资还是蛮高的。有的小朋友是抱着快速成长的决心去的,但是我可以说的是,你在四大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快速吗?我不好说,但是我个人觉得一般般。当然,我不是财务出身的,这种话不好乱说,但是第一年的小朋友做什么,第二年的做什么,sr做什么已经模式化了,你不要期望一口能吃成个胖子。当然,有些小朋友抱着要兢兢业业的把审计这一行做好的信念来的,并且极其的能吃苦,那么他会在四大做的很开心的。   我没有在四大工作过,所以没有切身体会,如果想更深入的了解这个行业,可以去雁渡寒潭BBS上去取取经   咨询:   其实咨询是个很大的概念。从战略、管理、人力、财务、IT、营销、房地产、工程、技术、法律等等不同角度提供专业咨询的服务的公司都可以称之为咨询公司。但是一般在校生提起咨询行业,脑子里面蹦出来的一般就是所谓的&顶尖战略咨询公司&这个狭义概念。接下来我就根据我的经验说一说我了解的国内的几个不同的咨询行业的简单情况。   战略咨询   前三大毋庸置疑是McKinsey, BCG和Bain & Co。属于这个区间的还有Monitor,Booz & co, RB, ATK, ADL等等。这些公司主要的业务有:帮助客户指定企业级战略(包括拓展现有业务的市场份额或者利润率,进入新兴市场或者提供新产品新服务,进行兼并、购买、出售、IPO等)以及帮助PE等其他客户进行市场的尽职调查等等。   以bain & co举例来说,它的业务基本可以分为三种(各个公司的叫法不同):1,case,也就是战略咨询的本质;2,MarketDD,这个基本就是帮助PE做的尽职调查;3,CD,Customer development,也就是公司自己出钱做的对某个市场或者行业的研究,用以吸引客户向其购买CASE服务。   发展路径:还是以bain &co举例吧(没办法,对它太熟悉了),第一年和第二年是associate consultant(AC),第三年是sr. AC。一般来说三年后就出去读MBA了。MBA毕业回来之后是consultant,2年consultant之后升mgr,mgr再升par基本就没定数了,如果一直做的话,3-4年也许就能升了吧。如果sr.AC不去读MBA的话,也能硬升到consultant,但是再升mgr就很困难了。   MBA的要求:一般来说,美国前10和欧洲前5的Bschool的MBA都有比较大的希望进入top C firm,但是这个要求近几年会不会改变不是太好说。   工资:第一年基本介于15W-20W之间,各家差别不是太大。每年30%-50%的涨幅是有的。   工作内容:因为最后给客户的工作结果就是一套PPT,所以PPT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全部。除了表述性或者总结性的文字之外,内容最多的就是数据和信息。所以各种方法找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去估计数字等等就是刚进入公司的新人的事情。随着时间的推进,做的东西的自由度越来越高,眼境越来越从细节提升到构架,需要思考的东西就越来越多,比如分析的角度,如何breakdown一个real buz case等。   进入的建议:如果你非常的有energy,非常的talktive,英语流利,并且能够接受比较大的压力,那么咨询就很适合你。上面的条件是必需条件,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比如一个比较好的学校,一个比较好的学习成绩,有过社团领导人的经历等等。因为这些公司不仅仅是在招干活的人。能干活的人太多太多了。它其实也在初选MBAcandidates。但是长期来看,由于professional services的进入壁垒不高,所以不排除这个行业走下坡路的可能性。   关于四大的补充:   我之前也分享了一个帖子,可以看到,经历过金融危机和一定的社会压力之后,四大的工资涨幅有所恢复。   另外一方面,我老婆在四大升了一级,到了第二年,做的东西有所不同;经过一段时间corporate的工作经历,也和我们公司的global finance trainee聊了一下corporate finance部门的发展路径,发现了四大和finance MT的主要区别和优劣势,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四大:大家都知道的忙和累。但是同时也确实在财务上看的东西更广一些,而且一般在一个行业做多了之后,对那个行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也有所裨益。现在很多PE招associate的时候有时候就直接找4-5年审计经验的四大人,也可以从侧面佐证。出路广也算是四大的一个优势吧。   Corporate finance trainee:很多公司都有类似的项目,比如GE和ABB。以ABB为例,global finance trainee可以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轮岗,同时轮岗的岗位有treasury, controlling,finance analysis, M&A等等。优势显而易见,国外轮岗和不同的岗位选择,同时工作轻松。但是劣势也是存在的,就是看的始终是一家公司,视野不够宽泛。   当然,优势劣势要结合个人的职业选择来看,也许我说的劣势在别人眼里恰好是优势(比如一个拥有极强职业稳定性的人)   投行:
(一)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本网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相关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 本网转载的文章在于传递信息,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如需删除请及时联系。
(三) 招聘单位无权收取任何费用,请求职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警惕虚假招聘,避免上当受骗。登录/注册 &
请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Audit / Tax选择困难症? 听FOX大神给你分析【FOX求职规划】
很多选择了会计专业的童鞋才发现会计专业里也有很多分支,比如想对POPULAR的AUDIT和TAX。究竟这两个分支哪个更适合自己呢?INFOX小编送上FOX大神的全面分析:1. 事务所Campus Recruiting过程中是不是申请tax被录取的几率会更大?不是。到目前为止,我所了解的四大招聘过程中从没听说过这个因果关系。不过有某四大的audit喜欢从intern直接给full time,而相比之下tax有更多fresh new hire这个就无法控制了。大家不要因为这而被打击信心。关键之一在于在networking的时候找到自己的伯乐。
2. Tax的工作有包括一些什么?
Filing tax return会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大家脑海里的关键词。其实税务的工作也是有好几个分支的。其中我们一开始不大了解的是tax部门会参与audit部门的income tax audit,其稱之為tax provision。每個客戶都要交稅。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在US,客戶需要先預計需要交稅的數目,到晚一點的時間得到實際需要交的數目后,調整賬本上的記錄。每年1-2月是客戶準備和發佈年度報表的時候,預計交稅便作為年度報表中一部份而需要被審計。這裡就需要tax provision了。如果大家知道什麽是DTL,或者DTA和Valuation Allowance,那麼大家就會知道我想說的知識點和相關的工作內容是什麽了。審計審的是整個Financial Statements,而Tax provision審的是income tax那部份的footnote,所以也有一份叫Sign-off的類似Auditor's Report的東東,需要各位M,D和P去簽名。换一种说法来说,Tax部门的工作有机会同时接触audit和tax的project,而学到的知识也很多元。另外,跟audit相似的地方是tax也有很多industry specialized的知识可以学习。Learn at work是其workstyle的一个重要部分。有时候因为income tax audit可以接触到audit team的同事,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當然,大部份時間還是和自己的tax同事接觸為主。畢竟Audit的人在客戶那邊,而tax的人一般在辦公室就能搞定工作了。至於Filing tax return,其IRS报表就如audit里面的Auditor's Report,属于team project的最终产物。当中有各种软件界面,在tax里和audit一样需要我们去熟悉。这些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的。
另外,常见的软件包括Adobe Acrobat和Excel,其快捷键和相关操作,也是必要技能之一。不用担心这些同样在firm training里学到。现在四大都相继开始paperless,什么红线tickmark黄色highlight,熟手越快就越得心应手。
Compliance和Provision做到熟练,而到自己升到更高级别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某客户怎样可以有更好的tax treatment,有什么特殊的regulation最近有改动需要注意,有什么exception可以用到之类的问题。这些就会开始偏向consulting或者transfer pricing类型的tax工作。有人会因此而喜欢上法律。
另外,tax的工作也不是整天围绕着那个gross income - deduction的公式来完成的。尽管刚入职,manager或者partner很有可能就委托new hire去查询某条法律的细节,然后在meeting里share和大家讨论。尽管是tax,firm training中仍然会因为客户缘故要学习财务报表的知识。
Tax每时每刻都有新的知识学习,因为regulation每天都在变化。tax部门的同事每天都收到事务所email alias的tax news updates。除了general一点的客户外,大一点的office有更加细分的industry tax,例如asset management, banking等等。专业点说,tax可以细分成M&A, transfer pricing, international, state and local, valuations, Accounting Methods Changes等等。
Audit忙季一般是年底到2月底,还有事interim audit时候;advisory全年都有任务;tax忙季一般是1月到4月和8月9月:1月到4月是常规filing busy season,8月到9月一般是客户filing extension的busy season。
3. 在Tax office工作会不会相对audit/advisory更沉闷?聽說四大的工作其實都是很枯燥的?
Fact:Tax people基本上有自己的cubicle,可以放自己家人的照片,有一个外接显示屏,有更多机会和办公室的同事交流,有更多机会在前台的basket里拿巧克力吃。办公室有一群喜欢篮球的tax people,每周的firm pickup game都和他们打得很尽兴……其实不论是audit tax还是advisory,如果喜欢这份工作,那么每天学到新的知识的时候都会有refreshed的感觉--至少我是这么感觉的。
另外,Tax因为相对audit和advisory更集中在事务所办公室工作,team project的成员一般都是office里面的人。久而久之,自己对每个人的工作方式就变得更加熟悉,团队之间也会增进感情。而目前从我所了解的来看,audit和advisory有相对多些机会nationwide assigned,就是如果自己的engagement schedule比较宽松,office就会派遣自己去另外一个office帮忙,或者到某个office为同一个project工作。这可以有机会认识不同的人,尽管遇到一起工作不舒服的同事,到assigned的时间后也算是可以拍拍屁股上的灰尘回自己的办公室。
当然说回头,tax people整体的感觉还是给人相对文静一些,audit people会比较外向。会有例外,关键是个人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这个话题就很大了,有人会因为短期内做的事情会不开心,有人会因为自己team里某成员的处事方式而不开心,有人会因为自己assigned的mentor manager/partner doesn't give a shit而不开心,等等。这些,目前看来还真的得随缘。
生活没啥是一帆风顺的。喜不喜欢tax,也只有自己最了解。不论是什么工作,没有一项是刚进来办公室就可以做得风生水起,不然人生这长度其余的都拿去干嘛。
枯燥不枯燥,有时候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耐性。
回答一些常见的疑问:
美国与中国的审计程序没什么大差别,国内会计都是借鉴西方的。
实习以及全职开始后一段时间,我们工作的内容都是十分基础的,做tickmark,写purpose discription conclusion,这些大部分都是carryforward from last year。
但是这不代表我们做的事情跟学过的事情无关。每当自己完成这堆tickmarks的时候,我会问自己,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个注释,为什么这个数字matters。
我当时的会计实习,几个星期都在做询证函。但是熟练了,自然好奇这些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就会问senior和manager,才认识到这些琐碎的事情,原来也能在整个审计流程中占有如此地位。回到学校读auditing,觉得自己领悟的层面就不一样了。
本科读的会计都很技术性的,这只是基础,大体上是what和how,但来美国读msa,读的是why。为什么有抽样,为什么目前的会计行业状况有瓶颈,为什么审计做得再严格,有客户依旧出丑闻事务所被罚钱,等等。
有时候做的事情太细分,我们很容易看不到整体的面貌;但只了解整体的面貌而不懂得做基础的细节的事情,也无法实践。会计学尽管是应用性的,其内容也算是学不完的。
另外,会计本身的确是一门很琐碎的学科。至于当初为什么自己会选择会计,或者自己是否真正喜欢会计,只有你自己才最清楚。如果喜欢一门专业,随着自己着手做的事情越多,问号也会越来越多的--起码我是这么感觉。
我认识不少人来读会计是因为觉得每个行业都需要,工作安稳,却没有去了解会计为什么如此重要。这不是为申请学校写完一篇ps就能得到答案的。msa毕业那天,我还有很多问题无法得到解答。
算是那份热情的缘故吧。
4. 在Tax部门工作想transfer的话会不会更难?
我听说过好几个从audit转到tax的例子,而很少听到反方向的例子,毕竟到事务所工作一小段时间后,一般来说大家都清楚自己更喜欢哪个track。但这并不意味着很难从tax跳到audit/advisory。我也听说过tax people跳槽到做金融的。更常见的有做了一段时间跑去读law school然后回来继续做--well当然如果有好的law firm offer就另外一回事了。tax advisor和tax consultant每个行业都需要,关键是自己是不是知识渊博和是否对这方面真的感兴趣。
5. 四大校园招聘一般是什么形式的?
按照我过去的经历来说,主要有:coffee break,resume review,fun night,大家比较熟悉的和国内相似的information session,等等。当然,这些名字在其它地方会有不同称呼,但我相信内容都是差不多的。下面我会简单介绍一下每一种形式。
Coffee break,一般是事务所在教学楼某个角落弄个booth,在课间和学生作一对一的Q&A交流。典型地方就是最前面有四大的poster,长长的桌子上摆着各种纪念品(而且遇到热情的employee都会主动叫你多拿点)。这种形式算是对路过的学生开放的,但有心的学生一般都会提前穿上正式一点的衣服再去和事务所的人聊天。很多时候事务所会接受学生递交的纸质简历,但如果学校本身有正规的申请系统,事务所会告诉学生们直接在校网上申请职位。
Resume review,意思和题目一样。长长的桌子一边坐着几位事务所的人,另一边几条队伍排着,事务所的人给大家改简历。很多时候recruiter和另外几位同事会在一旁跟不改简历的学生们聊天;这就和coffee break很相似。关于这个形式,有人曾说过事务所给出改简历的意见很重要,因为他们提供的形式是事务所偏好。我个人保留意见,因为我觉得参与改简历的四大人不一定和挑选申请者有直接关系,更多的是依靠他们自己的经验给予大家建议作为参考。所以,不需要过分看重他们的建议。我曾经遇到过一位四大人,把本来好好的简历改得有点乱了,后来各种细节告诉我还是自己的版本更好。弄简历上达到要求后,没有对错之分,除了突出个人特点外,就是个人偏好,无须过分执着,但勿忘注意细节。Fun night是事务所在一个比较大的地方放着各种吃喝,有各种小游戏,事务所的人和学生轻松互动。我这方面经历不多,不过貌似事务所的人都不玩小游戏,因为都被学生们层层包围(尤其是recruiter, which is 一个误区)。我对这个形式给出的意见是,可以拿着饮料和事务所的人交流,口渴了可以喝一小口滋润喉咙继续聊。至于吃的,最好吃完了再走过去和别人聊,毕竟每个人吃相不一样……在别人面前吃东西永远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失礼。P.S. 这个一般是某某事务所对比另外三家做得特别好 :)
Information session,一般是事务所有一支多元化的团队来阶梯教室用ppt和大家介绍各种service lines和申请截止日期。偶尔会有抽奖活动(还是某某事务所……)。介绍完一般有问答环节,然后就是自由时间和各位employee聊天。
各种形式下的networking以及聊的话题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因为不同事务所,甚至同一家事务所来了不同的employee,环境都会有所变化。四个字:见机行事。有的来善于回答大家对申请和service lines上的问题,有的善于分享个人一点的工作经历,有的则喜欢跟大家什么都胡扯。当然,level越高的employee就需要更谨慎(起码是我的看法)。穿着,化妆,眼神,笑容,握手力度,聊天中问问题的语法和形式等等,这些细节就无论是什么形式的networking都是至关重要的。
是否在活动里很晚才离开,是否和每个人都聊得最长,和networking的质量没有直接关系。我无奈地遇到很勤奋的申请者因为network太用力却起到反作用,为他们感到可惜。爽快地来,爽快地聊天,问题问完了,就爽快地闪人。
求职者是不是为了纯粹地找工作而找工作,还是知道自己对accounting job感兴趣而找工作,recruiters能看得一清二楚. 在networking的时候,我会建议大家:
(1) 不要开口闭口就问关于&How many people are you planning to hire&之类的问题。这等于把自己下台的梯子给踢走;
(2) 没必要只和recruiting manager聊天,其他来捧场的staffs都值得聊。上次recruiting event,等到所有candidates离开办公室后,作为greeters的我们就被recruiting manager留下来询问我们对每个candidate的看法
(3) Location preference是很烦恼的问题,但兜兜转转,最后这个问题会去到那个location的office有什么client,这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纯粹因为哪里更多available position就盲目去申请那个office。二三线城市的office也有F500公司客户,一线城市也有individual类型客户。不一定要去NYC才能接触到金融行业的client,反而大城市的office因为办公室太大,工作需要细分,大家做的工作specialized了,接触其它方面工作的机会就少了。另外,地方和client type也有联系。相比起问“Which location would you recommend me to apply to”,“What is the client base in XXX office”才是更有水平的问题;
(4) 应聘前请忘记自己四六级托福雅思GMAT考了多高分。站在洋鬼面前能证明给他们看的就是我们的交流能力。口音会不会因为太重而可能让对方时不时问“I'm sorry”,说话时会不会太小声而让对方不得不把脸快要贴到自己的嘴唇上,是不是在问问题的时候有一些专业名词不知道怎么解释,对着镜子练习的时候是不是发现自己没笑容脸蛋有点板,这些注意到了就没问题的了。方法?Practice makes perfect。
(5) Big Four的确有各自的事务所文化、整体的风格,但是工作方式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另外,每个地方的办公室也有各自的文化差别。这些都是和别人networking时可以聊的;
(6) Security clearance不意味着没希望,这关键词大概意味着某天自己的朋友被安全机构找上门做个background check(纯粹打比方,不过我就遇到过,那老头子问的是我邻居,不过我跟他不熟就说了sorry)。我遇到好几个F1校友找到的工作就是需要clearance。为什么?他们懂得和洋鬼交流。但是如果事务所招聘过程里明文确定自己申请的职位与联邦部门相关的,要求要有美国居民身份的话,我们就没办法越线了。
(7) 自信充足不等于准备充足,反方向也是。迎接recruiting season需要准备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不妨趁着还没开学的时候好好准备一下。
(8) 很感谢这里几个网友私下和我分享他们的经历。我们共同找到一个common ground,就是如果经历秋季完败,从“信心满满”到“被打击得体无完肤”,不要忘记还有春季,还有夏天,还有opt。而且,一个学期就倒下,请想想这只是一个过程的开端。包括我在内的从大二秋季开始就苦苦找intern被拒n次的童鞋们就知道我想说的苦楚是什么了。如果这个事实不够生动,请去隔壁的MBA项目看看别人带着老婆孩子来读书课后还得忙着去networking case study mock interview为的就是拿到一个Big 3/投行的面试机会。还是四个字,不要放弃。
(9) Networking不是說幾句話就直接把自己的resume轉發給別人問有沒有open position。最近遇到一些面還沒見過話還沒說過拿到自己郵箱就直接問可否refer的陌生人,頗感無奈。出身亞洲地區環境的我們還是需要多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US交際。這裡不是伸手就能拿到工作的,想想也有一大群外国人在很努力地爭取你想要的工作職位。
Welcome to INFOX华人求职服务中心,INFOX为加拿大的公司以及个人提供人力资源发展建议,满足企业招聘、培训等需求,FOX Club为国际留学人才与新提供专业求职辅导并优先推荐工作机会。FOX Club的职业导师均来自RBC、HSBC、BMO、PwC、E&Y、Deloitte、Absolute Software、BANK OF CHINA 、J.P. Morgan、QuickMobile、Ericsson、Huawei、CICC、adidas、Wanda Group等知名企业,自2014年至今INFOX 成功为几十名会员争取到内部推荐面试的机会,FOX Club会员成功入职HSBC、BMO、CBRE、FINCAD等知名公司及机构。
微信客服: InfoxConsulting
咨询电话: 1.604.295.4.5688
Welcome to FOX Club:
AberdeenSquare
No.3 Road, Richmond
关注微信公众号免费参加【FOX Club求职公开课】,有机会获免费求职咨询和内部工作推荐机会.
width:100%">
Powered by您所在的位置:
不止Tax和Audit,四大还有哪些职位你可以申请?
四大的业务范围不止是审计,还包括税务&商务咨询、ERS 企业风险服务和FAS 企业财务咨询等。
据说很多人诧异德勤有安全咨询部门,其实四大的业务链很广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罢了,以德勤为例大概说一下主要的业务包括什么,算是扫盲了。欢迎补充和指正:
众所周知审计是四大的代名词,这也是四大的老本行,但是收入比例逐渐在下降,意味着业务的多元化。审计大家都很了解,所以我介绍的不多。审计业务主要包括:
1. 年度报表审计(大规模公司还会有预审)。
审计,企业上市前财务合规性审计。
3. 专项审计(就某项具体事项出具审计报告)。
4. 验资,四大基本不做的,因为没有技术含量,但也是事务所基本业务之一。
5. 尽职调查,各种审计,程序神马的也和审计类似。
6. 清算审计,各种变现,各种清算。
但你发现审计其实是“鉴证”业务,是个独立第三方的真实性检验员,出具审计报告,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风险。所以审计师会比较死板,思维比较固化,想问题会比较认死理。怀疑精神,就是我们常说审计职业病。
二、税务&商务咨询
税务服务也是四大老牌的传统业务了,随着税法的完善和更新,税务的范围越来越宽,很多人都说做税越到后来越不像做税,更偏商务咨询,税务是一个重要的着眼点。税务业务主要包括:
1. 税务申报代理:也是最烦琐,最基础的工作,包括公司税种申报,个人税种申报,所以就分了公司税组,个人税组,美国税组等等,就是申报,为公司,为个人,为在中国的美国人申报美国税等等。
2. 税务咨询:各种咨询,合规性的,避税的,减免税的,高新技术的等等,写咨询报告,给客户提供税务相关的各种咨询意见。也包括为相关政府部门做顾问,比如很多你们熟识的税务法规是DTT帮忙起草的。
3. 国际税服务:利用国家间的税收协定制定公司架构安排筹划税负的一个组。各种写报告
4. 并购(M&A)各种尽职调查,协助FAS部门同事一起坐公司财务尽职调查,从税务角度找到未来可能的风险点和影响企业估价谈判的问题。
5. 转让定价,是全球筹划税负的一种最重要的手段,包括基准分析,和预约定价安排,各种分析和各种谈判。因为预约定价安排就是和税务局谈判让他们接受你的定价安排。很专很窄
6. 海关/间接税:针对海关关税的各种咨询和服务
7. 税收抗辩:打涉税官司时候充当律师的角色。
8. 商务咨询:各种架构安排,来华投资,公司设立、注销等等流程代理,商务运营的相关咨询。
9. 律师事务所,彻底变身律师提供法律服务。
10. 移民。 包括移民咨询和一些简单的代理。
三、德勤咨询DC
北美规模最大,收入最高,口碑也很好的咨询公司,也是业务最繁杂,有各种你想象不到的新奇业务他们都可以提供,超越想象。
1. 企业战略咨询(Strategy & operation),这个大家都不陌生,和MBB竞争的也是这部分的业务。就是常见的战略、客户服务市场、供应链管理、企业并购战略等等。更细的服务线。
2. 财务管理咨询。这个是有别于FAS的,主要包括财务战略Planning,财务管理提升咨询,企业performance improvement.资本机构优化等等小的服务线
3. 专门针对金融业的战略咨询,项目管理,风控,银行优化,准则咨询等等。
4. 人力资源咨询服务,就是常说的HR咨询,包括绩效考核设计,企业文化整合,薪酬规划设计,HR战略咨询,HR Leadership 发展,培训之类的。
5. 保险精算咨询:很多人可能不知道,DC这块业务也很大,而且在美国也是最大的一块。包括保险公司风控管理咨询,社保养老金核算神马的,并购尽职调查估值(保险公司),模型分析之类的小服务线。
6. 企业ERP实施。包括SAP,Oracle,GDC等软件的实施。
咨询,IT planning,企业信息技术管理咨询,各种优化等等咨询。
8. 国家安全咨询,美国有的部门,给美国安全部门做咨询和各种信息的优化。
9. 公关,你们不知道DC美国和中国还有专门的公关部门,提升企业形象和帮忙解决问题吧。
10. 全球交付业务,就是所谓的外包服务部。很杂,比如劳务派遣什么的还有各种服务外包。
四、ERS 企业风险服务
这个部门其实是从审计分出来的一个部门,更关注的是企业的内控,风险控制,从财务流程、计算机系统、等等方面去发现潜在的风险点从而降低企业运营的风险,也做内部审计,内控之类的。细小的业务线也很多,我就不太多具体说明。主要包括:
企业风险控制管理咨询、资本市场风控服务、合规性检查、信息技术风控服务、ERP系统控制(就是发现里面设计流程时候可能有的风险点)、企业内控咨询、内部审计、计算机审计、IT尽职调查、数据分析等服务
这个部门的业务其实和审计还有DC有很多交叉,但是市场细分这部分业务就独立出来了。比较有意思,但是跟人不好,你会觉得很无聊。觉得还不如去审计算了。哈哈
五、FAS 企业财务咨询
我把FAS放到最后,不是说他最小,反而FAS的业务很多都是很有意思的。而且我和FAS的同事关系比较好,大家经常一起做项目。这个部门整体来说还是蛮有技术含量的,而且以后跳槽的门路也挺宽的。就是出差很多,比审计还多,而且要各种访谈,很锻炼人哦。但同时对财务的基本功要求也很重要。这个部门具体包括:
1. 企业财务咨询,常说的TT,就是M&A时候的尽职调查,各种尽职调查,包括财务DD,运营DD,出差很多,而且辛苦,但是喜欢MA和DD的人会觉得很好玩,各种企业都看得见,各种谎言猫腻要看得到。
2. 商业DD,这是个对着电脑和各种数据库research的部门,就是看企业在商务上有没有什么黑点,有没有贿赂过啊。欺诈之类的。
,这是一个很高端的服务线,是最接近投行的一个服务组,找种子企业,协助尽职调查,帮忙联系融资,最后包装上市或者卖掉。这个服务线业务不多,但是每单都很大。所谓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典型代表!
4. 法政会计。最像律师,经济案件中取证的和辩护的一群人财务人员。
5. 重组(restructuring) 帮企业整体上做规划咨询,理清架构安排,但主要的客户是银行。项目都比较大。
6. 估值(valuation) 这是个辅助性的服务线,就是协助企业并购时候的估值,还有上面提到的CFA部门的目标公司估值,建模型,讲故事。
还得上班,所以就没有说的过多,但是相信新人看完这个帖子基本对四大所有的业务都有所了解了。虽然以德勤为例,但是四大的业务同质化基本一样。就是德勤的服务线配备的更完备一些。
看完本文,对每个服务线做什么的就有概念了,也就知道在哪条线最容跳槽,能跳到什么行业,就不要再问那种低级的问题“四大跳投行、PE容易不容易”之类的。比如你做税务的美国税,你想跳投行肯定没戏,如果你是CFA,或者TT,投行和PE都过来挖人,很容易跳过去。所以耐心的了解四大的服务线,你会知道你明天怎么走,跳槽的出路在哪儿。
PS: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CPA吧(ID:cpabar)更多注会资讯,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CPA吧】,免费领取2016年备考资料,并赠送CPA顶级名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四大工作不到一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