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M除以N再乘P的3倍64与的差,再乘62与16的和?

1.总体概述:乘用车板块持续增长,2023年Q1商用车已开启复苏汽车行业 2022全年实现销售收入 32389亿元,同比增长4.67%,在各行 业分类中收入增速排名第 16 位。全年净利润 853亿元,同比-6%,在各 行业分类中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同样为第 16 位。2023 年 Q1 汽车行业 实现营收 7906 亿元,同比增长 7.6%,归母净利润 289 亿元,同比增长 10.51%。2022 年汽车行业经历停工停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多重扰动 影响,营收同比增长 5%,盈利同比下滑 6%。2023 年 Q1,随着外部扰 动逐渐消退,经济持续复苏,汽车行业已基本回到正常增长轨道。从细分子行业看,2022年至 2023年 Q1乘用车整车+零部件板块均实现 持续增长,重卡板块在 2022年承压,在 2023年 Q1已实现筑底回升, 商用车板块整体在 2023 年有望持续修复。 乘用车整车板块:2022全年板块12家企业(含比亚迪、长城汽车、长 安汽车、吉利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和新势力等)整体营收超 1.8 万亿元,同比增长19%,剔除新势力等大幅亏损企业后,板块整体净利 润 605 亿元,同比增长 21%(若包含新势力等亏损企业,板块 2022 净 利润约为 255亿元,同比降低 7%)。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车发展势头较为 强劲。2023 年 Q1 板块整体营近 3700 亿元,同比减少 2%,剔除新势力 之后板块净利润 157 亿元,同比小幅增长 3%(若包含新势力,板块 23Q1 净利润约为 142 亿元),价格战导致整车板块的发展暂受影响,尤 其是传统车及合资企业盈利同比下滑显著。乘用车零部件板块:2022 全年板块 116家企业整体营收超 8000亿元, 同比增长 11%,整体净利润 392亿元,同比增长 18%,利润增速超越营 收增速,预计与零部件板块规模效应显现、产业集群效应显现、生产 技术升级、自动化程度提升和管理精细化等原因有关。2023 年 Q1,乘 用车零部件板块营收、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并且零部件板块的营 收和业绩增速略高于整车板块。【资料图】重卡板块:2022 全年重卡板块 11 家重点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含中国重 汽、一汽解放和潍柴动力等)营收约 3600 亿元,同比降低 28%,板块 净利润 64 亿元,同比出现-49%的较大降幅。2023 年 Q1,重卡板块实 现筑底回升,单季度营收超 1100 亿元,同比增长 17%,板块净利润 36 亿元,同比增长 30%,预计 2023 年重卡市场的逐步恢复将带来本板块 企业业绩持续修复。 客车板块:2022全年客车板块宇通客车和中通客车等5家重点整车企业 营收约 483 亿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2023 年Q1,客 车板块单季度营收 84 亿元,同比增长 6%,实现归母净利润近 1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预计 2023 年客车市场也将进入持续复苏阶段。2.乘用车:电动智能化趋势更加明确,优质整零企业成长显著2.1.乘用车整车:传统车企转型势在必行,新能源龙头企业已经开启盈利向上2022全年销量“先低后高”,政策刺激引爆 H2乘用车销量。2022全年, 国内乘用车销量达到 2355 万辆,同比增长 10%,连续两年保持同比增 长。随着外部影响持续消退,叠加力度超预期的汽车消费刺激政策落 地,2022 年 Q3 国内乘用车销量达到 663万辆,同比大幅增长 37%,Q4 单季度销量也保持在 650 万辆以上。2023 年 Q1 乘用车销量 514 万辆, 同比和环比均有降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持续高增,2022年 Q4渗透率突破 30%。2022全年, 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 649.8 万辆,同比增长 96.3%,累计零售 567.4 万辆,同比增长 90%。2022 全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提升至 28.1%,同比提升 12.4pct(2021年为 15.7%),其中 Q4渗透率达到33%。 2023 年 Q1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 150 万辆,同比增长 26%,零售 131.3 万 辆,同比增长 22.4%,新能源渗透率 29%,同比提升 7pct,环比略有降 幅,受到燃油车、特斯拉和部分新势力企业价格战的不利影响,消费 者观望情绪加重。2022年乘用车整车板块营收增长 19%,自主品牌加速崛起。2022年乘 用车板块上市公司营收超过 1.8 万亿元,同比增幅 19%,在比亚迪、广 汽自主和长安等品牌的带动下,乘用车自主品牌发展加快。2022 年, 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变革浪潮中,整车企业竞争愈加激烈,上游原材 料价格波动、智能化技术竞争加剧,并且传统的汽车销售渠道模式也 亟需变革。2022 年板块整体盈利稳健增长,但是在多重外部影响因素 变化叠加之下,盈利和亏损的整车企业表现分化。剔除新势力等大幅 亏损企业后,整车板块 2022 年净利润 605 亿元,同比增长 21%,若包 含新势力等亏损企业,板块 2022 净利润约为 255 亿元,同比降低 7%。2.1.1.燃油车整车:2022年自主业绩增幅领先合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方向明确2022 年燃油乘用车整车板块营收 1.2 万亿元,同比增长 2%,增速低于 乘用车整体(19%)。以营收口径测算,燃油车整车企业占乘用车整体 比例 68.5%,同比降低 21.5pct(2021年约占 80%)。利润方面,2022年 燃油乘用车整车企业净利润约 440 亿元,同比降低 7%,而乘用车整体 同比增长21%。燃油车板块整体受到新能源汽车的替代,营收和利润均 在承压,其中自主品牌燃油车重点企业吉利、长城、长安和广汽自主 的电动化转型动作积极,在车型电动化、智能化和渠道变革等方面均 采取了较多措施,未来有望继续加快替代合资品牌。2022年燃油车企业绩表现分化,长安、长城等自主品牌业绩增速领先。 2022 上半年国内汽车产业生产端受到较多扰动,下半年补贴政策刺激 需求爆发,叠加供给端持续恢复,板块业绩基本稳定。分车企看,自 主品牌长安、长城、广汽和吉利的表现亮眼,长安汽车全年归母利润 78 亿元,同比增长超100%,长城汽车归母利润83亿元,同比增长23%, 广汽集团和吉利汽车的业绩也实现了正增长。长安汽车和长城汽车 2022 年毛利率同比提升,展现盈利能力向上。2023年一季度,燃油整车企业的业绩表现分化,整体普遍受价格战影 响而暂时承压。长安汽车归母利润 7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4%,主要 是并购深蓝汽车股权重估的非经常性收益贡献。江淮汽车本季度实现 同比扭亏为盈,毛/净利率同比显著提升。长城、广汽和上汽在 Q1 业绩 同比暂时承压,与燃油车价格竞争激烈的影响有关。2023年 Q1燃油车企盈利能力略有波动。Q1燃油车整车板块整体毛利 率 11.27%,同比增长 0.22pct,环比下降 0.53pct,燃油车企业持续面临 新能源品牌的竞争+自身转型新能源+行业价格战等多重压力,毛利率 有一定波动。燃油整车板块 Q1 净利率显著提升,原因主要包括长安汽 车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因并购深蓝汽车,原持有其股权按公允价值重 新计量增加 Q1 投资收益 50.2 亿元),以及江淮汽车净利率同比扭亏为 盈,其他燃油车整车企业净利率基本稳定。其中长安、长城、广汽和 吉利等传统乘用车企业均采取了较多措施加快新能源转型,费用增加 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影响行业整体的净利率。2023 年Q1燃油车企期间费用率基本稳定,研发投入增长态势明确。 2023年Q1,传统车企的期间费用率为10.8%,同比提升1.5pct,环比基 本持平,原因一方面包括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等支出增加,也与板块 在本季度营收同比减少有关。新能源汽车时代传统车企渠道改革压力 显著,未来渠道变革和营销推广可能是传统车企持续投入的重点方向。 2023 年 Q1 研发费用率为3.1%,同比提升0.71pct,环比提升0.24pct, 长安、长城和上汽集团 Q1 研发费用率均是同比/环比双双提升,传统车 企持续投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研发仍是明确趋势。2.1.2.新能源整车:营收普遍大幅增长,头部企业盈利高增2022年新能源整车保持强势增长,板块营收同增 88%。2022全年,新 能源板块整体(含港股新势力)营收 5736 亿元,同比增长 88%,反映 出自主品牌新能源和新势力的强势崛起。2023 年一季度 A 股新能源整 车板块营收约 1300 亿元,同比增速 27%,环比有一定降幅,原因主要 是受到价格战的影响,终端整车的优惠权益影响了营收,燃油车的大 幅降价也对新能源车的销量有一定短期影响。2022 全年新能源整车板块尚未扭亏,亏损额 184 亿元同比缩小 7%, 2023 年 Q1 新能源整车板块整体归母利润约 26 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环比略有降幅,盈利改善主要来自头部品牌的拉动。价格战对利润产 生负面影响,从中长期维度看,新能源整车产销提升将增强规模效应, 在原材料价格逐渐稳定的背景下,板块的盈利有望持续增长。重点企业新能源整车产销量提升驱动营收大幅增长,比亚迪、理想和 赛力斯营收增幅领先。2022 年新能源板块的重点整车上市公司普遍实 现了营收大幅增长,与新能源整车销量和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的趋 势吻合,比亚迪全年营收超 4000 亿元,同比增长 96%,理想汽车全年 营收近 400 亿元,同比增幅超 150%,小鹏汽车和赛力斯也实现了营收 同比高增。 利润端仅比亚迪实现正盈利,新势力企业仍在亏损。2022年比亚迪归 母净利润 16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46%,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显著。 同期,蔚来、理想、小鹏和赛力斯都尚未扭亏。其中,赛力斯盈利能 力有一定增强,毛利率同比提升7.55pct至11.3%,净亏损率缩小0.43pct。从单车盈利分析,特斯拉、比亚迪稳定盈利,其余新势力品牌尚未扭 亏。特斯拉(全球)2022 年新能源单车盈利约 6.7 万元,比亚迪 2022 年单车实现正盈利,单车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 8730 元。而蔚来、理想、 小鹏等国内新势力企业整体尚未扭亏为盈。2.2.汽车零部件:业绩开始兑现,持续关注电动和智能化板块汽车零部件国产替代加速,电动化和智能化板块发展亮眼。2022年乘 用车零部件板块 116家重点企业收入共计超8000亿元,同比增长11%, 净利润 400亿元,同比增长 18%,汽车电动化、智能化板块零部件企业 业绩表现较好,在推动零部件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多家重点企业取得 较快发展,业绩增速亮眼。2.2.1.新能源零部件板块企业营收普遍增长,轻量化、热管理业绩增速领先2022年新能源零部件板块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 Q1营收和业绩同比 持续增长。2022 全年,新能源零部件板块 21 家重点企业营收接近 950 亿元,同比增长 29%,归母净利润接近 90 亿元,同比增长 37%。2023 年 Q1,本板块企业营收 248 亿元,同比增长 19%,相较于此前数个季 度增速有一定放缓,与燃油车大幅降价暂时影响新能源整车销量有关。 2023 年 Q1 本板块的净利润持续增长,同比增长约 30%至 23 亿元。2.2.2.智能化零部件板块2022年净利润同比高增长,伯特利、德赛和上声等重点公司业绩增速亮眼智能化零部件板块营收普遍增长,赛道龙头业绩加速释放。2022年智 能化零部件板块营收近 3000 亿元,同比增长 16%,净利润超 170 亿元, 同比增长 69%,毛利率和净利率基本稳定。2023 年 Q1 本板块营收超 700 亿元,同比增速在5%以上,净利润近40亿元,同比增速超过7%。 在智能化零部件板块,福耀玻璃、德赛西威、上声电子和伯特利的全 年净利润同比增长 30%以上,赛道龙头企业陆续进入业绩兑现阶段。2.2.3.其他零部件板块的变化加剧,电动化和智能化以外的零部件企业表现或将持续分化除了电动化和智能化以外,其他零部件板块的 83 家上市公司 2022 年整 体营收约 4100 亿元,同比增长 4%,增速低于零部件整体(11%),净 利润 129 亿元,同比降低 21%,而零部件整体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8%, 智能化、电动化与其他零部件企业业绩表现明显分化。2023 年 Q1,其 他零部件板块营收近 990 亿元,同比增长 2%,净利润约 36亿元,同比 降低 3%,环比扭亏为盈。3.两轮车及商用车:2022年两轮维持高景气,2023年商用车将开启逐步复苏3.1.两轮车:行业高景气度持续,中大排摩托盈利能力增强2022年和 2023年 Q1,两轮车公司的收入普遍增长,利润分化。得益 于外部扰动逐渐消退,国内需求好转与排量结构升级,中大排摩托车 重点企业在营收及利润上都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他两轮车公司由于在 产品类型、产品定位、市场重心及外部需求等方面存在差异,叠加 2022 年H2出口承压,营收和净利润增速不及预期或负增长。2023Q1钱 江摩托、中路股份、春风动力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112.1% /+156.7% /+99.6%,博力威、久祺股份业绩同比降幅较大。2022年和 2023年Q1,两轮车公司营收与利润逐渐显现出两极分化态 势。随着终端需求逐渐回升和供应链扰动持续消退,外部因素改善, 中大排摩托车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叠加排量结构升级及置换需求,春 风动力、钱江摩托等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并且业绩增长快于收入。由于2022 年自行车行业国外市场需求下行,出口承压,上海凤凰、中路 股份等公司收入放缓,短期业绩承压。2022年,两轮车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提升。得益于经济持续复苏, 外部不利因素逐渐消退,短途出行市场和玩乐两轮车市场空间扩容。 同时,在汇兑因素及运费因素等条件作用下,叠加产品结构优化及排 量升级,两轮车行业盈利能力凸显韧性。3.2.重卡:销量探底逐步好转,板块复苏态势明确2022年重卡行业收入下滑明显,费用率普遍提升。江铃汽车、汉马科 技、中国重汽、福田汽车、一汽解放、中集车辆等整车企业 2022 年营 收分别同比-14.5% / -35.5% / -48.6% / -15.5% / -61.2 %/-14.6%。艾可蓝、 威孚高科、潍柴动力、天润工业、奥福环保等零部件企业 2022 年营收 分别同比-5.7% / -7.0% / -13.9%/-33.6%/-48.5%。2022年各公司销售费用 率各有调整,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普遍提升。2022年重卡行业销量持续下滑,2023年 Q1重卡销量企稳回升。受消 费需求疲软、货物运输萧条、油价走高和运费持续低迷和等不利因素 影响,2022 年重卡销量持续下滑。2023 年 Q1,重卡销量实现同比大幅 增长,板块触底回升,我们认为在 2023 年重卡销量有望持续复苏,随 着经济持续恢复,货运需求逐步走高,叠加换车需求持续释放等因素, 重卡需求有望延续同比增长态势。2022 年重卡行业营收和净利润触底,2023 年 Q1 开始回升。2022 年, 重卡板块整体营收 3628 亿元同比降低 27.6%,板块净利润 64 亿元,同 比降低 48.7%。2023 年 Q1,在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出口需求高增等多 重因素共振下,重卡板块营收超 1100 亿元,同比+16.7%,净利润近 36 亿元,同比+30.3%。预计 2023年重卡板块迎来复苏。我们认为随着国内经济逐步复苏,消 费物流持续增长,换车需求持续释放,地方财政压力缓解,叠加出口 的强劲势头延续,重卡板块在 2023 年将会迎来修复行情,Q2-Q4 有望 延续 Q1 的增长态势。3.3.客车:毛利率普遍上升,盈利能力有所好转2022年客车行业盈利略有好转,23Q1营收分化。2022年,毛利率方面, 除安凯客车同比-1.37pct.外,其余车企同比均上升;归母净利润方面, 除亚星客车同比大幅下降,其余企业均有同比增长。2023 年 Q1,客车 企业营收两极分化,宇通客车/金龙汽车营收同比分别+1.4% / +27.8%, 安凯客车/中通客车/亚星客车营收同比分别-29.4% /-19.6% /-45.9%。客车销量 2018年见顶后持续回落。受制于高铁动车对客运的冲击、新 能源补贴政策带来的需求提前透支等因素,叠加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和 汇率波动引发的出口波动下行,2022 年客车销量仍未完全走出低谷。 2017-2022年国内中大客车销量连续下滑,同比-5.2% / -10.4% / -8.6% / - 24.9% / -12.2%/ -4.3%,2023 年有望开启复苏增长。2022年,客车行业营收企稳,归母净利润扭亏为盈。2022年全行业营 收同比+5%,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板块整体净利润扭亏为盈。2022年客车板块毛利率、净利率均上升,2023年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得益于高毛利率的海外业务不断拓展及国内订单结构调整,2022 年客 车企业毛利率/净利率同比 +2.3pct./ +5.4pct.。2023年,旅游市场及海外 市场的不断复苏,叠加国内公交车周期后的替换需求持续增长,我们 认为 Q2-Q4 客车行业有望迎来持续修复行情。4.仓位分析:2022板块总体提升,23Q1略有下滑从整体板块配置的角度,2023年Q1汽车板块在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比例 略有下滑,基本与汽车板块总市值占比相符。2023年Q1汽车板块在基 金重仓持股市值比例为 1.62%,较 2022 年 Q4 下滑 0.11pct.。同一时期, 汽车板块总市值占比从 2022 年 Q4 的 3.79%,下降到 2023 年 Q1 的 3.74%。相较于汽车板块在 A股流通市值的占比,2022 年汽车板块在基 金重仓持股市值比例低于 2%,仍然处于低配水平。 从子行业板块配置的角度,2023年Q1汽车零部件板块和乘用车板块占 基金重仓持股市值比例较 2022年 Q4环比分别+0.03pct.和-0.20pct.。 2023 年 Q1 摩托车及其他板块和商用车板块的重仓持股比例较 2022 年 Q4分别上升0.04pct.和0.03pct.。2023年Q1汽车零部件板块的重仓持股 比例为 0.77%,环比基本保持稳定。5.投资分析乘用车有望延续快速增长,两轮车消费升级趋势明显,重卡和客车等 有望迎来困境反转。其中乘用车业绩喜人,新能源营收增速优于燃油 车,两轮车板块业绩亦强势增长,商用车板块业绩 2023 年 Q1开始企稳 回升。新能源乘用车加速渗透,整车带动零部件营收稳步增长,新能 源零部件板块业绩亮眼。智能化赛道持续升温,智能化零部件业绩亦 逐步开启兑现,规模效应增强后盈利水平将持续上行。 两轮车行业营收增长趋势明显,由于国内需求好转及出口旺盛,两轮 车重点企业凸显良好的盈利能力。2023 年,在中大排量摩托车的主力 推动下,两轮车行业有望继续维持高景气度,实现量价齐升。尽管商 用车行业在 2022 年业绩承压、销量探底,但随着货运需求及出行需求 的增加,叠加出口业务的超预期增长,商用车板块有望迎来修复行情, 预计 2023 年 Q2-Q4 将维持同比增长。 国内经济持续复苏,叠加中国品牌走向全球,汽车仍是最确定板块之 一。2022 年乘用车整体的业绩仍受到诸多扰动,从 2023 年开始,不利 影响持续消退,国内经济复苏将带来需求提振,自主品牌电动化进程 加快将带来乘用车供给结构优化,碳酸锂原材料降价将会对冲部分需 求疲软背景下价格战对盈利的不利影响,叠加中国汽车产业加快出口 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绩有望持续稳步提升。继续推荐“智 能化+高景气度新能源化+自主品牌”三条投资主线。(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除以N再乘P的3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