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角四边形能密铺吗?为什么?

  数学[英语:mathematics,源自古希腊语μθημα(máthēma);经常被缩写为math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数学是人类对事物的抽象结构与模式进行严格描述的一种通用手段,可以应用于现实世界的任何问题,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不同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对数学的确切范围和定义有一系列的看法。

  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二、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

  在学习中,是不是听到知识点,就立刻清醒了?知识点是知识中的最小单位,最具体的内容,有时候也叫“考点”。哪些知识点能够真正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1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1

  1、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加一倍。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相似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弦高公式是关键。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切圆,内角平分线梦园。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

  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2、初中数学知识点口诀

  学习几何体会深,成败也许一线牵。

  分散条件要集中,常要添加辅助线。

  畏惧心理不要有,其次要把观念变。

  熟能生巧有规律,真知灼见靠实践。

  图中已知有中线,倍长中线把线连。

  旋转构造全等形,等线段角可代换。

  多条中线连中点,便可得到中位线。

  倘若知角平分线,既可两边作垂线。

  也可沿线去翻折,全等图形立呈现。

  角分线若加垂线,等腰三角形可见。

  角分线加平行线,等线段角位置变。

  已知线段中垂线,连接两端等线段。

  辅助线必画虚线,便与原图联系看。

  3、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两数来相加,绝对值加不变号。

  异号相加大减小,大数决定和符号。

  互为相反数求和,结果是零须记好。

  【注】“大”减“小”是指绝对值的大小。

  4、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减正等于加负,减负等于加正。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符号法则

  同号得正异号负,一项为零积是零。

  说起合并同类项,法则千万不能忘。

  只求系数代数和,字母指数留原样。

  6、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或添括号,关键要看连接号。

  扩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已知未知闹分离,分离要靠移完成。

  移加变减减变加,移乘变除除变乘。

  两数和乘两数差,等于两数平方差。

  积化和差变两项,完全平方不是它。

  二数和或差平方,展开式它共三项。

  首平方与末平方,首末二倍中间放。

  和的平方加联结,先减后加差平方。

  10、完全平方公式

  首平方又末平方,二倍首末在中央。

  和的平方加再加,先减后加差平方。

  11、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变号要记牢。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还没好。

  求得未知须检验,回代值等才上算。

  12、解一元一次方程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还没好,准确无误不白忙。

  13、因式分解与乘法

  和差化积是乘法,乘法本身是运算。

  积化和差是分解,因式分解非运算。

  两式平方符号异,因式分解你别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两式平方符号同,底积2倍坐中央。

  因式分解能与否,符号上面有文章。

  同和异差先平方,还要加上正负号。

  同正则正负就负,异则需添幂符号。

  一提二套三分组,十字相乘也上数。

  四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重组无望试求根,换元或者算余数。

  多种方法灵活选,连乘结果是基础。

  同式相乘若出现,乘方表示要记住。

  【注】一提(提公因式)二套(套公式)

  一提二套三分组,叉乘求根也上数。

  五种方法都不行,拆项添项去重组。

  对症下药稳又准,连乘结果是基础。

  17、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

  先想完全平方式,十字相乘是其次。

  两种方法行不通,求根分解去尝试。

  两数相除也叫比,两比相等叫比例。

  外项积等内项积,等积可化八比例。

  分别交换内外项,统统都要叫更比。

  同时交换内外项,便要称其为反比。

  前后项和比后项,比值不变叫合比。

  前后项差比后项,组成比例是分比。

  两项和比两项差,比值相等合分比。

  前项和比后项和,比值不变叫等比。

  外项积等内项积,列出方程并解之。

  由已知去求比值,多种途径可利用。

  活用比例七性质,变量替换也走红。

  消元也是好办法,殊途同归会变通。

  21、正比例与反比例

  商定变量成正比,积定变量成反比。

  22、正比例与反比例

  变化过程商一定,两个变量成正比。

  变化过程积一定,两个变量成反比。

  23、判断四数成比例

  四数是否成比例,递增递减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数一定成比例。

  24、判断四式成比例

  四式是否成比例,生或降幂先排序。

  两端积等中间积,四式便可成比例。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会遇到。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少不了。

  比例中项很重要,多种场合会碰到。

  成比例的四项中,外项相同有不少。

  有时内项会相同,比例中项出现了。

  同数平方等异积,比例中项无处逃。

  26、根式与无理式

  表示方根代数式,都可称其为根式。

  根式异于无理式,被开方式无限制。

  被开方式有字母,才能称为无理式。

  无理式都是根式,区分它们有标志。

  被开方式有字母,又可称为无理式。

  求定义域有讲究,四项原则须留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指是分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满足多个不等式。

  求定义域要过关,四项原则须注意。

  负数不能开平方,分母为零无意义。

  分数指数底正数,数零没有零次幂。

  限制条件不唯一,不等式组求解集。

  28、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2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30、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31、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32、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33、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34、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35、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36、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b、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37、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38、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42、直线、射线与线段

  直线射线与线段,形状相似有关联。

  直线长短不确定,可向两方无限延。

  射线仅有一端点,反向延长成直线。

  线段定长两端点,双向延伸变直线。

  两点定线是共性,组成图形最常见。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共线反向是平角,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直平之间是钝角,平周之间叫优角。

  互余两角和直角,和是平角互补角。

  一点出发两射线,组成图形叫做角。

  平角反向且共线,平角之半叫直角。

  平角两倍成周角,小于直角叫锐角。

  钝角界于直平间,平周之间叫优角。

  和为直角叫互余,互为补角和平角。

  44、证等积或比例线段

  等积或比例线段,多种途径可以证。

  证等积要改等比,对照图形看特征。

  共点共线线相交,平行截比把题证。

  三点定型十分像,想法来把相似证。

  图形明显不相似,等线段比替换证。

  换后结论能成立,原来命题即得证。

  实在不行用面积,射影角分线也成。

  只要学习肯登攀,手脑并用无不胜。

  一无一有各一边,两无也要放两边。

  乘方根号无踪迹,方程可解无负担。

  两无一有相对难,两次乘方也好办。

  特殊情况去换元,得解验根是必然。

  先约后乘公分母,整式方程转化出。

  特殊情况可换元,去掉分母是出路。

  求得解后要验根,原留增舍别含糊。

  47、列方程解应用题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设列解双检答。

  审题弄清已未知,设元直间两办法。

  列表画图造方程,解方程时守章法。

  检验准且合题意,问求同一才作答。

  48、两点间距离公式

  同轴两点求距离,大减小数就为之。

  与轴等距两个点,间距求法亦如此。

  平面任意两个点,横纵标差先求值。

  差方相加开平方,距离公式要牢记。

  任意一个四边形,三个直角成矩形;

  对角线等互平分,四边形它是矩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一个直角叫矩形;

  两对角线若相等,理所当然为矩形。

  任意一个四边形,四边相等成菱形;

  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互分是菱形。

  已知平行四边形,邻边相等叫菱形;

  两对角线若垂直,顺理成章为菱形。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2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②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乘法: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

  ①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②异分母的分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①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②使方程的分母为0的解称为原方程的增根。

  ①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②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或乘以或除以(不为0)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一元二次方程: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项的最高次数为2的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函数的关系

  已经学过二次函数(即抛物线)了,对它也有很深的了解,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可以用二次函数来表示,其实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个特殊情况,就是当Y的0的时候就构成了一元二次方程了。那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一元二次方程就是二次函数中,图象与X轴的交点。也就是该方程的解了。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二次函数有顶点式(-b/2a,(4ac-b2)/4a),这个顶点公式一定要记住,很重要,因为在上面已经说过了,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二次函数的一部分,所以它也有自己的一个解法,利用它可以求出所有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利用配方,使方程变为完全平方公式,再用直接开平方法去求出解。

  先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再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再同时加上1次项的系数的一半的平方,最后配成完全平方公式。

  提取公因式,套用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也一样,利用这点,把方程化为几个乘积的形式去解。

  分解因式法的步骤:

  把方程右边化为0,然后看看是否能用提取公因式,公式法(这里指的是分解因式中的公式法)或十字相乘,如果可以,就可以化为乘积的形式。

  就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系数分别代入,这里二次项的系数为a,一次项的系数为b,常数项的系数为c。

  利用韦达定理去了解,韦达定理就是在一元二次方程中,二根之和=-b/a,二根之积=c/a

  也可以表示为x1+x2=-b/a,x1x2=c/a。利用韦达定理,可以求出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各系数,在解题中很常用。

  5)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利用根的判别式去了解,根的判别式可在书面上可以写为“△”,读作“diao ta”,而△=b2-4ac,这里可以分为3种情况:

  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III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①用符号>,=,<号连接的式子叫不等式。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④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①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②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①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③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符号方向:

  在一元一次不等式中,不像等式那样,等号是不变的,他是随着你加或乘的运算改变。

  在不等式中,如果加上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正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减去同一个数(或加上一个负数),不等式符号不改向;例如:A>B,A-C>B-C

  在不等式中,如果乘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不改向;例如:A>B,A*C>B*C(C>0)。

  如果不等式乘以0,那么不等号改为等号。

  所以在题目中,要求出乘以的数,那么就要看看题中是否出现一元一次不等式,如果出现了,那么不等式乘以的数就不等为0,否则不等式不成立。

  变量:因变量,自变量。

  在用图象表示变量之间的关系时,通常用水平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自变量,用竖直方向的数轴上的点表示因变量。

  一次函数: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B为常数,K不等于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②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①把一个函数的自变量X与对应的因变量Y的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它的对应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

  ②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

  ④当K>0时,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少。

  ②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面与面相交得线,线与线相交得点。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①在棱柱中,任何相邻的两个面的交线叫做棱,侧棱是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棱柱的所有侧棱长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相同,侧面的形状都是长方体。

  ②N棱柱就是底面图形有N条边的棱柱。

  截一个几何体: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图形,截出的面叫做截面。

  视图: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多边形:他们是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依次首尾相连组成的封闭图形。

  ①由一条弧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所组成的图形叫扇形。

  ②圆可以分割成若干个扇形。

  ①线段有两个端点。

  ②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②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④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①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②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③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①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②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③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3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①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②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③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直平分线:垂直和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叫垂直平分线。

  垂直平分线垂直平分的一定是线段,不能是射线或直线,这根据射线和直线可以无限延长有关,再看后面的,垂直平分线是一条直线,所以在画垂直平分线的时候,确定了2点后,一定要把线段穿出2点。

  性质定理:在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该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线段2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平分的射线叫该角的角平分线。

  定义中有几个要点要注意一下的,就是角的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很多时,在题目中会出现直线,这是角平分线的对称轴才会用直线的,这也涉及到轨迹的问题,一个角个角平分线就是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

  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该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定理: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该角的角平分线上。

  正方形: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性质定理: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一切性质。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

  2、邻边相等的矩形。

  3、相交线与平行线

  ①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和两个角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

  ④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

  ①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③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⑤三角形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⑤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⑥三角形中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他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⑦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他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⑧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⑨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他的对边所在的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⑩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

  图形的全等: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叫全等图形。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反之亦然。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③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定义。

  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①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②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

  ③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④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内角相等,对角线星等,反之亦然。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面图形的密铺:三角形,四边形和正六边形可以密铺。

  ①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某个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前后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他的对称中心。

  ②中心对称图形上的每一对对应点所连成的线段都被对称中心平分。

  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①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

  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应线段/对应角相等。

  2、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平移。

  ②经过平移,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①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绕一个定点沿某个方向转动一个角度,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旋转。

  ②经过旋转,图形商店每一个点都绕旋转中心沿相同方向转动了相同的角度,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都是旋转角,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黄金分割: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与BC,如果AC/AB=BC/AC,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例【(根号5-1)/2】。

  ①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②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①三角对应相等,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①相似三角形对应高,对应角平分线,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②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①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

  ②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X轴与Y轴统称坐标轴,他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他们分4个象限。XA,YB记作(A,B)。

  ①对名称与术语的含义加以描述,作出明确的规定,也就是给出他们的定义。

  ②对事情进行判断的句子叫做命题(分真命题与假命题)。

  ③每个命题是由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④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通常举出一个离子,使之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叫做反例。

  ①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②其他真命题的正确性都通过推理的方法证实,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SAS、ASA、SSS,反之亦然;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之亦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三角形的一个外交等于和他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心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他不相邻的内角。

  ④由一个公理或定理直接推出的定理,叫做这个公理或定理的推论。

  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1小于等于A小于10,N是正整数。

  ①用圆表示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②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与360度的比。

  各类统计图的优劣:条形统计图:能清楚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近似数字和有效数字:

  ①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

  ③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④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X上边一横)。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①N个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②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大的那个数据叫做这个组数据的众数。

  ③优劣:平均数:所有数据参加运算,能充分利用数据所提供的信息,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常用,但容易受极端值影响;中位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影响少,但不能充分利用所有数据的信息;众数:各个数据如果重复次数大致相等时,众数往往没有特别的意义。

  ①为了一定的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而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②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③抽样调查只考察总体中的一小部分个体,因此他的优点是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准确。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主要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①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②当收集的数据连续取值时,我们通常先将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再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

  ①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②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③一般来说,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①人们通常用1(或100%)来表示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用0来表示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②游戏对双方公平是指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记作P(必然事件)=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记作P(不可能事件)=0;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p="">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3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

  84、(2)合比性质:

  85、(3)等比性质: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

}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奇数表达式: 2n-1 从 1 开始的连续奇数之和等于奇数个数的平方。 偶数表达式: 2n n 为正整数 高斯算法:首项加末项的和乘以项数除以二。 项数=末项 - 首项的差÷公差 +1 奇数 +奇数= 奇数 - 奇数= 偶数 +偶数= 偶数 - 偶数= 奇数 +偶数= 奇 偶 奇数 - 偶数= 数 数 可以用来解决: 数线段、角、 n(n 1) 6 刀 切成的 2 4 8 15 26 42 块数 为什么 4 4+4 8+7 是这么 多块 立体图 前一次切的块数加平面图形的前一刀得到的块数。 形块数 结论 和一定时,两数相等(越接近)积最(越)大。 n 边形( n> 3),减去一刀,该多边形可变为: n 边形、 n-1 边形、 n+1 边形。 中心对称图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过对称中心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可以将它的面积两 等分 2.1 正数与负数 > 0(正数) < 0( a> 0) a = 0(中性数) -a = 0( a= 0) < 0(负数) > 0( a< 0 按照概念分: 正整数 自然数(非负数) 整数 0 负整数 非正数 有 理 正分数 数 分数 负分数 小数 有限小数 小 数 无限小数 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理数 初一数学笔记 1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按性质分: 正整数 正有理数 非负有理数 有 正分数 理 0 负整数 数 负有理数 非正有理数 负分数 2.2 相反数 < 0(a> 0) 非负数(非正数的相反数) -a = 0(a= 0) 0(a< 0) 非正数(非负数的相反数)非负数与非正数互为相反数。 若 a、 b 互为相反数,则 a+b=0 若 a、b 互为负倒数,则乘积为 -1 或 a= -b 或 b= -a 2.3 绝对值 a (a> 0) 三分法: |a| = 0 (a= 0) -a ( a< 0) a (≥ 0) 两分法: |a| = -a (≤ 0) 绝对值的性质: |a| ≥ 0(非负数) |a| ≥ 0(绝对值一定是非负数)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0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绝对值相等: |a| = |-a| 若|a| = b,则 a=± b; 几个非负数的和为 0,则这几个非负数分别为 0. 若|a| = |b| ,则 a=± b 如: |a|+|b| = 0, |a| = 0、 |b| = 0 2.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正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 2. 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两个正数比较大小, 绝对值大的数较大。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 求差法比大小 . 6. 求商法比大小 . 一组数比较大小,要分类 5. 分数比较大小,可以按情况通分,可统一分母,也可统一分子。 数串的表达( 1﹚奇数位为正,偶数位为负 表达为: 数串的表达( 2﹚奇数位为负,偶数位为正 表达为: n 是第几个数,等式中的“ ( -1 ) ? ﹢1”和“( -1 ) ? ”表达这个数的符号)在数轴上,求 2 点间的距离共 3 钟方法: 大数 - 小数 . 2.|小数 - 大数 | 3.同侧:绝对值相减(大 - 小);异侧:绝对值相加。 2.6 有理数加法: 注意: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要用括号隔开。 两数相加: 0 和正数 至少 0 和负 至少 两数为 0 两数 和为正 一正一负 一个 和为负 一正一负 一个 和为 0 互为 两正 是正数 两负 是负数 一正一负 相反数 a > 0,b> 0, a+ b= |a+b| = |a|+|b| a > 0, b<0, |a| >|b| , 初一数学笔记 2 嘎啾的数学初一笔记 a+b = |a+b| 特殊值法:就是设定一个或几个符合条件的数。 2.7 有理数的减法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减,差为被减数的 2 倍。 求差比大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九边形能密铺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