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卷子中相差17分算差距大吗?

  1、常考的密度测量

  (1)液体的密度测量一般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被测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1;

  B、把烧杯中的液体往量筒内倒一些,并测出其体积V;

  C、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液体与烧杯的总质量m2;

  D、则被测液体的密度:ρ液=(m1-m2)/V。

  特别注意:若用天平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一些待测液体,并测出烧杯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再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测其体积,因烧杯上会沾有一部分液体,造成所测的体积偏小,密度值偏大。

  (2)固体密度的一般测量步骤

  A、先用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m;

  B、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测出其体积V1;

  C、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并测出水与待测固体的总体积V2;

  D、则被测固体的密度:ρ固=m/V2-V1

  特别注意:对于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测量时,应在第三步的“用细线系住待测物体放入量筒的水中”后面加上“用细铁棒把待测物体压入水中”

  2、天平使用中的几种特殊情况

  (1)砝码磨损,则测量值偏大;砝码生锈,则测量值偏小;

  (2)游码没有归零,则测量值偏大;

  (3)天平没有调节平衡,指针偏右时:则测量值偏小;指针偏左时,则测量值偏大。

  (1)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或水平桌面上。

  (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处。

  (3)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位置平衡。

  a、调节原则是:左偏右移、右偏左移。

  b、判断横梁平衡的方法:指针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线上;指针运动时,看它在分度盘中央线两端摆动幅度是否一样。

  (4)测: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用镊子向天平右盘加减砝码(加减砝码原则:先大后小)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5)读: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注意:当左码右物时,被测物体的质量=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

  (6)收:称完后,把被测物体取下,用镊子把砝码放回砝码盒。

  4、判断空、实心球的方法(以铁球为例)

  (1)比较密度法:

  具体做法是: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求出球的密度。ρ球=m球/V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实心;若ρ球<ρ铁,则该球是空心。

  (2)比较体积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质量的实心铁球的体积,V铁=m球/ρ铁。若V球=V铁,则该球是实心;若V球>V铁,则则该球是空心。

  (3)比较质量法:

  具体做法是:先算出与球同体积的实心铁球的质量,m铁=ρ铁x V球,若m铁=m球,则该球是实心;若m铁>m球,则则该球是空心。

  5、利用天平和容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1)用天平测出空容器的质m1。

  (2)用天平测出容器装满水后的总质量m2。

  (3)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出,装满待测液体,并用天平测出容器与待测液体的总质量m3。

  (4)则待测液体的密度ρ液=m液/V容=(m3-m1/m2-m1)ρ水。(V容=m2-m1/ρ水)。

  6、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平均密度计算公式是:ρ混=m混/V混=(m1+m2)/(V1+V2).

  7、在求混合物质的含量问题时:必须把握m总=m1+m2和V总=V1+V2,列方程来解。

  8、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技巧

  (1)选定一个参照物。

  (2)观察比较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有无发生变化。

  (3)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物体相对与参照物是静止的。

  9、换算单位的技巧

  (1)大单位化小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乘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如:m3换算dm3

  (2)小单位化大单位时,用原来的数值除以它们的单位换算率。

  10、平均速度的几种特殊求法

  (1)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路程的平均速度V=2V1V2/V1+V2;

  (2)以不同的速度经过两段相同的时间的平均速度V=(V1+V2)/2

  (3)过桥问题时,总路程=车长+桥长。即: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车长+桥长/总时间.

  11、根据数值判断刻度尺的分度值的技巧

  具体做法是:数值后面的单位代表小数点前面那一位数的单位,从小数点后开始退,退到数值的倒数第二位,倒数第二位是什么位,该数值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什么。如:256.346m 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cm。34.567dm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就是1mm。

  12、惯性现象的解释步骤

  (1)先看两物体原来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2)再看其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另一个物体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所以出现了什么情况。

  如:拍打衣服上的灰尘:衣服与灰尘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用手拍打衣服后,衣服由静止变为运动,而灰尘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灰尘就从衣服中分离出来了。

  13、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区分的技巧

  关键看:两个力是作用在几个物体上了。相互作用力的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的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了。

  14、弹簧测力计在所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的

  (1)测力计受力静止时,它的两端都受到力的作用,但测力计示数只表示其中一个力的大小。

  (2)弹簧的伸长是各个部分都在伸长,若弹簧断了,去掉断的部分,剩余部分受到同样大小的力伸长的长度比原来的要短,因此测量值偏小。

  (3)把测力计倒过来使用,测力计的示数表示的是物体的重力与测力计重力的和,物体的重力=测力计的示数-测力计的自身重力。

  15、判断液面升降的技巧

  1、从水中把物体捞到船上时有以下特点:

  a、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上升。

  b、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2、从船上把物体扔到水里时有以下特点:

  a、若ρ物> ρ水时:则水面下降。

  b、若ρ物<ρ水或ρ物=ρ水时:则水面不变。

  一块冰浮在液面上,当冰全部融化后,液面变化有以下特点:

  1、若ρ物> ρ液时:则液面上升。

  2、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不变。

  3、若ρ物<ρ液时:则液面下降。

  16、判断物体具有哪种能的技巧

  (1)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动能,关键看物体是否在运动。

  (2)判断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物体相对与参考面是否有高度。

  (3)判断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物体有没有发生弹性形变。

  17、月球上的特点

  (4)昼夜温差大。

  18、在太空和月球上不能做的事有

  (1)指南针不能使用。

  (2)不能利用降落伞进行降落。

  (3)内燃机不能工作。

  (4)不能看到流星。

  (5)人不能面对面直接交谈。

  19、在月球上会发生的事有

  (1)可以用天平称物体质量。

  (2)人可以举起比自己重的物体。

  (3)人可以在上面用笔写字。

  (4)在月球上的机器不需要进行防腐、防锈处理。

  (5)在上面看天空是黑色的。

  20、宇航服具有的特点

  (4)保暖  (5)抗射线

  21、为什么火箭用液氢做燃料?

  (1)氢的热值高。

  (2)燃烧后生成物是水,无污染。

  (3)液态氢便于储存和运输,可以节约空间,以便于储存更多的燃料。

  22、火箭的蒸馏罩应具备的特点

  (2)隔热性能好。

  1、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技巧

  (1)若两物体相互吸引。则物体带电情况有两种:

  a、都带电且带异种电荷;

  b、一个带电、一个不带电;

  (2)若两物体相互排斥。则物体带电情况是: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

  2、判断变阻器联入电路部分的技巧

  (1)若是结构图,则滑片与下接线柱之间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部分;

  (2)若是电路符号图,则电流流过的部分就是联入电路的部分。

  3、判断串、并联电路和电压表与电流表所测值的技巧

  (1)先把电压表去掉,把电流表看成导线。

  (2)在看电路中有几条电流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则是串联;否则是并联。

  (3)从电源正极出发,看电流表与谁串联,它就测通过谁的电流值;在看电压表与谁并联,它就测谁的两端电压值。

  4、对与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引起电表示数变化的规律

  (一)若是串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先根据滑片的移动情况判断出滑动变阻器电阻的变化情况,在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判断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情况,据欧姆定律I=U/R,U一定判断出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情况(即:电流表的变化情况)。

  (2)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有三种情况:

  a、当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时,其示数不变;

  b、当电压表与定值电阻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同;

  c、当电压表与滑动变阻器并联时,其示数与电流表变化相反。

  (二)若是并联电路具体做法是:

  (1)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没有滑动变阻器或开关,则滑片移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通断时,其示数不变。

  (2)若电流表所在支路上有滑动变阻器或控制该支路的开关,则电流表示数与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变化相反或与电路中的总阻值变化相反;

  (3)电压表示数始终不变。

  5、判断电路故障的技巧

  (一)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1)若电流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短路;若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有故障,则一定是某处开路。

  (2)若电压表有示数,电路有故障,则有两种可能: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开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短路;若无示数,有故障,则可能是:a、与电压表并联部分短路;b、与电压表并联以外部分开路。

  (二)用试电笔判断家庭电路故障

  (1)若各处试电笔都发光,则是零线断了;

  (2)若各处试电笔都不发光,则是火线断了。

  6、判断两电阻串、并联时,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和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的技巧

  (1)若两电阻串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正常工作电流值为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在用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乘以它们的总电阻,计算的结果就是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

  (2)若两电阻并联,则取它们中最小的电压值为电路两端允许加的最大电压值,再用它们的最大电压值分别除以它们各自的电阻,把计算结果相加就是电路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

  7、关于探究电流与电阻、电压关系类型题的解题技巧

  (1)若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措施是在每次更换不同定值电阻后,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更换定值电阻后,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2)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应控制定值电阻不变,措施是通过调节滑片,达到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目的。

  8、判断串、并联电路中灯泡亮度的技巧

  关键是比较它们的电阻大小:

  (1)若两灯泡串联,则电阻大的亮;

  (2)若两灯泡并联,则电阻小的亮。

  9、求实际功率的技巧

  (1)用公式P实/P额=(U实/U额)2

  (2)先用公式R=U2额/P额求出用电器电阻,在用公式P实=U2实/R  或P实=I2实/R 或 P实=I实U实来求.

  10、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电阻的求法

  (1)用电器正常工作电流:  I额=P额/U额

  11、关于利用电能表的实际转速和标定转速来求所消耗的电能和功率的技巧

  12、判断家庭电路连接是否正确的技巧

  (1)看开关是否接在火线上了;

  (2)看开关是否与用电器串联;

  (3)看火线是否接在灯泡尾部、零线是否接在螺纹;

  (4)看三孔插座否则接的是左零、右火、中间接地;

  (5)看电流是否能从火线,经过用电器回到零线上;

  (6)看线与线连接处是否用黑点连接。

  13、关于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有关问题汇总

  切忌:电流表与电压表没有使用前一定要校零

  (一)电流、电压表:

  (1)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转的很小,则原因是它们所选量程太大;

  (2)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转的很大,且偏向了右边没有刻度处,则原因是它们所选量程太小;

  (3)在使用时若发现它们的指针偏向左边没有刻度处,则原因是它们的电流没有“正入负出”。

  (二)滑动变阻器:

  (1)在使用时若发现不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中的电流都不变化,且电流很小,则原因是:滑动变阻器两接线柱同接下了,此时联入电路的阻值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

  (2)在使用时若发现不论怎么移动滑片,电流中的电流都不变化,且电流很大,则原因是滑动变阻器两接线柱同接上了,此时联入电路的阻值为零。

  14、关于利用电能表上的电流、电压值求电路中允许承受的最大总功率的方法

  电路中允许承受的最大总功率=额定电压X电路最大正常工作电流。

  15、利用伏安法测电功率题的解题技巧

  (1)若题中告诉了额定电压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为额定电压值,再读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值,然后用公式:P=UI来计算;

  (2) 若题中告诉了额定电流值,则应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使通过用电器的电流为额定电流值,再读出此时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值,然后用公式:P=UI来计算。

  16、根据用电器工作情况判断电路是串、是并的方法

  关键看它们的工作是否互相影响,若相互影响,则是串联;若不相互影响,则是并联。

  17、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电功率实验应特别注意的地方

  (1)连接实物电路时,开关应处在断开状态;

  (2)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应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应并联在用电器两端,且滑动变阻器应“一上一下”联入电路;

  (3)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都应选择合适的量程,特别是电流表、电压表在事先不知道它们的大小时,应用大量程试触来选择量程;

  (4)电流表、电压表的电流都应“正入负出”;

  (5)闭合开关时,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到阻值最大处。

  18、利用右手定则判断电流方向和螺线管极性的方法

  (1)若已知了电流方向来确定螺线管极性的做法是:

  a、在螺线管上标出电流方向;

  b、用右手握住螺线管,并让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

  c、大拇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的N极。

  (2)若已知了螺线管极性来确定电流方向的做法是:

  a、用右手握住螺线管,让大拇指指向螺线管的N极;

  b、则弯曲的四指所指的就是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

  c、根据螺线管上的电流方向找出电源的正、负极 。

  特别注意:在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线中的电流方向和螺线管极性时,不仅要注意电源的正、负极,还要注意导线在螺线管上的绕法。

  19、常用电器的电功率

  空调约1000瓦 ; 微波炉约1000瓦 ;

  电炉约1000瓦; 电热水器约1000瓦;

  抽汕烟机约800瓦; 吸尘器约800瓦;

  电吹风机约500瓦; 电熨斗约500瓦;

  洗衣机约500瓦; 电视机约200瓦;

  计算机约200瓦; 电冰箱约100瓦。

  20、在家庭电路中,导线互相连接处往往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为什么?

  这是因为: 电线相互连接的地方接触电阻比较大,电流相同,因而电能转化为热能较大,此处比别处更容易发热,加速老化甚至引起火灾。

  21、用电能表测用电器的电功率

  具体做法:单独让待测用电器工作,从某一时刻开始计时,并数表盘转的转数,到某一时刻结束。这种方法测量不精确,在测量大功率的用电器的大体功率时可用。

每日推送学习技巧,学科知识点

助你迎接2020年中考!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22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

前段时间,看见两条引人深思的新闻:

一条是“别家的孩子”又火了,15岁女生谈方琳作为青年科学家出席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小小年纪的她,未来不可限量。


另一条是,“科技创新板”多股开盘翻倍,一夜之间催生出124个亿万富翁!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一举实现财务自由。

这么看来,未来十年最抢手的人才,非科技型人才莫属。

如果家长们还在让孩子们埋头苦学,而不注重科学方面的培养,将来很可能连名校的门都摸不到,更遑论名企高薪。

这样说,绝不是危言耸听。要知道,我们鼓励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思考,并不是说要像谈方琳那样成为科学家,而是藉由学习科学相关知识,培养孩子的底层逻辑能力,也就是科学思维。


被北大、清华同时抛出“橄榄枝”的安徽理科状元鲍文楚就说过:

“高中三年,最大的感悟是科学思维比刷题更重要!”

武汉理科状元龚然说:“我非常喜欢钻研数学、物理,体会逻辑思维之美。”

广西双满分状元杨晨煜,曾经三次参加全国高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和物理竞赛,思维能力相当强大。

也就说,状元和普通孩子之间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高低,而是取决于是否拥有科学思维。

拥有科学思维的孩子,等于拥有底层学习能力,不管是阅读写作、数学解题,甚至是英文语言的学习,都比其他人更能一眼看出背后的本质; 拥有科学思维的孩子,很大几率能够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身边万事万物背后的科学知识,都可以信手拈来,用才华打通人脉。 拥有科学思维的孩子,轻易不会开口,一开口会能圈粉无数。因为他们有独立思考能力,不会人云亦云,必然言之有物,让人折服。


这样的孩子,哪怕不读名校,不进名企,这一生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与其盯着孩子某一次考试的分数,某一科学习的高低,不如早早培养孩子这一底层思维。

看到这,有人肯定想问了,学校没有教,自己也不懂,如何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呢?

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读书。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一切有用的底层思维,都是从阅读中来。”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就是「让少年看懂世界的第一套科普书」系列丛书,包括《从一到无穷大》系列和《物理世界奇遇记》两部科学著作。


这套书的来头可不小,现在就仔细给大家介绍一下。

《从一到无穷大》堪称科普界登峰造极之作,从出版到现在已经风靡全球数十年。

硅谷著名投资人吴军就说过,“《从一到无穷大》是我的数学和天文学启蒙书,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是它教我用一种创造性的科学思维,去理解这个世界。”

△《从一到无穷大》豆瓣网友点评

作者是世界顶尖的科学家乔治·伽莫夫,也是“宇宙大爆炸”和“遗传密码”理论最早的提出者之一。

为感谢他在科普方面的杰出贡献,早在1956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给他颁发了荣誉极高的「卡林加科普奖」。

有人问乔治·伽莫夫为什么写科普,他回答:“我喜欢用清晰而简单的方式看待事物,在试图为自己简化事物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为他人做同样的事情。”

清华大学就曾将《从一到无穷大》这本书作为礼物,跟录取通知书一起寄到孩子们的手上。目的就是希望激发孩子对科学、对身边世界乃至整个宇宙的兴趣,而不至于到了大学,还是低头不识脚下的昆虫,抬头不识天上的星星。


《物理世界奇遇记》则是乔治·伽莫夫特地写给小读者的科学知识启蒙书,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还能有效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世界奇遇记》豆瓣网友点评


在很多教育学者看来,这套书完全可以及早给孩子阅读。

6-15岁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通过有效的逻辑思维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孩子的观察力、判断力、专注力、推理能力、论证能力......


我们的建议是,6~9岁可以先通读或者泛读《物理世界奇遇记》,9~14岁建议从这套书开始培养深度阅读能力,配合各个学科知识展开思考和理解。

科学思维本就是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15岁以上孩子常读常新,可以让孩子逐步理解事物背后的运转逻辑。

如果说站在巨人肩膀上就看得更远更辽阔的风景,那么阅读这套书就是把孩子直接送上了科学巨匠的肩膀。

小到每个科目学习、每次考试复盘,大到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对生活的态度,都会用数据和科学理论去分析,而不是听取别人的片面之词或固守己见。


作者乔治·伽莫夫不止是一位顶尖科学家,更是一位父亲。这套书也看成是一本与孩子们分享知识和见解的“家学传承书”,必然是倾囊相授。

家长们想想,只要孩子认真研读,怎么会不从中受益无穷?


知名薪资网站Kiplinger调查结果显示:信息科学、生物科学、基因科学等,将成为未来三大最热门职业。

巧的是,咱们这套书全部都涵盖。不止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数学、天文学五大科学,还深入浅出地讲述最经典的21个科学理论。

每册书知识点都超丰富,可以说是从小学、中学、大学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和科学思维全都包含其中,并且形成了更立体、清晰的完整知识网络。

全套书搭配大量原创场景插图,让孩子在阅读时更有代入感,体验科学思维的无穷乐趣,有效提升逻辑思考能力。


如果孩子从小就开始阅读,就能更早获得全学科的知识启蒙,对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乃至眼界和格局都有非常积极的助益。

下面,就继续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这本书。

看看它坚硬的科学外壳下,藏着怎样无穷尽的趣味和奥秘。

横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五大学科

由浅入深,讲述世界前沿科学

为孩子构建底层思维能力

由于原版《从一到无穷大》知识密度较高,囊括大量科学原理和概念。

考虑到青少年们的阅读习惯和兴趣口味,出版社在编辑过程中将《从一到无穷大》 和《物理世界奇遇记》的内容进行了梳理调整和分册设计。


在保留原汁原味内容的基础上,推出《从一到无穷大——数字时空与爱因斯坦》《从一到无穷大——微观宇宙》《从一到无穷大——宏观世界》 《物理世界奇遇记》四本分册。

作为「让少年看懂世界的第一套科普书」,咱们这套书一点都不深奥枯燥,相反,里面的科普知识都非常“接地气”。

为了让孩子更易阅读和理解,书中结合了孩子初中的5大主科内容,在学校教材基础上延伸和升级。


《从一到无穷大:数学时空与爱因斯坦》,讲述了哥德巴赫猜想、费马大定理、四色问题等一系列数学知识。

如果孩子不喜欢或者害怕数学,这本书就能带孩子领略数字世界的神奇多姿。

其中10右上角,小一点儿的数字“74”表示3后面有74个0;换句话说,意味着3要乘以74次10。


但是,在古埃及,人们还没发明阿拉伯数字时,哪怕是8732这样简单的数字,写出来也是超长一串:


对孩子来说,是不是马上就能发现阿拉伯数字和科学计数法的魅力所在。

而对于从小热爱数学的孩子来说,里面的经典趣味案例,就能鼓励孩子更深入地探秘数学,遨游其中。

比如,奥数题常用到的“麦子问题”,这里就有非常详细的原版故事,以及数学推理过程。


关于“数列”、“公比”、“倍数”这些小学到初中的数学知识点就全部包罗其中了。


《从一到无穷大:微观宇宙》中则讲述了量子力学、元素周期律、布朗运动等物理和化学学科知识。

全部知识点都是由浅入深,让孩子藉由有趣物理和化学现象,学会发现隐藏事物本质和规律。

比如,讲到小学自然科学中的知识点:物质的构成,就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

通过分析蛤蜊烩菜这道菜,一眼就能发现它是由多种不同物质混杂在一起组成的:蛤蜊拉片、洋葱、番茄、芹菜、土豆、胡椒、肥肉末、盐和水,这些全部都被拌在了一起。


由此得出结论:其实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大部分物质,尤其是有机物,一般都是混合物。比如,用低倍放大镜就能看到牛奶是乳浊液,小滴奶油悬浮在均匀的白色液体中。

让阅读与思维同频,春风化雨般培养孩子思考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从一到无穷大:宏观世界》中介绍了超新星爆发、多普勒效应、宇宙膨胀论等一系列天文学知识,帮助孩子更全面和深入地认识世界和宇宙。

有没有发现,当我们仅用一只眼睛视物时,左右眼看到的景象并不相同?书中就抓住这一个小小的现象,一步步给孩子诠释什么叫做“视差位移”。



以及,藉由每个孩子都好奇的问题:“地球到月亮有多远”,来打开孩子的对宇宙、对天文学的好奇。


由此引发的好奇心,将带领着孩子了解世界更深层次运转规律,提升眼界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孩子实现“认知升级”。



《物理世界奇遇记》以小说的叙述方式,讲到了主人翁汤普金斯先生亲身经历了一系列“怪事”,从而展开对经典物理学、经典力学、相对论、测不准原理等知识点的讨论和探索。

比如,从“年轻的爷爷和白头发孙女”引出相对论原理存在的漏洞、从“让车上的乘客衰老的速度比城里的居民慢很多”来引出爱因斯坦提出新的时空概念……


让孩子在脑洞大开的科幻故事中,打开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培养阅读力、理解力和思维力。

能当故事书来读的科普书

每个知识点都有多维度详细注解

为孩子搭建“阅读脚手架”

为了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降低阅读门槛,咱们这套书在多个维度插入了详细的注解,现在就来看看里面藏着哪些“小心机”?

① 编者的话、第一版作者前言和1961版作者前言


△让孩子更好了解咱们这套书的创作背景和编排逻辑,扫清阅读障碍。


△每册书开头都总结了书中提到的科学领军人物,以及他们为科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

③ 书中涉及到的主要理论备注


△每册书开头都梳理了相关的科学原理和注释,帮助孩子搭建阅读阶梯,学会复盘和总结。

④ 阅读难点、知识点注释


△书中所提到的“长度单位”、“古希腊科学家”等知识点都会用这样「开小窗」的方式,为孩子注释在旁边。

⑤ 梳理科学家的思考方式

比如在《微观宇宙》这册书中就提到,对于研究原子的物理学家来说,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有哪些:


经过梳理一系列的提问方式,启发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和探索。

⑤ 详尽科学公式的推理过程


△有没有翻开学霸笔记本的即视感,既有详尽的推理和思考详解,还有公式演算过程;可以说是满满干货。

让孩子阅读更有代入感和节奏感

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咱们这套书在原版基础上插入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原创手绘插画,比如在演示太空船舱里的苹果的状态时,就用插画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想象。


除此之外,还还原了很多科学家们的生活场景,亲切感倍增。


尤其是在《物理世界奇遇记》书中,就有大量与情节亲密关联的可爱插图,让孩子阅读时更有代入感。


知名高校教授、博士力荐

影响孩子一生的科普读本

科学史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江晓原教授就说过,他还在读书时《物理世界奇遇记》就风靡一时,原因就是因为它通过物理学发过程中的一些故事,把物理学的娱乐功能开发出来了。


前面已经提到过,这套书是乔治·伽莫夫献给儿子伊戈尔以及同龄小朋友的作品,他希望孩子们可以从小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即数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

“譬如原子、恒星、星云、熵和基因;譬如人能不能弯曲空间,火箭为什么会缩短,以及其他很多同样有趣的东西”。这些看似遥远,其实包含了万事万物的运转规律。

如果你有留心观察身边的牛人,就会发现他们看事情更透彻,思维更活跃。


《新东方精神》里写道:“你要用牛人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走到牛人当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间的距离。当你觉得自己能够成为他们中的一员的时候,你才能成为真正的牛人。”

这套书原价158元,目前慈怀首发,粉丝限时优惠仅需98元。想要成就孩子更好的人生,现在就别犹豫啦。

整套书装帧也十分精美,科幻画风封面引发无限遐想。内页文字排版疏阔,阅读不累不说,还有大量留白便于孩子做阅读笔记。

纸张柔韧性高,就算经常读也不容易破损。就算小学读到大学,也完全没问题。


我很喜欢一句话,埋头赶路的同时,也要记得仰望星空。

相信每个人这本书读完之后,都能够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对万事万物的理解和判断也会高出同龄人好几个层次。

「让少年看懂世界的第一套科普书」4册

慈怀首发,粉丝价仅需98元。


「让少年看懂世界的第一套科普书」4册

卡林加科普奖得主乔治·伽莫夫的科普著作,

}

经济不是机械、静态、永恒和完美的,而是有机的、总是自我创造、充满活力并且生机勃勃的——它甚至具备生命属性。随着学界对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反思,讨论非均衡、非线性、演化的复杂经济学逐渐登上主流舞台。复杂经济学理论提出者、圣塔菲研究所外聘教授 plexity(Simon & Schuster, 1992).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密切相关。一方面,伴随计算机的发展,相应的研究技术日渐成熟,例如非线性动力学、复杂网络、ABM等,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强大的分析工具;另一个方面,对"均衡"的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够解释实际的经济现象,例如金融危机、创新产生的新的发展模式等,研究者开始重视经济学的"非均衡"现象,把经济系统看做复杂系统,并力图做出更能反映现实的研究。经济学内慢慢出现了一种基于更加现实的假设的研究进路,复杂经济学一个新的经济学框架正在形成。为了促进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发起了复杂经济学读书会。

集智俱乐部读书会是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系列论文研读活动,其目的是共同深入学习探讨某个科学议题,激发科研灵感,促进科研合作。复杂经济学读书会第二季由北京师范大学李红刚、王有贵、张江、陈清华老师以及中山大学袁先智老师联合发起,从7月11日起每周一 19:00-21:00 进行,预计持续 10-12 周。我们将围绕复杂经济学的内涵、基本方法、普适规律、应用场景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计划组织三次圆桌讨论,与国内外学者进行深入探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一数学考100分算差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