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蛋白酶抑制剂和磷酸缓冲液的全血产生的血浆呈什么颜色?跪求高人指点!

全血根据收集的条件,分成不抗凝和抗凝两种。同时,不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清;抗凝分离出的上层黄色的液体我们称之为血浆。

标本的存放温度及时间,血清、血浆及细胞分离的方法步骤也是分析前影响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抽血后,血细胞因代谢需要,要消耗掉部分营养成分,故对这些成分进行测定时,需及时地离心以分离掉细胞成分。

采血前个体的准备情况,如空腹时间的长短、采样时间的确定及采血时患者的姿势;止血带应用时间,输液情况,体育运动,抗凝剂及稳定剂的选用;标本的处理等均可影响到某些检验指标的水平。故标本采集过程应标准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分析前误差。

1、无添加剂的干燥空管收集:

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药剂(硅油)。它利用血液自然凝固的原理使血液凝固,等血清自然析出后,离心使用。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检测。
    亦可直接用干燥EP管收集全血,充分静置使得红细胞充分自然凝固后,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

采血管内壁均匀涂有防止挂壁的硅油,同时添加了促凝剂。促凝剂能激活纤维蛋白酶,使可溶性纤维蛋白变成不可溶性的纤维蛋白聚体,进而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如果想快点出结果时,可采用促凝管。一般静置半小时到1小时,直接离心分离出血清待用或保存,常用于急诊生化。

3含有分离胶及促凝剂的采血管收集

管壁经过硅化处理,并涂有促凝剂可加速血液的凝固,缩短检验时间。管内加有分离胶,分离胶与PET管具有很好的亲和性,确实起到隔离作用,一般即使在普通离心机上,分离胶能将血液中的液体成分(血清)和固体成分(血细胞)彻底分开并积聚在试管中形成屏障。离心后血清中不产生油滴,主要用于血清生化(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等)、电解质(血清钾、钠、氯、钙、磷等)、甲状腺功能、药物检测、艾滋病检测、肿瘤标志物、血清免疫学。

①、加速红细胞的凝固,无需长时间的静置;

②、带有分离胶,有效的将血清分离出来,更好的避免溶血;

①、需要红细胞的充分凝固,所需静置时间较长;

②、分离出的血清相对较少,1ml全血不抗凝约只能分离出0.2-0.3ml血清。

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可直接离心分离血浆待用或保存。根据不同抗凝剂的性能特征,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实验室常用的抗凝剂有肝素的各种盐、EDTA及枸橼酸钠。

最常用的抗凝剂,一般情况下对相关指标都不会有干扰,同时抗凝比例较大(抗凝剂:

全血=1:30),对血液基本没有稀释影响。

肝素是一种含有硫酸基团的粘多糖,带有强大的负电荷,具有加强抗凝血酶III灭活丝

氨酸蛋白酶的作用,从而阻止凝血酶的形成,并有阻止血小板聚集等多种抗凝作用。肝素管一般用于生化及血流变的检测,是电解质检测的最佳选择,检验血标本中的钠离子时,不能使用肝素钠,以免影响检测结果。也不能用于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因肝素会引起白细胞聚集。

尽管用肝素的三种盐抗凝所得电解质浓度无显著差别,但肝素锂还是被认为是最好的。这主要是人们认为肝素钠可使钠的测定值偏高,肝素铵可使血氨测定值偏高(尿素酶法测定)。

肝素可抑制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一些工具酶,如限制性内切酶、Taq酶等,可影响PCR

的实验结果。可采用一些方法消除肝素的抑制效应,如利用肝素酶,或在分离白细胞后用缓冲液洗涤白细胞两次以上等。然而,许多实验工作者仍不愿意在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时采用肝素作抗凝剂。

乙二胺四乙酸是一种氨基多羧基酸,可以有效地鳌合血液中的钙离子,鳌合钙会将钙从

反应点移走将阻止和终止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过程,从而防止血液凝固,与其他抗凝剂比较而言,其对血球的凝集及血细胞的形态影响较小,故通常使用EDTA盐(2K、3K、2Na)作为抗凝剂。用于一般血液学检查,不能用于血凝、微量元素及PCR检查。
    由于EDTA会螯合重金属离子,用该抗凝剂的话,部分带有金属离子的大分子酶都会有大量损失,具体看客户测定的指标来选择,做血常规的话必须用EDTA抗凝。

柠檬酸钠通过作用于血样中钙离子鳌合而起抗凝作用,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为3.2%或3.8%,抗凝剂与血比例为1:9,主要用于纤溶系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采血时应注意采足血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采血后应立即轻轻颠倒混匀5-8次。由于抗凝比例较小(抗凝剂:全血=1:9),对血液有一定的稀释,一般不建议。

①、每一份样本所加的抗凝剂的量要一致,同时所取的全血的量也要尽量一致;

②、收集抗凝全血后一定要轻轻颠倒,充分抗凝,防止部分血液未接触到抗凝剂而导致凝固;

       血清、血浆收集好后,暂时不测定,可立即低温冻存,温度越低越好,中间如不反复冻融,-20℃以下可保存一个月,-70℃以下可保存三个月。

三、收集血清、血浆所用离心转速:

   分离血清或血浆,根据种属不同,离心转速也有差异,推荐离心转速为:

②、大鼠、兔子:一般转/分,离心8-10分钟;

③、人:一般转/分,离心8-10分钟。

四、高脂及溶血因素的影响:

溶血对某些检验指标的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所采用的方法,也取决于所用的分析仪器。采用双

波长测定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Hb的颜色干扰,然而Hb的干扰并不能完全消除,尤其是当Hb可以与采用的试剂发生作用时。总的来说,轻微的溶血,对大多数临床化学指标的测定方法无明显干扰。严重的溶血,可能有两方面的影响:(1)测定成分在红细胞内的浓度高于血浆时,导致测定结果偏高;(2)测定成分在RBC内浓度低于血浆时,产生轻微的稀释效应。

用肉眼观察标本是否溶血只能是粗略的判断。只有当血清中血红蛋白浓度超过20mg/dl时,

肉眼才能见到溶血情况。有人报导0.1%的红细胞发生溶血后,其血清外观与非溶血标本一致;

1%红细胞发生溶血后,血清清亮,呈樱红色,这样的标本就代表了中度溶血。

有人建议用血清Hb浓度来对溶血程度进行判断。非溶血标本血清游离Hb为4.8±3.2mg/dl,中度溶血血清Hb为43.5±13.9mg/dl。即使轻微的溶血也可能导致相应指标的测定结果偏高(如LDH、ACP、K等),这样的标本应尽量避免使用。

高脂血症所产生的混浊对某些指标测定的影响,同样取决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一般而言,脂血通过样品不均一性、水置换、亲脂成分的吸收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肉眼可见的脂血标本可影响总蛋白的测定、电泳及色谱分析等。

五、全血或红细胞的收集及保存

测定全血或者是红细胞中相关指标的话,首先需要收集抗凝全血。

   全血: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可直接定量吸取全血,用冷蒸馏水制备溶血液后

用于不同指标的检测;也可定量吸取全血,转入EP管,低温冻存(温度越低越好),测定

之前解冻并按比例加入冷蒸馏水制成溶血液用于检测。

   红细胞:收集抗凝全血,轻轻颠倒充分抗凝后,直接离心吸走血浆,留下层红细胞,加入3倍

体积的生理盐水,轻轻颠倒混匀,500~1000转/分,离心5分钟,弃上清留沉淀红细胞,

重复2~3次,至上清液无色为止(洗涤红细胞)。

①、直接定量吸取红细胞,按比例加入冷蒸馏水制成溶血液待测;

②、定量吸取红细胞,转入EP管,立即低温冻存(温度越低越好),测定之前解冻,并按

比例加入冷蒸馏水制成溶血液用于检测(解冻后部分红细胞会破裂,因此样本冷冻保存之

溶血液的制备:定量吸取红细胞或者全血,按比例加入冷蒸馏水,充分漩涡混匀制备溶血液

(对光观察,溶液澄清透亮,可显微镜观察红细胞是否破裂,如未破可延长混匀时间),稀释

成不同浓度用于不同指标的检测。

}

1.各种蛋白质平均含氮量约为

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有

3.人体的蛋白质种类大约为

4.没有不对称碳原子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甘氨酸 C.半胱氨酸 D.丝氨酸 E.蛋氨酸

5.蛋白质分子中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组氨酸 E.赖氨酸

6.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是

A.L-β-氨基酸 B.D-β-氨基酸 C.L-α-氨基酸

D.D-α-氨基酸 E.L,D-α-氨基酸

7.以下哪个属于碱性氨基酸

A.谷氨酸 B.丝氨酸 C.酪氨酸 D.赖氨酸 E.苏氨酸

8.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丝氨酸 B.赖氨酸 C.酪氨酸 D.苏氨酸 E.谷氨酸

9.在下列各种PH的溶液中使清蛋白(等电点4.7)带正电荷的是

10.血浆蛋白质的pI大多数为pH5~6,它们在血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兼性离子 B.非极性分子 C.带正电荷 D.带负电荷 E.疏水分子

11.有关谷胱甘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一种活性多肽 B.分子中含有胱氨酸 C.主要功能基为羟基

D.为体内重要的还原剂 E.为体内重要的氧化剂

12.多肽链中主链骨架的组成是

13.下列概念跟蛋白质二级结构无关的是

A.无规则卷曲 B.亚基 C.β-转角 D.β-片层 E.α-螺旋

14.蛋白质二级结构不包括

A.α-螺旋 B.α-双螺旋 C.β-转角 D.β-片层 E.无规则卷曲

15.蛋白质分子中的α螺旋和β片层都属于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域结构

16.不直接参与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A.疏水键 B.氢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17.蛋白质变性时能被破坏的化学键不包括

A.疏水键 B.氢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18.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A.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改变 B.蛋白质基团的解聚 C.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

D.辅基的脱落 E.蛋白质的水解

19.蛋白质变性时未改变的结构是

A.一级结构 B.二级结构 C.三级结构 D.四级结构 E.结构域

20.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B.分子量降低 C.溶解度增加

D.生物学活性丧失 E.共价键被破坏

21.下列哪种试剂可使蛋白质的二硫键打开

A.溴化氰 B.2,4-二硝基苯 C.β-巯基乙醇 D.碘乙醇 E.三氯醋酸

22.蛋白质分子中引起280nm波长紫外光吸收的主要成分是

A.谷氨酸的羧基 B.苯丙氨酸的苯环 C.色氨酸的吲哚环

D.肽键 E.半胱氨酸的SH基

23.在中性条件下混合氨基酸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带单位正电荷 B.带单位负电荷 C.兼性离子 D.非极性分子 E.疏水分子

24.蛋白质的肽链具有的方向性是

A.从N端到C端 B.从5′端到3′端 C.从C端到N端

D.从3′端到5′端 E.以上都不是

25.“分子病”中基因突变后导致异常的分子是

A.蛋白质 B.核酸 C.糖类 D.脂类 E.维生素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种,除最简单的甘氨酸外都是 氨基酸。

2.20种氨基酸中的 含有亚氨基,所以它是 。

3.谷胱甘肽是由 、 、 组成的三肽。

4.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形式主要有 、 、 、 。

5.维持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 ,而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有 、 、 、 。

6.蛋白质亲水胶体溶液的稳定因素是 、 。

7.蛋白质分子中常含有 、 等芳香族氨基酸,在 紫外光谱处,有特征性的最大吸收峰。

1.20 ; L-α-氨基酸

2.脯氨酸; 亚氨基酸

3.谷氨酸; 半胱氨酸; 甘氨酸

4.α-螺旋; β-折叠 β-转角 无规则卷曲

5.肽键; 氢键; 疏水键;离子键; 范德华力

6.同种电荷; 水化膜

7.色氨酸; 酪氨酸; 280nm

1.等电点 3.分子病

2.蛋白质的变性 4.构象病 5.必需氨基酸

1.等电点 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值

2.变性 指蛋白质在理化学因素的影响下,其空间结构受到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丧失的现象。

3. 分子病 因遗传变异导致蛋白质一级结构破坏而引起的疾病

4. 构象病 蛋白质一级结构不变,空间结构破坏引起的疾病

5. 必需氨基酸 体内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给,而且是人体不可缺少的氨基酸

1.试述蛋白质二级结构中α-螺旋的结构特点?

2. 试述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其数量和结构特点?

3. 电泳法分离混合蛋白质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1.DNA中不含的碱基是

2.DNA分子中与腺嘌呤含量接近一致的是

A.鸟嘌呤 B.黄嘌呤 C.胞嘧啶 D.尿嘧啶 E.胸腺嘧啶

3.沃森与克里克提出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时间是

4.DNA和RNA共有的成分是

A.D-核糖 B.D-2-脱氧核糖 C.鸟嘌呤 D.尿嘌呤 E.胸腺嘌呤

5.比较RNA与DNA的组成,下列正确的是

A.戊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戊糖不同,碱基相同

C.戊糖相同,部分碱基相同 D.戊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

E.DNA中含有大量的U,RNA中含有大量的T

6.关于DNA双螺旋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两条链的走向相反 B.碱基配对是A与G,C与T

C.两条链皆为右手螺旋 D.双螺旋中碱基对位于内侧

E.维持双螺旋稳定依靠氢键和碱基堆积力

7.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互补配对规律是

8.50%DNA变性时的温度称为熔点(Tm)一般在

D.DNA分子量变小 E.G-C含量少,Tm值大

10.DNA的解链温度指的是

A.A260nm达到最大值时的温度 B.A260nm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C.A280nm达到最大值的50%时的温度 D.DNA开始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E.DNA完全解链时所需要的温度

11.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3′-磷酸二酯键 B.3′,5′-磷酸二酯键 C.2′,5′-磷酸二酯键

12.核酸对紫外线的最大吸收在哪一波长附近?

13.DNA变性是由于

A.磷酸二酯键断裂 B.多核苷酸链解离 C.碱基的甲基化修饰

D.互补碱基之间氢键断裂 E.糖苷键的断裂

14.稀有碱基常出现于

15.tRNA的结构特点不包括

A.含甲基化核苷酸 B.5′末端具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C.三叶草形的二级结构

D.有局部的双链结构 E.含有二氢尿嘧啶环

16.tRNA分子3′末端的硷基序列是

17.下列关于双链DNA中碱基mol含量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18.大部分真核生物mRNA3′具有的结构是

19.有A.B.C三种不同来源的DNA,它们的Tm值依次为73℃.82℃和78℃,由此推出它们的分子组成是

20.某一核酸分子是由78个核苷酸组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其中10%是T.DHU和φ等稀有核苷,其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形,此核酸分子为

1.RNA主要有 、 、 三类。

2.核酸的基本成分是 、 、 。

3.核酸变性后紫外线吸收 ,粘度 。

4.DNA的Tm值一般在 之间,不同的DNA其Tm值不同,Tm值与DNA分子中 含量有关。

2.磷酸; 戊糖; 含氮碱基

1.Tm值 DNA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吸收值的50%时的温度

2.增色效应 DNA变性后对260nm紫外光吸收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3. DNA复性 一定条件下,两条互补链又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的过程

4. 减色效应 DNA复性后,对260nm紫外光吸收减弱的现象

1.试述DNA双螺旋结构的要点?

2.列表比较DNA与RNA组成成分与结构的异同?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酶有高度的催化效率 B.酶有高度的专一性

C.酶能催化化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D.酶具有代谢更新的性质

E.酶由活细胞产生,但在试管中仍有催化效能

A.酶与辅酶特异地结合 B.酶在细胞内的定位是特异的

C.酶催化的机制各不相同 D.酶有不同的种类

E.酶对其底物有特异的选择性

3.酶区别与一般催化剂是因为

A.酶能降低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B.本身不会被消耗

C.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D.对底物有高度特异性

E.只能催化热力学上允许进行的反应

4.下列不属于酶催化反应特征的是

A.高效率 B.专一性 C.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D.可调节性 E.不稳定性

5.酶促反应中决定酶特异性的部分是

A.酶蛋白 B.辅基或辅酶 C.金属离子 D.底物 E.B族维生素

6.有关辅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为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疏松 C.可决定酶的特异性

D.不参与质子.电子及化学基团转移 E.一种辅酶只能与一种酶蛋白结合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并已具备各种成分

C.酶的无活性前体 D.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

8.有关酶活性中心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是酶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区域 B.具有结合基团 C.具有催化基团

D.酶分子中所有的必需基团均存在于活性中心上 E.底物在此转变为产物

9.酶原没有活性是由于

A.缺少必需基因 B.缺少辅助因子 C.酶蛋白的失活

D.活性中心未形成 E.缺少辅酶

10.关于Km的意义,正确的是

A.1/Km越小,酶与底物亲和力越大 B.[S]相同时,酶的Km愈小,v愈大

11.一个酶作用于多种底物时,其天然底物的Km值应该是

A.最大 B.与其他底物相同 C.最小 D.居中间 E.与Ks相同

12.关于竞争性抑制作用,正确的是

A.抑制剂结合于酶活性中心以外 B.抑制剂结构与底物不相似 C.Km减小,Vmax减小

D.增加[S]对抑制作用无影响 E.Km增大,Vmax不变

13.关于酶的不可逆抑制作用,错误的是

A.凡抑制剂为有毒物质 B.抑制剂结构与底物相似时抑制加强

C.抑制剂可破坏酶催化功能 D.抑制剂与酶不易分离 E.抑制剂一般为活细胞产生

14.关于别构调节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与酶别构部位非共价结合 B.活性中心与别构部位在同一位点

C.动力学曲线呈矩形双曲线 D.别构效应剂与别构部位共价结合

E.为关键酶的缓慢调节方式

15.关于酶的共价修饰调节错误的是

A.磷酸化和去磷酸化都是酶促反应 B.磷酸化时消耗ATP

C.磷酸化部位在活性中心,所以改变了酶的活性 D.磷酸化发生在特定部位

E.磷酸化或去磷酸化时可伴有亚基的聚合和解聚

16.最常见的共价修饰调节的形式是

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 B.乙酰化和去乙酰化 C.腺苷化和去腺苷化

D.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E.–SH和–S–S–的互变

17.对酶原激活正确的理解应为

A.初分泌的酶原能催化反应 B.蛋白酶都有酶原状态

C.酶原激活时肽链有几种裂解方式 D.酶原因缺乏必需基团而无活性

E.酶原激活时无构象的改变

18.对胰蛋白酶原激活过程的正确分析为

A.肠激酶与胰酶的调节部位结合 B.胰酶获得新的必需基团

C.余下的多肽折叠形成活性中心 D.肠激酶使酶原磷酸化

E.如N端切除10肽胰酶活性更高

19.对同工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同工酶分子一级结构不同 B.同工酶分子生物学功能可有差异

C.同工酶催化同一化学反应 D.同工酶Km值不同

E.同工酶活性中心结构不同

20.发生心肌梗死时,比例大大升高的乳酸脱氢酶的同工酶是

21.磺胺药抑菌需在体内达到一定浓度的原因是

A.使磺胺药量大于对氨基苯甲酸 B.磺胺药抑制体细胞DNA合成

C.磺胺药降解过快 D.磺胺药可增加二氢叶酸合成酶活性

22.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属于

A.反馈抑制 B.反竞争性抑制 C.竞争性抑制 D.非竞争性抑制 E.别构抑制

23.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24.非竞争性抑制作用的特点是

25.胰腺分泌出胰蛋白酶原无催化活性。分泌到小肠后,受肠激酶作用,胰蛋白酶原N端的6肽被切除,变为有分解蛋白活性的胰蛋白酶,对这一过程的正确分析为

A.肠激酶与胰酶的调节部位结合 B.胰酶获得新的必需集团

C.余下的多肽折叠形成活性中心 D.肠激酶使酶原磷酸化

E.如N端切除10肽胰酶活性更高

1.酶促反应的特点是 、 、 、 。

2.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有 、 、 、 、

3.酶原激活的生理意义在于既可 ,又可 。

4.酶活性调节的两种方式是 、 。

5.Km值等于酶促反应速度为 浓度,Km值越小 越大。

1.高度催化效率 高度特异性 高度不稳定性 酶活性可调节性

2.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值;激活剂;抑制剂

3.调节代谢;自我保护

4.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5.最大反应速度的一半时的底物;酶对底物的亲和力

1.酶 由活的细胞产生的具有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2.必需基团 酶分子中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侧链基团。

3.活性中心 能与底物特异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酶的特定的空间区域

4.同工酶 是指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酶分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免疫学性质都不相同的一组酶。

5.异构酶 指能通过非共价键的方式与变构剂结合,并受变构剂影响而改变酶的构象和活性的一种特殊调节酶类。

6.米氏常数 酶促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Vmax)一半时的底物浓度称米氏常数。

1.何谓同工酶,举例说明其生理和病理意义?

2.简述酶原激活的概念、过程、本质及意义?

3.试各举一例说明酶的可逆与不可逆抑制剂,并指出其作用特点及与医学的关系?

4.简述米氏常数的含义?

1.代谢物脱下2H经NADH呼吸链生成ATP分子数是

A.生物体内的脱氢反应 B.生物体内释出电子的反应

C.营养物氧化成H2O及CO2的过程 D.生物体内与氧分子结合的反应

E.生物体内的加氧反应

3.体内生物氧化最重要的部位是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线粒体 D.微粒体 E.内质网

4.人体内各种活动的直接能量供给者是

5.下列代谢物中,含高能磷酸键的是

A.3-磷酸甘油醛 B.1,3-二磷酸甘油酸 C.3-磷酸甘油酸

D.2-磷酸甘油酸 E.1,6-二磷酸果糖

6.呼吸链中能直接将电子传递给氧的成分是

8.线粒体中不同底物氧化呼吸链的汇合点是

9.与线粒体内膜结合不紧密的细胞色素是

10.脱下的2H经呼吸链传递后,其P/O比值为2的物质是

A.β‐羟丁酸 B.琥珀酸 C.乳酸 D.苹果酸 E.谷氨酸

11.电子在细胞色素间的传递顺序是

12.氰化物中毒致死的机理是因为其抑制

13.肌肉中能量储存的主要方式是

14.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是

15.使氧化与磷酸化解偶联的物质是

A.CN- B.CO C.粉蝶霉素 D.抗霉素A E.2,4-二硝基酚

16.关于解偶联剂,错误的是

A.可抑制氧化反应 B.使ATP生成减少 C.使呼吸加快,耗氧增加

D.使氧化反应和磷酸化反应脱节 E.常见的解偶联剂是二硝基酚

17.CO是煤气中的毒性成分,当向离体完整线粒体体系中加入CO后,在底物存在条件下无O2消耗,CO致呼吸链阻断可能是与哪种成分结合

18.某蛋白质复合体位于线粒体内膜,由FMN.铁硫蛋白和泛醌组成,其功能是传递H+和电子。该复合体最有可能是组成呼吸链的

A.复合体Ⅰ B.复合体Ⅱ C.复合体Ⅲ D.复合体Ⅳ E.复合体Ⅴ

19.已知2,4-二硝基酚为典型的解偶联剂,如向含有离体完整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体系中加入该物质,可观察到以下哪种现象

20.向含有离体完整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体系中加入某一化合物后,发现其O2耗量降低,ATP生成↓。该化合物最有可能是

1.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按排列顺序)有 、 、 、 和

2.甲状腺素是调节 的重要激素。目前认为,甲状腺素能诱导细胞膜上 的生成,从而使 分解速度加快。

3.NADH呼吸链中共有3个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它们分别在 之间, 之间和 之间。

4.关于呼吸链抑制剂,它们可阻断电子传递链上的某一环节,如麻醉药异戊巴比妥能阻断 之间的电子传递,氰化物(CNˉ)和CO能与 分子中的铁离子结合,使其失去电子的传递能力。

1.NAD+;黄素蛋白;铁硫蛋白;CoQ;cyt

2.氧化磷酸化;Na,K-ATP酶;ATP

1.呼吸链 指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由一系列递氢体和递电子体组成的,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与细胞利用氧密切相关的连续酶促反应体系。

2.高能键 指水解时释放的能量高于21kJ/mol的化学键。

3.底物磷酸化 将底物中的高能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过程

4.氧化磷酸化 底物脱下的2H或电子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的过程中伴随有能量的释放,所释放的能量可使ADP磷酸化成ATP,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紧密偶联的过程称氧化磷酸化。

1. 何谓生物氧化,简述其特点?

2.何谓呼吸链?人体线粒体中二条主要的呼吸链是什么?各有哪几个ATP生成的偶联部位?

1.1分子葡萄糖无氧酵解时,净生成ATP的数目是

2.糖原的1个葡萄糖残基无氧酵解时,净生成ATP的数目是

3. 糖酵解进行的部位是

4.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是

A.丙酮酸羧化酶 B.磷酸果糖激酶 C.果糖双磷酸酶

D.磷酸己糖异构酶 E.磷酸己糖变位酶

5.下列不属于糖酵解关键酶的是

A.己糖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酸甘油酸激酶

D.6-磷酸果糖激酶-1 E.丙酮酸激酶

6.糖酵解过程中催化ATP生成的酶是

A.丙酮酸激酶 B.葡萄糖激酶 C.磷酸果糖激酶 D.PEP羧激酶 E.磷酸化酶激酶

7.糖酵解中间产物中,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是

A.6-磷酸果糖 B.6-磷酸葡萄糖 C.3-磷酸甘油醛

D.1,6-二磷酸果糖 E.1,3-二磷酸甘油酸

8.糖酵解中乳酸生成反应可维持糖酵解持续进行是因为

A.乳酸是酸性的 B.乳酸脱氢酶有5种同工酶 C.反应为可逆的

9.糖酵解途径促进氧化的过程是

A.1,6-二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 B.3-磷酸甘油醛→3-磷酸甘油酸

C.葡萄糖→6-磷酸果糖 D.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

E.2-磷酸甘油酸→丙酮酸

10.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糖醛酸途经 B.脂肪酸β氧化 C.有氧氧化 D.糖酵解 E.磷酸戊糖途经

11.哪种辅酶不参加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

12.肝糖原和肌糖原代谢不同的是

A.通过UDPG途径合成 B.以吸收的葡萄糖合成糖原 C.磷酸化酶促进糖原分解

D.分解时可直接补充血糖 E.合成糖原消耗能量

13.肌糖原分解不能直接补充血糖的原因是肌肉缺少

A.脱支酶 B.糖原磷酸化酶a C.糖原磷酸化酶b

D.葡萄糖-6-磷酸酶 E.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14.糖原合成时活性葡萄糖的形式是

15.糖原合成中糖链延长时葡萄糖的供体是

A.葡萄糖 B.1‐P‐葡萄糖 C.6‐P‐葡萄糖 D.UDP葡萄糖 E.ADP葡萄糖

16.糖原分子中α1→6糖苷键的形成需要

A.差向酶 B.分枝酶 C.内酯酶 D.脱枝酶 E.异构酶

17.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中均有作用的酶是

A.磷酸丙糖异构酶 B.己糖激酶 C.丙酮酸激酶 D.PEP羧激酶 E.丙酮酸羧化酶

18.磷酸戊糖途径产生的最重要产物是

19. 磷酸戊糖途径中最重要的辅助因子是

20. 蚕豆病病人先天性缺乏的酶是

A. 葡萄糖激酶 B. 乳酸脱氢酶 C. 丙酮酸脱氢酶

D.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E. 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21.三羧酸循环中有底物水平磷酸化的反应是

A.苹果酸→草酰乙酸 B.琥珀酸→延胡索酸 C.琥珀酰COA→琥珀酸

D.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E.柠檬酸→异柠檬酸

22.在下列三羧循环的反应中,产生ATP最多的步骤是

A.柠檬酸→异柠檬酸 B.异柠檬酸→α‐酮戊二酸 C.α‐酮戊二酸→琥珀酸

D.琥珀酸→苹果酸 E.苹果酸→草酰乙酸

23.1分子葡萄糖经磷酸戊糖途径可生成

24.三羧酸循环中底物水平磷酸化直接生成的高能化合物是

25.三羧酸循环中催化氧化脱羧反应的酶是

A.柠檬酸合酶 B.琥珀酸脱氢酶 C.苹果酸脱氢酶

D.延胡索酸酶 E.异柠檬酸脱氢酶

26. 三羧酸循环中,作为辅酶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27. 三羧酸循环过程中真正被消耗掉的物质是

28.生理情况下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

A. 葡萄糖氧化分解 B. 甘油氧化分解 C. 脂肪酸氧化分解

D. 蛋白质氧化分解 E. 核酸氧化分解

29.与糖异生无关的酶是

A.果糖二磷酸酶 B.烯醇化酶 C.丙酮酸激酶 D.醛缩酶 E.磷酸己糖异构酶

30.胰岛素的作用不包括

A.使糖原合成酶活性增强 B.使PEP羧激酶合成增多 C.激活丙酮酸脱氢酶活性

D.抑制激素敏感脂肪酶 E.降低磷酸化酶活性

31.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生长素 B.胰岛素 C.肾上腺素 D.胰高血糖素 E.糖皮质激素

32.糖原累积症是糖原因结构异常或不能正常代谢而在组织中累积。在某种糖原累积症,糖原分支少,外周糖链特别长,以致在多种组织中累积。该糖原累积症缺陷的酶可能是

A.肝磷酸化酶 B.α-1,6-葡萄糖苷酶 C.肌磷酸化酶

D.分支酶 E.脱支酶

33.某遗传性疾病患者在食蚕豆或用抗疟药等氧化性食物.药物后易诱发溶血性黄疸。这种疾病的病理是

A.抗疟药破坏红细胞 B.红细胞中还原型谷胱甘肽增加

C.红细胞中磷酸戊糖途径阻碍 D.NADH+H+氧化受阻 E.红细胞过氧化氢减少

1.糖酵解途径中1.6‐2P‐果糖断裂生成的两个磷酸丙糖是 和 。

2.三羧酸循环是由乙酰CoA和 缩合成 开始的,一次循环有 次脱羧 次脱氢,共生成 分子ATP。

3.糖酵解途径的三个关键酶是 、 、 。

1.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

2.草酰乙酸;柠檬酸;2;4;10

3.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1.糖酵解 指葡萄糖或糖原在体内机体相对缺氧的情况下分解为乳酸的过程

2.糖异生 指非糖物质在体内特定酶的催化下重新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

3.血糖 特指血液中存在的葡萄糖。

4.关键酶 在机体物质代谢过程中能催化不可逆反应的酶。

5. 糖的有氧氧化 指葡萄糖或糖原在体内机体有氧的情况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1.试比较糖酵解与有氧氧化的异同点。

2.试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3.血糖正常参考范围是多少,简述人体血糖的正常来源与去路。

4.解释蚕豆病产生的生化机制。

1. 胆汁酸盐对于脂类代谢的作用是

2. 甘油氧化分解后得以进入糖代谢途径的代谢物是

A. α‐磷酸甘油 B. 磷酸二羟丙酮 C. 丙酮酸 D. 甘油醛 E. 乙酰辅酶A

3.一分子16C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净生成ATP的分子数是

4.运输肝合成的甘油三酯的脂蛋白是

5. 生成部位在血浆的脂蛋白是

6. 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LPL)的载脂蛋白是

7.下列哪种化合物不是由胆固醇生成的

A.胆汁酸 B.胆红素 C.类固醇激素 D.维生素D3 E.粪固醇

8.下列化合物中不以胆固醇为合成原料的是

A.皮质醇 B.雌二醇 C.胆汁酸 D.胆红素 E.1,25-(OH)2D3

9.合成脂肪酸所需的氢由下列哪一种递氢体提供?

10.下列PL中哪一个含有胆胺?

A.脑磷脂 B.卵磷脂 C.脑苷脂 D.心磷脂 E.磷脂酸

11.合成卵磷脂时所需的活性胆碱是

12.合成卵磷脂和脑磷脂的共同原料是

A.甘氨酸 B.S腺苷蛋氨酸 C.丝氨酸 D.苏氨酸 E.GTP

13.作用于溶血磷脂第一位酯键的磷脂酶是

A.磷脂酶A1 B.磷脂酶A2 C.磷脂酶B D.磷脂酶C E.磷脂酶D

A.磷脂酶A1 B.磷脂酶A2 C.磷脂酶B D.磷脂酶C E.磷脂酶D

15. 能把胆碱从磷脂分子上水解下来的酶是

A.磷脂酶A1 B.磷脂酶A2 C.磷脂酶B D.磷脂酶C E.磷脂酶D

16. 脂肪肝患者肝中堆积的主要物质是

17.脂肪酸在血浆中被运输的主要形式是

A.与球蛋白结合 B.与清蛋白结合 C.参与组成CM

18.内源性胆固醇主要由哪一种血浆脂蛋白运输?

19.催化体内储存的甘油三酯水解的脂肪酶是

A.胰脂酶 B.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C.共脂肪酶 D.脂蛋白脂肪酶 E.肝脂酶

20.肉毒碱的作用是使

A.DADH进入胞液 B.丙二酰辅酶A进入胞液 C.NADPH进入线粒体

D.脂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 E.乙酰辅酶A进入胞液

21. 脂酰辅酶A脱氢酶的辅酶是

22.食物中最主要的必需脂肪酸是

A.软脂酸 B.油酸 C.亚油酸 D.亚麻酸 E.花生四烯酸

23.有关酮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内脂肪酸分解的异常中间产物 B.细胞都可合成,但肝中合成为主

C.在肝组织生成,但在肝外组织氧化 D.产生过多的原因是肝功能障碍

E.产生过多的原因是糖类摄入过量

24.下列有关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氧化的正常代谢产物 B.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C.饥饿时酮体生成减少 D.糖尿病时可引起血酮体增高 E.酮体可从尿中排出

25.下列哪组物质属于酮体?

A.丙酮酸、乙酰乙酸 B.γ‐氨基丁酸、丙酮 C.β‐羟丁酸、丙酮

D.脂肪酸、丙酮酸 E.乙酰COA、丙酮酸

26. 能被脑组织在饥饿状态下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是

27. 严重的酮症酸中毒病人,呼吸道中可嗅到的排出物质是

28.长链脂肪酸氧化过程中的限速酶是

A.脂酰辅酶A脱氢酶 B.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C.肉碱脂酰转移酶Ⅱ

D.乙酰辅酶A羧化酶 E.β羟脂酰辅酶A脱氢酶

29.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A.β-酮脂酰合成酶 B.硫解酶 C.乙酰辅酶A羧化酶

D.脂酰转移酶 E.脂酰还原酶

30.能在肝中代谢为乙酰COA的物质不包括

A.葡萄糖 B.脂肪酸 C.甘油 D.酮体 E.氨基酸

31.合成脂肪酸的原料主要是

32.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是

D.甲羟戊酸激酶 E.鲨烯环氧酶

33.下列哪一种化合物是脂肪酸?

A.延胡索酸 B.柠檬酸 C.苹果酸 D.亚麻酸 E.琥珀酸

34.血浆中催化脂肪酰转移到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A.LCAT B.ACAT C.磷脂酶 D.脂肪酰肉毒碱转移酶 E.脂肪酰转移酶

35.某脂蛋白在血浆中形成,富含胆固醇,可被全身各组织细胞提取。该脂蛋白中的载脂蛋白应主要为

36.某脂蛋白中含较多的磷脂及胆固醇,载脂蛋白以apo-A为主,该脂蛋白的浓度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呈负相关。该脂蛋白的主要合成部位应为

A.肝 B.血浆 C.血管内皮细胞 D.小肠粘膜 E.脂肪组织

37.某物质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尤以脑及神经组织中为多,合成原料为乙酰辅酶A与NADPH。其衍生物有多种,其中一种具有促进钙.磷吸收作用。催化该物质合成的限速酶应为

D.肉碱脂酰转移酶Ⅰ E.HMGCoA还原酶

1.必需脂肪酸一般均为 脂肪酸,主要有 、 、 。

2.三酯酰甘油是由 和 组成的酯。

3.脂肪酸活化生成脂酰CoA由 转运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一次β—氧化经 、 、 、 四个连续反应过程产生1分子乙酰CoA。

4.酮体包括 、 、 。

5.脂肪酸氧化分解的限速酶是 。酮体生成的限速酶是 。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是 。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是 。

6.甘油磷脂合成中,丝氨酸 可生成乙醇胺(胆胺),再经酶催化由 提供甲基生成胆碱,此外,甘油磷脂的合成还需 和 参与。

7.胆固醇的生理功能除作为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外,还可转变为 、

和 等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质。

CM的合成部位是 。VLDL的合成部位是 。LDL的合成部位是 。HDL的合成部位是 。

1.不饱和;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2.1分子甘油;3分子脂肪酸

3.肉毒碱;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4.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

5.肉碱脂酰转移酶Ⅰ;HMGCoA合成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HMGCoA还原酶

6.脱羧;S腺苷蛋氨酸;ATP;GTP

7.胆汁酸;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3

8.小肠粘膜细胞;肝细胞;血浆;肝肠

1.血浆脂蛋白 5.脂肪动员

3.脂肪肝 7.必需脂肪酸

1.血浆脂蛋白 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所组成的复合体。

2.酮体 脂肪酸在肝中氧化生成的特有的中间产物,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三种物质。

3.脂肪肝 正常人肝内脂类含量约占肝重的3%~5%,若肝中脂类含量超过肝重的10%,且主要是甘油三酯堆积即称为脂肪肝。

4.β—氧化 由于脂肪酸在体内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β-碳原子开始,每次断下一分子含有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故称β—氧化。

1. 简述脂肪酸的β-氧化及生理意义?

2. 简述四种血浆脂蛋白的来源及功能?

3.严重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会出现酮症酸中毒?

第八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1. L‐谷氨酸脱氢酶催化L‐谷氨酸生成NH3和

2. 正常成人各组织中谷丙转氨酶含量最高的是

3. 转氨基作用中作为氨基传递体的辅酶是

A. 磷酸吡哆醇 B. 磷酸吡哆醛 C. 磷酸吡哆酮 D. 磷酸吡哆酸 E. 磷酸吡哆胺

4.转氨酶的辅酶中含有下列哪一种维生素?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B6 E.维生素D

5.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是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转氨基作用 C.联合脱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以上均不是

6.骨骼肌和心肌中的氨基酸主要以下列哪种方式脱氨

A.氧化脱氨基 B.直接脱氨基 C.转氨基

D.转氨基与嘌呤核苷酸循环联合 E.转氨基与氧化脱氨基联合

7.体内氨的主要来源是

A.嘌呤、嘧啶分解产氨 B.胺类物质分解产氨 C.尿素经肠道细菌脲酶作用产氨

D.组织氨基酸脱氨基产氨 E.肾中谷氨酰胺分解产氨

8.成人体内氨代谢的最主要去路是

A.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合成必需氨基酸 C.合成NH4+随尿排出

D.合成尿素 E.合成嘌呤、嘧啶等核苷酸

9. 临床上对高血氨患者做结肠透析时常采用的透析液为

10. 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

11. 尿素合成的限速酶是

A. 精氨酸代琥珀酸合成酶 B. 精氨酸代琥珀酸裂解酶 C.精氨酸酶

D. 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 E. 尿素合成酶

12.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Ⅰ的变构激活剂是

A.谷氨酰胺 B.NH4+ C.乙酰辅酶A D.尿素 E.N‐乙酰谷氨酸

13.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过程中,一个氨由氨基甲酰磷酸提供,另一个氨来源于

A.游离氨 B.谷氨酰 C.氨基甲酰磷酸 D.天冬酰胺 E.天冬氨酸

14.血氨增高导致脑功能障碍的生化机理是NH3增高可

A.抑制脑中酶活性 B.升高脑中PH值 C.大量消耗脑中α‐酮戊二酸

D.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E.升高脑中尿素浓度

15.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是

A.SAM B.维生素B12 C.叶酸 D.四氢叶酸 E.生物素

16.作为一碳单位主要来源的氨基酸是

A.脯氨酸 B.丝氨酸 C.谷氨酸 D.苏氨酸 E.酪氨酸

17.下列一碳化物中,不属于一碳单位的是

18.活性甲基的直接供体是

A.S腺苷蛋氨酸 B.维生素B12 C.氨基甲酰磷酸

D.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E.蛋氨酸

19.体内活性硫酸根是指

20.下列哪种氨基酸可转化为儿茶酚胺或黑色素

A.谷氨酸 B.蛋氨酸 C.酪氨酸 D.亮氨酸 E.异亮氨酸

21. 白化病患者体内缺乏的酶是

A.酪氨酸转氨酶 B.酪氨酸酶 C.苯丙氨酸羟化酶

D.多巴脱羧酶 E.酪氨酸羟化酶

22.苯丙酮酸尿症患者体内缺乏

A.酪氨酸转氨酶 B.酪氨酸酶 C.苯丙氨酸羟化酶

D.多巴脱羧酶 E.酪氨酸羟化酶

23.氨在血液中的无毒性转运方式是

A.丙氨酸、谷氨酰胺 B.天冬氨酸、谷氨酸 C.天冬酰胺、谷氨酰胺

D.天冬氨酸、谷氨酰胺 E.谷胱甘肽、谷氨酰胺

24.体内存在多种转氨酶,临床上常检测血液中谷丙转氨酶(GPT或ALT)活性以反应肝功能。其机制是因为GPT

A.对肝具有损伤作用 B.转氨基作用最强 C.酶专一性最强

D.活性过高可致肝昏迷 E.正常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

25.严重肝功能损伤时,尿素合成障碍,血氨升高,可致肝昏迷。其发生机制是由于过多的氨

A.在脑中转变为胺类神经递质 B.在脑中转变为多胺

C.使脑中α‐酮戊二酸大量消耗 D.使脑中丙酮酸大量消耗

E.使脑细胞的氧耗量加大

26.一患者全身皮肤呈粉红色,毛发纤维呈黄色,畏光流泪,散光,眼球震颤,其原因最可能是体内缺乏

A.多巴脱羧酶 B.酪氨酸羟化酶 C.酪氨酸转氨酶

D.苯丙氨酸羟化酶 E.酪氨酸酶

1.把几种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可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例如谷类食物富含 ,而豆类食物富含 。因此,将两种食物混合食用可明显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2.氧化脱氨基最重要的酶是 。此酶特异性强,在 等组织中广泛存在,而且活性 ;但在 等组织中,活性 ,故难以承担体内全部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3.催化转氨反应的酶最常见的有 和 。其中肝细胞内以 活性最高,而心肌细胞中主要以 活性最高。由于此两种酶在正常人体的血清中活性均较低,因此ALT常作为 的一项辅助性诊断指标,而AST主要作为 等疾病的辅助性诊断指标。

4.肠道产生的氨,在肠道pH降低时, ;而在肠道pH较高时, 。

5.鸟氨酸循环最重要的步骤是 的合成,催化此步反应的酶是 。 是此酶的变构激活剂。

6.常见的一碳单位有 、 、 、 和 五种。

2.L-谷氨酸脱氢酶;肝、脑、肾;强;骨骼肌、心肌;低

4.氨向肠道扩散;氨的吸收增加

5.氨基甲酰磷酸;氨基甲酰磷酸合成酶;N-乙酰谷氨酸

6.甲基;甲烯基;甲炔基;甲酰基;亚氨甲基

1.氮平衡 测定人每日从食物摄入的氮量与排出的氮量,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称氮平衡。

2.氧化脱氨基 氨基酸在氨基酸氧化酶的催化下先脱氢生成亚氨基酸,然后再水解脱氨生成α-酮酸和氨的过程。

3.一碳单位 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4.蛋白质腐败作用 肠道细菌对肠道中未消化的蛋白质及未吸收的产物所进行的分解作用

5.高血氨症 肝脏严重受损 尿素合成障碍 导致血氨升高

6.蛋白质互补作用 将营养价值较低的蛋白质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可以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营养价值

1.何谓血氨,简述血氨的正常来源与去路?

2. 氨基酸脱氨基的方式有哪些,脱氨基后的产物是什么?

3.解释肝昏迷的氨中毒学说?

第十三章 水、电解质平衡

1.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2.下列关于肾脏对钾盐排泄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吃多排 B.少吃少排 C.不吃不排 D.不吃也排 E.易于缺钾

3. 调节机体水代谢的主要激素是

A. 肾上腺激素 B. 甲状腺素 C. 抗利尿激素 D. 胰岛素 E. 去甲肾上腺激素

4.低渗性脱水治疗时应静脉补充

5.可以做为缓解痉挛的肌肉松弛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是

6.治疗高钾血症的方法之一

A. 静脉滴注生理盐水 B. 静脉滴注干扰素 C. 静脉滴注胰岛素与葡萄糖

D. 静脉滴注氨基酸 E. 以上都不对

7.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8. 调节机体水代谢的主要器官

9.肾要有效的将一天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至少要排泄的水量为

10. 人体钾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

11. 人体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12. 临床上对昏迷的成年病人至少需要补充的水量为

13.引起手足搐搦的直接原因是血浆中

A.结合钙浓度降低 B.结合钙浓度升高 C.离子钙浓度降低

D.离子钙浓度升高 E.以上都不对

14. 正常成年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

1.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主要的阴离子是 , 。细胞内液中主要的阳离子是 ,主要的阴离子是 , 。

2. 血浆渗透压的正常范围在 之间。当溶液的渗透压在此范围内称 ,低于 称 ,高于 称 。

3.当 、 过低时,神经肌肉的应激性降低,可出现 ;当 ,神经肌肉的应激性过高,可出现 。

4.K+的平衡受血浆pH值的影响,当酸中毒时,可出现 ;碱中毒时,可出现 。

1.Na+;Cl‐;HCO3‐;K+;磷酸根;蛋白质

3.血钾;血钠;肌肉收缩无力;缺钙;手足搐搦

1.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在电解质分布上有何特点?

2. 水的生理功能有哪些,水的来源与去路如何?

1.催化血红素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

A.血红素加氧酶 B.血红素过氧化物酶 C.血红素连接酶

D.胆绿素还原酶 E.胆绿素合成酶

2.结合胆红素具有下列特点

A.范登堡试验呈间接反应 B.不易溶于水 C.透过细胞膜的能力大

D.能从尿中排出 E.分子内呈现特定的卷曲结构

3.血中胆红素能在尿中出现的是

A.游离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间接反应胆红素

D.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E.进入肝细胞前的胆红素

4.参与肝肠循环的胆色素是

A.未结合胆红素 B.结合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素 E.胆素原

5.生物转化中最重要的结合反应是

A.甘氨酸结合反应 B.硫酸结合反应 C.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

D.甲基结合反应 E.乙酰基结合反应

6.下列哪一种物质仅由肝脏合成?

A.尿素 B.糖原 C.血浆蛋白 D.脂肪酸 E.胆固醇

7.肝脏合成最多的血浆蛋白是

A.α–球蛋白 B.β–球蛋白 C.白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凝血酶原

8.肝脏自身的能量主要来源是

A.葡萄糖 B.脂肪酸 C.氨基酸 D.酮体 E.乳酸

9.生物转化中第一相反应最主要的是

A.水解反应 B.还原反应 C.加成反应 D.氧化反应 E.脱羧反应

10.生物转化中参与氧化反应最重要的酶是

A.加单氧酶 B.加双氧酶 C.水解酶 D.胺氧化酶 E.醇脱氢酶

11.下列关于肝细胞性黄疸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 B.尿中胆红素排出阴性 C.尿中胆素原排泄量下降

D.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 E.粪中胆素原排泄量减少

12.某胆结石患者出现明显的黄疸,推测黄疸是胆管结石引起的,在必要的化验之后,支持这一诊断的化验结果不包括

A.血清结合胆红素↑↑ B.尿中胆素原阴性 C.尿中胆红素阴性

D.粪便中胆素原↓ E.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正常

13.体内一种胆红素与重氮试剂反应慢或需加入酒精后才与试剂起反应,产生紫红色化合物。该胆红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属于间接胆红素 B.属于结合胆红素 C.能从肾滤过排出

D.在血中可与清蛋白结合 E.含量过多可引起黄疸

14.某病人出现黄疸,检查发现其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和粪便中胆素原明显增多。该病人出现黄疸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肝硬化 B.胰头癌 C.急性溶血 D.急性肝炎 E.胆结石

1.胆红素进入血液后主要与 结合而运输,这种结合既有利于胆红素在血浆中的 ,又能限制胆红素通过 ,从而避免对组织细胞造成毒性作用。

2.未结合胆红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 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与重氮试剂反应呈 ;结合胆红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 通过肾脏由尿排出,与重氮试剂反应呈 。

3.临床上黄疸的类型有 、 、 。

4.肝可通过第一相反应 、 、 及第二相反应 ,将非营养性物质经生物转化作用后排出体外。

1.清蛋白;运输;细胞膜

2.低;不能;间接反应;高;能;直接反应

3.溶血性黄疸;阻塞性黄疸;肝细胞性黄疸

4.氧化;还原;水解;结合

1.生物转化 非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转化的过程。

2.黄疸 因血清胆红素升高 ,导致人体皮肤 巩膜 粘膜等组织出现黄染现象。

1.什么是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简述其主要反应类型?

2.黄疸分为哪几种类型?如何从胆色素的生化指标检测进行鉴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