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越人公司有人知道吗,这个公司的产品怎么样啊?

与发展同步 与项目同行

今天的故事出自《战国策·秦策》,叫《医扁鹊见秦武王》。按我们的以往惯例,先要把主要角色介绍一下。首先登场的是神医扁鹊!这里可以有掌声!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居中国古代五大医学家之首(另外四位分别是张仲景、华佗、孙思邈和李时珍),被尊为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鼻祖,对中国医学、药学的发展都有着杰出的贡献。各位先要明确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扁鹊可不是姓扁名鹊啊!他本人姓秦名缓,字越人,按今天的地理位置说,老家在河北的任丘。扁鹊原本是上古神话里黄帝身边的神医,因为这位秦大夫的医术太高明了,人们为了表示尊敬,就用神医的名字来称呼他,他自己的真名实姓反而被渐渐遗忘了。

秦大夫的水平确实很高。首先说他擅长的领域很广,内、外、妇、儿、眼、耳、鼻、喉,没他不拿手的!史书上记载,秦越人到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发现当地人民很重视妇女的健康问题,于是就主治妇科;到了洛阳的周王城,听说当地人民很敬重老人,就专攻耳不聪、目不明等老年病;到了秦都咸阳,了解到得病的孩子很多,于是又改作儿科大夫。秦大夫及其弟子团队不辞艰辛,周游列国,济世救人,因此深得各国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秦越人在诊视疾病的过程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也就是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当时秦大夫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他特别精于望色,也就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神态,判断他的病症及其病程的演变和预期发展。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我们中学都学过的课文《扁鹊见蔡桓公》。这里的蔡桓公其实指的是齐国的国君田午,他的谥号是桓公,为了和春秋五霸之首的那个齐桓公姜小白区别,历史上把他称为田齐桓公或齐桓公午。因这位桓公午曾迁都上蔡(也就是今天河南上蔡县),而人们又有用都城的名称代表国家、官方的习惯,比如今天我们在新闻里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华盛顿方面就什么问题发表了观点,这里的“华盛顿”实际指代的是美国政府。按这种习惯,史书上就把迁都到上蔡的齐国称为蔡国,因此齐桓公午又称蔡桓公。类似,那个著名的魏惠王因为把都城从安邑迁到了大梁(今河南开封),于是也被称作梁惠王,魏国也就成了梁国。

公元前357年,神医到了齐国,见到了蔡桓公。谈话间,他发现这位国君的神色不正,就提醒他身体已经有病了,应该抓紧治疗。估计蔡桓公也没少看电视里的养生节目,早就被那帮伪专家给忽悠烦了,根本就不把秦大夫的话当回事儿,还嘲笑他装神弄鬼。接下来的一个月,秦大夫又接二连三地发出警告,从蓝色预警一直上升为红色预警。但是这个自以为是的蔡桓公却固执地自我感觉良好,把这些日渐紧迫的警告全当耳旁风。正所谓自作孽不可活,等到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他才想起找大夫,最终只落得个一命呜呼。

秦大夫除了诊病的技艺高超,治疗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针灸、按摩、刮痧、气功、草药,样样精通。传说他曾经用针刺、刮痧配合汤药的综合疗法,把已经被认为死去多时的虢国太子救活了。今天我们分析,那位太子应该就是类似中暑性休克,但是在当时的围观群众看来,这不就是起死回生的活神仙嘛!于是秦大夫就有了上古神医“扁鹊”的美称,医学界更是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称他是“总结经验的第一人”。

介绍完神医扁鹊的辉煌履历,我们再说说这个故事的另一个主角——秦武王。秦武王姓嬴名荡,是那个车裂商鞅的秦惠文王的儿子。他20岁上任,正是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岁数,而且天生有把子力气,放今天兴许能入选国家举重队,没准儿奥运会上真能拿个奖牌。可话说回来,作为一国之君,你得分清哪个是爱好,哪个是本职工作啊,普京还打冰球、玩儿柔道、开飞机呢,可人家也没耽误当总统,带领俄罗斯人民摞起袖子奔小康。这位荡爷却玩儿大了,23岁那年就因为举鼎,把自己腿砸折了,估计是外伤感染,当天就气绝身亡了。

这位二虎吧唧的秦武王在任仅仅4年,相当于只干了一任总统。不过在这短短的一届总统任期里,成绩也算可圈可点。首先,他上任之初积极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暂时消除了韩国、魏国和齐国对秦国的军事威胁。此外,与越国联盟,牵制强大的楚国,平定蜀国的叛乱,特别是与丞相甘茂签订熙攘之盟,支持甘茂一举攻克宜阳,实现了自己“车通三川,以窥周室”的愿望,为自己的重孙子嬴政最终一统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回到今天的故事里。话说有一年,神医扁鹊去给秦武王看病。史书上没说具体什么病,不过根据这位爷的兴趣爱好推测,估计不是腰疼腿疼、闪腰岔气,就是筋骨麻木、跌打损伤。一顿望闻问切,秦大夫交代了病情,开了方子,按正常的流程,接下来就应该是遵医嘱治疗了。可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特别是这些君王身边,一般都有那么几个坏人、“大老虎”。《战国策》里没有指名道姓,只是用“左右”代表,也就是指“身边的人”。

但是参照其他史书的记载,基本能锁定这个坏人就是秦武王当时的太医李醯(音西)。(这个“醯”字挺复杂,左边是申猴酉鸡的酉,右边的上面是流水的流去掉三点水,下面是器皿的皿。醯是什么意思呢?古时候管醋叫“醯”。因为山西人擅长酿醋,所以山西人又被戏称为“老醯儿”,这种叫法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这位保健医生肯定是国君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过治了半天显然没什么效果,这才请的秦大夫。一旦武王的病真的被别人治好了,自己的脸往哪儿搁啊!于是醋大夫的醋劲儿上来了。他仗着跟领导走得近,在秦武王耳朵边上嘀咕:“大王,据微臣诊断,您这个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得慢慢地调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去根儿的。那个老秦头儿虽人称神医,到底也就是个跑江湖的,要文凭没文凭,要学历没学历,他给您开方子,号称药到病除,可万一病没去,耳朵也听不见了,眼睛也看不清了,这可怎么办啊!我劝您还是得慎重啊!”

秦武王一听吓坏了,没想到自己平时举杠铃还把脑子累出毛病了!赶紧让人把秦大夫请来,把李醯那套话复了一遍:“神医,您这方子靠谱吗?别真把我治成瞎子、聋子啊!”秦大夫一听就火了,“啪”一下把手里治病的石针摔在地上:“他一不诊脉,二不听音,上来就说您脑子有病,他自带肉眼CT啊?您先是把我找来给您看病,然后又弄个外行过来捣乱,您到底是想好不想好啊?您要照这这个路子治理国家,那秦国还想不想强大了?”

历史传说,秦武王的病最终还是让秦大夫给治好了,但是也由此埋下了祸根。被打脸的醋大夫醋性大发,他因为嫉妒扁鹊的医术,居然派人装扮成猎户,在路上截杀了神医。

扁鹊见秦武王这件事儿在《战国策》里并没有明确记录发生的时间,其他古文资料中也没有更多相关的记载,加之历史过于久远了,所以真实性并不高,我们权当一个故事看吧。但是这个小故事对今天的我们却依然有些启发,那就是怎样看待外行。和神医扁鹊相比,那个所谓的太医李醯就是典型的外行。在给秦武王看病这个故事中,因为外行指手画脚,险些耽误了正事儿。

什么是外行?在具体的工作、问题面前,不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没有足够的经验技能,就是外行。如果普通人是外行,对工作的影响可能还不算太大,但是如果领导是外行,问题可能就会变得更加复杂了。

每个项目都离不开领导/负责人,在项目实施期间,他们通常拥有一定的权力,用以调配资源,管理和控制着项目活动的进展,必要时做出决策,并为项目目标的最终实现承担责任。什么人才能作项目的领导呢?经验丰富、业务娴熟的内行是很多人的第一选择,但是现实环境中,一些所谓外行作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似乎也并不罕见。那么外行究竟能不能领导、管理好项目呢?我们先看几个例子。

20世纪60年代,世界处于冷战的阴影下,当时的苏联领导人为了能在导弹竞赛上赶超美国,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设计并制造威力巨大的P-16导弹。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赫鲁晓夫给苏联战略火箭军司令、项目负责人涅杰林元帅下达任务的时候说:“当我赴美国谈判,我的脚踏上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时,你要给我放一枚导弹,吓唬吓唬美国人。”

最高领导的要求就是不容置疑的命令,科研人员只有无条件的服从并执行。在克服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后,总算在规定的时间将P-16导弹树立在发射架上。然而,在导弹发射前的例行检查时却出现了意外情况。现场总指挥涅杰林元帅急忙带领众多苏联高级火箭专家和高级工程师来到导弹发射台上,对故障进行紧急排查。

根据安全条例规定,对导弹进行集体检查只能在燃料取出之后才能进行,但是这个时候正是赫鲁晓夫一行到达美国的时间。为了抢时间,涅杰林元帅不顾发射基地负责人的警告,在注满燃料的导弹旁和同来的专家们对导弹系统进行检修。

1960年10月24日,在P-16导弹预计升空之前30分钟,导弹的第二节引擎不知何故突然被点燃,顿时喷出炙热的火焰,接着又波及第一节的燃料缸,瞬间引起熊熊大火和剧烈的爆炸。弹指之间,爆炸产生的高温把周围的一切都吞噬了,发射场内所有生物荡然无存,在场人员全部葬身火海。

这次事故导致在场的涅杰林元帅当场丧生,发射台上同时丧命的专家及领导小组成员有59人,还有32名火箭专家烧伤后在医院死去。为了避免苏联人及整个世界对苏联的导弹核实力产生怀疑,这一场因错误指挥、违章操作导致的,迄今所发生的航天领域中最惨重的地面灾难事故,被人为掩盖了30多年。直到1995年10月,俄罗斯电视一台新闻节目对涅杰林元帅逝世35周年纪念进行了简短报道,透过该节目的评述,人们才恍然大悟,终于知道了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

由此可见,当权力落到了外行手里,被他们想当然地、不顾客观规律地“瞎指挥”,一味蛮干后,会给工作带来多么严重和可怕的后果。

那么外行就一定不能领导内行吗?似乎也不尽然。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外行恐怕非刘邦莫属。刘邦,出身农家,却不事生产,游手好闲,当过沛县泗水亭长(相当于今天的街道治保主任吧),单从表象看,是典型的市井庸人。然而正是这位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不能上马定乾坤的“庸人”,自芒砀山斩蛇起义,攻沛县、破咸阳、赴鸿门、战垓下,最终统一华夏,开创了汉朝422年的基业,被尊为汉高祖。

在司马迁的《史记·高祖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上曰:‘……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大意是,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问百官自己与项羽的区别,百官纷纷夸赞他大仁大义。刘邦却说,他运筹帷幄不如张良,安抚百姓不如萧何,率军打仗不如韩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这三位俊杰,所以才能坐拥天下。

李觉将军与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类似成功的外行在近代也并不鲜见。上世纪50年代,刚刚走出战火硝烟的新中国百废待兴,为了应对当时严峻的国际环境,党和国家领导人毅然决定,中国人要搞自己的核武器。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李觉将军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二机部核武器局局长,负责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领导工作。

李觉,1937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任晋西游击队营教导员,鲁西军区团政治处副主任,冀鲁豫军区分区参谋处长、旅参谋长,第二野战军师长,参加了平汉、渡江等战役。建国后,历任军参谋长,西藏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可谓戎马半生。

将军后来回忆说,刚刚接到任务时自己也很吃惊,以为听错了,心想自己过去扔过手榴弹,也造过炮弹,还用手电筒的灯泡搞过电雷管。但从来也没想过搞原子弹这样高精尖的东西!但是将军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外行而退缩,而是甘当科研人员的小学生和铺路石,从机构组建、人员调配,到核武器研制基地的选址、勘测施工,他都亲自过问,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坚持做到让科研人员安心搞科研,其他的事情由他这个“后勤部长”去办。

他从政治上、思想上、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科研人员,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后来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回忆说:“当年,我们的研制基地在青海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大家都住帐篷,一切从头建起。那时没有高压锅,饭也煮不熟。第一座楼房盖成后,让谁住进去呢?当时的负责人李觉将军决定,领导住帐篷,科研人员住新楼。在冰天雪地的青藏高原,把帐篷留给自己住,这是真正的共产党员的精神。李觉同志的这个决定,深深感动了广大科研人员。我对他十分佩服。平时,李觉的作风就很民主,他爱护、尊重科技人员,十分注意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想当年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聚集那么多知名科学家,与有一批像李觉这样的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分不开。”

1964年10月,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威慑和核垄断,大大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1967年,我国又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作为核爆炸现场指挥者之一,李觉将军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研制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

说到这里,又回到开头的问题了——外行究竟能不能领导内行呢?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特别是那些比较复杂的项目,通常会涉及多个部门、专业,这样项目的负责人往往很难做到“门门通、门门精”,在专业和经验方面,总会或多或少出现外行的情况。从上面的实例可以看出,如果不肯正视自己在某些方面知识、能力缺失的现实,不懂装懂,一味靠权力压人,甚至违背客观规律,瞎指挥,这样的外行只会将项目引上绝境。

反之,如果能理性面对自己的不足,积极学习的同时,以谦虚、谨慎的态度管理团队,充分发挥民主,做到合理授权,勇于担当,就能将自己外行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并且通过项目实践的锻炼,把自己从外行变为内行。由此可见,技术或专业上的外行并不是能否管理好项目的最重要因素,管理者正确的态度和正确的工作方法才是确保项目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大酷,挨踢行业老攻城狮一头,40岁的人,20岁的心,近20年项目工作摸爬滚打,踏遍中华大地。当年的技术已遗忘殆尽,江(血)湖(泪)秘(账)籍(册)倒还留下了几本。如今转行授业解惑,继续仗嘴走天涯,立志将项目管理进行到底。

(本文为大酷老师“向古人学项目管理”系列文章的第7篇)

}
  • 扁鹊,其真实姓名是秦越人,又号卢医。 据人考证,约生于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于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 这是他的绰号。 绰号的由来可能与《禽经》中“灵鹊兆喜”的说法有关。
  • 还有一次,扁鹊来到了齐国,齐桓公知道他声望很大,便宴请扁鹊,他见到齐桓公以后说:“君王有病,就在肌肤之间,不治会加重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越到底如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