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探测器拍摄到过那些天体的照片?

在以前我们曾多次讲述过哈勃以及人类探测器所拍摄过的宇宙影像,在这其中有星系、有天体,更有着我们的地球,而今天我们将带领着大家跟随着哈勃以及人类探测器的视野,走进那些真实拍摄的宇宙影像。

这张照片叫做蓝色弹珠,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最“完美”的地球照片,因为它覆盖了地球近44%的表面积。照片拍摄于1972年12月7日,由NASA的阿波罗17号飞船宇航员所拍摄,阿伯17号飞船是NASA阿波罗计划的最后一次载人登月任务,在阿波罗17号飞船飞向月球的途中,阿波罗17号的宇航员们在距离地球4.5万公里的位置拍下了这张照片,由于此时的阿波罗17号正背对着太阳,这使得地球面向阿波罗17号的一面几乎全部处于“白天”,正是因为如此,阿波罗17号才拍下了这张近乎于完美的地球全身照。

这张照片被称之为“地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另一个世界回望地球所拍下的真实影像。1968年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月球航行任务阿波罗8号成功实施,在当时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威廉·安德斯在环绕月球时拍下了这张照片,这张照片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在月球拍摄的彩色地球影像,也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看到的“地出”景象。同为阿波罗8号的宇航员吉姆·洛威尔曾说:“这张地出照片,给了人们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理解和审视自己在这个宇宙中的位置,这也是人类第一次真切的感知,我们住在一个怎样的星球中”。

第一张金星大陆表面影像

这是一张黑白照片,它拍摄于1975年,你眼前所看到的这张较为模糊的影像并不是地球,而是距离我们大约4300万公里的金星大陆。金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第二近的行星,它也是整个太阳系最热的一颗行星,因为在它的表面上有着浓厚的大气层。这些大气主要由二氧化碳构成,这层由二氧化碳构成的大气层就像是一床厚厚的棉被,使得金星能够将来自太阳的热量牢牢地锁在大陆表面。由于金星的特殊位置,使得人类最早开始探索的行星就是金星而不是如今的“网红”火星,而这张影像就是由苏联的金星9号所拍摄,金星9号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成功环绕金星、着陆金星的探测器,也是第一个拍摄其它行星大陆表面的探测器,而这张照片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所拍摄的第一张其它行星大陆的影像。

这张照片拍摄于1982年3月1日,同样的这张照片也是拍摄于金星,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金星全景式彩色照片,由苏联的金星13号探测器所拍摄,在照片中我们除了可以看到金星大陆上的一些“碎石”以及“土壤”以外,还可以看到金星13号着陆器边缘的锯齿形边。虽然在上世纪人类对金星进行了多次探测,然而科学家们发现金星上的温度太高,同时大气压非常之大,在金星上进行探索难度非常之高,因此人类逐渐将探测的重心从金星转移到了火星。

这张火星全景影像拍摄于1976年7月20日,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火星全景影像图,由海盗一号着陆器所拍摄。海盗一号当时着陆在火星之上的一片红色的沙地上,通过海盗一号人类不仅近距离地拍摄到火星大陆的真实影像,更是第一次得知火星的天空是粉红色的,而不是很多人所想象的蓝色。在这张照片中,人类第一次看到最真实的火星大陆,在火星大陆之上充满着砂砾和碎石,甚至有着山丘和山脉。

1990年,一个伟大的天文设备从地球发射升空,从此渺小的人类开始利用哈勃望远镜窥探浩瀚的宇宙深空,人类通过哈勃望远镜拍摄到了更多更遥远的星系以及星云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1年,哈勃利用其携带的广角行星相机拍下了第一张木星彩色照片,我们得以通过镜头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清木星的真实样貌,在这张照片中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木星大气中的氨冰等物质构成的带状云,甚至还有著名的大红斑,当然在后来哈勃又拍摄了多张木星的高清影像,科学家们将这些影像进行了合成,并组成了一幅更加清晰的木星影像。

这张照片叫做创生之柱,也是我所认为的哈勃拍摄得最美的一张宇宙星云照片。虽然我也曾多次讲解过创生之柱的具体事迹以及构成,然而每当再次地看到创生之柱的照片时,都会感叹宇宙的绚丽和神奇,我们很难用颜料和计算机勾勒出如此壮丽的景色。虽然在这幅景象中很有可能是一片生命的绝对禁区,然而我们仍然有可能进行憧憬,在这张创生之柱之中是否有着生命存在,它们也是否正在遥望我们呢?

这张照片叫做哈勃深空场,我们在前面的视频也曾对它进行过介绍,虽然它所拍摄的视野以及星系并不是最多以及最大的,然而拍摄于1995年的它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这是人类第一次拍摄到如此之多的星系清晰的出现在一张照片中。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9年,虽然这张照片在本期视频中是“最不具有美学”的一张,它看起来就像是一团黑黑的物质发出的橙黄色淡光一样,然而它却是最具重量级的一张,因为照片中展示的是一个距离我们地球5500万年外的黑洞,它的质量大约为太阳的65亿倍,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才得以通过特殊的办法拍摄到了它。而这张黑洞照片的问世,也第一次从真正意义上证实了黑洞这个传说中天体的存在,爱因斯坦的“预言”又一次得到了证实。

当然人类所拍摄的宇宙影像远不止如此,虽然我们已经拍摄到了很多有关宇宙的壮丽景象,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已经远超古人,然而宇宙的浩瀚超乎我们的想象。尽管我们的科技已经看似非常发达,其实我们所认识的宇宙连宇宙的冰山一角都还算不上,而下期我将带领着你们跟随人类探测器以及哈勃的视野,继续窥探这浩瀚无垠的宇宙星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

}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降落过程(示意图)。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月3日10时26分,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东经177.6度、南纬45.5 度附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10时15分,科技人员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嫦娥四号探测器从距离月面15公里处开始实施动力下降,7500N变推力发动机开机,逐步将探测器的速度从相对月球1.7公里每秒降到零。在6—8公里处,探测器进行快速姿态调整,不断接近月球;在距月面100米处开始悬停,对障碍物和坡度进行识别,并自主避障;选定相对平坦的区域后,开始缓速垂直下降。约690秒后,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了多张着陆区域影像图。

落月后,在地面控制下,通过“鹊桥”中继星的中继通信链路,嫦娥四号探测器进行了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多项工作,建立了定向天线高码速率链路。11时40分,着陆器监视C相机获取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并传回地面,图中展示了巡视器即将驶离着陆器、驶向月背的方向。

嫦娥四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共配置包括2台国际合作载荷在内的8台有效载荷。其中着陆器上安装了地形地貌相机、降落相机、低频射电频谱仪、与德国合作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等4台载荷;巡视器上安装了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和与瑞典合作的中性原子探测仪。

科学家认为,月球背面比正面更为古老,且屏蔽了来自地球的无线电信号干扰,在此开展低频射电天文观测可以填补射电天文领域在低频观测段的空白,为研究太阳、行星及太阳系外天体提供可能,也将为研究恒星起源和星云演化提供重要资料。(记者 冯华、刘诗瑶)

}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几乎可以随时随地摄影拍照。无论是好玩有趣的事情,还是值得纪念的时刻,都可以直接拿起手机记录生活的美好。

可很少有人知道,摄影最初的目的并不在于记录,而是在于发现。发现生命的美好,发现未知的事物,然后从这个视角不断的衍生,去进一步探索生命的意义。

当前摄影界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高科技的设备,能够在相同的外界条件下捕捉到更加精准清晰的画面。可无论怎样精美的画面,终究没能脱离地球的束缚。


严格意义上来说,许多摄影作品都是将我们能够感知到的画面用一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呈现在眼前。也正因如此,照片内容给人的震撼程度是十分有限的,我们也大都需要通过照片自身的故事、背景以及创作方向等去感受照片想要表达的含义。

可当照片拍摄完全脱离了人类视角,甚至让我们人类成为其中的主人公,这样的照片又会给人带来怎样的惊讶呢?一艘已经飞过229.8亿公里的飞船,就从它的视角给了我们答案。

我们都知道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送到近地轨道中顺利运行,从此正式开启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时代。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在1946年10月24日,人类就已经用35mm的Devry摄影机在104公里的高度上首次拍摄到了地球的黑白照片。


虽然和现如今各种地外卫星所拍摄到的清晰画面相比,这张照片显得过于“简陋”,可它背后的时代意义,却是所有人的不容忽视的。每个时代都会有人努力地去追寻和探索未知,如果连这样的人都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人类又怎么可能发展和进步。

在这之后,苏联和美国都曾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拍摄过地球的全貌,人们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真正意义上了解地球。

面对这样的照片,所有人都会感到无比震撼。当人类生存的家园以如此具象的方式出现在人类面前时,人类的渺小岂不是更难想象。


在地球的太空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流动的白色大气、浅黄色的陆地以及蓝色的海洋。用手指轻轻地触摸,在一瞬间就越过了太平洋的阻拦。

可如果将这一切放入现实,我们的想象回归我们的身体,这些景象又何其遥远。曾经所有的摄影照片虽然高于现实,但始终存在于现实,唯有太空照片,真正从另一个视角引领我们了解世界。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地外太空技术越来越发达,拍摄太空照片的距离也变得越来越遥远。从最开始的近地轨道到现如今的229.8亿公里外的太空,人类拍摄的目标没有发生变化,照片给人的震撼却越来越强。


在这张名为“暗淡蓝点”的照片中,当太空探测器帮助人类将视角拉到229.8亿公里之外,整个地球都几乎完全消失不见,仅剩下一个模糊不清的“光点”而已。

天空之上究竟还有多少天体的存在,根本不是人类能够想象的。我们曾经了解的一切,都是基于我们所观测到的现实。而未知的未来,只能靠我们一点一点地去发现。

在这个模糊不清的光点上,记录着我们所了解过的每一个人,也存在着我们认识的每一个人。天文学的魅力在于越是深入了解,就会越发感受到人类的渺小和宇宙的广阔无垠。


时至今日,人类都尚未从已知的天体中发现生命存在的迹象。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有责任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的一切,保护这个看起来模糊不清的光点。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国家航天局发射了名为旅行者一号的外太阳系无人空间探测器,而这个探测器便是拍摄“暗淡蓝点”的主人公。

在原本的预想中,旅行者一号只需要探测木星与土星这两个天体就好。可时间发展到现在,其最终任务已经变成了探测太阳风顶,也就是探测太阳风圈的边界。


事实上即便是已经到了229.8亿公里以外的地方,旅行者一号距离太阳系边界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只不过由于不同天文学家对太阳系边界判定标准的认知不同,所以做出的预测也不一样。

但就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给出的答复来看,旅行者一号想要飞出太阳系边缘大概还要三万年左右的时间。

更何况根据科学家们推算,大概到了2025年,旅行者一号就会彻底和人类失去联系。在这之后,旅行者一号完全变成一个“流浪探测器”。谁也不知道究竟会再过多久的时间,宇宙深处的另一个文明会“捡”到来自地球的文明载体。


不仅如此,别说是到2025年,就旅行者一号为何能够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一直运行到今天,都是一直困惑很多人的一个问题。在宇宙之中,没有任何外力可以为旅行者一号提供充足的动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工作这么长时间的。

想要了解这个问题,除了要知道旅行者一号自身的动力之外,我们还要知道1977年这个年份的特殊性。首先是旅行者一号自身携带的小型核电池,本身就能够为探测器运转提供充足的电能。其次就是在太阳系的几大行星时,旅行者一号并没有消耗太多的能量。


在天文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效应名为“弹弓效应”,意思就是利用行星的重力场来给探测器加速,并将其“甩”向下一个目标。而在1977年发射旅行者一号时,刚好碰上了176年一遇的行星几何排列

所以在旅行者一号前行的过程中,自身核电池只不过提供了调整角度所需要的能量而已。这不仅让旅行者一号一直运行至今,更是让我们人类能够接收到来自229.8亿公里之外的信号。

几百年前,地心说一直被人们奉为真理,即便哥白尼对此提出了质疑,也并没有彻底将这种学说根绝。几百年后,人类借助太空探测器的帮助,已经能够亲眼去见证外太空的模样。


我们现如今看到旅行者一号发回的照片尚且会感到无比震撼,若是几百年前的人看到这样的照片,或许都不敢选择相信。

值得一提的是,现如今旅行者一号已经到达了太阳系边缘的奥尔特云。只不过最终穿越奥尔特云大概还需要多久的时间,这就没人能够推测了。毕竟已经到了那个距离,任何外界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我们对旅行者一号的未来也只能默默祈祷。

浩瀚的宇宙与渺小的人类

通过“暗淡蓝点”这张照片,我们知道宇宙的浩瀚无垠绝对是人类无法想象的。地球在宇宙中尚且渺小如一粒尘埃,我们人类或许连“微生物”都算不上。


很多人了解天文学,大都会停留在太阳系内部,对于太阳系之外并没有十分关心。可太阳系就足够大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在天文学统计中,太阳系之上就是银河系。然而在整个银河系之中,像太阳一样的恒星数量大概在1500亿到4000亿之间。

由于不同恒星的引力作用力,各种各样的天体最终被吸引组合形成完全不同的恒星系。从这就可以看出来,无论太阳还是太阳系,在整个银河系中都是微不足道的。

那么如此巨大的银河系放入宇宙中又有什么样的表现呢?答案同样是不值一提。比银河系更大的宇宙体系被称之为是星系团或星系群,我们银河系所在的星系群就叫做本星系群。在整个本星系群中,类似银河系一样的星系大约有几十个


乍一看这个比例似乎要比银河系和太阳系间的对比小了不少,可我们要知道的是,这个维度上的距离关系绝不是银河系内部的恒星距离可以相提并论的。不仅如此,当视角来到本星系群之后,地球以及地球上的人类,就已经完全可以忽略不见了。

最后就是我们人类可观测宇宙中的最后一个宇宙体系:超星系团,像我们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以及本星系群所处的超星系团就被命名为宝女座超星系团。而之所以会用可观测宇宙进行限制描述,主要就是因为在这个宇宙体系上,还有许多人类未知的宇宙结构。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人类究竟有多渺小,已经难以用文字来表述了。哪怕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滴,与整个太平洋的占比都完全超过了地球在宇宙中的占比,更何况人类呢。

229.8亿公里之外的照片上似乎还能够看出地球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小点,可如果距离离得更远呢?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借助太空探测器拍摄到的地球照片,其实更像是在那个位置,外星人观察人类的视角。只不过两者最终得到的结果是否不同,我们暂时无法得到答案而已。


在看到“暗淡蓝点”这张照片之后,美国著名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受到启发写下了中文翻译为《预约新宇宙》一书。卡尔·萨根在书中这样说道:

“从远处拍摄我们这个微小世界的照片,大概没有别的更好办法可以揭示人类妄自尊大是何等愚蠢。对我来说,这强调说明我们有责任更友好的相处,保护和珍惜这个淡蓝色的光点——这是我们迄今所知的唯一家园。”


上个世纪初,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而爆发,彼时的人类极少会有像现在一样的认知。

后来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在整个宇宙中,人类是无比渺小和脆弱不堪的,如果我们不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家园,那么最终在失去一切之后,任何悔恨都毫无意义。

以宇宙为参考系来看,人类犹如井底之蛙。可随着科技文明的进步,我们完全不必因此妄自菲薄。宇宙深处或许还有许多高等文明的存在,但绝对没有哪一个文明生来强大。只要我们不断地进取探索,未来必然能够知晓越来越多的天体规律以及天体知识。


旅行者一号发回的照片,将地球坦然地放在了太阳系诸多行星之中。在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每个人都不免驻足沉思。生命的渺小和脆弱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如果直到现在都还不懂得重视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那确实算得上鼠目寸光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类探索最远的天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