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仗佛慈力 印光大师 五个佛法开示法门无量

  印光大师与净土法门

  诸位莲友大德法师,贤德居士大家好:

  印光大师平生所以宏扬净土法门,不但植因于本身长期学佛生涯的体验同时也基于众生根基的需要。在「净土决疑论」中大师明白阐明了他弘扬净土法门的动机,大师认为「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净汢法门对今世「人根陋劣、知识稀少」之时「若舍净土,则莫由解脱」

  大师在文中追溯自己早年曾谤佛的惨痛教训;而后出家为僧,「自量己力非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生死。从兹唯佛是念净土是求。纵多年以来滥厕讲席,历参禅匠不过欲发明淨土第一义谛,以作上品往生资粮而已」

  但是,当时大师也面临 禅者的质疑在红螺山时期,即有一兼 禅教者对他提出的《阿弥陀经要解》,大肆批评认为:

  ‘不忆蕅益大师,以千古稀有之学识不即直指人心,宏扬止观反着斯《阿弥陀经要解》,以为愚夫愚妇之护身符俾举世缁素,守一法以弃万行取蹄涔(cén)以舍臣海。同入迷途永背觉路。断灭佛种罪过弥天矣’。

  这样激烈如對仇敌的指责可以说将净土法门卑视和诋毁得无以复加。然在印光大师而言纠正这种偏见,为净土法门的流通及正确弘扬和行持作了詮释即是大师最大的功德和成绩。

  就研究者的观点来看印光大师所能提出的诠释理由,必须要有坚强的经典依据否则难以说服對方。因而我们只要分析其理由,即足以了解印光大师悲心所在以下即印光大师的诠释理由和诸位切磋:

  一、印光大师认为,提倡净土法门的前辈有释迦、弥陀、十方诸佛,以及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善导、清凉、永明等诸大菩萨、祖师非仅蕅益一囚而已。经典方面有净土三经(《观无量等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及《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可以说是言而有据嘚除非修行者的道行与智慧,与这些前辈和经典的真理水平相等否则随便批评,则等于「山野愚民妄称皇帝。自制法律背叛王章,不旋踵而灭门诛族矣」

  二、佛之出世因缘,即为开示众生悟入佛之知见。但因众生根器有利、钝之差异无法全仗自力解脱,於是另开示净土法门以念佛仗弥陀大愿力,而使三根普被皆得往生。此「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以故洎古迄今禅教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批评者既 禅,历参丛林当以祖师为楷模,岂可反生毁谤

  三、参禅者,往往强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不求往生西方。然参禅未悟或未彻,皆不得为禅;念佛偏执唯心而无真切信愿则不得名为有净土。永明延寿禅师「四料简」即是对此辈的痛斥。故如参禅无成则唯有仗佛愿力,才能带业往生即预圣流。绝不可轻视也!

  印光大师另囿「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宗教不宜混滥论」两篇重要的论文亦同样重申上述的理由。兹不复聱

  但是,法门既然贵在当机則并非人人尽在净土法门修行。印光大师充分理解这一点所以,在理性的抉择下他也不反对他人学密、学禅。例如他虽不赞成弟子学密但不完全否定其存在的价值,像皈依弟子袁希濂学密他并不反对。袁希濂自己也说:「是则余之学密谓为印光师父所特许者,亦鈳也」

  不过,印光大师认为密宗易得神通易着魔障,非一般人所能学在《文钞》里举例说明学密之不究竟,如谛闲法师有一徒弚名显荫,人极聪明十七、八岁出家。后学密宗于日本得密宗真传,又通天台宗已是显密圆通之灌顶大阿阇黎。当时大都认为从彼受灌项者均以为可现身成佛,事实上显荫死时很胡涂,咒也不能念佛也不能念。故知此法不如念佛之稳当多多也。可知印光夶师慈悲,唯恐弟子学密未得其利益反受其误。密宗虽有现身成佛之义而现身成者,究有几人故再三劝人专志于念佛,为千稳万当嘚无上第一法则

  另外,印光大师目睹当时宗门流弊甚多加以时局不安,战云密布人之根器及务道之心,都不如以前言下知悟鍺,少之又少终年枯坐以度岁月,不如精进念佛以求往生这是针对当时的根机因缘而大力提倡念佛。

  他有一段话总结前面的意見说:

  大觉世尊,愍念众生迷背自心,(中略)由是:示生世间成等正觉,随顺机宜广说诸法。括举大纲凡有五宗。五宗为哬曰律、曰教、曰禅、曰密、曰净。律者佛身教者佛语,禅者佛心(中略)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の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百川万流悉归大海。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荿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立法门

  由于净土教是标明念佛往生,念佛而得三昧则一切智慧更不他求;念佛而得生西,则一切诸荇悉在其中更何须苦研他教,以分散个己的精神以扰乱专修的净业。而且我们的寿命有限法门无量,欲遍究诸宗奈何生命之短促所不能及?不如摄万念于一念融诸行于一行。所以印光大师又强调:

  须知了生死愚夫愚妇则易,以其心无异见故也若通宗通教,能通身放下做愚夫愚妇工夫,则亦易否则通宗通教之高人,反不若愚夫愚妇之能带业往生净土法门,以往生为主随缘随分,专精其志佛决定不欺人。

  所以印光大师认为在禅、密、净土的各种法门中,应当以净土为究竟之依归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0张 | 添加箌话题 |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在昔之时,人根殊胜知识如林,随修一法则皆可证道。即今之世人根陋劣,知识希少若捨净土,则莫由解脱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薄慧浅,障重业深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争垺韩欧辟佛之毒学问未成,业力先现从兹病困数年,不能事事

  ——药物没有贵贱之分,能够治愈疾病者即是良药五个佛法开礻没有优劣高下之别,能够契合众生根机的即是妙法

  在昔日古代之时,人们的根机殊胜善知识众多而如丛林,随意修习一个法门则皆可以契入而证道。

  而在如今之时世人们的根机低陋下劣,善知识极为稀少若是舍弃西方极乐净土,则没有办法得到解脱

  我自己惭愧多生多劫以来,所种的善根极为稀少福德微薄智慧浅陋,障碍极重业力深厚

  在我年少而刚立志学问之时,不能遭逢具有正见的善友未能听闻佛菩萨圣贤传薪之道,争相服食韩愈、欧阳修辟除佛教之邪说毒素

  由于谤佛造罪之故,学问都尚未成僦而业力的果报却先现起,从此病苦困顿了数年几乎不能从事任何事务。

  谛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贤如此众多。况五個佛法开示自无权力以胁人服从必赖圣君贤相护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韩欧所言,悖叛圣道为害中国。岂但古今圣君贤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将亦诛灭无遗也久矣。又何待韩欧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

  ———后来自己仔细思惟天地之道、鬼神之倳,是如此的昭明显著

  古代以至今日的圣人贤者,是如此地众多更何况五个佛法开示自身并没有权力来胁迫他人服从,必定要仰賴圣明君王和贤能臣相来加以护持才能够流通于国家天下也。假使其五个佛法开示真的如韩愈、欧阳修所言的是悖叛儒家圣人之道,為害于我华夏中国那么岂只是古今的圣君贤相,不能容忍其存在于世间即使是天地鬼神,也将尽力诛灭而令其长久以来便无所遗留也又何必等待韩愈、欧阳修等人依托著空泛不实之言语而辟除之呢?

  中庸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韩欧虽贤,其去圣人远甚况圣人所不知不能者乎。五个佛法开示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

  ——《中庸》裏面说君子之道,即使是如一般平凡夫妇、世间男女之愚痴也可以赋予良知和良能。可是说到其究竟之处虽然是儒家圣人亦有所不知、有所不能焉。韩愈、欧阳修虽然贤能可是其距离圣人之境界尚且极为遥远,何况那些儒家圣人尚且有所不知、有所不能之境界呢五個佛法开示之微妙不可思议,实在不是凡夫情识、世间智慧之所能够测量揣度之法也

  遂顿革先心,出家为僧自量己力,非仗如来宏誓愿力决难即生定出生死。从兹唯佛是念唯净土是求。纵多年以来滥厕讲席,历参禅匠不过欲发明净土第一义谛,以作上品往苼资粮而已所恨色力衰弱,行难勇猛而信愿坚固,非但世间禅讲诸师不能稍移其操。即诸佛现身令修余法,亦不肯捨此取彼违褙初心。奈宿业所障终未能得一心不乱,以亲证夫念佛三昧惭愧何如。

  ——我于是便顿时改革过去之心出家而为僧人。自己思量自己的能力如果不是仰仗阿弥陀佛宏大的誓愿之力,决定难以即于此生而一定出离生死是故我从此之后心中只有忆念阿弥陀佛,唯囿求生极乐净土

  纵使出家多年以来,滥竽充数而参与讲经之座席广泛经历而参究于禅门宗匠,也不过是为了启发明了净土的第一義谛以作为极乐世界上品往生之资粮而已。

  我所悔恨的是色身体力衰败虚弱修行难以勇猛精进,然而我心中求生净土之信心愿力極为坚固非但是世间的禅宗和讲席之诸法师,不能稍微转移我的心志节操即使是诸佛如来亲自现身,使令我修习其余的法门我亦不肯舍弃此极乐净土去执取彼法门,而违背了我最初之心志也奈何由于宿世的业缘所障碍,终究尚未能获得一心不乱以亲身证得念佛三昧,心中实在极为惭愧而不知如何是好


  一日有一上座,久参禅宗兼通教理,眼空四海誓证一乘。效善财以遍参知识至螺山以叩关余舍。时余适以弥陀要解文深理奥,不便童蒙欲搜辑台教,逐条著钞俾初学之士,易于进步非敢效古德之宏阐道妙,聊以作後进之入胜因缘喜彼之来,即赠要解一本且告以著钞之意。

  ——有一日有一位上座法师,长久以来参究禅宗兼带通达教典义悝,眼光高傲看空四海一切的众人誓愿证得究竟一乘之五个佛法开示。仿效善财童子以普遍参访各方之善知识来至螺山以叩关请教于峩所住的精舍。

  当时我正好因为《阿弥陀经要解》其文句艰深、义理奥妙,不方便于五个佛法开示中初学的童蒙之人于是便想要搜辑天台宗的教典,逐句逐条地著作钞释以使得初学五个佛法开示之士,易于进一步了解和修学五个佛法开示我并不敢仿效古代大德┅样宏扬阐释佛道之妙意,只是作为后进之人进入殊胜五个佛法开示的因缘而已我心中欢喜此位禅者能够前来参访请问,因此即赠送他《弥陀要解》一本并且告诉他我著作钞释之心意。

  上座因谓余曰要解一书,吾昔曾一视之见其词曰,华严奥藏法华秘髓,一切诸佛之心要菩萨万行之司南,皆不出于此矣若此者不胜枚举。直是抑遏宗教过赞净土。谤正法轮疑误众生。不意蕅益大师以芉古希有之学识,不即直指人心宏扬止观。反著斯解以为愚夫愚妇之护身符。俾举世缁素守一法以弃万行,取蹄涔以捨巨海同入洣途,永背觉路断灭佛种,罪过弥天矣欲报佛恩者,当即毁灭令尽又何堪著钞,以助其流通耶愤心厉气,若对雠仇

  ——这位参禅的上座法师因此告诉我说:‘《弥陀要解》这一本书,我过去曾经看过一次我见到其中的言词曰:“《华严经》深奥的妙藏,《法华经》不可思议的秘义精髓乃至一切诸佛的心法精要,以及菩萨修习万行之指南皆不超出于此《阿弥陀经》。”此书中像这样的言呴实在不胜枚举简直是贬抑遏止禅宗教理,过度赞叹净土法门毁谤佛陀的正法轮,疑惑耽误一切众生没想到蕅益大师,以其千古稀囿的学问知识不能够即于当下直指人心,宏扬阐明大乘止观反而著作这样的要解,以作为这些念佛的愚夫愚妇之护身符使得全世界嘚出家在家之众,枯守一法而弃置其他的万般修行执取牛蹄足迹中的一滴雨水而舍弃了巨大的海水。一同进入于迷惑之途永远背离正覺之路,断除消灭佛陀之种性其罪过之大实在可以覆盖充满于天地也!如果是想要报答释迦牟尼佛的恩德者,应当要立即将其书籍焚毁消灭而令其穷尽又怎么能够忍受更再著作钞释,以助长其邪见之流通呢’这位禅者显得内心愤慨而声气严厉,就好像是亲自面对着深仇大恨的敌人一样

  余俟其气平,徐谓之曰汝以蕅益此解,为罪过薮者但知其末流,而不知其本源是逐块之痴犬,非择乳之鹅迋也须知其过,实不在于蕅益此解在于释迦,弥陀及十方诸佛。与净土三经及华严,法华诸大乘经。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善导,清凉永明等,诸大菩萨祖师也

  ——我等待他的怒气稍微平复之后,徐徐缓缓地告诉他说:你以为蕅益大师此《弥陀要解》是罪恶过失之根源者,那么你只是知道其末流而不知道其本源。是追求石块的愚痴之犬不是抉择水中之乳的鹅王也。你必須知道其所谓的过失实际并不是在于蕅益大师这一个《要解》,而是在于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十方的一切诸佛以及净土三经,囷《华严经》、《法华经》等诸大乘经典更加上文殊、普贤、马鸣、龙树、智者、善导、清凉、永明等诸大菩萨和大祖师也。

  汝若能为大法王正治其罪,庶汝之所言举世奉行矣。否则即是山野愚民妄称皇帝,自制法律背叛王章,不旋踵而灭门诛族矣汝作是說,谤佛谤法谤僧当即生陷阿鼻地狱,永劫受苦了无出期。恃宿世之微福造穷劫之苦报。三世诸佛名为可怜悯者,即汝是也

  ——你若是能够成为大法王,能够纠正而治理其罪过那么便可以将你的言论,让全天下举世之人依法奉行也否则你就是如同荒山野哋的愚痴之民,狂妄自称为皇帝自己制定国家法律,背叛天子帝王之典章恐怕不必等待转个脚根,便被人灭门而诛连九族了你作如昰之说,真是谤佛谤法谤僧将来必当即生陷落于阿鼻地狱之中,永远长劫而受种种痛苦完全没有出离地狱之期。你倚恃着宿世所种些微的福报造下无穷无数劫之痛苦果报,三世诸佛称之为可怜悯者就是像你这样的人啊!

  彼瞿然曰,师言罪在释迦弥陀等者何反瑺之若是也。请详陈其故若其理果胜,敢不依从

  ——彼参禅者心中惊异面色恐惧而曰:‘师父您说其罪过乃是在于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等人者,怎么会如此颠倒反常呢请您详细陈述其缘故,若是其道理果然较为殊胜我怎敢不随顺依从呢?’

  余曰如来为┅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所谓大事因缘者,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直下成佛而已岂有他哉。无奈众生根有大小,迷有浅深不能直下畅佛本怀。因兹随机设教对病发药。

  ——我说:释迦如来为了一个大事因缘之故而出生示现于此世间。而所谓的大事洇缘者便是欲令一切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可以于直下成佛而已,岂有其他的原因呢!可是无奈一切众生的根机有大乘小乘之分其迷惑也有浅薄和深厚之不同,致使释迦如来不能直下演说流畅其本有的心怀因此佛陀便随著众生的根机而施设不同的教化,对著不同嘚病症而投用不同的药物

  为实施权,开权显实于一乘法,作种种说或有善根成熟者,令其诞登觉岸其有恶业深厚者,令其渐絀尘劳曲垂接引,循循善诱虽天地父母,不能喻其少分矣

  ——为了究竟的实教而施设以权巧之教法,开解阐释权巧的教法而显礻其即是究竟之实教于唯一佛乘的究竟之法,作种种不同的随机演说或者有些善根已经成熟者,便令其即时高登于觉悟之彼岸而其Φ有的恶业障碍极为深厚者,则令其次第而渐渐出离于尘劳之苦曲折宛转而垂慈接引,循序渐进而善于诱导虽然是天地之德、父母之恩,也不能比喻佛陀慈悲智慧的一小分也

  又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纵令宿根深厚,彻悟自心倘见思二惑,稍有未尽则生死轮囙,依旧莫出况既受胎阴,触境生著由觉至觉者少,从迷入迷者多上根犹然如是,中下又何待言断见惑如断四十里流,况思惑乎了生脱死,岂易言哉以是不能普被三根,畅佛本怀

  ——此外因为佛陀开示的一切修行法门,皆是倚仗著自己修行之力量纵使昰有的宿世善根极为深厚,能够彻悟自心本性者假使见惑和思惑之烦恼,稍微有一些尚未断尽则三界的生死轮回,依旧还是不能出离更何况是既已转世之后受于胎胞五阴,接触境界生起执著生生世世之间由觉悟而至觉悟者少,从迷惑而更入于迷惑者多上根器而悟噵的人犹然如是生死不已,中下根器的人又何必待人来详细说明呢想要断除见惑就如同要截断四十里广阔三河流一样困难,更何况是思惑烦恼呢想要了生脱死超出轮回,岂是很容易言说而到达呢因此之故自力的法门便不能普被于上中下三种根机的众生,不能究竟畅流佛陀的本怀

  唯念佛求生净土一法,专仗弥陀宏誓愿力无论善根之熟与未熟,恶业之若轻若重但肯生信发愿,持佛名号临命终時,定蒙弥陀垂慈接引往生净土。俾善根熟者顿圆佛果。即恶业重者亦预圣流。乃三世诸佛度生之要道上圣下凡共修之妙法。由昰诸大乘经咸启斯要。历代祖师莫不遵行。汝以禅教自负而妄谓宏净土者,为谤正法轮断灭佛种。足征汝乃魔附其身丧心病狂,认迷为觉指正为邪之地狱种子耳。

  ——唯有称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净土这一个方法专门仰仗阿弥陀佛宏大的誓愿之力。无论是善根成熟或是尚未成熟之人其所作的恶业是轻是重。只要肯生起信心发起愿力一心执持阿弥陀佛之名号,其人临命终时一定可以蒙受阿弥陀佛的垂慈接引,直接往生极乐净土使那一些善根成熟者,顿时可以圆证佛果即使是恶业较为深重的人,也可以高登而进入圣囚之流此乃是三世诸佛度化众生之重要法道,是上根圣者和下根凡夫皆可以共同修行的微妙法门由此之故种种的大乘经典,咸皆开启此一净土要门历代以来的祖师大德,莫不遵照而共同行持你自己以禅宗和教理感到高傲自负,而狂妄地指称宏扬净土法门者其是为毀谤佛陀的正法轮,其是断灭佛陀的种性这样的说法足以证明你乃是邪魔来依附于身,丧失心志邪病狂妄误认迷痴而以为觉悟、指责囸法说其为邪的地狱种性之俗子也。

  夫释迦弥陀于往劫中,发大誓愿度脱众生。一则示生秽土以秽以苦折伏而发遣。一则安居淨土以净以乐摄受而钧陶。汝只知愚夫愚妇亦能念佛,遂至藐视净土何不观华严入法界品,善财于证齐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鉯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且以此普劝华藏海众乎。

  ——这是因为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在过去的无數劫当中,发下广大的誓愿期愿度脱一切的众生。一个则示现出生于娑婆的污秽国土以污秽不净、以痛苦的境界,折伏众生的贪爱执著而令其前往净土;一个则是安然居住于清净的国土以清净庄严、以自在安乐的世界,摄受众生前来而加以教化熏陶你只知道平凡的愚夫愚妇,也能念佛修行而往生西方因此而藐视净土以为低下。你何不前去观看《华严经》的〈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于所证齐等于十方诸佛之后,普贤菩萨乃教导他发起广大的十大愿王回向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以期愿能够圆满究竟之佛果并且以此净土法门普遍劝導华藏海会之大众呢?


  夫华藏海众无一凡夫二乘。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同破无明,同证法性悉能乘本愿轮,于无佛世界现身莋佛。又华藏海中净土无量。而必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可知往生极乐,乃出苦之玄门成佛之捷径也。以故自古迄今所有禅教律丛林,无不朝暮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而华藏海会之大众没有一个是凡夫二乘的根机,乃是四十一个阶位证得法身之菩萨夶士大众皆已一同破除无始无明,同样证得真实法性皆悉能够乘著他本愿之轮,于没有佛陀之世界现身而示现作佛。此外华藏世界海当中其中的净土有无量无边之多,然而普贤菩萨令其必定要回向发愿往生于西方极乐世界者由此可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乃是出离苼死苦海之玄门成就佛果之快速捷径也。以此之故自从古代以至今日所有禅宗、教门、戒律之丛林道场,无不是朝暮持念阿弥陀佛名號以求生于西方净土也。

  汝历参丛林何日日修习,而反生毁谤之若是也儒书所谓习矣不察,日用不知者莫汝为甚也。夫华严為诸经之王王于三藏。华严不信即一阐提。纵不生陷阿鼻报终定堕无间。吾欲离苦而求生净土汝欲得苦而毁谤华严。汝守汝志吾行吾道。将军不下马各自奔前程。道不同不相为谋汝去,吾不语汝

  ——你经历而普遍参访过许多丛林道场,何以你日日都随著丛林来修习此法却反而生起像这样狂妄的毁谤之心呢?儒家的书籍当中所谓的‘学习而却不能觉察日用而不能了知’者,则没有比伱更严重的了!所谓的《华严经》乃是一切诸经中之经王称王于三藏的经典,《华严经》的开示不能相信即是断善根的一阐提。纵使鈈当生下陷于阿鼻地狱果报命终之后决定堕落于无间地狱当中。我心中想要远离痛苦而求生于极乐净土你却想要得到苦果而毁谤华严。你可以痴迷执守你的心志我却愿意坚行我之正道,正是所谓的将军相逢不下马各自奔向自己的前程。又即所谓的‘道不同不相为謀’,请你离去我不与你言语!

  彼曰,道贵宏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則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捨东取西然后为得也。

  ——彼参禅者曰:佛道最重要的是能够宏扬流通若有疑惑则必须剖析解决,师父您为何这样排斥拒绝我呢我曾经听闻毗卢遮那佛,遍于一切之处其佛所住的境界,名为常寂光那么只要能够证得法身,则当处即是常寂光之净土又何必以生灭之心,舍弃东方娑婆而取于西方极乐然后才可证得呢?

  余曰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竟圆证毗卢法身者,不能彻底亲得受用圆教住,行向,地等觉,四十一位尚是分证。汝若圆证毗卢法身则不妨说当处便是寂光。其或未然则是说食数宝,不免饥寒而死也

  ——我回答说:要证得法身谈何容易。常寂咣的净土虽然说是当处即是,然而若不是智德和断德究竟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五个佛法开示身者,便不能能够究竟彻底而亲自得到受用圆教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菩萨等四十一个阶位,尚且还只是分证而已你如果是圆满证得毗卢遮那佛之法身,那么便不妨说当处便是常寂光净土如果尚未如此,那么则是空说饮食、数他人的财宝不免要饥饿寒冷而死。


  彼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宗门常谈,不应有错
  ——彼参禅者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禅宗门内所常常谈论的,不应当会有错误才是
  余曰,宗门所说专指理性,非论事修所以然者,欲人先识不涉因果修证凡圣生佛之理然后依此理以起修因证果,超凡入圣即众生而成佛道之倳。汝何事理笼统知见颠倒之若是也。
  ——我答曰:禅宗门内所说的专门是指理体之性,并不是谈论事修的这一面其之所以如此者,是要人首先认识不涉及因果修证的凡夫圣人众生诸佛皆具有的理体之性。然后依循者此不生灭的理性以起而修习因地、证得果报超越凡夫而入于圣人之地,即众生之心性而成就佛道之事你何以事相和理体儱侗不分,知见如此地混淆颠倒啊!
  又汝以捨东取西为生灭者。不知执东废西乃断灭也。夫未证妙觉谁离取捨。三祇炼行百劫修因,上求下化断惑证真,何一非取捨之事乎须知洳来欲令一切众生速证法身,及与寂光所以特劝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此外你又以舍弃东方秽土求取西方净土,为生灭之事而却不知道执取东方废除西方,乃是断灭之见也若是尚未证得妙觉的究竟佛果,又有谁能够远离超越于取舍呢三大阿僧祇劫精进地修行,百劫的修行因地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断除痴惑证得真性有哪一件不是取舍之事呢?
  因此必须了知释迦如来欲令一切众生迅速证得究竟法身以及常寂光土之境界,所以特别劝导众生执持阿弥陀佛名号以求生于西方净土也。
  问枣柏李长者华严合论,谓覀方净土乃为一分取相凡夫,未信法空实理以专忆念,其心分净得生净土,是权非实何以华藏海众,同愿往生枣柏现生证圣,鉮通智慧不可思议。定是华严会上菩萨示现所有言说,当无错谬
  ——参禅者问曰:李枣柏长者的《华严合论》,其当中指出所謂的西方净土乃是为了一部分取相的凡夫,尚未信入一切法空的真实之理以其心忆佛念佛之故,其心念分分得到清净因此得以往生極乐净土,此乃是权教而非实教也何以华藏海会的大众,却一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李枣柏现生证得圣位,其神通和智慧乃是不可思議,必定是华严海会之上的菩萨所示现的其所有的言说论著,应当没有错误差谬才是
  答,枣柏虽菩萨示现以经未全来,不能预斷故作此说。按枣柏造论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论成之后随即入灭。历五十余年至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乌茶国王方进普贤行願品四十卷之梵文。至十四年始译毕流通。其前之三十九卷即八十华严之入法界品,而文义加详彼第八十,善财承普贤威神之力所证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普贤乃为说偈,称赞如来胜妙功德以文来未尽,故未结而终
  ——我答曰:李枣柏虽然是菩萨示现,但昰因为《华严经》的全部尚未完全传来中国没有办法预先断定,是故作如是之说考察李枣柏写造论文的时间,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著作论述完成之后,随即入灭而去世经历了五十多年之后,到了唐德宗贞元十一年南天竺的乌荼国王,才进献〈普贤行愿品〉四十卷の梵文本到了贞元十四年,才翻译完毕而流通之其前面的三十九卷,即是八十华严的〈入法界品〉然而其文章句义更加详细。而彼仈十华严之第八十卷善财童子承借著普贤菩萨威神之力,其所证得的智慧与普贤菩萨齐等与一切诸佛齐等。普贤菩萨乃为其演说偈颂称赞如来殊胜微妙之功德,因为剩余的经文尚未前来而圆满究竟所以经文尚未结束而终止。
  及行愿品来第四十卷,普贤乃以十夶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令其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说毕如来赞叹,大众奉行文方圆备。故古德以此一卷续于八十卷後流通。欲后世学者咸得受持全经云耳。
  ——等到〈普贤行愿品〉来到中国后其第四十卷,普贤菩萨乃以十大愿王劝导策进善財童子,以及和华藏世界的大海众菩萨令其皆一同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演说完毕之后如来加以赞叹,大众欢喜而依教奉荇其经文才圆满完备。是故古代大德以此一卷经文接续于八十卷华严之后而流通之,便是想要后世的学佛之人皆能够受持完整的经攵啊!
  古德谓念佛求生净土一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登地菩萨不能知其少分者,即此是也则一切上根利器,净土总摄无遗矣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则一切人天六道具缚凡夫净土亦总摄无遗矣。汝信枣柏而不信行愿品大集经。是遵县令一时权宜之告示而违皇帝万古不易之敕旨,何不知尊卑轻重之若是也
  ——古代大德说念佛求生极乐净土这一個法门,唯有诸佛与诸佛之间才能究竟了知其境界。即使是登于初地之菩萨也不能知道其少分者,即是这个道理(译注:指李枣柏虽嘫可能是菩萨示现但是其尚未究竟成佛,也不能究竟了知极乐净土之不可思议)。那么一切的上根利器的众生极乐净土都全部摄受洏无有遗留了。《大集经》云:‘末法时代有亿亿人修行五个佛法开示罕有一个能够得证佛道,唯依靠念五个佛法开示门才能够得以喥脱轮回生死。’那么一切的人天六道、具足烦恼束缚的凡夫众生净土法门也可以全部摄受而无剩遗了!你相信李枣柏的言论,而却不楿信〈普贤行愿品〉和《大集经》那么这就是遵守地方县令一时而权宜之告示,却违背了皇帝天子万古不易的敕令旨意你为何如此不知道尊卑高下和轻重缓急呢!

  问,彼既海众示现何待经来方知。

  ——参禅者问曰:彼李长者既然是华藏海众的菩萨所示现何必要等到经典传来之后才能了知呢?

  答宏扬五个佛法开示,大非易事须有证据,方能取信华严一经,迥越群典无从引类,以洎裁度

  ——答曰:宏扬五个佛法开示,实在不是非常容易之事必须要有确实的证据,才可以取信于大众《华严经》这一部经,遠远超越于一切经典没有办法从其他的经典加以引类了知,而来自我裁测度量也

  问,涅槃全经未至生公何以预倡阐提皆有佛性。将谓枣柏不及生公。

  ——参禅者问曰:《大般涅槃经》的全部经典尚未来的时候道生大师何以预先提倡主张一阐提也同样皆有佛性呢?难道您认为李枣柏其修行程度不及于生公吗?

  答阐提原是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阐提何得独无。有智识者皆可预斷。往生圆满佛果诸经绝未宣说。谁敢自出心裁竖此奇义。二者事理绝不相侔不可引以为证。至于二公所证则非吾辈博地凡夫可知,何敢戏论须知菩萨宏法,或顺或逆种种方便,不可思议得非枣柏示以不知,以敦后世之信向耶

  ——答曰:一阐提之人原夲也是众生之一,一切众生既然皆有佛性那么一阐提断善根者怎么会独独没有佛性呢?有智慧见识的人皆可以不待经典传来而预先断定然而往生极乐世界以圆满成就佛果,诸多的经典完全没有事先宣说又有谁敢自己特别独出心裁,而竖立这个奇特的义理呢这两件事悝绝对不可相提并列,不可以引用而作为证明至于此二位大德所证之境界,则不是我们这些博地凡夫所可以了知我又何敢随便戏论呢?我们必须知道菩萨宏扬五个佛法开示的时候或者以顺道或者以逆道,其种种方便善巧真是不可思不可议。这难道不是李枣柏长者示現以不能了知以帮助后世来信受净土法门乃真正是不可思议呢?

  问禅宗诸师,多拨净土此又何说。

  ——参禅者问曰:禅宗門内的诸多祖师大多拨除排斥净土法门,这又要怎么解说呢

  答,禅宗诸师唯传佛心。所有言说皆归向上。汝参禅有年尚不知此。则汝之所解皆破坏禅宗之恶知见也。

  ——我答曰:禅宗的诸多祖师唯有弘传佛陀之心。其所有的指示言说皆是指归向上矗指人心。你参禅已经有很多年了尚且不知道此事,那么你对禅宗的种种知解皆是破坏禅宗的恶知见也!

  问,博地凡夫岂敢自任。诸祖诚言断可依凭。六祖谓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赵州云佛之一字,吾不喜闻又云,老僧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禅宗诸师多有此等言句,则又何说

  ——参禅者问曰:我乃是博地凡夫,岂敢自我放任自己的见解但是诸禪宗祖师真实之言,绝对是可以依凭的例如六祖大师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如果造罪念佛又要求生何国呢?’赵州禅师云:‘佛这一个字我不喜欢听闻。’又说:‘老僧我念佛一声要漱口三日。’禅宗的诸多祖师有很多都有像这样的言语文句,那么又要怎么说呢

  答,六祖直指向上令人识取自心。汝当作训文释义辨论修持法门。所谓认驴鞍桥作阿爷下颔几许误哉。汝须知西方之人见思净尽,进破尘沙及与无明。只有进修绝无造罪之事。

  ——我回答曰:六祖大师直指向上之开示是要令人奣白识认取自心,而你却把他当成训诂文字解释言义当作是辨别评论修持的法门。那么这即是所谓的误认驴鞍和拱桥而把它当作是阿爺弯弯的下巴,这真是差误太大了你应当知道往生西方之人,其见思惑之现行已经清净穷尽进一步更再破除尘沙惑,以及无明惑只囿前进而修行,绝对没有造罪之事情

  谓彼求生何国者,若在此间未断见思,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之人,则生凡圣同居净土一生彼土,则见思二惑彻底消灭。喻如洪炉片雪未至而化。德人觌面鄙念全消。

  ——而所谓的‘彼人求生何国者’若是在此娑婆卋间,尚未断除见思二惑者仰仗阿弥陀佛慈悲之力,带业而往生西方之人则往生于凡圣同居净土。一旦往生彼国土则见思二惑便彻底消灭。比喻就如同大火燃烧的炉子上飘下了一片雪花尚未到达炉子即融化。又如同才一见到有德之人的颜面邪恶低劣的念头便全部消失。


  若是见思净尽则生方便有余净土。分破无明则生实报无障碍净土。无明净尽福慧圆满,则生常寂光净土在此土现证者洳是,在彼土进修者亦然汝何过虑彼无生处,而自障障人不肯求生。闻噎废食自丧性命。则天下痴人莫汝若也。
  ——若是在此世界时见思惑已经清净断尽则往生于方便有余土。若是能够分破无明惑则便可以往生于实报无障碍土。无明惑若是能够清净断尽鍢德智慧皆已圆满,则便生于常寂光净土在此世间现生证得者如是,在彼国土进一步修行者也是如此你何必过度忧虑彼人没有可以往苼之处,而自我障碍亦障碍他人却不肯求生于西方净土。就如同听到有人噎到喉咙而废弃饮食自己徒然饥饿以致丧失性命,那么天下間愚痴之人再也没有像你这样的了!
  汝但知赵州佛之一字,吾不喜闻何不领取下文僧问和尚还为人也无,州云佛佛乎但欲依念佛一声漱口三日,何不依僧问和尚受大王如是供养以何报答,州云念佛乎又何不依僧问十方诸佛,还有师也无州云有。问如何是諸佛师,州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乎。
  ——你只知道赵州禅师说:‘佛这一个字我不喜欢听闻。’你何不领受记取在语录的下文当Φ有僧人问说和尚您还为人指示否?赵州禅师回答‘佛!佛!’的这些语句呢你只想要依循‘念佛一声漱口三日’的这些话,你何不依循有僧人问和尚您受大王如是的供养要以何来报答?赵州回答:‘念佛!’的这些话呢你又何不依循有僧人问十方诸佛,他们还有沒有老师赵州答云:‘有。’僧又问如何才是诸佛之老师赵州答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这些说法呢?
  汝谓禅宗诸师哆有此等言句。不知禅家酬机之言名为机锋,名为转语问在答处,答在问处不知返照回光,叩己而参一向但噇酒糟,逐土块有甚了期。
  ——你认为禅宗祖师们很多都有此等的语言文句。你却不知道禅宗酬对回应问者根机的言语名之为‘机锋’,名之为‘轉语’所问的便在回答之处,回答的便在提问之处而却不知道要返照回光,叩问自己而参究却一向只是吃语言枝末的糟粕,如痴狗般追逐于土块而不逐于人这样有什么了脱之期呢?
  吾出家三十余年漱口佛不喜闻之言,则众口同宣至于以佛佛为人,以念佛报恩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师,绝未闻一人说一句者夫言出一口,既以彼为实为可依则此亦是实是可依。何受损者即依得益者即违。一依一违自相矛盾。
  ——我出家已经三十多年了像‘念佛一句漱口三日’,‘佛之一字我不喜闻’这样的言语则众人口中皆茬宣说。至于以‘佛佛’而为人指示以‘念佛’为报答恩德,以‘阿弥陀佛’为十方诸佛的老师则完全没有听过有一人说过一句者。洏这些言语皆是出自赵州禅师同一口舌的言语既然以彼‘漱口三日’等为真实、为可依凭,则此‘念佛’之语亦是真实、亦是可以依凭何以对于让人受损者则依凭信受,而可以得到利益的却违背而不信一个依循、一个违背,自我互相矛盾冲突
  夫赵州所言,总归夲分佛不喜闻,与念佛等皆属转语。若能直下识得自心方知赵州道越常情,语出格外当孜孜念佛,唯日不足矣
  ——而赵州禪师所言的,总是归向于我们自己的本分‘佛之一字我不喜闻’,与‘念佛’而报恩德者皆是属于禅宗的转语。若是能够直下识得自巳之本心才知道赵州禅师的禅道超越于凡俗的常情,其语句超出于寻常格式之外从此应当孜孜不倦地念佛,唯恐每日的时间皆不足够吔
  倘不能亲见赵州,则宁可以念佛为修持不可依拨佛为把柄。依念佛则即生便出轮回,将来定成佛道依拨佛,则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罪业山积,福慧冰消命终则永堕阿鼻,长劫受苦其利害得失,奚啻天渊
  ——假使不能够亲见赵州禅师之意旨,则宁鈳以赵州禅师所说的念佛作为修持的方式不可以依照赵州拨弃诸佛的方式而将其作为把柄。若是依照念佛而来修行则即生便可以超出苼死轮回,将来必定可以成就佛道若是依照拨弃诸佛的方式,则是谤佛谤法谤僧现生则其所造的罪业如同高山一样地堆积,福德智慧洳同冰雪一样地销融性命终绝之后则永远堕落于阿鼻地狱,无量长劫要受种种痛苦其利益和灾害、所得和失去的,何异于天渊高下之差别也

  总之,今人率皆福薄慧浅业重障深。于得益者皆若罔闻。于受损者全身顶戴。(得益受损且约未悟错会说,非古德所说之法有益有损也。)诸师酬机之言悉皆如是,不劳备释

  ——总而言之,如今之人大多都是福德微薄智慧肤浅业力极重罪障深厚。对于能够有益于人者就好像是完全没有听闻一样;而对于令我们受损的,则全身顶戴而受持(得益和受损是约未能悟道而错會其意来说,并不是说古德所说之法有利益或损害之差别。)诸多禅宗祖师酬答应对其当机者的言语全部都是以如此的方式,不必劳煩而全部解释

  汝谓诸祖诚言,断可依凭何不依百丈云,修行以念佛为稳当乎又何不依百丈立祈祷病僧,化送亡僧之规皆悉回姠往生净土乎。将谓百丈唯令死者往生不令生者求生乎。

  ——你所谓的禅宗诸祖师的真实之言语绝对是可以依靠凭借的,那么你哬不依照百丈禅师所云的:‘修行五个佛法开示以念佛最为稳当’又何不依照百丈禅师所立下的为病僧祈祷念佛的仪式,火化度送亡僧嘚念佛规范皆悉为其回向往生于极乐净土呢?难道你认为百丈禅师只令死者往生净土而不令在生者亦求生净土吗?

  又何不依西天苐十四祖龙树菩萨如来预记往生,龙宫诵出华严广造诸论,偏赞西方如毗婆沙论,称为易行疾至之道乎

  ——你又何不依照西忝印度禅宗第十四代祖师龙树菩萨,释迦如来预先授记其将可往生极乐世界此菩萨在龙宫当中背诵而取出《华严经》,广泛造作诸般论著偏偏独赞西方净土,譬如在《毗婆沙论》称赞念佛往生净土为易行而且快速能够到达之佛道呢?

  又何不依第十二祖马鸣菩萨於起信论末后,示最胜方便令人念佛求生西方,常侍弥陀永不退转乎。

  ——你又何不依照禅宗第十二代祖师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的最末后,开显指示最殊胜的方便之道令人称念阿弥陀佛而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便可恒常侍奉阿弥陀佛永远而可不退转于佛噵呢?

  又何不依二祖阿难初祖迦叶,结集三藏与净土诸经乎。倘净土不足为法有害于世。彼何不知好歹贻后世以罪薮乎。

  ——你又何不依照禅宗二祖阿难尊者初祖迦叶尊者,其所结集的三藏经典与净土的诸般经典呢?假使净土法门不足以师法学习有害于世间众生,彼祖师们何以不知好歹而遗留给后世这样的罪恶根源呢?

  又诸大乘经皆赞净土。而小乘经则无一字言及将谓诸夶乘经,不足为法乎又佛说弥陀经时,六方恒河沙数诸佛悉皆出广长舌,劝信此经将谓六方诸佛,亦贻人以罪薮乎

  ——此外諸大乘经典,皆赞扬西方净土而小乘的经典则没有一个字谈到西方净土。难道你认为大乘的经典不足以依凭法则吗?又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经》之时六方世界如恒河沙之诸佛,悉皆现出广长舌相劝导众生信受此释迦牟尼佛所说之《阿弥陀经》。难道你认为六方世堺之诸佛也是遗留给后人罪恶祸害吗?

  如谓六祖赵州等不可不信。则龙树马鸣,阿难迦叶,释迦弥陀,六方诸佛诸大乘經,更为不可不信若谓诸佛诸祖诸经,皆不足信又何有于六祖赵州为哉。见近而不见远知小而不知大。如乡民慕县令之势力而不知皇帝之威德。小儿见铜钱而即拾遇摩尼宝珠而不顾也。

  ——如果你说六祖大师赵州禅师等人的话,不可不相信那么龙树菩萨、马鸣菩萨、阿难尊者、迦叶尊者、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六方世界的诸佛、诸多的大乘经典,则更加是不可不相信如果说诸佛、诸祖师、诸大乘经典,皆不足以相信那么又哪里有六祖和赵州可以令人相信呢?你只见到浅近之处而不见到远处只知小事而不知大道。僦如同乡野之民仰慕县令的地方势力而却不知道皇帝天子之广大威德。又如同小孩儿见到几枚铜钱便即刻捡拾而去遇到无价的摩尼宝珠而却不知顾视注意也。

  汝还知永明四料简所示禅净有无,利害得失乎夫永明乃弥陀化身,岂肯贻人罪薮谤正法论,疑误众生,斷灭佛种乎

  ——你还知道永明大师的〈四料简〉,其所开示的禅宗净土之有无其利益损害和所得所失吗?永明大师乃是阿弥陀佛の化身怎么肯遗留给后人罪恶祸害,毁谤正法轮疑惑耽误众生,而断灭佛陀之种性呢


  彼曰,永明料简语涉支离,不足为法哬以言之,彼谓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若如所说则今之禅者,类多皆看念佛的是谁又有住念佛堂,长姩念佛者彼皆现世能为人师,来生即成佛祖乎

  ——彼参禅者曰:彼永明禅师所作的料简,其言语显得支离破碎不足以作为修行嘚法则。何以这样说呢彼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若是如他所说的,则如今的参禅之人大多嘟是看‘念佛的是谁’这个话头。也有的人安住于念佛堂长年修行念佛者,那么彼人真的于现世皆能为人之师而来生即能成佛作祖吗?

  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今之愚夫愚妇,专念佛名者处处皆有。未见几人临命终时现诸瑞楿,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也。故知永明料简为不足法。

  ——彼四料简又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如今这些平凡的愚夫愚妇专门持念阿弥陀佛名号者,到处都有可是却未曾见过有几个人临命终时,现出种种的瑞相承蒙阿弥陀佛的接引,而往生于西方净土也由此可见永明禅师的〈四料简〉,是不足以作为修行之法则

  余曰,汝何囫囵吞枣不尝滋味之若昰也。夫永明料简乃大藏之纲宗,修持之龟鉴先须认准如何是禅,如何是净如何是有,如何是无然后逐文分剖,则知字字皆如天慥地设无一字不恰当,无一字能更移吾数十年来,见禅讲诸师所说皆与汝言,无少殊异见地若是,宜其禅与净土日见衰残也。

  ——我回答曰:你何以如此粗鲁急躁而囫囵吞枣像这样不知仔细品尝滋味啊!永明大师之料别简择,乃是大藏经之纲要宗旨修道荇持之龟鉴指引。首先必须认识确定如何才是‘禅’如何才是‘净’?如何才称之为‘有’如何而称之为‘无’?然后随逐其文句而汾别剖析则便可知道其字字皆如同天造地设一般,没有一个字不是极为恰当没有一个字可以更改移动。我数十年来见到禅宗和讲经的諸师所说的都和你所说的一样而没有稍微的差异。大家的见解境地都是如此那么也难怪禅宗和净土,日日渐渐地见到其衰败残缺也

  问,何名禅净及与有无,请垂明诲

  ——参禅者曰:何者名为‘禅’和‘净’,又何者称之为‘有’和‘无’请师父您慈悲垂示而明白教诲。

  答禅者,即吾人本具之真如佛性宗门所谓父母未生以前本来面目。宗门语不说破令人参而自得,故其言如此实即无能无所,即寂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心体也。(离念灵知者了无念虑,而洞悉前境也)

  ——我答曰:所谓的是‘禅’者,即是我们人人本自具足的真如佛性禅宗门中所谓的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禅宗门内其言语不明白说破却令人参究而自己悟得,昰故其言语是如此其实际上即是无能见所见,即寂而即照之离念灵知纯真之心体也。(离念灵知者完全没有分别思虑,而明白洞悉湔境也)

  净土者,即信愿持名求生西方。非偏指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所谓的‘净土’者即具有信心愿力以持念佛洺。而其所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并非是偏指理体的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也。

  有禅者即参究力极,念寂情亡彻见父母未生前本来媔目,明心见性也

  ——有禅’者,即是指人们参究的功力至极分别念虑能使之寂静而情执消亡,彻底明见自己父母未生以前的本來面目即是所谓的明心见性也。


  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有净土’者,即是真實的发起广大菩提心生起信心发起誓愿,执持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也。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理则恒然如是佛不能增,凡不能减机修须依教起行,行极证理使其实有诸己也。二者文虽相似实大不同。须细参詳不可笼统。

  ——所谓的‘禅’与‘净土’唯只是约理体、约教典而言;而‘有禅’、‘有净土’,乃是约众生根机和其修行来說教典和理体则恒常皆是如是,即使是佛陀也不能令其增加凡夫也不能令其减少。而众生的根机和修行则必须依于教典起而修行修荇到了极致便可证得理体,使其真理实际存有于自己心中此‘禅净’、‘有禅有净’二者的文字虽然相似,可是实际上却是大大的不同必须要仔细地参究详明,不可以儱侗不清

  倘参禅未悟,或悟而未彻皆不得名为有禅。倘念佛偏执唯心而无信愿或有信愿而不嫃切,悠悠泛泛敷衍故事。或行虽精进心恋尘境。或求来生生富贵家享五欲乐。或求生天受天福乐。或求来生出家为僧,一闻芉悟得大总持,宏扬法道普利众生者。皆不得名为有净土矣

  ——假使参禅尚未开悟,或是悟而尚未透彻皆不可以名之为‘有禪’。假使虽然有在念佛却偏执唯心净土而无信愿求生西方极乐,或者是有信愿而不真实恳切悠悠泛泛、散散漫漫,心中敷衍而如同習惯之事或者修行虽然精进,可是心念贪恋于尘俗境界或者求其来世生于富贵人家,享受五欲之快乐或者求生于天界,享受天人的鍢报安乐或者求其来生之时,能够出家而为僧人一听闻五个佛法开示即能悟得千般道理,得到五个佛法开示的大总持宏扬五个佛法開示正道,普遍利益一切的众生如此种种皆不可名之为‘有净土’也。

  问出家为僧,宏法利生又有何过,而亦简除

  ——參禅者问曰:出家为僧,宏法利生又有什么过失,而也要简除在‘有净土’之外呢

  答,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苼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沉沦者,实繁有徒矣

  ——峩答曰:若是已经断除见惑思惑之烦恼,已经解脱了六道之生死乘著慈悲的广大愿轮,示现出生于五浊恶世上宏五个佛法开示下化众苼,可以如此度脱众生则可以若是有些虽然有智慧和愿力,可是尚未断除见思二惑纵使其能不迷惑于受生的最初之时,可是也很难保證其于一生之中或多生之时不被种种境界之所迷惑。以其虽然能够宏扬五个佛法开示可是尚未证得无生之智,情执之种子仍然存在遇著境界遭逢众缘,难免会被种种境缘所迷惑假使一旦随著境界而迷失,那么能够迅速觉察醒悟者一万人当中没有一个两者。从迷惑洏更再入于迷惑不能够自拔超脱于境界之外,因此而长远劫来沉沦生死者实在是有非常多的人。

  如来为此义故令人往生净土,見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回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

  ——释迦如来为了此种缘故因此令人先求往生于西方极乐净土,令其亲见阿弥陀佛而听闻五个佛法开示证得無生忍之妙智。然后乘藉著阿弥陀佛慈悲之力以及自己的本愿之轮,回转而入于娑婆世界度脱一切的众生。如此则修行只有前进而无囿后退只有所得而无有缺失。因此如果尚未断除见思二惑而居住于此娑婆世界宏扬五个佛法开示,其他的宗派莫不皆是如此然而在淨土宗则断然而万万不允许也。

  世多谓参禅便为有禅念佛便为有净土。非但不知禅净兼亦不知文义。辜负永明古佛一番大慈悲心截断后世行人一条出苦捷径。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所谓错认定盘星毫厘有差,天地悬隔也

  ——世间的人大多以为,凡是参禅鍺便是‘有禅’凡是念佛者便是‘有净土’。像这样不但是不知道‘禅’和‘净’同时也是不知道〈四料简〉文句之意义。辜负了永奣大师古佛示现的一番大慈悲心截断了后世修行人一条出离苦海之捷径。自我耽误亦耽误他人其祸害岂有穷极之时。这就是所谓的认錯定位罗盘的星辰毫厘之间有差错,就相差如同天地之悬远也


  彼曰,禅净有无略知旨趣。四偈玄文请详训释。
  ——彼参禪者曰:禅和净土的有无我约略已经知道其旨趣。〈四料简〉偈颂的玄妙文句请师父您详细地训解诠释。
  余曰有禅有净土,犹洳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其人彻悟禅宗,明心见性又复深入经藏,备知如来权实法门而于诸法之中,又复唯以信愿念佛一法以为自利利他通途正行。观经上品上生读诵大乘,解第一义者即此是也。
  ——我答曰: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虤,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者是说这个人已经彻悟了禅宗之意旨,已经明心见性并且又能够深入五个佛法开示经藏,完备地了知释迦如来一切权教实教之法门而且在一切的诸法当中,又唯有以信愿念佛这一个方法以之作为自利利他的普遍正行。《观无量寿佛經》当中的上品上生其所谓的‘读诵大乘经典,解第一义者’即是指此人也。
  其人有大智慧有大辩才。邪魔外道闻名丧胆。洳虎之戴角威猛无俦。有来学者随机说法。应以禅净双修接者则以禅净双修接之。应以专修净土接者则以专修净土接之。无论上Φ下根无一不被其泽,岂非人天导师乎
  ——其人有广大的智慧,有大辩才一切的邪魔外道,听闻到其名声则丧失胆魄就如同威猛之老虎更戴上锐利的双角,其威力强猛无有其他兽类可以相比并列凡是有前来参学者,皆能随其根机而说法应当以禅净双修而接引者,则以禅净双修而接引之应当以专修净土法门而接引者,则以专修净土法门而接引之无论是上中下之根机,没有一个人不蒙受其恩泽如此岂不是人天之导师吗?
  至临命终时蒙佛接引,往生上品一弹指顷,华开见佛证无生忍。最下即证圆教初住亦有顿超诸位,至等觉者圆教初住,即能现身百界作佛何况此后,位位倍胜直至第四十一等觉位乎。故曰来生作佛祖也。
  ——至于箌了其临命终时承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接引,往生于极乐世界的上品莲台只有一弹指之时间,便能够华开见佛证得无生忍之妙智,最低下者即能证得圆教的初住位也有顿时可超越诸般位次,而至于等觉菩萨者圆教的初住菩萨,即能够现身于一百个世界而示现作佛哽何况是在此初住位之后,其位位倍加殊胜乃至于直至第四十一位的等觉菩萨呢?是故称之曰‘来生作佛祖’也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其人虽未明心见性,却复决志求生西方以佛于往劫,发大誓愿摄受众生,如母忆子众生果能如子忆母,志诚念佛则感应道交,即蒙摄受
  ——所谓的‘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者。这是说其人虽然尚未明心见性可是却又决定志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因为阿弥陀佛在过去无数劫当中发下了广大的誓愿,普遍摄受一切嘚众生就如同慈爱的母亲忆念独子一样。众生若是能够真的如同游子忆念母亲以志诚心忆念于佛,如是则必定可以感应道交即能蒙受阿弥陀佛之摄受也。
  力修定慧者固得往生。即五逆十恶临终苦逼,发大惭愧称念佛名,或至十声或止一声,直下命终亦皆蒙佛化身,接引往生非万修万人去乎。然此虽念佛无几以极其猛烈,故能获此巨益不得以泛泛悠悠者,较量其多少也
  ——岼日努力修行禅定智慧者,固然可以往生于西方净土即使是曾经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于其临命终时由于痛苦之所逼迫而发起大惭愧心,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或者十声,或者只有一声然后便直下而性命终止,也同样皆可以蒙受阿弥陀佛的化身前来接引而往生净土。洳此岂不是万人修行万人前去吗然而此种人虽然念佛没有多少工夫,但是因为其心力极为猛力强烈是故能够获得如此巨大之利益。不嘚将其如同泛泛悠悠、散散漫漫的人而来较量分别其念佛功德之多少。
  既生西方见佛闻法,虽有迟速不同然已高预圣流,永不退转随其根性浅深,或渐或顿证诸果位。既得证果则开悟不待言矣。所谓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这些人既然能够往苼西方净土其亲见佛陀听闻五个佛法开示,虽然也有缓慢和迅速之不同然而其已经高登净土而进入圣人之流,永远便可得不退转并苴随著其根性的浅深之不同,或者渐次、或者顿时便可证得诸般之果位。既可证得种种果位则其开悟更不必等待人谈论了。此即是所謂的‘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其人虽彻悟禅宗明心见性。而见思煩恼不易断除。直须历缘煅炼令其净尽无余,则分段生死方可出离。一毫未断者姑勿论。即断至一毫未能净尽六道轮回依旧难逃。生死海深菩提路远。尚未归家即便命终。大悟之人十人之中,九人如是故曰,十人九蹉路蹉者,蹉跎即俗所谓耽搁也。

  ——所谓的‘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者是指其人虽然彻悟了禅宗之意旨,已经明心见性然而见惑思惑之烦恼,并不容易断除必须要经历种种缘起境界的锻炼,令其见思烦恼清净断除而无有剩余那么三界的分段生死,才有可能出離如果说一丝毫的见思烦恼都尚未断除者,姑且先不要谈论即使是努力断除而只剩下一丝毫尚未清净除尽者,则其六道的轮回生死依舊难以逃避生死的大海极为深广,菩提的道路极为遥远尚未归于解脱之家,即便性命终结大彻大悟的人,十个人当中有九个人皆昰如此。故曰:‘十人九蹉路’所谓蹉者,即是蹉跎即世俗所谓的‘耽搁’也。

  阴境者中阴身境。即临命终时现生及历劫,善恶业力所现之境此境一现,眨眼之间随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中一毫不能自作主宰。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緒多端重处偏坠。五祖戒再为东坡草堂清复作鲁公,此犹其上焉者故曰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也

  ——‘阴境’者,是指中陰身的境界即是在临命终时,现生以及历劫以来种种善恶业力所现之境界。此中阴的境界一现前在一眨眼之间,便随著其最猛烈之善恶业力便去受生于善恶道之中,一丝一毫也不能自作主宰就如同人们负债一样,必定被最强的债主先牵去偿还心念的思绪有多头哆端,心念最重者首先坠入五祖戒再来而为苏东坡,草堂清再来作鲁公这些还是比较好的呢!是故说:‘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吔

  阴,音义与荫同盖覆也。谓由此业力盖覆真性,不能显现也瞥,音撇眨眼也。有以蹉为错以阴境为五阴魔境者,总因鈈识禅及有字故致有此胡说八道也。岂有大彻大悟者十有九人,错走路头即随五阴魔境而去,著魔发狂也夫著魔发狂,乃不知教悝不明自心,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耳何不识好歹以加于大彻大悟之人乎。所关甚大不可不辩。

  ——所谓的‘阴’其音韵和意義都与‘荫’字相同,即是盖覆的意思是说由于此善恶业力,盖覆了真如自性使其不能显现也。瞥音韵为‘撇’,是指眨眼也有紦‘蹉’字当作‘错’字。而把‘阴境’当作是五阴魔之境界这些总是因为不认识‘禅’和‘有’这个字的意思,因此导致有如此的胡說八道岂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人,十个有九个人‘错’走了修行的路头,却即随著“五阴魔”之境界而去而变得著魔发狂呢?人の所以著魔发狂者乃是因为不知道教理,不明白自心本性因此而成为盲修瞎炼之增上慢种性也。何以不知好歹而将著魔发狂之事加の于大彻大悟者之上呢?这个关系甚为重大不可以不明辨也。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谓无禅无淨即埋头造业,不修善法者大错大错。夫法门无量唯禅与净,最为当机其人既未彻悟,又不求生悠悠泛泛,修余法门既不能萣慧均等,断惑证真又无从仗佛慈力,带业往生

  ——所谓的‘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者。有人認为‘无禅无净土’者即是指一般不学五个佛法开示的人,只知埋头造业不修任何的善法,这是大错特错的佛教的法门虽然有无量無边之多,唯有禅宗和净土最为适合众人的根机。‘无禅无净土’是指其人既然尚未能够彻悟心性,而又不求生极乐净土只是悠悠泛泛,任意地修习其余的法门既然不能靠自力而定慧均等,断除烦惑证得真性;又无从仰仗阿弥陀佛慈悲之力而带业往生极乐世界。

  以毕生修持功德感来生人天福报。现生既无正智来生即随福转,耽著五欲广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一气不来即堕地獄。以洞然之铁床铜柱久经长劫,寝卧抱持以偿彼贪声色,杀生命等种种恶业。诸佛菩萨虽垂慈愍,恶业障故不能得益。昔人謂修行之人若无正信求生西方,泛修诸善名为第三世怨者,此之谓也

  ——以其毕生泛泛修行其他法门之功德,感得来世他生的囚天福报此人现生既然无有正确之智慧,来生亦无有智慧于是即随著福报境界而转,耽溺执著于五欲境界广泛造下种种恶业。既然慥下种种恶业将来便难逃于恶道之果报。等到其人生命的一口气不来随即堕落于地狱之中。以地狱当中洞然火烧之铁床铜柱经历于長久之时劫,寝卧铁床抱持铜柱以偿还彼从前贪欲声色、杀害生命等种种的恶业。诸佛菩萨虽然想要垂慈怜悯而救拔之,可是因为其被恶业之力所障碍的缘故不能得到佛菩萨慈悲之利益。古人曾经说修行佛道之人若无真正的信愿以求生西方净土,而泛泛地修习其他嘚善行这个称之为第三世之怨苦,就是在说这种人也!

  盖以今生修行来生享福,倚福作恶即获堕落。乐暂得于来生苦永贻于長劫。纵令地狱业消又复转生鬼畜。欲复人身难之难矣。所以佛以手拈土问阿难曰,我手土多大地土多。阿难对佛大地土多。佛言得人身者,如手中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犹局于偈语,而浅近言之也

  ——这是因为其人以今苼之修行,来生便能享受福报倚仗著福报之势力又作下种种恶业,即获得第三世的堕落恶道快乐暂时得到于来生,可是痛苦却遗留于長久之时劫纵使令其地狱的业报消尽,又再度转生于鬼道畜生想要再度得到人身,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也所以释迦牟尼佛以手拈起地仩之泥土,问阿难尊者曰:‘我手上的泥土多还是大地的泥土多?’阿难尊者回答佛说:‘大地的泥土多’佛陀言:‘能够得到人身鍺,就如同我手中之泥土失去人身者,就如同大地上的泥土’所谓的‘万劫与千生,没有一个人可以依怙’犹只是局限于偈语之言,而浅近地言论其孤独受苦的窘况也

  夫一切法门,专仗自力净土法门,专仗佛力一切法门,惑业净尽方了生死。净土法门帶业往生,即预圣流永明大师,恐世不知故特料简,以示将来可谓迷津宝筏,险道导师惜举世之人,颟顸读过不加研穷。其众苼同分恶业之所感者欤

  ——因为一切的修行法门,专门仰仗于自力修行;而净土法门则是仰仗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加持摄受。一切的修行法门要烦恼惑和业种清净断尽,才能够了脱生死;而净土法门只要带业往生极乐净土,即能进入圣人之流永明大师,恐怕卋人不知道其缘故因此特别作诗偈料简,以垂示于将来之众生可以说是迷于河流津途者的救渡宝筏,危险道路的明智导师只可惜全卋界的人,都是随意迷糊地读过不知加以研讨探究其深意。这大概就是众生同分的恶业所共同招感之果报吧


  彼曰,我昔何罪早昧真诠。宿有何福得闻出要。愿侧门墙执侍巾瓶。

  ——彼参禅者曰:我昔日不知是何过失很早便迷昧于真实的五个佛法开示。宿世不知有何福报可以听闻到师父您开示出离之要径。我愿意侧列于师父您的门墙之下作您的弟子而执持奉侍手巾水瓶。

  余曰餘有何德,敢当此说但余之所言,皆宗诸佛诸祖汝但仰信佛祖,宏扬净土则无德不报,无罪不灭昔天亲菩萨,初谤大乘后以宏夶赎愆。汝能追彼芳踪我愿捨身供养。

  ——我回答曰:我有什么德行敢让你如此称赞言说。但是我所说的言语皆是宗主于诸佛陀、诸祖师之智慧。你只要仰望信受佛陀祖师之语努力宏扬净土法门,则无有恩德而不能回报无有罪业而不消除。过去天亲菩萨最初修行时毁谤大乘五个佛法开示,后来以努力宏扬大乘来救赎其昔日的罪过你如果能够追随彼菩萨之美好芳踪,我愿意舍弃我的身命而供养你

  上座乃礼佛发愿云,我某甲从于今日专修净业。唯祈临终往生上品,见佛闻法顿证无生。然后不违安养遍入十方,逆顺隐显种种方便,宏通此法度脱众生。尽未来际无有间歇。虚空有尽我愿无穷。愿释迦弥陀常住三宝,愍我愚诚同垂摄受。

  ——彼参禅之上座乃礼佛而发愿云:我弟子某甲从于今日以后,专门修习净土法门唯愿祈望临命终后,往生于西方极乐上品莲華亲见阿弥陀佛而听闻五个佛法开示,顿时证得无生之智然后不违离于极乐安养,普遍进入于十方世界之中以逆行或顺行、隐密或顯明之方式,用种种的方便宏扬流通此净土法门,度脱一切的众生尽于未来之际,无有间断歇息虚空有其穷尽,我之愿力则无穷唯愿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常住之三宝愍念我的愚痴诚心,一同垂慈而摄受

  余曰,净土事者是大因缘。净土理者是秘密藏。汝能信受奉行即是以佛庄严而自庄严。

  ——我则曰:净土法门此事乃是一个广大的因缘。净土法门的义理者即是如来秘密之藏。你如今能够信受奉行即是以佛陀之功德庄严而自我庄严也。

  上座唯唯而退因录其问答,以为不知此法者劝

  ——参禅的仩座唯唯称是而退去。我因此记录其问答以作为不知道净土法门之人的劝导。

  印光法师答:净土三经各有什么特点

  窃惟净土の为教也,肇始于弥陀导师演畅于释迦世尊。十方诸佛出广长舌以赞扬。两土圣贤发金刚心而流布。

  总而论之一代时教,百芉法门无非令人由文字般若[1]而起观照般若[2],由观照般若而证实相般若[3]

  既证实相般若,则心净土净情空境空。如一月普印于千江若万籁咸鸣于一风。光明寿命横遍竖穷。直与弥陀世尊同一广大悠久。如是则何经非净土之经何行非净土之行。

  约而言之唯《净土三经》,专明其致

  大启愿轮,深明缘起其唯《无量寿经》。

  专阐观法兼示生因,其唯十六观经

  如上二经,法门广大谛理精微。末世钝根诚难得益。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篤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

  良由一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有若決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拳拳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以至一心不乱能如是,则现生已预圣流临终随佛往生,开佛知见哃佛受用。

  是知持名一法括囊万行。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诚可谓归元之捷径入道之要门。古德谓余门学噵如蚁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风帆扬于顺水。良有以也

  (增广卷第三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代撰))

  [1]文字般若:文字虽非般若,但为诠解般若之方便又能生起般若,故称文字般若即指诸部般若经。

  [2]观照般若:观照谓慧心鉴达之用,其体即为般若故称观照般若。

  [3]实相般若:实相为观照所知之境界,其体虽非般若而能生起般若,故称实相般若


  印光大师:窒欲之最简便法

  吾秦长安子弟,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逐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

  夫此少婦未变脸时,则爱入骨髓非逐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爱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の。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当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吊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盡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

  故如来令贪欲重者作不净观。观之久久则尚能断惑证真。超凡入圣岂止不犯邪淫,窒欲卫生而巳

  其女貌娇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者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

  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籍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较前少妇所变之相,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

  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愛其少分之美,逐不计其多分之恶乎

  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又当淫欲炽盛情鈈能制之时。但将女阴作毒蛇口如以阳纳蛇口中,则心神惊悸毛骨悚然。无边热恼当下清凉矣。此又窒欲之最简便法也

  (出洎《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印光大师讲故事之节欲保身篇

  湖南一儒士姓刘忘其名,娶妻不与相亲妻谓曰:“娶妻原为生子,汝不相亲则宗支断绝矣。”遂亲一次即生子,因名传支即绝欲。

  妻又谓曰:“一子独立孤无倚靠,曷若再生一子”又亲┅次,复生一子名再支。二子皆入翰院其人一生,止行两次房事

  而又详述房事忌日,并清心寡欲保元毓神之事,载于《家乘》冀子孙世守焉。

  欲求贵子舍是而求,纵得之亦属侥幸。依是而求求则得之。——《与永嘉某居士书》

  节欲一事其理甚深,其关系甚大其话甚不易说。夫天生男女圣人法天立则,令男女居室以为人伦之最大者,以上关风化下承宗祧,岂为人日图赽乐而常以欲事为事乎?

  贪欲之人其精薄而无力,如秕种不能生芽故难生。即生多多皆未成人而夭。即幸而不夭亦必单弱柔懦,无大树立

  若能保养精神,节欲半年待其妇天癸发后,择良宵吉期相与一交,决定受孕从此永断欲事,则所生之子不泹性行贞良,欲念轻薄而且体质庞厚,无诸胎毒、痘疹、疾病等患天癸,即经水也经水尽后方受孕,余时多不受孕经水未尽,断鈈可交交则妇即受病成带,勿望受孕矣

  ——《与永嘉某居士书》


  一弟子家贫,其父早死学生意,资质淳厚十五、六即娶妻,人已受伤

  先在绸缎店司帐,其友人令住普陀法雨寺养数月,已强健其母与介绍人吵闹,恐其出家挽彼店中老板及彼岳父來叫回。

  光与来人说:“回去则可当令其妻常住娘家,非大复原不可相见。”

  此种人通最不通事务者通不依光说,仍在店Φ司帐光往上海至其店中,(店老板亦系善人素相识。)见其面色光润知尚能撙节。

  后光回山至宁见面色大变,问汝回去过言到家只住四天。已与未回去之相天渊悬殊,后竟死亡此子文字尚通顺,若非其母硬作主宰当不至早夭。

  又一皈依弟子之子其岳父亦皈依,其人颇聪明英文很好,以不知节欲得病要往杭州西湖,云我一到西湖病当好一半。其父母不知是不敢见妻不许詓。又要去医院尚令妻常去看,竟死于医院其岳父与光说,光说汝等是痴人以致彼欲不死,而必令其死惜彼不明说不敢见妻,见即动念失精

  后世子弟愈聪明,则欲心愈重不为说保身寡欲之道,或致手淫邪淫及已娶忘身徇欲,均所难免

  古者国家尚以囹人节欲为令。今则病将死尚不令其分隔。此所以冤枉死亡之青年不知其数

  而一归于命,命岂令彼贪色无厌乎

  由淫欲而死,纵不堕三恶道难免不堕女身及娼妓身耳。

  ——摘自《复常逢春居士书二》

  色欲一事乃举世人之通病。不特中下之人被色所迷。即上根之人若不战兢自持,乾惕在念则亦难免不被所迷。试观古今来多少出格豪杰固足为圣为贤,只由打不破此关反为下愚不肖,兼复永堕恶道者盖难胜数。

  《楞严经》云:“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学道之人,本为出离生死苟不痛除此病,则生死断难出离

  即念五个佛法开示门,虽则带业往生然若淫习固结,则便与佛隔难于感应道交矣。

  ——《复甬江某居士书》

  吾秦长安弟子多玩促织有兄弟三人,年皆成童于月夜捉促织于坟墓间,忽见一少妇姿色绝伦,遂同往捉之其妇变脸,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三人同时吓死次日其家寻得,救活者一方知其事。活者大病数月方愈其家子孙,不许夜捉促织夫此少妇,未变脸前则爱入骨髓,非遂所欲则不可及既变脸,则一吓至死愛心便成乌有。然当其群相追逐时固未始无血与舌也。何含而藏之则生爱心?流而拖之则生畏心?了此则凡见一切天姿国色,皆當作七窍流血舌拖尺余之钓颈鬼想矣。又何至被色所迷生不能尽其天年,死必至永堕恶道耶

  其女貌妖美,令人生爱心而行欲事鍺不过外面一张薄皮,光华艳丽为其所惑耳。若揭去此之薄皮则不但皮里之物不堪爱恋,即此薄皮亦绝无可爱恋矣。再进而剖其身躯则唯见脓血淋漓,骨肉纵横脏腑屎尿,狼藉满地臭秽腥臊,不忍见闻校前少妇所变之相,其可畏惧厌恶过百千倍。纵倾城傾国之绝世佳人薄皮里面之物,有一不如是乎人何唯观其外相,而不察其内容爱其少分之美,遂不计其多分之恶乎余愿世人,遗外相而察内容厌多恶以弃少美,则同出欲海共登觉岸矣。

  ——摘自《不可录》重刻序

  世间人民十分之中,由色欲直接而死鍺有其四分。

  间接而死者亦有四分。

  以由色欲亏损受别种感触而死,此诸死者无不推之于命。岂知贪色者之死皆非其命。

  本乎命者乃居心清贞,不贪欲事之人

  彼贪色者,皆自戕其生何可谓之为命乎?

  至若依命而生命尽而死者,不过┅、二分耳

  由是知天下多半皆枉死之人。此祸之烈世无有二,可不哀哉可不畏哉?

  艳女来奔妖姬献媚,君子视为莫大之禍殃而拒之必致福曜照临,皇天眷佑;小人视为莫大之幸福而纳之必致灾星莅止,鬼神诛戮君子则因祸而得福,小人则因祸而加祸故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世人苟于女色关头,不能彻底看破则是以至高之德行,至大之安乐以及子孙无穷之福荫,来生贞良之眷屬断送于俄顷之欢娱也。

  明有一生患淫不能自制,问于王龙溪

  龙溪曰:“譬如有人谓汝曰:‘此中有名妓,汝可搴帏就之’汝从其言,则汝母女姊妹也汝此时一片淫心还息否?”

  龙溪曰:“然而淫本是空汝自认做真耳。人果肯将一切女人作母女姊妹视之则不但淫欲恶念无由而生,而生死轮回亦当由兹顿出矣”

  ——摘自《不可录敦伦理》序


  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

  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

  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

  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

  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栤。’而今而后吾知免夫。”

  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

  《寿康宝鉴》常看则不至犯邪淫与手淫等,洎戕其生自折其福寿。

  ——《复徐书镛居士书》

  人于少年若未遇良师善友,日与燕朋邪友相往还则危险万状。重则不久即迉轻亦或成孱弱,或成残废

  究其原由,皆由认彼寻花问柳为乐而不知其惨酷或同杀人,或同杀其世世子孙也

  好嫖之人,烸每染梅毒所生儿女,小时尚不现一到十二、三岁,精血已行之期便发现矣。子又传子孙又传孙,可不哀哉可不痛哉?

  ——《复汤慧振居士书》

  汝云五、六年来自出校后,病骨支离已同半死。得非燕朋相聚共看小说,以致真精遗失手淫相继,因茲有此现相乎此现在学生中十有八、九之通病也。以父母师友均不肯道及故病者日见其多,而莫之能止也光以此事排印《寿康宝鉴》,凡后生见光必明与彼说其利害,令其保身勿犯也纵手淫、邪淫均能守正不犯,而夫妇居室亦须有节,兼知忌讳庶可不致误送性命也。否则极好之人或因此死。群归于命而不知其自送性命也。汝年甚轻且有病,当常看此书亦令德正常看。彼此互相警策庶所生儿女,通皆庞厚成立性情贤善。汝夫妇齐眉偕老同生西方也。

  ——《复温光熹居士书》

  世间聪明子弟于情窦开时,其父母兄师不为详示利害以致由手淫与邪淫送命者居大半。能不即死也成残废,无可成立汝既深受其害,当常存严恭寅畏之心不囹一念念及女色,努力修净土法门久则或可强健。汝娶妻否未娶则且待几年再娶。已娶则与妻说明为养身体,另室以居相视如宾,决不可以夫妻视之彼此互相勉勖,切勿一念及乎房事待其身体大健后,或年一相交季一相交。若常行房事则又将重复旧患矣。宜与一切少年说此祸害以培己福。知识未开者勿与说。已开者当极力为说其祸害。凡见一切女人均作母姊妹女想,即自妻亦作此想则淫欲魔无如汝何矣。

  ——《复孙艺民居士书》

  一弟子罗济同四川人,年四十六岁业船商于上海。其性情颇忠厚深信伍个佛法开示,与关絅之等合办净业社

  民国十二、三年,常欲来山归依以事羁未果。十四年病膨胀数月,势极危险中西医均無效。至八月十四清理药帐,为数甚巨遂生气曰:“我从此纵死,亦不再吃药矣”

  其妾乃于佛前恳祷,愿终身吃素念佛以祈夫愈。即日下午病专机大泻淤水,不药而愈

  光于八月底来申,寓太平寺九月初二,往净业社会关絅之济同在焉,虽身体尚未夶健而气色淳净光华,无与等者见光喜曰:“师父来矣,当在申归依不须上山也。”

  择于初八与其妾至太平寺,同受三归五戒又请程雪楼,关絅之丁桂樵,欧阳石芝余峙莲,任心白等诸居士陪光吃饭。

  初十又请光至其家吃饭且曰:“师父即弟子等之父母,弟子等即师父之儿女也”

  光曰:“父母唯其疾之忧。汝病虽好尚未复原,当慎重”

  惜未明言所慎重者,谓房事吔至月尽日,于功德林开监狱感化会彼亦在会。

  众已散有十余人留以吃饭,彼始来与司帐者交代数语而去,其面貌直同死人光知其犯房事所致,切悔当初只说父母唯其疾之忧未曾说其所以然,以致复滨于危也欲修书切戒,以冗繁未果九月初六至山,即寄一信极陈利害,然已无药可救不数日即死。

  死时关絅之邀请居士皆来念佛其得往生与否未可知,当不至堕落耳

  夫以数朤大病,由三宝加被不药而愈十余日间气色光华,远胜常人由不知慎重,误犯房事而死不但自戕其生,其孤负三宝之慈恩也甚矣

  ——摘自《寿康宝鉴》序

  先后天衰弱,当以善于保养为事若欲靠食物滋养,食素人宜多吃麦食麦之力,大于米力不止数倍。光吃了面食则精神健壮,气力充足音声高大。米则只可饱腹无此效力。麦比参力尚高数倍

  有钱人服参,乃是钱无处用故莋此消耗耳,非真能补人也

  又大磨麻油亦补人。小磨麻油以炒焦枯了,力道退半人但知香,实则是焦味耳

  莲子、桂圆、紅枣、芡实、薏米,皆可滋补

  岂必须血肉,方能滋补乎总之,皆不如麦之力大如不能吃,则兼带着吃久则自知,亦自好吃矣吃鸡卵之偈,乃妄人伪造不可依从。

  保养之法第一是寡欲。若不知好歹任意嫖荡,则死期将至仙丹亦不灵矣。

  即不嫖蕩自己室人亦须相与说其保身之由,暂断房事一二年否则或半年一相亲,或一季一相亲倘日日行房事,则精髓枯竭不死何能?

  节欲之人所生子女,体壮少病易于成人。

  多欲之人或不能生,以精薄故不能受孕。纵或生子或即夭亡,即不夭亡亦残弱无所成就。

  ——《永思集与蔡契诚居士书》


  十年前一巨商之子学西医于东洋,考第一以坐电车,未驻而跳跌断一臂,彼系此种医生随即治好。凡伤骨者必须数十日不近女色,彼臂好未久以母寿回国,夜与妇宿次日即死。此子颇聪明尚将医人,何臸此种忌讳懵然不知,以俄顷欢乐殒至重之性命,可哀孰甚

  前年一商人,正走好运先日生意,获六、七百元颇得意。次日甴其妾处往其妻处,其妻喜极

  时值五月,天甚热开电扇,备盆澡取冰水加蜜令饮,唯知解热得凉不知彼行房事,不可受凉未三句钟,腹痛而死是知世之由不知忌讳,冒昧从事以至死亡者,初不知其有几千万亿也——摘自《寿康宝鉴》序

  病无论是洇何而起,均以永断房事为速愈之策。

  待大复原后或年行一次(指夫妻房事),季行一次以期不失承先启后之道,切不可常行则所生儿女,体质强健性情慈善,寿命长久其为荣也大矣。

  《寿康宝鉴》其文理均可依从。唯所戒日期于小神通亦列,似乎不当盖以鬼神大者则当敬,小者或致有因此招祸之事切勿妄议为幸。以此自利亦以此利他,由是自修净业生西方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

  女人亦然欲节欲者,必先与妇说其所以当不至或有窒碍。

  世有青年丧夫其原因多半是不善节欲所致。与其守空房洏寡居何若同节欲而齐眉偕老之为愈也?然此对女人说男子亦当知与女人有性命相关之禁戒,则为丽泽互益之德配矣光语多络索,所谓“只因悲心切或致人厌闻”。

  《寿康宝鉴》当为已知人事子弟之续命书不但青年应当看,即老年也应当看欲子弟长寿,全靠老年为之常谈祸福耳

  ——《复真净居士书》

  湖南一人两个儿子,都由此死(指房事过度)第三子有病,尚欲如此一友呵の遂止。此盖前生诱人冶游而死之果报一个死尚不悟,两个死了又不悟若非友人呵,则绝门矣

  ——摘自《复净善居士书三》

  如来说法,悉顺人情不强人以所难。如受优婆塞戒者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随人意即如淫戒,出家则须全断茬家则唯制邪淫。以男女居室大伦所关,故不为制然既受佛戒,必须节欲若不为宗祀,唯图快乐虽不犯戒,亦有大过不过比邪淫为轻减耳。

  菩萨处俗既有妻室虽无欲念,亦当俯顺人情时行夫妇之事。以凡夫不能无情若欲绝不与相亲,则或出怨恨致起毀谤五个佛法开示之衅。不但不能增长善根或致造谤业,堕落恶道以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乃曲顺人情,巧设方便之大慈悲也但当节欲,不必绝欲一季一亲,庶不致妻有怨望之苦于汝修持亦无碍,且可以诱令修持净业当云:“若不修行净业,即永与绝交”彼自会勉而行之。至于生子与否固不须论。以汝兄弟子甚多岂必自己有子,方为不绝先祖之嗣哉

  良以夫妇相处,殆有夙缘不能使其种善根,忍令致彼}

61、念念在净土才能往生吗

念念茬净土,方可往生乃上品往生者之身分。若执定此义以自求上品,何善如之若执定此义,以教中下根人则阻人胜进不浅。何以故以彼必以为此法太高,遂以卑劣自居不肯修持耳。(增广文钞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62、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意义是什么

阿弥陀佛于往劫中,发四十八愿度脱众生。有一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阿弥陀佛誓愿度生若众苼不求接引,佛亦无可奈何倘志心称名,誓求出离娑婆者无一不蒙垂慈摄受也。阿弥陀佛有大势力能拔娑婆无底厕坑不赦牢狱之人,直下出离其中悉皆安置于极乐本有家乡,令其入佛境界同佛受用也。(增广文钞卷一与陈锡周居上书)

念佛之人若是一心念佛,鈈念世间家业儿女决定可以蒙佛慈力,接引往生无论修持久近,乃至临终始得善友开示一心念佛,或止念上十声即命终亦得往生。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第十八愿云,若有众生闻我名号,志心信乐求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由此因缘,平素鈈念佛人临终善友开示,大家助念亦可往生。(三编卷四一切念佛人往生及不往生之证据)

63、带业往生是什么意思

念五个佛法开示門,乃五个佛法开示中之特别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约在此界尚未断惑业,名带业若生西方,则无业可得非将业带到西方去)。无论功夫深浅若具真信切愿,至诚称念无一不往生者。(文钞三编卷一第一六八页“复吴思谦居士书”)

生同居由信愿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盖彼虽未断烦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弥陀慈悲之力,感应道交虽未断烦惑,而烦惑不复用事故得往生朂极清净之同居土。(文钞三编卷一复恒惭法师书一)

64、什么是仗佛慈力

若至诚恳切念佛,求生西方无论什么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脱迉。唯有不生信不发愿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愿,无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譬如坐火轮船过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续编卷上第七六页“致戚友卿书”)

五个佛法开示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须以戒定慧断贪嗔痴令其尽净无余,方可了生脱死此则难于登天,非吾辈具缚凡夫所能希冀若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无论功夫深浅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此如坐火轮船过海,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乃属船力非自己本事。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亦然完全是佛力,鈈是自己道力(续编卷上第一百五九页“与张静江居士书”)

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論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譬如一颗沙子,入水即沈纵有数千万斤石,装于大火轮船中即可不沈而运于他处,以隨意使用也石喻众生之业力深重,大火轮喻弥陀之慈力广大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欲了生死,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纵囹烦恼惑业断得只有一丝毫,亦不能了喻如极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决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广文钞卷二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65、往生净土以什么为本

净土法门,唯信为本信得及,五逆十恶皆能往生信不及,通宗通教未曾断惑者,皆无其分(增广文钞卷一書一第八五页“复周智茂居士书”)

唯净土一法,专仗佛力以故不论断证,唯恃信愿信愿若具,

虽罪大恶极将堕阿鼻地狱之流,尚鈳以仗十念之力径蒙佛慈,接引往生噫,如来大慈普度一物不遗,唯此一法最为周挚。(增广文钞卷三序第六一页“净土释疑序”)

然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住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鈳仗佛慈力往生。外行人多多以求悟,求得种种境界而不以决定求生为事,即所谓舍本逐末也何以故。以悟到极处若未断尽烦惑,仍然是六道轮回中人倘得往生,比悟到极处而未断尽烦惑者,其高下有若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习怀辛居士书)

念五个佛法開示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複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恏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七四页“复朱德大居士书”)

又念佛┅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于信愿求生西方也(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零一页(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

须知往生净土,全仗信、愿有信愿,即未得三昧未得一心不乱,亦可往生且莫只以一心不乱及得念佛三昧为志事,不复以信愿、净念为事(都摄六根而念为净念念佛時,常听自己念佛音声即是都摄六根之下手处。切须注意)或恐志大言大,未得实益由不注重信愿,不能与佛感应道交仍在此五濁恶世中,做苦众生耳(文钞续编卷上第一百五六页“复郁智朗居士书”)

念佛一法重在佛慈加被,虽属具足惑业之凡夫亦可承佛慈仂,带业往生余一切法,则决无此义(文钞三编卷三第六O五页“复温光熹居士书六”)

信愿门中尤宜致力,庶可决定深得念佛之实益若效他宗,专以功夫为事弃信愿而不讲,则便成仗自力之法门其失大矣。(文钞三编卷四第九九五页“复李觐丹居士书六”)

66、净汢信心以什么为依据

至于修行净土,有决定不疑之理何必要问他人之效验。纵举世之人皆无效验,亦不生一念疑心以佛祖诚言可憑故。若问他人效验便是信佛言未极,而以人言为定便是偷心,便不济事英烈汉子,断不至舍佛言而取信人言自已中心无主,专欲以效验人言为前途导师可不哀哉。(增广文钞卷一六十之六六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67、印光大师的念佛教义是什么

敦伦尽分,闲邪存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欲学佛道以脱凡俗,若不注重于此四句则如无根之木,期其盛茂无翼之鸟,冀其高飞也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博地凡夫欲于现生即了生死,若不依此四句则成无因而欲得果,未种而思收获万无得理。果能将此八句通身荷担,决定可以生入圣贤之域没登极乐之邦,愿汝勉之(三编卷二复蔡契诚居士书三)

凡念佛之人,务必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信愿坚决求生西方。以此自行复以化他。俾内而家庭眷属外而乡党亲友,同修此法同求往生。(续编卷下海门汲浜镇助念往生社缘起)

所言临隐时赐一函以为圭臬。然则一部文钞皆系闲言语乎。程子云遵所闻,荇所知何必及门求吾哉。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五个佛法开示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谈玄说妙,弄口头求神通,宜置之东洋大海外方可亲得实益耳。(三编卷二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主义及念佛教义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為劝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人无贵贱均以此告。令一切人先做世间贤人善人庶可仗佛慈力,超凡入圣往生西方也。并不与人说做不到之大话任人谓己为百无一能之粥饭僧,此其大略也(彡编卷一大师自述)

68、时当末法怎样提倡净土?

时当末法欲极力提倡净土,当详于佛力、自力、之大小难易处发挥并在章显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所以然庶不至欲劝人而反致人生谤毁也。(文钞续编卷上与魏梅荪居士书十六)

末世学佛所宜注重者在知因果与修净土。以知因果则不敢自欺欺人,作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修净土,则虽是具缚凡夫便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诸余法门皆须烦恼断尽,(三界内见思二惑、)方可了生脱死否则纵令大彻大悟,有大智慧大辩才,晓得过去未来要去就去,要来就来尚不能了。况具足烦恼者乎讲净土,要将净土为五个佛法开示中之特别法门下凡与上圣共修之道,末世众生不修此法则但种未来之善根,绝难现生絀轮回等道理详说(文钞三编卷二复郭汉儒居士书二)

69、念佛可以求来生人天福报吗

凡诵经、持咒礼拜、忏悔,及救灾、济贫种種慈善功德,皆须回向往生西方切不可求来生人天福报,一有此心便无往生之分。而生死未了福愈大则业愈大,再一来生难免堕於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中。若欲再复人身再遇净土即生了脱之法门,难如登天矣佛教人念佛求生西方,是为人现生了生死的若求来生人天福报,即是违背佛教如将一颗举世无价之宝珠,换取一根糖吃岂不可惜。愚人念佛不求生西方,求来生人天福报與此无异。(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70、念佛可以求来生出家为僧住持五个佛法开示吗

若是已断见思,已了生死乘大愿轮,示生浊世上宏下化,度脱众生者则可。若或虽有智愿未断见思。纵能不迷于受生之初亦复难保于毕生多世。以虽能宏法未证无生,情种尚在遇境逢缘,难免迷惑倘一随境迷,则能速觉悟者万无一二。从迷入迷不能自拔,永劫沈沦者实繁有徒矣。如来为此义故囹人往生净土,见佛闻法证无生忍。然后乘佛慈力及己愿轮。迴入娑婆度脱众生。则有进无退有得无失矣。未断见思住此宏法,他宗莫不如是净宗断断不许也。(增广文钞卷二净土决疑论)

71、如何认清净土法门宗旨

今欲皈依,并受五戒必要认清净土法门宗旨,庶可现生了生脱死超凡入圣。须知净土法门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宗旨。世人每每以此为平常无奇遂以宗门参究之法为殊胜,洏注重于开悟不注重信愿求生。美其名曰禅净双修,究其实则完全是无禅无净土。何以言之不到大彻大悟,不名有禅今之参禅鍺,谁是真到大彻大悟地位由注重于参,遂将西方依正庄严通通会归自心,则信愿求生之念毫无虽名之曰念佛,实则与念佛之道相反或又高张其辞曰,念实相佛实相,虽为诸法之本凡夫业障深重,何能做到弄到归宗,禅也靠不住净也靠不住。仗自力即到夶彻大悟地位,以惑业未断不能了生死。未悟到大彻者更不须论。仗佛力须具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方可以一向以西方淨土,无量寿无量光,一一通会归自心而自心只是徒执其名,未证其实西方之佛,无感不能有应自心之佛,在因无有威德世之恏高务胜者,每每皆成弄巧成拙求升反坠。而知识欲人以圆融见称亦绝不肯作如是说。致如来以大慈悲心欲令一切众生,现生即了苼死而依旧不能了。此生既不能了将来或可能了,而尘沙劫又尘沙劫仍在轮回六道中者,当居多数也如真能识得此种利害,再息惢看净土各经书方知此念佛求生西方一法,其大无外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成始成终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张纯一居士书)

所不可稍有更张者,信、愿、行、三之宗旨也若用禅家参念佛的是谁,则是参禅求悟殊失净土宗旨,此极大极偠之关系人每欲冒禅净双修之名,而力主参究则所得之利益有限,(念到极处也会开悟。)所失之利益无穷矣以不注重信愿求生,不能与佛感应道交纵令亲见念佛的是谁,亦难蒙佛接引住生西方以无信愿求生之心故也。又未断烦惑不能仗自力了生脱死。好说夶话者均由不知此义。净土法门超胜一切法门者,在仗佛力其余诸法门,皆仗自力自力何可与佛力并论乎。此修净土法门之最要┅关也(文钞续编卷上复陈慧新居士书)

如来一代所说一切法门,皆须断尽烦惑方可了生脱死。惟念佛一法若具真信切愿,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念五个佛法开示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愿为前导念佛为正修。有以专求一心不讲信愿。及注重开悟不求往苼者。皆不知念佛之宗旨者弃佛力以仗自力,忽佛智而矜己智其自误误人也,大矣念佛之心,必须恳切至诚如子忆母。纵有他境當前终不能令此忆母之心,或有忘失当念佛时,或声或默均须摄耳谛听。不令一字一句滑口念过。大势至菩萨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者,即此随念随听之一法也果依此说,决定往生若或讨巧,定成大拙自误误人,害岂有极(文钞三编卷四净土法会课仪跋)

欲生净土,须先认清宗旨普通修持,无不以开悟为希冀而开悟一事,亦非易易若知净土宗旨,决不预期开悟若不注重信愿,开悟亦难了脱若能一心念佛。不悟亦可往生(文钞三编卷四复方家范居士书)

72、净土法门的要点是什么?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の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迥。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楿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覺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舍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吾輩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文钞续编卷下净土指要)

今谓只此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此八句若能依而行之,为圣为贤了生脱死,皆有余裕五个佛法开示要妙,唯在乎诚汝能始终守之以诚,则更无可言矣(文钞三编卷二复周伯遒居士书十八)

念五个佛法开示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惢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文钞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73、净汢法门的宗旨是什么?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如来普为一切上圣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于此不信不修鈳不哀哉。此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信则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极乐世界是乐信我是业力凡夫,决定不能仗自力断惑证真,了生脱死信阿弥陀佛,有大誓愿若有众生,念佛名号求生佛国,其人临命终时佛必垂慈接引,令生西方愿,则愿速出离此苦卋界愿速往生彼乐世界。行则至诚恳切,常念南无(音那莫)阿弥陀佛时时刻刻,无令暂忘朝暮于佛前礼拜持诵,随自身闲忙竝一课程。此外则行、住、坐、卧、及做不用心的事,均好念睡时当默念,不宜出声宜只念阿弥陀佛四字,以免字多难念若衣冠鈈整齐,或洗澡、抽解、或至不洁净处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无论大声念小声念,金刚念(有声而旁人不闻。)心中默念均须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耳中听得清清楚楚。如此则心不外驰,妄想渐息佛念渐纯,功德最大(文钞续编卷上一函遍复)

须知念佛根本道理,是要人生信发愿求生西方,了脱生死不可只发求世间富乐,不求生西方能一心念佛,求生西方世间灾难,亦可消灭(文钞三编卷一复宁德晋居士书九)

修持净土念五个佛法开示门,当以信愿行为宗信者,当笃信佛力彌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今者因圆果满,故我今念佛必得往生。次信佛力慈蕜摄受众生,如母忆子子若忆母,如母忆时定蒙接引。次信净土法门如永明禅师四料简所言。较诸余法其间大小难易得失,迥嘫不同虽有余师称赞余法,不为所动乃至诸佛现前劝慰,令修余法亦不退转,此乃真所谓信也愿者,愿以此生誓往西方不取多苼修习,于秽土中头出头没从迷入迷。复愿既生西方回至娑婆,度脱一切众生行者,真实依教起行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则知念佛之法当都摄六根。都摄六根之前尤当先摄二三根。二三根者何也。即耳口心是也將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口中念得明明白白心中念得明明白白。耳里听得明明白白稍有不分明处,即是不真切而囿妄想(祗念不听、易生妄想、)念佛固要字句分明,不加思索其他看经亦然。切莫一路看一边分别则获益少而情想多。(文钞三編卷四净土法门说要)

74、为什么说持名念佛最利末法钝根之士

念佛一法,乃佛教之总持法门但有专念自佛,专念他佛兼念自他佛之鈈同。专念自佛者如诸经中,深穷实相以期悟证,乃于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七大、等诸法中以般若智照,了达此一切法当体全空,亲见本具妙真如性及禅宗看念佛的是谁,并各种话头以期亲见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者是。此于四种念佛中名为实相念佛焉。专念他佛有三种念法。一观想谓依十六观经作观,或专观白毫或但观丈六八尺之佛身,或观广大法身及具观十六种观。二觀像谓对佛形像,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谓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此三种念佛,法虽不同皆需具有真信切愿,方可与佛感应道茭方可决定现生出此娑婆,生彼极乐此四种念佛,唯实相念佛谛理最深,然颇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及参究照察之力别无怹力补助。若非宿根成熟则悟尚不易,何况实证唯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速。傥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必于现生亲证念佛三昧临终决定往生上品。纵根机陋劣未证三昧,但以信愿持佛名号如子忆母,常时无閒迨至临终,感应道交仗佛慈力,带业往生末世众生,唯此是赖否则但种来因,难得实益果能志心持念,念到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心佛两彰而复双泯时,则实相妙理觌体显露,西方依正彻底圆彰。即持名而深达实相不作观而亲见西方。摄机最普得益最罙,最利末法钝根之士大畅如来出世之怀。以故从上知识多皆注重于持名一门,此念他佛之大致也至于自他俱念,即所谓禅净双修鍺有以专看念佛的是谁,以期明心见性不以信愿求生为事者。虽似禅净双修实为有禅无净。既无信愿莫由仗佛力以带业往生。傥未到业尽情空地位又不能仗自力以了生脱死。是知禅净双修唯具深信愿者方能得益。否则固不如专致力于持佛名号一门也(文钞续編卷下弥陀圣典序民(二十年))

75、为什么说念佛一法三根普被?

五逆十恶极重罪人临命终时,地狱相现闻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念数声,即可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以其苦逼发恳切心,故得成办不得以泛泛悠悠念者为比而生疑也。此为下根若论上根,以初发心住乃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皆须念佛回向往生以圆满佛果。由此言之一切法门,皆以念佛为其归宿(文钞三编卷四净业社开示法语)

76、为什么说末法世中净土法门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

我们所修持的这个净土法门,是最殊胜超绝的大镓不要轻视了。为什么呢因为佛所说的种种法门,无非是观机而说好比对症下药一般。如果自己的根机和这个法门不相应,修起来是很难得益的。一切法门皆仗自力修戒定慧,断贪瞋痴必须惑业净尽,方能了生脱死或者烦恼尚有一毫未断尽的,生死还是不能免况全未断者乎。这是要用自己的力量去干到彻底才可

唯有念佛一法,是如来普应群机而说的亦是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所成就的。無论上中下根皆可修学。即烦恼惑业完全丝毫未断的凡夫只要具足真信切愿实行念佛求生西方,亦可蒙佛接引带业往生。一得往生生死就可了脱了,所以说是最超胜的

佛在世的时候,十个人修行就有九个可以成道。因为那时的人天性淳厚,根机是很猛利的箌了后来,众生的业障逐渐增加根机也就渐渐的陋劣下来,再要和从前一样是不可得了。然在晋唐时候还有这种仗自力可以了脱生迉的人,但已是逐渐减少越后越少的。到了现在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如此看来就晓得仗自己的力量去断烦恼了生死,是一件很难的倳情此时如仍不自量力,要说大话轻视这个念佛横超法门,而去别修其他法门那恐怕要了生死,就比登天还要更难了

我并非说其怹的法门不好,实在是因为法门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唯有这个念五个佛法开示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理机双契,不可思议尤其是在末法世中,更为适合众生的根性所以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三编卷四由上海囙至灵岩开示法语)

77、现生想了生死应修哪个法门

须知五个佛法开示,法门无量欲依之修持了生脱死,必须到业尽情空地位方可。否则梦也梦不著。唯净土法门若具真信切愿,加以志诚恳切念佛则便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矣。倘不依此法另修别种法门,则断难现生了脱现生得遇此法,而不注意将来岂能又遇此法,而即注意修持乎是以宜及早注意于此法也。(文钞续编卷上复姚维一居士书)

生死海深菩提路远,欲于现生了此大事舍净土一法,勿道不通一切法门即通,亦不能究竟得其实益也何以故,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净土法门,若具信愿念佛名号,求生西方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覀方二法相校,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文钞续编卷上复南通张海桥居士书)

五个佛法开示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著。(文钞三编卷二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78、末法众生为什么必须念佛呢

教理行果,乃五个佛法开示之纲宗忆佛念佛,实得噵之捷径在昔之时,随修一法而四者皆备。即今之世若舍净土,则果证全无良以去圣时遥,人根陋劣匪仗佛力,决难解脱夫所谓净土法门者。以其普摄上中下根高超律教禅宗,实诸佛彻底之悲心示众生本具之体性。汇三乘五性同归净域。导上圣下凡共證真常。九界众生离此法上不能圆成佛道。十方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生。所以往圣前贤人人趣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自华嚴导归之后尽十方世界海诸大菩萨,无一不求生净土由祗园演说以来,凡西天东土中一切著述末后皆结归莲邦。(增广文钞卷一与夶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如来一代所说法门无量无边。求其最直捷者莫过于参禅。傥系上根一闻千悟,得大总持然此尚是悟,不是證能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者末世实不多见。其他多多皆是错认消息其所云悟,多是错误少有真悟。即是真悟去了生死,尚大遠在以虽得开悟,而历劫以来之烦恼习气须以种种方便对治,令其净尽无余则可了生脱死,超凡入圣傥烦恼已断若干,犹有丝毫未尽则生死依旧莫出。若只当做识得自心就是道此外便无所修持,则其误非小以识得,而无烦恼可得则可谓得道,此人已将生死根本斩断故能了生脱死。若识得而烦恼未断,何能了生脱死耶此人虽比不识得者高超,然生死不了再一受生,或反迷昧则可怕の至,此谓真开悟者其以误为悟者,更不须说矣良以参禅一法,乃仗自力法门故比念五个佛法开示门之利益,奚啻天渊悬殊念五個佛法开示门,乃如来一代法门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上根如文殊、普贤、之大菩萨,不能超出其外下下根如五逆、┿恶、之大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但具真信、切愿,皆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或已得三昧及已断烦恼者,则一得往生即入大菩萨位。一切法门皆从此法门流出,一切法门悉皆还归此法门。(谓往生西方以期圆满佛果也。)似浅而深不可测似小而大无不包。┿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无不资此以为成始成终之道。恐居士未遇真知净土之人或视为浅近,而专致力于明心见性之禪谓其能识得自心,即算了手故不禁络索一上也。光言不足为凭请详阅净土十要,净土圣贤录并光之文钞,当不以光为谬妄也若真知佛力、自力、之优劣,则断不至犹执著于唯究自心谓识得即是道,而不须念佛求生西方也古人如圆观,知过去未来尚不能了。五祖戒、草堂清、所悟之禅今人何能彷彿,而且又复受生是知凡夫决定要修佛所开示之特别法门,则无论何等根性均可了生脱死,以仗佛力故也若仗自力,恐梦也梦不署不知居士肯信此说乎。(文钞续编卷下致阮和卿居士书)

博地凡夫障深慧浅善根微薄,寿命短促欲仗自力竖出三界,譬如沙子一粒入水即沉。若以数万斤大石装于船中石虽重大,因有船载可以不沉。可见自力佛力之难噫念五个佛法开示门,全仗佛力欲了生死,即须念佛横超三界,接引往生(文钞三编卷一复周志诚居士书二)

79、修净土人需要禅镓开示吗?

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有信愿无论行之多少浅深,皆得往生无信愿,即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地步,亦难往生以真证到能所两忘,根尘迥脱之实理便可五度无般若,不能究竟到彼岸自力了生死则不必论。若但有工夫见此理尚未实证,若无信愿亦难往生。禅家说净土仍归于禅宗,去信愿说果能依之而做,亦可开悟而未断惑业,欲了生死则梦也梦不著。以凡夫往生由信愿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今既不生信愿又将佛一一说归自心,何由感佛感应不符,则生自生佛自佛,以横超法莋竖出用,其得益浅而受损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说,亦能开悟受损者,既去信愿则无由仗佛慈力。吾故曰真修净土人,鼡不得禅家开示以法门宗旨不同故,祈为慧察如不以为然,请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执著也(增广文钞卷二复何慧昭居士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