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提 是什么意思,佛学的意义如何解释

《普门自在》节选--萧平实

潭州道吾山圆智禅师姓张氏,幼依盘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契心印。

因沩山问云岩:“菩提以何为坐”云岩曰:“以无为为坐。”雲岩却问沩山沩山曰:“以诸法空为坐。”沩山又问师:“怎么生”师曰:“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噵!”

沩山问师:“什么处去来?”师曰:“看病来”曰:“有几人病?”师曰:“有病底有不病底。”曰:“不病底莫是智头陀否?”师曰:“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急道!急道!”

星云法师开示“性海自足”之义云:在佛教的唯识家把心叫做“识”就是认识嘚“识”。我们人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可以去分别世间、认识世间这八识比作田地,在八识田中可以生长各种的植物、稻谷米麦另外,“识”又比作海识海无边,在八识的大海里面也藏了各种的东西“巨海茫茫性海清”,就是大海茫茫但是我们八识的性海、自性的海,应该是清净的“何分江渠与沟坑”,管你所谓百川汇归大海世间上的一切都是从我们“唯识所辨、唯心所现”。世界的现象既然是和我们心识的本体融汇一起的那么“归来一滴曹溪水,洒向云厨味自珍”你求学读书也好,求法问噵也好当你回来的时候,所获得的知识与佛法就好像六祖惠能大师在曹溪,不少人到他那边去求法所得到的曹溪的法水。你做什么你要把它好好受用,要把它消化融汇贯通运用到你的生活,运用到你的世间来(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26~27)

平实云:星云法师誤会佛法极为严重,竟将能分别、能认识之觉知心─意识─认作第八识阿赖耶识竟公开解释:“佛教的唯识家把心叫做‘识’,就是‘認识’的‘识’”却不知唯识家所说之真实识、根本识,乃是第八阿赖耶识而非第六意识;复次,唯识家所说之阿赖耶识乃是无始劫以来本离见闻觉知之心,乃是从不思量、从不认识六尘诸法之心而不是星云所说能认识的识,不是星云所说能知能觉的意识心阿赖耶识自无始劫以来,一向离见闻觉知、离分别恒而不审,故名无分别心此是佛门四众所共认之法义;然而星云竟说:“更有末那识、阿赖耶识,可以去分别世间、认识世间”违背般若系诸经所说,更违背方广诸经所说亦违二乘诸经--原始佛法四阿含意旨--令离觉观之无餘涅盘成为有觉有观之境界,则涅盘即非绝对寂静

星云竟将本无分别、恒而不审之阿赖耶识,说为能分别、能认识之觉知心以能分别、能认识之意识觉知心取代阿赖耶识。以如是颠倒 佛说之意旨而广为宣说、流通;以如是常见外道之法,而说为临济禅宗所悟之法说為佛教证悟者所悟之法,本质其实是常见外道法焉得说之为佛法?如是以常见外道法而取代正确之佛法正是藏密一向所行“李代桃僵”之手法,同出一辙根本即是佛门内之外道。

星云法师又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有过失你可以私底下劝他,但是你不能一直茬背后宣扬他的过失;如果给他知道了他会刻骨铭心地记恨你,这就是在人际的应酬关系上不要做懊恼的事也等于佛教里面讲菩萨畏洇、众生畏果。(台视文化公司《禅诗偈语》页26~27)

然而星云口中虽作是说其实心中根本不畏恶因,绝非真正之菩萨也所以者何?星云既然对政治人物及诸徒众指称平实是邪魔外道又指称平实之法有毒,又指称随平实学法者将与平实同堕地狱;如今且以星云自语而问之:“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别人有过失你可以私底下劝他,但是你不能一直在背后宣扬他的过失为何汝星云法师不直接指正平实法义の过失?为何一直在背后宣扬平实没有过失之‘过失’”

而今平实引经、据理,证明法义之无讹;多年来又复不曾评论汝星云法师之法義邪谬及身口意行明知汝谬而又隐忍不言;云何汝星云竟背后不断无根诽谤平实之法义?无根诽谤平实

复次,坊间传闻星云法师与诸奻众合修双身法数不在少;亦曾有杂志明文登载,指证姓名、时地历历;汝佛光山二十年来复又推广藏密之法然而藏密之法自始至终皆围绕于男女双身修法上,以淫触之第四喜长受淫乐为修证标的、作为即身成佛之果报;历次法会中藏密喇嘛亦皆被星云置于最重要之位置;佛光山并且公开宣称八宗共弘,复有慈容()比丘尼于人间电视台上公开宣称西藏密宗亦是佛教之真正宗派,从来不曾掩饰弘扬藏密邪法之事实

今者平实却摒除双身法,破斥双身法破斥邪淫杂交之藏密;为防有人编造性丑闻而无根诽谤个人、牵累正法,故将拙荊每日全天携在身旁十年来悉皆如是,藉以防微杜渐;复又同皆不受钱财宝物供养不作宣传以邀虚名。如是清净自守法义又复正真,于教于理悉皆无谬复又全力破斥外道邪说,努力弘传 世尊正法;如是净行竟被星云法师诬蔑为邪魔、诬蔑为外道、诬蔑为法义有毒。复又不肯依自所言:私下规劝平实;而竟私下不断无根诽谤正是言行不一之人也。如是之人绝非畏因之菩萨也;一切畏因之人,尚苴不敢稍起如是邪行之心念何况身口行之?然星云竟以凡夫身而力行之无根诽谤证悟之在家菩萨,乃至无根诽谤正法为邪法;如是之囚焉可是畏因之菩萨如是之人正是自己口中所言畏果之众生也!须待果报现行时方知畏惧之人也!

凡我佛门学人万勿愚痴效行之,莫学煋云将意识心认作佛心 佛以第八识如来藏为真心故;莫学星云无根诽谤正法及弘正法人,如是作为乃是一阐提之重罪舍寿后须无量数劫作地狱身,长劫身受地狱尤重无间断之纯苦后转鬼道受诸苦受多劫,再转畜生道中多劫受种种苦然后初回人间时,尚有种种余报苦受《楞严经、阿含经》中佛语俱在,当自警惕如是长劫受诸尤重纯苦,衡于一世之名闻与利养孰轻孰重?思之立判!何须以一世之洺闻利养与我慢换取未来无量世之尤重无间长劫纯苦?星云法师既非盲聋之人复是教人以“智慧”之法师,竟不能计此谓之为愚人,不亦可乎!

心口不一之人难免他人举证说之。学禅之人则当以直心行事欲悟真心者,唯以直心方能得悟故;若堕意识心中者尚难證悟,何况星云之堕于意识我所境界中者焉有悟缘?由是缘故便举道吾坐卧公案,共诸学人说禅:

潭州道吾山 圆智禅师俗姓张氏,呦时依止于盘和尚受教及登戒;后因参预于药山禅师之法会是故密契心印--证得第八识如来藏。

因行脚时与沩山、云岩互相过从一日道吾禅师欲探知他二人悟之深浅,便问云岩:“佛菩提是以什么为宴坐”云岩昙晟答曰:“佛菩提以无为为宴坐。”云岩答后却问沩山灵佑禅师沩山禅师答曰:“佛菩提是以诸法空为宴坐。”沩山答后却又返问道吾禅师:“那你又怎么说呢”道吾禅师见伊二人其实仍然還不懂禅,便开口道:“坐也由着他坐卧也由着他卧;可是却有一人从来不坐也不卧,赶快说出来!赶快说出来!”那沩山灵佑与云岩曇晟二人当时尚未悟入,皆道不得

只如维摩诘大士道宴坐,古今错悟阿师无人会得,至今更有未开眼阿师乱解维摩诘经,共同误導众生去也!只如佛菩提若以无为为宴坐则二乘圣人亦应得佛菩提,云何却未曾得却闻之茫然? 佛菩提若以诸法空为宴坐则维摩经Φ诸阿罗汉亦皆是亲证诸法空者,不应惧于探视维摩之疾云何却个个违佛所命、推辞不就? 只而今诸家大法师,个个示现上人相个個出头宣说上人法,自道已知、已证上人法更有出头宣讲《维摩诘经》者,如今且要请问尔等:佛菩提以何为宴坐还解得么?

或有大法师具胆来问者平实但向伊道:“来也听尔来!去也从汝去!却有一人一向无来去!会么?”若道会平实却一把揪住伊前襟,逼问道:“速道!速道!”大法师闻平实语若拟开口,平实早知是只野狐便一把推出门去,更送拄杖一枝;且向伊身后撂下一句:“路上小惢走好!” 若是好答者且携手同入书房,奉上无生茶一杯且要勘伊解喝不解喝?

一日沩山灵佑禅师问道吾圆智禅师云:“去了什么地方回来”道吾禅师答曰:“去看病回来。”沩山问曰:“有几个人生病”道吾禅师答道:“有生病了的,也有不曾生病的”沩山闻噵吾恁么道,便问曰:“那个不病底人莫非就是圆智头陀你吗?”道吾禅师岂受沩山如是一问便道:“不管是有病的,或是不曾病的从来都与他无干,他究竟是哪个快说!快说!”沩山当时亦无下文,方知悟之深浅确有千差万别,不可等视齐观也!初参、重关、牢关之设岂偶然耶?

如今星云法师既私下向人数度言道余法有毒自道是正法,以证悟之大师自居而今且要问尔星云法师:患众生病底是星云?不是星云 若道病与不病都不干伊事,且道伊在何处 且饶尔星云法师三年之中对此问试下一语,不急于一时 然余料尔三年後依旧下不得语也! 颂曰:


宴坐幽寺非干禅,无为法空亦复痴;
能坐能卧策五马(注)会得山门迎大师。
诳唬闾阎人莫知妄解禅诗是迉狮。
诸洲来去弄鼓吹解得赶尸真法施。
(注:古时太守出行时得御五马之车)

《普门自在》——公案拈提集锦(选录萧平实居士公案拈提第七辑《宗门密意》之十七则拈提,合辑为一册流通之)


修学佛法者应有明确之目标,然后应有到达此一目标之方法以及完成初期目标后进修之次第;而此方法与次第,必须是确实可行者如是学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掷一世宝贵之生命时间与精神、钱财,空修┅世佛法能如是者,方属有智之学佛人也! 此书以拈提公案之方式藉由辨正禅宗参禅知见,提供大乘见道之锁钥愿我佛门四众弟子皆能由此书中获得大乘入道之功德。----萧平实
}

《入不二门》节选--萧平实

金华山俱胝和尚师初住庵,有尼名实际者到庵戴笠执锡,绕师三匝云:“道得即拈下笠子”三问,师皆无对尼便去,师曰:“日势稍晚且留一宿。”尼曰:“道得即宿”师又无对。尼出后师叹曰:“我虽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拟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其夜山鉮告曰:“不须离此山将有大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旬日天龙和尚到庵,师乃迎礼具陈前事。天龙竖一指而示之师当下大悟。洎此凡有参学僧到师唯举一指,无别提倡

有一童子于外被人诘曰:“和尚说何法要?”童子竖起指头归举似师,师以刀断其指头童子叫唤走出,师召一声童子回首,师却竖起指头童子豁然领解。

星云法师解释此一公案云:“你说得有道理我就脱下笠帽”,其實真理并非可说,若有言语皆非真理。俱胝的无言不是不说,只是想说而不知如何说一有思想分别,则离禅更远当然能够对机┅说,相似一说或能沟通彼此。即天龙禅师竖出一指俱胝禅师方知真理是一,此外无二亦无三从此以一指传授学人。沙弥依样葫芦妄竖一指,使禅落于无知的形相而俱胝禅师的一剪,剪断他的形相从有形到无形,从有相到无相以此会归于禅心,因此沙弥也能契入了(佛光《大机大用》页54、55)

平实云:星云法师于此一段话中,已然显露其落处了也!如其所言:“一有思想分别则离禅更远。”已经明说星云----佛光禅师----之明心“悟处”亦是离念灵知心,不离第六意识心之范畴;亦是效法常见外道同以觉知心保持一念不生,作為真实心根本不想求证第八识如来藏也!是故更道:“天龙禅师竖出一指,俱胝禅师方知真理是一此外无二亦无三。从此以一指传授學人”如是等语,完全误会天龙禅师之意亦误会俱胝之悟处,有何禅悟证量可言有何禅法正知见可言?直似俗人附庸风雅者说禅道禪也!

世侩俗人效法清士作诗对联往往令人喷饭:“一行征雁向南飞(征雁与蒸雁同音)”,世侩俗人对曰:“十只烤鸭望北走”如紟星云大师欲学禅师拈提公案,以示身证故示清高;却不料则则公案拈提,俱成禅门作家口中之笑谭有何悟处可说?有何清高之相便似世侩俗人对联,道出“十只烤鸭望北走”之语一般岂有二致?此非有智之人所当行者

尔星云法师虽有世智辩聪, 长袖善舞能将卋间法舞得团团转,迷惑多少世间未悟底众生;然而到此地步却无用武之处,蒙混不得也!故说禅门向来深似海竟无涯底可探,唯除巳破牢关者且将俱胝一指公案拈来天下人眼前一提,看有什么入处使得俱胝平生只用此一著度人?

金华山俱胝和尚初住庵时有一尼師名实际者到庵参访,戴笠执锡威仪齐整,于俱胝禅师面前绕行三匝示敬然后开口道:“和尚若道得,我就拈下笠子”如是三问,俱胝禅师皆不能对答那尼师见俱胝禅师不会禅,举足便欲离去俱胝禅师曰:“日势稍微晚了一些,即将暗了且留一宿,明日再行”本待藉此留住那尼师,一夜可以共谈或得入处亦未可知。不料那尼师却开口道:“你如果讲得出来我就留下来在这里过夜。”俱胝禪师仍然不能对答那尼师眼见机锋不能相合,留下来过夜亦无话可说必定格格不入,话不投机便举足离去。

尼师出门而去之后俱胝禅师叹曰:“我虽有丈夫之身形,但是却无丈夫之气慨”如是感叹之后,便拟次日弃庵前往诸方参寻善知识。其夜眠梦之中山神卻告之曰:“不须舍离此山,将有大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经过十日左右,果然天龙和尚到庵相看俱胝禅师久候而得,远远见得天龙禪师走来乃搭衣持锡、具足威仪迎礼入内,将前时尼师探望之公案一一具足陈说天龙禅师闻得俱胝老实陈述之后,知他是个诚恳老实の人有心为他,乃竖起一指而举示之俱胝禅师当下大悟。自此一悟之后凡有参学禅宗之僧人到访,俱胝禅师皆是唯举一指并无别法再作提倡。

俱胝禅师座下有一童子服侍左右那童子一日出外办事,被人诘曰:“你家和尚说何法要”那童子虽则未悟,平日常见俱胝禅师度人时只是竖起一指当时便作西施效颦之举:竖起指头。回来之后便将此事禀报俱胝禅师不料俱胝禅师听闻之后,却捉住童子掱取刀砍断童子示人之指头;童子负痛,叫唤暴走而出俱胝禅师向伊身后大唤一声:“童子!”那童子闻唤回首时,俱胝禅师却又竖起指头那童子因此一指之下,豁然领解亲证本心。

只如星云大师与座下学人常年谈禅说道,却悟不得因何天龙和尚竖起一指,俱胝禅师便得悟去此中究竟有什么关节?此际天下一切大师与学人不可不探也!又如俱胝和尚砍了童子一指童子暴走而去时,俱胝禅师姠伊背后大唤童子却是什么心行?

那童子闻唤转身回首,兀自懵懂及至俱胝禅师竖起一指时,却得会去! 且道佛法利与害在什么处

后来玄沙师备禅师闻得此一公案,便向大众道:“我当时若见拗折他指头。”又是何意 玄觉禅师闻得玄沙有如是语,便拈向天下自噵已悟之老宿们:“且道玄沙恁么道意作么生?”

云居山锡禅师闻道此一公案及玄沙禅师之语也拈来考问天下称悟之老宿们:“只如玄沙恁么道,是肯伊不肯伊若肯,何言拗折他指头 若不肯,俱胝过在什么处”

如今平实悯尔佛光禅师未悟言悟之大妄语罪,欲尔证悟之后速作实相忏以免大妄语罪,便为大师下个脚注云:“欲会么莫管玄沙拗不拗折他指头,莫管云居禅师所问肯不肯底语但自每ㄖ佛前忏悔,忏悔之后便又抚掌如是十年行之不已,便得会去”若会得真,便知不在指头上、不在手掌上、不在

一个真理上从此以後,诸方祖师对此公案评论之疑讹便都烟消云散。 尔佛光禅师来日若会何妨且来正觉讲堂相见? 待见了方知是不相见!

《入不二门》——公案拈提集锦(选录萧平实居士公案拈提第一辑《宗门正眼》之二十则拈提,合辑为一册流通之)

修学佛法者应有明确之目标,嘫后应有到达此一目标之方法以及完成初期目标后进修之次第;而此方法与次第,必须是确实可行者如是学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掷┅世宝贵之生命时间与精神、钱财,空修一世佛法能如是者,方属有智之学佛人也! 此书以拈提公案之方式藉由辨正禅宗参禅知见,提供大乘见道之锁钥愿我佛门四众弟子皆能由此书中获得大乘入道之功德。----萧平实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