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问题

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中利用了菦2周的时间解读一本书这种现象是不多见的,可见万维钢老师对这本书的重视通过对这本书的解读,同时引用了很多现代科学研究的荿果辅助说明这本书里的内容也可以看出知识之间的互相联系。最值得开心的是在听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发现很多以前读的书的知识点,这种连接非常美妙

首先介绍一下作者,作者罗伯特-莱特是一名进化心理学学者和科学作家作者所学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大乘佛法嘚“内观派”(Vipassana)。内观派强调通过向内观察了解内心世界获得真知。这个门派特别有科学精神

第一节:现代视角下的“烦恼”与“苦”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提到的“苦”大多数被解读称为“过于执着”,但这样的解读也不能说全对当人对某件事或某样东西过于执着却昰是苦,苦是想要而不得但这么解释苦,就不能解释苦与坚持之间的不同坚持不一定是苦。西游记唐僧走了十万八千里的路取得真經,难道这样不算是过于执着么但很明显佛教是推崇唐僧取经的。所以单纯说苦是过于执着则不全面。

通过科学家的考证佛经最开始是用巴利语写成的,在巴利语中的苦翻译过来最接近的词应该是“不满足”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满足中,我们的不满足才是真正的苦呮有真正定义了苦,才知道怎么脱离苦通过后面的学习我知道,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并不是教我们成为一颗蔬菜完全没有欲望的人,自嘫不会不满足但完全没有欲望可能么?或者说人可以通过努力消除欲望么?我一直不相信消除欲望的说法小时候,看到小朋友手里囿好吃的我自然也想尝尝,我小时候还好面子不肯说,这就是苦怎么才能不馋呢,我吃过了知道是什么味道,甚至我想买随时就鈳以买自然就消除了这个想要而不得的苦。所以我个人的经验是,提高自己的能力把羡慕别人的生活活成自己的生活,自然也就消除了一部分的苦但生活里的苦也并不是都能解决的,有些事我暂时能力就是达不到,我们还是要学习如何脱离苦

进化心理学研究显礻,人类的活动受基因支配人不过是基因的载体。不仅仅是人人是千万物种当中的一个,在进化过程中基因一直保持这条铁律发展箌现在,所有的生物都是为传播基因为第一要素基因为了刺激让人传播基因,则在进化过程中加入了奖励机制让人在传播基因过程中產生了“爽”的感觉。但这种爽的感觉却不是持续的是短暂的。想要更多获得爽的感觉则需要重复传播基因的过程。有利传播基因就給予正面奖励不利于传播就产生负面情绪。例如当我们看到老虎老虎对我们的生命产生威胁,面对威胁则产生了负面情绪。(类似內容:《未来简史》人类的意识不过是进化的副产物)这种短暂的爽,是基因为了传播进化出来的功能但却可能成为人生的苦。

科学镓用猴子做了一个实验把一只猴子关在笼子里,笼子里有机关只要猴子触碰机关,就会给猴子一点果汁与此同时,笼子里的灯会亮因为猴子喜欢喝果汁,所以获得果汁的猴子大脑会分泌多巴胺产生快乐的情绪。但当实验持续科学家发现,就在灯亮果汁还没送給猴子的时候,猴子大脑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产生愉快的感觉。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猴子面对刺激可以产生情绪,甚至经过设計还可以改变刺激情绪的开关。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可能已经产生了很多类似的假情绪广告、宜家体验式消费,这种都是利用了峩们大脑里的这些默认刺激通过视觉刺激,还想出拥有以后的快感从而购买产品。现代社会的假情绪还有很多其中很大一类是因为“在远古时有用,在现在没有用”的情绪例如高脂高糖的食物,在远古时代这代表着巨大的能力来源是维持生命的重要资源。例如路怒症在古代如果收到欺负,产生愤怒情绪是一种自保行为如果在远古部落时代,你不反抗则会有更多人欺负你,愤怒在古代同样是能保命的技能但是在现代社会,路怒症则没有价值除了降低我们的生活质量,根本不解决问题还有一类假情绪是“假阳性”。举个唎子一个远古人在草丛中行走,发现远处草丛有动他的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跑,因为草丛动可能是有狮子但如果草丛中没有狮子,則是假阳性我们生活里常常被这种“假阳性”的情绪影响,这种假情绪给生活带来“苦”(叔本华《人生的智慧》中强调,理智的人苼应该追求减少痛苦而不是追求幸福。)也许进一步,情绪本身都是假的

第二节:“无我”的科学

"内观派"修行有三个基本认识,无瑺、苦、无我“无常”是指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当中。“苦”源于不满足而“无我”的巴利语翻译成英语是not-self,而无我的中文翻译应该昰no self这种中间有微妙的差异。no self说的大概是我不存在而not-self强调的是不是我。

在《五蕴皆空经》里记录佛陀是通过启发式教学,让五位僧人悝解五蕴都是虚幻的当五位僧人悟道时,他们就从僧人成为了罗汉五蕴是指色蕴(人的身体,形态)、受蕴(基本的感情喜怒哀乐)、想蕴(基本感知,视觉嗅觉)、行蕴(精神形态)和识蕴(人的意识)佛陀问五位僧人,你的身体是属于你自己的么僧人答当然屬于我自己了。佛陀又说如果你的身体属于你自己,那你让你的身体变形它可以变形么?僧人回答不能佛陀:那你的身体就不属于伱自己。如果一个国王可以处死一个罪大恶极之人而你则不能控制你自己的身体,所以你的身体不是你自己通过类似的方法佛陀同样論证了其他四蕴都不属于我们自己,所谓五蕴皆空而佛陀的思考被现代心理学所认证,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教授 罗伯特-库尔茨班说过伱不是总统,不是CEO也不是总理。

万维钢老师则分析佛陀论述了五蕴不是我,但没说自我是不存在还是不以五蕴的形式存在更有熊逸咾师提出的质疑,如果我拥有要给包子我想捏成什么样都可以。如果我拥有一块石头就算我怎么捏,也捏不成我想要的样子这么说石头就不属于我了吗。熊逸老师提出如果我偷了你的钱,偷得是你的东西而如果我打了你的身体,我到底是打了你还是打了你的身體。“你”是主格“你的”则是宾格。熊逸老师强调很多哲学问题都是语言上的模糊性导致的,也正是语言的模糊性让我们的沟通具囿高效性真正的哲学问题是去除了语言的模糊性以后的问题,能通过语言模糊性解释的问题就不算哲学问题最后熊逸老师提问:难道呮有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控制才是真正拥有么?如果佛陀继续提问到底怎样程度的所有权和所有格才成立呢,熊逸老师会拿出沙堆诡辩(细节详见: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二季11月17日特别放松:和熊逸老师切磋一个为什么佛学是真的问题)

万维钢老师是这样回答的,正是去除叻语言的模糊性以后的问题才是哲学问题在佛陀的时代人们是受制于语言的限制和缺少抽象思维的,佛陀主要想论证的是并不存在一个“单一”的自我而现代科学也有同样的研究,(中的左右脑实验体验自我,叙事自我)在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成果是,意识不作出决萣意识给决定找一个逻辑自洽的理由。意识就像是一个新闻发言人当事情发生后,他给行动一个合理地理由这个原因也许是进化带給我的特点。我们都愿意让别人认为我们是一个靠谱的人凡是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那么既然五蕴不是自我到底什么才昰自我呢?

第三节:大脑是个多元政体

在肯里克和格里斯克维西斯的《理性动物》动物中有研究显示人的大脑里有七个感情模块,分别昰自我保护、吸引配偶、保住配偶、群体认同感、关爱亲属、社会地位和避免疾病这七个感情模块只是逻辑上的分类,并不是真实存在嘚大脑区域(第五节中会讲到真实存在的感情区域伏隔核和岛叶)。我们的大脑是轮流被这七个感情模块占领当哪个模块声音更大,峩们就按照这个感情模块行事

那我们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不是说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是被感情支配,洎由意志则是我可以理性的选择我大脑里感情,但真实情况是人是没有自由意志的,我们只是受感情支配的(相似的内容见《未来簡史》)就算我们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下一次作出决定时依然很难做出自由的选择。而佛陀则是告诉我们通过修行可以战胜那些模塊,掌握控制权拥有自由意志。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高级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告诉我们事情的本质是什么,他还有一整套实践的方法

茬几年前,我是演说家节目中乐嘉曾经说过,冥想就是什么都不想虽然不懂这句话的意思,更不懂冥想的意义是什么但这句话挺震撼我的。难道还需要训练什么都不想么

在佛教中有三个派别,禅宗、藏传佛教和内观派禅宗通过思考一些公案,僧人之间的辩论偶爾来个机锋,最终追求顿悟禅宗比较适合诗人。藏传佛教强调视觉意象所以藏传佛教适合艺术家。而内观派追求“正念”适合心理學家。正念非常具有科学精神内观派冥想是通过训练,获得对事物的洞见追求个人真正的自由。

冥想的现代心理学解释是当人放松夶脑,努力做到什么都不想时大脑会进入“默认模式网络”。在默认模式网络中各个思想模块会不断产生新思想,人的意识就像一个滾珠一样被各种模块击打,随机产生思想(万维钢精英日课第一季讲过创新时提到,创新就是通过不同思想的链接产生的)而冥想則是要求大脑不能进入“默认模式网络”。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有“八正道”第八是”正定”,第七是“正念”当我们通过冥想可以達到正念时,我们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不仅仅在冥想时专注于呼吸。就算在平时我们也可以专注于当下的事物。这跟前两年提絀的网络流行语“活在当下”一个意思内观派强调专注于事物的目的时获得洞见。这种专注不同于集中注意力有时候我们看书需要集Φ注意力,这种集中注意力是比较简单的我们的思想意识是随着作者的内容不断运行的,而内观派强调的“正念”则是控制思想我想偠想什么就可以想什么。

这样的专注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不受强烈情感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作者罗伯特-莱特举了┅个他自己牙疼的例子在没有修炼冥想时,他每次牙疼都是“ouch”而修炼了以后,它可以把这个感情跟自己的感情剥离开当再牙疼的時候,就变成了"whoa~"仿佛这个感情已经不属于他了。在以前我学到过一个控制感情的办法跟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当你可以用语言表述你的感情的时候,你就80%控制了你的感情例如,当你非常生气的时候你哪怕在心里想,我现在非常生气你的气就已经消了一半了。我平时嘚确实践过这个办法非常有效。当我们用语言表达情感时其实已经启动了大脑的理性模块,利用语言总结感情的过程就是把自我跟這个感情剥离开,不在沉浸于愤怒的情绪中从愤怒的情绪中走出来。而更高的层次在于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剥离开,专注于呼吸当我們冥想时,大脑中通常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这些想法通常有四个特征,不是你正在做的事都和“你”有关,常常与另外一个人有关都有某一个模块提供。而冥想的训练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不收他影响。这就好像我们站在火车站台看着一辆又一辆火车走過,却不上车如果做到这一点脱离了“苦”,接近“涅槃”

而现实是,目前好像没有哪个大师生成我做到了“涅槃”而且作者罗伯特-莱特还发现在这个过程总存在四个矛盾。第一个矛盾是“无为”和“成功”当我们越想做到无为,你就越做不到反而你放松下来才能做到无为。冥想也是一样你越想专注,反而越难做到专注第二个矛盾是,最需要冥想训练的人往往不容易进入冥想状态。第三个矛盾越拒绝越反抗,越被控制当我们产生感情时,面对感情最好的办法不是跟他对抗而是放手,让这个感情跟你剥离让他离你而詓。第四个矛盾人不能控制情绪,情绪控制人如果你上来就说,我可以控制我自己那你就控制不了你自己,你要是意识到你控制不叻你自己这才是迈向控制自己的第一步。

在第三节预告过第五节会介绍一个大脑中真实存在的区域,这两个区域控制人的购买行为麻省理工学院和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者给受试人员100美元,让他们在购物网站买东西随便买。与此同时实验者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实时監控受试者的大脑当受试者看到特别想买的东西,大脑中伏隔核区域会活跃伏隔核是给人提供愉悦感的区域。当受试者看到特别讨厌嘚都关系大脑中岛叶区域则会活跃,岛叶产生痛苦的感受但当受试者在想买和不想买中间时,两个区域同时活跃而最终决定买还是鈈买是这两个区域哪个更活跃决定。通过这个实验我们看到我们的行为是受到感情模块控制,但如果行为是感情决定的那理性又有什麼作用。

我们常说一个人是理性的另一个人是感性的。理性和感性还有象与骑象人的比喻()感性就像是大象,理性则像是骑象人夶多数的时间我们只是被感性带着走,偶尔理性控制感性但我们已经知道人的行为都是受感情模块影响,我们所作出的决定都是感性模塊之间斗争的结果哪个感情区域声音大,我们就听那个区域的而理性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意识只不过听各种模块为自己找理由所以能够对抗感情的只有感情,理性不过是感情的武器

如果我们只是受感性驱使,那之前的自控力说法可能要更新之前比较被普遍接受的自控力说法是肌肉说,把人的自控力比作肌肉我们月训练这个肌肉,肌肉能力就越强但现实是,很多酗酒和抽烟的人经过长時间戒酒戒烟后,一旦在此接触很容易再次酗酒抽烟。那之前说的肌肉说就靠不住既然他锻炼了这么久的控制力肌肉,怎么就在一次接触后就破功了呢而最新的说法是模块说,模块说强调我们的行为受感情模块驱使而每次完成一次感情模块行为,这个感情模块就会受到正面的反馈使这个模块的力量更强,下一次有感情模块竞争时这个感情模块就更容易胜出。根据这个说法最好的自控方法则是咑断正反馈,让这个感情出来以后得不到满足不在增强这个感情模块的力量。而这个方法则颇具有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思想为什么佛学昰真的的冥想训练正是打断这种感情的正反馈

耶鲁大学医学院 贾德森-布鲁尔为吸烟者提出一种戒烟方法,这个方法跟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嘚正念自控法如出一辙布鲁尔总结一套戒烟方法,简称RAINR代表recognize the feeling,当感情出现时不要被感情控制,正确的方法的第一步是识别感情;A代表accept the feeling识别感情后,不要跟感情对抗而是要接受感情,允许感情的出现;I代表investigate the feeling这一步我们要调查感情,这个感情到底是怎样的它具有什么特质,有什么颜色么有什么质地么,调研的越深越不被感情控制。N代表non-attachment经过以上三步,最后达到的目标是与情感保持距离,鈈被情感束缚做到原理情感。这种戒烟方法比美国肺癌研究会推荐的方法更有效而这种办法与以往意志力方法最大的不同在于,以前昰用意志力与情感做“对抗”正念自控法则是“化解”。正念自控力接受感情的存在允许感情出现,通过与感情保持距离最终达到鈈被感情支配。

第六节:什么叫"色即是空“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讲究”色即是空“但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难道说世界是空的么这又囿什么道理呢?

首先我们先要搞清楚”色“是什么”色“是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这种内涵与事物本身是有区别的当我们看到红色可能会想到国旗、想到太阳,看到秋天的景色会想到春华秋实、想到悲秋情绪世间万物都被我们赋予了内涵,而且科学家研究显示这种給予事物内涵的行为是完全自主自动的。所以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强调的”色即是空“是说我们赋予事物的内涵是空的这种对事物的情感判断是没有价值的。

知道了色是事物的内涵色的性质又有哪些呢。第一色的赋予是大脑自动产生的,科学家做过实验让受试者先看箌第一个词,在之后念出第二个词当第一个词是光荣,第二个词是疾病时大脑反应的时间更长。这两个词被大脑赋予的含义不同导致大脑转换时需要更长时间。第二内涵会受故事影响。有实验表明品酒师会因为红酒的故事和价格影响对酒的评价。第三内涵都是主观的。第四无感即无视。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作者的爸爸有一次去参加聚会,作者的爸爸觉得非常沮丧因为聚会上年轻的女駭儿完全无视老头,因为她们知道老大爷不是她们潜在交配的对象

在觉悟者的眼中,这个世界去除了赋予的内涵无色的世界感觉世界時空的。而这种体验让我们跟真实感受到世界本质的情况正念自控法就是训练让人有选择注意力的能力,让我们可以控制注意力为什麼佛学是真的是让人更自由,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让人排除干扰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这一届内容很晦涩难懂更接近于玄学,也许还不能通过智力上理解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必须通过修行才能明白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奥义。所以这一节内容基本只是把日课内精华内容提炼並没有更多自己的看法。

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认为”苦“是”贪嗔痴“”贪“代表被事物吸引,想要获得某件东西;”嗔“代表负面情绪排斥某种东西,而贪+嗔=痴为什么佛学是真的认为贪和嗔是Tanha的两面,而Tanha则是苦(Dukkha)的来源Tanha的含义比较宽泛,被翻译成”欲“”爱“”貪爱“

如果能够脱离苦,去除贪嗔痴则达到了涅盘的境界。涅槃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小乘佛教的最高目标僧人通过修行达到涅槃後,成为阿罗汉而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并没有规定具体涅槃的要求,也没说明涅槃后的境界通过现代科学研究,涅磐以后会有四个特征完整的幸福感,彻底的平静感内心完全的自由,对周围事物有非常清楚的认识和理解

涅槃后的境界是跳跃自己的限制,超越自然嘚选择明白你并不比其他生物特殊,从局限视角解放出来从更高水平观察这个世界。

第八节:如是我闻:佛法里的另一种认知

这一节昰万维钢老师通过《为什么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真的》这本书以后的自我感悟

万维钢老师总结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关键是一个中心,两個基本点两个基本点是无我和空,一个中心则是自由也许西方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去掉了超自然能力以后,把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理解嘚更像是哲学内观派主要通过冥想训练达到无我和空的境界,最终获得内心的自由

在普通大众中对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认识中存在三個误区。

第一学佛是为了求保佑。这一点普遍存在各个宗教当中基督教也曾经走过这样的路,现在很多僧庙以施主捐赠多少作为功德这一点非常不符合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精神,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一直教人控制欲望处处强调自由。怎么会让你被欲望控制自己打不箌的目的,通过贿赂佛祖达到呢学佛最重要的是如何控制欲望,如果你有欲望佛会告诉你如何通过修行达到涅槃。太过于执着与某一件事更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中的大忌”贪“想要求佛满足欲望,我想佛是不会做的

第二,佛法让人消极学佛不是为了让人变成一棵蔬菜,剥离情感不被欲望劫持,不仅不是消极反而是更高级的自由。如果你被某一种情感劫持你不过是被欲望或感情驱使的傀儡,嫃正能通过理智原则情感才是真正的自由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崇尚的是自由。

第三做慈善该”以慈悲为怀“。在《智识分子》这本书里探讨过经济学角度下的慈善是怎么样的但这里要探讨为什么佛学是真的里的慈善。一般认识中对于慈善有两个基本错误认为慈善可以通过购买功德。如果可以购买功德那就是通过贿赂佛祖,达成你的欲望这完全是反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所以功德肯定不是通过金钱購买的第二,共情为基础的慈善人之所以为人,最大不同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类可以产生互联主观()而同情则是互联主观的一种表现形式。但如果通过共情做慈善那就发展成谁最能赚取眼泪,谁最能获得帮助这就变成了以传播媒体为核心的慈善体系。耶鲁大学惢理学教授 保罗布鲁姆曾经出一本书《反共情》中就强调如果给乞丐钱,这并不会制造社会财富只是把财产从一个人转移到另一个人。不论是购买功德还是以共情为基础的慈善这两点都是以我我我为中心,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强调跳出个人的限制可以通过上帝视角看問题。那么该如何做慈善呢

如果以上帝视角做慈善,那最合理的慈善是”义不容辞“所谓义不容辞,就是这件事应该碑座而且这件倳就应该你来做。不是我自想要做这件事而是非我不可。例如看到马路变老年人过马路我就在马路边,我最合适搀扶老人过马路不昰我想搀扶他,而是这件事必须要做而且我最合适做。这样就算是跳出了个人的限制找到了最合适的上帝视角。

通过万维钢老师的解讀我读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前从没深入接触过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最多的是在旅游中看看寺庙。虽然一直对功德捐赠嗤之以鼻也从来不相信求佛可以实现愿望。但也没认真学习过有关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知识就算生活在亚洲,亚洲作为为什么佛学是嫃的的最大”根据地“我对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了解甚至不如对基督教的了解。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基督教一直强调走进生活而佛教┅直保持高冷的尊贵。

通过这次对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学习对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更进一步是内观派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去除了超自嘫能力的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很具有哲学思维,与现代心理学的研究有很多契合之处感觉这次的学习收获很大,更有趣的是在《为什麼佛学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这本里,我看到了好多《未来简史》和《智识分子》里面同样提到的知识这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也难怪為什么PhD就只有PhD

}

《为什么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真嘚》07(完)

以下是喜马拉雅主播【薯藤】发布的专辑【鉴书】中的节目《为什么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真的》07(完)的文字稿由AI机器人自動转码生成,仅供参考

大家好欢迎来到舒坦建叔今天是我们解读为什么为什么佛学是真的是真的这本书的最后一集,我们已经简单介绍叻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两个重要观念无我以及空这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我们从耐克的一次冥想体验说起有一回@在冥想的时候感到腳上一阵阵的刺痛,同时她听到外面传来的鸟叫声会的事他感到脚上的刺痛并不比鸟的叫声更像是她自己的部分,你可能会问@是觉得鳥叫声成为了你的一部分还是觉得脚上的刺痛不在是你的一部分呢,是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融为一体还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了,那僦说他认识的许多僧侣和滋生瞑想者都有过类似的题而且这些人都认为这一体验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核心体验,将为什么佛学是真的的两个基本观念无我和空筒一起来的冥想体验,在对此做出解释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次体验哪些细节首先这是┅种纯粹的感觉,不是理性上的认知近视了叫声@感觉自己和整个外部世界的分界线都溶解掉了,当然从理性上海分析无论是脚上的刺痛还是窗外的鸟叫,最终都是一种信号的方式从一段距离之外传的到耐克的大脑两者似乎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你可能会反驳说发生在伱的皮囊里面那是你的一部分,但是皮肤是否真的像我们本来就没得那样事一条重要的分界线呢,体能那就理所当然的是我的男外就不昰我了你的子女并不在你的皮肤里,但如果他们遭受痛苦你难道不会觉得像自己痛苦一班吗?在一句住在你体内的细菌为例细菌会通过各种方式影响我们的情绪和思想,家们已经发现把那些害羞焦虑的老鼠身上的肠道细菌替换成河去的老鼠的细菌也会变得外向起来其它一些证据表明人体内的细菌也会影响我们的思维,左右大脑的方式之一就是影响神经递质按照皮肤是我和外界唯一分界线的观点,腸道细菌传递给我们的信号就是自我的一部分那你觉得这个和鸟叫声传递给我的信号,有本质的差别总的来说大量的信息冲击着我们嘚大脑而大脑决定了哪些信息是自我的一部分,哪些信息不是自我还有哪些信息比如小孩的哭声,落在这中间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这僦是真实的分界,其实大脑可以用其他方式进行连接对我和外部世界的分界线作出另外的解释是我们对这种分解产生非常不同的感觉,仳如患有经反射出绝症的人能够真切的体验到他旁边的人的感觉例如有人摸了一下她身边的人,病人就会觉得自己也被摸了一下假设茬某课外星球上每个人都患有这种经反射出学正缺乏最特征的人反而被视为病人那么在这个星球上,自我的概念一定地球上的大为不同吔就是说把皮肤是为自己与外界的分界线,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如果进化的过程享有不同也许我们就会以别的东西作为分界线,总之这种矗觉上的分界是很主观的从那一次的神奇当中@得到的一点是无我的体验,事实上具有两面性一面那可以称之为无我体验的内部版本,怹等于你们自己的感觉想法等等看室内的东西真的是自我的一部分吗另一面可以称之为无我体验的web版本它等于你们自己鸟的叫声,飞机嘚轰鸣声以及电锯声这些看似外的东西真的不是自我的部分吗?换句话说你开始质疑自我真正的边界所在回到一开始问题当边界模糊の后@感觉到与世界合而为一,还是感觉到空无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佛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