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有多少资产一个月多少工资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目前享受什么样的待遇?_百度知道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目前享受什么样的待遇?
我有更好的答案
正部级干部的待遇!很牛!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下午好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那些清华北大的毕业生都做啥工作,工资多少,还有那些省状元们,混的好吗?  我们学校出过省状元,也出过榜眼,榜眼好像在教育部,其他一概不详
楼主发言:30次 发图:0张 | 更多
  基本上收入还是与当时成绩呈正相关的。
  真的吗,你做过调查嘛? 为什么没有调查,是没有人愿意做调查,还有不让调查,,,,,,,,,,,,因为如果调查的结果与大家的预期不一样,那会是怎样的一个后果,有多少人会受影响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浙江的。  省一级重点中学,2002年省文科状元,(那时还是全国卷吧,而且她的总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种!英语147,语文140还是138,数学140左右,文综290多!)  现在在国务院,姓朱  
  @咖喱味雅漾
22:13:57  浙江的。   省一级重点中学,2002年省文科状元,(那时还是全国卷吧,而且她的总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那种!英语147,语文140还是138,数学140左右,文综290多!)   现在在国务院,姓朱   -----------------------------  对了,读的是北大,光华  
  我们班二十来个人,三个北大,一个国务院,一个人民日报,有在外贸进口的一个什么,基本上前几名学校的都留北京,最起码办个户口没问题的。  
  我只认识工科的。成绩好的赚的都不错。  
  还有一个省状元,上一届,哈弗上学去了,方面gre全国第一,数学满分,美国学校随便选。现在肯定留美国了。奇怪的是我们学校出去的好学生没有书呆子,越成绩好能力越强的那种。坐标某地外国语学校。  
  有混得不好的吗
  @equin0x 4楼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  毕业就36W?他真的能做的了36W的差事吗
  。。应该都很好。。。  
  一股子酸味。。。。←_←  
  看专业,难道北大考古能拿高薪?  
  我认识的一个公积金就3000封顶,也毕业没几年。  
  这种学校的毕业生一般会选择留学深造,什么哥大麻绳哈佛啦,我知道的一个留学后留在联合国~即使不留学也是某某公司高管,或者进国务院部委之类的。楼主不要怀疑他们的工作能力,他们办事领悟学习真的比一般学生厉害很多。  
  @不想干录入员了 14楼
12:36:12  看专业,难道北大考古能拿高薪?  -----------------------------  考古比哲学好多了
  很多学习好的并没有什么出息。没有一个高考状元和国际奥赛金奖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1987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奥赛,有一名学生取得金奖,而那名学生现在只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反之,有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当年学习并不怎么样。杨振宁曾说,没有任何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上学时经常考第一。
  @闷倚蓬窗睡些 13楼
12:34:22  一股子酸味。。。。←_←  -----------------------------  真不知你从哪里闻出来的,是不是心里烂闻啥都一个味儿
  奥赛报送的就不知道了 我同桌没去成北大 服从调剂去了中央财经 现在近了投行做fi套利。。。。。。 牛叉的不得了  ps 灰常鄙视现在流行的读书无用论 念的好的现在都赚死(☆_☆)
  一个邻居家的哥哥,好像在安全局上班,其他不详。还有一个姐姐的同学,貌似在俺们这个六七八九县的政府部门上班,其他同样不详  
  主要还是看家世  除非是那种学习特nb的 早就被很多企业签了
  我们单位就有清华来的.因为人家是清华,一来,就成为了新员工的小班长了.  多厉害难说,起码混脑的话,应该都OK
  成绩文凭和薪水是正比。  
  一初中同学,北大。出来医院就提供一套住房,为留住他而特供的。工资就不懂了  
  对了,房子不是给住而已。就是送给他了。房产上是他的名字  
  这个不免开始我朋友我亲戚起来了!对不起,我就是说我亲戚唉,04年省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法学,美国1年修完研究生,现在帝都80万年薪。  
  真正的学霸还是不愁就业的,薪水也不是问题  
  学历和工资是成正比的。但是也不排除个例。我们高中上清华的同学目前在美帝。。有个北京邮电毕业的童鞋在学校期间兼职就一个个月四千多。毕业后不知道多少了。  
  没有人觉得这个标题有点…太笼统吗 基本什么专业什么工作你这样一问是要大家把三百六十行列出来吗   
  北大清华不清楚,我见过一个比较高的是姐姐高中班里的学霸,吉林大学毕业直接进的通用,刚毕业月薪8000,是我见过最好的,不知道在大家眼里是啥水平……  
  回复第11楼(作者:@蓝色海上有麦田 于
12:27)  @equin0x 4楼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  ==========  清华北大的,估计很少会来逛天涯八卦这种版块吧。  至于能不能胜任36W的工作,老板愿意开这种工资,你有什么办法。  不过清华这名头一甩出来,智商至少是不需要你担忧的了。至于一些技术岗位,人家老板也不是傻子,你能不能胜任,从这个学生在校时的作品或者成就就能看出一二。  
  认识一个。。做倒插门去了。。对方白富美
  回复第9楼(作者:@艾斯尼勒O_o 于
22:18)  还有一个省状元,上一届,哈弗上学去了,方面gre全国第一,数学满分,美国学校随便选。现在肯定留美……  ==========  真以为高分低能的很多啊,都是一些煞笔宣传出来的,某些呆子真的会把这个当信条,放弃学习!学霸还是很厉害的  
12:39:33  很多学习好的并没有什么出息。没有一个高考状元和国际奥赛金奖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1987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奥赛,有一名学生取得金奖,而那名学生现在只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反之,有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当年学习并不怎么样。杨振宁曾说,没有任何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上学时经常考第一。  -----------------------------  楼主又没说考第一,别拿这种例子举例了行不。  很多清华北大起点比别人高,这不可否认吧?  总有人拿个例来说有什么意思,这都是看大部分的好么?
  算不上省状元,只是我们学校当年的状元,清华大四,刚拒了高盛开出的百万年薪,去哈佛了~不仅仅成绩好,音乐,体育样样行。
  北大研究生毕业就当了镇长,过几年直接去市政  认识的一个姐姐 能力确实很强 独当一面那种
  难道大部分不是出国?  
  回复第11楼,@蓝色海上有麦田  @equin0x 4楼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   毕业就36W?他真的能做的了36W的差事吗  --------------------------  你以为用人单位是慈善机构吗?赞同上面那位同学的话,成绩和收入是成正比的。虽然现在都在说大学生工作不好找,鼓吹读书无用,但是那是普通大学好么!这种头等学府出来的学生,起点肯定比常人高。  
  我们班那个现在在mit读博。
  回复第27楼,@weijiadaivr  这个不免开始我朋友我亲戚起来了!对不起,我就是说我亲戚唉,04年省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法学,美国1年修完研究生,现在帝都80万年薪。   --------------------------  是啊,我也很想说自己的亲戚,但是又怕我亲戚我朋友,因为我也最讨厌。但是也真的是我的亲表妹,还不是清华北大的,武汉大学出来的,现在自己在家做 soho,一个月平均下来两万左右。当然还是不敢跟很多人比,但是比我这种每天上班打卡勾心八卦一个月累死累活几千块的好太多了!  
  @weijiadaivr 27楼
13:03:29  这个不免开始我朋友我亲戚起来了!对不起,我就是说我亲戚唉,04年省高考文科状元,北大法学,美国1年修完研究生,现在帝都80万年薪。  -----------------------------  美国研究生都是一年好不!
  @晓色儿
13:15:13  北大清华不清楚,我见过一个比较高的是姐姐高中班里的学霸,吉林大学毕业直接进的通用,刚毕业月薪8000,是我见过最好的,不知道在大家眼里是啥水平……  -----------------------  认识好多吉大的,这工资很正常,但文科就不行了
  重点中学同学会你会发现他们混得比普通中学学习瘟丧的人,社会地位收入要高的多
  师兄光华在国开行某省分行
自己招行某省分行,,,  
  所谓高分低能什么的,真的只是个传说,呵呵  
  @至爱巴乔1987 45楼
13:58:45  师兄光华在国开行某省分行
自己招行某省分行,,,  -----------------------------  终于看到现身说法的,来都来了,爆爆收入啊
  学习特好的说明智商比大部分人高,第一学历国内前十大学的一般都不差吧!什么高分低能只是好多人的意淫!  
  回复第11楼(作者:@蓝色海上有麦田 于
12:27)  @equin0x 4楼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  ==========  楼主好酸!  
  反正比普通人肯定混的好的不止一点点吧。
毕竟人家起点就高了很多,而且他们的人脉资源,与之交往的都是社会精英吧。。
别说清华北大,就是济南大学的会计研究生毕业都不知道多少企业抢着要了。  
  @幸福小妍 50楼
14:14:08  回复第11楼(作者:
@蓝色海上有麦田
12:27)  @equin0x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  ==========  楼主好酸!  -----------------------------  别人说多少听得人就的同意,就的惊叹,就得佩服。。。。才叫正常是吗?你好奇怪!
  @大怪兽吃萝卜 33楼
13:17:20  认识一个。。做倒插门去了。。对方白富美  -----------------------------  笑了。。。  我层次低,,,身边都不认识北大清华的。。。哭了。。。
  会有初中学历的进这个贴说他手底下有多少个清华北大毕业生为他打工,哈哈。  
  @自由鸟ly
13:48:12  美国研究生都是一年好不!  —————————————————  好!你满意了吗?  
  北大清华的应届毕业生一般有机会进好单位,这里已经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赢了一大截了,都光看起薪是好像比一般人混得好,可是再过十年呢?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都是清华北大的状元吗?还我不是我嫉妒什么的,我觉得中国的所谓学霸只是有很好的书本知识理解能力,在其他方面未必也是第一  
  我导师,8几年时候的湖南省高考状元,现在是某211大学副院长,学科带头人,民盟湖南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常委。。。
  回复第6楼(作者:@咖喱味雅漾 于
22:14)  @咖喱味雅漾
22:13:57  浙江的。
在能上去的都是超级精英啊。上届boss胡大16岁考上的清华。。  省一级重点中学,200……  ==========  
  @过客已逝X
21:06:13  基本上收入还是与当时成绩呈正相关的。  -----------------------------  1 就不说清华北大了,当年高考完一本和二本的现在也有差距  
  @大怪兽吃萝卜
13:17:20  认识一个。。做倒插门去了。。对方白富美  -----------------------------  @很high的小披风 53楼
14:21:03  笑了。。。  我层次低,,,身边都不认识北大清华的。。。哭了。。。  -----------------------------  别哭,那个太少,一年在一个省才招几个到二三十个人
  @竹下听雨声2012 48楼
14:10:54  学习特好的说明智商比大部分人高,第一学历国内前十大学的一般都不差吧!什么高分低能只是好多人的意淫!  -----------------------------  对,天赋,他们的数字文字图像综合记忆力是惊人的。综合记忆力太重要了,可以为人展现多种能力服务
  能力先不说,工作起点就不一样。。。受过的教育见过的世面眼界都不一样。国外名校类似哈佛哥大之类的只跟北大清华之类的国内名校搞交换生,我们这种学校连个外教都看不到,层次就不一样
  @蓝色海上有麦田
12:27:02  @equin0x 4楼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   -----------------------------  公司又不是傻子,既然签他了,那肯定就是值这个价  
  看到各种举例子说明的,清华北大出来的捡破烂拉,初中毕业的当老板了,真搞笑,例子永远都是例子,王宝强还是农民北漂呢,合着所有北漂都能当王宝强似的
  班级top5基本都出国了,看样子不会回来啦
  我们小区的,当年文科第一读北大  毕业那年8万吧,现在多少不清楚,反正在北京好几年了,还没有买房
  回复第55楼,@weijiadaivr  @自由鸟ly
13:48:12   美国研究生都是一年好不!   —————————————————   好!你满意了吗?   --------------------------  错,大多是两年,英国硕士很多一年  
12:39:33  很多学习好的并没有什么出息。没有一个高考状元和国际奥赛金奖成为某一行业的领军人物,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1987年,中国第一次参加国际奥赛,有一名学生取得金奖,而那名学生现在只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研究员。反之,有很多诺贝尔奖得主当年学习并不怎么样。杨振宁曾说,没有任何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上学时经常考第一。  -----------------------------  这也就儿童读物用来骗骗那些自卑的Low小孩儿而已
  别人成绩好其他能力就不行?有些人别意淫了好吗  成绩好大概有两个原因,一种是聪明,天生的,那基础就摆那里。还有一种是意志力强,靠刻苦勤奋上去的。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人以后在社会上也是混得开的人士。因为这个社会就是聪明人和意志力强的人容易成功  好了,有些人又开始摆其他方面了,什么人际关系,家庭背景啊,以此来说学历不重要。。先来说人际关系,清华北大的学友本身就是强大的关系网,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人的档次也不同,别人起点摆在那里,无论是交际圈还是接触的高端人群,都不是那些泛酸的人能比的,就算你家庭背景好,你能认识多少人?能跟整个清华北大的圈子比?老一辈的朋友到了年轻一辈就未必是朋友,父母只能给你个敲门砖,进去了还得靠你自己,这点相信有过经历的都明白。而同学的关系往往可靠得多,给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也大得多
  回复第41楼(作者:@sansan1106 于
13:46)  回复第27楼,@weijiadaivr  这个不免开始我朋友我亲戚起来了!对不起,我就是说我亲……  ==========  具体做啥  
  @不想干录入员了 14楼
12:36:12  看专业,难道北大考古能拿高薪?  -----------------------------  你寡闻了,考古去拍卖行啊
  大多数的出国了、、
  起点都不同,怎么比
  如果以买房买车薪酬来看,确实不是所有高材生都混的好。但是不可否认,大部分普通学校的学生与名校生是有很大差别的,如果你接触过那些北大、清华的人,你就会明白了。我指的是我自己,以前上大学时还不明白,现在出来几年后才清楚自己和名校生之间的差距。不过怎么说呢,不要和别人比,一山总比一山高,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就好啦!
  @Sophie2015 56楼
14:25:43  北大清华的应届毕业生一般有机会进好单位,这里已经比一般大学毕业生赢了一大截了,都光看起薪是好像比一般人混得好,可是再过十年呢?社会上的成功人士都是清华北大的状元吗?还我不是我嫉妒什么的,我觉得中国的所谓学霸只是有很好的书本知识理解能力,在其他方面未必也是第一  -----------------------------  麻烦你先定义一下成功人士是什么?现在社会上几百万那种爆发富都敢说自己是成功人士,这样的成功人士在清华北大不要太多
  @yuyuhuhu456 72楼
14:50:56  大多数的出国了、、  -----------------------------  这个有……
  @dengns 66楼
14:44:01  我们小区的,当年文科第一读北大  毕业那年8万吧,现在多少不清楚,反正在北京好几年了,还没有买房  -----------------------------  可怜
  回复第33楼(作者:@大怪兽吃萝卜 于
13:17)  认识一个。。做倒插门去了。。对方白富美  ==========  是凤凰男吗  
  @weijiadaivr 55楼
14:24:28  @自由鸟ly
13:48:12  美国研究生都是一年好不!  —————————————————  好!你满意了吗?  -----------------------------  刚百度了下, 美国是学分制,什么时候修满学分什么时候毕业。
  养肥了我再来看,我只是想知道他们做的什么工作,拿多少年薪,有些人太激动了,扯太多了,什么高分低能,什么起点不同层次不同接触的人不同。。。。不讨论这些好吗,还有那些说我酸的,您有那功夫去干点别的好吗,老子很负责的告诉你们:我一点都不酸,只是八卦一下,你们的神经不要那么敏感
  @蓝色海上有麦田
12:27:00  @equin0x 4楼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   毕业就36W?他真的能做的了36W的差事吗  -------------------------  人家说了这个是最好的
还有最差的呢   这些人脑速惊人
个人感觉 没问题
他们干活是一般人成果很多倍
具有开创性
  有的人可能是带着成果去的
请不要拿普通思维衡量  当时也有只会读书的
  我们单位都有个清华的。。感觉混到我们这里,虽然是个比较好的国有企业,但应该算混得差的了
  @equin0x
22:08:42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  @蓝色海上有麦田 11楼
12:27:02  毕业就36W?他真的能做的了36W的差事吗  -----------------------------  投行很正常啊。我最好的一个同学也是我们那届唯一一个考上北大的。毕业签了中信的投行第一年就快50W了全到手,现在年薪几百万。两个世界的人了
  这次参加省公务员初任培训发现一大半的都是清华北大什么的选调生。有点高冷的感觉,和另一半参加了去年公考进来的不能很愉快地聊天。。。。  
  回复第4楼(作者:@equin0x 于
22:08)  刚去跟清华的同学吃完晚饭,他说他上届签的最好的一个师兄,一毕业年薪就是36w。  ==========  太厉害了 是做什么的  
  认识一个状元 在我们省挺出名的,应该是我们省那么多状元里最出名的吧,在北大听说也出名的。毕业没念研,直接工作。在香港,某最知名投行,刚毕业时说月薪两万,现在没联系了不清楚  还有一个以前和我关系好的北大,也没念研在美国某最知名企业。这两人可能都不算纯书呆子= =  
  回复第75楼(作者:@可虐吴智辉 于
14:52)  @Sophie2015 56楼
14:25:43  北大清华的应届毕业生……  ==========  我说的成功人士可不只是有钱就可以定义,再说,高级打工仔也不比人家暴发户有钱不是?  
  @深蓝之判决
14:49:00  @不想干录入员了 14楼
12:36:12   看专业,难道北大考古能拿高薪?   -----------------------------   你寡闻了,考古去拍卖行啊   -------------------------  哈哈 对阿
我们有个大房地产开发商人就是211考古系出生的  人家被好多部门请去 鉴定
  一鉴定 有时候一批 人家会送他一部分  而且 一截留
把真的留下来
假的放出去
你知道啥?  比如
有的东西当年不值钱
当砖头 颠他家鸡笼子去了
后来你懂的   有一年
他们一批读书的同学 恨死他们了
说他们成绩差
才会分到那里
现在都发了
  @hewei519 20楼
12:41:00  奥赛报送的就不知道了 我同桌没去成北大 服从调剂去了中央财经 现在近了投行做fi套利。。。。。。 牛叉的不得了  ps 灰常鄙视现在流行的读书无用论 念的好的现在都赚死(☆_☆)  -----------------------------  哎,想起这个件事我就很忧伤。。。  我报志愿的时候,我们班一个后来考上人大的女生和我说,你报中财吧,工作特好找  我当时说,中财是啥,没听过,不报  结果。。。。。。。。  我记得我大学同宿舍的老公,是人大差一分掉到中财的,他们班毕业连没过四级的都被抢走了。。。招聘单位不要太疯狂  真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
  @tao_imissyou
15:02:46  太厉害了 是做什么的  —————————————————  如果是投行什么的就太正常了,P大的,本科毕业就一堆人去投行拿到这个数。  不过我满足不了楼主的好奇心了,本人家庭妇女,收入0  
  清华的不认识,认识一个中科院的,哪个所忘了,感觉就是两个世界的人啊,掩面  
  @楼主助理 84楼
15:01:10  这次参加省公务员初任培训发现一大半的都是清华北大什么的选调生。有点高冷的感觉,和另一半参加了去年公考进来的不能很愉快地聊天。。。。  -----------------------------  哈哈哈,这个说得很含蓄啊!不过事实就是那样,我就吃过类似的瘪~跟一个名校高学历的人聊天,根本聊不到一块去~
  回复第86楼(作者:@成匡越惠 于
15:05)  认识一个状元 在我们省挺出名的,应该是我们省那么多状元里最出名的吧,在北大听说也出名的。毕业没念……  ==========  第二个成绩在北清那些人里没那么好,不过他很聪明,就是看问题也很透,而且情商我觉得是里面人最高的。其他的好像全都读研。  
  不认识北大清华的,认识几个北航的,现在都在上海的航空某院,不算大富,但生活起居比一般人好很多,在上海这种地方不愁房子不愁生活,他们看着参与设计的火箭啊飞船啊什么的出来才有快活感,如果以钱多钱少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他们肯定是不成功的,不过他们自己很满足很快活,觉得自己很成功。  
  刚和一个高等学府的姐姐吃完饭...觉得这辈子都赶不上人家现在咯...  
  我的高中不错,浙江省一级重点,也出过省理科状元。高中的时候通过对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的同学和自己班里成绩好的同学的观察,得出结论,大部分成绩顶尖的人那真的是德智体美各方面都优秀,数学物理竞赛各种奖,发明大赛各种奖,运动会也可以各种奖,就是玩网游都比那些只知道沉迷游戏的玩得好!听他们说话都可以很明显得感觉出对方的睿智,以及明白自己与对方的差距。
  @hewei519
12:41:00  奥赛报送的就不知道了 我同桌没去成北大 服从调剂去了中央财经 现在近了投行做fi套利。。。。。。 牛叉的不得了  ps 灰常鄙视现在流行的读书无用论 念的好的现在都赚死(☆_☆)  -----------------------------  @拉姆茜 89楼
15:08:17  哎,想起这个件事我就很忧伤。。。  真想抽自己几个大嘴巴  -----------------------------  报志愿的时候大家都不懂啊,全国有什么学校都不知道啊,只知道屈指可数数的那个几个名校,什么211,,985,听都没听过,上了10几年的学,都不知道适合自己的学校在哪里,瞎猫碰死耗子,乱填!  填志愿,对我来说就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可惜,我是个白痴!  老子到底为什么要读那么多年的书啊!!!!!!!!!!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杨振宁的真相|薪水分文不取,房屋捐献学校
冒着危险架起中美友谊的桥梁
1971年夏天,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那时,中美两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杨振宁这次回国并不轻松,而且很有风险。
作为“全美华人协会”创始人身份访华的杨振宁,他是美国科学家中率先访华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物理学卷有这样一段记载:“杨振宁于1971年夏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美籍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他说:“作为一名中国血统的科学家,我有责任帮助这两个与我休戚相关的国家建立起一座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我也感觉到,在中国科技发展的道途中,我应该贡献一些力量。”
日,杨振宁又与他人共同发起成立“全美华人促进美中邦交正常化委员会”,并自费8000美元在当天的《纽约时报》上刊登全页广告启事“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全文用英文发表,旁边加了八个中文字:“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几十年来,他频繁穿梭往来于中美之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学术联系工作。他写过这样两句诗:“云水风雷变幻急,物竞天存争朝夕。”
杨振宁在1971年即毅然率先访华,叩开了中美之间紧闭了川多年的科学大门,意义重大。与杨振宁共事多年的聂华桐教授用“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来描述杨振宁的爱国情怀,并认为“他这样做是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
当他从国外旅行回来后,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常常去找他。中央情报局的官员第一次去找杨振宁时杨要让他的秘书记录他们的谈话,以免误解。由于杨振宁多次访华,联邦调查局曾多次找他麻烦,他非常镇定而坚决地答道:“在中国,我的父亲、母亲、弟妹们——我的亲属们都在那里,我的许多朋友在那里,我想念他们,所以我要去看望他们,这并不触犯美国的法律!”面对美国政府的威胁,杨振宁继续保持和中国的密切联系,他说:“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近来没有再来找我的麻烦。”(见《一生挚友|杨振宁多次挽救邓稼先》)
对于杨振宁首次回国访问的意义和影响,聂华桐描写过:“杨先生在1971年第一次回国访问回到美国之后,他对中国的情形做了很多报告。由于他的名望和地位,他的作风和为人,他的演讲和报道在美国社会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在当时中美关系还没有完全解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是承担了相当大的风险的。但他认为正面报道中国在各方面的许多发展是他的义务。他经常到欧洲、南美洲、东南亚、日本等地去讲学或访问。所到之处,人们都要求他作关于中国的情况的报告。他的这些报告,对当地的华侨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美国人尤其是科学家对中国持友好的态度,愿意同中国接近,杨先生的功劳是非常大的。”当时来自美国、苏联以及中国台湾地区当局的种种压力,都没动摇过杨振宁的决心、信心。他坚持每年至少回国访问一次,以尽自己的赤子之心。
日,在华盛顿全美华人协会等组织举办的欢迎邓小平的宴会上,杨振宁致了题为“建造友谊桥梁的责任”的欢迎词。
1980年,杨振宁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成立“与中国学术交流委员会”,资助中国学者去该校进修。
1982年,杨振宁直接写信给中国有关部门领导,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再次提出建议。
1983年,杨振宁积极倡议的‘冲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基金会”在香港组成,杨振宁任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年,杨振宁倡议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吴健雄物理奖”和“陈省县数学奖”相继成立。
1986年,杨振宁倡议并且直接参与建设的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建立,本着“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开放精神,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对科教事业发展的倾情付出
在最初的几次回国中,杨振宁就把自己的规范场理论和杨――巴克斯特方程介绍到中国。只因当时中国正处于“文ge”时期,对此研究工作没有给予及时充分的注意。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物理学工作者在杨振宁的影响和帮助下还是开始了对规范场问题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重大研究成果。张文裕在1984年总结中国高能物理发展35年时说,我国高能物理发展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是同杨振宁、李政道等许多外籍华裔科学家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的,他们的贡献起了重大的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副所长、理论物理研究室主任葛墨林说:“杨振宁先生帮助理论物理研究室与国际很多著名研究机构建立了联系,他是一位十分忠厚的长者,什么事都可以和他辩论。杨振宁利用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宣传中国和树立中国形象。鼓励留学生多回国。这个在国外听过杨先生讲演的都知道,杨先生几乎每次讲演必谈中国,谈邓先生。协助清华建立高研中心,并且留校任教授,指导研究,教授学生。”为了中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1972年7月,杨振宁在他第二次回国访问中就开始坦言中国科学发展的许多问题,强调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政府应采取一个多注意基础科学的政策,要抓好基础课的教学,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他还建议把《科学美国人》译成中文,让祖国有更多的人了解美国和世界的科学发展。这些意见都被政府所采纳。同时他在多次归国访问和讲学中,对于国内教育存在的问题也经常提出自己的意见。
注释:他一方面分析中国教育的传统和制度的优点、好处和缺点,指出:“中国现在的教学方法,同我在西南联大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且教得很多、很细,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到美国去,考试时一比较马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但是,这种教学法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学。”又说:“因为中国的教育传统过于强调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学知识,而且中国传统观念中又太倾向于崇拜权威,而不怎么鼓励年轻人开创新路子,所以中国学生容易胆小,瞻前顾后、谨小慎微、当断不断。”另一方面他又分析了美国教育的特点、长处和缺陷,指出美国教育比较放任,强调宽松、活泼,倡导自由式的教育方式和“渗透式”的学习方法,这有利于聪明孩子的成长。进而他又把中国与美国教育作一番系统的比较。主张中国教育要吸收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缺陷,做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2000年4月,杨振宁在访问南京大学时,就有关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问题,与南大校长进行深入交谈。他指出:“当前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任何一所高校要生存就必须把握21世纪科技和教育的发展方向,要发展新的学科、引进新的人才,积极为社会服务。”他还建议南京大学要集中相关学科加强国际问题和生物学科等领域的研究。相信中国政府有能力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10所高校推到世界第一线。
为了中国科教事业的发展,80多岁的杨振宁不辞辛劳,往返奔波,访问过国内几十所大学。他还应聘担任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几十所高校的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1994年6月,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1999年10月,杨振宁成为清华大学的正式在册教授。
他还在我国许多高校主持并且直接参与建立研究机构。1986年他不仅应聘为南开大学的名誉教授,同时应陈省身之邀,负责建立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理论物理研究室,并担任该所的学术委员会委员。对这个研究室的建立与发展,杨振宁从组织工作、专家构成、基本规划到学术活动、研究方向、具体课题,他都亲自过问,倾注了大量心血。
在1997年6月,清华大学新设立的基础科学实体――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成立时,他也倾注了大量心血,被应聘为这个研究中心的名誉主任,就中心的运作、人选的问题,杨振宁与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进行过多次面谈,通过电传商讨也有几十次之多,为这个研究中心他献计献策,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杨振宁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良好的社会关系,筹集基金,设立奖学金。在他的发起和直接的倡议下,设立了各种科技奖和研究基金等,并且为清华大学拉科研经费而积极奔走于世界各地。
譬如1979年他在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发起组织的“与中国教育交流委员会”,其目的是资助中国学者到石溪分校做访问学者;
1983年8月,由他发起,在香港工商企业界、学术界等各界知名人士的主持下,成立了“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杨振宁为基金会董事会主席。这个基金会的宗旨是支持和资助广州中山大学开展学术研究,促进中山大学与国内外的学术交流;
1985年,在杨振宁的建议下,香港亿利达工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龄先生资助建立的“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在北京、上海两地各设亿利达青少年发明奖15名,由清华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主持北京和上海的评奖。
此外,还设立了“吴健雄物理奖”、“陈省身数学奖”、“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会有限公司”,“北美清华教育基金会”,“杨振宁奖学金”等等。
这些机构的设立,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尤为重要的是在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文化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杨振宁还十分关心中国的普通教育。1995年,他受聘担任中央电视大学“大学物理”课的主讲。之所以这样,他认为:“中国的贫困地方还很多,能够用电视的方法,使得贫困地方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到新的知识,我觉得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1997年,80多岁高龄的杨振宁还给清华大学本科生上一个学期的基础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先后发表文章盛赞杨振宁,指出:“越是名家大师,越是重视基础课的教学,杨振宁先生就是一个榜样。愿我们大学基础课的讲台上,站的都是名师。”
为了表彰杨振宁对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的卓越贡献,1996年1月,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他中国国际合作奖。1999年在他应邀出席新中国诞生50周年的盛大庆典前夕,又获得了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
对清华大学的发展,杨振宁是有很大贡献的
杨振宁80多岁还在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在清华物理基地科学班的教学模式,清华IAS的建立,以及凝聚态物理和冷原子领域方面,我国的物理学研究的积累,很大程度上和杨振宁的直接帮助有莫大关系。尤其是2008年前后那些论文,很大程度上对于我国理论物理的研究团队培养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90年代清华物理系甚至请不到一些一流的研究者来组建团队,甚至某些课还要请外校的教授来上,杨振宁以个人影响力把清华物理系的基础给打了起来,以私人社交圈在国际上招了不少大牛研究者,而这个影响是全中国业界都普遍受益的,那代人或多或少都受了杨振宁物理学界私人社交圈的影响。用推荐方式直接帮助超过千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深造培训。而凝聚态和冷原子恰恰也是我国物理界弯道上赶上世界水平的一些领域。包括偏向工科的东南大学,物理学在凝聚态的水平也是极高,所以杨振宁对于我国物理学的成长确实是做了力所能及的贡献。截止目前,90多岁的杨振宁依然在做科研,高龄状况下也有一些产出。
杨振宁说,自己40多年前的研究涉及了冷原子领域,但当时缺乏实验技术证实,后来因故中止。近些年来,这方面的实验技术有了很大进步,自己多年前的一些工作得到了证实,于是又回到了这个领域。目前,冷原子是物理学的热门领域之一。
2008年,86岁的杨振宁及其合作者发表了一篇冷原子方面的新论文,令同行惊讶于他的学术活力。此后至今,他已陆续发表了13篇论文,放在年轻学者中也属“高产”。
所以,杨振宁被美国抛弃跑我朝混饭吃的这种荒诞论调是站不住脚的。
学者李星河: 我是清华物理系毕业的,我这个回答着重谈谈杨振宁对清华物理系的贡献:可以说没有杨振宁,就没有今天的清华物理系!就凭这个贡献,杨振宁就不应该受到这么多攻击(很多是污蔑)和非议。我认为他已经对中国物理学发展做了应有的贡献了。我来简要回顾一下清华物理系这十几年从无到有,从90年代末国内二流都算不上的物理系到现在最顶尖的物理系之一的历史:1998年,在杨振宁(那时还未回国,只是在清华兼职)的提议下,清华成立了高等研究中心(就是现在清华高等研究院(IAS, Tsinghua)的前身)。但当时的情况是,国内有志于物理的最好的本科生都去科大、北大读物理了,清华的物理系刚刚成立(从现代应用物理系改名),师资力量很弱,甚至很多基础课都开不出来。众所周知,90年代末的清华还是一所彻彻底底的多科性工科大学,物理系(现代应用物理系)虽然已经复系十多年,但主要任务仍然是是给各个对物理要求较高的工科院系开始基础物理课,所以IAS缺少研究生源。当时IAS的建立,除了杨先生以外,顾秉林校长也是力排众议(很多校“LD”没意识到发展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杨先生和杨杜致礼夫妇两人给IAS捐了自己的私款,同样捐款的还有很多香港的私人企业家和杨先生的好朋友Simons夫妇。还有另外一件影响深远的举动就是基础科学班的成立。当时的清华,物理系的学生人心浮动,这样下去IAS的老师很难招到优秀的研究生。所以杨先生就建议成立基础科学班,在校内二次招生(可惜这种方法现在已经被清华用滥了),集中优秀的师资和生源。98年第一届的基科班招生就很成功,99年第二届的基科班更是有几个传奇人物,下面会介绍。虽然物理系很弱,但清华毕竟是清华,基科班从校内二次招生,招到了一批全国最好的生源。比如99级基科班的祁晓亮学长,就是当年辽宁的理科高考状元。这批人中有很多真正热爱基础科学的,而不是冲着所谓热门专业来的,毕竟基科班当时名气不大。98年第一届基科班的学生,现在在物理圈里比较有名的就有两位:翟荟老师(现在IAS的终身研究员)和曾蓓老师(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量子信息与计算中心教授)。这两位老师的背景都挺传奇的,曾蓓老师还是曾经的国际象棋大师特招进清华的,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99年第二届基科班的学生,出现了更多的大牛:祁晓亮(辽宁理科状元、清华IAS博士,现在斯坦福大学物理系副教授,刚刚拿到终身职位)、刘朝星(清华IAS博士,滨州州立副教授)、许岑珂(湖南高考状元,UC.Berkeley博士,现在UCSB终身职位,副教授)、顾正澄(清华IAS博士,现在Perimeter Institute研究员)。以后的几届基科班,随着出国的人越来越多,大家的选择也越越来越多样化(CS、金融),渐渐留在IAS读研的人越来越少,逐渐偏离了最开始设立的给IAS输送研究生源的目的,所以到后来和数学系、信科学院一起弄了大基科,最后因为三个院系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实在难以调和(数学系觉得我们的高等微积分不是数学,我们觉得学太多数学会让学生钻牛角尖,忽视物理),从我这一届(2011级)开始,又变成了物理系、数学系分开招生。现在的清华学堂物理班取代了以前的基科班,成为了想做基础物理研究的同学聚集的地方。当然,现在的清华物理系已经不用担心师资和生源的问题,基科班这种特殊的实验班培养模式也就走入了历史。(PS:十几年前的时候,清华物理系是找不到老师教四大力学的,于是就从外系(主要是北大)外聘老师教基础课。当年我选学校的时候。这件事也成了北大物院某老师黑清华的黑点,他说清华现在还缺老师上课,实验室没有仪器设备开设实验课,which完全是一派胡言,这件事也直接促成了我最后选择了清华:我完全无法想象北大老师居然会拿十年前的事情浑水摸鱼,刻意污蔑。)这十几年里,除了前面提到的,现在在学术界做得很不错的学长学姐还有很多,比如最近刚刚在Caltech拿到Assistant Professor for Theoretical Physics的做量子信息理论的陈谐学姐,在斯坦福大学做弦理论PhD,最近要去IAS Princeton博士后的董希学长等。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几届基科班的学长学姐也会在完成博士后训练后找到非常不错的教职。除了人才培养以外,杨先生还有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引导了清华物理系的发展方向,为清华招兵买马。这几年清华IAS引进的faculty member,几乎都是杨振宁的学生、或者杨振宁学生的学生。比如前面的翟荟,就是杨先生在国内的最后一个研究生;祁晓亮的导师是翁征宇老师,也是杨先生推荐从美国德州超导中心到IAS就职的,最后祁晓亮去Stanford也是张守晟(现在清华IAS客座教授,建议薛其坤院士做的实验,跟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有直接关系;是杨振宁在Stony Brook时期的学生)推荐;姚宏老师(Stanford博士,现在清华IAS研究员)等等。杨先生鼓励物理和别的学科交叉发展,特别强调清华的物理系要注重实验学科的发展。应该说这十年,清华物理系(也是国内物理学界)发展最快的就是凝聚态实验和冷原子实验。现在清华IAS的凝聚态冷原子理论和清华物理系的实验应该都是国内top1。清华IAS应该是国内做理论物理和理论计算机最好的地方(虽然方向还不全)。我本人对杨先生对高能理论物理的看法持保留态度,也并不认同国内对杨先生过分的神化。但我觉得杨先生对清华和中国物理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完全符合他老人家的民族情感和学术地位。杨先生是从事基础物理研究的,我可以肯定,即使杨先生60年前回国,也不会对中国物理做出什么太大的贡献,甚至可能遭受牢狱之灾。(别忘了他的岳父是谁)只有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在数千年的历史上才第一次真正有了科学研究,才真正有物质基础来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杨先生这个时候回国是恰到好处的,无论是对本人还是对国家来说。
另有学者:我和杨振宁没有任何个人感情,我和他并不是一个研究领域,也没有和他讨论过学术问题。
我觉得有必要回答一下所谓清华培养的人都去美国当教授的问题。美国现在是世界物理学的研究中心,这是事实。世界上最好的几个物理系都在美国。我们把学生送到美国,绝不仅仅是读一个PhD这么简单,PhD仅仅是训练一个顶尖科学家的一部分,还需要postdoc,junior faculty的过程,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优秀科学家。所以,要求读完PhD以后马上回国是不现实的。
那么清华北大毕业的,去美国当教授的人为什么不回国呢?基础学科的研究和造核武器不一样,需要不同idea的人之间相互的交流和一个良好的环境,不是像很多人所想象的那个样子体制内大部队集团作战就能搞出好的成果。很遗憾,国内现在的环境还比不上美国,那些人即使回到了国内,做出的成果价值也会大大低于在美国做出的。道理很简单:在国内无法经常和世界一流的同行交流、招不到世界一流的研究生(全世界最顶尖的学生都往美国跑)和博士后。
而相反,我个人认为这些人留在美国,对中国的物理学发展贡献更大。在中国的学术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的情况下,他们可以促进中美之间的学术交流,把我们最优秀的人送到美国去培养。有一次我和我的导师何红建老师去见丘成桐先生,邱先生就问过我:你们物理系现在去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MIT等学校读博士的学生多吗?他还像我导师强调:一定要把我们最优秀的本科生、博士生送到美国顶尖学校去做博士、博士后。他自己就是因为长期留在美国,才在学术界有了巨大的影响力,能够帮助我们做到这点。
坦白地说,我们许多在美国读博士、做博士后的同学,有不少就是张守晟、丘成桐、文小刚、庄小威、谢晓亮等在美华人科学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弄到美国去的。上面举出的各个大牛的例子,即使是现在在国内工作的,也都是去美国进行过博士、博士后交流的。我们的年轻学子能有这些机会,和在美国的华人科学家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他们确实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基础学科的发展。如果施一公不在Princeton当教授,估计Yan Nieng等人是不会那么容易就能去Princeon做博士和博士后的。现在Yan Nieng在清华做的风生水起,谁能否认这和施一公在Princeton的经历有关呢?
另一方面,这些华人科学家常常回国,召开各种研讨会,帮助国内的科研人员提高自己的水平。像张守晟、文小刚我是知道的,他们都是清华高等研究院的讲席教授,每年都会抽出一些时间在清华工作。我自己和张守晟讨论过问题,也参加过他在清华举办的一个关于创新的seminar,而暑假寒假的时候我们也常常有学长去和文小刚老师讨论问题,他们都很乐意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13年的反常量子霍尔效应的实验,张守晟是有很直接的贡献的,给了很多理论指导。在北大,庄小威、谢晓亮、田刚等大牛科学家也有很多类似的活动(我具体不是很了解,只是听说田刚在北大搞了一个北京国际数学中心,经常参加里面的活动。我有数院的同学参加过田刚举办的讨论班)。
所以,我认为这些在美华人科学家对中国的基础学科发展是有着巨大贡献的。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很多人留在美国能够对中国做出比回国更大的贡献,因为一旦回国,他们就不再有之前的那个平台。
这些人是不是只是回国骗钱呢?别人我不是很了解,我就说我和张守晟老师的一次互动吧。(不知道张是谁的自行百度)。大二的时候,有一次张叫我去,我们讨论了些问题,我看到他在高研办公室的稿纸上,写着几个大字:“中国梦”。(那是Xi上台的第二年,国内正宣传这个)写得很大,而且写了不止一遍。
我想,这些科学家们,即使加入了美籍(Yang就是美籍),也还是爱国的,在用他们的方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着。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物理系教授、“清华学堂”物理班首席教授朱邦芬院士认为,近年来,一些人对杨振宁有非议,网上有种声音,对杨先生的贡献讲得很少,有些甚至是污蔑。针对杨振宁的污名包括,有人批评他晚年回到中国,拿了高额报酬,故意说些好话去取悦政府。例如,他赞美中国基础教育培养的学生比美国更扎实,批评的声音扑面而来。朱邦芬说,杨先生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他确实是由衷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绝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为了讨好政府。
注释:朱邦芬表示:现在网络上谩骂、造谣和污蔑杨振宁先生的话很多,我想他不在乎这些。他几十年来被人骂惯了。在美国,联邦调查局一直盯着他,因为他是在中美中断了20多年关系后于1971年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回到美国后他到处公开演讲,称赞新中国的成就;中苏关系交恶的年代,苏联人也时常攻击他,说他是中共在美国的“第五纵队”;他是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级别的科学家中第一个回到大陆的,又说了很多大陆的好话,所以台湾和美国很多亲国民党的华人一段时间内也一直在攻击他,攻击得非常厉害。杨振宁1997年在清华大学创办高等研究中心(现在叫高等研究院),2003年正式回到清华园定居,成为清华大学全职教授。国内一些人说杨振宁到清华是来享福的。我可以专门用一两个小时来讲讲杨先生回清华后所作出的很多重要贡献,这里我只简单说几句。杨先生说自己的一生画了一个圆,起点是在清华的科学馆,当时他只有7岁,父亲杨武之是清华数学系的教授;他在人生的终点又回到清华科学馆,画了一个圆。杨振宁回到清华后“画圆”的收笔之作十分出色,他所作出的贡献至少包括:(1)学术领导。他创办的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在物理和其他相关研究领域做出了非常好的研究工作,他担任清华物理系的国际评估委员会成员和顾问,帮助清华物理系从根本上改变了面貌。他是“邵逸夫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的顾问,他的辛勤工作和慧眼,使得这两个奖项声誉卓著,评出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和成果。例如,早在1996年,求是基金会就授予屠呦呦等10位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研究工作的主要科研人员“求是杰出科技成就集体奖”,而当时没有任何机构授予屠呦呦等奖项。他还就一些重大的科学工程以及科技政策,发表了真知灼见。可以说,杨先生在科学界的领导作用非常显著。(2)物理研究。杨先生到清华后,在冷原子物理和统计物理领域发表了13篇SCI研究论文,亲自做了很多重要的研究工作。当时他已经80多岁了,但全部研究工作都还是自己独力而为,最多有时有一个合作者。他有多篇文章发表在《中国物理快报》上,我常收到他发来的电子邮件,发件时间经常是晚上10点多、11点。(3)教育家。他已经在清华培养出了多名杰出的青年物理学家,其中好几位在国际上已经很有名声。他还曾经为清华物理系的新生讲了一学期的大学物理课。(4)科学史研究。杨先生写了很多科学史方面的研究论文,特别是对一些他亲身接触过的物理学大师和数学大师的研究和评述,独具匠心、极其精彩和珍贵。(5)其他方面杨先生还做了许多事,包括就文化、教育等问题作了很多精彩的公共演讲,他还就学术诚信问题发出了声音。杨先生回清华后一共发表了近30篇SCI论文,单位都署清华大学,此外还出版了几本专著。
说话从来不会拐弯抹角
批评者未必知道,杨振宁曾在“文ge”中,当面向周总理直陈“中国政府的片面的平均主义已经毁了中国的科学”。
“杨先生经常两头不落好。他不像有些人,拐个弯让你揣摩体会。这是学术大师直率的性格。”葛墨林说。
葛墨林定期向杨振宁报告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发展。有次,两人在北京约谈。恰有某副部级领导去请杨振宁,有位国家领导人邀他赴宴。在场的葛墨林以为,自己要谈的事情没那么紧要,杨振宁应先见领导,谁知杨振宁却谢绝了来自中南海的邀请,原因是“我已经有约会了”。
忆及此事,葛墨林说,杨先生仅因有约在先就回绝了领导,又怎会曲意逢迎?
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院士说,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杨振宁曾“伸出手来”,请他到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做访问学者。那年石溪分校的名额已满,杨先生为他争取了额外名额。他说:“杨先生一看到有什么科学前沿的事情,就想到中国该怎么做。杨先生一方面热爱祖国,一方面提携我们年轻人。这都是我们的榜样,够我们学习一辈子。”
他的薪水分文不取
朱邦芬在南开大学讲的一件事情,令在场的许多学者感到惊讶。杨振宁在清华大学的年薪为人民币100万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给了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他还卖掉了自己在美国纽约的一处大房子,向清华捐了100万美元。他把诺贝尔奖金的一部分,也捐给了清华。
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是杨振宁仿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创立的,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人员和研究项目都一定是第一流的。“中心”的日常运作经费由清华校方负责,但如果要特邀一些科学家来担任访问学人,“中心”就要自己拿出经费。因此,筹款成了“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杨振宁订出的第一个筹款目标是一千五百万美元,目前已完成了一千万(即七千八百多万港元),尚欠五百万美元。
筹款对大学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杨教授举出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姚期智教授,是当今计算器学的全球权威,清华校方和杨振宁都很想把他聘到清华去,姚教授本人也有此意。但是。聘请姚期智这样一位高薪教授,在内地要经过重重“关卡”,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但姚期智不是坐在那里干等的,聘请的机会一纵即逝。
这时,杨振宁教授马上作出了决定,他打电话给姚期智说:“你来清华,你在美国薪酬多少,我们照付,一个子儿也不少!”
杨教授说,他之所以如此慷慨“拍胸口”,就是因为研究中心已经筹到了一千万美元,才能“财大气粗”。如果没有这些捐款支持,像姚期智这样的人才就有可能和清华擦身而过。现在,姚期智已经成为清华大学计算器学系的教授,并参与国家实验室的工作。
杨振宁教授指出:目前,筹款工作对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好了,不少当年留学不归的尖子科技人才,都有意回国服务,但是薪酬待遇上的差距是一大障碍。目前,在美国,一位拿到博士学位两、三年的年轻教授,年薪约为六万至八万美元,但如果回到中国,每个月最多可以拿到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对一些已经结了婚有妻子、孩子的学者来说不能不考虑到钱的问题。而如果大学和研究机构有捐款支持,就可以提供同等待遇吸引一流的人才回来。
"两个儿子" 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在杨振宁将精力转向清华之后,陈省身两次让葛墨林给他带话:清华高等研究中心是你的“亲儿子”,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是你的“干儿子”,两个儿子,你都要管。
据葛墨林回忆,杨振宁“管”得很细。从1988年开始,南开的理论物理室办过7次讲习班,邀请的都是各个方向最有发言权的科学家。因经费匮乏,要靠杨振宁从香港募捐讲课费。
1992年,为了南开主办的一场国际会议,杨振宁筹集了两万美元。考虑到大陆不易换开百元大钞,他特地换成20元、50元的钞票,捆在一个包里带来。南开数学所的第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也是杨振宁当时自费购自香港,运到天津的,他还派自己的秘书负责打字。他甚至考虑到了外宾喝咖啡的习惯,打算自带咖啡壶。
南开理论物理研究室的早期毕业生,包括现任吉林省政协副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昌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苏刚,都曾受杨振宁的资助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访问一年。他们当时并不知道,杨振宁为了筹钱,曾发着高烧去唐人街演讲。
葛墨林说,杨振宁做事不愿向人解释。“杨先生率性而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就是这么个人——我怎么做是我的事,至于你怎么想是你的事。”
他主张“杨李之争”留给后人评判杨振宁和李政道的决裂,一直为人关注。与两位大师均有交往的葛墨林说,关于“杨李之争”,杨振宁一贯主张,双方把所有资料都公布出来,留给后人评判。葛墨林说,无论存在怎样的分歧,他们在中国的问题上意见是一致的。1990年,李政道先生在兰州大学发起一个学术会议,原定的会议组织者在外无法及时回国,临时改由葛墨林领衔组织。葛墨林当时在石溪分校访问,遂向杨振宁表示要早回国几日筹备,杨先生建议他至少要提前10天,还帮忙出面向当时的东京大学校长发出了会议邀请。年,李政道在中国发起“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类研究生计划(简称CUSPEA)”,一些中国学者上书国家领导人反对这个计划,原因之一是“如果这些人不回来谁负责”。有人去问杨振宁的意见,满以为他会加入反对派,但杨振宁坦率地说:这些人将来回不回国不能由李政道负责。这件事情上我不能说话,因为我就是出国没有回来的。(参考《被误解的杨振宁|署名完全符合学术规范》)
清华真的给了别墅?
《北京青年报》日报道
三座乳白色的小楼在清华大学胜因园郁郁葱葱的绿树中等待着它们的主人。昨天,记者前往清华大学专为杨振宁教授等三位世界级科学大师建造的新居“探秘”时看到,目前,供杨振宁先生使用的新居已建成竣工,其他两栋小楼也已在进行最后的扫尾工作。
没有飞檐挑壁,没有豪华的外墙面装饰,一水儿乳白色的石灰外墙面,一米多高的矮围墙,外面看上去,三栋别墅小楼出人意料地朴素大方。在杨先生的新居里,记者看到,一个三四十平方米的小院已铺好草坪,几株文竹、开着花的月季和一棵鹤立鸡群的玉兰树点缀其间,让整个小院生趣盎然。 小楼坐北朝南,一层是客厅、厨房和车库,二层是几间卧室,一层正对着院子的是一个四十多平方米的客厅,厅里已经摆上了沙发,墙上的国画、窗边立着的镀铜仙鹤以及客厅一角古色古香的小摆设,衬着古铜色的木地板,书香之气在屋里流动。一间书房,建在庭院的中间,通过装上双层玻璃的走廊与客厅相连,今后,这里将是大师读书和思考的地方。
记者“探秘”时,碰巧遇到一些清华的老师们也前来“参观”,在上上下下将一幢正在进行最后装修的大师别墅参观完后,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说:像杨振宁先生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一年中有不少时间是在清华度过,给他们建一个舒适的家,值!何况,这些别墅比想像中要简单和朴素得多呢!
这是最早的原始报道,然后就有人开始抹黑了:
“杨振宁在中国住中国纳税人付出的1000多万人民币的带电梯的二层别墅,在美国他的房子也只有100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每年中国纳税人还要为他的高级消费付出几百万人民币。”
尽管我认为以杨振宁先生的地位贡献,奖励这些完全配得上。聘请世界最顶级的科学家落户应该给多少钱合适大家心里有数。但是我到现在看了很多东西还是找不到杨黑这话的证据。如何确定这房子的造价,如何确定清华确实把房子产权给了杨老,请拿出证据来。杨黑如何确定杨老一年花费几百万人民币,也请拿出证据来。所谓的在美国他的房子也只有100万美元(600多万人民币),这话就露怯,杨把房子卖了返回清华是在那一年,那一年美元和人民币汇率是1:6?而且杨老可是把他在美国的房子卖了捐给学校的。
清华大学专家公寓B栋是送给杨老先生了?
看看新闻报道:
林家翘缓步走到窗户旁边,面向镜头留下自己清华百年身影。此刻,他的导师、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拿着烟斗朝他微笑着。卡门的画像就悬挂在紧靠窗户的墙壁上。他的邻居,清华大学三栋“大师别墅”的另一位主人杨振宁,不在家。
《中国经济周刊》:2002年,您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回到了清华大学,这距您上世纪30年代在清华读书,已经整整70年了,在这70年中,您在美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为什么选择回到清华?
林家翘:2002年,我回过一次清华大学,见到当时的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他跟我谈,清华想要请我们这些人回来,帮助清华走向世界性的一流大学。我愿意落叶归根,愿意回来帮忙,给母校帮忙。
他说,杨先生的这一举动将对众多在国外学有所成的青年人归国创业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前景喜人,为广大海外学子回国施展才华提供了大好机遇。希望杨先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带动更多优秀人才回国创业。
教育部长的说法和另一位科学家的说法都说的很清楚了。清华并不是只邀请杨老回国,更不是只给杨老这个待遇,而是邀请了多位海外著名科学家回国,给住宅的待遇是给杨振宁、姚期智、林家翘三位科学家的。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振宁年收入是多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