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洛师有多少少数民族教师发声亮剑

已解决问题 &
五十六个民族哪个族人数最少
更新时间: 10:26
生活在西藏的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族西藏东南部的米林县有一条南伊沟,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环抱着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成群的牛羊在山坡河谷间觅食,春季桃花盛开,秋来果实满枝。这里就是珞巴族在我国最大的聚居地——西藏林芝地区南伊珞巴民族乡。“珞巴”一词为藏语,意为南方人,因居住地不同而有多种称谓,如“博嘎尔”、“崩尼”、“崩如”等,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洛瑜地区及相邻的察隅、墨脱、米林、隆子等县的边沿山区。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数字,到2000年底,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珞巴族人口为2856人。珞巴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尚未确定,且各地区的方言差异较大。除住在墨脱县北部的珞巴族使用藏语外,其余通用珞巴语。珞巴族无本民族文字,解放前还采用刻木、结绳记事方法,少数人会用藏文。珞巴族自古就在西藏的塔布、工布、白马冈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广大地域内生息,是由活动在这一带的古老群体中的一支或数支“蕃”繁衍而来的。据藏文史籍记载,很早以前,藏族和珞巴族人民的交往便很密切。松赞干布时期,该族所属地即辖于吐蕃王朝。17世纪以后受命于清代中央王朝的西藏地方政府设有专门管理该地区的机构。在近代史上,曾屡次开展驱逐帝国主义间谍和“远征军”的斗争,为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做出过极大贡献。珞巴族的服饰各地区差别很大,珞瑜北部部分地区的珞巴族男子,一般穿着羊毛织的长到腹部的黑色套头坎肩,背上披一块野牛皮,用皮条系在肩上。帽子有熊皮圆盔和竹藤条编制的圆盔两种,后者帽沿外还套一个带毛的熊皮圈。男子喜欢赤脚、戴竹骨耳环、项链,腰挂弓箭、长刀等物。妇女穿自织的羊毛、麻、棉衣料做的短上衣和统裙。各式各样胸饰、腰饰、背饰是珞巴族人民喜爱的装饰品,且各地佩戴方式颇不相同。珞巴族的住房都是竹木结构的二层干栏,户外另建粮仓,习用头额背负物资。在珞巴族流传着大量民间故事和传说等口头文学。喜庆集会时,人们一边喝酒一边以特定曲调对唱古老的传说,常可通宵达旦。西藏和平解放前,珞巴族生活在奴隶社会,生产生活基本处于刀耕火种、刻木记事的时代。那时,绝大多数珞巴人一年到头衣食无着,还要给领主服役,缴纳繁重的苛捐杂税,当时的珞巴人被西藏官家、贵族、寺院上层视为“野人”。上个世纪50年代末,珞巴族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现代社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珞巴人开始走出深山洞穴搬到地势平坦、通公路、有电站的河谷定居。他们开荒造田,因地制宜发展农牧业,开展了编织竹器、烧木炭等副业生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国家在珞巴族地区兴建了新村,办起了学校和医疗站,本民族干部也得到培养。目前,南伊珞巴民族乡已有20多名大中专毕业生。去年全乡粮食总产量达12.5万公斤,人均纯收入2256元,其中现金收入就有1400元。现在乡里村村通电话,大部分家庭购买了电视机,家产数十万元的有十几家,还出现了“百万富翁”。今天的珞巴人正大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文明。&
& 中专-网友
应该是五十七个民族了。我记得好像是生活在云南的独龙族的人口最少。
中专-网友&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布依族、朝鲜族、满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
竹马 骑竹马所属民族: 土家族 苗族 所属地区: 湖北 湖南 贵州 重庆 比赛时,两脚分别踏在两个竹马的脚蹬上,前进或后退。比赛主要有竞速和对抗。骑在竹马上,各自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运用各种攻防技巧,将对方撞倒下地或打下高脚马,自己仍骑在竹马上为胜利。 高脚马的比赛,除了竞速和对抗外,还可以进行越野、障碍和竞艺比赛。越野赛跑,就是在郊外赛跑,需要跨过溪沟、通过泽沼或稻田、走过沙滩、穿过小林等。有上坡...
锡伯族以米、面等为主食,也食用奶茶、酥油、牛肉、羊肉等。穿戴基本与满族相同,随着时代的变迁,地区的差异以及民族间的相互影响而有所变化和差异。清代,锡伯族男子服饰与满族服饰大体相同,多着左侧开衩的长袍和短衣,戴圆顶帽,穿白袜绣花鞋,喜欢戴耳环、手镯、戒指。老年妇女在春夏秋多包白头巾,冬季则戴棉帽,帽沿缝上海豹皮,叫做"坤秋帽"。姑娘只留一条长辫子,从背后正中垂下。结婚后梳双辫,盘结在头上。清朝末期,...
京族介绍 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氵万)尾、山心、巫头潭吉4个自然村。京族以渔业为主,以农为辅,属沿海渔业和农耕混合的经济文化类型。京族的祖先原居越南吉婆。后来有一部分人自越南 涂山沿海捕鱼来到巫头岛等地定居,至今已有4 0 0 多 年的历史。京族过去被称为"越族"。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有本民族语言,通用汉语文,信仰天主教、道教。 蒙古族介绍 现有人口4806849 人。主...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和睦相处的大家庭,官方的统计资料是由 56 个民族组成,按照人口数量的降序排列,依次为: 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傈、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塔吉克、怒、乌兹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塔塔尔、独龙、...
同学你好 你上河北技校网 ?看看吧 哪里有各个中专学校的招生介绍!!!! 提问人的追问
01:23 我知道那个网站~ 但是我想要的是河北省五十六所重点中专列表! 最好是带排名的!!...
中考? 中招么? 56分?...
招生信息与资讯
微信扫一扫咨询技校问题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站学校简介、学校招生信息的版权属于各个学校!
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联系我们(邮件)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2016&&&&All Rights Reserved.
JE技校网 , 中国技校品牌网!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我的图书馆
中国到底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在火溪河,本想做一下关于“白马藏族”的功课,没想惹出来一个大话题:中国的少数民族究竟有多少个?56个民族的结论从何而来?
&&& 白马藏族就是处于灰色地带(指族源划分不清,地跨不同行政区域的少数民族)的一个典型民族。延宕逾40年的民族识别,今日已鲜少人知。在“56个民族56支花”的歌声中,戛然而止。近摄川北,平武,南坪,以及甘肃的文县,最新估计约有2万多人口的白马人,平武县境内大约有四千余人。远焦全国,四千是小分子一个,目前,中国还尚有70多万待识别的民族人口的大分母呢。
&&& 白马人的问题,并非个案。与西方大多由单一民族构成的民族国家不同,中国自古以来民族混居杂处,难以细分。鉴于此,1953年大陆第一次人口普查,要求按“名从主人”原则,让各民族自报族称,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全国自报登记下来的民族名称逾400种!仅云南,便有260多种民族。不成了“400多个民族400多支花”?
& &&56个民族的说法,是否涉嫌把未识别民族排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外?中国版图之内的所有中国公民(包括港澳台及侨居在国外未放弃中国国籍者)是不是只有“56个兄弟民族”呢?
& & 白马藏族的来由和族属问题,是学术界一直争议关注的话题,1978年,学者费孝通专程赶赴平武研究白马藏人,对他们的族属提出疑问,他考证贝不是藏族,贝就是贝,是氐人的后裔,为此,四川民族研究所于1980年编印了《白马藏人族属问题讨论案》,以后却沉寂下来。据平武县政府官员说,解放后白马人就被视为藏族的分支,称白马藏族,如果重新讨论其族属问题,无疑会引起很多麻烦,所以尽管他们的习俗、宗教、文化都与藏族不同,但仍然把他们视为藏族的一支。
& & 其实,民族识别1986年已至落幕,国家民委向中央报告称,我国民族识别的任务在五十年代已基本完成,更改民族成分的问题,现已基本解决。对待定民族识别问题,亦提出了处理原则,对于相互近似的民族集团,尽可能地相互合为一体,认定为同一民族。
& & 有文献说,1951年的川北行政会议,协商决定将四川南坪、平武、甘肃文县一带的少数民族都归了藏族,因为他们一部分会说藏话,与当地藏族人也有来往,加上那时人们的民族意识也不强,稀里糊涂地就定了。后来,白马人的民族意识强了,多次要求重新调查和识别自己的族别。
& & 其实,对存有争议的未定民族,包括族属未定的“待识别民族”和本族不认可的“已识别待定民族”,就此失去被确认为单一民族的机会。官方态度是,民族学术可继续研究,但事关稳定,56个民族编制将不再允许突破。
& & 火溪河沿岸,白马人依山而寨,集居于此。在平武的白马藏族集中分布在白马,木座,木皮,黄羊关几个乡的几十个寨子里,最大的乡是白马乡,辖有额里,伊瓦岱惹,稿史脑等几个小村,乡首府就在“伊瓦市”。
& & 华能涪江公司梯级开发的水牛家水库下游,是涪电人在火溪河谷的大本营,所处的坐标,是四川绵阳平武白马乡的罗通坝,叫“伊瓦岱惹村”,涪电人把这个白马语译音的小村,戏称为“伊瓦市”。
& & 可以把藏族同胞分为三类:以游牧为生,逐水而居的安多藏族;刀耕火种,依山建寨的嘉容藏族和生活在川甘的特殊藏民:白马藏族。
& & 白马人听不懂藏话,藏人也听不懂白马人的话,双方语言上只有“茶”、“酒”等少数单词能对接上。
& & 有记载,贝在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来到陇南、陕南、川西北,找到了难得的真空地带,先后建立了前后仇池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据说,李世民和李白都是贝族的。严格说起来,白马藏族并不是真正的藏族,而是西北地区氐族分支白马氐的后裔。他们虽然深受藏族传统的影响,但在风俗习惯上和藏族有很大的区别。
& & 白马是藏语的音译,原指士兵。相传这里白马藏族的祖先是当年藏族军队撤离以后留下来的士兵。白马藏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相传公元6世纪的某一天,吐蕃王朝东征大军与唐朝的部队在九寨沟一带相遇,于是,一场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战开始了,最后,这场战役以吐蕃王朝的胜利而告终。奇怪的是,这支打了胜仗的队伍并没有跟随大部队继续前进,而是就地留守。整个东征结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继被召回,而这支队伍却没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远被遗忘在这片异乡的土地上。
& & 从白马藏族的布局分布看,吐蕃军到此后自称“贝玛”即藏军人,当地汉族和其他民族都跟随称“贝玛”,随着唐蕃关系融洽,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和亲,藏族和汉族的频繁交往,当时藏族口语和汉族汉字写法不准造成了误差,于是就有今天的“白马”。如今的“达尕”、“窦布”都是白马藏族居住区的地名,“达尕”是文县区域的白马藏族;“窦布”平武县区域的白马藏族。
& &&过去白马妇女的头发多梳成数十根小辫,再总成一大辫,然后用黑色羊毛加长,多饰以海螺等物,长及脚跟,重着可达八斤以上。两耳戴银耳坠,个别老妇耳穿达一公分;男性头发则剃去四周,头顶梳一小辫。左耳带环。现在白马人多将头发扎成一个辫子,在上面饰以海贝。&
& & 白马人的服饰绚丽奇特,在中华诸民族中,只有白马人有这类独特的打扮。他们男女皆编发,一年四季均头戴盘形圆顶荷叶边的白色毡帽,上插白色鸡尾羽,在,在风吹或走动中,摇曳招展,分外引人注目。男子在毡帽上插一支挺直的白鸡毛,表示勇敢刚直;女子则插二至三支,寓意纯洁温柔,鸡翎情结。
& & 白马妇女的对襟裙袍是用各种花布镶嵌而成的,腰间系着一条很宽的花腰带,腰带上拴着用麻绳穿成的古铜钱币。在这种袍子下面,白马藏族的妇女们还穿着一种压制着密褶的黑长裙,裙边镶着几圈五彩花边,脚蹬黑马靴;白马藏族的男人穿得很像蒙古服,领口和下摆用红褐色的花边装饰着,腰上缠着同样质地的腰带,还把腰带垂系下来。经过这一套繁琐的打扮之后,白马人不论男女,出门前都要戴上一顶盘形的羊毛毡帽,并在帽子上插上一根或者两、三根白色鸡翎。
& & 帽子非常有特色,是盘形荷叶边的白帽,羊毛做的,叫“盘盘帽”,又叫“蝉皮帽”。帽子上面缠有红,蓝,黑三色的彩带,而且飘扬在帽缘外有五六公分。女性的帽子更为特别,上面缠着珠饰或铜钮,在帽子上还插有白雄鸡的尾羽,别具风情。没有出嫁的带一支尾羽,出嫁了的带两支尾羽,非常容易辨认。为什么要带白雄鸡的尾羽呢?是因为雄鸡在白马藏人心目中是吉祥的象征,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雄鸡曾经救过白马藏人先祖们的性命。
& & 白马人居住在高寒山区河谷地带,房屋依山而建,一寨一村,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原始的生活方式形成了白马人对自然的崇拜,对山川的顶礼膜拜,也造就了他们勤劳、勇敢的性格,孕育了白马人原始古朴的民族文化。
& & 罗通坝这个小地方是一个完整的人文世界。村子位于一条溪流边上,建在山坡上,邻近就是闻名遐迩的白马神山。从村子往上看,是一座森林密布的山。白马人将牦牛放到山顶的草场上,日常在山下耕作。他们不像汉族那样在庙里祭祀,大自然的山川就是他们的神圣空间。在这样一个地区生活,天、地、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 & 平武白马藏族的近代和以前山寨,主要分布在山原上,随着社会的稳定,治安的好转,加上对外交通和联系的需要,逐渐从高山的山原向河谷平坝迁徙,交通不便的老寨,人口已经很少了。老寨,现在已是掩映在草丛中古代信仰的遗迹了。白马老寨已成历史遗迹的“板屋土墙杉板房”,与先秦史籍记载的氐人“板屋土墙”相比,是几千年一脉相承的建筑形式。
& & 现在白马藏族乡各寨尚存近10座,但大多数都没有住人。住人的房屋主要是木构吊脚楼或土墙木构楼。木构吊脚楼最多,有旧有新。土墙木构青瓦楼都在老寨,土墙有板筑的,有土坯砖砌的,砖混结构的建筑,只在白马寨门以下的九环线上的木皮和木座白马乡出现,越近平武越多。
& & 住宅一般分为三层,底层圈养牲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藏粮食和杂物。火炉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室内生活的全部如吃饭、喝酒、休息、睡觉和待客、开会、跳舞、敬神等都在这里。过去,白马人一般不与外族通婚,特别不与汉族,只能在部落内或本村寨族内通婚。现在白马青年男女的婚姻自由度较大,有的可以自己做主,甚至可以和汉族人谈恋爱通婚,现在白马婚姻的过程和仪式都比汉族简单得多,都是量力而行。
& & “杉板房”的屋顶呈“人”字形,上盖青瓦,记房屋均为三层,下层圈养牛、羊、猪、鸡等禽畜,中层住人,上层堆放粮食和作祭祀场所。
& & 白马人以农业为主,无藏族式的游牧业。白马人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白马人也无天葬的习俗。白马人以燕麦、黄豆、洋芋等杂粮为主。不爱吃酥油及奶制品,更不吃生肉。白马人无论男女着装,从衣料到式样都与藏族不同。白马人善良耿直,朴实好客。每每有客人走进白马山寨,他们都会按照男左女右的传统,把火塘摆到靠近神柜的地方,把最好的位置让给客人。&
& & 山里人真的是不乏木料,外人看起来极为奢侈。室内陈设,木墙壁、木桌椅、木地板,只有一件东西特别,那就是铁制火炉。铁板很厚,显得敦实厚重,上面一把铁壶,呼哧呼哧冒着热气。炉灶里却又塞着一截又长又粗的木头,冒着通红的火苗,要是在城里,这木头少说也要打造一把椅子,剩下的废料也能改造成两个马扎。“山里人离不开木头,要做饭,要烤火。”院子里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的木头,劈得差不多大小,有棱有角,堆得整齐,细嗅起来,一丝木料的香气。&
& & 80年代开始,白马人允许了与异族通婚。著名的白马姑娘,中央电视台播音员耿萨,她的爱人就是汉人。
& & “白马人组合”是平武县白马藏族乡张莉(呷呢早),张勇(尕荣才里),张焱(达娃卓玛)三姐弟组成的音乐组合,还在“中国红歌会”比赛中夺得全国大奖呢,可惜没见到。以前姓杨的最多,杨姓曾经是氐族所建国家的皇室姓氏,是当时国家的大姓,而现在白马人中姓张的居多。
& &&在白马人的历史传说中,曾与诸葛亮作战,而藏族则不可能有和诸葛亮作战的历史。白马人的姓名基本与汉名相同,每户都有姓,以杨姓最多,此外便是王、余、田、李、曹等,而藏族没有姓和名之分,藏名中的扎西、多吉、达瓦等名字在白马人中也未发现。&
& & 白马藏族的每个寨子后面的山都是神山。白马藏族不信佛教而信奉原始藏族苯教,其中最崇信的是称为“叶西纳蒙”(意即“白马老爷”)的一座神山。长在神山上的树都是神树,这些树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是绝对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胆敢砍了这里的树,不但会遭到全寨人的唾弃。
& & 他们不识藏文,语言与松潘藏语相近但却不相同,全靠白马人的长辈口传给下一代。但大部分的年轻白马人说母语的时间都不及汉语多,说不定啥时候,失传都有可能。
& & 白马藏族乡的寨口,是用白色花岗石做的拱形寨门,寨门两边分别是一男一女两个白马人劳作的浮雕,寨门顶上的圆圈象征帽子,帽子上面是不锈钢做的象征羽毛。山门造型独特,山门两侧绘着代表白马风情的图案。从这里走进去,就将进入一个古老而神秘的白马藏区。
& & 两山之间,一个独具民族风情的寨门。不规则的山石砌成墙,上面栅栏一般插满了木桩,中间酷似白马人戴的帽子:白色、盘形、圆顶、荷叶边,帽顶侧面插了四只白色雄鸡的尾羽作装饰,尾羽长长的,中间还衬托着一个古铜色的龇牙咧嘴,竖发瞠目的人面道具,在远山的映衬下显得美丽,神秘,威严。
& & 进了寨门,就看到三三两两的白马藏族人了。他们都穿着色彩艳丽的镶花袍裙,白的黑的花的,女人胸前佩戴者白玉般的鱼骨牌,腰间围几匝金亮的古铜钱,五彩斑斓,艳丽夺目,或袅娜行走,或于自家屋舍前忙碌。
& & 这里没有寺院,也不信奉活佛。强大的藏传佛教为何未能在白马藏区立足和发展呢?
& & 白马藏区周边为汉族所包围地带,藏汉民族间交往颇多,使白马藏族在信仰上具有一定的选择和取舍,没有外界因素的限制。汉藏交界地带从佛教盛行的唐朝和吐蕃时期起,即成兵家必争之地,唐蕃政权的不及之地,因此,藏传佛教和汉传佛教都没有从政策上得以传播。既使偶尔有僧人来此弘扬佛法,也是仅被个别人所接受。
& & 白马藏区属农业区,气候好,人们种地为生需要劳力,而藏传佛教是家有二子,必有一人出家为僧,还受周边汉族多子多孙观念的影响,认为与其让人出家到寺里修行,还不如无寺无僧,自然崇拜。藏传佛教要传播,首先要普及藏文,这在汉藏杂居且藏文普及率低的白马藏区会受到阻碍。他们对容易掌握,眼睛能看得到的自然崇拜有浓厚兴趣。
& &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其实是没有民族的。只是到了资本主义时代,才出现了民族。在古代中国,都是一些氏族在活动。以白马藏族为例,首先白马族人不承认自己是藏族,他们说自己人是氐人,其次有些古史本已明确白马为氐族,但却没有得到史界和民族学界的认同。
& & 灰色地带的白马藏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是一件艰巨的事情。而白马藏族只是一个例子,还有云南的摩梭人,贵州的穿青人。这不仅仅需要社会的帮助,也需要当地政府的努力。
& & 中国有56个民族结论从何而来?
& & 1950年9月29日,来自湖南永顺的山村教师田心桃,成为周恩来的座上宾。田老师提出,自己并非苗族,而是土家族儿女。当时,土家族之名并不为人所识。意外浮出水面的土家族,牵连一个大问题:中国共有多少民族?当时中国人普遍缺少民族概念,自古以来的历史,亦从无确数。
& & 这是国家亟望解决的命题。唯有确定民族数量,才能推行民族区域自治。1953年始,大规模考察团分赴各地,开展民族识别工作。这项延宕近40年的工作,成为前所未有的尝试。中国少数民族究竟有多少?要回答这一问题却并不容易。近代之前,“民族”一词在古汉语中并未出现,仅有称“民”或“族”者见于史籍,“民族”一词及其观念为西方传入。
& & 庞大的民族数量,将令民族自治区域难于划分管理。此外,各民族人口多寡又涉及到少数民族代表名额问题。按规定,少数民族代表需以人口比列分配,比例不同,会在各民族间一些待遇上产生不平等。
& & 故而,甄别上报的400多个民族,判断其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是单一少数民族还是较大少数民族中的一支,这成了1953年后民族工作的首要任务。“文革”这任务中断了,十一届六中全会以后继续,当时全国要求恢复和更改民族成分的人口达500万之多。若再进行大规模民族单立,影响过巨,故当时倾向于对民族成分进行更改,认同已有民族成为民族识别工作的题中之义。
& & 因此,除1979年基诺族被新确认为单一少数民族外,从1978年至1990年十余年间,未再新立民族。但涉及到数百万人族属的归并工作,却如火如荼。
& & 其中,贵州归并整合“穿青人”等23个待识别少数民族;湖南将“哇乡人”、“本地人”、“梧州瑶人”等归入汉族;广西将10万待识别民族人口分别归并至壮、瑶、苗、彝等10个少数民族;云南的“苦聪人”划入拉祜族,“摩梭人”划入纳西族;新疆的“图瓦人”则仍被认为是蒙古族的一支。
& & 民族归并保持了现有民族格局,也带来了新问题:1980年代民族成分更改开始后,许多原被划为汉族,苗族的人口纷纷改为土家族,规模最大的是鄂西140万人口归并至土家族。由是,土家族人口从1957年的50余万飙升至2000年的802万,人口在各少数民族中居第六位,大幅提升了土家族的政治地位。湘西地区原为苗族自治州,后土家族人口数量压过苗族,遂改名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 其后,根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正式确认56个民族,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为9120多万,占全国总人口8.04%。
& & 目前中国70多万待识别民族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贵州地区,如人口约67万的穿青人和革兜人等,虽被划入汉族等民族,但成为单一民族的意愿强烈,对民族归并结果并不满意。这些民族的归属问题,成为贵州敏感问题。
& & 此外错划民族亦仍需纠正。如云南普米族,专家看实属藏族,且同一族体,在四川被划为藏族,造成一族两分。情况相同的还有壮族和布依族。两族语言相同,历史文化亦出入不大,但在贵州皆为布依族,在广西便成壮族,一个民族因省际行政分野而造成割裂。另外,彝族,傈僳族,哈尼族,拉祜族等族,从历史考证应为一个民族,但在民族识别过程中,却被划为七八个民族。
& & 广西大学的教授罗树杰,最近放了一炮:中华民族到底由多少个民族构成?这是一个似乎已经毫无疑义的问题。仔细琢磨,似乎又还存在不严密之处。
& & 众多待识别的不同族称,归纳分为类:一是要弄清待识别的民族共同体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二是在少数民族内确定究竟是单一民族,还是某一民族的一部分。经过几十年的民族识别,1979年确认了第56个民族,基诺族,这就是中国56个民族说法的来历。也就有了“56个民族56朵花”唱遍中华大地。
& & 中国境内未识别的和外国人加入中国籍的民族人口,当然是中华民族的成员。这些未识别民族也基本上认为自己不同于已经识别的民族,而是单一的民族共同体,政府也就很难将他们合并到已经识别的56个民族当中。只提56个民族组成中华民族,无意中就把他们排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之外,显然是不恰当的。
& & 就中国目前的少数民族实际情况来看,有必要对“中华民族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的提法进行重新思考,这是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问题。
& & &民族身份政治化,是前苏联阵营国家的特有现象。其他国家的民族身份和认同问题,官方不介入,更避免进行政治标签式的认定。所以,人家在一切可表明其身份的证件上,均不刻意记载其民族属性。
& & 也许,中共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朱维群最新的文章,是权威的意见:
& & 民族意识是客观存在,有民族就有民族意识,民族没有消亡民族意识就不会消亡。积极的民族意识就是民族自尊自立自强,珍惜和发展本民族文化,以本民族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贡献为自豪,愿意向其他民族学习,这样的民族意识与中华民族意识是一致的。
& & 应当是多讲各民族共同创建祖国大家庭,多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讲在近代抵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各民族共同捍卫祖国统一,而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 & 我还想说,不要一提分裂主义分子就以为只是少数民族的事。也不要一提防止狭隘民族意识就以为只是少数民族的事,汉族喜欢说的“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其实并不科学,近年东中部一些服务窗口对来自西藏、新疆的客人“另眼相看”的做法,很伤民族感情。汉族作为人口最多的民族,尤其要坚决同本民族的分裂主义分子作斗争,尤其要防止大民族主义。
& & 中国历史上,一些民族不断融合,一些新的民族又不断产生,这是普遍的经常的现象。自司马迁著《史记》以来,历朝历代社会政治舞台上民族格局没有完全一样的。如果不是北魏孝文帝主动推动自己的鲜卑族与中原民族同化,就没有后来隋的统一和唐的盛世,中国历史就得改写,也许现在还是“五胡”。
& & 融合交融不是“汉化”,而是各民族的优点长处为大家共有共享,各民族的一致性增强。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促进交融,作为民族工作的基本取向。我个人倾向于将来居民身份证中取消“民族”一栏,不再增设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不搞“民族自治市”,推行各民族学生混校。
馆藏&4546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数民族老师发声亮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