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甲午中日战争争打响,我该怎么办

如果中美战争全面打响,那些国家会站在我们中方阵营?
如果中美战争全面打响,那些国家会站在我们中方阵营?
世界上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如果中美战争全面打响,那绝对是世界性的战争,大部分的国家会牵涉其中,那届时到底会有那些国家会站在我们中方阵营呢?(其中不包括那些中立国和那些相对较小的国家)亚洲:亚洲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那么东亚和东南亚会站在我们中方阵营的会是中国、蒙古、朝鲜柬埔寨、缅甸等大部分的国家。因为19世纪和20世纪,东亚和东南亚饱受西方列强的蹂躏,如果他们连这个都可以忘记的话,那他们纯属爪牙。南亚较大的就是国土面积的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是铁杆,印度很难说得清,中印关系一般,难免届时会见风使舵。对于中东地区的国家来,那些饱受美国发动的战争的国家会站在我们阵营,比如阿富汗、以色列等国家。欧洲:欧洲大部分国家都属于北约条约下,说到欧洲还有一个不不得不说的国家那就是俄罗斯。俄罗斯作为我们的邻国,虽然都说我们要提防俄罗斯,但是唇亡齿寒的道理俄罗斯是应该懂的。美苏冷战,想让他们合作是一件难的事情,毕竟谁都有野心。所以届时欧洲会站在我们阵营的有欧罗斯及与俄罗斯交好的国家。非洲:非洲与我们国家一样,他们大多数都有惨痛的过去,而且从周总理以来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一直都好,一旦中美全面开战,至今都还觉得有种族歧视,黑人得不到相同权益的美国,有那个非洲国家帮助美国也是没有好果子吃的。而且他们也不能忘记他们被别人奴役的时候。大洋洲:除去澳大利亚,大洋洲基本上是一些很小的国家,而澳大利亚一直美国忠实的“狗”。北美洲:美国所在的就是北美洲,北美洲最大的两个国家美国和加拿大,加拿大肯定不会站在我们的阵营。而北美洲的其他小国想反对美国,那也是相当的难的,毕竟北美洲算是美国的地盘,但是后墙起火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南美洲: 南美洲可以算的上是朋友基本可以数的出来,委内瑞拉、秘鲁等国家。世界格局正在发生改变,美国正在走下巅峰,虽然我们国一直不崇尚以武力解决问题,但必要的实力是不可缺少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清风挽心,笑看似水年华
作者最新文章历史上唐朝打响了中日战争第一仗
& & & &朝鲜半岛是个火药桶  日本被大唐揍,其实是顺带挨了一拳。大唐的仇家是高句丽。  唐朝建国之初,朝鲜半岛上正在上演&三国演义&,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国家鼎足而立。其中,半岛北面和唐朝接壤的高句丽实力最强,是骚扰中原王朝东北边境的常客。半岛南面的百济和新罗则国小势弱,基本看高句丽、唐朝和日本的脸色行事。  对于唐朝来说,朝鲜半岛的混乱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早在隋代,文帝杨坚和炀帝杨广曾四次兴兵征讨过高句丽,不过结局都是虎头蛇尾。第一次文帝杨坚派遣三十万大军征讨,大军尚在中途,高句丽王高元就吓得遣使认罪,自称&辽东粪土臣元&;炀帝杨广的三次征伐也是草草收场,最后一次倾尽全国之力准备一举成功,却被山东人王薄一首销魂的&无向辽东浪死歌&搅了局。后果很严重:在遍地狼烟的军阀暴乱和农民起义打击下,杨广最终丢了性命和大隋的花花江山。  一代雄主李世民即位后,唐朝和高句丽的关系继续恶化,高句丽的权臣渊盖苏文对唐朝的外交态度强硬,经常纵兵扰乱边境。李世民岂是能惹的主?不过,唐朝立国之初,因为主要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所以无暇东顾。平定突厥后,成为北方各部落&天可汗&的李世民,终于腾出手对付这个不驯的高句丽了。  公元654年,李世民亲率十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一路拔城奏凯,但在安市的攻城战中消耗过大,冬季的严寒最终迫使李世民撤军。正是这次御驾亲征,使得李世民染上了疾病直至病故。  这个梁子算结下了。  那么,日本是怎么搅上这趟浑水的?  前文说过,日本人对近邻朝鲜半岛一向虎视眈眈。新罗和百济两国地处朝鲜半岛南部,国力弱小,加之和日本最接近,所以对这个尚武的强邻一向敬畏有加,一度被迫向日本朝贡。不过,新罗脚踩两只船,一方面不得罪日本,一方面积极向大唐靠拢。这种外交上的变化当然激怒了日本人,有一次,新罗使者身着唐服出使日本,竟然被乱棍驱赶出境。  李世民攻打高句丽时,百济趁火打劫,抢占了新罗的十几个城池,日本也觉得是个瓜分新罗的好机会,所以加强了和百济的&通好&。等到高句丽从唐朝攻打的困境中脱身,也把矛头指向了新罗。亲唐的新罗,一下成了三个邻国的嘴边肥肉。  公元655年,唐高宗&&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在位时期,新罗受到了百济和高句丽的联手进攻,一连被夺去三十三座城,新罗王金法敏紧急遣使到唐朝求援。新仇旧怨加一起,李治决定一揽子解决朝鲜问题。  战争双方:唐朝、新罗VS高句丽、百济、日本,二对三,谁是最后胜利者?  前有苏定方,后有刘仁轨&  李治派出了十三万大军援助新罗,讨伐百济。  统帅是时年69岁的左卫大将军、神丘道大总管苏定方。  少年时看《说唐》,最痴迷书中的第七条好汉罗成,话说那罗公子,玉树临风,武艺高强,胯下白龙马,掌中一杆银枪,破阵杀敌潇洒无比。窝窝囊囊的程咬金秦叔宝那伙瓦岗寨兄弟,一到搞不定的时候,就只能请罗成来解围。等到后来前六条好汉都死绝了,小罗更是所向无敌,一个多么有前途的帅哥,却阴沟翻船,竟然被一个叫苏定方的家伙用&卑鄙&的埋伏计射死!  长大后读了几本史书,才知道《说唐》是个大忽悠。罗成是虚构人物,苏定方才是真实的大唐无敌上将,北伐突厥,西征葱岭,东讨百济,《旧唐书》载:&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  公元660年3月,苏定方统率水陆大军近十三万,战船1900艘,加上五万新罗兵,一共十八万大军泰山压顶一样直捣百济。百济兵在熊津江口(今韩国南部锦江口)据险抵抗,苏定方亲率精兵渡江进击,大败百济军,斩杀数千人,余众皆溃。苏定方乘胜直逼百济都城俱拔城(今韩国全州)。离城20里时,&贼倾国来拒,唐军大战破之,杀虏万余人&,逼使百济王义慈及太子隆弃城北逃。唐军乘胜追击,无奈之下,百济王义慈和太子隆面缚而降。  苏定方撤离时,留下了大将刘仁愿在百济旧都泗沘城镇守。唐朝大军一走,百济的局势就开始不稳了,百济的旧将鬼室福信很忠心,他召集了余部展开&复国&的游击战,为了迎回在日本为人质的王子丰回国即王位,鬼室福信遣使到日本求援,并献唐俘一百余人。  当时日本齐明天皇在位,她是位60多岁的老太太,执政的是她儿子&&皇太子中大兄。中大兄当然不甘心日本的势力就此在朝鲜半岛瓦解,又看到献来的俘虏,觉得唐朝兵不过尔尔,于是开始全国总动员,由齐明天皇御驾亲征,率领三万人马准备渡海作战。不料大军才到九州,齐明天皇染上瘟疫一命呜呼。出师不利,身穿丧服的中大兄却毫不动摇,先发兵五千护送王子丰回国,鬼室福信将王子丰迎入周留城(今韩国扶安郡附近),即了王位。  在日本的出兵增援下,百济的复国势力越发壮大,反而将刘仁愿的部队围困在泗沘城。  刘仁愿遣使向唐廷告急,李治想起了一个人,立刻一纸诏书:着刘仁轨率兵去救!(刘仁愿、刘仁轨不是兄弟关系,一个塞北人,一个中原人)  时年60岁的刘仁轨接到诏书后,抚掌大笑:&天将富贵此翁耳!&把打仗当做富贵之路,说出这种豪言的老头何许人也?  刘仁轨,汴州尉氏人(今河南省尉氏县),家境清贫,因隋末战乱,闲居在家&恭谨好学&,算是个自学成才大器晚成的人。唐初他只是做过地方小官和政府属官,以刚正闻名,却并无领军打仗的经历。好不容易机会来了,苏定方讨伐百济这年的冬天,李治命大将李勣(小说演义中的徐茂功)出兵高句丽,时任山东地方官的刘仁轨负责监统水军。可是不巧,出海遭遇大风,船翻了,水军死伤严重。  水师翻船是严重事故,朝廷立刻逮捕刘仁轨审讯。在和刘仁轨有私恨的权臣李义府唆使下,审讯者暗示刘仁轨自杀,刘仁轨毫不屈服地说:&仁轨当官不职,国有常刑,公以法毙之,无所逃命。若使遽自引决以快仇人,窃所未甘!&案情上报后,李义府对李治煽风说:&不斩仁轨,无以谢百姓。&好在有人出面说情,说海上风暴非人力所及,李治这才下令将刘仁轨免职,&以白衣随军自效。&  &白衣自效&,就是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随军效力。这样的运乖时蹇,难怪接到皇帝启用他为&检校带方州刺史&出征的诏书,刘仁轨会开怀大笑。  第一次带兵出征的刘仁轨,却军容严整号令严明,登陆朝鲜第一战,唐军与新罗军队联手出击,百济军&溺死者万余人&,只得从百济旧都撤围。刘仁轨和刘仁愿合兵一处,留守百济。  这时,百济内部发生内讧,百济王丰卸磨杀驴杀掉了复国功臣鬼室福信。在刘仁轨建议下,唐军水陆两路直扑百济巢穴周留城,百济闻讯赶紧向日本乞师。  中大兄心知争夺朝鲜在此一举,立刻倾全国之兵渡海作战,大军从白江口登陆,正好碰上刘仁轨率领的唐朝水师,一场大海战就此爆发。  打完这一仗后,刘仁轨后半生果然富贵无比&&一直做到了太子太傅、宰相的大官,活到了84岁高龄。不过,后人牢记刘仁轨这个名字,并不是看中他的官职,而是这场彪炳千古的对日战争。  有一段文人轶事。近代著名教育家傅斯年的儿子在1935年出生,那时正值日本侵略者策动&华北自治&,全国抗日气氛高涨之际。傅斯年给儿子取名时,破例没按家谱排行,而取名叫&傅仁轨&。好友罗家伦猜不到出处,傅斯年解释道,是因为仰慕唐代大败日本的名将刘仁轨。  说来有趣,傅斯年担任过北大临时校长,罗家伦则是清华首任校长,看来,还是北大文科强悍啊。  海上赤壁之战  蜿蜒起伏长达400公里的熊津江,把百济都城环抱在怀中,最后分成若干支流注入滔滔黄海,这其中,一条支流的入海口千古扬名。白江口。  公元663年8月17日,白江口海面上,两支舰队在武装对峙着。第一次面对面看到头上梳髻、手持长弓的矮个头倭人,身经百战的大唐士兵没有多少感慨,因为他们中的许多人和强悍的突厥人、吐蕃人、高昌人、高句丽人战斗过:蛮夷人不过如此。  唐日两军的实力对比为:唐军170艘战船,二万人(含新罗兵五千);日军1000艘战船,三万二千人(含百济兵五千)。  日军在人数上占优,尤其战船几乎是唐军的6倍,但是唐朝国力富足,战船主要是楼船、艨艟、斗舰等高大船只,加上走轲、游艇、海鹘等小型船,特别是还有一种配备了火器的&火舰&,战斗力明显占上风。而日军的船只普遍小而简陋,性能方面完全处于劣势。  这场战役的经过,《旧唐书》里只有简洁的一段话:&仁轨遇倭兵于白江之口,四战捷,焚其舟四百艘,烟焰涨天,海水皆赤,贼众大溃。&说起来,大唐武功强盛,对外战争攻无不克,这种击溃敌军的遭遇战,在唐军的辉煌战史上实在不算什么&&就连以一人敌一国,几乎灭掉天竺的使节王玄策,在唐史上都是默默无闻之辈。那个名将璀璨的时代,只能让后人仰望感慨。  通过日本史料,我们才能大致了解到白江口之战并不算复杂的过程。  先行到达白江口的唐军,没有贸然强攻。刘仁轨命令战船摆开阵列,严阵以待。日船首先发起了进攻,但苦于唐船高大,仰攻十分被动,很快被唐军飞蝗一样的弓弩射退。  第一波攻击尝到唐军的苦头后,日军的将领聚在一起开了个短暂的军事会议,会议的结果是乐观而盲目的:&我等争先,彼应自退。&于是日军诸将未加整顿部署,便&率日本乱伍中军之卒,进打大唐坚阵之军&。  刘仁轨见日军贸然来攻,便指挥高大的唐船将日船左右包围,使其不得回旋,随后再施以冲撞和火攻。《日本书纪》记载道:&大唐便自左右夹船绕战,须臾之际,官军败绩,赴水溺死者众,舻舳不得回旋。朴市田来津仰天而誓,切齿而嗔杀数十人,于焉战死。&朴市田来津是日军勇将,见战况不力顽强战斗,只不过&嗔杀数十人&的记载太多简略,不知道是杀的唐兵还是自己手下。  中日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以唐军的压倒性胜利而告终:日军400多艘船只沉入了海底,士兵溺死无数,日军剩下的船只载着残兵,惶惶逃回日本。  援军惨败,周留城里的百济王丰闻风丧胆,趁乱逃奔高句丽,王子忠胜、忠志率残部投降。先行登陆的一部日军则彻底丧失了斗志,各自寻船逃生:&百济之名绝于今日,丘墓之所,岂可复往?&  在大唐的军事铁腕下,百济的国名从朝鲜半岛抹去了。  白江口中日之战,从性质上说就是东亚的霸权争夺战,就是比谁膀子粗。日本吃了败仗后,整整九百年没敢对朝鲜半岛用兵。唐朝则顺利灭掉百济,五年之后又灭了高句丽,而与唐友好的新罗最终强大起来统一了半岛。  揍出个超级&唐蜜&&  日本国内,一片战争惊恐,生怕唐军乘胜&直捣黄龙&,于是在九州等沿海地段大量修筑山城作为防线。但日本人多虑了,唐朝对这个岛国的领土毫无兴趣。  两年后,尚未举办即位仪式的天智天皇(中大兄),得到一个令他惊疑不定的报告:大唐一个人数多达254人的庞大使节团,已抵达九州候命请见。  昨天还是死敌的唐人突然来访,意图何在?由于摸不清唐人葫芦里卖什么药,天智天皇无奈之下采取了一个笨方法:把唐使留在九州好吃好喝款待着,既不敢驱赶,也不同意进京,唐使逗留了几个月后,在日本护送代表团殷勤陪同下回国。唐高宗李治派出这个使节团的目的,无从得知,但当时唐朝还在对高句丽用兵,估计意在打探日本动向。  不过,吃了苦头的日本不会再贸然出头了。从技术上说,强盛的大唐帝国给落后的日本上了血的一课。  被狠狠揍了一顿的日本人,却丝毫没有因此对中国怀恨在心。日本民族尊崇强者,你把他打得服服帖帖,他反而更加佩服你&&唐使来访后,有了台阶下的日本遣唐使人数,陡然比以往增加了两倍!  从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求贤若渴的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每次少则三四百人,多则八百余人,肩负着&取经&重任的日本留学生们像海绵一样,从盛唐文化里汲取了无数养分,滋养了大和民族。日本同时代的中央制度、律令、历法、节俗、建筑、服饰、中医、文学、艺术、宗教、书画、雕塑,甚至刀剑、围棋、相扑这些后世日本的技艺强项,统统来自唐朝。日本近代著名汉学家内藤湖南的比喻很精妙:&日本民族未与中国文化接触之前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碱水一样,日本民族与中国文化一接触,就成了豆腐。&  日本人对唐朝&蜜&到什么程度?像妃子争宠一样。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日本和新罗的使臣在长安上演了一出&争长&事件。所谓&争长&,就是争第一,争座次。  日本官方史书《续日本纪》记载了这件事:当时,玄宗李隆基在长安蓬莱宫含元殿接受诸藩朝贺。按照惯例,各国来使分东西两列而坐:东面,新罗第一,大食第二;西面,吐蕃第一,日本第二。 但是日本使臣古麻吕对座次提出了抗议:&自古以来新罗一直向日本朝贡,为什么座次排在日本之前?不合礼仪!&主持仪式的唐朝官员吴怀实觉得有理,决定将新罗与日本的位置对调。  &争长&事件中,日本人的国民性格一览无遗:服从强者,欺凌弱者。这件事固然伤害了新罗的面子,但面子是靠实力挣来的,新罗国力比不上紧随唐朝脚步的日本,外交失败就在所难免。  在唐朝,日本遣唐使是所有国外使者中最有风度和礼貌的客人。文献记载中,唐朝人形容日本使者&容止温雅&。话说当时派遣遣唐使是日本朝廷的一件大事,每次任命的遣唐使都要&海选&:首先是没有劣迹的朝廷官员,其次要有学问,毕竟肩负着学习先进文化的重任,另外,相貌要仪表堂堂,举止要有风度。出海之前,天皇常常大设宴席,和诗赐刀相送,并再三谆谆告诫:&你们这一去,和气为重,既要学成东西,也不能有失国体。&而一旦使船返回日本,天皇也亲自设宴迎接,对完成任务的使臣加官进爵,对不幸遇难者厚加抚恤。  有意思的是,对于这个模仿、进步能力超强的小国,唐朝也得时时注意维护上国的&国体&。唐人苏鹗的《杜阳杂编》里记载了一段有趣的故事:  唐宣宗年间,日本国王子(日本史学家考证为高岳亲王,平城天皇之子)来朝,王子善下围棋,宣宗就让御用棋士&&棋待诏顾师言与之对弈。下了三十三着,棋势胶着,胜负未分。顾师言生怕有辱君命,凝思良久,下出一步妙招:镇神头,一子解两征。日本王子&瞪目缩臂,伏地认输&。回头问主管外事的官员:&顾待诏是贵国第几国手?&官员诡称:&第三国手。&其实,顾师言是当时的第一国手。王子又说:&我想和第一国手过过招。&官员回答:&王子胜第三,方得见第二;胜第二,方得见第一。&王子掩局而叹:&小国的第一,不如大国的第三啊!&  总体来说,唐代是中国人和日本人最有好感的黄金岁月,这依赖于日本一批一批恭恭敬敬的遣唐使,他们冒着生命危险远渡重洋,举止温雅求学若渴。在和唐朝的一流诗人吟和诗词之间,也留下了中日史上最缠绵的一页。  经历了五代十国的混乱,中国到了宋代,这时的日本已经养足精神羽翼渐丰,不再像对待唐朝那样恭敬,官方几乎没有使者互通,只有民间的僧侣和客商频繁来往,但日本人谦逊好学的形象在中国人眼里依旧没有改变,欧阳修在《日本刀歌》里吟道: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词藻。&  在大政治家、大诗人的诗里,&风俗好、工词藻&的日本完全是一派世外桃源。  欧阳修不可能知道,在他去世两百多年后,一场从蒙古草原发起的狂飙风暴,横扫了大半个欧亚大陆,不但摧毁了他所钟爱的故国山川,也让他诗中所吟诵的世外桃源变成了血肉战场。
&&最后修改于
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
&&&&来源:&&&&
&&&&&&字号
原标题:胜利了也不能忘记
  原标题:胜利了也不能忘记
  9月2日,抗日航空烈士顾梦飞之子顾岁荣在补刻有顾梦飞名字的新碑前凭吊。当日,南京市各界400多人在南京紫金山麓的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广场参加凭吊抗日航空烈士仪式,补刻990名烈士英名的新纪念碑同时揭幕。新华社记者 孙参/摄
  日,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在“密苏里”号战列舰上举行。
  1938年,河北涞源,当地妇女为八路军战士做鞋。沙 飞/摄
  上海街头欢庆抗战胜利的人群
  中国近代历史,往往是先一场悲剧衍生后一场悲剧,前一场灾难导致下一场灾难。正因为面对侵略一败再败,才签下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正因为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才酿成七?七事变前侵略者已经挺进到眼皮底下的局面。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当年中国政治有多么腐朽、中国军事有多么衰弱,就不会明白腐朽与衰弱要带来多么巨大、深重的灾难。
  抗日战争是自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花环来之不易。戴上它,能感受到光彩夺目的荣耀,也能感受到刻骨铭心的警醒。那里面有一些无论时间流逝多少年也值得思索、也不能忘却的事情。
  不能忘却之一:为什么卢沟桥竟然成为中日战争爆发地?
  在中国,人人皆知卢沟桥是爆发抗日战争的地点。年年月月,参观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的人络绎不绝。如果有一天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突然发问: 战争怎么会在这儿爆发呢?这儿是中国和日本的分界线吗?
  我们这些大人,该如何回答?
  孩子问得对。卢沟桥并非边关塞外、 疆界海防,连万里长城的一处垛口也不是。它实实在在就位于北京西南。虽然完全不是中日两国的分界线,但战争又确实在这里爆发。为什么战争尚未正式打响,鬼子已经抄到了京师以南、扼住了我们的咽喉?
  至于日侵略者用多少兵力挑起卢沟桥事变,就更少人知道了: 华北地区全部日军不超过8400人。同一地区的中国军队有多少呢?仅宋哲元29军就不下10万人。战争爆发之前,敌人不但已经如此深入你的领土,还以如此少的兵力向你挑战、一个月令华北沦陷,查遍世界战争史,有没有这样的先例?
  无独有偶,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同样如此。当时东北地区日军1万余人,张学良的东北军人数达19万。19万人也未能阻止侵略军事变第二天就占领沈阳,一星期控制辽宁,3个月占领整个东北。
  从七?七事变算起,时间过去了78年。从九?一八事变算起,则已经过去了84年。一个中国人,如果仅仅会唱《大刀进行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无法真正明白那段历史。我们必须直面那些令人难堪的事实。必须探究,我们是怎样落到了这样的地步,才终于“忍无可忍”的。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大英帝国凭借28艘军舰、1.5万人的军队迫使大清王朝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两白银。
  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军1.8万人、法军7200人长驱直入中国首都,将圆明园付之一炬。
  1894年甲午战争,一纸《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赔款白银两亿两。
  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国家虽然不少,拼凑的兵力却不足两万人,10天令北京陷落,赔款数额更是达到空前的4.5亿两白银。
  一个被西方描述为GDP占世界三分之一的东方大国,面对坚船利炮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而再、再而三地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为什么会这样?
  发动七?七事变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是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英、美、俄、德、日、 奥、法、意、荷、比、西十一国代表在北京签订的《辛丑条约》带来的,这个条约第九款规定: “中国应允诺诸国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道无断绝之虞。”从此在华北驻屯的外国军队有英、美、法、意、日五个国家,司令部都设在天津。最初约定驻军人数为8200人,日军400人。后来利用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动荡,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称“中国驻屯军”,暗中扩大编制,一步步将驻屯军由数百人扩大到数千人。
  中国有句老话叫“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酣睡”。国家本应拒对手于核心区域千里之外,但事实是战争发生以前人家已经久据于此,形成“卧榻之上他人可以酣睡”“卧榻之上他人长期酣睡”的局面,这是多么创深痛巨的民族耻辱。
  中国近代历史,往往是先一场悲剧衍生后一场悲剧,前一场灾难导致下一场灾难。正因为面对侵略一败再败,中国才签下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正因为这些丧权辱国的条款,才酿成七?七事变前侵略者已经挺进到眼皮底下的局面。一个中国人,如果不了解当年中国政治有多么腐朽、中国军事有多么衰弱,就不会明白腐朽与衰弱要带来多么巨大、深重的灾难。
  推荐阅读
  盘点:历史上九对拥有兄弟关系的著名共产党人(组图)
  空军王牌飞行员中的“潜伏者”
  从《西行漫记》中彭德怀身世说起
  手迹:朱德彭德怀给程潜阎锡山的电报
  中共“36位军事家”中有11位为革命壮烈牺牲(组图)
  盘点:解放战争期间起义的15位国民党高级将领
  万里与毛泽东等历任中共中央领导人珍贵合影(组图)
  &&参与有奖知识竞赛
  【1】【2】【3】【4】【5】【6】
(责编:郭宇、马玲玲)
聊时局微信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热点推荐|图说天下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11-29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中日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