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的详细内容

今天看这本书,里面对甲午战争的过程描述的很详细。_甲午战争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654贴子:
今天看这本书,里面对甲午战争的过程描述的很详细。
全球第三代浏览器问世,风靡美国硅谷
甲午战争为什么日本人取胜?一、枪二、战略三、自负,看不起,看不见四、舆论传媒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关于甲午中日战争.请回答: (1)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采取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2)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历史教研室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请回答:
(1)中日战争爆发后,清政府采取的战略方针是什么?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来源:历史教研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电线铁路,变化为夷,鄙见迂疏,期期以为不可。
                    &&&
摘自《刘坤遗集》
材料二:清朝一遇到外国的枪炮就丧尽了自己的声威,……天朝正如小心保存在紧密的棺材内的木乃伊一样,只要与外界新鲜空气一接触,便一定要腐烂。
                    &&&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
材料三:持鸦片初约以通市,吾不停贸易以自修自强,使无鸦片之毒,则外洋之银有入无出,中国银且日贱,利可胜述哉!
                      &&&
摘自《海国图志》
材料四: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止。
                  &&&
摘自《筹办夷务始未•同治朝》&&&
材料五: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商务,……微臣创设招商局之初意,本是如此。&
                    &&
&&&摘自《李文忠公全集》
①据材料二,作者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属于近代史上哪一派别?运用材料二的观点对材料一的主张作简要评价。
②材料三的作者对鸦片和贸易的关系提出了什么看法?
③材料四、五分别反映了洋务运动在哪个阶段的指导思想?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来源:历史教研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内阁总理大巨山县有朋公开宣称: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日本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
      &&&
摘自1980年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的施政演说
材料二:(日本)陆奥宗光说:“归根结蒂,所谓朝鲜内政的改革(按:日在内阁会议上单方面通过的所谓‘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原来是为了解决中日间错综复杂的难局的一种办法。……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绩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
&                    &&
摘自《伯爵陆奥宗光遗稿》
材料三: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奥、捻诸逆,以洋人得攻,遂终身以洋人为何师,而不知改变。从前法人滋事,该督彷徨无策,幸而不北来,得以无事。当其时该督谓无海军,以致不能出海,于是创办海军,糜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贻误大局者之一。
            &
摘自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陈历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四:倭人于近十近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
摘自李鸿章《据实际奏军情折》日
材料五: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能够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够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威胁老百姓。”我于是说:“假若确信,再战没有好处的话,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么办到呢?”お我回答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谭恩先生进行谈和。他们高兴了,请求我们立即照办。
      &&&
摘自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1)对材料一、二进行分析,你认为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2)余联沅对对日作占的问题上持何态度?他指责李鸿章的理由是否属实?加以说明?
(3)你同意李鸿章关于中国海军同日本相比“稍形见绌”的看法吗?有何依据?
(4)材料五关于中国军队作用的论述说明了什么根本性问题?结合其他四段材料,综合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来源:历史教研室
阅读下列材料:(毛泽东在日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30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
引自《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1)毛泽东起草碑文的第一段话,强调的是纪念    && 年&&     &&战争爆发以来牺牲的人民英雄。
(2)毛泽东起草碑文的第二段话,是强调纪念民主革命的哪一阶段牺牲的人民英雄?列举这一阶段发生的重大人民革命或战争。
来源:历史教研室
材料一:清朝前期,煤已经成为重要的燃料,但清政府多次禁止开采煤矿。19世纪中叶,洋务派官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认识到煤对于国计民生的重要性,指出:“今日万事根本,唯在于煤……煤源一断,机器立停,百举俱废”;煤作为“日用必需之物,采炼得法,销路必畅,利源自开,榷(征收)其余利,且可养船练兵”。
1875年,清政府允许试办机器采煤业,至1911年,民族资本创办了72家资本额较大的煤矿。著名的开平煤矿1882年产量为3.6万多吨,1899年增至77.8万多吨,产品畅销天津、上海、福州等地。
1890年,中国人开始创办自己的电厂,但直至1911年,全国的电厂数量极少,规模较小,只能供照明用电。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电力工业仍较落后。
根据材料一,回答下列问题。
来源:历史教研室
日,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庄严宣告:占人类总数的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立起来了。这句话令亿万中国人热血沸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你怎样理解“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今天中国人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请用新中国建立以来在对外交往方面取得的成就,说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来源:历史教研室
材料一:日本内阁总理大巨山县有朋公开宣称:朝鲜和中国东北都是日本的“利益线”,日本必须对这些地区进行“保护”。
&摘自1980年山县有朋在第一届国会会议上的施政演说
材料二:(日本)陆奥宗光说:“归根结蒂,所谓朝鲜内政的改革(按:日在内阁会议上单方面通过的所谓“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原来是为了解决中日间错综复杂的难局的一种法……我假借这个好题目,或能调和已经一度恶化的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绩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
   摘自《伯爵陆奥宗光遗稿》
材料三: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奥、捻诸逆,以洋人得攻,遂终身以洋人为何师,而不知改变。从前法人滋事,该督彷徨无策,幸而不北来,得以无事。当其时该督谓无海军,
以致不能出海,于是创办海军,糜帑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贻误大局者之一。
  && 摘自余联沅《疆臣贻误大局陈历陈危急情形折》
材料四:倭人于近十近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帑,购制船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 摘自李鸿章《据实际奏军情折》日
材料五: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能否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够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有事做。他们答称:那些兵不能够打仗,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作战,而只是威胁老百姓。我于是说:“假若确信,再战没有好处的话,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是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他们怎么办到呢?我回答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谭恩先生进行谈高。他们高兴了,请求我们立即照办。
  && 摘自美国驻华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①对材料一、二进行分析,你认为各说明了什么问题?
②余联沅对对日作战的问题上持何态度?他指责李鸿章的理由的是否属实?加以说明?
③你同意李鸿章关于中国海军同日本相比“稍形见绌”的看法吗?有何依据?
④材料五关于中国军队作用的论述说明了什么根本性问题?结合其他四段材料,综合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
来源:历史教研室
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番船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吾闻荒本逐末圣人忧,桑蚕太盛妨田畴,纵然眼前暂获利,但恐吾乡田禾从此多歉收。
   引自《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什么物品的买卖活动?
(2)在这种商品的买卖活动中,最大的买方是谁?请将材料中有关的内容摘录下来。
(3)解释材料中“荒本逐末”的大意。
(4)你认为材料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
(5)材料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对中国近代社会将产生什么影响?你怎样评价这种社会现象?
来源:历史教研室
如何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比较两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进程的主要理由。
来源:历史教研室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_人生感悟文章
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
学习啦【人生感悟文章】 编辑:淑贤
  中日甲午战争是近现代东北亚区域格局发生重大转换的标志,也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你对甲午战争有怎样的感想?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篇1
  今天逛凤凰,看到NHK在播放一部日本拍摄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电视剧,其中有三副镜头引人深思。其一就是1888年中国海军舰只访问日本的港口时的情景,描述了日本人用一种嫉妒和愤愤不平的表情参观了定远和镇远舰时的情景。其二讲述平壤之战的情景,情景中中国修建的炮台选用都是欧洲的巨炮,不可谓不先进。其三甲午之初,中国运兵舰遭到日本海军袭击时,中国士兵拒不投降,竟用步枪向日本人的舰炮还击的,对于此我们不能说他们愚蠢或者盲动,因为他们的行为无愧于国家。
  好了,说了这么多,无非总结两点,第一,我们的军队不都是懦夫,第二,我们的整体武器装备水平还是很先进的。但是我们却输了,而且惨败,不用对全局进行描述,只需要看看旅顺港那些同胞遭受的蹂躏便已经知道了。那是为什么了?即使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军队已经痛定思痛了,开始了西方式的小站练兵之后。参加了小站练兵的聂士成所部还是败给了天津租界里西方各国拼凑的部队。失败仿佛是那个时代中国军队的痼疾,不论这只军队是什么部队,接受了什么训练,有怎样的装备,都不能幸免了。
  但是,回过头来说这部电视剧,剧中对原因也有表现,光绪帝等主战派主张同日本好决战到底,但是慈禧等人却想早点结束战争。我这么说并不是说主和派有什么错,一个国家对于战争肯定会有不同的看法,只是想表明一个问题,那就是关于是战是和,清廷一直没定论。既然没有定论,那就更不可能有什么战时体制了。没有战时体制,权力就难以区分,职责难以划分,军队就迷惑不定而无法作战。所以我一点不怪叶志超的逃跑,因为清朝的失土者斩只是针对本国的领土,而他们只是到朝鲜平息叛乱的,即使有可能有上级的如何处理与日本军队发生冲突时的,但是要知道这只是冲突,而如果日本军队要发动的战争,就显然已经超出了他能处理的职权范围,并且他们曾经以自己的抵抗证明了这的确不是冲突。我想如果把部队打光了,他回去会更没法交待,因为军队不是他的,也不是国家的,而是李大人的。李大人丢了&东西&,那么他可能就会丢脑袋。(关于这个问题,我绝非翻案,无奈的是我没有找到当年清廷到底给了叶志超怎样的命令,所以只能推测,欢迎大家提出证据)
  所以,我想说的是,清廷在这个问题上的犹犹豫豫,没有拿出一种举国介入战争的姿态,即使已经对日本宣战了,也不过是纸上文章。他们从来未思考过战争中各种社会和问题如何去解决,甚至连个战区指挥部也没有,更别说像总统帅部或者大本营之类的组织了(这个我没有听说过,欢迎大家提供资料批判)。导致各地军队缺乏协同、各自为战,被日本各个击破,最后大家就干脆不战而逃了,被人家望风披靡了。战事的不顺使得主和派占据了上风,最后选择了向日本人妥协。这些使得从中法战争开始,列强开始对中国产生的平视心理又倾向蔑视了,列强瓜分和榨取中国的步伐加快了,变得更为直接和赤裸裸。这些又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矛盾的激化,促成了中国的革命。革命之后不是清平盛世,而是二次革命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动乱。动乱导致了中国发展的停滞和倒退,中国国力进一步削弱,最终日本人想要对中国来一次总灭亡。
  说这么多就是想说,战争的因素不仅仅在于武器是否先进、军队是否能战,更多的是在于这个国家有没有战斗的决心。这种战斗的决心不在于老百姓(用这个词就是表现民众在这件事上的无奈,大人们的利益才是是战是和的关键),也不在于某个统治者的决心,而在于整个统治阶层都求战必胜的信心,才能用一个良好的机制将整个国家的资源运用起来,投入到与日本人的战争中。只有拥有这种战斗的决心,形成了一个战斗的整体,就能像二战的苏联一样取得战争的胜利。实际上当时很多将领都希望同日本人打到底,用清国的广阔地域将日本的军队慢慢分散,然后逐步积聚力量将日本击败(实际当时日本的确到了上穷水尽的地步,很快就撑不下去了)。可惜老佛爷还是怕清国的人民比怕日本人多点,只要日本人不是像&长毛发匪&灭亡大清江山,那么就不能冒着断送&祖宗基业&的危险打下去,结果在慈禧的这种政策下,沉沦的是我中华四万万百姓。
  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篇2
  &每一次大的海战都将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的,他从始至终将自己的志向定在为祖国的崛起而奋斗。
  从1840年,中国步入了近代社会,从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战败,导致了西方列强的不断侵入。割地、赔款等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都深深的打击着中国的心脏。战败后的清政府,开始总结,是什么原因使清镇府导致失败。李鸿章等人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洋务运动,去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器物技术,来挽救清镇府的危机。
  1894年9月,在黄海上爆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蒸汽机械大战&&中日甲午战争。就是这场战争,使得多少爱国志士以身殉国。这一仗打的壮烈,这一仗打出了中国人的威严和不容外人屈辱的气概。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一身正气,与舰同亡。在&致远舰&中炮倾斜后,弹药用尽。邓世昌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撞去,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多少次的炮弹轰击,多少次的忍痛坚持却还是失败了。眼看着那枚炮弹穿击铁甲打在了敌人的&心脏&里,如果那枚炮弹一爆炸是否胜败会再议论一番。但那颗炮弹却是一颗臭弹,甚至还有些炮弹因做工不细而不能上膛,这些本不应该出现的情况却出现了。有些人说如果当时清政府出银子买下那艘新式的英国军舰,也许胜败就会另堪别论了。但事实会如此吗?有些人会拍着胸脯说&会的&。但那中说法是不对的,如果那艘军舰被买下来只会拖延失败的时间而已。因为政府的腐败,你给他在好的军事装备就算这一仗打赢了,那下一仗呢?这一仗打赢就代表着没有人再&欺负&你了吗?
  归根结底,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这样一个落败的腐朽的政府给它在好的军事装备也不会有太好的结局。就像将要落山的夕阳,那微弱的光芒和那即将散失的血一样红色是无法改变的。官僚的贪污和皇家的奢侈,眼看着海上的战火炮声在一个接一个的带走热血的战士时,皇宫里正在看大戏,这样的政府怎会胜利。打不过就不打,躲得过就去躲。
  我们在新世纪的曙光下,脚下踩着多少革命志士抛洒过热血的土地。如果不是他们的牺牲,怎会换来一个崭新的另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我很自豪的说:&我是中国人&。中国发展靠我们,而我们心中的热血奔腾,胸怀大志。革命的精神传承给了我们,我们必须接手并发扬光大,去完成历史的使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不忘国耻。对,不忘国耻背负着历史的使命。心中的战火再也难以平息,让我们:
  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
  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篇3
  随着镜头带着我们到一处一处充满历史记忆的地方,看着一座座腐锈的炮台、古老的遗迹,屏幕前的我们体会了属于民族的耻辱,属于两岸的哀伤。
  电视机里一个一个学者教授都在述说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们难过、愤恨,但是我们手中却拿着印有&MADE IN JAPEN&字样的0.38记下我们的感想。经过了一世纪这么漫长的岁月,现在的我们能说伤痛吗?或许在那40分钟,我们是吧。
  军国主义像是一头疯狂的野兽咬噬着中国的人民,但是我们祖先流的泪流的血,终将被时间冲淡。我们可以伤痛,但那不是重点。「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恶,但在动-乱的时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记取教训、迎头追赶而只是裹足不前,总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结局。看完这卷影片,我认为历史教训提醒我们的不是短暂的惊心动魄,自立自强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残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战争》这个,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
  《甲午战争》讲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师的基地&&山东刘公岛军港。丢了魂似的李鸿章命令:&海军舰队不要远出,靠山巡走,略张声势&&&
  清晨, 日本&吉野&号军舰要攻占小岛,北洋水师前去迎战,可是邓世昌他们船好、装备差、弹药少,抵不过日本的军舰。他们不放弃,炸船的要害,炮弹百炸不穿&&有的船还升起了白旗,双手抱头,还有的跳水逃跑。看到这里,我非常生气,中华名族几千年来的历史,全部都给侮辱了。邓世昌没有退缩,对水手们说:&我们一定要打掉倭寇。&这时船开的越来越快赶上&吉野&,突然一声巨响,两艘军舰撞在一起,邓世昌和水手们都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软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将挨打,要让国家强大起来,不受欺凌&&
看过&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的人还看了:
本文已影响 人
[关于甲午战争感想文章]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1131人看了觉得好
439人看了觉得好
765人看了觉得好
【人生感悟文章】图文推荐转 甲午战争中 主要的陆战_历史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41,947贴子:
转 甲午战争中 主要的陆战
防线失守篇1894 年8 月,开战后,由于清军在之战和黄海之战屡战屡败,日军控制了朝鲜全境和黄海制海权。至10 月中旬,日军第1 军共2.5万余人,在司令官山县友朋大将的率领下一路前移,兵锋直逼边的朝鲜重镇——义州城(今),开始隔江相望,威逼边境重镇安东城(今),迅速完成了作战准备。1894 年10 月中旬的一天,日本第1军司令、陆军大将山县友朋站在对岸义州上,踌躇满志地望着鸭绿江水。江的对岸,就是中国盛京省的九连城。九连城的背后,是连绵起伏的山岭。莽莽苍苍,一眼望不到边。他手指江水,对簇拥在身边的那帮军官说:“诸位是大日本帝国历史上第一批到达鸭绿江边的军人。”军官们会心地笑了,脸上一片骄傲与自豪。
全球第三代浏览器问世,风靡美国硅谷
他们是骄傲的。因为300年前的同一个时间,日本大将军率军远征朝鲜,并宣布要先“饮马”,再攻下中国的北京作为日本的国都,实现“三国归一”的梦想。但他的部队刚到就在中朝两国军队的抗击下败走,丰臣秀吉劳师远征,战败无功,还没有来得及“饮马鸭绿江”就抑郁而死。300年后,丰臣秀吉的这一梦想已由他们这一代“皇国”将领们开始着手实践了。他们是日本军人“饮马鸭绿江”口号的第一批实践者。因此,他们也是自豪的,因为他们能拥有山县友朋这样的一位指挥官。在他们眼里,山县友朋不仅是令人尊敬的军界前辈、“皇军”旗职,“陆军之父”,更是对华战争胜利信心的象征。是的,就是这位投身军界,四处奔走,策动,身为骑兵队军监和总督的山县友朋,曾身先士卒,南征北战,为镇压叛乱、保卫明治新生政权而立下汗马功劳,他也由此成为明治政府中的维新元老,职衔由兵部少辅、大辅、陆军卿到参谋本部次长,成为现在日本军界独一无二的最具号召力的人物。今天,这位“日本近代陆军之父”已率领着为实践“大陆政策”而组成的第1军(辖第3、第5师团)开到了边。望着一江之隔的中国大地,想像着江防和进军奉天、北京的场景,这位陆军大将,禁不住诗意大发,在鸭绿江边挥笔写下了一首令他终生自豪的军旅诗:对峙两军今若何?战声恰似迅雷过。奉天城外三更雪,数万精兵过大河。
此时的清朝廷,在平壤溃败和黄海海战之后,对战局的估计是:日军极可能趁胜战余威,由鸭绿江下游直趋中国东北,把战火烧向中国本土。清朝廷对日军的战略意图这次是猜对了,但这对满清贵族们来说恰恰又是一个致命的战略。因为东北是大清“根本重地,兴京、沈阳为陵寝宫阙所在,关系至为重大,故防兴京、沈阳较之他处之防尤为重要。”为此,清廷非常着急,光绪帝坐在北京的皇宫里寝食不安。因为他也担心日军下一步将会越过鸭绿江,踏进东北地区。而东北则是清王朝的发祥地,先祖的陵寝宫阙就安葬在奉天城北,是祖宗传下来的“根本重地”,若让小日本践踏,岂不辱没先祖? 为此,光绪帝三令五申,电令李鸿章加强防范,依赖鸭绿江天险,御敌于国门之外。此时的李鸿章本来在黄海败战和平壤败战后被革去要职,但在慈禧太后的极力保举之下,以国事所需又再度复出。因为“老佛爷”给他撑腰,此次复出后,他仍以老者自居,向年轻的光绪帝上疏说:“就目前事势而论,惟有严防渤海以固京畿之藩蓠,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然后厚集兵力,再图大举,以为规复朝鲜之地。”此时,日军已临近国门,大清河山难保,还谈何规复朝鲜之地?这时的光绪帝已看清了李鸿章,是在玩弄“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把戏,但在上有“老佛爷”,下有李中堂的制约下,心力交瘁的光绪帝,也只好采纳了“力保沈阳以顾东省之根本”的战略方针。一面斥责李鸿章贻误战机,给予严惩,一面又令他速谋战守之方。于是,辽东,特别是沈阳,就成了清军重兵聚集的防御重心。鸭绿江一线自然就成了这一防御重心的第一道防线。可是,由谁来统领这一重要防线呢?李鸿章想到了他的老部下——“白发将军”宋庆。
9 月21 日,宋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任命为鸭绿江岸防部队最高统帅——“总统”仓促走马上任的。宋庆这位山东蓬莱大汉和淮军其他将领一样,也是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中崛起的。1868 年,宋庆因军功被擢升为湖南提督,赏二等轻骑都尉。6年后,驻兵潼川,改任四川提督。1882年奉命移军旅顺。宋庆是淮系老将,“毅军”的创建者,此时,率军移防鸭绿江,宋庆已经是满头白发,长须垂胸,74 岁的高龄了。作为辽东前线的最高指挥官,宋庆不同于“庸劣无能”的叶志超,虽然已是白发老朽之人,但他还是下了决心,准备死守鸭绿江防线的。一到鸭绿江下游义州对岸的重镇九连城,宋庆就立即投入到督修工事、布置防御的工作之中。九连城东临鸭绿江,北枕 河。从九连城沿鸭绿江北岸上溯,依次为蒲石河口、安平河口、长甸河口;九连城西南,是鸭绿江下游的入海口——安东城,顺江而下就是鸭绿江口大东沟。九连城西通风凰城,东逾鸭绿江而达朝鲜义州,因此,九连城是中朝间的交通孔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为了守住鸭绿江防线,宋庆以九连城为中心,将兵力分作左右两翼进行布防。左翼防线自九连城至安平河口,由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指挥,右翼防线为九连城到大东沟一线,宋庆自己率军驻防。
清军设计修筑了连环堡垒。堡垒高3 米,厚1 米,用以抗御日军山炮的轰击。堡垒外挑挖地沟,埋没旱雷,堡垒后筑备炮台,用以俯射江面。防线沿江而设,有天堑相隔,重兵驻守,又是在本土作战,看来,清军是很有希望守住这道防线的。因此,宋庆临行之前向李中堂大人立下了军令状:“此行若不能奏功,一死殉国而已。”但他很快就陷入了窘境,这首先是与他的军事指挥才能有关。战争是一种形式繁多、差别万千、错综复杂的事物,是由千变万化的本质和非本质现象组成的综合体。作为一名高级将领,首先需要的是有敏锐的判断力,敌情我情,敌我双方从精神到物质的实际状况,还有天候地理等等,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知己知彼,调动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形成灵活机动的战术,争取到最后的胜利。这是一名高级将领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衡量其是将才还是庸才的唯一标准。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担任江防统帅的老将宋庆,既没有近代战争的常识,也不具备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他甚至对日军的突破方向都无法作出判断。他毕竟已经74岁——确实太老了,不仅腿脚不灵便,曾经惯于谋略的大脑也变得迟钝了。
但是,他的对手却是狡猾的。战役开始前,山县友朋为了达到攻击的突然性目的,严格禁止先锋旅团挑战,他命令部队收起军旗,减少炊烟,尽量隐蔽兵力,充分养精蓄锐。与此同时,他每天派出一部分人员在江边往返侦察,大肆招摇,制造假象,迷惑清军,使之无法摸清其作战意图。清军也派出了自己的侦察人员,隔江窥视。由于没有过江直接深入敌后,因而送回的情报大都虚虚实实,矛盾不一。各军统领凭着自己的猜测,有的认为日军将在蒲石河口渡江,有的提出日军会在安平河口或者长甸河口偷渡,众说不一,搞得身为统帅的宋庆自己也捉摸不清,心慌意乱。事实上,直到战役打响,宋庆也没有定出到底该在何处重点设防。自长甸河口至大东沟海边,近百里长的江岸,他沿线置兵,分别把守,结果是每处都照顾到了,每处又都觉兵力不敷。
平均使用兵力乃军中之大忌,身为大将的宋庆,才能不过而已。其次是将心各异,难以统领。驻守鸭绿江一线的清军共80 多个营,近3万人,各种火炮70 多门,兵力一点不少于日军,但番号却是五花八门,计有:宋庆、马玉昆的“毅军”,依克唐阿的“镇边军”,倭恒额的“黑龙江齐字练军”,聂士成的“芦榆防军”,吕本元、孙显寅的“盛军”,刘盛休的“铭军”,江自康的“淮军仁字虎勇”,聂桂林的“奉军”,丰升阿的“盛字马步练军”,林林总总,不下10 种之多。这些部队除去依克唐阿、倭恒额、刘盛休的部队和宋庆自将的一部分“毅军”外,其余都是从平壤战场溃逃回来的部队,占江防总兵力的一半以上。这些新败之军,士气低落,不战自惊,宋庆根本无法节制,这些自不待言。更让宋庆闹心的是,即使新调到鸭绿江防线的其他各军,也是各行其是,不从调度。名义上他是北洋军务帮办,提督加尚书衔,受命“节制北洋赴朝鲜各军及奉省派往东边各营”,但光绪在给他的任命书中,还明明白白地写有一条:他无权调动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的“镇边军”。
清朝兵制,将军之名,分为两种:一种是宗室爵号,是世袭的荣誉性的称谓,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另一种是现任官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负责全区的军事和行政事务,自设立以来,这一职务专由满人担任,汉人无缘问津。如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便是如此。清朝开国以来,满人一直以皇帝的嫡系自居,自视高人一等,久有排汉之风,这种风气在官场更是弥漫一时。黑龙江是大清“龙脉”的发源之地,此处的将军是负责全区军事和行政的最高长官,职分之尊又高于关内各处的驻防将军。因此,依克唐阿这位皇上御赐“诚勇”的正宗镶黄旗人、扎拉里氏后裔,曾以“勇而有谋”之名受到慈禧太后的赏赐,这次又是自请带兵开赴前敌,他打心眼儿里是看不上宋庆这位汉人提督,而宋庆也自认依克唐阿不便节制,也不想节制。于是双方会面时就出现了尴尬的场面。10 月13日,宋庆与依克唐阿这位黑龙江将军第一次会晤,本想就各军驻防问题和他商讨一下,不想依克唐阿的回答却是生硬而干脆:“本将军是奉旨驻扎九连城。”言外之意,他只对九连城防御负责,宋庆无权节制其他。第二次会晤时,依克唐阿还是那句话:“本将军奉旨驻扎九连城。”话不投机,双方自然也就谈不上共商御敌之策了。这样,宋庆和依克唐阿分别负责的左、右翼防线也就各自为阵、互不统属,成为左、右两半防线了。
宋庆就一个老而不死的煞笔,他的作战发方法只有一个,拿自己绝对劣势兵力火力去和日本人火并,这能打赢就有鬼了
教育厅认证的国内10佳服装学校,入学签订就业合同,无惧0基础,3000家企业口碑
事权不一,缺乏将才,士气低落,不从调度,这均为兵家所忌,清军样样占全,再加上从未有过大兵团协同作战的训练和灵活机动的战术,鸭绿江防线在未战之前就已经支离破碎,漏洞百出了!
“数万精兵过大河”“突破口选在安平河口,偷渡与强攻相结合,两线推进,侧翼包抄。”10 月22 日,山县友朋在反复侦察、反复考虑后,在统军亭上决定了自己的作战方案。安平河口位于九连城的东北方向,隔江与朝鲜的水口镇遥遥相对。鸭绿江一路奔腾,自东北向西南流经这里后,水流渐缓,水势散漫,极有利于步兵徒涉。而从此地至上游,却是水流湍急,两岸多悬崖峭壁,根本无法通舟。自新义州至海口,两岸地多淤泥,沼泽遍布,部队无法展开。因此,安平河口至蒲石河口就成为山县友朋最理想的渡江之处。但他还有些不放心。他明白,安平河口有利的地理环境尽人皆知,自己认为理想的渡江地段,很可能也是中国军队重兵防御的阵地。他派出了侦察兵,化装成朝鲜百姓,往探虚实。侦察的结果,他放心了。驻守这里的清军部队只有倭恒额的齐字军营250 人和50 人的一哨骑兵,配有两门大炮,兵力相当薄弱。24 日清晨时分,江防战役开始了。第18联队队长佐藤大佐率7 个步兵中队、一个骑兵分队和炮兵小队组成独立支队,徒步涉江强渡。他的任务是,突破成功后,立即挥师向河左岸推进,绕攻清军防线侧后,配合第3 师团的正面进攻。枪声划破了几天来的寂静,炮弹在江中爆炸。当日军先头部队踩着冰凉砭骨的江水开始徒涉时,北岸清军发现了,急忙开枪打炮隔江狙击。日军炮火实施压制性射击,掩护步兵强渡。双方展开了对射。突然,清军一侧的炮声停止了,日军立即加快了渡江速度。约7时许,先头部队强渡成功。突破如此顺利,这是佐藤没有想到的。然而更让他吃惊的是,日军先头部队到达对岸时,清军江堤阵地上已经空无一人了——他们早在日军强渡到江中流时就弃阵而逃了。
“这真是意想不到的胜利”,佐藤高兴极了,连忙向山县有朋发出“大河无阻,强渡成功”的电报,并请准后续部队渡江。日军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涌过江来。担任弛援任务的清军马队不支而退。重兵屯守的天堑鸭绿江防线就这样被日军轻而易举地撕开一道口子。当佐藤部渡江进攻蒲石河口时,驻扎在下游义州的日军也正在准备架桥过江进攻对岸九连城清军阵地。当天晚上,日军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地在九连城江面搭起三座浮桥。而驻守对岸不远的清军部队竟然毫无察觉。在搭架浮桥之前,山县友朋曾令第6 联队于当夜11 时偷渡鸭绿江成功,潜伏虎山东侧的山林里,25 日拂晓,日军第5 旅团在对岸日军猛烈炮火掩护下渡过浮桥,向清军的核心阵地——虎山发起进攻。虎山位于九连城东北方向,是 河与鸭绿江交汇处,它西与九连城相望,南隔鸭绿江与统军亭相对。山高100多米,因形似乳虎蹲伏,故称虎山。当地人又叫它“虎儿山”。虎儿山虽不高,但山势险峻难攀,成为鸭绿江防线的制高点,曾是唐宋时期古长城最东端的顶点,沿着山脊坍塌的长城还依稀可见。这里一旦失守,右翼防线将无险可守,九连城也立刻会处在日军居高临下的炮火射程之内。“街亭虽小,干系重大。”山县友朋早就看好虎山,他把渡江部队全部调了上去,企图一举夺下这座天险。宋庆自然也明白虎山的地位。战前他曾两次亲攀虎山踏勘地形,并不惜重金招募勇士,守卫虎山。那几段已破废的旧长城也重新加固进行了利用。浓浓的晨雾开始褪去,太阳出来了。宋庆和往常一样,站在大营的高台向江上望去。透过晨雾,眼前的景象使他目瞪口呆。由于吃惊,他无牙干瘪的嘴巴半张着,如同电影中的定格镜头一样无法合拢——只见在300 多米宽的江面上,三座宽宽的浮桥连成一线,似一条长长的巨龙,绵延着,晃动着,游向北岸的清军阵地。日军已在晨雾之中开始了偷渡大河的行动。他大惑不解:一夜之间日本人就能完成这样的工程?太不可思议了!一阵发愣之后,他立即命令各种火炮对渡江日军实施轰击,并令马玉昆率“毅军”3000人渡暖河驰援虎山守军。但是已经晚了。渡过大河的日军3 支部队已将虎山合围并发起了强攻。此时,潜伏在虎山东侧山林里的日军第6 联队也发起攻击,抢占了虎山以东的高地,占领了制高点,从正面攻击驻守虎山的清军。守军聂士成部士气高昂,与进攻之敌展开血战,虎山阵地几易敌手,反复争夺,战况异常激烈,虎山阵地附近,“炮火连天,声震数十里”。
亲至江对岸督战的日军第1 军司令官山县友朋,见虎山阵地久攻不下,急令日军增援,分左、中、右二路向虎山阵地反复冲击。7时许,一股日军在虎山侧后向清军主阵地发起攻击,突破阵地前沿,虎山主阵地告急,“毅军”2000余人迅速赶去增援,但被左翼攻击的日军截击并堵住后路。此时,坚守虎山阵地的清军孤立无援,仍顽强抵抗,战至10 时许,虎山外围阵地和守备炮台的清军相继后撤,日军集中兵力围攻虎山,聂士成部兵单力薄,伤亡严重,势不力敌。为了保住虎山阵地,控制江防阵地的制高点,宋庆坐镇九连城,调派廷苦心经营的鸭绿江防线,大河无阻,国门大开,日本侵略军的铁蹄终于踏上了中国的国土。在这次江防之战中,日军仅伤亡百余人,而清军则伤亡较重,仅“毅军”在虎山就阵亡330余人,其它各部则没有及时统计,约总计伤亡有千余人左右。
鸭绿江防线被日军突破后,日军一路无阻地占领了凤凰城。紧接着又分东、西两路继续西进,沿着鸭绿江北岸逆江而上,于11 月中旬又先后占领了沿江东边道一带的宽甸、长甸、永甸、坦甸等屯兵重镇,并夹江而上占据了朝鲜境内的几个重要战略要点,实现了“饮马鸭绿江”,到中国本土作战的梦想,并为下一步进攻清王朝的“根本重地”——奉天奠定了基础。
“奉天城外三更雪”清廷得知鸭绿江防线被突破,步步向奉天逼近时,决心组织力量,保卫奉天“根本重地”。遂调东北三省各将军,火速率部在奉天至辽阳间集结,利用摩天岭地区的山川之险以阻止日军北上进犯奉天。其兵力部署为:奉天将军裕禄率营口新泰军步兵队5营和铁岭铁字步队16营开赴辽阳;景字步队5 营增援摩天岭;靖边军步队16 营、马队2营3 哨、炮队4 哨向奉天出发;吉字步队8 营、马队4 营整装待发;吉林将军长顺率靖边军步队16 营、马队二营2 哨、炮队4 哨向奉天出发;黑龙江将军依克唐阿步队军10 营、齐宇练军步队4 营、齐字新军马队3 营前来摩天岭地区助战。11 月1 日,宋庆率军撤至凤凰城以北的摩天岭,利用山川之险组织新的防线,抗击日军由东路向奉天进犯。分工由聂士成、吕本元、孙显寅等部扼守摩天岭、连山关一线;并派兵游击于草河口一带,相机袭击凤凰城附近的日军;依克唐阿率部驻守在东起 河、西至赛马集、草河口一线,与聂士成部相为互应,从侧后牵制凤凰城日军,支援摩天岭、连山关的防御。摩天岭位于奉天东南,是长白山的支脉,为陆路日军由凤凰城进犯奉天的必由之路。连山关仅为一个小村落,有居民40 余户,位于摩天岭的东侧,地势险要,是日军进犯奉天的第一关隘。就在这摩天岭附近的草河口、连山关、通远堡和赛马集一带,聂士成等部利用山川之险,顽强阻击北上进犯奉天的日军,使日军长期未能逾越摩天岭的山川之险。困守在奉天城外的冰天雪地之中,冻伤无数,进退两难。在中国近代反帝斗争史中写了悲壮的一页。
当日军第1 军突破鸭绿江防线先后占领大虎山,孤山等沿江战略要点后,大本营令其在瑷河、东洋河一带驻扎冬营,进行休整。为掩护主力进行休整,司令官山县友朋令其第5 旅团长大迫尚敏率3000 余人,从大孤山向西北进攻岫岩城;由少佐三原重雄率一个大队和少量骑兵,从北路夹击岫岩;由第10 旅团长立见尚文率4000 余人,从凤凰城向北进攻赛马集和连山关,而后向西逼进,企图攻占岫岩城。岫岩是奉天南部的重镇要地。此时,驻守岫岩的清军有丰升阿部盛字练军4 营、聂桂林部奉军步兵8 营、马队4 营、炮队1 营。分兵北扼黄岭子、南扼土门岭、洪家堡,以御南北进攻岫岩之敌。11 月17 日上午11 时许,三原重雄率部从北路向黄岭子清军发起攻击,战斗约半个多小时,清军在日军猛烈炮火轰击之下,城垒塌陷,不攻自破。日军蜂涌而上,清军未及应战,弃险而走,退守兴隆沟。为防日军从北路突人,清军从岫岩城内派出援军千余人,前去阻击增援,与日军战至午后13时,清军败走,兴隆沟失守,北路日军兵逼岫岩城下。由南路进犯岫岩的大迫尚敏部也进至城下。丰升阿见此情况,当夜弃城西逃。1 8 日上午,日军未经战斗便占领了岫岩城。在赛马集方向,由依克唐阿部镇边军驻守。这是一个东近瑷阳,西接连山关的重要集镇,地处交通咽喉之处,是日军东进奉天的必经之路。1 1 月9 日,立见尚文派出两支部队分别向赛马集和连山关进犯,由于沿途不断受到袭扰,进展比较迟缓。1 0 日,进犯赛马集的日军遭到依克唐阿镇边军的伏击,击毙日军 1 4 人,余部未敢前进,即日退回。11 月12 日,向连山关进攻的日军今田唯一大队,偷袭连山关,一举成功。日军尾追直至摩天岭下。聂士成召集部将,动员固守,并率部卒扼守隘路,利用滚石擂木,拼死血战,诸将深受感染,齐心杀敌,使进攻摩天岭的日军受挫。立见尚文见摩天岭方向进攻受阻,又派日军一个大队前去增援。2 4 日午夜,富冈三造为切断赛马集和摩天岭之间的联系,用夜袭渗透的战法,率部孤军深入到草河口设阵。聂士成得知这一消息后,趁日军在连山关兵力空虚,一举收复连山关要隘,然后会同依克唐阿部由赛马集兵分两路进攻草河口,使草河口之敌陷入困境。在清军优势兵力的攻击下,日军不得不放弃草河口,于12 月5 日退回凤凰城。
9日,聂士成和依克唐阿两军在通远堡集合20营兵力,分两路袭取凤凰城。一路由依克唐阿率领,从东路由通远堡前进;另一路由镇边军分统寿山和马队统领永山兄弟俩率领,向东北迂回,绕道凤凰城东北合击日军。这时,日军指挥官立见尚文接到山县友朋的命令,要他率部向摩天岭前进,配合第3 师团进攻海城。因此,10 日,凤凰城的日军已撤离转移,在行至樊家台时,与东路清军相遭遇。清军虽然事先占据樊家台,但在日军的有力攻势下,相持不到3 个小时,清军开始后撤,樊家台被日军占领。13 日,袁寿山、袁永山两兄弟率领的镇边军马队至夏家堡子一带宿营。次日凌晨时,被日军从南北两路偷袭,日军攻入营房,纵火焚烧。清军在睡梦中惊起,不知虚实,仓皇应战,死伤甚多。15 日,在寒葱岭又遭日军伏击。永山身先士卒,督军力战,在左臂和头部负伤的情况下,仍坚持指挥战斗,掩护部队突围,亲持枪械一连击毙日军数命,最后胸中一弹,英勇殉国,时年仅26 岁。其余人员在寿山的率领下突出日军重围返回赛马集,招幕兵员,组成劲旅,继续抗击日军。寿山在固守摩天岭的一次作战中,身先士卒,抢先迎敌,被枪弹穿腹而过.他脱下衣服裹住伤口,继续指挥部队作战,鲜血染红了脚下的白雪,终于打退了日军的疯狂进攻。随后,又率部与聂士成等部集中兵力,固守摩天岭,阻断日军从东路进攻奉天,与敌对峙两个多月,经历大小战斗数十次,使日军始终未能越岭西进。在冰天雪地中,东路日军困守在摩天岭下,进退两难,冻伤无数。但是到了翌年1 月,日军第3 师团在海城方向进攻得手,辽阳城遭日军围困告急。此时东路方向阻敌东进已不再具有重要作用了,辽东地区的清军主力大部南移,而日军却在奉天城外的风雪严寒中,马不停蹄的向“奉天重地”步步紧逼,国门洞开,辽东地区大片国土沦入敌手。
]在朝鲜义州的日军第 1 军兵站部。
兵溃黑土地——中日辽东半岛之战作战回眸1894 年10月24 日,就在日本第1军发起鸭绿江战役的同天,日本第2军在日本陆军大臣兼第2军司令官大山岩大将的率领下,于辽东半岛东侧的花园口开始了大规模的登陆行动。大山岩出身于鹿儿岛萨摩藩一名武士之家。据说,在他周岁生日那天,他的父亲纲昌按照当地的风俗,在他面前摆了一把军刀和一支毛笔,借以预测儿子将来会选择何种人生之路,大山岩毫不犹豫地将手伸向了军刀。刀刃划破了他的手指,血珠从指缝间滑落时,他竟然没哭出声……大山岩从军后曾两度去法国学习军事,1878年任日军参谋本部次长,1880年在第5届内阁中任陆军大臣兼参谋本部长,1884年赴欧洲各国考察兵制,回国后积极进行军制改革,1885年又开始了他在第6届内阁中再任陆军大臣的官场生涯。此次花园口登陆作战,是他根据日本战时大本营既定侵华计划而进行的一次重要战略行动。早在甲午战争前,日军战时大本营根据情报人员提供的侦察材料就明确指出:天津的大沽、北塘和山海关是进行直隶作战、攻取北京的最佳路线,但旅顺口坚堡固垒,北洋舰队驻泊威海、旅顺,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运兵深入渤海实施登陆作战,势将遭到中国海军和陆上兵力的夹击。因此必须首先在辽东半岛开辟出一块根据地,作为直隶决战的后方基地和兵备中转站。因此,战时大本营看中旅顺、大连这两个现成的北洋军港。他们责成实施辽东半岛登陆的第2军尽快拟出具体作战方案。
日军把旅顺口视为“直隶作战的根据地”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因为旅顺口自1880年李鸿章开始营建军港,耗时10余年,花费白银近亿两,设港建坞,修筑炮台,已成为北洋海军的基地。港内军事设施比较完善。而距旅顺军港不远的大连湾,从1886年起,也建造了6座炮台,配备了各种火炮百余门,使大连湾的炮台与旅顺要塞互为犄角,是辽东半岛海上安危所系。10月8日,第2军参谋部送上了作战构想:旅顺口是清军重兵防御的堡垒,正面进攻难奏效,因此必须首先占据一块登陆场,而后出其不意,冲其背后。大本营迅速采纳了这一方案。但在选择登陆地点的问题上,海陆军之间发生了分歧:陆军方面认为,部队应尽可能地在靠近清军驻地的地方登陆,减少冲击距离,以最短的时间打乱清军的防御体系。据此,他们提出以大连湾以南的貔子窝为登陆场。海军将领们则希望运兵船能尽量靠近陆地,以便迅速登陆,同时尽量避开清军阻击。貔子窝东北的花园口是他们选择的最佳登陆场。花园口(现大连市庄河县境内)是辽东半岛东侧的一个小海湾。这里沙底平坦,涨潮时海滩水位可达3 米,运兵船可以直驶岸边,是大规模登陆的理想场所。更重要的是,日军侦察得知,清军在这样重要的地点没有设防。从这里登陆,向西南可以攻取80公里外的金州,切断大连湾、旅顺口的后路,向东可以进逼岫岩州(今岫岩县)、大孤山(今东港市),直接威胁安东县(今丹东)、九连城。经过激烈争论,海军的意见占了上风。10月23 日,日军50多艘运兵船装载着1 万多名士兵从临时锚地出发了。
运兵船居中,两侧是联合舰队的护航舰只,庞大的船队浩浩荡荡向西行驶。经一昼夜的航行,24日晨7时25分驶抵花园口水域。此时的海面风平浪静,晨雾把舰队遮掩得无影无踪。晨雾中,几十艘小汽船从运输舰上放了下来,迅速向岸边冲去。紧跟着的是上百艘舢板。登陆部队没有遇到任何抵抗,他们只是在港口碰到了几个赶早出海的渔民。两个小时后,第1师团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踏上了花园口的海滩,络绎不绝的船队如同蝗虫一般在海面上蠕动着。从10月24日至11月6 日,日军登陆部队第2军的第1师团和混成第12旅团分作3批,陆续在花园口登陆。登陆部队共2.5万人,军马2740匹。登陆时间前后长达14天。如此大规模的登陆,耗时又是如此之长,却没有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阻击,大山岩心里迷惑不解。其实,在日军登陆的第一天,清军就得到了消息。24日上午8时,驻守貔子窝(东距花园口20里)的捷胜营马队营官荣安得知日本船队在花园口外停泊的消息后,立即派骑兵前往侦察。途中,骑兵队在碧流河西岸与日本间谍钟崎三郎等人不期而遇。一番追逐,钟崎三郎被押回了营队。从其口中得知日军已开始在花园口登陆的消息。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消息,这位营官却掉以轻心,没有立即上报,反而在毫无意义的审讯中,浪费了一天宝贵的时间。次日,荣安将日军登陆的消息直送金州副都统连顺,并将日本间谍押往金州再审。25日,当连顺从日谍口中得知日军确切的战役计划后,急电坐镇沈阳的奉天将军裕禄,请求尽快派兵增援。没想到这位大清国要员面对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却不认为日军的大规模登陆会危及金州、旅顺的安全,回电说:“这分明是倭匪分兵窜扰,想包抄鸭绿江防军的后路,你们不必为此大惊小怪!”
裕禄完全错了。他既不了解时间在战争中的意义,也不明白辽东半岛战局的态势,更想像不出日军要到中国本土作战的战争预谋和战争野心。他以日军已渡过鸭绿江、军情吃紧为由,告诉连顺无法派兵,指示他自己设法阻截日军,并尽量联络驻守大孤山一带的“奉军”聂桂林部,东西对进,夹击日军。捏着回电,连顺欲哭无泪。现在连刚上岸的日军都堵不住,更别说等其站稳脚跟后再行东西夹击了。即使有这个想法,他也根本无法付诸实施——因为他无权调动周围属于其他派系的部队。此间,北洋海军龟缩在威海卫的军港内,虽然也知道日军在辽东半岛大批登陆,但没有李鸿章的指示,无人敢出海作战,只好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未对日军渡海的船队进行任何截击。而驻守在辽东半岛的清军,由于各自为营,互不属统,在数日内对日军的大规模登陆情况竟浑然不知。当发现日军登陆后为时已晚,各军统领又互相推诿,不肯前往阻击。因而使日军的大规模登陆行动如入无人之境。正如大山岩在自述中所说:“在半月之内,清国陆海军无人过问,他们可能在等待着什么,而我们则如同在本国进行军事演习一样畅行无阻。”
日本人却没有观望和等待,他们迅速全力向南推进。第一个目标就是金州。金州位于金州湾东侧辽东半岛蜂腰部,城南侧陆地最狭处宽仅4 公里,南距旅顺口50公里,北距复州80公里,东有大和尚山屏障,从地理形势上讲,旅顺半岛为渤海咽喉,而金州城则为旅顺门户,可谓险中之险的要隘。金州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城防设计也非同寻常。金州城东西长600米,南北宽760米,城垣全为方砖砌成,高达6 米,顶部宽4米,城墙外还有外壕环绕,壕中埋有地雷、铁蒺藜,整座城池依山傍海,坚固高厚,素有“雄镇永固”之誉。此时,防守金州的清军除连顺统带的捷胜营步队1营、马队两哨共700人外,主力是徐邦道的拱卫军,拥有步队3营、马队2营、炮队1营共2000人。这支部队原来驻扎天津军粮城,中日战争爆发后,李鸿章以兵源不足为由,命徐邦道紧急招募新军,扩编成拱卫军。因此该部基本上是刚刚放下锄头穿上“勇”字号衣的新兵——他们的枪支、军装和军饷是在调防前夕才凑齐发下来的。试想,这样的部队,在面临强敌入侵之时,能够打胜仗吗?金州城虽然“雄镇永固”,但守镇之人却心虚似水。
担任进攻金州任务的是日军第1师团,于11月3日从貔子窝兵分3路出发:步兵大佐河野大浩率第15 联队及先遣大队组成牵制兵力,从貔子窝至金州大道正面控制驻防金州东路的清军;由第1 旅团长乃木希典少将指挥第1联队为正面进攻部队,向清军东路阵地进攻;师团长山地元治中将率领第2、第3联队组成师团本队,迂回至东北方向后再沿金州、复州大道南下,从背面发起进攻。各队得到的指令是:尽快扫清金州外围清军,6日晨合力发起总攻。11月4日,日军先行破坏了金州守军的通信联络和交通,切断了他们与外界的联系。随后第1师团分兵3 路,对金州进行围攻的准备:由步兵第15联队及先遣大队牵制金州东路清军;由第1旅团第1联队进攻东路清军;由第2、第3 联队组成的本队,在山地元治中将的率领下向东北迂回,从背面进攻金州。日军围攻金州的兵力部署完毕后,于5日,开始从东路进攻金州。徐邦道率军凭垒坚守一整天,将日军阻击在金州城东。次日拂晓,第1、第2路日军在炮兵的掩护下,从东路佯攻金州城,第3路日军在师团长山地元治的指挥下抄袭金州后路,直逼城东。徐邦道腹背受敌,不得不放弃城东郊阵地,退入城内,紧闭城门继续固守。日军占领东郊阵地后,集中炮火向城内猛轰,并派工兵将城门炸毁,冲入城内。徐邦道率部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巷战,终因寡不敌众,退出城外。金州城陷入日军之手。
在金州战事危急时刻,徐邦道曾派人前去大连湾向清军统领赵怀业求援,没想到却被赵一口回绝。其部下有人主动请缨援救金州之危时,又遭到赵的训斥。金州失守后,徐道邦率部退至大连湾,寻找赵怀业来到统领府时,四处寻找却不见其人。原来赵在海港上正督促士兵搬运财物上船,准备逃跑。大战在即,统领却如此贪财怕死,不战而退,逃离阵地,导致大连湾整个军心瓦解。日军占领金州的当晚,师团长山地元治又制定了进攻大连湾的作战计划:决定由西宽二郎少将率领第3联队向旅顺进击;由乃木西典少将率第1联队进攻和尚岛炮台;由河野大浩大佐率步兵第15联队进攻徐家山及老龙头炮台。其余部队作为预备队,在金州集结待命。金州城失守以后,大连炮台的守军见“统领”已做好逃跑的准备,官兵也无心应战,纷纷准备逃跑。11月7日凌晨,日军由金州出发进攻大连湾。当大连炮台的守军遥望日军从金州方向逼近时,胡乱放了几炮和几排枪,略作抵抗后,便逃往旅顺。由于清军匆忙逃走,许多机密文件都没有销毁。日军在占领水师营后,得到了大连湾水雷敷设图。为此,日本军舰避开大连湾里精心布置的雷区,又得以顺利驶入港内。第二天,当日本舰队列队大连湾海面,准备集中炮火轰击大连炮台,支援陆军进行战斗时,却从望远镜中发现炮台上全是身着黑色军装的日本军人,才知道陆军已占据炮台。为此,还在海面上游弋不定的海军用旗语向陆军的“神勇进军”表示由衷的敬意。
金州、大连相继失守后,旅顺军港的后方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兵锋之下。11月8日,李鸿章在得到大连湾失守的消息后向守军发出十万火急的电报:“旅顺为海防要塞,必须守住!”此时的李鸿章对坚守旅顺还是充满信心的,因为旅顺口是他用了10年时间,花费近亿两白银建造起来的北洋舰队基地,是屏护渤海湾的海防要塞。1881年,北洋大臣李鸿章策划着为正在筹办的北洋海军寻找一个“家”。此前,大沽口是北洋舰队的最早基地。但是当地的地形并不适合北洋舰队长期驻泊。随着大型舰只的陆续购进,海军基地的建设就成为头等大事。为此,李鸿章专门聘请了一名叫汉纳根的“洋员”总教官,负责设计建造了中国当时最大的两座海军基地——旅顺口和威海卫。汉纳根本是普鲁士陆军的退役大尉,1879年跟随其岳丈——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来华时,正值大清国的君臣们提倡筹设海防。于是,这位退役的陆军大尉就被聘为北洋部队军事教官,并负责设计建造中国最大的两座海军基地——旅顺口要塞和威海卫基地。其实,他是陆军出身,对海战根本不了解,却阴差阳错地当上了北洋舰队总教习兼副提督之职。他自己对大清国的聘任都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他也算是聪明人,在参考西方国家有关军港建设的资料书籍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竟然也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建港方案:他故弄玄虚地对李鸿章说,西方国家对海军基地的地址选择是极为严格的,要求必须具备6项条件:水深不冻,往来无阻,一也;山列屏障,可避浪飓,二也:路连腹地,易运弹粮,三也;近山多石,可修船坞,四也;滨临大洋,便于操练,五也;地出海中,以扼要隘,六也。为此,李鸿章一眼便看中旅顺口——这里真是天造地设,太符合这6项条件了。10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渔港变成了一座超一流的近代化军港。在旅顺港口前后左右依次建起由威远炮台、蛮子营炮台、馒头山炮台、城头山炮台、老虎尾炮台组成的口岸西炮台群,由黄金山炮台、摸珠礁炮台、老厉嘴炮台组成的口岸东炮台群。这东西两个炮台群背山面海,夹口而峙,有如锁钥,拱卫着旅顺口大门。在旅顺后路,沿金州至旅顺大道之东的松树山迄大坡山一线,筑有9座永久性炮台组成的左翼堡垒团;在大道之西的椅子山,建有3个半永久性炮台,形成右翼堡垒团。左右两翼堡垒团火力交叉,相互配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控制着金州至旅顺的大道。20多座穹窖式、露天式炮台,140多门野炮、榴弹炮、加农炮、山炮、机关炮组成的庞大炮群。这样的军港不仅在亚洲是第一,在世界也是一流的。
正由于此,李鸿章对坚守旅顺口充满自信:“旅顺口固若金汤,是铁打堡垒!”但他的部将却将他的自信化为泡影。此时旅顺口计有总兵张光前“亲庆军”4 营,总兵程允和“和字军”3营,总兵卫汝成“成字阵”8营,赵怀业“怀字军”6营和徐邦道“拱卫军”6营,总兵力达33营,共1.2万人。为了防止紧急时刻互相扯皮,贻误军情,李鸿章还特地在此设立了北洋前敌营务处兼船坞工程总办,以节制守旅诸将。担任这一职务的是安徽籍道员龚照屿。龚照屿,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同乡好友。1890年为直隶候补道员,后调任总办旅顺船坞工程兼会办北洋沿海水陆营务处,这既是一个重要的军职,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肥缺”。但龚照屿只看重了“肥缺”,却忘记了要职。11月6 日,大连湾失守的消息传来后,龚以搬取救兵为名,乘上鱼雷艇,由旅顺直奔烟台,仓皇逃命而去。但是正在烟台巡防的山东巡抚李秉衡早就对李鸿章的淮系贪生怕死不满了,便以临阵脱逃之名将龚照屿扣押起来,并扬言要将这位“逃跑将军”就地正法。为此,龚照屿留下随身带来的金银细软,苦苦哀求,准他回旅出战,李秉衡这才给了他一个面子,准他速回旅顺备战。但他哪里还敢再回旅顺? 乘上鱼雷艇直奔天津而去。他仗着与李鸿章的同乡之情和这几年发了横财后在北洋衙门的上下打点,心想李鸿章是不会责备“投他而来”的。但这次他错了,门卫通报之后,他被带进了客厅,迎接他的是李鸿章劈头盖脸的一顿臭骂。是的,平壤丢了,鸭绿江垮了,金州、大连不战而失,北洋大臣的脸面让淮军给丢尽了。此刻,日本人尚未进攻,担任主将的同乡却闻风而逃,而且弃守的还是自己苦心经营10 年之久的“海防要塞”,李鸿章焉能不气?李鸿章骂完后命令龚照屿:“星夜回防,若敢再离开旅顺口一步,定斩不饶!”由于此前两个月,“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就以临阵脱逃罪名在旅顺口被砍了头。对此龚照屿是亲眼所见,因此不敢再作狡辩,爬上鱼雷艇返回旅顺。然而,这并不是他最后一次临阵脱逃。半月之后,也就是11 月21 日,旅顺战役正式展开之日“,逃跑将军”龚照屿再次乘上鱼雷艇逃奔烟台,后辗转逃回安徽老家保命去了。战后他被清廷判了一个监候斩,幸亏他手中的银子多,好歹赎出一条命来,这是后话。“总办”龚照屿的出逃,给本来就人心不稳的旅顺带来混乱。旅顺军械局的官员们携妻带子,卷上金银细软,纷纷离港,一日之内,竟然走得一个不剩;水雷营的官兵本来是负责旅顺港口和后路阵地的水雷敷设任务的,此时竟也脱下军装,换上便服,在市区躲藏了起来;西岸旱雷队长张启林逃跑前居然还拉上4 个人把发电机给捣毁了。如此混乱的局面,别说日本人已兵临城下,就是日本人不来,用不了几天旅顺口也会自行垮掉。总兵张光前急了,他出面召集守旅诸将,希望能推举出一个支持大局之人,整顿军纪,领导守御。推选谁呢?大家议论半天,意见无法统一。值此真正的危难之秋,谁也不愿意承担责任。最后还是“毅军”分统姜桂题因年龄最大、资格最老而被推举了出来。姜桂题,安徽亳县人,早年曾任僧格林沁卫队官,后来投奔左宗棠门下,在毅军宋庆部下任一营统带,虽从戎30余年,却未经战阵。他不仅没有指挥大兵团防御作战的能力,更可悲的是7个总兵一直是互不统属,此时让他们接受一个同级军官的调遣,如何能有权威?况且姜桂题也不是令人心服的战将,没有坚守要塞的信心。但在众人的推举之下,他还是就任“总统”。从被众将推上“总统”之位后,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好友盛宣怀发报,请他速请李鸿章替旅顺守军制定战守之策,并尽快增派援兵。此外的举措就是下令给每个士兵发放双份军饷。然而,军心已乱,逃亡日众,双份军饷又如何能收拢得住人心?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中日战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