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与佛教与道教的问题为什么道教的建筑多以观宫为名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_甜梦文库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
河北工业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 姓名:张立昆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指导教师:赵晓峰 2010-1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 ――以道教建筑为案例 摘 要张家口有着丰富的道教建筑,现有的很多佛教寺庙前身都是道教宫观。道教文化对中 国的传统文化及古建筑的影响非常深远,时至今日对人们的生活、居住文化及建筑还有很 大的影响。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其教义及思想内容丰富,涵盖中国古代文化的多个方面,最 直接的反应国人的很多思想及行为准则, 其中建筑作为一种长久保留下来的历史遗存能从 多个方面反应出这种文化或宗教的内涵。本文将从道教的起源,道教建筑的选址分布特点 及自身的型制特点、道教建筑中的艺术等多个方面阐述其作为本土宗教对建筑的重大影 响。 关键词:道教建筑,起源,选址,型制,艺术,文化i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AOIST THINK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ZHANGJIAKOU ANCIENT ARCHITECTURE ART IN ――IN CASE OF TAOIST ARCHITECTUREABSTRACTZha ngjiakou is rich in Taoist construction, the predecessor of the ma ny Budd hist temples are Taoist Temple. Taoism culture of ancient Chinese traditiona l culture and the impact is profound and now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cultural life, and there is a great impact on construction. As the loca l Taoist religious teachings and rich ideologica l content, cover 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the most direct response of ma ny people thought and code of conduc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long history of the family retained in response to the existence of this kind of cultural or religious connotation. Taoism origins, the Taoist construction site of the character istics and distribution systems in their own character istics, Taoist art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a number of confirmed as a major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oca l religious.KEY WORDS: Taoist construction , Origin, Location , Type system, Art, Cultureiii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道教作为一门中国本土产生的传统宗教植根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集中反映了中国很多传统思想和 文化。时至现在虽然道教作为宗教已经趋于没落,但这些思想和文化任然影响着大多数中国人的思维和 行为方式。作为这种宗教的传道场所,道教建筑成为了现阶段除了道教典籍外能反映历史上真实道教形 象的最直接研究物。 张家口地区是中国古代北方道教传播的一个重要地区。 道教思想的传播不仅丰富并塑造了张家口地 区的地方文化, 而且还给我们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物和古建筑。 虽然很多已经改作它用或被损毁 (有 随三教合一、释道的交替而改建为佛教寺庙,有的在建国后的运动和拆建风潮中损毁) ,但仍给我们留 下了大量的宝贵历史遗迹, 足以再度领略道教的繁荣和道教思想是如何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建筑方面影响 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现在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发掘我们的先人留给我们的这批宝藏,否则他很有可能随着 时间的流逝成为历史的谜团和我们张家口人永远的遗憾。 张家口作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 是否在古代建筑形式上具备了一种和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联系 的建筑形式?而且, 是否又具有一种地域建筑特色的形式?道教思想和张家口古建筑形式之间又存在着 什么关系?张家口地区的道教何时缘起,张家口地区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量出现道教建筑,现在还遗 存有多少数量, 现状怎么样?张家口的道教建筑的分布和选址有什么规律, 道教建筑的型制特点是什么 , 道教建筑中的艺术又是什么状况?由于该领域的研究一直处于空白状态, 我们必须开拓性的以道教建筑 为案例整理和研究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1-2 国内道教相关研究情况简介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思想集成了众多中国文化元素,真实的继承和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与文 化。道教建筑是道教思想和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现存的道教建筑直接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技术与 艺术的成就。 道教在中国古代是唯一能与佛教比肩的本土宗教,他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仪规,并拥有规范的活动 场所。然而无论是在道教活动内容上还是在道教建筑的形式上都存在着多样性的现象。就道教的宗教活 动而言,在道教建筑非常普遍的农村,很多道教祠庙中的祭祀活动已经具有明显的实用主义性质。这类 祭祀活动多比较自由随意,并没有完全遵照道教祭祀仪规进行,乡民多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祈求多与 自身利益休戚相关,比如求子,求雨,求身体健康等等。传统戏曲舞台多附属于道教建筑,村落里的道 教祠庙不仅仅是祈福或者宗教活动的场所,还一直是地方文化活动的中心。道教建筑有和其宗教身份相 匹配的比较定型化的、 完整的建筑单体与总体布局形式。 然而中国幅员辽阔, 地理和社会条件各不相同 , 差异较大,同时受到复杂地理影响的信息传播不畅,也使得道教建筑在不同的地域呈现出不同的建筑特 点和艺术特色。 随着人们对道教思想的研究和了解,逐渐关注到道教建筑,国内外研究简况如下 1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国外研究情况:国外随着中国热近些年开始关注道教思想,研究的势头大有超越国人之势。究其原 因并非外国人的研究投入大,水平高,而是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实在匮乏。这和现在一切向前看,以 经济杠杆衡量一切的情况是有关系的。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道教视角下的建筑研究很少。 基于道教思想对于建筑的研究集中于堪舆部分 , 更多的是对于占卜和天文部分的涉及。对于全面的更高层次的的研究自许地山先生之后基本没有后继 者。许地山先生专攻宗教历史,他的著作《道教史》基本处于对我国道教理论探索和研究的最前沿。由 于道教明清后的世俗化和宗家自身的没落,对其关注和专门的研究整理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然而作为一 种中国本土的原生宗教,道教基本上集中国古代文化精粹于一身,对进入中国的外来宗教佛教也影响至 深,同时也对国人传统的生活习俗、建筑形式乃至人生理想影响最为深远。可以说基于道教的,在其思 想指导下的客观物质活动,例如建筑活动的研究意义深远,尚处空白。张家口地处农耕平原与游牧草原 的交界之处,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是长城上非常重要的关口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兵戎之地却出现 了长城全境唯一以门命名的关口,并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商贸基地,并以此将一个小的兵堡发展成为 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商贸名城。但是由于近代科技的进步,交通的飞速发展,张家口的地理作用逐渐 削弱,商贸发展的倒退带来的文化的萧条和原有文化形态的的逐渐消失,现在基于张家口文化的研究由 于经济的原因仅停留在地方上的一些研究,状况堪忧,基本上正处于逐渐消失的状态。 总的来说国内国外的研究基本处于同一层次,有很多相同之处。在国内现在比较热的基于道教思想 的风水研究同样在国外研究的也比较多,比较深一些。而对于张家口地域性的研究基本没有,对于道教 对于世俗生活及建筑影响研究基本处于空白。§1-3 课题概述中国古代道教思想的发展是否影响了建筑的形式,本论文我思考的主题是: 1、以张家口道教建筑――道观为个案研究对象,目的是探究张家口地域特色建筑形式和中国古代 传统建筑形式之间的联系。其理论的意义在于梳理一些地域特色的古代建筑案例,填补中国古代建筑理 论特色的地方性个案研究,我以张家口道教建筑为主,就是想突出地域建筑特色的原创性理论。 2、通过对张家口古代建筑特色的理论研究,对现有古建筑的保护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而且,与 此相关的是,对保护张家口古代建筑文化并在现代建筑设计中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 一种建筑形式的发展会存在思想秩序么?建筑艺术家到底基于何种艺术理念才完成了视觉的呈 现?如果在理念和表现中暗含了秩序的意识,那么,这是否表明古代一定历史时期思想的发展提升到了 理性的认识? 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我希望能够从宗教的视角审视传统建筑,和国人潜意识中的精神诉求;从多 文化汇聚交融的地域,在农耕、游牧、商贸三种文化现象交织碰撞的地域看传统宗教及其建筑的变化; 从比风水论更高一层次的建筑设计指导理念的发掘。 将这个问题深入下去很有必要。作为建筑艺术的一个母题,当它与观者以及制作这个建筑母题的个 人或者群体发生联系时,特定的形式问题就随之产生。特定意味着建筑母题成为对象被创造时,所具有 的特殊成分和因素,它们是一件艺术品中暗含的一定历史时期那些外在观念因素。 建筑艺术史的研究是人文主义的学科,这基于两种紧密相关的态度:1、人类认识自我;2、对历史 与传统的尊重。卡西尔说: “认识自我的“人”,“应当是不断探究他自身的存在物DD一个在他生存的 每时每刻都必须查问和审视他的生存状况的存在物,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恰恰在于这种审视中,存在于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种对人类生活的批判态度中”。 两种对人态度的肯定,使建筑艺术成为人不断认识自己的一个载体。在卡西尔的论断中,艺术被视 为符号,因为人被他定义为符号的动物: 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 “ 征”。建筑艺术这一载体之上,人灌注了人关于自己所有的思想和行为。一个成为艺术创作对象母题所 包含的那些外在因素,将被理解为人的问题。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在不断碰撞中审视自 己的行为与思想,审视自己创造的文化与观念。因此,人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可以被理解为所有关于 文化的问题。 认识方法使我们在历史意识的态度中,揭示 “思想”与“建筑形式”之间的联系与影响,这也说明 , 特定建筑问题的一个方面是与人有关的那些外在观念因素。因而,关注在社会和文化的共同环境下,人 的观念、思想与行为意识的特征如何形成了关于建筑艺术的符号特征,显得颇为重要。并且在更进一步 范围内,这些潜在因素如何刺激和影响建筑的表现与发展? 本文试图从文化、宗教以及建筑实体多角度来展开研究道教建筑这一题目。以实例、个案的分析为 重点,找出共性,发掘根源,给张家口道教建筑以一个较为清晰的描绘和定位。 由于本人对于道教建筑的研究较为粗浅,涉及到的文化,哲学范畴甚为驳杂,拙文难免纰漏,望各 位老师、专家批评指正。3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 张家口地区道教传播研究§2-1 道教在张家口的兴起与发展2-1-1 道教的产生 2-1撰写了第一部道教专史的许地山先生曾经在他的《道教史》中说过: “儒道两家的思想可以说是整 个中国思想的两个方面。儒家注重的是实际的生活,而道教则重玄想,这是人人都知道底。从我国人日 常生活底习惯和宗教底信仰看来,道底成分比儒底多。我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人底理想与生活底乃是 道教底思想;儒不过是古伦理底一小部分而已 。”(――许地山(185 页《道教史》 ) ) ,许先生对道家思 想和道教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道教思想作为一种民族文化,对中国古人的生活、思想、道德、宗教 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鲁迅先生也认为“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在他看来,道教思想已经 渗透到了中国人的人性、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想真正的了解道教还必须探寻其丰富的思 想内涵。 1、道家的学说 要理解道教思想就必须理清道教与道家的关系。 道教与道家二者皆以老子的道为根基,道家学说是 道教的哲学支柱,道教是道家的宗教形式,而理解道家的思想的基础便是老庄的道。老子的《道德经》 归结为一个字就是“道”。老子主张天地间万事万物依道而行,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为道,而只有“失 ” 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也即“德”等礼教观念是自然之道堕落的结果, 只有将道作为人类终极信仰,人类才能生活得幸福。老子主张“贵生”,重视人的生前;庄子提倡“全 生”, 庄 子 ?养生主》中有言: 《 “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和乃生,不和不生 。 ” 将生死看作自然现象;以后的道教以此重视“养生”,以“延长生命,顺天发展”为道教主长生求不死 的信念。老子的“贵生”,庄子的“全生”,这就为后来的道教的生死观奠定了基础,并将老子的贵生 说引向形神相交之路。在汉代与方术相结合,由养生进而追求长生,从而形成了道教的生死观。当 然 , 老庄学说对道教的贡献不仅于此,它们为道教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老子最终也被道教神化为的太上 老君。 2、天文家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是古人对宇宙万物两种相反相成的 性质的一种抽象,也是宇宙对立统一及思维法则的哲学范 畴。用“阴阳”二字,来表示万物两两对应、相反相成的对立统一,即《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 《易传》所谓的“一阴一阳之谓道”。 《易经》便是讲 “阴阳”变化的数理和哲理。五行学说指的是天文 家将物质的起源归结为天地底数的配合, 《易纬?乾 凿 度 》有 : “天一地六生水,天七地二生火,天三地 八生木,天九地四生金,天五地十生土”之说,即十个天地底数的配合产生了水、火、木、金、土五种 最基本的物质,这五种物质就叫做五行, 五行是相生相克的。所谓 “比(两种物质顺次相邻为比) 相生”, 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间(两种物质中间有一间隔为间)相胜”,水胜火、火 胜金、金胜木、木胜土,土胜水。 “五行相生相克说”被道家吸纳过来之后,逐步加以改造发展成为中 国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问。 “干支学说”、“五运六气说”、“十二生肖说”、“堪舆学说”、“历法”、“运 5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气”、“属相”、“风水”,凡此种种,大到历史进程,小到个人时运,人生日用等事物呈现的相消相长相 生相克的现象,都可以从中寻找到答案。道教形成后,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补充,进一步丰富了道教思 想的内容。 3、方技家的神仙说 《汉书?艺文志》中有“神仙者,所以保性命之真,而游求于其外者也。聊以荡意平心,同生死者 之域,而无怀惕于胸中。”这是对神仙家的评论,在阴阳五行学说之外,汇入道教思想的还有方技家的 神仙说。方士的长生理想与原始的道教是不同的,方士喜欢寻求肉体不死的方法,如秦始皇差方士出海 寻仙,他们深信肉体不死,主张用药力来弥补后天的缺陷,而原始的道教只追求成为真人,不是贪生逃 死,而是坦然的面对生死。方士们将神仙的辟谷服丹说加入了道教,道士们开始通过炼丹来达到长生不 老,飞升成仙。除神仙说外,方技家的医家和房中术也与道教有密切的联系,这些都为道教的养生学说 提供了不少理论和方法。 4、墨家的祈禳说 道教是讲究天人感应的,在这一点上墨家和它是相通的, 并且它丰富了道教的感应说。在 《墨子?非 攻》当中,有言“知天鬼之所福,而避天鬼之所憎,比求兴天下之利而除天下之害”, 《感 应 篇 》 当 中 , 有“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在 墨家看来天、神、人、鬼是相通的,通过祈禳可以沟通天神从而达到避祸得福的目的。道教借鉴了这一 点,并且发展了祈禳和感应说,他们造出了满天神灵与天上诸星相配,通过祭星从而祭神求福,并用此 号召百姓。我们现在看到的“玉皇上帝”、“文昌”、“斗姆”等无一不是造神的产物。与其他宗教相比, 道教的神仙名号是无数的,尤其是佛教密宗传入后,道士们为了与佛争雄,随意创造了许多难知难解的 天尊与元君的名字,这不能不归功于墨家的祈禳说。通过广造神灵祈禳,道士们达到了天、人。 除以上诸家的学说外,占卜家的形法、杂占、蓍龟等术数以及儒家的思想都对道教形成起到了积极 的作用,最终使得道教成为以道家学说为理论支柱,杂取墨、医、儒、天文、占卜等学说,综合神仙学 说、各种方术养炼、囊括阴阳五行、易学理论、谶纬神学、以各种功术为实践,以“道”为最高信仰, 以太上老君为教主,由汉末张道陵创立的带有中国民众文化特色的宗教。 2-1-2 道教在张家口的兴起 2-1道教是中华汉民族自创,并且完全依靠汉族自身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同时它也是世界宗教史上 最悠久的宗教之一。而河北作为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从道教产生之初,便与之产生了不解之缘,本 节将从河北地区道教的传播发展这个宏观大背景关注道教在张家口的发展。 道教与古代的巫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渤海沿岸的燕国、齐国的 一些方士、术士便在商周祭祀鬼神的基础上,极力宣扬神仙学说。据《史记?封禅书》记载, “燕齐海 上之方士……不可胜数”,后来这类术士又汲取《老子》 《庄子》中的哲学思想,宣扬天地万物均由一 、 种称之为 “道”的东西衍生而来。至东汉末年河北省钜鹿(今平乡县)道士张角创立太平道,由于其《太 平经》宣扬的“人无贵贱,皆天所生”、“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就是“以天为怨,以 地为咎,与人为大仇”等教义受到了广大贫民的欢迎,使教徒迅速发展到了三、四十万人。当然,张家 口的教徒亦不在少数,这成为了我省道教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也为道教在张家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至唐代,道教成了皇室家族宗教。从高祖武德元年算起,到唐哀帝天佑四年共计 289 年,除周武 则天的 23 年外,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将道教放在第一位,并立为国教。高宗将“无为”定为国策,尊封 老子为“太上玄远皇帝”,将《老子》列为上经,令百官学习,并定为客居考试的内容;玄宗又追封老 子为“圣祖大道玄远皇帝”,并下令各地建立祭祀老子的玄远庙,这样全国道教的兴盛到达了定点。在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个时期,河北省兴建了多处道观,张家口的道观亦不在少数。 在宋金对峙的时代,河北省一些知识分子重民族气节,不与金人为伍,他们利用当时民族矛盾的 加剧和离乱纷争中群众生活的极端痛苦、精神无所寄托的情况,创立了全真、大道、太一三个道教新宗 派(也有人称之为河北新道教) ,将河北省的道教势力又一次推向高峰。其中大道教宗派的领袖郦希成 (1182――1259)系张家口市怀来县人, 他早年曾住住在怀来县水峪的太虚观宣讲大道教的教义。同时 , 张家口地区也兴建了大量道观,其中赤城县金阁山的崇真观就始建于南宋淳v十年(1250 年 ) 。 2-1-3 道教在张家口的发展 2-1在元代,张家口的道教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全真教在张家口地区的流传很广泛, 其中最有影响的事件,当属全真教龙门派的祖师丘处机(1148 年―1228 年)曾在此住息。据史料记载,全真教七真人之一长春子丘处机,在嘉定十三年(公元 1220 年) 受成吉思汗邀约的途中曾到德兴(今张家口涿鹿) 禅房山之阳的龙阳观避暑度夏;八月受宣德州 (今 张家口宣化)元帅耶律秃花的邀请,移居宣德州的朝天观;后又回到龙阳观过冬,并在德兴有名的龙岩 寺持斋;嘉定十四年(公元 1221 年)年二月丘处机一行启程西行到达野狐岭,随后经抚州(今张北) 到达目的地拜谒成吉思汗。三年后,丘处机辞别成吉思汗返回。嘉定十六年(公元 1223 年)年八月十 二日到达宣德州,并再次住进朝天观,并多次在宣德作醮,十月十五作醮于朝天观,十月初一作醮于龙 门川,最大的一场斋醮是在德兴的龙阳观为野狐岭的亡魂超度。十二月十五日,丘处机又到了蔚州(今 蔚县)主持斋醮,然后到龙阳观过冬。嘉定十七年(公元 1224 年)二月初,丘处机又到缙山,即赤城 大翮山(海陀山)之阳的秋阳观主持斋醮。丘处机不仅如此频繁地来往住息,而且教其弟子同尘子李志 柔“立观度人”,李先后创建庵观 300 余座;还吩咐弟子刘志源“立观度人”,建庵观 100 余座。道教 和观庙建筑在张家口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元代九十余年间,全真派在河北继续发展,大道、太一则由衰而亡,在这个时期,河北又新建了 大量宫观,其中在张家口兴建的就有著名的储祥观(张家口沙城) 。 明代开始后,正一、全真两大教派继续在我省流传,明代的许多帝王也同道士有密切的往来。例 如朱元璋对道教的崇拜几近痴迷。在他即位后,最先考虑的事情便是给龙虎山正一派的领袖改称号,据 《道藏?皇明恩命世录》卷二中记载: “洪武元年三月初一朱元璋有御制文,授龙虎山四十二代张天师 大真人号”。明成祖即位后,第一道圣旨便是皇室主动拨钱给龙虎山,恩遇道教。圣旨曰: “赐缗钱葺大 上清宫”。众所周知,燕王朱棣是篡位登上皇帝宝座的,而他篡位之所以能够成功,离不开僧道两门的 “术士”参与,所以他非常迷信,在推翻建文帝统治的过程当中,就有术士言北方真武神(亦有称“玄 武”的)助燕王的说法,全国开始广修庙宇。玉皇阁、真武庙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以张家口怀安县为例 , 几乎村村都建有真武庙,而且建造工艺之精良令人叹为观止。 2004 年怀安城镇在旧城改造拆毁真武庙 时,结构之复杂竟令工人不知从何着手。 在清代,河北道教一直没有太大的发展,清朝统治者重视佛教,对道教采取抑制的政策,康熙有 “一切僧道,原不过优崇”之谕,乾隆时,一度禁止正一真人传度,因此,在清代河北没有建造规模较 大的道观,就张家口来说,像乾隆年间新建的水母宫也算是河北道教宫观中的几个特列。当然为了笼络 汉人,清朝也支持修葺了一些旧有的道观, 如宣化有名的朝元观,顺治时烧毁,康熙时又重新修建起来 。 而我们现在在村落里见到的一些小道庵、小庙也是清代民间自发建造的,清政府并没有太多的阻挠。 民国时期,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反宗教组织和反宗教活动的加剧,道教中出家的道士、道姑大 大减少,但信奉道教的人依然很多,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天神: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老子) 受到了冷落,而与百姓生活“直接联系”的道教中的某些小神仙却依然受到人们的崇拜,享受着旺盛的 7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香火,家家供财神,户户奉灶君,城隍庙几乎遍及所有的州县,龙王庙几乎修在每个村落。直到 80 年 代中期,笔者还能在张家口的县区见到几座小龙王庙。 解放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宗教的政策,政府对一些道观实施了重点维修,道教建筑得到了 有效保护,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张家口政府拨款对重点宫观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云泉寺的道观,水母 宫都有过不同程度的修复,使得这些在文化大革命当中遭受毁坏的宫观迎来了又一个春天。§2-2 道教与张家口地方文化2-2-1 张家口道教活动的主要方式 2-21、摆供烧香 在农历五月十三、六月初六、七月初七、七月十五、春节和百姓摆供上香。供品一般有素果乃至全 鸡之类的东西。在民间祭祀中,猪头是可以做供品的,但道士带领大家烧香是不允许用猪头的,香在道 教仪式中也被广泛使用,民间的烧香没有太多的禁忌。但道士带领百姓烧香就有了很严格的规定,如上 香时的程式繁琐而隆重,在这些节日,百姓可以学习道士的礼仪烧香拜神。 2、打醮领神 三月初三龙王庙打醮:“醮”本有祭礼之意。 《竹书纪年》载: “黄帝曾游于洛水之上,见大鱼,即 杀牲以醮之”。宋玉《高唐赋》里也有“醮诸神,礼太一”。打醮是一种宗教风俗,人们把请道士设坛 念经,祈福消灾,超度亡灵的活动称为“打醮”。( 中国风俗辞典》 张家口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和华 《 ) 北平原的交界处,干旱少雨, 当地百姓为了祈求天降甘霖,每年的三月初三(坝下有些地方是六月初六 ) 都要到当地的龙王庙或胡神庙打醮。打醮仪式一般有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等。供品 一般为羊,给羊头上倒上一盅酒,将之宰杀后摆到坛上,道士开始焚香,化符,念咒,当然有条件的话 可以配以一定的乐舞, 这样祈雨的效果会更好。 除到龙王庙打醮外, 道士还参加四月十八奶奶庙的上香 、 领神仪式,奶奶庙的领神仪式就不加赘述了,在道教与民俗这一节中有很详细的描写。 3、谢土、超度亡灵 谢土是道教在建筑竣工后进行酬谢土地神的一个专用朝科。 其朝科主要是邀请诸神下降, 驱赶地下 、 地上的一切邪秽、精怪,使之迅速逃离此地,不得干扰人间安静的生活;再者恐怕修造动土期间,作为 有误,言语冲撞,以作忏悔。谢土的仪式影响深远,即使到现在,张家口地区在建筑全部竣工之后也要 择日举行仪式,由瓦工取前日“筛圆”之铜钱及粮米若干,撒放于里面四方,边撒边念吉语以谢五方土 地和五方神圣在建屋期间的庇佑帮助,并祈请日后继续庇佑阖第平安事业兴旺。 在旧时,张家口有钱有势的人家,为超度死者的亡灵,也要请道士参加。道士一般穿的是标准素色 道袍,外披对襟艳丽鹤氅,头戴平顶道冠,用金木响器、小供器、法衣、冠带等为人做丧事。其主要程 式为:接三、施食、发引。在人亡后的第三天,道士一路吹打法器到城隍庙报庙迎亡魂,此为“接三”; 然后“施食”:施食的目的在于驱逐鬼怪冤魂,因为接三时免不了会有些鬼怪跟来,对他们大量投放食 品可以起到驱逐的作用。在“施食”中,道士要用笙、箫、管、笛奏乐并设坛念经,经文大多为太上玉 华洞章拔亡度世升仙妙经、元始天尊济度血湖真经、太上说九幽拔罪心印妙经、元始天尊说甘露升天神 咒妙经、元始天尊说功德法食往生经、太一救苦护身妙经。施食完后要“发引”,“发引”也叫“送殡”, 在这过程中,道士先要走到街边为他搭的一个法台上年咒语,等到灵柩被抬出后,开始吹打法器,直至 发引结束。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2-2 道教对张家口民俗的影响 2-21、祭祀 旧时, 张家口的农村是很重视祭祀的。 祭祀的种类又分为好多种, 最主要的是家庭祭祀和公众祭祀 。 家庭祭祀: 张家口地区的住宅一般都是一堂两屋的格局,堂屋即为祭祀的场所,堂屋的正北摆供桌,设神位供 奉家堂,举行祭祀仪式。贴墙设神龛或者牌位,左侧设“灶君”,右侧供列祖列宗。 屋檐下堂屋东侧的 墙壁上设“天地君亲师”的“天地爷”的牌位。水井的辘轳上设“井泉龙王”的神位,牲畜圈处设“马 王爷神位”,大门的内侧的墙壁上设门神的神位,开磨坊的还要设“白虎神位”,此外,还有供奉财神爷 以及各路仙家的神位。但不管是大户人家还是小户,天地爷、灶君、龙王、门神这几个神位都是一致的 。 解放后,一些旧的习俗改掉了,堂屋中的牌位被取掉了,灶君和列祖列宗的牌位也被请出了堂中,但是 拜灶君、天地爷、龙王、门神的习俗却延续了下来。每到过春节,张家口地方的百姓都要为这些神位上 请副对联,如在天地爷的神位上贴“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门神的龛位上有“门神常时在,四季 保平安”的字样,然后焚香、上供、祭祀,渴盼来年这些神仙能保佑全家平安。 公众祭祀指的是集体的共同祭祀。大致有以下几种形式: (1) 、大年初一迎喜神:初一吃过早饭后,全村的男人带上香、纸,驱赶上自己家的牲畜,到村外一个 有喜神的方位上(到什么地方迎喜神,由村里的风水先生指点,每年的方位是不同的。 )焚香烧纸,祈 祷全村人在新的一年里喜神临门,喜事临门。 (2) 、三月二十七拜奶奶庙:农历三月二十七,凡是家里有不满十一周岁孩子的母亲都要赶在这一天天 亮之前拜奶奶庙焚香烧纸,给奶奶送三个糖包子,当然也有送小泥人的(俗称庙人) ,等到孩子满十一 周岁那年,还要宰杀一只公鸡,祈求奶奶保佑孩子一生平安。 (3) 、六月六领神祈雨,与南方相比,张家口地区的降雨量是偏少的,为了祈祷天降甘霖,润泽庄稼, 坝下的许多村子要在这一天到胡神庙祈雨,全村男丁在风水师的带领下三叩九拜,风水师念念有词,焚 香烧纸,宰羊祈求龙王保佑全村一年风调雨顺。 2、庙会 庙会是中国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一项社会活动。它起源于古代的 “祀祭”,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即古代的土地庙,庙会因此得名。张家口的庙会繁多。因村村几乎都建有龙王庙、奶奶庙、老爷庙等庙 宇。可以说除农忙时节外,差不多月月都有庙会。二月初二龙王庙会、二月初三帝君庙会、二月十九观 音庙会、三月初八、十五、二十奶奶庙会,三月二十五五道庙会,三月二十八齐天庙会,三月初十重泰 寺童子庙会,四月初八赐儿山云泉庙会、四月初十玉皇庙会、四月十五鲁班庙会、四月十八奶奶庙会、 四月二十八伏魔寺庙会、五月二十七城隍庙会、 六月初六河神庙会、六月十三龙王庙会、七月十五佛会 、 八月二十七文庙祭孔会,九月十七财神爷庙会、腊月初八释迦寺庙会。在上述的 21 个庙会中,就有 16 个庙会是道教或与道教有关的庙会。 在开庙会时,香客众多,游人云集。一些大小商贩开始摆摊售货,卖些供神用的香烛纸箔供香客磕 头拜神。赐儿山的奶奶庙会是张家口市区的妇女最爱逛的庙会。传说这一天送子娘娘下界,乞嗣者在这 一天到奶奶庙烧香布施便可以生贵子,传宗接代,如到赐儿山拴娃娃。婚后不孕的妇女偷一个送子娘娘 神像前的泥塑小男娃娃,揣在怀里,口里默念“好孩子,快跟娘回家吧”,头也不回直奔家里,后藏于 卧室内,便可得子。当然庙会的功能不仅于此,它还承担了集市的功能,在庙会期间交流城市和农村的 物资,不仅满足了城乡人民的物质生活需要,也有不少的文化娱乐活动借庙会得以展现,让更多的精神 食粮通过这个平台带入了百姓生活中。 9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解放后,在人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潮中不少庙会退出了人们生活的舞台,但是改革开放后,不少庙 会又重新开放,继续丰富着张家口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3、居住习俗 张家口人在营造房屋时,都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风水卜吉凶,宅基地选择好以后,便于黄道吉 日破土动工,在择日时,最忌讳冲撞的是太岁神。因为太岁是道教神仙队伍里的凶神,民间在盖房子、 兴土木的时候如果是正在或是背着太岁运行的方位动土、兴造,对太岁都是不敬的,此外,大门也是不 能正对太岁的,会招致厄运;在破土时,要举行仪式,烧香上供,并树一木柱,木柱上贴对联: “太公 在此,诸神退位”,以此保佑建筑不出问题,平安无事;在上梁或发券(张家口农村的窑洞封顶成为发 券)时,也要在顶上贴“ 上梁大吉”的红纸对联,上香、放鞭炮、举行上梁仪式。在整个过程中,戴 孝的人和孕妇是不能在场的。据传说,戴孝的人会给新盖的房子(或者新窑)带来丧气,孕妇在场的话 , 会让婴儿生下来就兔唇,也会使施工出现不利;往新居搬迁时,要讲究方位和吉时,不能搬入天坑。而 “天坑”是依季节转换而定的,春天在东南,夏天在西南,秋天在西北,冬天在东北。按八卦图的方位 依次是“春巽、夏坤、秋在乾、冬季在艮不安然。 ”迁居时,要先搬灶,灶王爷要先迁到新居处,安定 下来,才能搬别的东西。 当然,道教对民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比如岁时节令中的禁忌,农历二月二是龙抬头的日子,在张 家口地区人们要忌针,因为做针线的话,会扎瞎龙眼,龙王就不能行云布雨,妨碍一年的收成;再比如 婚丧嫁娶中受道教的影响也是很深的,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道教已经渗入了张家口百姓生活 的方方面面。§ 2-3 道教对建筑的影响2-3-1 对各种建筑形态的影响 1、道教对佛寺的影响 道教对佛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教风水学影响了寺庙的布局。风水, 也被称为堪舆,青囊、青乌等 。 在郭璞的《葬书》中有言: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居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 故谓之风水。”道教风水学综合地理、阴阳五行、八卦、环境学说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择居理论,它影响了 中国佛寺的布局模式,张家口的许多寺院都是理想的风水布局模式,如阳原云盖寺。 它坐落于阳原县城东 北 45 公里的鳌鱼山上,据《阳原县志》记载: “山甚危峻,下临深涧。” 有大石如鳌,俗称镇水鱼。狂 “ 水至此即息,盖息壤之类也。”该寺建于藏风聚气之地, “狂水至此即息”,能聚水。这在道教风水学看 来是风水宝地,因为吉地不可无水,山管人丁水管财,水飞则生气散,水融则内气聚。云盖寺在选址时 运用风水学充分发挥了水的作用。 再看蔚县小五台山的铁林寺的建寺过程更可看出道教风水学对佛寺的深远影响。据《察哈尔通志》 记载,铁林寺始于唐代(也有宋代之说) ,后于清代初期进行了大规模的迁址重建。为什么要迁址呢? 原来据文献记载,铁林寺刚开始建在小五台山巅的“菩萨顶”上,后因山高风飓,用铁钉钉屋宇(因此 命名为铁林寺) ,但即便如此都有屋顶被风卷走的情况。寺内僧众重裘都不胜寒风,后清代方丈觉照法 师重新相山度地,将铁林寺搬迁到了小五台山的北麓之坳。考察铁林寺的周围环境可以发现,寺院四面 环山,不仅朱雀、玄武、青龙、白虎一应俱全。而且青龙蜿蜒,白虎驯俯,玄武垂头、朱雀翔舞。致使 无论是夏季的弱风还是冬季的刚风都不会对寺庙的居住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此谓藏风。而且在寺院的 大山门前还有一条虎溪如玉带般回环往复,水流潺潺不息,此谓聚气。寺庙坐北朝南,这与的道教风水1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2.1 小五台山地形图 Fig 2.1 Small wutai topographic map 朝向是吻合的,小五台山的植被是较好的,最为可贵的是僧人并没有满足,他们又在寺院周围的山坡上 营造了浓郁的林带。这是能藏风、聚气的风水林。帛书《周易》 「5」“林”卦,记述周人的这种观念“知 林,大君之宜,吉”;“禁林,贞:吉”;“甘林,无攸利”。风水学中把“山高林深,郁草林茂”( 《葬 经 ?内 篇》 )的自然环境作为衡量风水好坏的标准,而佛寺也深受影响。 2、道教对中国园林的影响 关于园林的起源有着不同的说法,其中园林源于道教“东海三神山”的说法得到了学术界同仁的认 可。最早东晋的隐士们建造园林的目的就是为了再现道教中“三神山”的胜景,渴望通过修建园林,达 11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到与仙人沟通进而长生不老的目的。 发展到后来园林就以模仿自然风景为旨趣, 建筑师通过对景、 借景 、 透景、框景等手段,将亭、台、楼、阁等与花卉奇石、小桥、篱笆融为一体。模仿的与自然越相接近, 造园的艺术也就越高,这暗合了道教“法自然”的最高境界。道教的宫观大多就建设在依山傍水、风景 优美的山野丛林之中,如张家口桥西区的水母宫,就建在据张家口中心城区西北三点五公里的卧云山南 麓。整个水母宫巧借山势,依山而建,四周榆柳环合、松柏青翠、花草繁茂,水母宫点缀了青翠的卧云 山,山因宫观而增色,宫观因依山而越发显得与自然合为一体。 “以自然为宗”正好体现了道家对自然 的态度。而园林大家计成在他的《园冶》中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作为造园的最高境界,纵观中国 著名园林,如拙政园、网师园等,不难看出造园家对自然是虔诚的。建园中以亭台楼阁和谐布置为趣, 以矫揉造作为丑;将太湖石为理想的石材,与其说称赞太湖石瘦、露、透、皱无石能及,不如看成园林 家是对石材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推崇。图 2.2 水母宫 Fig 2.2 Jellyfish palace 3、道教对中国传统住宅的影响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的住宅形式,也是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道教对四合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道教 宫观坚持运用“阴阳五行、九宫八卦”来选址。而四合院的建筑也是根据乾南坤北的方位,以子午线为 中轴来布局的。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左右两侧按照“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的原则配置厢房,院 内置影壁以辟邪聚气。例如:张家口桥西区堡子里的四合院均严格按照这些原则来布局,直到现在在张 家口的老百姓口中还流传着“宁住小平房,不住东西楼”的说法。不同于西方的建筑,中国的建筑向来 不是以单体取胜,而是以一系列的建筑群为世界瞩目。无论是多大规模的建筑群,即使是紫禁城,都能 划分到一个基本的单位――院落,一种简单的空间形式。而四合院这种空间形式的形成,也与道教中的 阴阳学说紧密相连。 道教的 “有无相生”最终决定了传统的四合院形式就是实体建筑包围的内院虚空间 , 决定了其向外的封闭性和向内的无穷性。 《道德经》有言: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有无 相生,互相转化,而这些对现代建筑的“在场”和“不在场”的解构思想是有深远影响的。 4、道教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道教思想对中国传统的城市规划的影响从城市的地理选址一直到城市内的街道布局的影响都是深 刻而久远的。张家口阳原的开阳堡为唐代修筑,有“先有开阳堡,后有阳原城”一说,虽然堡内建筑多1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为明清两代遗存,但整个堡的平面布局及街道从建堡至今基本没有发生变化。 城堡只在城南侧开城门一 处。城门上下为青砖和条砖垒筑,门洞内的铺路石被行人车马踏的光滑如镜,凹凸不平,至今仍是出入 的主要通道。开阳堡内的街区为井字结构,分为9个部分,史称&九宫街&。除中宫外,其余八宫均按后 天八卦卦形置街巷。现在的西北角民居仍保留着“乾三连”格局、西南角保留着“坤三断”格局。其它 街道虽几经变迁,仍还能看到一些八卦卦形的痕迹。堡门置于离宫之位,全部用石块、石条垒筑而成, 拱形门洞虽经千年完好无损。门上建有玉皇阁,使古城更加雄宏壮观。 开阳堡有两座石塔,堡东有一座白石塔已无存,堡西北有一座黑石塔虽已倒塌,但主要部件幸存。 据传说,开阳建城堡时,让堪舆家选在一“灵龟探水”的风水宝地,这块地形南有龟头、北有龟背、有 一前爪、有一后爪,而且龟头伸向前面溪流,呈喝水状,但缺一前爪,缺一后爪,就用石塔代替。现存 的黑石塔是由一组民间乐器形状的石圆雕组合而成,下面座基和二层为一付大镲,三层为一面大鼓,四 层为一面大锣,五层为一口大钟,上面的塔刹已无存,这样的石塔不可多见,堪称一绝。 据传说,古时开阳周围有大片的森林, 水源丰富,后来由于人口逐渐增多,森林受到无节制的砍伐 , 生态受到严重破坏,西北正对着桑干河开阔的河床,森林屏障已失去,每到冬春季节,大风卷着黄沙奔 袭着开阳堡,使的开阳堡西十几里都变成了沙漠。水源逐渐枯竭,已失去了地理优势,再加上有南蛮方 关城破坏了“灵龟探水”、风水殆尽之说,官衙迁走,商贾不通,富户迁徙,逐渐萧条、败落,现在看 到堡内建筑,全是土墙土屋土路土屋顶,与昔日的商阜重镇极不相称,有的史学家称:生态的破坏、沙 漠化把曾经辉煌数百年的开阳堡,变成了今日关内的“楼兰古城”。图 2.3 开阳堡现状平面图 Fig 2.3 Kaiyang speedway fort status plan 13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5、道教对其他建筑形态的影响 道教对建筑形态的影响不仅限于佛寺、园林、 民居,还表现在祭祀性建筑、陵墓等其他建筑形态上 。 如祭祀性建筑,它除了遵循左祖右社的古训外,也格外重视了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因为在古人的心目 中祭坛是事关子孙的前程幸福和家族兴旺发达的建筑,它是必然要建在能带来福祉的风水宝地的。以北 京天坛为例,整个建筑群均匀的分布于高出地面很多台基的高台上,四周遍植苍松翠柏,目的就是想营 造一种与超脱凡尘的气氛,以便与神仙沟通,祈求他们降福祉于自己的子孙。道教对陵墓建筑的影响主 要是在选址方面, 严格遵循风水理论, 至于道教风水学对建筑的影响在佛寺这一小节中阐述得相当详尽 , 在此就不多言了,道教对伊斯兰清真寺的影响将在下一节中阐述,在此不赘述。 2-3-2 对古建筑模数的影响 1、传统建筑中的奇数情结 中国传统建筑重奇数。古代房屋的间数,一般呈奇数递增(减) ,以九为最大,依次是七、五、三 递减。例如,张家口桥西新华街清真寺,大殿坐落在九层条石踏步的基座上、正殿的中殿为五开间,加 上南北侧殿共七个开间。这些数的概念是受道教文化影响形成的, 《周易》中有“阳卦奇,阴卦偶”之 说,在河图洛书中,一、三、五、七、九为阳,象征天道。建筑物的这种数字等差关系,体现了道教文 化的深刻影响。在艺术表现中,数字的等差关系所造成的有规律的节奏,却形成了和谐的艺术美,这也 成为中国古代建筑中独有的审美。 2、传统建筑中的重九思想 九是天数,是阳数之极,为最大,为贵。 《考工记》中“王城”的方案为“匠人营国,方九里,旁 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所以,皇帝为九五之尊,皇帝居住的宫殿为九开间,百姓房子的开 间数是不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所以故宫中建有九开间的太和殿,天坛的汉白玉石护栏栏板的数字和台阶 的级数均为九和九的倍数。数字是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的,但是数字背后却反映了封建等级社会对九 的尊崇,尚“九”成了中国古代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这无不体现了道教思想影响的深 远博大。 3、传统建筑重三的思想 蔚县的玉皇阁,建有东、西、南 3 个门;由南向北,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建有天王殿、献门、玉皇 阁三座大殿;前院由 15 间禅房组成,主体建筑为玉皇阁;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三”频繁出现, 因为在中国传统建筑中, “三”是基本的模数。这些均是受道教观念的影响。道教经典《道德经》中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受道教崇“三”的影响,佛寺建筑也尚“三”,如张家 口市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蔚县释迦寺。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卧佛殿等三大宝殿;大殿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在 0.9 米的台基上。 “三”是古代建筑一个重要的模数。 2-3-3 对古建筑语言的影响 2-3-31、道教对装饰语言的影响道教对装饰语言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装饰题材方面。我国古代建筑装饰的手法主要有两种,即雕刻和 彩画。雕刻和彩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雕刻之圆雕、浮雕,彩画之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而与之相 匹配的装饰题材是丰富多彩的,各个时代都有自己主导的装饰题材。汉代比较受欢迎的题材是神灵、鬼 怪和一些珍禽异兽。南北朝时期,以莲花、飞天为主。隋唐之际,牡丹和石榴花成为流行性的装饰图案 。 明清之际,题材的种类更为丰富,植物方面有松、竹、梅,或单独使用或组合为“岁寒三友”;动物方 面有蝙蝠、鹿、鹤等,大多组合为“五福捧寿”、“鹤鹿同春”等吉祥图案;另有佛教新题材法轮、伞盖 、1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金刚杵、螺、鱼、盘长等出现;皇家最常用的则是龙凤图案( 《中国古建筑语言》王其钧 210) 。纵 观 整 个中国建筑装饰的历史, 可以看出, 道教的装饰题材占据了绝大多数, 无论是 “五福捧寿”、“鹤鹿同春”, 还是龙凤图案,道教都在用自己的装饰语言来表达追求吉祥如意、延年益寿和羽化登仙的美好愿望。而 这些装饰语言也广泛运用到了各种建筑形态当中,如张家口宣化区清真中寺就有以“麒麟”为题材的木 雕,而麒麟恰又是道教中的祥瑞之物。而张家口桥西堡子里的民居当中以八仙、二龙戏珠、刘海戏金蟾 为雕刻内容的现象也很普遍。另外像蝙蝠、鹿仙、福、禄、松柏、灵芝、龟、鹤、竹、狮、麒麟、龙等 题材也也较普遍。这些象征着友情、长生、君子、辟邪的动植物在百姓看来是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祥瑞 的。 2、道教对构件语言的影响 尽管在以巢居和穴居为主要居住形式的原始社会中, 土和木都是主要的建筑材料语言, 比重也接近 。 但纵观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古代建筑的主流语言仍是木结构,而木构件又成了其木结构的有机组成部 分。 “屋顶作为实际必须之一部,在中国建筑中,历代匠师不殚烦难,集中构造之努力于此。依梁架层 叠及&举折&之法,以及角梁、翼角,椽及飞椽,脊吻等之应用,遂形成屋顶坡面,脊端,及檐边,转角 各种曲线,柔和壮丽,为中国建筑物之冠冕 。而被视为神秘风格之特征”,上翘的正脊、飞翘的戗脊、 反宇飞檐,造型轻盈俏丽,凹曲反翘, “飞”意“流”韵的构件。既有的回环往复的曲线,也有中规中 矩的直线,曲直相配,曲则全,枉则直,道教中的辩证观念体现无疑;大屋顶与天际鲜明的拓扑关系, 真实的表现了道教关于有无、阴阳的辩证观念;先秦到西汉高台建筑的流行,脊端上“仙人指路”的造 型,无不流露出古人对等高台与仙人沟通的夙愿和飞升成仙的渴望;而在窗棂门扇裙板及檐头蜀柱、斜 撑、雀替、梁枋等建筑构件上,匠人们还直接以福、禄、寿、喜、吉、天、丰、乐等字变化其形体运用 其中。 这些源自道教思想和神仙故事的图案都远远越出了宗教自身的范围, 深入 到了各类建筑构件当中 。 如堡子里的民居当中许多窗棂中就有福字的变体,道教对建筑构件语言的影响可见一斑。15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第三章 道教建筑及张家口地区宫观概览§3-1 道教建筑的缘起与发展3-1-1 道教建筑的缘起 道教建筑指的是中国道教供奉神像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庙宇,是道士用以修炼、祀神、传教以及举行 斋醮仪式的场所。通常称为宫、观、庙、祠,它们是随着道教的产生与发展变化而来的。罗哲文先生说 : “我国的道观滥觞于远古,成型于汉代,完善于唐代,发展于宋元”。下文我们就将梳理道教建筑的兴 起与演变。 在道教形成初期,巫祝方士并无固定的活动地点,以山区野地作为道士的修身地。在五斗米道形成 后, “靖”、“治”之制逐渐形成。 “治”指的是五斗米师所立的修身之地,为民所敬。 “靖”指的是普通 的道教信徒的修身之所,意为静修之地。 “治”与“靖”作为早期道教活动的场所,等级是不同的, “师 家曰治,民家曰靖”。但需要注意的是二者又不是一个固定的称呼,它反映的是等级,五斗米师相对于 民来说,修炼场所称为治,但相对于天师所立的“治”而言,就又称为“靖”了。而据史料记载,汉和 帝永元四年(公元 92 年)张陵入蜀,偕弟子于鹤鸣山(今四川大邑县西,青城山东南岗)修道,遂在 巴蜀地区设治 24 所,即 24 个教区,史称“二十四治”。这二十四治可谓是道教最早有记载的 “治”, 也是当时最大的“治”。 “治”与“靖”的规模也是有差别的。 “治”的规模相对“靖”要大很多,设有堂、台、房、室、 舍等建筑。据道教典籍《要修科仪戒律钞》卷十引《太真科》记述,张道陵又称张天师,“天师治”即 当时对道教建筑的俗称。“天师治”方 81 步。治的正中央,名崇虚堂,七架六间 12 丈,上作一层崇玄 台。崇玄台中央安大香炉,高五尺。崇玄台北五丈起崇仙堂,七间 14 丈,东为阳仙房,西为阴仙房。 崇仙台南起五间三架门室,门室东西设祭酒舍。 “治”还分许多等级。 《玄都律文》中记载: “小治广八 尺长一丈八,中治广一丈二尺,长一丈四尺,大治广一丈六尺,长一丈尺,面户向东,炉案中央”。这 是对不同规模的 “治”的规定,在道教中,逾越了该规定是要受到处罚的。而与气派的 “治”相 比 , “靖” 就显得小了许多。只要有数间房舍与居室隔绝,并能保持清洁的环境就可以了。 3-1-2 从“治靖”到“宫观” 由于道教是多神崇拜,加之道教传播的地域跨度很大,不同地域的建筑也存在着差异,这就造成了 道教建筑的多样性。到了魏晋南北朝时, “治”和“靖”的称谓已经不能满足道教的要求 。到晋朝时, “靖”的名称就被被“庐”所代替,如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有: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庐”为静修的小所。南北朝时“治”改称为“馆”,北朝称为“观”。但无论 是“庐”还是“馆”、“观”,其规模都要比“治”大,当然内部的装饰和陈设也随着体量的增大开始 复杂了起来。 到了道教全面繁荣的唐宋元时期,道教建筑的名称又发生了变化。在唐代由皇帝敕建的被称为“道 宫”。“宫”为帝王居住的地方,也是传说中神仙聚居的场所。用“宫”来做道教建筑的名称不仅提升 了道教的地位,也代表着道教建筑型制的形成。 “道宫”开始从布局、体量、结构上继承中国传统的建 筑的思想。如像宫殿一样有严格的中轴线,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两边设置配殿供奉诸神。1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中轴线上依次布置山门、宫殿、讲坛;在宫殿的布 局中,根据神仙等级的不同,道宫开间的大小、台地的高低都有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如“三清”是道教 诸神中地位最高的,其宫殿的等级也是最高的,而其他神仙则按照等级配置不同的宫殿。如山西芮城县 永乐宫中三清殿就位于宫殿的中央, 单檐T殿七间殿, 轴线两侧不设配殿, 这是整个永乐宫的最高型制 。 “观者,于上观望也”《释名》中这样解释“观”。可见“观”最初的意思为古代登高了望之处,是 迎候天神之所,也可以解释为沟通天人的地方。将道教建筑的名称改为“道观”,这就为比“宫”的规 模和等级小的道教建筑找了一个更合适的名称。如南宋淳v十年(1250 年) 赤城县金阁山的灵真观肇 , 建,灵真观也成了张家口地区有资料可考的最早的道观。这样,在唐宋时期,宫观的名称彻底取代了以 前的“靖”、“治”、“庐”、“馆”,道教建筑也如其名称一样有了庞大的规模。据记载,唐时全国道观达 到了 2000 多座,两京建有规模宏大的太清宫、太微宫、玉芝宫、建筑渐有形制。宋代时,道教十大洞 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等都建有宫观建筑群。而到了元代,随着全真教在张家口地区的流传, 道观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丘处机的弟子刘志源为立观度人就曾在张家口地区建观 100 余座。而丘处机也 曾到过德兴(今张家口涿鹿)的龙阳观避暑度夏,后又曾移居宣德州的朝天观,随后赤城大翮山(海陀 山)秋阳观主持斋醮。 “宫观”之制的形成,对规范道教的建筑型制,提升道教建筑的等级,进一步传播道教文化起到了 积极的作用。§3-2 张家口地区宫观概览(一)3-2-1 张家口市区、崇礼道教建筑 3-2 1、张家口市区道教建筑 一、现存道教建筑 (1) 桥西水母宫 、 水母宫是张家口市较大的一处道教建筑。 位于张家口中心城区西北 3.5 公里处的卧云山南麓,始建 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 年)。因庙宇下常年有清泉流出,当地百姓认为泉水系西王母所赐,遂将此道 观命名为水母宫。沿崎岖的山路进入水母宫景区,首先矗立于眼前的是一座彩画牌坊。穿过牌坊,踏上 九级台阶,便步入山门,山门为单檐歇山屋顶,檐下架设三重斗拱,下开三座拱券门,穿过山门,便进 入水母宫景区,景区由三东、中、西三个部分组成。东部山形秀美,既点缀着灵翼飞动的亭子,也有宛 若卧龙的游廓,巨石、丛林、沟壑时隐时现,别有一番情趣;左路景区为近代建筑――吉鸿昌烈士纪念 馆;中路为水母宫主体建筑水母庙,庙前青砖坊立于崖壁上,上书“水母宫”三个大字。两侧连接坊门 的有镂空花墙,题雕“风调”、“雨顺”,“有求”、“必应”八个大字,花墙连接牌坊,绕院而行。 沿花墙拾级而上,便进入水母庙。水母庙造型秀美,面阔三间,进深两间,为悬山式屋顶,殿内塑有水 母娘娘、侍女等塑像,并有《出入回宫图》《昭君出塞图》等多幅壁画,在水母庙的东西两侧还建有配 、 殿。 (2) 、赐儿山云泉寺17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图 3.1 赐儿山云泉寺 Fig 3.1 YunQuan temple of the Cier mount 云泉寺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 ,是一座巧为 道、佛共居的寺庙。整个寺庙区,大致可分 为三进院三台地,依山就势,铺陈开来。第一层院落虚分三进。第一台地:院落虚分为三进。有龙王殿 、 真武殿、财神殿。三殿皆为靠山而建的北房,向东南敞开;二进院中原是释迦殿,现为圆通殿、藏经殿 ; 同样为面向东南敞开的北房。第三进院中只有西房,为佛教建筑圆筒殿,自圆通殿东侧台阶攀登,进入 第二台地。由西向东,分别是万佛洞、麟趾洞、奶奶庙、观音殿。其中万佛洞是在水母庙的旧址上重建 , 门前立有一尊财神像。麟趾洞源于传说:相传麒麟曾降临此山,留下趾印,于是有了该洞,此处求子特 别灵验,遂逐渐发展为奶奶庙,奶奶庙也称赐儿庙,建于 1365 年,早于云泉寺。内供碧霞元君、眼光 娘娘、子孙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等诸神。第三台地,原为玉皇阁,三官庙,现仅存玉皇阁,并被 改为千佛殿。而在第二和第三台地的落坡处,自南向北排列着三个奇洞――冰洞、风洞、水洞。 (3) 、桥西堡子里玉皇阁 玉皇阁建于明万历九年(1581 年 ) ,位于张家口堡子里北城墙的正中,占地面积 700 平方米。坐北 朝南,通高 12 米,是堡子里的制高点。属礅台式单体建筑。跨过五十四级台阶(今只有五十二级,其 余两级埋入地下) ,到达山门,山门两侧均有镂空式花墙护院。玉皇阁为一独立式半封闭院落,有前后 两进。配四个跨院,整组建筑呈龟形。第一进为钟鼓楼、幡杆,由正对山门的影壁和与之相连的月亮门 分隔。 (注:在文革期间,钟鼓楼、影壁、月亮门被拆除,现仅存钟鼓楼的台基,只能看到一进院) ;第 二进院由正殿、配殿、方丈室和僧寮休息室组成,其中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殿前为明柱廊檐。正 殿两侧各有一门通往跨院,其中东北跨院两间,为方丈室,西北跨院供奉十八罗汉。正殿后是北城墙, 正殿后墙与北城墙之间有约两米宽的走廊,连通东西跨院;院落两侧各有三间配殿, (屋顶,进深一间 ), 殿前为明柱檐廊,东南、西南跨院各开侧门与配殿相衬,使得配殿给人以四间的错觉。 2009 年,玉皇 阁重新启用为佛教宗教场所。 (4) 、桥西堡子里桥西文昌阁1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 ) ,位 于张家口的发源地堡子里的南北、东西轴线的交汇点 ――鼓楼(俗称四门洞)顶上。为礅台式单体建筑,下部砖砌高台,四面拱券门。向北正对玉皇阁,西 北紧靠原抡才书院,阁东南、西南角分别有钟、鼓楼,旗杆二根。文昌阁正殿二间,西有配房一间。大 殿为单檐歇山顶。殿顶采用多层斗拱悬托与两层檐柱支撑相配合,台下的门洞内,中心为砖券八瓣莲花 图,莲花的心悬置一石刻的圆顶,雕有精美的花饰。 (5) 、桥西财神庙图 3.2 桥西区财神庙 Fig 3.2 QiaoXi district CaiShen temple 财神庙位于北关街 24 号,坐西向东。财神庙分为两进院,第一进院由前殿、配殿组成,坐落在三 层台基上。其中前殿面阔七间,由文、武财神殿和过廊组成。悬山式屋顶,过廊外配一卷棚顶的亭。东 西配殿共 10 间,硬山式屋顶;穿过过廊进入第二进院,第二进院由正殿、配殿组成。其中正殿坐落在 三层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式屋顶,前有抱厦。正殿两侧还有耳房四间,配殿各三间,为 硬山式屋顶。 (6) 、上堡营城子伏魔寺 伏魔寺又名真武庙, 位于营城子街 。始建于明英宗正统三年 (1438 年),距今已有 560 多年历史。 始建的真武庙坐北朝南,两进院、建筑面积约 2500 平方米。供真武大帝。其砖木结构殿堂为宋代建筑 风格。庙院前置石狮一对。 山门外,建有一座戏楼,俗称乐楼,据考证应是明代建筑。乐楼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面阔 9 米 , 高近 7 米。东西两侧各有一通砖雕壁墙,长 5 米,高 4 米,中心雕两条飞龙。现基本保存完好。几经演 变,真武庙将佛教所说欲界第六天的天魔、五蕴魔、烦恼魔和死魔四种魔加入,于是佛道共同降魔,成 为佛、道合一的寺院。后更名为伏魔寺。山门的正面是大雄宝殿,供彩色泥塑释迦牟尼佛、宝光佛和弥 勒佛像各一尊。后院东北角有娘娘庙,供道教女神云霄娘娘、琼霄娘娘和子孙娘娘。后院西北角有火神 庙(又称灶君庙),内供灶王爷。台阶上,正中是玉皇阁。 (7) 、上堡大境门里路西关帝庙 关帝庙坐落在高台阶上,有几十级高台阶通向山门,山门坐北朝南,共有大殿三间,外有过厅。东 西均有跨院:东跨院有财神殿三间,厨房二间;西跨院里也有三间殿,用途不详,现内无神像,在民国 年间为“在理公所”占用。山门对面有大乐楼。 19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8) 大境门外正沟路西关帝庙 、 大境门外关帝庙大山门坐西朝东,内有马殿,童子与马匹的塑像围以木栏杆,外有花兰墙,南北配 房各五间,院内西正殿供奉关王,为本庙人所占。 (9) 、大境门外西沟路南二郎庙 二郎庙山门坐南朝北,有大殿三间,配房二间,现已重新修缮。 二、道教建筑遗址 (1) 堡子里鼓楼北街路东关帝庙:位于鼓楼北街 7 号,共两进院,过山门为第一进院,有正殿三 、 间,歇山顶,供奉关公,后院为二层楼阁,下层为方丈禅房,上层供着释迦牟尼坐像。山门以东有跨院 一座,东房三间,为厨房及住庙人下榻处。庙外有大乐楼。 (2) 、堡子里马王庙:位于玉皇阁西侧,山门坐北朝南,院东有碑楼一座,院内有大殿三间,东西 配房五间。 (3) 、堡子里奶奶庙:位于玉皇阁东侧奶奶庙街,面阔三间,现改为民居,仅存遗迹。 (4) 、堡子里三皇庙:位于堡子里东城墙底巷 8 号,现仅存遗址。 (5) 堡子里西城墙底城隍庙:坐西朝东,山门三间,外有牌楼、石狮、旗杆,杆顶是风磨铜,锃 、 光瓦亮。进去是一处大院,迎面是一座大乐楼。南边是下堡的城墙,北边有东西两座跨院,西跨院有两 进院,头进院是城隍殿,二进院是寝宫。东边也是两进院子,头进院有东西配房;二进院有山门一间, 进山门是三间“地藏殿”,坐北朝南;东西各有三间配殿。 (6) 上堡市圈东城隍庙:规模较大,山门三间坐北朝南,院内大殿三间,东西配房各五间,供奉 、 管口北三厅的白脸城隍。因管蒙古地之事,所以又叫“镇边侯”。这位城隍从不出府。 (7) 、小营坊“草城隍庙”:此庙虽在张家口中心市区内,却被列入张北县所属的庙宇,因为这位 城隍只管蒙古草地之事。一间山门,两旁钟鼓二楼,大殿三间,东西配房五间,院子甚大。 (8) 小南关北口勒马庙:坐东朝西,供关帝骑马像。一大间山门,院内有钟鼓二楼,大殿三间。 、 南北配房各五间。庙中无僧道。 (9) 南营坊关帝庙:坐北朝南,山门外有百狮,内有过厅,内有大殿三间,西配房二间。庙对面 、 有乐楼,五月十三日唱戏。 (10) 、堡子里鼓楼西五谷财神庙:坐东朝西,有大殿一间,西北角有配房一间。 (11) 、上堡大境门街路西财神庙:坐西朝东,院内西殿三间,南北配房各一间。 (12) 、堡子里万字会街路北龙王庙:有大殿三间,无配房,后被拆除改为“万字会”。 (13) 、小河套街龙王堂:坐北朝南,有三间大殿,三间配房。 (14) 、堡子里东门大街龙王庙:位于孔庙西边,已被拆毁。 (15) 、堡子里万字会街路北真武庙:坐南朝北,院内有大殿三间,东西各有配房一间。 (16) 、小南关东岳庙:又名天齐庙,有大殿三间,南北配房各三间。 (17) 、堡子里路北巷碧霞宫:坐北朝南,有大殿三间,东西配房各三间。 (18) 、大境门内路西山神庙:坐落于西太平山下,山门坐西朝东,有大过厅三间,设台阶十五级, 院内为三间大殿,南北各有一间配殿,北配房二间,南配院一间。 (19) 、堡子里兴隆街五道庙 (20) 、堡子里马道街底五道庙 (21) 、堡子里小营坊五道庙 (22) 、堡子里鼓楼南街五道庙2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 、堡子里西城墙底城隍庙街五道庙 (24) 、堡子里先师庙西龙王庙 2、崇礼县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遗址 响铃寺:位于崇礼县中南部的瓦窑村西处。据清咸丰十一年(公元 1861 年)重修响铃寺碑文(张 北县志?卷八?艺文二?金 石 )载 : “三道河未立,虽不知创自何年,想其事其来久矣。原有佛楼三楹, 正殿五楹,钟楼二楼过殿山门,一应以小易大改旧更新,乃令复增关帝、财神庙六楹。 ”现仅存遗址, 但该寺为喇嘛教和道教共处一寺,极为特殊,为张家口地区所特有。 3-2-2 尚义、万全、怀安道教建筑 3-2 1、尚义县道教建筑 道教建筑遗址 尚义县境内的庙宇有龙王庙、老爷庙、河神庙、三官庙、奶奶庙、胡神庙等十多处,主要分布在土 木路、小蒜沟、南壕堑、大青沟四片,庙宇大多建于清代。 (1) 、套里庄大庙,俗称龙王庙。座落在套里庄村内,占地面积六十余亩,建于清乾隆年间,座北 朝南,共三进院。第一进院有乐楼一座,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西有耳房一间,东有耳房两 间。往南再高一级台阶穿过一排石栏杆进入第二进院,第二进院东侧有钟楼一个,其顶用十字形大脊交 叉而成,上檐四角套兽,下有铸铁风铃。再穿过一排石栏杆进入第三进院,有正殿三间,前出山,实为 六间。一檩一嵌,每间十三檀嵌。房脊飞翘,筒瓦盖顶,滴水猫头,正殿内供奉龙王,东有偏殿三间, 西偏殿两间,分别做灶房和休息室用。1959 年拆毁。 (2) 、西城窑奶奶庙,位于套里乡西城窑村口,建于清代道光年间,占地 8600 平方米。为两进二 级台院,第一级台院有戏台一座,座南朝北,面阔三间,分前后台,第二级台院有正殿三间,偏殿两间 , 东西配房各一间,1959 年拆毁。 (3) 、小西沟奶奶庙,小西沟奶奶庙位于套里庄乡小西沟村东的小山上,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占地 面积约 6000 平方米,店内面积与西城窑奶奶庙相同,1959 年拆毁。 (4) 、豆腐窑胡神庙,座落在豆腐窑村西二公里的坡地上,四周群山环抱,瑟尔基河自东北穿过庙 前滩地流向西南。建于清雍正年间,扩建于乾隆年间,占地面积两千多平方米。一进院,内有六座碑亭 , 北有月台,上筑两间四柱二楼式牌坊,前为塑像,台上有四角殿阁,中为“妙高庄”正殿,正殿供奉胡 神大帝,是讲经的地方。 (5) 、土木路奶奶庙,位于土木路村村北的山洼之中,四面环山,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雍正年间 扩建,占地九百多平方米,正殿九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有钟鼓楼和月楼,东西厢房分别为灶房和禅 房。正殿的中间三间中塑关羽,后有周仓。左边三间为观音庙、右边三间为奶奶庙。此庙习惯称奶奶庙 , 因为正殿为关羽又称老爷庙。 (6) 、乌良台奶奶庙:座落在勿乱沟乌良台村内,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两进院,第一进院为戏台 和马店,马店坐北朝南,左右两侧各有庙门;第二进院为正殿,正殿三间,东西配殿各两间,东西禅房 各三间,钟鼓楼各一座。 (7) 、小蒜沟大庙:位于小蒜沟乡中心,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大庙是三间房,龙王庙、河神庙、马 王庙各一间。南面设有戏台一座,面阔三间。 (8) 、狮子沟奶奶庙:座落在小蒜沟乡狮子沟村北,一间房大。 2、万全县道教建筑 21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一、现存道教建筑 万全洗马林玉皇阁 洗马林玉皇阁坐落在万全县洗马林镇旧址南北轴线的北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十年(公元 1860 年)遭火灾被毁,次年进行修复,1982 年又进行了修缮,是县内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洗马林玉 皇阁由台基和殿阁两大部分组成,占地 460 多平方米。台基高七米, 周长二十余米,呈现方柱梯形外观 , 全部用石条和城砖灌浆砌成。台基上的殿院分为两层台地,前面低台处置香炉、旗杆、石碑等物,高台 处建大殿和配房,殿阁属迭梁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式屋顶。正殿高十三米,面阔、进深各三间。该殿 巧妙运用了明三暗二高阁的作法,外观呈三层出檐,内部实为两层大殿。一层为三官大殿,二层供奉玉 皇大帝神像。大殿一、二层均设檐廊,檐廊构造精巧细致,檐柱上叠置的斗拱气宇轩昂、飞檐轻逸俏丽 , 伫立于檐廊,即可俯瞰全镇的景致。图 3.3 玉皇阁 Fig 3.3 The jade emperor cabinet 二、道教建筑遗址 洗马林道教庙宇 从明代永乐年间建造庙宇,历经重修、补建,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万全县洗马林镇的道教建筑无 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建筑艺术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历经多年的战火和破坏,这些建筑仅存遗址,有 的甚至连遗址都不存了,但我们仍可以通过倪昌有老人的笔录了解洗马林的道观。 (1) 、真武庙:三进院,第一进为老爷庙;第二进供奉弥勒、菩萨、慈化;第三进为真武庙。是一 座佛道合一的庙宇。 (2) 、天齐庙:建于城墙西北城斗子上,两进院,正殿塑有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黄飞虎,后殿供 奉黄飞虎和天齐娘娘像。 (3) 、玄坛庙:建于西北城角城斗子上,紧靠天齐庙,一进院,供奉玄坛真君赵公明。 (4) 、三星楼:又称魁星阁。筑于南城门顶上,为二层楼建筑。22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5) 、文昌阁:建于城东南的角斗子上。 (6) 、水关庙:又称水母奶奶庙。建在城外马头山下西沙河畔,于镇水台相对。 除以上庙宇,还有河神庙、三仙庙、三官庙、南奶奶庙、老爷庙、姑子庙、城隍庙、西龙动庙、文 王庙、白衣庵、灵官庙、东龙神庙、财神庙、老爷庙、马王庙、孤魂庙等十六座道教庙宇。 (7) 、万全城庙宇:玉皇阁、三殿庙、龙王庙等。 (8) 、安静庄泰山庙:是万全县安家庄、安家堡、龙池屯三村共建的庙宇,也称三堡泰山庙,建于 康熙五十一年(公元 1711 年) 位于安静庄下堡的东侧。东西宽约四十米,南北长约 100 米,两进院落 , , 南大北小,东、西、南三面围墙上有六个山门。正殿面阔五间,殿顶为五脊兽,是旧时万全县著名的庙 宇,现仅存遗迹。 3、怀安县道教建筑 一、现存道教建筑 左卫城隍庙 位于左卫城西南角,占地约 500 平方米,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 年) 。该庙开东门 。由南向 北,两进院落。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左右对称。四柱三间、单檐歇山顶木结构牌坊大门。牌坊有 14 组斗拱悬挑支撑,每组斗拱均“三跳六铺作”彩柱画枋,釉瓦覆顶,门楣正面额书“你来了”三个楷书 大字。 二、道教建筑遗址 (1) 、怀安城:灵官庙,奶奶庙仅存遗址。 真武庙:2007 年被拆毁。 玉皇阁:解放战争中被毁。 (2) 、李信屯:玉皇阁:建于明代,位于堡北的玉皇阁建于明嘉靖年间,分上下两层,大殿 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现改为村委会。 关帝庙、东瓮城的黑龙庙、堡东南墙角的文昌阁,堡西南的城隍庙、龙王 庙、火神庙,堡西北的大士庙、三官庙、水官庙、罗汉庙等,均属清代所建。 仅剩遗址。 (3) 西洋河堡:真武庙:位于西洋河城西北角,崇祯七年(1634 年)重建。 、 3-2-3 宣化、怀来道教建筑 3-2 1、宣化道教建筑 一、现存道教建筑 (1) 、宣化财神庙 面阔三间,进深一间,硬山顶。 (2) 、柏 林 寺23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图 3.4 柏林寺 Fig 3.4 The Berlin temple 柏林寺是一座佛、道共居的寺庙。位于宣化城南偏西 35 公里处的柏林寺村西,小环山北坡下。该 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座佛、道共居的寺庙。进入寺院,正面居中是石窟与砖木结合而建的双层硬山 顶殿阁。殿阁上、下两层,各有一室。下层为三官殿,原有天官、地官、水官塑像。门楣上有“三官圣 境”的石刻匾额。上层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北有文昌阁。 二、道教建筑遗址 远在秦汉时,宣化为上谷郡;唐、宋、元、辽时为府县制地;明时设卫,清时仍为府制所在地,是 一座驰名的古城镇,古庙也比较多。素有“宣化 72 座桥和 72 座庙,有桥就有庙,有庙就有桥”之 称 。 从旧宣化县城廊街图(康熙五十年编纂县志时制作)的看,关于宣化的古庙就标了 38 座,这 38 座当中 又有 21 座道教庙宇,分别是:三官庙、义圣宫、南马神庙、吕祖庙、城隍庙、九天庙、关帝庙、火神 庙、东岳庙、灵官庙、关帝庙、马神庙(城内主要大街这样的庙往往建有数座) 、三元宫、朝元观、马 王庙、玉皇庙、积善庵、大真武庙、龙王庙、胡神庙、郎神庙。道教建筑的兴盛可见一斑,只不过随着 连年的战火,这些历史久远的道教庙宇只剩残垣断壁了,现列举部分道教建筑遗址。 (1) 、宣化城内四十二座道教建筑: (庙宇八十二座,道教建筑四十二座) 朝元观: 原名朝玄观, 坐落在现宣化七中院内,始建年代已无从查考。根据《宣化地方志》,我们只知道金时( 年) 就是宣德州的大寺观之一。清康熙年 间( 年)为避皇帝讳改名朝元观。 朝元观大门三间, 南向,门内两旁塑门神;正殿五间,在正殿前通过两旁的月亮门进入东西跨院。东院是观主和道士们居 住生活之所,西院建鲁班殿和藏经阁。鲁班殿全部为木结构,建造灵巧。 龙王庙:西门外。 财神庙:阁北。 五岳庙:阁北。 马神庙:邓家桥。 泰山庙:米市街。 九天庙:米市街西。24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财神庙:后部巷口。 关帝庙:鼓营桥,即古神庙。 关王庙:难关瓮城。 真武庙:南关。 龙王庙:南关。 三官庙:南关。 龙王堂:东门外。 龙王庙:北门外。 龙王庙:洋河桥。 真武庙:西草市。 碧霞寺:水门街。 三官庙:水桥起。 老君庙:水门三道街。 三灵侯庙:城隍庙街。 灵侯庙:南大街,今关帝庙。 三清宫:南大街,内有七贤祠。 真武庙:东水滹沱,今卢家湾。 灵官庙:双桥西。 吕祖庙:炸子市街。 关帝庙:皇城北头。 眼光庙:挂林桥即署东。 真武庙:大滴台。 玉皇庙:新开街。 真武庙:传家街。 真武庙:红牌楼。 关帝庙:大新门。 关帝庙:郝家拐角。 灵官庙:旧后府街。 真武庙:大坑堰。 龙王庙:弥陀寺街。 勒马庙:西北角。 龙王庙:西北角。 关帝庙:养济院后。 泰山庙:东门外山上。 真武庙:草场内。 胡神庙:西门口。 (2)、宣化城外道教建筑遗址 真武庙:位于距宣化县政府西北偏南 23.7 公里的阎家堡村。清顺治二年建一座真武庙,檐角铸挂 大雁四只。 25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泰山庙:在城北 35 里东望山南一里许。 双庙:位于宣化县人民政府北偏西 10.8 公里处的双庙村,相传唐代,村北有三官庙(天官、地官、 水官) ,但仍未风调雨顺,人们为此以恶压善在此庙后又盖一座太岁庙。原址已毁。 关帝庙: 清泉寺关帝庙,位于宣化城往南行 90 华里的王家湾乡境内。是一座佛、道一体的庙宇。 根据《宣化县新志》记载: “清泉寺唐尉迟敬德奉敕建内藏三藏经全部”,可知清泉寺建 于唐朝贞观年间,寺内藏经殿之后有关帝庙,清泉寺关帝庙文革期间被拆毁,现仅存遗 址。 龙王庙: 北甘庄三官庙、龙王庙,位于梅家营公社西北偏北 1.6 公里处,村西白龙山上明代谭姓 县官主持修筑的三官庙,龙王庙,文革期间被毁。 庙墙用红土刷染,也名红庙。 白龙洞庙:城北三十五里干庄堡西 3 里许。 朝元观:在甘霖桥东。 药王庙:在米市桥。 龙神庙:城南黄羊山。 关岳庙:宣化城内东北角。 城隍庙:宣化城东门外。 八蜡庙:东关外 2、怀来道教建筑 一、现存道教建筑 (1) 、鸡鸣山寺庙群 鸡鸣山,原名磨笄山,也称“飞来峰”,又称奶奶山。坐落于下花园区境内,海拔 1128.9 米,占 地 17.5 平方公里,是一处道教圣地。鸡鸣山上原有寺庙 112 间,建筑面积 1300 多平米。沿“之”字形 块石小路盘旋而上,依次可观赏到三门四柱牌坊、山神庙、萧太后亭、鸡鸣石、观音院、龙骨岩、永宁 寺、五指峰、骆驼岩、寿龟峰、朱砂洞、锁路门、避风桥、南天门、玉皇阁、西顶碧霞元君殿、东顶观 日台等几十个优美景点。山顶主要庙宇为碧霞元君殿,始建于魏太和五年(231 年 ) 。 105《宣化地名资料汇编》 黑虎庙: 位于小村公社驻地南偏东 1.75 公里处。明代在此建黑虎(财神爷赵公明骑黑虎)庙 一 座 ,图 3.5 鸡鸣山庙 Fig 3.5 Chicken calls mountain temple26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 、鸡鸣驿城内寺庙 鸡鸣驿城内建有老爷庙、财神庙、城隍庙、龙王庙、三观庙、玉皇阁、寿星楼、碧霞宫、文昌宫、 马道庙、龙神庙、魁星楼、关帝庙等多处道教建筑。 (3) 、老 君 祠 老君山位于怀来县县城沙城东南方暖泉村南, 是著名的道教胜地, 山上建有 老君祠。据清康熙版 《怀 来县志》记载,老君山上有 “老君祠”,相传建于元末明初,老君祠 原有庙宇 57 间,主要包括山门、 老君殿(三清殿)、帝藏殿(玉皇殿)、灵官殿四部分。殿堂均为青砖起墙,筒瓦罩顶,殿堂布局严整,庭 院结构紧凑。文革期间被拆毁,1984 年后,根据信教群众意愿,经县政府批准,又重建此庙,名为“三 清宫”,现今已恢复三清殿等大部分庙宇。 二、道教建筑遗址 (1) 、草庙子真武庙 位于怀来县政府驻地东偏北 11.88 公里处的草庙子村,清顺治元年(公元 1644 年) ,蒙古白旗官 员 到此,在西沙河一片草滩上,建造一座真武庙,人们称之为草庙。 (2) 、大山口瑞云观、三清庙、龙王庙 位于大山口公社驻地东南 1.5 公里处。建于清初,是一位怀来太师庙号称瑞云的道长所建,后因大 水冲了庙,得名水龙灌,以后人们为纪念瑞云道士,于清中期建三清庙和龙王庙,现存遗址。 (3) 、庙 港 位于外井沟公社驻地东北 2.2 公里处。据传,明朝末年,言情大封家营封国府、封国华哥两,因犯 罪逃亡到此,后在村后北山顶修建了一座真武庙,现存遗址。 (4) 、怀来城牛角山泰山庙 据县志记载: “四月十八,倾城侍女诣东门外小山上,上泰山行宫进香”,“宫殿楼阁六、七尺,金 碧辉煌,穷工极巧,更制旌旗仪仗,高照锦益,金鼓箫笙” 。§3-3 张家口地区宫观概览(二) 3-33-3-1 阳原、涿鹿道教建筑 3-3 1、阳原道教建筑 一、现存道教建筑 (1) 、云 盖 寺 佛道共居的寺院,位于桑干河北岸,位于阳原县城东北 45 里的鳌鱼山。 《阳原县志》载:“山甚危 峻,下临深涧”,“有大石如鳌,俗称镇水鱼。狂水至此即息,盖息壤之类也”。鳌鱼山主峰埂下有洞 十数穴,依洞建有云盖寺,云盖寺是由 17 个石洞组成的,洞门全部用砖镶砌,成圆形券顶,并饰以砖 雕,形成独特的石窟与屋舍相结合的寺庙殿堂――洞殿。主要有皇庙、太上老君庙、关帝庙、龙王庙、 奶奶庙、三官庙、马王庙、山神庙、伏虎庙等道教建筑。 (2) 、青 龙 寺 位于阳原县城东南 25 公里处虎头梁下。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 年 ) 地 5 亩,建筑面积 2000 ,占 平方米,由东、中、西三组建筑组成。中寺院为佛教建筑,西寺院西南开有西山进入西山门,迎面是面 阔三间的泰山圣母殿,以及龙王庙。 (3) 、清 虚 观 27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阳原县清虚观坐落在青元山的观山上。始建年代不详, 整个寺院面陡坡靠巨峰,顺着山势, 分上观 、 中观和下观三级建造。清虚观为道教与儒家、佛教合居共处的寺庙,以道教建筑为主。“三观”统称为 清虚观,上观约距谷底地面 500 多米,依据山势地形, 建造东西两院。按照契丹族以西方为正向的理念 , 上观东院的三间正殿背西向东,为三教祠,供奉老子、孔子和释迦牟尼三圣的塑像。北面、南面配殿各 三间,东面殿宇也有三间,分别供奉佛教神像。其中,东院南配殿的山墙外,建有三间僧人、道长的住 持净舍。上观的西院,也建有正殿三间,称三清殿。正殿西有一殿是关圣帝君庙,紧挨着还有一殿是泰 山圣母庙,正殿东有一殿是龙王庙,东西两配殿为药王殿。 中观约距谷底地面 300 多米,建筑规模较小 , 是一处小院。前边有山门,进入山门,可见到殿院两旁有钟、鼓楼,有正殿三间,供奉玉皇大帝。东西 有配殿,供北极真武。山门外,东边是一条沟外建有一庙,分别供太阳、太阴。下观距谷底地面在百米 以上,有正殿三间,供王母娘娘的塑像。靠西三间是住庙僧道净舍,院内东西两边建有钟、鼓楼。距下 观东南约 50 米,还有一处殿堂,供黑虎灵官――赵公明的画像,也有庙舍三间。稍偏西北,还有山洞 若干。 (4) 、竹 林 寺 位于县城东北 40 公里处的青元山,占地 8 亩,房舍 84 间,建筑面积约 3300 多平方米,始建于明 万历四年(1576 年) ,是一个典型的三教合一的寺庙群。道教殿堂居多,其主要殿堂有玉皇阁、西王母 殿、三圣母殿、五岳帝君殿、泰山圣母殿、南极寿星殿、北极真武帝君殿、二郎神殿、关圣帝君殿、三 官殿、吕祖殿、财神殿、龙王殿、火神殿、雷神殿、喜神殿、贵神殿、河神殿、山神殿、马神殿、牛神 殿、太阳殿、太阴殿等。整个建筑群采用“九关九门”的布局。第一排为:正门朝阳门、东山门、西山 门;第二排和第三排为连在一起的“凸字形”结构建筑,而且是上下两层,一层建筑为砖石结构,二层 为砖木结构。第二排:沿穿心大殿由西往东排开分别为关帝圣殿、王母娘娘殿、药王殿。出穿心殿,进 入正殿。第三排:正殿,供奉三圣母,东西分别为护法神殿,供奉二郎神和关公神。正殿的东西偏殿分 别供奉道、佛两教神,其中东偏殿供奉三官、泰山圣母,沿正殿的楼梯上楼,还有玉皇大帝庙、灵官庙 、 太阴庙、太阳庙、文昌帝君殿、西方圣母庙、南极寿星庙、雷神庙、东喜神庙、西贵神庙、北极真武庙 、 三皇庙。第四排有五岳帝君殿、吕祖庙、财神庙、龙王庙。竹林寺山墙外,东有河神庙,西有山神庙。 西北神眼梁还建有黑龙王庙。 (5) 、开阳堡玉皇阁 开阳堡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为玉皇阁, 据初步考证为唐代建筑。 唐代的土木建筑保存至今的 仅有几处,玉皇阁是其中之一。玉皇阁共有 3 间,高 2 丈多,为单檐歇山顶。四个檐角玲珑精巧,角脊 上走兽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处起杠杆作用的木构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头坐落于开阳堡南城 门上据碑记记载,清同治时重修,但在总的建筑形体上保留有唐宋建筑的风格。它面阔三间,南面置落 地门窗,其余三面皆为实墙,屋顶用四层斗拱悬挑大出檐,屋顶采用一般寺庙建筑少见的五脊六兽庑殿 顶,内部造型也极为独特。 (6) 、开阳堡关帝庙(南门外) 、真武庙、城隍庙: 关帝庙:位于开阳堡南门外西侧。硬山顶,面阔一间。 城隍庙:位于玉皇阁北侧临街的位置。 真武庙:位于堡墙上的建筑。 泰山庙:院内存戏楼一座。 (7) 、阳原东城玉皇阁28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 3.6 东城玉皇阁 Fig 3.6 Jiro jade emperor cabinet 始建于明神宗万历年间(1573 年――1619 年) ,清同治十年(1871 年)重新修建。坐落在东城北 街北中部。玉皇阁高大庄严,是阳原县境内少有的,也是现在阳原境内仅存的古木建筑。玉皇阁的整个 建筑包括基阁两部分,高达 20 多米。占地 312 平方米,台基为矩形,底部长 19.5 米,宽 16 米,高 7 米,底层用条石台基,清水砖墙包砌到顶,整体呈倒置的斗,一坡到顶,台基上为殿阁,正殿三层(同 治十年修复后,内部结构改为两层) ,第一层为三官殿,二层是玉皇大殿。重檐歇山顶,三开间,两侧 钟鼓楼两层,一开间,琉璃瓦四角攒尖顶。 (8) 、阳原东城城隍庙 一所规制为府城隍的庙宇。 二、道教建筑遗址 东城庙观遗址(不断重修) 阳原县东城是明英宗天顺四年建城,共有庵观寺庙 40 余座,其中道教建筑将近二十座,东城内的 庙宇全建于明代或以后。这些庵观寺庙除玉皇阁外,绝大部分已毁坏。 (1) 、三官庙:统摄三官、三义祠和鲁班庙。一进院,正殿间数不详,殿前有两个楼阁,楼阁之间 是庙宇的山门,清光绪二十七年毁于战火。 (2) 、三义祠:位于三官庙正殿的左侧。 (3) 、鲁班庙:紧贴三官庙正殿的左侧。 (4) 、财神庙:民国九年重建,供奉赵公明。 (5) 、火神庙:在西街靠近西城墙的地方,毁于日本侵华战争。 (6) 、马王庙:位于东大街,庙前有乐楼。 (7) 、黑虎庙:在西瓮城旁边,毁于清代。 (8) 、瘟神庙:在东城南三百米处,有一正殿,供奉吕岳的塑像。 (9) 、土地庙:共有两座,建于东城东南、西南两面街。 (10) 、关帝庙:在城十字街的西北角,1945 年被毁。 29 道教思想影响下的张家口古建筑艺术――以道教建筑为案例(11) 、魁星阁:建在城东南角的城墙上,为双层建筑。土木结构。 (12) 、泰山庙:又称奶奶庙,建在东城南街,分东西两院。东院有三间道士的住舍,对面有乐楼; 西院有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供奉云霄、琼霄、碧霄。 (13) 、龙王庙:位于西南街。东西两院,东院为道人住宅,西院的正殿设在高台上,有十层条石 台阶。供奉龙王敖广。 (14) 、八龙庙:位于东门外锦云桥北五十米处,分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塑有八位塑像而且能够 移位。 (15) 、扒蜡庙:在八龙庙东北五十米处,只有一个正殿,供奉扒蜡爷。 (16) 、城隍庙:在城的西南方,是个套院。第一进院中间为戏台,东、西各有两个庙门;第二进 院为钟鼓楼,西院为和尚住宅,第三进院为正殿,正殿供奉城隍爷,东西配殿供奉山神、土地爷,正殿 后还有后寝宫,东套间是客厅, 西套间是卧室,供和尚居住,和尚的住宅后是阎王殿(森罗殿) ,正殿 是地藏王。 阳原县西城镇庙观遗址 (17) 、玉皇阁:在北城门上,明万历二十八(1600)年建,清咸丰被毁,同治八年(1870 年)重 建,后又被毁。 (18) 、城隍庙:在城的西南角,明成化年间修建。 (19) 、碧霞宫:在城的西门外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 年 ) 。 (20) 、三宫庙:在西月城,明嘉靖十三年(1534 年)修。 (21) 、大道观:俗称三清观,在北关,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建。 (22) 、吕祖宫:在东街,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 年)建。 (23) 、马神庙:在北街,明天启三年(1625 年)建。 (24) 、火神庙:位于西街,清嘉庆十一年(1806 年)建。 (25) 、龙王庙:位于城西北海子堰,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建。 (26) 、财神庙:在北街,清嘉庆十一年(1806 年)建。 (27) 、东岳庙:在东月城。 (28) 、圣母庙:也称娘娘庙,在城东北隅。 (29) 、鲁班庙:在北关。 (30) 、龙王庙:位于西门外。 (31) 、阎王庙:位于东门瓮城。 (32) 、龙王堂:在东门外。 (33) 、奶奶庙:在城内的水骨町。 (34) 、魁星楼:在东南城角,建于光绪年间。 (35) 、关帝庙:在老爷庙街。 上述庙宇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毁。 其他地方道教建筑 (36) 、双庙:位于东坊城驻地东北偏南 3.8 公里处的双庙村,村内有龙王庙两座,村北有龙王庙 已坍塌,现存遗址。 2、涿鹿道教建筑 一、现存道教建筑30 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 涿鹿宝峰寺 、 宝峰寺是一座佛、道共居的寺庙。位于涿鹿县南山区的天桥山的山谷中,据重修碑所记,始建年代 为辽代寿昌四年(1098 年 ) ,修筑在三层台地上。建筑形式为两进四合院。内有泰山奶奶庙等道教建筑 。 (2) 、涿鹿文昌阁 建于明永乐年间,位于城中心,亦名鼓楼。高 20 米,由墩台、门楼、中阁、顶楼四部分组成,砖 木结构,阁楼为歇山顶。四个门洞上面分别写有: “文明”、“捧日”、“布檐”、“拱斗”。 (3) 、龙 王 堂 位于西二堡公社,黄羊山脚下,桑干河北岸。 二、道教建筑遗址 马水城关圣帝君庙:位于蟒石口乡城里村。 龙王堂:位于温泉屯公社,桑干河南岸。 龙王堂:位于矾山公社,桑干河南岸。 3-3-2 蔚县道教建筑 3-3 一、现存道教建筑 (1) 、暖泉西古堡关帝庙 坐落于暖泉西古堡西市往东的上街和下街的三角地上,准确建筑年代不详,现有乾隆三十一年(公 元 1766 年) 、乾隆四十五年(公元 1780 年) 、乾隆五十二年(公元 1787 年)的重造供器碑记各一通。 据碑文记载: “砖瓦窑郭永仲妻贾氏……,将自己所买花儿红涯陆地……愿施与西市帝庙永远作为香火” (引文: 《蔚县古堡》 。可见,乾隆年间,帝庙还在不断扩建。该庙平面呈楔形,坐东朝西,有前后两 ) 院,其间有院门相隔,并有七步台阶的高差。前院南侧有厢房三间,供主持居住。后院较为宽敞,正殿 三间并南北两侧各有耳房一间。 (2) 、蔚县暖泉老君观 蔚县暖泉镇内砂子坡村,有座千年道观――老君观。它是蔚县、涿鹿、涞源、阳原以及山西广灵几 县中道教文化丰厚,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与佛教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