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新时期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企业产品标准的编制

查看: 10345|回复: 2
中国有机食品标准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区别
在线时间887 小时
阅读权限90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
主题帖子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4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97 积分
& && &人们在追求健康食品的进程中,到20世纪70年代才真正形成有机农业/有机食品。虽然英国土壤协会早在1967年就制定了协会的有机农业标准,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有机标准,但并没有形成国际标准。1972年,全球性民间团体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成立,使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标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但是,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对有机食品制定出一个统一的国际标准。目前,国际有机食品的标准主要可以分为3个层次:一是联合国层次;二是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三是国家层次。现将有关国际组织和主要有机食品生产和贸易国家制定的有机食品标准情况介绍如下:
一、& && && &联合国层次
联合国制定基本原则囊括从种子到质控多个不同体系。
联合国层次的有机食品标准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成立的一个机构———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制定的,是《食品法典》的一部分。1999年CAC通过了《有机食品的生产、加工、标签和销售导则》(CAC/LG32-1999)(牲畜类生产除外),2001年又通过了该导则的“畜牧与畜牧产品”部分,这样就形成了基本完整的联合国层次的CAC有机食品标准。
CAC标准基本参考了欧盟有机农业标准EU2092/91以及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FOAM)的《基本标准》。具体内容包括定义、种子与种苗、过渡期、化学品使用、收获、贸易和内部质量控制等内容。此外,标准还对有机农产品的检查、认证和授权体系做了非常具体的说明。 CAC有机食品标准的制定表明,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已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同,它将有力地推动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标准的统一,从而有利于有机农业/有机食品在全球的进一步发展。
二、& && && &国际性非政府组织层次
 &&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的标准突出专业优势,影响甚至超过政府标准,以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为标杆。
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标准发源于民间团体。1972年,全球性民间团体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InternationalFederationofOrganicAgricultureMovement,简称IFOAM)。IFOAM的成立给有机农业/有机食品标准化带来了新的契机,成立初期只有英国、瑞典、南非、美国、法国5个国家的5个单位的代表,到目前已经有110多个国家700多个会员组织。它的优势在于网罗了国际上从事有机农业生产、加工和研究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其制定的标准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代表性,因此许多国家在制定有机农业标准时参考IFOAM的基本标准,甚至FAO在制定标准时也专门邀请了IFOAM参与制定。IFOAM的基本标准每两年召开一次会员大会进行修改。
IFOAM的基本标准包括了植物生产、动物生产以及加工的各类环节。IFOAM制定的有机农业/有机食品的国际基本标准有以下4个方面。
1.前提条件
(1)& && && && && &凡标上“有机”标签的产品,生产者和农场必须属IFOAM成员;
(2)& && && && && &不属于IFOAM的个体生产者不可声明他们是按IFOAM标准进行生产的;
(3)& && && && && &不属于IFOAM标准包括农场审查和颁证方案建议的。
2.基本标准的框架
(1) 生产足够数量具有高营养的食品;
(2) 维持和增加土壤的长期肥力;
(3) 在当地农业系统中尽可能利用可再生资源;
(4) 在封闭系统中尽可能进行有机物质和营养元素方面的循环利用;
(5) 给所有的牲畜提供生活条件,使它们按自然的生活习性生活;
(6) 避免由于农业技术带来的所有形式的污染;
(7) 维持农业系统遗传基质的多样性,包括植物和野生物环境的保护;
(8) 允许农业生产者获得足够的利润;
(9) 考虑农业系统广泛的社会和生态影响。
3.采用的方法和技术
& &&&可采用遵循自然生态平衡的某些技术,强调指出禁止使用农用化学品,例如合成肥料,杀虫剂等。
4.如何使产品成为有机产品
& && && &&&原来不是有机产品,可进行转换,让其变为有机产品。在一定时期内按标准要求进行转换,由每个有机农业颁证机构确定转换过程的转换时间,并定期(每年)进行评价,转换计划包括:(1)增强土地肥力的轮作制度;(2)适当的饲料计划(养殖业);(3)合适的肥料管理方法(种植业);(4)建立良好环境,以减少病虫害转换周期时间,如果产品在两年之内满足所有标准则第三年可作为有机产品出售。
IFOAM的基本标准属于非政府组织制定的有机农业标准,尽管它属于非政府标准,但其影响却非常大,甚至超过国家标准。此外,IFOAM的授权体系(即监督和控制有机农业检查认证机构的组织和准则)IOAS(IndependentOrganicAccreditationService)和其基本标准一样,对于有机农业检查和认证机构的控制也非常有影响。
三、& && && &国家层次
国家层次标准突出其权威性和严谨性,各国根据国情各有侧重。国家层次的有机食品标准以欧盟、美国和日本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随着有机食品市场的兴起和国际贸易的增加,各国政府开始关注有机食品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及欧盟等率先制定了有机法规。
(一)欧盟:
欧盟在1991年6月制订了《欧盟有机农业规定》eu2092/91,对有机农业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检查、认证以及物品使用等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规定,共分16条款和6份附件。1991年制定的时候,标准只包括植物生产的内容,1998年完成了动物标准的制定, 日正式生效。欧盟标准适用于其所属成员国的所有有机食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贸易包括进口和出口。也就是说,所有进口到欧盟的有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应该符合欧盟的有机食品标准。该法令关于有机食品定义法令涉及范围,主要为“未经加工的农作物”和“由一种或多种植物材料制成,供人类消费用的产品”,包括牲畜产品,且用专门的标准。& &
(一)关于有机食品标准的规定& && &
该法令关于有机食品标准规定,主要包括:& && &
1.只有当某一产品100%的配料,农产、非农产和添加剂均符合该法令(包括附录)要求时,该产品才能在销售标签上(产品名称)注明为有机产品。& && &
如果95%的农产配料为有机的,而剩余的5%为普通配料,而且尚未经有机生产,并在附录中列明也可使用有机产品字样。& && &
2.从日起,表明有机农产配料的最低限度为70%,但并不是说有机配料比重为70%至95%即可使用有机产品标签,而只允许在成分说明中表明有机农产配料所占的比重。& && &
3.过渡期产品,一般停止使用化肥后第三个收获季节为止,只有为单一种农产品配料时,才可标明为有机食品,而且在收获季节前至少12个月必须符合该法令的要求。& && &
(二)关于从非欧盟成员国进口有机食品的规定& &&&
该法令制定了从非欧盟成员国进口有机食品的原则,其中最重要的条款是不管有机产品产自何地,都必须符合欧盟规定的要求。由于各国对有机或生态农业的定义不尽相同,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有机食品制定出一个权威的标准。不过,近年来以欧盟标准性为范本,美国和日本重新修正原有标准,使得欧美日的有机食品标准正在日趋一致。目前有两种方式可获得欧盟对出口有机产品的许可:& && &
方式一:根据欧盟法规第11章第1~5款的规定,非欧盟成员国(第三国)可依下列步骤使其产品在欧盟境内按有机产品出售:& && &
1.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认证代理机构可通过其在布鲁塞尔的官方代表向欧盟委员会申请,将该国列入有机产品出口认可国家的欧盟第三国名单;& && &
2.提出申请的国家必须确认该国已建立运行良好的标准系统和监控程序(法规或规定),必须保证其生产、加工标准和系统监控与欧盟法规所要求相吻合;& && &
3.所有最重要、最新和最完整的信息必须列明,如生产商、产品类别、种植面积(位置、范围)、未经加工和加工产品数量等。当地政府可以协助生产商、加工商和出口商起草上述文件;& && &
4.欧盟委员会审核该申请,并可能要求提供附件资料;& && &
5.欧盟委员会投票表决是否批准该申请,如同意便在欧盟官方杂志上予以公告;& && &
6.已列入第三国名单国家的出口商出口其产品时,仅需填写专门表格(specific form)所要求提供的情况;& && &
7.根据欧盟上述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已获准进入的第三国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匈牙利、以色列和瑞士。
& && &&&方式二:对于从未列入第三国名单的其他非欧盟成员国进口有机产品,根据该法规第六章第六款要求需单独许可,经认证机构核实进口商的情况,获得许可证后才可以进口。
(二)美国:
日,美国农业部宣布了国家有机食品新标准,对在美国从事有机食品的生产和处理进行了统一的规范,该标准于日正式生效。& & 日,由美国农业部制订的全新的有机食品标签,并从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有机食品的标识,以此代替原来非正式使用的或各州制定的“有机”标识。自此以后全新的有机食品标签在美国各地的超市和食品杂货店等正式亮相,有机食品从此在美国市场上有了统一的“身份证”。凡是有机程度达到或超过95%的食品,都可贴上一个印有英文“有机”和“美国农业部”字样的绿色圆形标记。有机程度在70%至95%之间的食品,不能贴专门标记,但可在标签上注明本产品“包含有机成分”。食品是否具备贴上有机食品标签的资格,需经美农业部批准的专门机构认证。
美国的有机食品标签分为以下4种:
1.“100% ORGANIC”,完全为有机食品,主要用于蔬菜及水果。
2.“ORGANIC”,有机率达95%以上的产品。
3.“MADE WITH ORGANIC INGEDIENTS”,有机率达70%以上的产品。此类产品不贴“有机”的标签,但可以列表显示有机的成分和材料。
4. “CONTAING ORGANIC INGREDIENTS”,包含有机成分,即有机成分、材料在70%以下产品。此类产品不贴“有机”标签,但可以列表显示有机的成分、材料。
有机率为100%和95%以上的有机食品上,可以贴上绿色的“USDA ORGANIC”标签。
&&根据美国有机农业法的规定,所有在美国市场出售有机产品者应由美国农业部认可的认证机构检查和认证,进口产品也必须遵守此规定。因此,向美国出口有机产品者有两种选择,一是出口国与美国达成等同协议。即出口国的认证机构根据本国法律进行检查和认证的产品可以销售到美国并按有机产品销售。二是非美国认证机构直接被美国农业部认可。
(三)日本:
1992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制订了《有机农产品蔬菜、水果特别表示准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管理要点》,日,日本正式实施有机食品法(即《日本物资规格化和质量表示标准法规》,简称JAS法),JAS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农场的生产要求,加工厂的生产要求,包装的生产要求,进口商的要求。此外还规定,有机种植必须采用有机方式种植的种子。只有符合JAS法规要求的产品,才允许使用JAS标志。其后,日本对其JAS法规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修改后的日本JAS法规定,在日本市场上市的农产品有以下5种标志:
1.有机农产品:要求必须在3年以上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加工食品中使用95%以上的有机农产品才能标出经过认证的有机农产品标志。
2.无农药栽培的农产品:完全不使用农药。& && &
3.无化肥栽培的农产品:完全不使用化肥。& && &
4.减农药栽培的农产品:农药投放量低于一般投放量一半的农产品。& && &
5.减化肥栽培的农产品:化肥投放量低于一般投放量一半的农产品。& && &
JAS标准开始执行后,遗传基因转换技术生产的食品不被承认是有机食品。如通过基因转换技术栽培的大豆等,即使是3年以上不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不被承认为有机食品。& && &
有机食品资格认证事务由在农林水产省注册的日本国内认证机构批准。& && &
(2)实施有机畜产品认证& && &
日本发现疯牛病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日益关注。为此,日本农水省决定,自2002年起对肉、蛋等畜产品也实施“有机食品”认证制度。对用有机饲料喂养,未使用抗生物质的牛和鸡制作的食品给予“有机食品”的认证。
& && &&&根据国际有机食品认定机构制定的标准,只使用有机饲料喂养,未使用抗生物质,开放式喂养的畜产品为有机畜产品,以有机畜产品为原料加工的食品为有机产品。日本农水省表示将在国际机构规定的标准基础上制定“有机畜产品”的标准。届时,日本农水省指定的检查机构将定期到农户检查饲养情况,并对符合标准的畜产品给予“有机畜产品”的认证。
另外,澳大利亚、阿根廷、以色列等国敏锐地意识到欧洲有机食品市场的潜力,也已制定出相应的国家有机食品标准,并成功地进入欧盟有机食品第三国名单。
(四)中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EPA)是中国第一个涉及有机食品行业管理工作的政府部门。日,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发布了《有机食品认证管理办法》,该办法适用于在中国境内从事有机认证的所有中国和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和所有从事有机生产、加工和贸易的单位和个人。从1999年开始,SEPA邀请了农业、环境、林业和水产业的多领域专家讨论和制订了“有机食品生产和加工技术规范”(准标准),于2001年底颁布实施。上述关于有机食品的管理办法和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后,较好地规范和管理了包括有机认证机构及有机生产、加工和贸易者在内的中国有机食品行业,使之较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由于到目前为止我国尚未正式颁布强制性的有机食品认证国家标准,因而,各个认证机构执行的认证标准也就各不相同,OFDC执行的是根据IFOAM基本标准制订的有机产品认证标准,有机茶认证中心执行的是自行制定的有机茶标准,中绿华夏最初执行的则是AA级绿色食品标准。外国有机认证机构在中国开展认证工作时各自执行各国或各地区的标准,欧盟各认证机构执行的是欧盟EEC2092/91法规(标准),美国认证机构执行的是美国国家有机标准(NOP),而日本认证机构执行的则是日本有机农业标准(JAS)。尽管标准各异,但原则要求(禁止使用合成的农用化学品,禁止转基因技术及生物,转换期、缓冲带、轮作、销售量控制等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然而,在认证过程中执行标准上实际存在的差异已经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了一些认证标准差异的现象。& &
国家认监委正在进行国家有机认证标准的制定工作,已多次召集各方面专家对今后将要执行的国家标准进行讨论。由于OFDC在申请IFOAM国际认可过程中,根据国际专家的咨询意见并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对OFDC有机认证标准进行了多次修改,其实施的新版标准已经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因此成为国家制订全国统一标准的主要依据。2003年8月由中国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发布的,作为国家标准蓝本的《有机产品生产与加工认证规范》就是在OFDC有机产品认证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
除了国家和各认证机构的有机认证规范和标准外,各地还已经、正在或计划制定分类产品的有机认证标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制定的“有机茶认证标准”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OFDC稻米分中心设在该所)制定的“有机稻米认证标准”目前已经成为浙江省的省级标准,并正在申报国家标准的过程中。江苏省标准局与环境保护厅合作制定的有机鸭、有机梨、有机蟹等多项省级标准也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即将发布。其他一些省市自治区也正在积极考虑制定各地的产品有机标准。& &
中国政府现已开始涉及有机认证方面的国际合作事宜。阿根廷、以色列、匈牙利等国家由于与欧盟签署了协议,完全执行欧盟标准,而被列入欧盟的第三国名单,在这些国家获得认证的有机产品可以顺利地进入欧盟市场。但我国尚未就有机认证的互认问题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展开正式谈判。最近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对境外机构在我国设立代表机构的相关问题也做了具体的规定,这对保障我国境内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食品标准、法规构成潜在“绿色壁垒”
& &&&由于有机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许多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及欧盟等率先制定了有机食品法规和标准。但这些有机食品法规和标准在某种意义上已演变成一种贸易技术壁垒措施,即通常所说的“绿色壁垒”。这是因为,尽管在食品生产中避免化学物质污染是食品生产者的目标,尽管生态体系提出的系统化要求是消除食品生产中人造化学物质污染的最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各国在国力强弱、耕地多少、人口数量以及对于食物需求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生态体系不可能在所有的国家都能够得到推行。因此,一些率先实行生态体系的发达国家,可能以全球消费者都希望得到纯净食品为由,歧视、甚至拒绝非生态系统生产的产品。
& &&&有许多自愿性的措施,如ISO9000、ISO14000、各种环境标志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决定是否申请认证。2002年以来,有些自愿性措施正在与强制性措施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根据欧盟EU2092/91的相关规定,在日之前,列入第三国名单的有机产品可以经过欧盟某一成员国的许可进入该成员国,但要求进口商提交产品生产和认证的相关资料,并且该产品生产和认证所依据的规定与欧盟规定相类似。目前,欧盟从60多个国家进口有机产品,其中大部分采取的是单独许可方式。由于欧盟各成员国在执行此条款时存在差异,欧盟目前正在制定有关第三国进口的实施指导原则及海关监管措施。目前,欧盟衡量出口国的生产方式是否与欧盟规定相类似,主要是看认证机构采用的标准是否与欧盟条例规定的相类似,或者认证计划是否确保按欧盟类似标准执行。由于生产条件不同,因此允许欧盟和第三国生产方式上存在某些差异。通常情况是否给予进口国许可已从评估生产方式转向审核认证程序,包括认证机构。目前,非欧盟国家生产的有机产品认证途径主要包括当地认证、当地认证机构和国际认证机构联合认证及国际认证组织通过其设在第三国分支机构认证等。从日起,欧盟及非欧盟认证机构必须符合EN45011或ISO/IECGuid65的规定。欧盟认证机构认证的产品必须贴有欧盟认证机构的官方编号。
& &欧盟官方网站消息及《欧洲之声》报道,欧盟与美国于2月15日签署新的协议,统一双方的有机食品认证体系,进一步消除繁文缛节。该协议将于6月1日开始实施,此后,经其中任何一方认证的有机食品,均可在双方市场上销售。欧盟与美国有机食品市场约占全球有机食品市场总份额的90%,贸易额达400亿欧元。此前,美国有机食品标准允许有机苹果、梨的果园使用抗生素,而欧盟标准只允许用于受感染的牲畜,因此,有机食品的生产者不得不分别遵守欧美各自的标准,承担双重的文件、检验程序和费用。根据新签署的协议,双方均禁止使用抗生素。欧委会农业委员认为,该协议改善了双方有机食品市场标准的透明度、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也有助于提高对欧盟有机食品的认识。在过去的10年中,欧盟有机食品市场年增率达6%,而欧方期望通过该协议进一步提高市场增长速度。此外,欧委会农业委员还称,双方将继续定期审核彼此的方案,以确保持续的兼容性。
小时候我以为自己可以拯救世界,长大后才知道整个世界都救不了我!
欢迎加入食品添加剂应用讨论群:
在线时间812 小时
阅读权限70
该用户从未签到
主题帖子积分
顶一下,总结的很不错的资料
在线时间832 小时
阅读权限60
签到天数: 406 天[LV.9]以坛为家II
主题帖子积分
谢谢楼主分享!
钻石会员勋章
钻石会员勋章
金牌会员勋章
金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银牌会员勋章
Powered by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年处理18万吨高档配合饲料厂设计——三维设计软件应用探讨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年处理18万吨高档配合饲料厂设计——三维设计软件应用探讨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86|
上传日期: 23:11: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年处理18万吨高档配合饲料厂设计——三维设计软件应用探讨
官方公共微信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的“标尺”(图)
>>>>>>本页
标准化生产:现代农业的“标尺”(图)
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标尺”。推行农业标准化,对农产品实行从“田地到餐桌”的全程控制,构建“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是农业迈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新时期,推进农业标准化已刻不容缓。其一、农业标准化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2006年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过渡期将结束。根据世贸组织协议,届时将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放宽进口配额和数量限制,给予农产品进口商全面的贸易权和分销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重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不解决农业的标准化生产问题,我们的农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能力。其二,农业标准化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推进标准化生产,发展精准农业,可以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增加就业岗位。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可以拉长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其三,农业标准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目前工业污染和城乡生活污染比较严重,农业生产中滥用农药、化肥等现象时有发生,破坏了生态环境,制约着农业可持续发展。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措施就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我省现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6个,示范面积达26.8万公顷。2004年,我省提出了近3年的农业标准化的主要目标,即每年制定省级农业地方标准100项左右,初步建立健全全省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农业标准体系;全省50万人口以上的大中城市销售的可食用农产品90%以上符合国家相关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要求;国家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综合标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省级达到60%以上。如何加速我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推广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本报特邀请有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探讨。
完善“六大体系”嘉鱼县委书记王汉桥
农业标准化生产,就是按照特定的农业标准体系进行生产、加工、销售的过程,是实现农业科学化管理、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与国际市场接轨、增创农业发展新优势的战略举措。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围绕创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建设武汉市农产品直供基地,嘉鱼着力建立完善六大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建立完善特色产业体系。立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始终抓住蔬菜、水产两大特色产业,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规范建设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县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发展到2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发展到24万亩,分别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蔬菜板块基地和水产板块基地。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由加工企业提供生产标准,农户按要求组织生产,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中的龙头作用。到目前为止,全县通过对外招商引资、鼓励民间投资,创办了10多家蔬菜、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了农产品的加工转化增值。健全市场流通网络。扶持发展专业合作社和各类专业营销组织,积极推行质量等级、计量、包装标识等标准,实现与外埠市场准入标准的对接,用优质品牌和精致包装开拓超市市场和国际国内市场,打通农产品的出口渠道。
建立完善环境保护体系。整合县环保局和农业环保站的力量,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田灌溉用水质量标准”,并建立了农业环境监测月报制度。同时,健全农资监管体系,加强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督管理,规范农药、化肥的销售和使用行为,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劣质化肥在市场上销售,推进标准化生产的深入开展。
建立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重点建设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健全县、镇、村三级检验检测网络,配备检验检测专业技术人员,完善质量检测管理制度,对主要农产品实行从种植、采收、贮存到销售的全程质量监控,对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发放合格证,不准流入市场。
建立完善质量认证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关键环节。质量认证机构及其主管部门要建立完善以无公害产品认证为基础,涵盖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规范产地的确认和授牌,规范无公害产品的认证认可和标志管理。各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在认真组织实施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公害产品的认证申报,抓好品牌建设,争创名优品牌。
建立完善科技推广体系。切实保障农技推广经费投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技术推广网络,调动各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技术标准示范,辐射和带动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科技培训工程,强化标准化意识,普及标准化知识,使广大农民熟练掌握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使标准化生产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体系。标准化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科技含量高、牵涉范围广,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需要政府出面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为了切实加强对标准化生产的组织领导,要成立农业标准化生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把实施标准化生产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把握四个着力点
荆门市东宝区委书记胡道银
深化认识。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在深化认识上,一方面,要让广大农村基层工作者了解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各地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态势、市场对农产品准入的走势和本地从事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优势。我们通过采取聘请农大教授及业内专家专题辅导,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外出学习等方法,使区、乡、村三级干部对农业标准化生产认识有了一个较大提高。另一方面,要让农民知晓标准化生产的利弊得失,吸引他们主动自觉地投身标准化生产的行列。通过典型示范、对比算账、入户宣讲、信息发布等方式提高农民对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认识。漳河柑橘通过实行标准化生产,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后,批发、零售价一路走高,库区橘农纷纷申请加入标准化生产行列,扩面增产,产销两旺。
优化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是对传统农业生产的一种挑战,必须在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上下功夫。当前形势下,要牢牢抓住政策拉动、龙头带动、协会推动等工作重点。实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投入相对较高,在起步阶段,政府应给予一定政策支持,将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纳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对“三品”认证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适当减免基地建设的有关费用等等;龙头企业是“三品”认证的主体,农民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主体,在农业标准化实施过程中,应有效发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模式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生产、营销行业协会内联生产,外联市场,对千家万户农民生产决策的影响力大,要通过协会发挥作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近年来,东宝区依托宝源等12家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建立标准化基地16万亩,依托28家协会发展标准化基地近10万亩。
细化服务。农业标准化生产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涉及环节多,与一家一户农民联系紧,政府要在全面、细致搞好服务上多下功夫。在对产、加、销各类主体的服务上,要及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辅导、技术指导等服务,尽力做到无微不至。同时,在全程服务上,从基地选址、产品确定、资料准备到农户培训建档,从“三品”申报到生产过程管理、产地环境检测、认证标识使用等各个环节都要搞好服务。在服务方式上,要大力倡导“重心下移”,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组村、农户,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讲技术、教规程、建档案、抓规划、筹资金、解难题。
强化监管。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有较高的产地环境技术要求,必须切实强化监管。要加强产地环境监管。主要是对产地的空气环境质量、农田灌溉水质、畜禽养殖用水质量和土壤环境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监测,防止水源、土壤遭受污染。要加强投入品监管。打击假冒伪劣,防止投入品污染基地及其产品。对种子、农药、肥料、饲料等农业生产投入品要适时进行监管。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护“三品”专用标识的各项权益,防止假冒仿制;加强市场农产品农药残留等的检测,让群众吃上“放心食品”;引导购销企业实行分类收购、分类储运、优质优价,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向纵深推进。
构建载体与网络
枝江市委副书记朱耀平
发展农村专业组织,构建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载体
充分发挥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村专业协会的重要作用。农业部门主动承担标准推广责任,通过培训与示范,指导农民按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生产经营的标准化水平。充分利用专业协会、合作社等自身优势,将之培育成推广标准化的主体、标准化生产管理的“领头雁”和行业标准化自律性组织,实现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加强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建设。一个成熟、完善的现代农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应具备推行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功能,即对农产品按国家标准进行质量安全检验、分级和标准化的管理。要通过对市场的建设,加快标准化的推行。同时,抓好市场准入管理和推广,使那些无信誉、产品质量安全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无市场、无销路。
积极探索标准化生产推广新模式。农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生产基地和农户,在推进标准化中有着独特的地位,抓住一个将会牵动一片。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模式和订单方式,把农户分散的生产集中起来,统一生产、统一标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推动种植、养殖和加工过程的标准推广。
培训与示范并举,构建农产品标准示范推广网络
建立科技推广体系。充分利用农民夜校、农业技术学校,举办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培训班,将标准化知识列入培训计划。组织农业标准化技术培训队伍,建立农技人员联大户制度,对农户开展面对面的培训,使他们尽快熟练掌握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提高标准化生产技能和水平。动员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深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生产环节,总结、推广、完善标准化生产模式,为农民实施标准化生产提供实在具体的技术服务。
建立标准化示范体系。围绕主导特色产业,选择一批基础好的大宗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推进标准化生产,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形成县县有示范区、乡乡有示范村、村村有示范户的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新格局。在此基础上,组织农户到示范区、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现场释疑指导,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扩大推广范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标准化生产。
建立标准化信息咨询服务体系。通过农业信息网、农业信息宣传单等多种载体,及时为农民和产业化企业提供国内国际市场需求的技术标准方面的信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检验检疫情况的信息,以及市场消费的动向等相关信息,从而更便于农民从事标准化生产。
完善农产品监测体系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多元投入、权威高效”的原则,以现有的机构为依托,整合资源,避免重复建设,改进检测手段,逐步建立起以省监测机构为龙头,市级监测机构为骨干,县级监测机构为基础的监测体系。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电子监控系统,构建农产品安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平台,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形成系统互联的监测网络。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鼓励生产企业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主的产品质量认证,引导开展良好农业生产规范(GAP)、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促进“六个结合”
荆门市农业局副局长张育鹏
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过程,也是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行为标准化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龙头企业是联结农产品与市场、农民与消费者、标准化与现代农业的桥梁与纽带,是关键点和结合部。在坚持企业带动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要积极促进“六个结合”。
促进执行现有标准与制定地方(企业)标准相结合。质监部门在要求企业执行现有国家、部省通用标准的同时,积极帮助龙头企业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以特色创品牌,如京山县《京山桥米》已经省质监局发布为湖北省地方标准,目前全市已有漳河银鱼、蟠龙菜、葛粉等72个农产品制定了加工质量标准。
促进农产品加工与原料生产的标准相结合。农口各职能部门,主动“贴近大企业,服务产业化”,为加工型龙头企业提供原料生产基地和技术服务,确保农产品按技术标准生产,如市农业局在沙洋县为国家级龙头企业洪森公司建立了5万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50万亩优质双低菜籽油生产基地,企业按食品加工标准加工优质米和优质油,其“洪森精制米”、“洪森色拉油”均已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取得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龙头企业与职能部门共同推广农业标准相结合。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工作中,农业部门、质监部门首先把自己摆在服务的位置,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政策,甚至是资金服务,如沙洋、京山县的质监部门积极筹集经费帮助企业编制、申报了《风干鸡》、《京山桥米》等湖北省地方标准;市农业局主动为洪森公司等企业的基地建设、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争取了30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为企业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产品上档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市、县农业部门通过驻村指导、技术培训、办示范点、印发资料、编制技术规程等方式,向农民宣传、传授、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标准。
促进实施标准化与企业创精品名牌相结合。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与加工,使企业的产品上档升级,如国宝牌桥米、玉树牌色拉油已获得国家免检产品资格,漳河银鱼、风池大米、国宝桥米等已获得湖北名牌称号,已有“洪森精米”等2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证书,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坚持对企业的积极引导与产品质量的严格管理相结合。在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标准化生产、加工的同时,质监部门又加大了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等全程质量管理的监督,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规范企业质量管理。坚持政府引导、农民动手与社会支持相结合。荆门市为农业标准化推进工作制定了“六个一”目标任务:即建立一套结构合理的农业标准体系和质量检验监测体系;建立100个涉及种、养、加各行各业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在流通领域实现100%的标准化管理;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化种植(养殖)业中,实现100%的标准化生产;建立一支拥有200人以上,由市、县、乡、企业参与的农业标准化推广队伍;构建一个反应迅速的农业信息网络体系。市、县农业部门通过驻村指导、技术培训、办示范点、印发资料、编制技术规程等方式,向农民宣传、传授、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市、县质监部门主动出击,根据农时季节配合农业生产,扎实开展打假保春耕、打假保秋播等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农资打假,市场农产品质量打假来保护农民,教育农民,引导消费。
山区农业标准化的对策
&房县农业局局长马宗敏
制约山区农业标准化的因素分析农户分散经营,市场关联度低,不利于推行农业标准化。山区农业受耕地资源限制,生产规模小,农户生产依然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为主,对市场反应迟钝,尤其是偏远山区,商品意识薄弱,重生产轻流通,与市场联系不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导致农业生产小而分散,技术参差不齐,不利于推行标准化。
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农业标准化意识淡薄。山区农业劳动者主要是文化程度较低,年龄偏大的农民,长年耕作使他们习惯于依靠自己的经验,市场风险使他们趋于保守,对新技术新品种不适应,对农业标准化认识不足。
标准制定不足,贯彻力度不大。山区农业多沿袭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长期以来重产量轻质量,重内质轻外观,往往忽视了产品的商品性,农业标准的贯彻未能深入到家家户户。许多地方特色产品,缺乏相应的农业标准,如房县黑木耳、香菇过去享誉全国,但菌业发展还未真正以标准化带动产业化,缺乏积极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
农业检测体系不完善,管理监督工作不到位。山区经济不发达,经费投入不足,农业标准化主要靠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的科技人员推广实施。但农业技术部门检测设备简陋落后,部分质检工作无力开展,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种子、化肥、农药的质量监测,多数停留在感官评判阶段,对环境质量,农资质量等监督管理难到位,不利于农业标准化。
龙头企业少,带动乏力,缺乏动力机制。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利益联结关系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有的企业将市场风险全部或主要转嫁到农户头上,导致严重价格扭曲,优质不优价,价格失真造成“果贱伤农”、“菜贱伤农”、“姜贱伤农”现象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户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推进山区农业标准化的对策和建议坚持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结合山区的比较优势,重点培育主导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农工贸、产供销一体的经营组织为依托,按照规模连片,区域种植,标准化生产的原则,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大力推广贯彻实施经验,宣传实施效果,让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农业标准化的作用,提高农民推进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完善农业标准化机构,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建立和完善农业质检中心和监测机构,重点加强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快速检测手段的研制,以适应现场快速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完善农业生态环境监测机构,重点围绕农业土壤肥力、环境污染检测、病虫害、气象及灾情预测预报等方面的工作需要。
积极制定地方名优产品标准。山区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和独特气候,许多“地道农产品”还缺乏统一标准,应尽快制定地方标准,以促进优势地道产品产业化发展,尤其在制定山野菜、木耳、香菇、地道中药材地方标准,实现生产全程质量控制,切实推进农业标准化。要从新品种选育的区域试验和特性试验到播种、收获、加工整理、包装上市等各个环节制定一整套严格的标准,不断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
立足山区资源优势,培植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标准化。山区农业优势在山,要充分利用资源丰富、污染源少、生态环境好的优势,调整种植结构,培植龙头企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推动标准化生产。
发达国家的“农业标准化效应”
促进了各国农业的迅速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采用农业补贴、科技发展、农业保险和农业标准化四大举措,使美国的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大幅提高,其农产品商品率由30%上升到70%以上,大豆产量占全球的50%,棉花产量也位居前列;欧盟各成员国不仅达到了农产品自给,而且成为农产品出口国;日本的相当一部分农产品也实现了自给。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美国的苹果按照标准化生产,收成后进行优选、打蜡、抛光,并按照标准规程包装处理从而身价倍增,其价格是我国优质苹果的10倍;在日本,农作物从品种选育到不同生长期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工艺标准,使得每棵小葱长短、粗细如同“克隆”产品一般,在市场上的价格也十分可观。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美国、日本、欧盟各国实施农业标准化措施,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目前,各国农民的收入分别占非农业人口收入的80%、75%、60%―85%。促进了各国农产品的出口在发达国家中,美国和欧盟的法国、英国、荷兰等国家是农产品过剩的国家,各国为了增加出口,促进本国农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它们往往通过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环境标准和严格检测程序,构筑“技术壁垒”,从而达到提高其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目的。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了各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减轻了农民的劳动量,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加速了传统农业向高精化、智能化、信息化、专业化为特征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改善了生态条件,促进了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最明显的成效是大大提高了各国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产品的竞争力。
&&& 山东寿光:蔬菜有了“户口”
&&& 山东启用了国内第一家动态蔬菜质量追溯系统,正式投入使用后,当地对于蔬菜质量的控制将真正与国际接轨。
据专家介绍,“无公害蔬菜质量追溯系统”就是将蔬菜生产的各种信息存入一个条形码中,然后将条形码贴在外包装上,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脑、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查找到该包装袋内蔬菜的生产者、检验者及用药、施肥、采摘日期等内容,甚至可以查到该批蔬菜的种子、育苗情况。专家认为,条码技术将成为我国农业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保障,将使我国农产品在质量控制与流通安全方面真正与国际接轨。
辽宁: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
辽宁加速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定了全省各大城市准入时间表。第一梯队,大连、沈阳,于日起已经实施。第二梯队,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辽阳、盘锦和葫芦岛8个城市,最晚不迟于日。第三梯队,阜新、铁岭、朝阳3个城市,最迟于2005年底前实施。
同时,辽宁完成了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省级认证向全国统一认证转换,共有342个产品转换为农业部认证,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452多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18个,绿色食品254个。
江西:为农产品建田间档案
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检测的薄弱环节,江西省将完成制定包括南丰蜜橘、赣南脐橙等34项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标准,对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将建立田间档案管理制度,逐步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
江西将大力推进省、市两级和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县、大型农产品批发生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安全快速检测网点,配置专门检测仪器和人员,形成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监督网络。
[新用户注意!在东湖社区发表评论必须]
人才信息最新信息列表:
&存在(556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饲料厂工程设计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