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考试如果不考会不会对以后学习有影响

2017年上海中考成绩查询及分数线查询中考成绩查询: 查询方式:
不填报“提前招生录取”批次志愿对考生有什么影响?如果填报后未被录取,是否会影响之后志愿的录取?
来源:上海教育&&&&作者:上海教育&&&& 11:46:44
不填报&提前招生录取&批次志愿对考生有什么影响?如果填报后未被录取,是否会影响之后志愿的录取?
  不影响。考生未填报高中或中职校&提前招生录取&批次志愿或者填报后未被录取,不会影响考生之后志愿的录取,按程序,考生可继续参加统一招生批次的招生录取。
相关链接:
2017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2016年上海中考各科真题及答案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上海中考网,2017中考一路陪伴同行!
上海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4上海中考指南》在原有的基础上,对政策及数据进行了更新,希望2014版《中考指南》陪伴在每一位中考学子及......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八月复习能不能考上名校 - 心理学考研学员经验,心理学考研,考研经验贴 - 勤思学吧 - 一站式学习平台(原勤思网校),提供勤思网络课程,勤思视频课程,直播课程等内容! - Powered By EduSoho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八月复习能不能考上名校
&最近很多小伙伴不断的重复问我,8月份开始备战17年考研究竟来不来得及,其实,张老师(QQ:)在勤思工作这些年,看到的奇迹无数,所以道理无需过多赘述,看看实力,激励一下还不自信的你,因为也许,明年的这篇文章分享的就是你的励志故事。
1、三跨考生,在职备考,8月份开始买书复习,最终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方向第一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6届勤思学员卑同学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基础心理学)研究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总分:395  专业课:245
  三跨在职备考,5个月考上华东师范基础心理初试第一
  我于14年毕业,在外企从事人力资源咨询工作。想向心理学方向深造而考研。 7月份决定考研,8月买了书报了勤思的视频班在职学习。10月开始兼职上班,11和12月开始辞职专心准备考试。
  个人认为心理学考研从应试角度而言并不困难,这也是跨考生也能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其内容总的来说可以包括两大方面:
  其一是陈述类知识,大多是结论性的内容,包括普心、教育、发展、社会;这一部分的重点需要形成两大能力,一是如何对知识进行记忆与良好保持,即记忆,或者说背书;二是准确地将一般性知识运用到个别情境中,即问题解决,或者说做题。我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将两者结合,先通过理解核心概念和深度加工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再通过应用到问题解决中对知识进行巩固提高。个人认为,问题解决中的知识运用比单纯背诵记忆效果更好,也更有意思。到了复习后期,书大都看不下去了,练习应用则是复习的更好方法。问题解决的训练绝不仅仅在真题,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问题都可以拿来练手。比如近几天因焦虑过度而失眠,或者因为缺乏压力而提不起劲,复习计划落实困难,再或者同学情侣闹分手,都可以成为练习心理学知识的素材。这时不妨设想下,假设这个情境&&如情侣吵架,是今年的统考题目,你该用哪些知识作答?从普心的情绪与认知角度,社心的社会思维与人际交往角度,发展中的发展任务与年龄阶段特点各能得出什么答案?有哪些解决方式。甚至还可以自己找当事人试验一下。平时思维发散惯了,考试时遇到再刁钻的题目与不怕了。
  其二为方法论知识,包括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即实验、统计与测量的内容。个人还是支持与上文中相同的思想,即应用才是硬道理。看到某些企业的宣传标语,某些新闻媒体的眼球报道,思考下其中利用了个体的哪些认知偏差,违背了哪些统计常识?个体在日常情境中做出决策时会有哪些常见谬误,采取了哪些启发法?比如你的室友被分手后痛骂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这就是取样不足与过度归纳的结果。身为旁观者的你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思考,如何通过实验设计证明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一命题?如何对&好东西&设置操作定义?如何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控制额外变量?如何设计问卷,采用哪些统计方法?除了实验法,还可以用哪些其它方法研究,采用哪些仪器与范式?再事后查阅文献,将前人的研究和自己的设想对比,弥补不足之处,更能增强自己的实验设计能力,面对考试内容也将更加游刃有余。
  另外,关于勤思资料的使用方法,个人认为因人而异。我个人报班时已经八月,为此没有时间看完基础班、精读班,看的多是强化与专题班。个人认为专题班作用最好,可惜只有两门。时间多、复习早的同学可以考虑从基础班看起入门。
  勤思的题库对我很有帮助,两本书做了两遍。强化班讲义也较为实用,浓缩了主要考点,方便查阅,省去了随身带七本书的痛苦。但无论如何,材料只是外因,知识还是要自行形成认知结构才能彻底掌握。
  最后关于政治和英语,个人以为这两门课程从本质上都是对思维能力的考察,而非单纯的政治与英语知识,换言之,英语=背单词+阅读理解;政治=背诵素材+阅读理解。英文的阅读占了总分的大头,其重点绝不在于词汇与语法,虽然这两者是基础,而在于科研工作所需的思维能力。总结历年真题,就可以发现阅读无非是一系列思维陷阱的结合:过度概括,以偏概全,取样偏差,偷换概念等等。政治更是如此,理解逻辑与脉络后,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非常有限。在应试上,与英文强调演绎推理不同,政治更考验抽象思维与归纳能力,即如何从一般的现象中归纳出普遍规律,即普心思维章节的内容。我相信,学好心理学的人考这两门课自然不成问题。
  最后谈谈复试。就我所报考的华东师范而言,每年复试形式都有所变化。前年英文自我介绍,去年中文介绍,今年中英文随机决定。而以前和专业面一起的政审问题这次单独审核。笔试题目较简单,关键还是看面试的发挥如何。没经验的同学可以找同学老师模拟下面试情境,找些公司面试下。
  最后,我想说&祝17年考研的同学们都能获得满意的成绩&。虽然鉴于考研作为常模参考测验的现实,这句话在统计上不可能成立,但我仍然希望准备考研的同学们能在这次努力中留下最小的遗憾,无论结果如何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毕竟,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只要有向前的心,纵然有一时的崎岖坎坷,也一定能收获满意的结局。&
2、二跨考生,8月份正式备战北大,一战成名
2016届勤思学员王同学考入北京大学(管理心理学)研究生
&&&总分:317  专业课:180&
  各位关注2016年心理学考研,尤其关注2016年北京大学心理学考研的朋友,都发现了北大今年不同于往年的情况:尽管招生数量由去年的25人削减到了16人,但在所有的考生中,竟然只有13个人的专业课成绩达到了及格。非常幸运,我是这十三个人其中的一个,还是唯一的一名男生。
  我本科就读于北京某工科211国家重点专业,高考成绩也是全省一千名左右。当时的成绩在北师大,武汉大学这些985院校可以随便挑选专业,但是还是在父亲的授意下报考了这个所谓&就业前景良好&的工科学校。从大二开始,我越学越觉的对本专业没有兴趣,于是开始自己找一些其它学科的书籍来阅读,比如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甚至去北京语言大学选修过半年的俄语课,也经常到北师大旁听心理学课程;专业成绩当然是一塌糊涂,基本只是勉强保证及格。到了大三下学期,想找人力资源类的实习,结果因为背景不符合和成绩不好处处碰壁。折腾了一番之后,觉得自己还是并不适合目前就读的专业,应该考一下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专业背景,证明一下自己的学习能力。
  我是在大三下学期的四月份着手准备考研的,由于之前考心理咨询师报了勤思的辅导班感觉还不错,所以考研也理所当然的选择了勤思,也很快收到了课程资料。但这时所谓着手准备,并不是从这时就开始每日朝六晚十的进入苦读状态,而只是每天背背单词,看看朱伟的恋练有词打打基础。专业课方面也只是有一搭没一搭的翻翻心理学与生活。之所以进入学习状态如此缓慢,是因为我大学这几年一直比较散漫,每个学期大概只学习三个星期,期中考试学习十天,期末考试学习十天,其余的时间要么看了闲书要么参加各种奇怪的活动。四五月份两个月下来,恋练有词看了三分之一,心理学与生活只看完了两章,可想我效率之低下。六月份准备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七月份要应付学校的专业实习和课程设计,回家休息了几天,回来已经是七月底了。女朋友这个时候已经去了北医夏令营面试,然而我的考研基本还在起点阶段。现在回顾这段历史,我基本上只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通过了北大心理系的初试。
  八月份的时候,我和课程顾问胡老师聊了一下,发现自己的情况真的十分不妙(胡老师非常nice的哦,考研全程为我提供了不少帮助)。于是下定决心开始好好准备,寝室有一位同学准备报考清华,于是我们每日都结伴去北师大上自习(鄙校太穷,放暑假图书馆都不开)。我当时的计划是把专业书籍先看一遍,然后对照着辅导机构的讲义视频再过一遍,于是整个八月我都花在了啃《心理学与生活》这本书上。九月份的时候开始看郭秀艳《实验心理学》,花了半个月只看完了不到半本。按照这个进度,我基本没有可能在初试之前把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统计,心理测量,变态心理学,人格心理学,临床与咨询心理学,管理心理学都学过至少两遍。
  当我在九月中旬面对着这个残酷现实的时候,我的内心已经非常慌乱了。我想过改报其它院校,这样录取的难度会小一点;我想过放弃考研,这样不至于在考场上蒙羞,但是仔细斟酌了所有的选择,我发现我没有退路,也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
  既然全面撒网这条道路走不通,那我就只能另辟蹊径,一边看勤思的视频课程作为日常学习积累,同时也潜心研究北大的历年试题的规律。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的规律:
  1.普心是重点,但是如果分别看过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各科教材,比如钱怡铭的变态心理学,侯玉波的社会心理学,发现普心后面几章的部分在其它科目里面都有详细涉及。而对于像北师大,首师大非常喜欢考察的基础知识(除去一些系统的理论之外),比如感知觉啊,记忆学习啊,不是北大专硕喜欢考察的范围。
  2.社会心理学和管理心理学是重点。社会心理学出题比较紧扣教材(侯玉波版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出题比较灵活,需要多看书积累。
  3.不一定会出哪门课相关的题型,但是每门课程都有侧重点。对于人格,临床与咨询,变态,发展这几门课程,重点比较固定,在书上都能找到答案。
  在得出以上结论之后,我快速的整理出了自己新的复习规划:以勤思讲义作为复习的知识纲要,再结合着自己搜集到的一些北大心理学系的本科生资料做重点复习。很快,就到了临考一百天倒计时。由于英语成绩平时赏可,做了两套原题感觉也在七十分以上,就没有在英语上花太多时间。政治这个时候也只过了一遍。从上一年的成绩可以得知,公共课并不是决胜的根本,专业课才是胜负手,专业课如果不能过180分,公共课考的再高也没有意义。但这个时候考虑到自己的专业课预习也是刚刚起步,所以内心还是非常慌乱,每天都在想放弃的事情。每天都会把自己为什么一定要考北大的理由在脑海中复述一遍,最后还是不得不回过头来学习。没时间看书了,我就看辅导机构精简过的讲义,再辅以北大同学给我的资料,有不懂或者需要补充的地方再通过参考书摸索;自己看书犯困,就在电脑上把自己总结的笔记一个字一个字的打出来,强迫自己记忆;还是记不住,就自己读笔记录音,放到MP3里面,在吃饭,散步,坐公交车的路上听,一遍一遍的听&&由于自己前期亏欠的太多,所以在后期复习的时候,还是有些不会的东西需要思考。这个时期我每天学习的时间在9个小时左右,每天晚上回去打一个小时的游戏,保障效率,保证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
  在这里我还想谈谈考研计划,每天时间安排等的问题。其实我考研的时候一直没有具体的时间安排。曾经上网找过一些时间安排的参考,但是从来没有执行过,所以就放弃了。对于时间利用比较随意的我,也不得不舍弃了心理统计等一些比较重要的内容。每天上午(八点半左右)起来冲杯咖啡吃个早饭,背背单词和作文,基本就已经十点半了,再看一个小时专业课,吃午饭,睡觉,下午和晚上基本根据心情来决定看什么(囧),十点回宿舍和女朋友聊天,十一点打游戏,十二点半睡觉。当然,不管看哪一科,我能够保证下午和晚上大部分时间是在学习,而不是带着手机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虽然晚饭后会用电脑看一会视频&&)
  最后一百天的时候,我每天的复习效率虽然不很高,但还保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每个星期学习六天,周末中的一天和女朋友见见面,出去吃饭,逛逛街散散心,12月初的周末回家休息了两天,做最后冲刺的准备。其实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在知识深度上要比本科专业容易不少,但一来难在范围广,二来难在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个人觉得,考研最困难的部分,并不在于复习的内容,而在于自我的坚持。在考研的过程中,无论在八九月份刚刚开始准备的时候,还是在考场上考完政治甚至考完英语的时候,不断地会有人放弃;甚至可以说,不放弃就成功了一半。
  鸡汤是有用,但根据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言语说服只能暂时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但遇到复杂的情况,言语的功能很快就会失效。所以如果真的决定了考研,尤其是冲击名校的研究生,一定要想好自己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这个学校的研,一旦决定了,就不要给自己机会反悔。我之所以能用五个月的时间准备就通过初试,方法对路固然很重要,报一个可靠的辅导班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自己选定目标,不留后路的处境。虽然我在考研过程中,没有真正意义的上的研友,遇到问题很多时候都只能靠自己查文献来解决,但我还是顽强的坚持下来。
  最后一个星期的星期一,这个时候我已经有了非常明显的焦虑。尽管英语复习的比较完善,但是政治大题还是一塌糊涂,专业课准备也是差强人意,我认为重要的科目虽然还背了几遍,但几门我认为的次要学科还没有来得及背完。由于焦虑,我的睡眠不太好,早晨基本都是九点起床,五天都是如此。在时间极度缺乏(实际是自己作死太严重)的情况之下,我把几门相对不太重要的科目比如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的笔记拿出来,自己尝试着押了几道题(剩下的就不看了),最后总结了一下自己答实验设计的模板。
  周五的早晨,我和考清华的室友骑车从学校出发,前往中关村地区住下。在上考场的前一天,对于心理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患得患失,或者在强大的压力面前无所适从甚至选择弃考。还好我一直心比较大,越到关键时刻越不紧张。
  &考研本身是一个不完备的过程,没有人能看完,没有人能复习的滴水不漏。要做的就是上考场,把自己的真实水平发挥出来。&
  在酒店放下了行李,草草吃了点东西,下午去北大看考场外加考前自习。晚上回到酒店,又复习政治到凌晨一点左右,早晨起床,考试;中午回来小睡,下午考试,吃饭,晚上复习专业课到凌晨一点左右,早晨起床,冒雪去考试。
  考试完回来,已经做好了再来一年的准备。整理了一下这五个月用的资料和书籍&&没有纸质版笔记,因为笔记都放在了电脑里面。到后来出成绩,公布分数线,惊奇的发现过线人数居然比招生人数还少了3人,有几名同学虽然公共课成绩很高,但是失手在专业课上,也非常可惜,这也印证了我之前&专业课是胜负手&的判断。自己能考上北大,自己的努力固然很重要,但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当然勤思给予的帮助也是很重要的。到了复习后期,对于勤思的讲义我能够达到烂熟于心的地步。尤其最后冲刺阶段,我是根据勤思的强化班和冲刺班课程结合来进行知识体系串联的。可以这样讲,勤思为我提供的帮助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最近比较忙,所以写这篇经验的时候也多有语词不连贯,行文不缜密,希望各位学弟学妹多多包涵,尽量能略其形而得其义。
3、三跨考生,八月备考,368分北师大录取
2016届勤思学员袁同学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临床与咨询)研究生
班型:集训B班 & & &总分:368  专业课:245
&  我是南师大化学专业的学生,也是毕业之后才决定考心理学研究生的,还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还是对自己梦想的坚持!
  我是10月3日来北京参加集训,前期我一直在家复习。
  8.3号拿到了勤思寄来的快递,厚厚的书本,习题集和讲义,第一时间看到这个包裹的时候非常震惊!我居然要看这么多的书!!!我的天啊!
  在勤思的网课开通后,我就纠结了,我是该看讲义还是看书呢?我赶紧问顾问老师,才知道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看书!集训一个比较好的优势就是报名之后里面配备辅导员,第一次上辅导课时,老师就根据我的情况开始了一个全年复习计划,而我的第一步,依旧是:看书!把书的每一个角落都要看一遍,细致认真的把书看一遍。
  一个礼拜之后,我完成了计划,并且开始跟着视频课程学习。但是对于我一个跨考生来说,看了视频课程,虽然很明白,但依旧会纠结于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我都积累下来,辅导员(北师大的一个学长)上课的时候,第一时间来提问题。这个辅导员对我而言,非常重要,他是我解决问题的出口,是我讨教经验的资源。并且一周一次的辅导,会督促我在家认真看书复习,而不会犯起拖延症,哈哈。
  8,9月两个月,我都是通过视频课程来学习,很多第一遍看书不能理解的东西,都能恍然大悟,而且对于知识点已经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架构。唯一觉得缺憾的,就是不能形成自己的网络知识图,因为很多知识在我的脑海里,都是成碎片的。
  终于,等到了10月的集训。集训对于我来说,是一个质的飞跃。
  刚开始来集训,第一天就进行了前测,前测是对学生的考察,没有达到要求不让入营学习哦!还好我达标了,庆幸。接着,就是28天的集中训练。集训的28天就像回到了高三,每天6:30起床,7点打卡,买早餐开始早自习,并且有老师来检查监督。晚上6:30开始晚自习,有老师抽查提问,并且出营考试,也就是28天后的验测不达到230分,不让回家,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都非常努力的学习,瞬间让人压力感觉很大&&
  在北京的日子里,几乎每天都是高效学习,就像回到了高考复习的那段时光。白天上课,狂记笔记,晚上疯狂刷题和背诵,整理出自己的知识结构网络图。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28天中,我收获的不仅是专业知识,还有学习的方法,我把这些方法放在了其他科目上,一样非常有用呢!
  讲授每一科的老师都很棒,我都非常的喜欢。他们除了会非常系统细致给你讲每一个知识点,还帮助你建立自己的知识框架。而且之前我上视频课时会混乱的地方,都会及时和老师讨论,每天的测验也会帮助我建立起自己的框架。除此之外,课下和老师们的沟通,让我明白了,自己一定要往前走,上一个更好的台阶来实现目标,而接触不同的人和事,会让自己眼界更加开阔,而不是井底之蛙。
  还记得在上统计时,老师最后总复习的时候,是让我和我的小伙伴站在黑板前,给老师讲课,这样一来,我明白的东西会更加深刻,未发现的漏洞会及时发现,对于复习来说,是有相当好的帮助呢。
  集训期间的晚自习老师在第一次提问我的时候,我只知道相关知识点的概念,而不能完全答上来,我当时囧的巴不得赶紧找个地洞钻进去,所以心里暗暗下决心,每次提问都要回答的非常好。也就是这样,每天晚上都会很认真的背书,手机放在包里绝对不碰,眼中只有学习。以至于后来老师来提问,问什么我都知道,后来都不怎么提问我了呢,倒是我,改成了疯狂问老师问题~老师们都很热心,哪怕是遇上了我们提的很纠结的题目,都会帮我们找资料,查文献。很感谢他们的无私帮助!
  这28天,真的很辛苦,需要毅力来坚持。有些考其他院校的同学会放弃早起来教室早自习,选择睡懒觉,而我和我的小伙伴依旧坚持每天7点前打卡,吃完早饭背单词、知识点。而晚上也坚决不熬夜,提高自己的效率,保证晚上正常休息,这样的规律作息我也一直保持到了最后初试结束。
  最后出营后测,我考了234分,也是差一点就要留下继续学习了呢。回家之后,我边复习专业课查缺补漏,边开始复习政治。而后面的11,12两个月,我都把在集训营学到的学习方法用在了政治上面。(自认为英语好的我,没有认真复习英语,所以吃了英语的亏,要不然,o( ̄ヘ ̄o#)说不定是第一哦~)我花了一个礼拜把所有科目的知识网络图画了出来,后期我的背诵工作就只需要这几张A4纸来了呢,考专业课前一晚,我也是只看了看这几张纸。
  公共课的话,政治我是后期狂背押题卷,刷题模式达到了64分。英语由于考的是英语二,而我因为仗着自己英语好,只是背了单词,真题我写了一套,一个阅读都没有错,就果断不管英语了。学弟学妹们千万别学我,一定要吃透真题!!!
  2月18日出初试成绩,368,还不错的成绩~欣慰,也是遗憾,英语59!不过最初的付出终于有了一些收获!
  再说说复试吧!
  集训28天的同学有两次模拟复试的机会。我初试结束后几天时间,就收到了勤思的北师大复试资料,虽然那个时候我已经来到了勤思工作,但是我还是每天会抽时间看些文献和导师资料。对我帮助最大的是勤思的两次模拟。
  第一次模拟,是在1月13日。当时我只准备了一些常规问题和自我介绍。第一天上午参加模拟笔试,笔试考行测内容,我还是第一次接触。考试结束后我拿到了答案,对了一下,真是惨不忍睹的结果&&
  下午是模拟面试,我是我们组的最后一个。当时是有北师大的学长学姐来提问,一开始我有点紧张,说话语速很快,而且问到一些&你人生中遇到了什么挫折,你是怎么解决的&这类问题,我却不会把它和心理学联系起来。面试结束后,老师们都针对我的问题提出了很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我都一一记录下来,回家好练习和修改。第一次的面试让我熟悉了北师大的复试流程和常规问题,心里已经有了一些底气。
  第二天是英语面试讲解和综合素质讲解,老师们都针对院校来说复试中的问题,比如自我介绍应该涉及什么内容,复试的时候怎么应对之前没有准备的问题等。讲解的非常详细,也让我们非常有底气来准备接下来的正式复试。
  因为我是集训28天学员,所以有了第二次模拟机会,这次只有面试部分。我还是记得第二次面试时,我刚刚坐下,老师就说introduce yourself briefly。我刚刚坐下就懵了,中文自我介绍就不介绍了?于是就磕磕巴巴说起了英文(虽然自认为英文不错,但是难免紧张出点差错)接下来,老师们又针对我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很多问题,虽然我有回答,但是都很不专业,所以第二次面试让我深受打击,结束之后,计划每天下班回家看书,而且在正式复试之前,我请假5天,好好在家看专业书。
  很感谢勤思的模拟复试,让我的复试成绩达到了400+。
  这一路走得很累,心理压力也很大,但是付出总会有收获。而且我坚信,越努力越幸运。走在低谷不怕,就怕在低谷不行动,永远低沉下去。
  很感谢集训给我带来了好的复习方法,模拟面试让我有了非常自然和专业的应对状态,感谢一路坚持不懈的自己,播下的种子终于要开花了!
  所以,17,18考研的小伙伴们,加油吧!用专业的课程,用最有针对性的资料,用最高效的方法,你也可以考上你的梦想院校!&
4、9月份备考,三跨考生,365分人民大学录取
2016届勤思学员吕同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生
  班型:集训B班 &总分:365  专业课:221
  作为2015年的考研学生,我终于也有机会写一写我的考研经验了,在得知被录取之前,都不知道我的这些经验到底是成功经验还是失败经验呢,手动吐槽人大出分慢,让人等的望穿秋水。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2012届的在读本科生,本科专业是物理,在大三下学期才决定考研,大四开学才决定报考心理学专业,在之前对心理学几乎是一无所知,就算知道点皮毛,也是写到卷子上不得分的外行话。想要考研是因为女朋友研究生推免到了清华,所以我也想去北京,不想异地是决定考研去北京的第一动力;而选择心理学专业的原因主要是受身边人的影响,再加上自己一直对这种半理半文的专业有兴趣,就确定下来了。
  我大概是9月份才真正开始认真准备考研。我是个自制力很差的人,属于在暑假里是不可能学习的那种,那时在考研论坛上乱逛找人大心理学相关的学习资料,希望楼主发资料的人都在下面留了邮箱,这个时候勤思的马老师通过邮箱联系了我,询问我是不是需要考研帮助。最初怀着警惕我还把这当成了诈骗组织,但是几句交谈就能感觉到对方的诚意,第二天就被安利购买了勤思的网络课程。等勤思的资料一到手,尝试性的翻开学习几天后,我只有一个感受:如果这是全部考研内容而我需要自学的话,我还是赶紧找工作吧。好多人都说我什么复习太晚来不及了,人家9月份都已经是第二第三轮复习了你还是白纸,我第一次感到有点紧张了。这段时间我把专业课放下,用心准备英语,报名了勤思的10月份集训班,决定去勤思闭关集训1个月。
  集训前放弃专业课准备的考量是,既然作为心理学小白的我根本连抓框架都吃力,那就不如等专业人士来给我辅导效率更高。我的时间很紧迫,不容许做没有效率的事情了。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勤思一个月的闭关训练足够把我的专业课框架抓好、基础知识填入了。考研会考什么,怎么考,我应该把知识掌握到什么程度,如何在卷面上答题(这一点对理科生跨考心理的同学极其重要!用理科生的语言答题,三个字:不得分)。勤思一个月的集训,认真的听课学习,和老师沟通,完全可以把专业课知识掌握的八九不离十。再加上我之前准备的英语,11月份回到学校,用一个月时间攻政治,最后20天三科综合复习,平稳心态上考场,一场考研战役就结束了。
  是不是觉得看起来很简单啊,因为我只用了1个月时间就把6门考研专业课融会贯通了!在北京住了1个月每天上午8点到晚上10点的学习生活无间断,一开始有新鲜感还可以接受,越到最后越辛苦。枯燥加疲劳,让人很难坚持,上课的时候我都差点睡着(我可是一对一,只有我一个学生,老师正看着我呢!)。这种时候,一个最初的考研动力极其重要,为了去北京这个想法一直推动着我,让我在高压的学习中苦中作乐,一直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在勤思这里,付出努力就会有回报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这里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指导者,让我根本不会走哪怕一步弯路。许多给我上课的老师本身就是人大的在读硕士或者博士,他们不光给与我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关于考研的注意事项,老师们作为过来人也是对我帮助巨大,事后回想,如果我没有来勤思,我是绝对不可能最后被人大录取的,连初试的边都摸不到。集训生活虽然辛苦,但是看到同样和我为了未来勤奋学习的其他同学们,我也能打起精神来了呢。
  我的英语成绩是79。英语复习最重要的就是单词,100套阅读精读加往前10年的英语考研真题积累的词汇量基本可以应付考试,我大一裸考4级550分,大二裸考6级450,分,之后再也没碰过英语,水平基本是高中程度,每天做两个英语阅读加50个单词,3个月大概可以做到70分。
  以上就是我的考研经历加经验了,祝愿2017届考研同学有个好成绩,在考研的道路上得遂心愿。&
5、8月份备考,三跨考生,中科院383分录取
2016届勤思学员李同学考入中科院心理所(健康心理学)研究生
  班型:高分VIPA班 &总分:383  专业课:241
  此题源于雨水节气时看到的一段文章,此刻想来再适合考研不过了。三月大概是考研进行曲中最痛苦的时候,等待复试,等待结果。此刻依然坐在考研教室里写着这篇文章,而身边的人已经从16考研换成了17考研,心想如果去年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复习了,现在心情会不会更好些,然而没有如果。《我是歌手》踢馆赛时张信哲唱了平凡之路,歌词里满满都是最治愈的良药----冥冥中这是我唯一要走的路啊。
  回顾考研的这段路程,迷迷茫茫又坚定地走完了。对于一个跨考生来说,心理学对我像是迷一样的世界,也许对所有跨考生都是如此吧。在我迷茫的不知道从哪里开始复习时,是勤思辅导拉了我一把。从勤思胡老师为我量身选择班型,然后开始视频课程的学习,辅导员每两周一次的辅导,渐渐把我从一个没有任何基础的跨考生,到能基本掌握考试内容的准考生,我很感谢勤思的辅导和材料,感谢胡老师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感谢曹老师对我的教导,当然成功与否与个人的努力程度也有关。勤思的视频课程对于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帮助,前期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看视频和讲义上,将二者结合后能更好理解知识点。从基础课程过到提高课程,到后期的冲刺课程,很多知识点被老师提及了不止一次,听多了再自己理解一下就记住了,当然结合勤思的习题库更好。勤思教育再后期还寄来了中科院更针对性的讲义,和几套试题对我个人的后期冲刺有很大的帮助。曹老师每两周的辅导,不断地帮助我补缺补漏捡知识。在整个备战过程,勤思的辅导,胡老师对我关心与支持和曹老师对我的谆谆教导让我勇敢的打赢了这场战役,诚心感谢勤思教育。
  考研这条战线不用拉的太长,大概是大三的暑假开始吧(因人而异)。但在此之前你必须要做的是确定自己的目标,即考研院校和考研专业。你要在学校找一处安身立命之所,图书馆也好,考研教室也好,但请别是宿舍。此后你就可以开始过这样的生活了:早上7点起,8点开始读书,12点吃饭,1点午休半小时后继续读书,6点吃饭,继续读书至10点或11点,请别太晚。期间记得给自己补充能量: 水果、音乐和运动随君挑选。这都不妨碍学习,相反地,能适当提高效率。生活如此有规律的与书为邻的时候,记得每天把手机关静音,去除杂念。如果你能想象每天除了读书就是读书,那攻克下英语、政治外加专业课简直就是小事一桩。所以当你走上考研这条路,你就要对自己狠心点。当然并不是说我也是过了如此清心寡欲了半年时间。尤其是你以为自己坚持了两个月后,还有漫长的四个月等待你。所以秋天是消磨意志的时候,千万不能动摇。考研需要的不仅是学识,更需耐心和毅力。
  如果你已经打算考研,那下面大概是全文的重点。专业课的复习紧紧抓住勤思的节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调整复习方案尤为重要。由于我考的是中科院,9月才出的大纲,5本书其实主要涉及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统计心理学。教材重复的情况下,可以用复习间隙来弥补,一边是教材的阅读,一边又能补充知识漏洞。8月,在自己先大致阅读过一遍教材后,我便开始看勤思的视频课程,从最早的基础课程到后期的提高课程,帮助我对每一门课都加深了理解,特别是统计和实验。在看视频的同时结合讲义理解能做到事半功倍,因为讲义已经提到大部分的知识点,其他的一些小的知识点可以以笔记的形式补充在一旁。普通心理学主要是纯理论的内容,复习时主要掌握认知神经方面的内容;实验心理学的重点是实验设计方面;统计的学习要熟练掌握不同的数据类型用哪种统计方法来处理。英语是场持久战,抱紧真题和单词书就好。政治略显调皮,真正有用的材料大概10月才渐渐浮出水面,所以晚点复习也没有关系,重要是理解时事。要背诵的专业课材料请趁早,不要后面扎堆与政治一起折磨自己的大脑。如果你能做好的话,那已经成功了一半。中科院的复试其实难度较低,不必准备太多内容,重点在于你本科四年的积累,包括专业知识,言谈举止等,都会有吸引老师的地方。幸运的是我的本科学习的是生物,学科交叉让我有幸在心理所找到了立足之处。
  考研时光里还有一些很有趣的事情。我喜欢在天晴的时候到楼顶晒太阳,喜欢傍晚的时候看夕阳。偶尔和研友讨论福州的秋冬是如何让羊蹄甲和木棉花开了一树,甚至在夜里都能闻到浓郁的桂花香,而这并不是错觉。在白天一定找个机会在脑海里想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不然也许会在夜里睡不着。其他的时间就干干净净的专心读书吧。
  值得思考的两件事情:一是当你遇到难熬的时候,请暂时不要再看书了。出门呼吸下新鲜空气,风景是最自然的安慰,以及寻一场沉思。二是一定找位研友,偶尔互相切磋武艺,偶尔互诉衷情。最后一句话是:无论你选择哪一条路,请定一个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吧!
&综上只是部分,8月份、9月份备考考上北大、北师大、中科院、人大、华东师大不在少数,曾经有学生跟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有时候鸡汤看多了充满力量,觉得自己一定也可以,但也有弊端,忘却了自己的惰性,因为在成功的背后总是有数不清的汗水与艰辛的,所以如果你在这个时候开始,别忘记了,请对自己狠一点,加油!张老师期待大家圆梦~
文章来源: 勤思教育
你还没有登录,请先或!
工作时间:9:00 - 17:00
勤思李老师:400-
勤思办公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