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对上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率有规定吗

新规将降银行资本充足率1个百分点
对资本市场几无冲击-办法 资本市场 尚福林 资本充足率 银监会 银行资本 人民日报 上市银行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 资本约束-东方财经-东方网
新规将降银行资本充足率1个百分点
对资本市场几无冲击
日 08:41 来源:东方网 作者:苗燕 选稿:夏阳
  东方网6月12日消息: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尚福林称资本新规将降银行资本充足率1个百分点
  就最近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6月11日,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接受了《人民日报》专访。
  针对市场最为关心的新规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问题,尚福林表示,经过测算,《办法》实施后,主要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约1个百分点,大多数银行仍能达到监管要求。
  “加之设置了较长的过渡期,银行每年外部融资的需求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可控。”尚福林强调。
  《办法》规定,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需达到11.5%和10.5%。而截至2011年一季度末,国内银行资本充足率已达到12.7%,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3%。
  据尚福林透露,银监会前期对主要商业银行开展的定量测算显示,在上述《办法》实施后,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平均下降约1个百分点,大多数银行仍能达到监管要求。
  “导致资本充足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操作风险被列入风险监管框架。”据一家商业银行风险部的人士分析,上述《办法》对大型银行的影响最大。
  不过,由于《办法》设定了分年度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这为商业银行预留准备时间,还对部分计量规则以及达标过渡期作出调整,缓解实施压力。
  “《办法》不是造成银行资本缺口的首要因素,而恰恰是破解银行资本补充和建立资本约束机制的动态稳定器。”尚福林强调。
  不过,尚福林也表示,对于上市银行的融资需要,银监会将配合央行和证监会,推动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为商业银行主动调整资产负债表创造条件。
  另据记者了解,银监会已成立了“资本工具创新”课题组,就资本工具创新的配套政策进行前期研究,为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记者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证监会:十家上市银行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
中研普华报道:
相关研究报告
  对于将从优先股政策受益最多的商业而言,发行仍需等相关细则明确。
  昨日从一家优先股发行呼声较高的银行内部获悉,该行仍在等待中国银监会针对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具体实施办法,“证监会、银监会两边的文件都明确了具体规则之后,再做谋划。”
  3月21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优先股试点办法》明确,上证50指数成分股被纳入优先股试点,这也意味着,包括浦发、农行、工行在内的十家上市银行可以公开发行优先股。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办法明确唯有银行可以用发行的优先股转普通股。而据上述内部人士解释,根据银监会既有的政策,当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5.125%(或以下)的条件触发,银行的优先股可以转为普通股充当一般仅能通过配股获得的核心一级资本金。
  10家上市银行入列
  所谓优先股,是指在一般规定的普通种类股份之外,另行规定的其他种类股份,其股份持有人优先于普通股股东分配公司利润和剩余财产,但参与公司决策管理等权利受到限制。
  据一位熟悉优先股发行的知情人士介绍,银监会酝酿发布的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的文件或会包括银行发行优先股的条件、程序、资本计算办法、如何与2013年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衔接等内容。
  而在银监会相关政策明确之后,“首先需要做的是修改公司章程”,上述知情人士指出。
  该知情人士说,由于优先股是全新的资本补充工具,反映在银行的公司章程中,对股东类别也没有区分优先股股东与普通股股东,更加没有对触发优先股强制转化为普通股的条件的界定。因此,商业银行在申请参加发行优先股试点之前,须先要对公司章程进行修订,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并召集股东大会通过相关议案,然后报监管审批。
  此外,银行发行优先股还需首先得到银监部门的核准。
  从某国有大行相关业务人士处了解到,优先股的准备工作早就启动。此外,有媒体报道称,去年10月浦发银行曾表示该公司有意推优先股,这也使得浦发银行股价21日涨停。
  除了浦发银行外,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中,还有民生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银行、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银行、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九家上市银行。
  根据《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上述十家银行可公开发行优先股,而未列入上证50指数成分股的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或只能考虑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的方式补充一级资本。
  浦发农行有望拔头筹
  事实上,对包括优先股在内的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新型资本补充工具,银行已期盼许久。
  《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中,仅有商业银行可以优先股转普通股。其规定,商业银行可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监管规定,非公开发行触发事件发生时强制转换为普通股的优先股,以机构商业银行发行优先股补充资本的无须全部支付所欠股息。
  按国际惯例看,优先股的融资成本低于配股,而当满足一定的触发条件时,优先股可以转为普通股替代银行配股获得的核心一级资本金。综合《优先股试点管理办法》和此前银监会发布的两份关于银行资本管理和资本补充的文件,这个触发条件应为: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5.125%(或以下)。
  2013年起实施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将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划分为三类——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
  其中,核心一级资本通过净利润留存和配股融资的方式获得,二级资本通过发行次级债的方式补给。其他一级资本,按国际惯例,多用优先股、永续债(又被称为“永久债券”)的方式获得。
  在银行看来,优先股、永续债等用户补充其他一级资本的新型资本工具,其获取成本低于通过净利润留存和配股融资的方式补充核心一级资本的方式。
  中国银监会2012年底配合《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实行)》出台的《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工具创新的指导意见》明确,当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触发事件发生时,其他一级资本工具的本金应立即按合同约定转为普通股。转股可采取全额转股或部分转股两种方式,并使商业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恢复到触发点以上。这份指导意见同时明确,“其他一级资本工具触发事件”指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5.125%(或以下)时。
  上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并明确,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自2013年年末起,核心以及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达到5.5%、6.5%和8.5%,此后每年各级资本充足率分别增加0.4个百分点,至2018年末,上述三个指标分别达到7.5%、8.5%和10.5%。
  “我们缺的不是二级资本,也非核心资本。”某股份制银行的相关负责人此前接受采访时曾说,银行最需要补充的是其他一级资本。从补充资本的角度看,商业银行在能够使用二级资本的情况下会优先使用二级资本,能够使用其他一级资本的情况下优先用其他一级资本,最后才是核心一级资本。
  一长期跟踪银行业的分析师指出,由于上述《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商业银行的其他一级资本至多可占1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在过去【编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实施以前,即2013年以前】核心资本(即一级资本)里没有优先股、永续债等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银行就必须用自己的净资产撑到8.5%,而如果有了创新型资本工具,净资产提升到7.5%就够了,剩下的一个百分点由其他一级资本工具来填充,在此基础上,再填充2.5个百分点的二级资本便可以达标。
  对此兴业分析师吴畏判断,浦发和农行目前的一级资本充足率较低,有望率先通过优先股缓解资本压力,以支持其资产端的扩张。
本文分享地址:
随着中央、上海、广东等地国资整合动作先后展开,国资大省安徽国资改革的 …
2月21日,为配合《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大人民币使用的3 …
“投资瞄市场、工程促联合、劳务走高端、援外创品牌”是今年天津商务系统 …
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的排名,和作为支付货币的排名之间相当大的落差 …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黄金交易所理事长许罗德透露,目前上海黄金交易 …
近日来,阿根廷、印度、土耳其等新兴经济体的金融资产遭到大规模抛 …
去年黄金下跌曾引发大陆大妈们“扫货”一样,近半个月来人 …
运营公司: 办公地址: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深南中路东风大厦12层
邮编:518031 E-mail:
服务热线:(+86)6 06 96 56 29596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简称"") TM 旗下网站 传真:8
咨询QQ:918461页面执行时间:109毫秒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款比率表-宜人贷问答
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和存贷款比率表
问题分类:
请输入验证码
资本流动性比率指标是在侧重资产管理方针下,商业银行衡量流动性风险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该比例越高,表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越小,但同时也意味着其盈利能力的降低。其计算公式为: 1、人民币指标、本外币合并指标: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25% 2、外币指标: 外汇各项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外汇各项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60% 流动性资产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可变现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在人民银行存款、存放同业款、国库券、1个月内到期的同业净拆出款、1个月内到期的贷款、1个月内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其它经中国人民银行核准的证券。 流动性负债是指1个月内(含1个月)到期的存款和同业净拆入款。 2.不良贷款率指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占总贷款余额的比重。不良贷款是指在评估银行贷款质量时,把贷款按风险基础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是评价金融机构信贷资产安全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不良贷款率高,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大;不良贷款率低,说明金融机构收回贷款的风险小。 计算公式  不良贷款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各项贷款×100% 指标释义  贷款五级分类标准按照《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号)及《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及相关法规要求执行。
  正常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类贷款定义为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类贷款定义为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类贷款的定义为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类贷款定义为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对各项贷款进行分类后,其后三类贷款合计为不良贷款。
  各项贷款指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借款人融出货币资金形成的资产。主要包括贷款、贸易融资、票据融资、融资租赁、从非金融机构买入返售资产、透支、各项垫款等。 我国自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以来,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产质量考核为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率的双下降即所谓的“双降”,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上市的三个主要条件之一是不良贷款率必须低于10.6%。面对处置不良贷款诸多不利金融生态环境,有些商业银行“想方设法”扩大贷款规模,“稀释”大量不良贷款,从而实现快速降低不良贷款率目的。特别是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通过扩大贷款规模,“稀释”不良贷款效应十分明显,以至于二次突破央行宣布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全年新增贷款2.99万亿元,比年初央行确定的规模高出1.1万亿元,不良贷款率比年初大幅度下降。商业银行大量放贷的结果是助推我国经济过热,也可能导致商业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倒逼中央政府采取宏观调控。据初步测算,2003年我国商业银行因盲目放贷将新增1000亿元不良贷款。为了合理考核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避免商业银行为降低不良贷款率而盲目扩大贷款规模,有必要正确测算不良贷款率下降中分子与分母的真实贡献,即不良贷款和贷款变化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因素
  注: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
  经因素分解,2005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减少的影响,分母因素即贷款稀释效应较少。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3.79个百分点,贡献率为91.5%;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3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8.5%。从银行机构来看,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导致不良贷款率下降1.06个百分点,不良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货款率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贷款扩张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84.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22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08个百分点,其中,不良贷款的减少对不良贷款率下降的贡献率为73.3%。若不考虑中国工商银行因股份制改革,6195亿元不良贷款的政策性剥离和财务重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下降主要来源于分子因素即不良贷款下降,其中,不良贷款减少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5.61个百分点,而贷款减少导致不良贷款率上升0.16个百分点。[2]若剔除工行剥离和财务重组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44个百分点,贷款增加稀释不良贷款,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6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下降0.18个百分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上升0.58个百分点,贷款增加拉动不良贷款率下降0.52个百分点,两者合计使不良贷款率上升0.06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CAR), 也被称为资本风险(加权)资产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
  是一个银行的资产对其风险的比率。国家调控者跟踪一个银行的CAR来保证银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风险。
  资本充足率
  资本充足率(Capital adequacy ratio)
  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资本充足率反映商业银行在存款人和债权人的资产遭到损失之前,该银行能以自有资本承担损失的程度。规定该项指标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资产的过度膨胀,保护存款人和其他债权人的利益、保证银行等金融机构正常运营和发展。各国金融管理当局一般都有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监测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作为国际银行监督管理基础的《巴塞尔协议》规定,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其目标标准比率为8%。
  商业很行的资本充足率
  商业银行的资本,包括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核心资本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附属资本是指贷款准备金。在计算资本总额时,应以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加附属资本再扣除以下部分:
  (1)购买外汇资本金支出;
  (2)不合并列帐的银行和财务附属公司资本中的投资;
  (3)在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资本中的投资;
  (4)呆帐损失尚未冲销的部分。
  加权风险资产是根据风险权数(权重)计算出来的资产。1994年2月人民银行发布的《关于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通知》的附件二《关于资本成分和资产风险权数的暂行规定》,把金融资产划分为现金、对中央政府和人民银行的授信、对公共企业的债权、对一般企业和个人的贷款、同业拆放和居住楼抵押贷款等六大类表内资产,按风险程度设定风险权数。风险权数划分为0%、10%、20%、50%和100%五类,以此来计算商业银行的加权风险资产。
  除了《商业银行法》对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有规定外,人民银行在其与发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暂行监控指标》中更明确规定了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资本总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不得超过核心资本的100%。即资本总额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之间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8%;核心资本月末平均余额与加权风险资产月末平均余额的比例应大于或等于4%。
  计算公式
  这一段有大量行话需要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资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个银行的资本对其加权风险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CAR定义为:
  CAR=资产/风险
  风险可以是加权资产风险(a),也可以是各自国家调控者规定的最小总资产要求。
  如果使用加权资产风险,那么
  CAR = {T1 + T2}/a ≥ 8%.[1]
  后面那个不等号是国家调控者的标准要求。
  T1 T2分别是两种类型的可以计入总量的资产:第一类资产(实际贡献的所有者权益加上未分配利润),即银行不用停止交易即可以化解风险的资产;和第二类资产(优先股加百分之50的附属债务),停业清理可以化解风险的资产,对储户提供相对较少额度的保护。
  本地规定现金和政府债券没有风险,居民抵押贷款50%风险,其他所有类型资产100%风险。
  银行A有100单位资产,组成如下:
  * 现金: 10
  * 政府债券: 15
  * 抵押贷款: 20
  * 其他贷款: 50
  * 其他资产: 5
  又假设,银行A有95单位的存款。根据定义,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即5单位。
  银行A的加权资产风险计算如下:
  现金 10 * 0% = 0
  政府债券 15 * 0% = 0
  抵押贷款 20 * 50% = 10
  其他贷款 50 * 100% = 50
  其他资产 5 * 100% = 5
  总加权资产风险 65
  所有者权益 5
  核心资产充足率 (T1/加权资产风险) =7.69%
  尽管银行A看似有着高达95:5的负债-所有者权益比率,或者说,95%的资产负债率,但它的核心资产充足率则充分的高。此银行风险较低,因为它的部分资产比其他资产风险低。
回答者:g***6 |
中国银行业总体上看自我约束能力不足,不良资产占比高,经营风险大,各类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都较低。根据银监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03年末,中国11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7.35%,112家城市商业银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为6.13%。五家上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一些,但由于规模的扩张,资本充足率亦有不断走低的趋势:深发展2002年底的资本充足率为9.49%,2003年第一季度下降为8.89%,华夏银行资本充足率在上市前刚达到8.01%;浦发银行 2000年至2002年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 13.5%、11.27%和8.54%,2003年1月增发后,才又有所提高;民生银行上市前的 2000年6月,资本充足率为10.48%,上市后2000年末资本充足率猛增至21.45%,但一年后的2001年末,资本充足率又骤跌至10.1%,2002年末又降到8.22%,虽然2003年3月该行发行的可转债也全部用于补充资本金,但到6月30日,资本充足率仍降到了7.1l%。而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了加快股份制改造步伐,达到降低不良资产比率的“硬指标”,短期行为非常明显。在此环境下,加强银行资本充足性管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有利于银行间的公平竞争。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体系由三部分构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网点、客户资源、市场份额等各方面都具有绝对优势,同时还有国家信誉作保证,在同业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实力。如果监管机构不能做到“法律面前,行行平等”,国有银行在某些方面还拥有特权,就不可能形成公平竞争。各类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虽有较大差异,但达标与未达标的商业银行在业务范围、资产规模、费用支出和薪金待遇等方面却具有无差异性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其次,有利于控制信贷规模,提高资产质量。资本充足率作为一个“刚性”指标,会促使银行在资本不足时,积极消化不良资产,改变资产结构,减少风险权重资产,以达到8%的法定标准。即使资本充足,在资本一定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也必须根据此指标确定自己的业务规模。因此,资本充足性管制,有利于防止商业银行不顾自身实力,盲目扩张。正是由于这个“刚性”指标在中国被“软化”,才会出现商业银行一方面资本严重不足,另一方面为了近期目标(如稀释不良贷款率)而大幅增加信贷资产的情况。 第三,可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中介,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存款负债,其中储蓄存款约占全部负债的60%;另一方面,作为资金运用的资产业务将资金投向各种盈利性资产,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风险,一旦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它将面临着弥补损失和满足存款人流动性要求的义务。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可以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保障存款人特别是居民存款人的利益。 第四,有利于促进银行内部改革,改善银行的盈利状况。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自身积累两个方面,自身积累是内源资本,是商业银行通过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部分,在目前的财政收支状况下,现实的操作方法是商业银行加快内部改革步伐,提高盈利能力。 第五,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加强资本充足性管制,使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规模受制于资本规模,商业银行为了增加盈利必须另辟蹊径一一发展中间业务,从而有利于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产品、服务方式、服务手段等方面的创新,提高其竞争能力。
回答者:g***5 |
您目前处于未登录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