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乐世界漫画是阿弥陀佛花50劫造的,怎么是唯心净土

延伸阅读:
无相关信息【净空法师电视台答问】(4)「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视频+文字)-常念阿彌陀佛-微转化
常常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國土!緊跟淨宗導師上淨下空老法師學習佛陀教育,堅定信願!
如狼似虎的女人,怎么做,她才满意!
[广告]●●●●●●●●●●●
热门公众号Accounts
精彩内容热门推荐
每晚?零点?,给你不一样的惊喜!
网络天下奇闻,探索未知神秘世界!
wwwnxbbcom
宁乡帮()官方微信.分享宁乡精彩生活,衣食住行一网打尽!
陕西通,陕西人自己的吃喝玩乐平台
百媚千娇,风情万种!倾城倾国,佳人有约!丰乳肥臀、宅男女神!美女图片、美女视频、性感美女、风韵迷人!世界美女、国际美女、?环球?美女、?全球?美女大赛第一美女!天下美女尽在【?全球?美女网】 !
关注本号后,99%的人在这里收到你想要的福利视频!敬请留意保持关注状态,?女主角?会私信发你噢,么么哒!
jjfengshui
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天地人合一,是自然风水之法,也是人生和谐之法.
wei-rongxian
微容县时代,为容县商家提供微平台服务~
推动衢州阳光校园建设.打造阳光校园,培育阳光少年.
各种新鲜糗人糗事,瞬间雷翻你,专注生活中最尴尬的糗事,爆笑视频,爆笑短片,每天带给你轻松搞笑的新鲜快报
聊城最权威最专业的民生交流咨询平台.每日提供聊城突发事件、娱乐时尚、优惠促销、网上购物、母婴教育、生活实用信息等头条咨询!欢迎关注~
震惊事件,搞笑爆笑视频,神秘洞见.
【净空法师电视台答问】(4)「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视频+文字)
阅读&55246&发表& 07:12:46
敬请点击上方蓝色“常念阿彌陀佛”关注,回复&1&进入百度网盘,海量圣贤教育视频、MP3、文字等资料与您分享。视频(建议WIFI下恭看)时长56分钟答问学佛  (第四集)  1997/8  电视台  档名:24-007-0004   各位观众大家好,现在我们继续解答问题。   第一个问题有同修来问,他说:世界是怎么样形成的?佛教能够解释宇宙的由来吗?  有,而且解释得非常详尽。这些都散布在大乘经论当中,像《华严》、《楞严》,法相宗的《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这些大乘经论里面,说得很多、很详细,足够你去研究探讨。   第二个问题说:学佛的人火化之后捡出许多舍利,不知道什么叫做舍利?它又代表什么意义?  舍利是古印度话,就是梵语,翻译成中国的意思叫坚固子,也就是火化之后,有一种结晶非常坚固。而这种坚固子不一定是某一个部分集合的,譬如说骨骼里面有结成舍利,头发也可以结成舍利,血液也可以结成舍利,皮肉也能结成舍利,我们一般世俗人看是很不可思议。在从前火化之后捡到舍利,一般说法他的心清净,修行多少有一点禅定的工夫才有这个瑞相。但是在我们现代这个社会,好像火化之后,见到舍利是越来越普遍,舍利、舍利花,我们看到很多、听说很多,究竟是不是真正的坚固子呢?这个很难讲。真正的坚固子你可以用铁鎚去敲它,铁鎚能够敲凹,舍利子、舍利如如不动,那是真的。   在过去,倓虚法师在香港圆寂,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英国人感到很稀奇,就拿了他一颗舍利,真的用铁鎚去敲,下面垫的是钢板,上面用铁鎚去敲,果然敲不碎。这个铁鎚里头凹进去,舍利还如如不动,这是外国人看到,叹为稀有。一般捡的舍利,好像是舍利的样子,如果我们用力一压的时候,往往它就破裂了,由此可知,这不是真的。   现代这个社会,真的是世风日下,样样东西都有仿冒,都有假的。无论什么在日用吃的也好、穿的也好、用的也好,仿冒假的东西太多。好像现在   舍利也有假的,也有仿冒。因此火化之后,有没有舍利不关紧要。有舍利也并不表示他修行证果,只可以说他修行有一点工夫,不能代表他证果,念佛人也不能代表他往生。真正念佛往生,是看他临终的瑞相,从这上面来断定。舍利的意义并不很大,我们知道就好。   下一个问题他问:什么叫做宇宙人生的真理?这个真理在那里?  我们一般人都了解,宇宙万物有事、有理,事是形相、作用。这个事怎么发生的?那就是理。宇宙人生的真理跟宇宙人生的事实是表里的两边。佛出现在世间,教导我们整个的内容,也就是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这四十九年他到底讲的是什么?可以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宇宙人生的真相。你要能够了解这个真理,了解真相,你就叫做佛,就叫做菩萨;你不了解真理与事实真相,你就叫凡夫。所以凡夫跟佛菩萨没有什么差别,一个是了解,一个是不了解;换句话说,一个是明白人,一个是糊涂人而已。你懂得这些,你才晓得佛陀教育之可贵,佛陀教育的价值。我们应不应当学习,不必去问别人,自己就很清楚了。真理在那里?真理就在现前。理没有离开事,事没有离开理,理跟事是一体的两面,你要细心的去观察、去探讨。   下面一个问题他问的是:邪教、外道或正教如何来辨别?  关于邪是对正来说的。在佛法里面的定义,凡是教化,教化两个字比教学意思要深,教是教导,学是学习,完全是在修学阶段上来讲。但是说「化」就不一样,「化」是从成绩上来说,你教、学真的变化气质,古人的教学非常重视这一点。教学的成就是什么?变化气质,如果达不到变化气质,你的教学就失败了。佛法的教学更重视这一点,我们是凡人,如何能叫凡人变成圣人,这个就是教育起了作用。菩萨是圣人,佛是圣人,超凡入圣,功夫是在教学。如果你的教学与事实真相相应,就是刚才讲的,与真理、真相相应,不违背真理、真相,这就是正教;如果与事实真相相违背,那就叫邪教,这是正教跟邪教的辨别。   至于外道,这个意思又不相同。外道绝不是贬低别人,绝对不是轻慢别人。佛家讲外道,这个内跟外是讲心性,如果从心性当中求,这叫内学,佛教称为内学;凡是心外求法就叫做外道,这个意思一定要懂得。其实我们许许多多学佛的人,天天在读经研究经教的人,依旧是心外求法,那就叫外道。所以外道不是骂人,不是贬低人。凡是心外求法,你决定不能成就,譬如说断烦恼、修法门、成佛道,你要在心外去求是决定成就不了的。一定要从内心里面去求,才能够真正的解决问题,这个理很深很深。   如果我们不会,一定要靠外面境界,那就讲用心外求法,只有一个法门可以帮助你成就,那个法门呢?念佛法门。我们念阿弥陀佛,求阿弥陀佛来帮助我们,阿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这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能够往生不退成佛的,只有这一门,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可是你心外求阿弥陀佛,能往生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很低。所以西方世界佛讲四土三辈九品,用心外求法只能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往上去的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不行,那个用心外求法是决定达不到。但是我们不能到上面两层净土,到底下两层净土也算不错。到那个地方再进一步舍弃外道的理念,恢复到自性,然后才能帮你提升到实报土、寂光土,这是方便法。其他经教、宗派里面统统没有,唯独念佛法门,所以这个法门才能够普度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心缘外面的境界,几个人懂得心性,几个人能够向内学呢?太少太少了。念佛法门如果能够向自性当中求,那就是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如果用这个方法来修学,果报就在实报土、在寂光净土,跟修学其他一切大乘法门没有两样,这是难行道。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易行道,才能够普度九法界一切众生。这个是内、外,我们也要辨别清楚。   向下一个问题,他说:请师父开示三宝加持的意义?  三宝是佛、法、僧。加持,这是现在社会上很流行的一个术语,学佛同修都希望能得到佛菩萨的加持。加持有我们世俗里面所讲的保佑的意思,护念的意思。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三宝的加持是用什么方法呢?是用经典,佛在经典里面讲了那么多的道理,真实的道理,说了那么多的事相,教给我们在一切人事物当中,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学习,来面对着这一些状况,这就是加持。所以大家对于加持、保佑,千万不要想成了迷信,认为真的有灵界来暗暗当中保佑我们,你这么体会,就完全错了,你就心外求法。佛菩萨对我们的保佑、加持就是讲经说法。正如同一个学校,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加持,就是认真的教导,你从这个教导里面领悟、体会、觉悟,这才叫真正的加持。三宝就是佛、法、僧,它的内容就是戒、定、慧。戒是僧宝,定是法宝,慧是佛宝,定、慧可以互为体用,你说定是佛宝也可以,说慧是法宝也行,它都是通用的。戒、定、慧就是三宝真实的加持,不要错会了这个意思。你要如理如法的修学戒、定、慧,你就得三宝的加持。   下面有一位同修问:「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这一句佛号实在讲是被普遍的宣扬,特别是在我们台湾这个地区,诸位出门,到处都能够见到「阿弥陀佛」名号的贴纸。台湾实在讲是真正的民主自由开放,外国人虽然讲民主自由,你要是随便到处贴佛像,贴佛的名号,是决定不许可的,是犯法的。不像台湾,电线杆到处都贴得满满的,这个在其他地区是决定不许可的。因为到处都贴的有「阿弥陀佛」,所以大家对于这一句佛号印象就非常深刻,实在讲这是一桩好事情。纵然对他不能够理解,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耳根跟眼根是一样的。   这一句佛号的意义,那就太深太广了,我在此地略略的提一提。「南无」不能念成「nanwu」,现在我们念这个字南方的南,有无的无,你这么念法就错了。这个名号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一定要念汉唐时候的音,它才准确。那个时候人家念这个,他不念「nan」,念「na」;也不念「wu」,念「mo」;「namo」。我们今天这两个字念「namo」是念古音,阿弥陀佛。「南无」的意思是恭敬的意思,是礼拜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所以这两个字是恭敬之辞。我们顶礼、敬礼,我们皈依。「阿弥陀佛」(amituofo)是一个人的名号,西方极乐世界的导师。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要常常念这一句名号,恭敬阿弥陀佛,皈依阿弥陀佛,更鼓励我们发愿求生阿弥陀佛的国土,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成就圆满菩提,这是释迦牟尼佛对他学生最大的期望。  「阿弥陀佛」这句话的意思是「无量觉」,如果把它翻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量觉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觉,这个意思内容是太深太广。那么我们把它归纳起来,阿弥陀佛的意义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讲的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是无量觉的浓缩;如果把它再展开一点,那就是全部的《无量寿经》。我们可以说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注解,而《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无量寿经》还是一个略说,详细再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实实在在讲是《无量寿经》的详细说明。那么有没有更详细的呢?有,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细说。诸位要能从这个意义上去体会,你就晓得这一句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是整个佛法的总原则。佛教给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念到,一句也没漏掉,这个在佛法里面,可以说它做大总持法门。总持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总纲领、总原则,「南无阿弥陀佛」是整个佛法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受持这一个总纲领、总原则,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决定得成就,决定得生。这个是佛的名号简单的解释。   后面一问:出家学佛跟在家学佛,在成就上有没有高低的差别?  没有,决定没有。在家学佛跟出家学佛是平等的,无论是讲断烦恼、学法门、成佛道,没有两样。这个事实诸位可以在《华严经》末后这一品「五十三参」里面见到。这五十三个人都是法身大士,都是《金刚经》上所称的诸佛如来。而这里面五十三位以出家身分的只有六位,其余的全是在家身分,而且这个里面的人物,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能够作菩萨,都能够作佛,所以是完全平等,没有差异。出家跟在家不相同的地方在那里呢?那是个人的选择,正如同你在这个社会上,你读书,你选择的学科,有人喜欢读文学,有人喜欢读哲学,随你的爱好去选择。踏进社会,社会里面各行各业,也任凭你自己选择那一个行业。出家也是社会里面一个行业,这个行业就是续佛慧命,教化众生。要用现代的话来说,佛教是教育,我选择佛教教育这个行业。既然选择这个行业,就要担负起佛教教学的工作,使佛教育能够延续,能够发扬光大,我们将这个工作就做得很圆满,做得很好。差别就在此地。   还有一个同修问的问题,这个问题问得也很好。他说:念佛会念到打瞌睡,精神提不起来,身体支援不下去,要如何克服?  这是初学的人往往有这个现象,这种现象实在讲是功夫不得力,不是你才有这个现象,这种现象自古以来在初学这个阶段普遍的存在。释迦牟尼佛在世,他讲经说法大会里头也有不少人在打瞌睡。所以这是一般的现象,也可以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你不必忧虑,但是要用另外一个方法来克服。大概念佛念到打瞌睡,多半在止静的时候,就是我们常讲打坐的时候,打坐闭着眼睛念佛,没有多久就睡着,打瞌睡了,这叫昏沈。另外一个现象呢?坐在这里是坐立不安,就是妄念特别多,七上八下,这叫掉举。这都是用功不得法,功夫不得力,但是这两种现象一定要把它克服。   如果是昏沈,你就起来不要再坐了,起来干什么?经行,经行就是散步,散步念佛。或者用拜佛,恭恭敬敬拜佛,拜几十拜,拜一、二百拜,你这个瞌睡自然就没有,所以你要懂得如何来调适身体。如果是妄念太多,妄想纷飞,这个时候你就定下来,你可以打坐,用这种方法,精神着重在佛号,或者带一点观想也不妨,我们供的佛像,观想佛像,使你精神集中,你的妄想渐渐就会少。或者是观想佛在经上所讲的理论,讲的道理,总而言之把那个念头转过来,不要让杂念、妄想继续的去发展,这样就好。在佛经里面,「三十七道品」里面,七觉分就是讲求对治这两种毛病,它的方法很好。诸位可以把「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分里面所说的这种方法找出来看看,你好好的去研究,能够用得上。   下面有一个问题,他问的是:我们在家人如何在混杂的家庭中,脱离烦恼与无明?  这个问题很大,不容易答覆,也真的很难做得到。家庭是一个小社会,特别是现代的家庭,问题确确实实是多。古时候宗法制度底下的家庭,虽然有弊病,我觉得比现在这种开放式的家庭弊病少,现在的问题比那个时候还要多,还要复杂。你要说到底那一个好,那一个不好?这个话很难讲,没有绝对的标准。还不如由佛法因果的道理上来看,那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真正避免知见的分歧,能够得到一个圆满的答案。什么样的因决定有什么样的果报;换句话说,你没有能达到超凡入圣,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制度之下,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之中,你总没有办法脱离因果的定律,这个才是事实真相,这才是事实的真理。如果在家庭当中,脱离繁杂、无明,你一定要依照佛陀的教学去做,最重要的,忍辱,菩萨修行纲领里面布施、持戒、忍辱、禅定,这个很重要。真正依照这六度去做,你这两个问题都能解决。   布施是牺牲奉献,为家人服务,这是布施,我为家庭每一个份子工作服务,不求报酬。持戒是守法,所谓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无论做什么事情,有条理、有程序,丝毫不乱,规规矩矩的做,这个就是持戒。忍辱有耐心,能够忍让。然后讲精进,精进是天天求进步,今天过得比昨天更好,明天过得比今天更好。禅定是胸有主宰,不会轻易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样子你就能脱离烦恼,这些繁杂的事情,你就能够摆脱。末后是般若智慧,智慧能破无明,你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在应酬当中,面对着人事物这些复杂的现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丝毫不迷惑,这就是破无明。样样做得很周到、很圆满,你自然不生烦恼。所以菩萨行门当中这六个纲领,也是我们生活的纲领,非常有效果。   这些理跟事都很深很广,特别是在《大般若经》里面,讲得可以说是非常的透澈。但是《大般若经》分量太大,一般人很难读诵,部头太大。古时候这些大德也发现这个问题,所以将这部大经做了一个节要,里面重要的经文一条一条的节录下来,重复的、繁杂的尽量来避免,把它简化,变成了十卷,我们现在精装本一本。这个经就在这个面前,《大般若经纲要》,这是清朝乾隆年间葛慧居士编的。能够依照这本的理论、方法去修行,你这个问题就解答了。我们现在也在选讲这部经,分量还是太大,没有办法完全讲,只在里面挑选,挑选与我们日常生活有密切关联的,我们提出来研究讨论,对我们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一部很好的书。   下面有一个问题。他说:我是一个出家人,受不了环境的诱惑破了戒,该如何真正忏悔?  我想你这个问题,也是现代社会一个共同的问题。不过你很难得,你能够说出来;许许多多经不起诱惑破戒的人,他不好意思说出来,不敢面对现实,你能说出来已经算相当不错了,相当的难得。谚语常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明白这几句话的道理,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忏悔法。其实佛家在行门当中,严格的来说,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就是修忏悔法,忏悔法里面最重要的,就是改过自新。我在过去讲经的时候也常常提到,佛家有许多术语,但是许许多多的术语现代人曲解它的意义。譬如我们常常听到的「开悟」,什么叫开悟?忏悔,什么叫忏悔?看到这个开悟觉得很玄,很不可思议,好像一开悟一定就有神通,就有特异功能,会联想到这些,其实不是的。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就开悟了。一般人自己犯过,不晓得自己的过失,迷惑颠倒,佛没有办法帮助他,佛能帮助谁呢?能帮助那些自己知道自己犯过的人。我讲解开悟,就是这个说法,你知道你自己犯过,你就觉悟,你就开悟。你能够把这些过失改过来,以后不再犯了,这就是真实的忏悔,这叫修行,功夫!你真有功夫了。希望大家对于这些名辞术语不能够曲解,不能够错解。   佛经我们展开经卷,你第一个看到的是「开经偈」。这个「开经偈」是唐朝武则天做的,实在做得太好,后世的这些祖师大德们想再做一首,都比不上她,做绝了,所以一切经典都用她的「开经偈」。偈里面虽然只有四句,讲得很清楚,「愿解如来真实义」,说得好!你不能把佛的意思曲解了,不能把佛的意思错解了,你要求佛的真实义。修行就是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行为说之不尽,经论当中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你身所犯的,口所犯的,念头所犯的,总不外乎这三大类,所以叫身、口、意三业,业就是造作。用身、语、意就把所有一切行为都包括了,这个行为里面有正确的、有错误的。与宇宙事实真相相应的,这是正确的;相违背的,就是错误的。如果你发现错了,你把它修正过来。  譬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这是正确的;我们用虚妄心,这是决定错误的,假心假意对人、对事、对物,错了。发现这个错误就是开悟,就觉悟了。从今之后,我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我绝对不用妄心,人家用虚情假意对我,我用真诚对人。那这样说起来,我们不是吃亏了吗?可是你要晓得,你的目标是希望作佛、作菩萨,希望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没错!我的确是这个希望。你要达到这个愿望,真诚心才能达到,虚妄心是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了解这一个事实真相,我们晓得,我应该怎么做法,别人骗我,我不骗他,他骗我,他搞六道轮回;我不骗他,我要超越六道、十法界。这个样子做才心安理得,纵然吃亏上当也不在乎。那个不肯吃亏上当的,继续搞轮回;我们愿意吃亏上当,轮回就搞这一次,下一次不再搞了,想想还是值得,还是殊胜,有真实的利益。   佛教这么多的经论,里面讲这么多的道理,这么多的方法,实在讲是太多太杂了,如果不把它理一个头绪,掌握一个纲领,我们真的是难修,我们怎么做法,从那里下手?我归纳成十个科目二十个字,这容易记。时时刻刻、在在处处,用这十个标准来修正我们的行为。第一个是真诚,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用真诚心?第二个清净心,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有没有被污染?污染就不清净,什么是污染呢?喜欢的就起贪爱,不喜欢的就讨厌,你就被污染。换一句话说,你在境界里头就失去了自主,被外头境界诱惑,就像你讲的破了戒,所以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自己的清净不染。第三平等,平等就是没有高下,你的心才能得定。第四个正觉,真正的觉悟,绝不迷惑。然后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面,生起大慈悲心,关怀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肯尽心尽力帮助一切众生。你有这五种心,这是好的,这个是正确的,没有错误,我们用这个标准。   在事上,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事相上面我们也有五个项目,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什么叫看破呢?真理、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你不会把这些事相放在心上,这叫放下。放下不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放下之后,你会做得更认真、更努力,为什么呢?你要表演一个好榜样,让一切众生向你学习。所以你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认真负责,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快乐!所以你的生活是自在的、是潇洒的、是快乐的。自在、随缘,随缘就是不作意,是说不会有成见,我一定要这么做法,一定要那么做法,那就错了,你就不自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情趣。我们在生活当中,能做到自在、随缘,那就快乐无比,这是讲我们这一生真正得到了幸福美满。   这种幸福、美满如何能保持到永恒?那你一定要念佛求生净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这个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就得到永恒。如果不往生净土就非常困难,你这一生得到,来生怎么办?来生一投胎就有隔阴之迷,前世所修行的忘得干干净净,又怕随着环境迷惑了,又造作罪业,这个事情就麻烦。所以最后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你才得到大圆满,彻底究竟的圆满,这叫真实忏悔,究竟圆满的忏悔。出家人应当这样学法,在家学佛也应当如是学。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谢谢诸位收看。相关阅读(点击以下标题直接打开):延伸阅读(点击以下标题直接打开):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直播台净空老法师讲经:http://www.amtbhk.net/livetv?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恭看今現在說法凈空老法師直播:/hkplayer/livetv.php恭看華藏凈宗弘化網凈空老法師講經直播:http://edu.hwadzan.net/livetv微信平台:常念阿彌陀佛 微信號:ccnamtf长按二维码识别,感恩添加关注:普为父母师长、历劫冤亲以及一切有缘众生回向: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欢迎转发,阿弥陀佛】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恭看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直播台净空老法师讲经
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常念阿彌陀佛》,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且版权归属微信公众号《常念阿彌陀佛》。
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西方极乐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