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治疗2个月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刚办好几天,请问大家以前治疗的钱能享受建档立卡贫困户户的比例报销吗

内江为贫困人口发放《就医优惠证》 住院报销比例提高5%
责任编辑:郑玮
6月29日下午,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平湖村,48岁的村民张秀在院坝内给散养的小鸡喂食。
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慢性胃炎等疾病,张秀丧失了干重体力活的能力。80岁的老母亲张淑英也常年患病在身,一家4口人只有丈夫在镇上打零工,每月有2000元的收入。“天天都这样病起,心里焦得很,每个月还要花1000多元买药。”张秀说。
这样的情况,使张秀一家成为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在1个多月前领到了《内江市农村贫困户就医优惠证》(以下简称《就医优惠证》)。
据悉,《就医优惠证》以户为单位,对该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这是内江为解决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推出的主要措施,最终实现个人承担政策范围内不超过10%住院费用的目标。
贫困人口有了《就医优惠证》
截至去年底,内江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301个、贫困人口9.5万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到84%,就医费用成为贫困家庭主要开支。
近日,内江印发《内江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医疗扶贫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户为单位,对全市35224户贫困户发放《就医优惠证》。
该市扶贫移民局扶贫科科长陈才良介绍,凭此证件,贫困人口住院不再预付费,“这个证件就像贫困人口的‘新身份证’,拿着它去住院,可以享受相应的政策补贴,非常方便。”陈才良说,贫困户住院治疗,在县(区)级新农合定点医院,门槛费由400元降低到350元、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在乡镇卫生院,门槛费由100元降低到50元、报销比例由85%提高到90%。
5月22日至23日,张秀因为慢性胃炎在全安镇卫生院住院两天,共花费1384元。按照新的医疗扶贫政策,张秀在原有新农合的基础上多报销了95.6元。
同时,全安镇卫生院还对收费系统进行了改造,贫困户只需缴纳自己承担的费用即可,不再需要预付一定费用。“以前村民来住院,会根据预估的费用提前交‘押金’,一般在1000元左右,等出院时再退还政策范围内报销的钱,而贫困户往往一时间又拿不出这么多钱。”该院院长陈兵说。
对此,张秀感受强烈,“我一年要住好几次院,以前要找亲戚朋友借钱先垫着,等报销完再还。现在不用担心这样的问题。”
“家庭医生”定制治疗方案
据悉,医疗扶贫优惠政策限于县(区)级新农合定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并没有将省级和市级医院纳入。内江市卫计委基层卫生科科长赵静说,这样的设计主要出于两方面考虑:财政资金承受能力和分级诊疗的原则。“大医院比基层医院费用要高,而内江本身财力比较有限。贫困户大多患的是慢性病,在基层医院能解决,如果遇到大病可以申请国家专项补贴。”
发放《就医优惠证》也让优惠政策在执行上更具操作性。每个月底,相关部门会对基层医院提交的上月报销明细进行审核。涉及到贫困户的,必须提供《就医优惠证》复印件。在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尚未与医疗系统全面对接的情况下,可有效分辨真伪。《就医优惠证》内页还注明了优惠政策5条核心内容,方便贫困户查看。“书读得少,不清楚有哪些政策,村里干部讲了几次也记不住。现在有空时拿出证件翻一翻,不懂的时候问问女儿,很方便。”张秀说。
此外,内江还计划对全市9.5万贫困人口进行免费体检,对重特大疾病、慢性病患者实行“2+1”帮扶政策,即一名医生和一名基层干部联系一名病人,个性化制定管理方案。
目前,全安镇正抓紧制定免费体检实施方案,内江市要求在8月底前完成该项工作。“根据体检结果再筛选需要重点帮扶的贫困户,确定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和治疗方案,并定期根据病情变化进行调整。”赵静说。(记者 张啸)
责任编辑:郑玮
来源:四川日报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贫困户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 嘉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贫困户有了基本医疗保障
合作医疗保险费政府“埋单”,报销额度高于普通参保对象10%
&&&&&日 08:37:40&&&&&&&&&&&&&&
  本报讯 “如果没有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我儿子的病就有可能得不到治疗。”近日,洪合镇泾桥村残疾人金来观感激地告诉记者。老金的儿子因患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前后3次治疗共花去医疗费3.8万多元,但由于参加了由政府“埋单”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真正自掏腰包的钱并不是太多。原来,秀洲区的残疾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政府“埋单”,同时还可以享受高于普通参保对象10%的报销额度。
  区有关部门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区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363户、4458人,低收入家庭920户、2803人。近年来,秀洲区居民尤其是低保户、低收入家庭因病致贫现象有所增加。这些困难家庭平时依靠政府救济金维持生活,家庭成员患病时因无钱及时治疗,往往是小病拖成大病。部分特困户家庭成员患病后,因交不起住院费,延误了治疗。此外,一些原本条件还不错的家庭,因有人突患大病或遭遇事故,需支付高昂的医药费,生活陷入困境。
  这一现象引起了秀洲区人大常委会主任胡建丰、副主任冯华明等的关注。经调研,他们认为,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扩大大病统筹范围是减少因大病造成新的贫困户和困难户的关键。为此,区人大牵头组建了专项工作小组,并责成区人口计划生育与卫生局、区民政局、区财政局等部门落实。区有关部门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了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医疗救助资金的投入力度。对低保对象和残疾人个人需缴纳的合作医疗保险费用,全部由区、镇两级政府承担,确保困难群众享有最基本的医疗保障。同时,从2005年开始,全区低保户和低收入家庭手头多了一张价值500元的“医疗救助卡”,解了不少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如今,降低救助“门槛”、提高救助比例,已成为缓解困难家庭“看病难”问题的有效方式。原先1000元以上才能享受救助的条件已降低至目前的300元,最高40%的救助比例则提高到了60%,并将门诊费用纳入救助范围。今年1月至7月,全区普通门诊报销17642人,报销金额达160余万元。对器官移植、血透、骨髓移植等患者实行每月500元至1000元的定向救助,避免因医疗费负担而成为新的贫困户。
来源:嘉兴日报&&&&作者:记者 沈洁 通讯员 关芳&&&&编辑:杨枫&&&&责任编辑:杨枫当前位置:&&&&&&
去年,顺昌为4883名贫困人口办理“综合保障保险”——政府兜底,贫困户看病“定心”
[福建日报]&&
字号:&&|&&
  2日一大早,顺昌县埔上镇上丰村村民郭祖全像往常一样开始干活了。作为村里的保洁员,春节虽没假期,但想着脱贫后的新生活,他浑身就有了劲。去年,女儿顺利考上重点大学,自己每月有了约1300元的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因县里给他投保了“贫困户综合保障保险”,使得刚脱贫的他不用因病返贫。
  今年53岁的郭祖全一家三口人,妻子因病每日需服药治疗,女儿在上大学。作为顶梁柱的他,腰有旧伤,只能靠打零工维持一家生计。去年,一场疾病向他袭来:9月的一天,他腹痛难忍,被紧急送往医院救治,经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两次住院共花了26450元,报销后,他自己要掏15277元。
  正当他一筹莫展之际,村干部送来好消息:“县里给你投了保,你那1万多元医疗费有着落了。”在县、镇、村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很快提交了材料,办好手续。1月26日,他到银行一查,一笔15277元的款项,已在1月14日一分不差到账了。
  “全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因病或因残致贫的占62.5%。2015年,有700名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共花费1066.32万元,在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民政补助、大病保险后,仍需自费352.76万元,其中自费3万元以内的有679人。”顺昌县脱贫攻坚战指挥部指挥长、县委常委詹旭斌介绍。
  为减轻贫困户看病负担,防止其因病致贫、返贫,去年,顺昌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按每人每年保费300元标准,投入约150万元,与人寿保险公司签订建档立卡贫困户健康保险合同,为全县4883名在档贫困人口统一办理“贫困户综合保障保险”。
  这意味着,顺昌在档的贫困人口看病时,在享受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民政补助、大病保险之外,还将获得最高3万元的兜底补助,若贫困户发生意外致残或身故,最高还可获一次性5万元理赔。县里还按每人每年保费100元的标准,为16-60周岁的1456位贫困女性办理最高可获赔4.7万元的“女性安康保险”。
  据测算,顺昌这一举措,一年可为贫困户节省看病支出300多万元。(本报记者 吴柳滔 通讯员 郑金富 廖晨星)
附件下载:
相关链接:
查看“ ”相关链接
推荐给您的朋友:贫困户乐享“医疗红利”-专题新闻_华商报电子版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社长:周怀忠
您的位置:
贫困户乐享“医疗红利”
为所有贫困人口购买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对大病患者实行“四道防线”,自付金额降到10%以下;到镇卫生院看病,全额报销贫困患者门诊一般诊疗费,取消住院起付线;对因病致贫家庭建立健康扶贫档案,对所有贫困人群每季度随访1次,对因病致贫户每月随访1次…… “没有健康,贫困人口不可能摆脱贫困奔小康”。陇县县委书记杜长生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者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4%。针对这一实际,从去年起,该县探索实施“健康扶贫十项行动”,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四道防线”让群众看得起病 “前阵子我住院花了两万多元,自己仅掏了1000元,其余的国家全掏了,党的政策就是好。”陇县河北镇兰家堡村11组69岁的老人赵有太激动地说。这是陇县健康扶贫“四道防线”给贫困群众带来的实惠。 “贫困群众患大病可报销3次医疗费,还有民政救济。”县卫计局局长陈江福介绍,贫困户赵有太因患肺部恶性肿瘤,看病共花2.37万元,按照县上“合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救助”的报销模式,共报销2.26万元,病人只掏了1084元,个人负担费用不足5%。 健康扶贫,就是要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后,陇县逐年提高医疗费用报销限额,以保障大多数群众就医需求,但对于癌症等大病患者依然是杯水车薪。 为解决重大疾病患者“看病难”、“因病返贫”,该县在对农村A类低保及农村五保户个人缴费部分全额补助外,今年为全县1名贫困人群购买了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同时,与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制度相衔接,当年又出台大病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在享受基本医疗政策报销和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补偿后,医疗费用支出仍存在特别困难的大病患者,再由民政部门给予救助,构起贫困户治疗费用报销的“合疗+大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救助”“四道防线”。 “环环相扣惠群众。”陇县探索推行的医疗保障救助体系,大大减轻了农村患大病贫困群众的负担。这项医疗保障救助模式自今年1月运行以来,已有24名大病患者从中受益,大病患者自付金额全部降到了10%以下,极大地减轻了贫困患者负担。 让贫困户看病越来越方便。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治疗可以先诊疗后付费,在县级医院设立“一站式”综合服务窗口,在定点医院实现医保政策、救助制度“一站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服务。同时,县上对到镇卫生院就诊的贫困患者,全额报销门诊一般诊疗费,取消住院起付线,住院费用报销提高到90%。并对按规定转上级医院治疗的参合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救助起付线降低了62.5%,22种门诊特殊慢病封顶线提高20%,贫困儿童5种重点疾病免费治疗,11种重点疾病在县级医疗机构初步治疗后,转省、市级医院分类救治等。通过综合施策,贫困户医疗费用支出大幅降低,贫困患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贫困群众看病贵难题明显得到有效化解。健康管理 为群众精准施治 “你这个病,吃饭要少量多餐,不要做剧烈运动,不要乱用药,更不要加大药量……”这是5月13日温水中心医院医生保广文,给自己包联的该镇温河村5组肾功能障碍患者严天林上门进行体检和健康生活指导服务。 像严天林一样,县上还对因病致贫的人建立了家庭健康扶贫档案,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些“家庭医生”坚持每月至少上门服务一次,为群众提供诊疗、免费健康体检、康复指导、健康教育、科学就诊引导等个性化服务。 同时,县上组建了87个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坚持对贫困人群每季度随访1次,对因病致贫户每月随访1次,随时掌握病情变化,调控健康扶贫工作措施。县上还组建了巡回医疗服务队,为偏远山区群众、残疾人、卧床不起的患者提供上门诊疗服务,方便群众就医。截至目前,全县签约医生和医疗服务队,已开展上门服务21568人次。 因病施策是陇县健康扶贫当中的一个亮点。县上根据群众体检结果,对4167名因病致贫家庭,按照可治愈患者、可防控患者、重点患者三类,实施贫困人群分类管理,为贫困人员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台账,从而准确掌握其所患疾病、家庭经济状况、医疗费用开支等情况。同时,分别制定健康管理方案,实行精准预防,纳入保健管理。对慢病和重点疾病患者,加强防控宣传教育,提醒合理膳食、适当锻炼,做好用药指导,增强预防和康复能力。对地方病和结核病进行免费预防治疗,对传染病实施定向防控,不断提高群众健康水平,让每个病人得到个性化治疗。对贫困户中的高血压、糖尿病和其他急、慢性病患者,实施“2+1”精准管理,即由1名预防保健员和1名乡村医生负责管理1名患者。 天成镇张家山村贫困户王广勋在体检中查出患有高血压疾病,村卫生室随即对其进行“2+1”管理,定期测量血压,服用降压药,开具清淡饮食清单,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关口前移 让群众少生病 “大家平时大鱼大肉少吃点,每天多走走路!”5月14日,在天成镇张家山村,该镇卫生院组织的医疗服务队正在对群众进行“健康讲座”。据悉,在陇县贫困山村,这样的讲座今年已举办130多场。 “健康扶贫,不仅要治病,更重要的是预防疾病,确保群众健康。”县长赵甲宏说,在解决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工作中,县上先后实施综合健康服务“到家”、重点疾病防控“到角”、计生关怀扶助“到户”、妇幼健康服务“到人”、医疗费用保障“到边”、医疗扶贫救助“提标”、医疗服务体系“到底”、卫计信息工作“触网”、卫计人才“升级”和环境卫生整治“雅村”十项行动,把优化环境、解决群众少生病、不生病放在健康扶贫的首位,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同时,县上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优化环境、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全县投资4.8亿元实施生态雅村强基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改水改厕和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活动,依照“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模式,分类减量处理生活垃圾,100多条溪河污染得到遏制。投入上亿元,解决了农村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 “没有农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确保群众健康,不仅要让疾病得到治疗,还要从源头抓起,关口前移,抓好预防和保健工作。除了搞好环境卫生,县里还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投入4740万元,在158个行政村建立了群众健身场所。 通过综合施策,使贫困患病群众真切感受到了健康扶贫的“红利”,有力助推了该县脱贫攻坚进程。 梁会平/文
新闻热线:029-
铜川特快:
咸阳特快:029-
汉中特快:
安康特快:
延安特快:
榆林特快:
渭南特快:
商洛特快:
国内统一刊号 CN61-0053
报社地址 西安市含光北路156号
新闻热线、内容纠错电话 029-
发行投递、投诉 029-96128(市话收费)
广告部电话 029-
copyright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sp服务代码 陕卫网审[2010]第0062号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陕网文许字[7号
新出网证(陕)字006号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档立卡贫困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