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皈依证有什么用及真修行

更多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感谢您阅读何为真正皈依三宝?何为真正以戒为师?何为真修行?何为真依法?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由网友投递产生,如有侵权请联系 ,会第一时间为您处理删除。什么是三皈依_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 弘善佛教网
当前位置: >
什么是三皈依?如何才算是真正的皈依?
发表时间:
作者:未知
【何谓三皈】
  ,即是,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与「归」同义,是回头的意思;『依』即依靠。从何处回头?依靠什么?「佛、法、僧」是我们的依归,之标准。好比上学,首须办理注册手续。我们进入,希望正式接受教育;法师即代表,将的指导纲领传授给我们,称之为「三皈传授」。我们接受三皈,从今而后,依照「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三大纲领来修学,即是真正的,佛陀的学生。
  三宝,是佛、法、僧。从内涵而言,有三宝;从形象上说,有住持三宝。自性三宝--觉、正、净,是教学的总纲领;住持三宝--佛像、经典、众,则是提醒我们念念不忘自性三宝的形象代表。
  学佛修行,行为之、邪正必须有个标准。「三皈依」是最重要的标准,学人从初发心至,均不应违背。
  何谓「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行为非常之多,佛家将我们所有行为,归纳成三大类。第一、身体的造作,称之为「身业行为」;第二、言语,称为「口业行为」;第三、心思,也就是思想、见解,称为「意业行为」。身、口、意三类,即可包括我们一生无量无边的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譬如身体做错事,言语说错话,心里念头不正,均属错误行为。行为有了错误,必须立刻修正,此为「修行」真正的定义。所以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只有在佛堂面前敲着木鱼念经、,才是修行;当然这也是修行的一种方式。可是修行真正的意义,在于修正我们自己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
【自性三宝】
  《》云: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
  ◎自性佛宝
  「佛」是、之意。「皈依佛」即是从迷惑颠倒回头、回归,依靠自性觉;换而言之,「觉而不迷」即是皈依佛。
  何谓「觉」?何谓「迷」?佛在经典里所显示的,如《》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皆是佛菩萨,他们所表现的,是我们日常中所接触到的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等各种身分。这些善知识,同样穿衣、吃饭、上班、工作、应酬,看来似乎与我们并无差别。实际上,确实大不相同。凡夫于生活、工作、应酬中,日日生;佛菩萨于生活、工作、应酬中,心地清净,日日生智慧;此即凡圣迥然不同之处。
  正如惠能大师至黄梅参礼五祖时所说:「心中常生智慧」。我们读到这一句话,感触很深。惠能大师心中常生智慧,我们心中常生烦恼。觉者的智慧如何生起?凡夫的烦恼从何而来?佛于《华严经》上说得很清楚:「一切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执着而不能」。故知,烦恼是从妄想、分别、执着而生。我们穿衣、吃饭有妄想、分别、执着;每一天上班工作也有妄想、分别、执着;待人接物还是有妄想、执着;在境缘中生烦恼、生七情五欲、生贪、_、痴、慢,烦恼永远不断。由此可知,妄想、分别、执着是心,轮回由此造成。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应酬,造轮回业;轮回心造轮回业,即是「迷」,迷惑颠倒。
  发心学佛,我们从迷惑颠倒回归,依靠自性觉。「自性觉」是、菩萨心、菩萨行,能超越世出。「佛心」是什么?轮回心反过来,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即是佛心。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的生活是菩萨行,每天上班工作也是菩萨行,日日应酬不断还是菩萨行。「觉、迷」的关键就在此地,「凡、圣」不同之处亦不离此;最重要者,即是转念头。
  「真心离念」。「念」是妄想、。真心是清净心,无有妄想、妄念。以清净心生活,生活清净;清净心工作,工作清净;清净心应酬,应酬清净,无一不清净。心清净,则身清净;身心清净,则国土净。故知「回头」,从何处回头?从观念上回头。
  也许有同学说,「如果不想,工作还能做得成吗?我的工作需要思考。」没错,当我们工作时需要思考,则尽管思考;工作时,则不需再思考。若放下工作后再继续想,即是妄想。因此「念」有妄念、有。「正念」是对本身工作范围之内的;工作范围之外,则不需再想它,与我不相干。如此,我们的工作能做得好,烦恼少、妄想少,则智慧增长。智慧增长,工作就会很顺利,会做得格外好,生活也会更愉快,故能增长智能。我们也应学习惠能大师,「心中常生智能」。
  现在我们做种种工作需要思考,这是习气。若真正修行,这种思考的时间会愈来愈短,思考的程度会愈来愈淡薄。功夫成熟,智慧现前,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均不需思考。目前我们的智慧未现前,虽离不开思考,但应缩小思考的范围,减轻思考的程度,让我们的智慧逐渐往外透露。如果想得太多、太远、太深,妄念障碍了智慧,真实智慧则完全无法向外透出。
  简而言之,从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回头,依不分别、不执着、不起心、不动念,是则名为「皈依佛」。
  ◎自性法宝
  「法」是正确的思想、见解,所谓「正而不邪」。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靠自性正知,称为「皈依法」。
  《华严经》云:「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故知,我们的妄想、分别、执着没放下,所有的想法、看法全属错误。所谓错误,即是与宇宙的真实相不同,违背一切众生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因此,对初学者而言,一定要依靠经典;经典所说,均是诸佛菩萨的看法、想法,是宇宙人生的真实相。我们依照经典修正自己错误的想法、看法,换句话说,佛在经上教我们怎样做,我们就老老实学着怎么做,这就对了。
  由此可知,「皈依佛」是总纲领,是原理原则,「皈依法」则是从日常琐碎事相上,教我们如何修学,遵守佛陀教诲。
  佛的经论很多,我们是不是每一部经都需学习?不需要。我们在经典里看到,一个人有困难、有迷惑,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教他解除迷惑颠倒的方法,告诉他离苦得乐的方法,以后记录下来即成为一部经。可见得他就是从一次的指导得利益,解决问题。一部经典即够,不需太多!这是决定正确。关键是,现在我们没有遇到佛,这么多经典,我们应依靠哪一部最好?这是很现实的问题,也是很困难的问题。
  《大集经》云,「时期,成就;像法时期,成就;末法时期,成就」。这是佛为后来的学生所做的指示。特别是我们读了净宗经论以后,仔细思惟研究,确实有道理。因此在「法」里,我们皈依净宗经典,也就是在无量经典中,我们选择净宗「五经一论」。这六本的分量都不多,足够我们一生受用,决不可轻视。
  《观无量寿》是净土五经之一,佛在介绍净宗修学方法前,特别提出「三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说明净业三福,是十方三世诸佛成佛必须具备的条件,换而言之,是修学各宗各派、无量经典法门必备的基础。三福第一福是人天福,所谓「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选择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教学的基础课程为扎根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集大成,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的落实;《》为『慈心不杀』的落实;《》则说明如何「修十善业」。今日我们发心学佛,若能真正重视《弟子规》、《太上篇》、《十善业道经》的基础,落实于日常生活中,对往后修学提升境界,大有助益。特别是《弟子规》,更为基础中的基础,根本中的根本;发心学佛者必须按部就班,循序而进,身体力行,决不可忽视。
  ◎自性僧宝
  「僧」是清净之意,所谓「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皈依僧」是从一切染污,自私自利、七情五欲等回过头来,依自性清净心。
  何谓染污?譬如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心为外境所牵,而起贪、_、痴、慢,五欲六尘的感受,即是染污。换而言之,使我们心地不清净的境缘,统称为「染污」。发怒是染污,也是染污,中国人常说的「喜、怒、哀、乐、爱、恶、欲」,都使我们不能保持心地的清净平等。所以佛教我们从七情五欲种种染污中回过头来,保持心地清净。「净而不染」名为「皈依僧」。
  「僧」除了清净,还有「」之意。皈依誓词中,「皈依僧,众中尊」,「众」用现代话说,即是团体、社团。这世界上的社团很多,从小处说,一个家庭即是一个社团,一个团体。佛告诉我们,学佛的团体在所有一切团体中,最值得尊敬与赞叹,为什么?它是模范社团,可以做所有社团的榜样。它的特点在那里?即是大家都能和睦相处,修学「六和敬」。如果不修六和敬,则非是和合团体,不名为「僧团」。
  何谓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
  「见和同解」。即是今日所谓的建立共识,大家有共同的见解。这个见解即是我们学佛的目标--求「无上正等正觉」;修行的纲领是「觉、正、净」。无论选择哪一宗、哪一派,显教、密教,这是我们共同的见解、共同的认识;凡是三宝弟子,思想、见解一定要建立在这个标准上。
  「戒和同修」。「戒」是法律,持戒即守法。佛教我们不、不偷盗、不邪淫、不;这是一定要遵守的。除此之外,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风俗、观念,均不应违背。佛云:「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弟子处世,一定要维持社会的秩序,尊重一切众生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不可任意破坏,此即「戒和同修」。
  「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大家居住在一起,无论是佛教的团体,或者是一个家庭,身、口、意三业,都应和合无诤,彼此忍让尊重,互敬互助。
  末后一条是「利和同均」,就是我们大家的生活程度要接近,要接近一定的水平。
  故知,所谓「僧团」,必定是整体的,不能分化,不应分散;「六和敬」是佛弟子的团体,无论在家、出家都必须遵守,努力做到的。家庭如能遵守「六和敬」,这个家庭也可以称之为僧团。
  总结上述,修行即是守住「觉不迷、正不邪、净不染」三大纲领,此三事是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所以佛在《华严》上教我们皈依「自性三宝」,名真实皈依。
  【觉、正、净三门】
  中国佛法,于唐朝时形成十大宗派。法门经论虽多,修行方法可归纳为三大类,觉、正、净。例如一个讲堂三个门,在门外虽不同,无论从哪个门,进来之后都相同,觉、正、净统统得到,具足。
  一般而言,、性宗(法性宗)从觉门入,所以禅宗的目标是要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在觉、正、净中,走「觉门」。
  禅宗以外,属教下,如天台、贤首、、三论等宗,皆是从经典里入门的,这是走「正门」。以经典的教训、理论、方法,修正我们错误的想法、看法,这是走正门。
  用修清净心,所谓「发,一向专念」,「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走的是「净门」。
  「觉门」需上根上智才走得进来,不是上等智慧,无法开悟。「正门」,虽中、下根性者能进得来,但需费很长时间;如同上学念书,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时间太长。净土宗好,不必上上,也不需花那么多时间,一句「阿弥陀佛」修清净心也能进来。进门之后,平等圆满,无有高下。
  【住持三宝】
  除自性三宝之外,尚有住持三宝(亦名三宝)。住持三宝也非常重要,如果世间没有住持三宝,佛教则不能存于世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佛陀教育代代流传下来,必须靠僧团,也就是出家众;需靠制度、组织。如果没有出家众、没有制度、没有组织,佛教教育虽然非常完美,也无法流传后世、普利十方。所以住持三宝非常重要。
  ◎住持佛宝
  住持三宝中的「佛宝」就是佛像。应知,佛像决定不是崇拜偶像,亦非。佛弟子供养佛菩萨形像,正如我们中国人纪念祖先、供养祖先牌位,具有两层深刻涵义。
  第一、不忘本。佛陀是我们最初的老师,是佛陀教育的创办人,我们为了纪念佛陀,不忘老师的恩德,所以供养佛像。
  第二、见贤思齐。我们每个人无始劫以来被烦恼习气所迷惑,虽然佛教我们觉而不迷,可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往往不知不觉就迷惑颠倒。谁能一天到晚提示我们?果真有一人常常提醒我们,时间久了我们也会感到厌烦,甚至于反抗。所以不如供养一尊佛菩萨的形像。无论是雕塑、彩画的形象,用意都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学佛:佛是觉而不迷,我也要和他一样,对宇宙人生一切万事万物,要明了、觉悟,不应迷惑颠倒。故知,供养佛菩萨的形像,意义非常深刻而美好,决定不是迷信。
  ◎住持法宝
  住持「法宝」即是指经典。住持三宝中,以法宝为最重要。因为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形像不会说话,只能教我们见贤思齐。我们心中有疑惑,佛像不能替我们解决;我们有许多不了解的事理,也无法向它请教。所以「法宝」是佛灭度后,三宝中的核心。我们修学依赖的标准是经典。经典是佛当年在世,对一切众生讲学的教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教科书。释迦牟尼佛教学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无一日间断,无一日休息,所以整套教材整理记录下来,确实非常丰富,足以超过现代的一所大学。
  在中国,佛经有十几万卷之多,古人叹为「浩如烟海」,不知从何下手。因为佛陀当年在世并没有办学校,也没有按照学生的程度来教学,而是、随机的教学;有人请教,佛即为他讲说,解决他的疑难困惑。这些听众,有些程度很深,有些程度非常浅,因此佛所说的内容也浅深不一。
  佛教传到中国之后,隋唐时有许多高僧大德将这些经典重新整理,依照内容的性质、浅深次第(就像我们现在编教科书,依照课程的标准),编辑成为中国所谓的《》。
  中国佛法在教学方式上,形成了十大宗派。佛家常说「归元无二,方便多门」。宗派,好比在佛陀教育整套教材中,各各不同的部门、专科。在中国,小乘有两个宗派,大乘有八个宗派。然而一切经论,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再多,选择依据的经论不同,但终极目标一致,均是修学觉、正、净,决定不违背修行的最高指导原则。故云「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我们今日选择,专修净宗,但对其他宗派、其它法门应生尊重心,如果我们自赞毁他,则犯重戒。犯什么戒?谤佛、谤法、谤僧。因一切法门均佛所说,我们若加以毁谤,则是谤佛,毁谤经典(谤法);同时,自古以来依照那些法门修学成就的人非常之多,成阿罗汉、成菩萨、成佛,我们毁谤这些圣贤僧,即是谤僧。毁谤三宝,无论自己本门的修行再好,因为罪业深重,也形成障碍,求生西方也很难顺利的见佛。这是必须警惕的。我们自己专一修学净宗,对一切宗派、一切法门应、恭敬、赞叹,决定不可毁谤。
  ◎住持僧宝
  皈依僧,住持的僧宝就是出家众。我们见到出家众,不需分别这位出家众戒律清净,或不守清规。这样的分别,对我们自己决定没有利益。见到出家众的形相、听说出家众,应立刻回光返照,想想自己是否做到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如此才能获得「皈依僧宝」的殊胜利益。应知,若无出家众,则无人提醒我们「净而不染」。由此可知,出家众对我们的利益太大了。何况佛灭度后,佛法需靠出家众承传,使命责任非常重大。
  由上而知,对住持三宝,我们应尊敬、护持,佛法才能发扬光大,佛陀教育才不至于衰灭。这是真正的皈依。
【皈依须知】
  法师传授三皈,是把佛陀修学最高指导的纲领传授给我们,从今而后我们即是三宝弟子。应知,我们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人、某位法师。在晚近,可说自明朝末年即有此现象,此等流弊也有五百年了;如果接受皈依者误会,认为我是皈依某位法师;法师本身也搞错了,认为某、某达官贵人是我的皈依徒弟;这种错误观念,造成法师各自脱离僧团,寺院各自独立;如此,则非十方道场,不是一个团结、和睦、的团体。对整体佛法的弘传与修学,产生了严重的障碍,严重的破坏。
  我们皈依三宝,法师为大家传授三皈,这位法师是属僧团里的一员,由他代表整个僧团(这个僧团是尽、遍法界广大的僧团),为大家传授三皈,为大家做见证人。我们在三宝前发誓接受三皈戒,法师为我们做证明。三皈证书,后面的具名是「三皈证明阿^梨」;『阿^梨』即是我们通常讲的老师,做证明的老师。「我们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位法师」--必须真正认识这点,皈依才,功德无量无边,十方诸佛赞叹,一切龙天善神拥护。
【三皈仪式】
  以上认识了「三皈依」的真实义。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果能真正依靠自性三宝,、体质确实都能改变。念头一转,完全都改变了,就不一样。仪式上,我们一般采取的弘一大师从戒经所节录的三皈仪式。释尊当年在世为弟子们传授三皈即是这个仪式,简单隆重;我们也遵循这个仪式。
  仪式中有两行半是誓词,教我们在佛菩萨面前恭恭敬敬的宣誓:从今日起,尽形寿,我们遵守三皈戒。这个仪式们可以跟着法师念,法师念一句,我们念一句。在佛菩萨面前念三遍之后,三拜,这个三皈依的仪式就圆满了。
  三皈仪式,不能由在家居士代表传授。在家居士可以讲解三皈,将三皈的道理与意义为大家讲解清楚,但不能传授。如果希望求受三皈,而没有法师时,我们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发愿求受。在没有法师的情况下,三皈、及,都可以在佛像面前自己发愿求受。如果有法师,应当让出家众来为我们做这个仪式。无论如何,最重要的是需真正理解三皈的意义。
愿所有弘法功德回向: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 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谢谢合作!
[]&&弘善法德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Copyrights reserved&&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联系方式:中国?广东?汕头&&联系电话:2&&联系人:黄易&&邮箱:admin@gming.org&&联系QQ:&&工信部ICP备案号:&&什么是真正的皈依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什么是真正的皈依
什么是真正的皈依
&&&&&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
&&&&&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
&&&&&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
&&&&& 今天简单讲一下皈依的相关内容。这几天,大家用十天的时间学修了皈依,皈依的修法很重要,不分显宗密宗,皈依是一切佛道的基础。其实,很多人都走过皈依的形式,领过很多皈依证。但是真正的皈依,是得到戒体。&&   &&&&&
&&&&& 皈依分好多种,有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这里好多人都已经皈依了,但是是下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皈依,上士道的皈依,还是不知道哪个道的皈依?&&   &&&&&
&&&&& 下士道的皈依主要是为了得到人天福报,就是为了健康,为了发财,为了神通神变。这样即使皈依了,也不算真正走进佛门。在《大圆满前行备忘 录》里讲过,在形式上皈依跟外道没有什么差别。外道与佛教有什么差别呢?佛教是把上师三宝视为皈依处,外道不把上师三宝视为皈依处,是求世间的健康、平安 等福报的,求神通神变的。学佛人当中也有求世间福报的。&&   &&&&&&
&&&&& 也许有人有疑惑,怎么不能求呢?学佛人是不是不能健康?是不是不要平安?不是,因为不用求。八苦之一有个“求不得苦”,求本身也是一种苦。 你真正有修行了,福报自然就来了。自然来的福报才是真正的福报。如果不择手段地去追求福报,很难得到,即使得到了,也是暂时的,是一种负担,也是一种痛 苦。这都是下士道的皈依,这种皈依也是根基比较低的人的皈依。&&   &&&&&&
&&&&& 中士道的皈依。主要是为了自我解脱。比如声闻、缘觉的皈依,属于中士道的皈依,他们求的是自我解脱,自我解脱要有出离心的基础。我们学修四外加行是为了什么?为了生起出离心。有出离心才有真正的解脱道、成佛道,之前都是求神通神变,求世间福报的。&&   &&&&&
&&&&& 《三主要道》里讲了,对世间法,对世间的福报没有丝毫的贪恋,日日夜夜求解脱,这是出离心。为什么很多人身体很健康,工作很顺利,有钱财, 有权力,但是却没有真正的快乐呢?就是因为有欲望。如果有贪心,有欲望,即使有再大的权力,有再大的福报,也不会快乐的。社会上有很多有钱的人,有很多有 权的人,有很多有学历的人,但是他们一样烦恼,一样痛苦。他们精神上的压力,内心的烦恼,比普通人还严重,比普通人还大。他们贪得无厌,越有越觉得穷,没 有满足的时候。&&   &&&&&
&&&&& 其实世上最大的福报,最真实的福报是知足。知足不是消极,不是懈怠,是内心有一种满足感,珍惜当下。“我很好,我至少身体健康,家庭和睦, 这都是福报啊!”为什么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主要是因为想得太多,没有知足感。知足是珍惜当下,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知足少欲不是穿得破破烂烂的, 不是住在山洞,住在很破的房子里,吃的也很随便。&&   &&&&&
&&&&& 有的人问题挺多,这样问那样问的,我跟他说,不要再问了,若是自己什么都放不下,永远都会有事。所以,我们遇到佛法了,就是要学会放下。什 么时候放下了,什么时候就没有事了。“我身体这种状况,家庭这种状况,工作这种状况,能没有事吗?”能,你把心态放下了,当下就圆满了。这里有很多人是带 着很多问题,带着难以解决的事情来的。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学会放下。放下才能得到,随缘才能顺利。放下不是放弃,放下了就有了。&&   &&&&&
&&&&& 我们为什么得不到想要的快乐呢?就是没有放下。这样你永远都没有真正的快乐。为什么要断除贪心,断除欲望呢?因为这是你快乐、成就最大的障碍。你为什么不快乐呢?因为你有贪心,有欲望。“我也努力了,也奋斗了,为什么没有丝毫的成就呢?”因为你有贪心,有欲望。&&   &&&&&
&&&&& 我们学佛也是,表面上很精进,天天修法打坐,但是心态没有放下,还是有所求。“我要快点成就,快点解脱……”你没有贪心、欲望的时候,日日 夜夜求解脱的心也就有了。你越着急解脱,越不能解脱;你越执着成佛,越不能成佛,你不执着的时候才能解脱,才能成佛。你不着急,不求的时候才是解脱。&&   快乐和痛苦也一样,我们现在都特别执着。什么叫执着?我们特别在意痛苦,想远离痛苦。这种心本身就是一种束缚,本身就是一种痛苦。你不执着 痛苦,不想逃避痛苦的时候,痛苦当下就没有了。越害怕越痛苦,你不害怕痛苦,敢面对痛苦的时候,就不痛苦了。快乐也是一样,我们现在执着快乐,追求快乐的 时候,是不会有快乐的。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你执着的这种心态,会有快乐吗?快乐从哪里生起啊?你不执着快乐,这个心是轻松自在的,这个时候快乐就来了。&&   &&&&&
&&&&& 顺境与逆境也是一样。我们特别执着顺境,特别希望自己遇到顺境;我们特别害怕逆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一种逃避,本身就是一种苦。一说出离 心,很多人就不明白了,不想修出离心。有的人担心自己有家有孩子,有生活工作……不矛盾。想解脱首先要有出离心,在出离心的基础上皈依上师三宝,这叫中士 道的皈依。&&   &&&&&
&&&& 其实修解脱道,和我们平时的生活、工作,一点都不矛盾。若是没有出离心,为人处世都处在贪心和欲望中,这都是造业。债还不了,缘了不了。我 们修解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你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生死。如果没有贪心和欲望,有出离心,无论你生活、工作,无论你在家里在外面,一切付出都是为了了缘, 为了了债。如果不了缘了债,都会是你的负担,都会给你带来烦恼。你真正了缘了债了,就没有烦恼,没有痛苦了。然后任何付出,做任何事情,都是应该的,“我 要了缘,我要了债,没有要求,不求回报……”这都是修行,这叫修行。&&   &&&&&
&&&&& 我们看看自己,在家里在外面做事情,付出,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没有回报的时候,你不会做的。即使是最亲最爱的人,你 也不会去做的。若是你真的知道了,达不到要求,没有任何回报,你不会去做的,更何况在外面。现在人做事,都是这种心态,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包括父母对 儿女也是一样,必须要达到我的要求,我才会去做,才会供你上学……都是这种心态,这样缘了不了,债还不了。作为父母你们有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过?你们有 没有想过他们想要什么,他们想做什么?没有吧?都是按父母的要求,按大人的要求要求孩子。对家人,对任何人都是这样。这样,你的缘了不了,债也还不了,也 解脱不了烦恼,解脱不了痛苦。你努力了一辈子,付出了一辈子,也没有用,老了死了,心里还很委屈,怨天尤人。这都是自己没有做好。&&   &&&&&
&&&&& 这都是因果规律,因果规则,没有办法。“我没有任何要求,不求回报……”这样去付出,能在一起,能相遇,都是缘分,肯定有要了的缘,肯定有 要还的债。包括帮助朋友,借给朋友钱都是这样。他需要你就借,他不还也是应该的。为什么?因为没有无缘无故的。你信佛就要信这个,如是因如是果。他欠你, 肯定是你前世欠他的;他伤害你,肯定是你前世伤害过他。因果规则不是佛制定的,也不是某某神创造的,是自然规律。一年四季很正常,这也是自然规律。这叫解 脱!看似不理解,其实这就是佛理。给你讲因果,就是给你讲自然规律。了缘了债了生死。这样,你干再多的活,付出再多,心里也不会有障碍,这叫解脱。学佛要 换位思考,换角度想,别让自己烦恼,让自己开心起来,这叫学佛,别追求那么多。你追求不了,因为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
&&&&& 佛讲,宇宙是无边无际的,生命是无始无终的。让自己开心快乐起来,为什么要让自己烦恼痛苦呢?为什么说“傻有傻福”呢?“我很开心,我很快 乐……”就OK了。让自己烦恼,让自己痛苦,这是没事找事。都是父母众生赐予的,都是上师三宝赐予的。很多人到处求加持,其实这就是加持。你明白了,就能 得到加持;你不明白,就得不到加持,本来就这么简单。&&   &&&&&
&&&&& 我说过,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虽然一无所有,但至少身体还健康,还活着啊!虽然条件不好,没有钱,可恶道众生更没有钱,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怎么办啊?跟它们比,我们已经特别富有了。跟恶道众生相比,我们有吃有穿……什么都有。人就要学会忍受,学会放下。&&   &&&&&
有的人有点冷了,就跑了,一会儿又说热……冷也是修行的机会,通过冷观想八寒地狱的痛苦。“跟他们比,我是温暖的……”热的时候,可以去观想八热地狱众生的痛苦。这是磨练心态、磨练习性的好机会。&&   修行就是要对治烦恼,对治习气;就是要跟烦恼,跟习气作对,这叫修行。若是总跟着烦恼跑,跟着习气跑,这算什么修行人啊?有的人修行好多年 了,学佛好多年了,为什么烦恼习气依旧呢?因为是在表面上学佛修行,内心里没有去对治烦恼,对治习气。如果你有信心,烦恼好对治,习气也好对治。你能对治 烦恼、习气,能降伏烦恼、习气,一切就都好了,这叫自在,就要这样修行。&&   &&&&&
&&&&& 现在的人都讲命运,希望自己命运好一点,你要掌握自己的命运,不要让这些烦恼习气掌握你的命运。这些烦恼习气不可能一天就能降伏,一天就能 对治,要慢慢来。想学佛修行就要这样做,就要学会跟烦恼作对,跟习气作对,别总跟着烦恼跑,跟着习气跑。忏悔也一样。什么叫忏悔?你不小心跟着烦恼跑了, 造业了,但是你下决心,“我再也不跟烦恼跑,再也不造业了……”这个决心叫忏悔。口头上说“忏悔,忏悔……”没有用,这不叫忏悔。&&   &&&&&
&&&&& 我们不用说大乘菩提道,小乘解脱道也不跟世间冲突。也就是不跟世间的生活和工作冲突。远离世间,就是心要远离。小乘是有逃避心的,是想离开红尘,离开世间。没有贪心和欲望,这叫离开红尘,离开世间。&&   &&&&&
&&&&& 然后是大乘,大乘是上士道的皈依。大乘的出离心有两种:一种是小出离心,一种是大出离心。小出离心是远离轮回边,大出离心是远离两边——一 个是轮回边,一个是寂灭边。无论是声闻,还是缘觉,最后要入灭——入寂灭。大乘修行人要远离寂灭,这是大出离心。大出离心为什么要远离两边?因为有悲心和 愿力,主要是有慈悲心。大乘修行人发的愿是不离慈悲心的。他为什么不堕入涅槃边呢?因为他到世间是为了度化众生。大乘修行人特别害怕堕入涅槃边,如果堕入 这个边了,暂时就无法利益众生了。大出离心就是为众生解脱,为众生成佛。但很多人不理解这点。&&   &&&&&
&&&&& 我们嘴上都会说,都敢说,但是真正去做,真正去观察的话,就会生起疑惑:我为什么要为别人呢?我为什么要为众生呢?因为这是大乘佛法强调 的。就是要为一切众生,不能为自己。有些人还会有疑惑:我不为自己为他人,福报从哪来?我不为自己为他人,怎么解脱?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疑惑?如果没有的 话,还是没有真正思维或者观察。你不为自己为他人的时候,福报才能圆满,功德才能圆满,福报自然就来了。&&   &&&&&
&&&&& 现在社会上也有很多人,说是为员工,为学生,但这里掺杂了自私。我对员工好一点,员工就为我认真做事;我对学生好一点,学生对我的评价就高 一点。若是你真的没有私心,真正能为他人做事,想感动、感化一个人,是不能靠物质的,因为心和心是相连的。真诚心、善心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不用说人,一 般的物质通过心也能变化,也能感化。现在的很多科学家都研究过这些。心的力量不可思议,你想跟人打交道,想真正感化他,就要用心来感化,这个不得了,这才 有力量。通过物质感化是暂时的,会变的。&&   &&&&&
&&&&& 大家都说,感情是无常的,感情是没有用的。感情是怎么产生的?通过物质产生的!感觉好,通过一些渠道就产生感情了。但这都是暂时的,不可靠 的。那用什么办法维持?用心。不为自己,只为他人的时候,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然后可以扩大。先在家里试一试,但是要真心实意。真心实意去做了,才 能感动众生,才能感化众生。这样,你的福报自然就有了,不要也有了。看看很多大德高僧,他们不要荣誉、钱财,但是这些自然就有了。他们要的不是这个,但是 拦也拦不住,躲也躲不了。这叫真正的福报。&&   &&&&&
&&&&& 龙树菩萨说,积财守财失财都是苦。首先积累财富的过程是痛苦的;真正有钱了,要去守护财富,这也是一种痛苦——钱越多压力越大,放在银行里 心不安,放在家里心更不安。然后失财,最后这些财富都要失去,要么财富离开你,要么你离开财富。只是先后的问题,都是痛苦的。我们活着的时候,希望不能破 财,不能失去这些财富,那你死的时候怎么办?一分钱也带不走,死的时候一样烦恼,一样痛苦,因为你放不下啊!所以,人死了,钱没花了是痛苦;人活着,钱没 有了也是痛苦。这是真理。就是这么个下场,就是这么个结果,就是苦。&&   &&&&&
&&&&& 自在的人,没有积财的苦,也没有守财的苦,也不会执着这些,黄金和牛粪等同,最后也没有失财的苦,这才是真正的福。若是心里没有放下,那不 是福是祸,是真正的祸害。这里有新来的同修,可能不明白这些。我发财了,得意了,怎么是祸害呢?但是过后看,它会给你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
&&&&& 神通神变也是,包括我们这些学佛人,都特别喜欢神通神变。在真正看破放下之前,这是解脱最大的障碍。就像有钱财一样,有神通,通过神通造业 造得更狠;内心的快乐也是,虽然有,但是内心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佛为什么不让我们求神通,不让我们修神通?你真正看破放下的那天,自然而然就有神通神变, 包括有一切福报功德。&&   &&&&&
&&&&& 为什么不为自己,要为一切众生?因为这样你的心胸才能打开,这是打开心胸、打开心灵的方法。我为什么烦恼痛苦呢?是因为心胸狭隘。你心灵打 开了,一切都是为了父母,一切都是为了佛菩萨。显宗强调一切都是父母,密宗强调一切都是佛菩萨。若是你真深信这个道理,还能有烦恼吗?我伺候父母,我供养 佛菩萨,还能有烦恼吗?佛菩萨就在你的身边,这才是真正的佛菩萨。&&   &&&&
&&&&& 他们来干什么?是来度化你的,来让你了缘、了债、了生死,让你消业积福,功德圆满,福德圆满,都是对境。这样一想,当下不就解脱了吗?当下 不就圆满了吗?不用讲那么深奥,这才是真正的佛理,才是真正的真理。所有的佛理都是真理,所谓的佛法就是智慧。信佛就要信智慧,修佛就要修智慧。&&   && 因为究竟的佛是智慧。佛有色身佛、法身佛,色身佛不是真佛,法身佛才是真佛。法身佛是我们本具的智慧,本具的觉性,也是一切法的法性,也是 一切法的自性。最后,我们成佛就是要回归自性,就是要启发自己内心的智慧。若是把佛菩萨当神,和神一样供着,那就是神了,就不是佛菩萨了;是神道,就不是 佛道了。&&   &&&&&
&&&&& 什么是菩萨?菩萨是慈悲。什么是慈悲?慈悲是想拔除一切众生痛苦,是想给予一切众生安乐。这是一颗伟大的心,这叫菩萨。佛、菩萨,也有色身 佛,色身菩萨。众生执着嘛,必须有东西给众生看,这是佛菩萨慈悲,这样他才能修行,尤其是开始的时候,最后不是这样。佛一生中说了很多假话,为什么?没有 办法,佛慈悲,像父母哄孩子、骗孩子一样。父母哄孩子、骗孩子没有罪过。同样,这是佛菩萨引导众生,让众生明白这里的含义。&&   &&&&&
&&&&&& 我们见到佛像,见到菩萨像就要拜。拜的时候是拜智慧,拜慈悲。五体投地拜是一种表示,表示什么?表示心里的欢喜、恭敬。欢喜什么,恭敬什么?欢喜智慧,欢喜慈悲;恭敬智慧,恭敬慈悲。作为学佛人,要智慧一点。这是上士道的皈依。&&   &&&&
& & & 皈依还有很多内容,比如皈依的对境,皈依的方式,皈依的学处,还有皈依的功德,今天就不讲了。大家刚听完加行开示,我用了十天的时间讲了皈依,很详细,今天不再重复。&&   &&&&
& & & 刚才为什么要讲三个皈依呢?要对照自己。有的已经皈依了,有的即将要皈依,看看自己的发心动机,看看自己的内心:是上士道的皈依,中士道的 皈依,还是下士道的皈依,这个很重要。你们到这里闻法,是要对照的。我书里的开示和我讲的,都是佛理、真理,都要对照自己,当镜子照自己,这个很重要,我 每次都这样强调。&&   &&&&&
&&&&& 我们不是在讲故事,不是在讲别人,讲的是自己。你看看自己是哪种皈依。若是下士道的皈依,现在可以改变;若是中士道的皈依,也可以改变。我们最好是上士道的皈依?——为了一切众生。这样,都有了——世间的福报有了,自我解脱也有了,都一样圆满。都明白了吧?&&   &&&
& && 我们不能糊里糊涂——糊里糊涂上山,糊里糊涂下山,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没有意义。若是你真的能这样对照,甚至去改变,利益非常大。虽然参加 一百多天的共修,或者参加十几天法会,但是对你的人生、未来会有很大的改变。大家别凑热闹,到这里来别只在表面上做,法要入心。想改变命运,就要改变心 态;想改变心态,就要拿佛法对照自己。好,今天就讲到这。&&   &&&&&&
&&&&&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
&&&&&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   &&&&&&
&&&&&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
&&&&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
&&&&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文章关键词:
11:05 10:33 14:28 11:39 14:52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皈依证有什么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