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搜集美国与朝鲜最新消息情报

美国如何搜集朝鲜最新情报?
我的图书馆
美国如何搜集朝鲜最新情报?
美国如何搜集朝鲜最新情报?
&&&&&&& 美国曾在朝鲜问题上挑战极限,试图搜集有关这个神秘国家的情报。
&&&&&&& 上月,美国发表声明,谴责朝鲜可能建有秘密核设施,朝鲜核问题再次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但有一个现象更值得关注,那就是美国发言人,在提到朝鲜秘密核设施时,使用了情报显示的字眼。那么,美国是通过什么手段从这个国家获取“最新情报”的呢?
美国陆军准将尼尔?托利在有关美国特种行动的大会上谈到了在朝鲜情报人员的重要性,国外媒体援引托利的话称美国特种部队已开始在朝鲜搜集情报。
据国外媒体报道,披露这样的消息令人吃惊,因为特种部队在朝鲜国内展开行动构成了战争行为。美国陆军立即回应说,它绝对没有做这样的事,这名准将的话遭到了错误的引用。
托利承认记者并没有错误地引用他的话,他当时用的现在时,但他的话是一种假设。托利说:“我意识到我没搞清楚自己是如何发表评论的,这让听众中的某些人有机会得出错误的结论。明确地说,我们从未派特种行动部队进入朝鲜。”
报道称,尽管托利说的是假设,但美国在世界各地执行军事任务时的确曾违反法律和穿越边界。美国不仅通过无人机袭击和特种部队入侵的方式穿越了许多国家的边界,而且还曾在朝鲜问题上挑战极限,试图搜集有关这个神秘国家的情报。
一名前美国政府官员曾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朝鲜国内的确有华盛顿的情报人员,但他并未透露细节。据《今日美国报》报道,2004年中央情报局(CIA)局长波特?戈斯命令其间谍任务负责人更积极地在伊朗和朝鲜等敌对政府中安插间谍。由于这些情报是机密,人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对此类行动一无所知。
美国还曾从其盟友韩国在朝鲜经营的间谍网络中搜集情报。韩国国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朝鲜从事情报搜集工作的特工超过1.3万人。截至1972年,有7000多人成了该计划的受害者:300人确认死亡,4849人在行动中失踪,203人受伤,130人被俘,还有2000多名特工则被归到了一个神秘的“等等”类别下。
据报道,这项渗透计划结束于上世纪80年代,不过训练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
报道指出,美国旨在看穿朝鲜秘密的情报搜集活动存在一定的限制:卫星能监视朝鲜导弹测试基地的情况并提供详细情报,但分辨率、天气条件和监视范围(例如看不到地下的情况)仍是问题;叛逃者能提供情报,但时间上的滞后是个大问题。
朝鲜会定期对侵犯其领空的美国飞机的侦察活动提出抗议。1969年朝鲜击落了一架EC—121,当时美国政府承认那一年已在朝鲜东海岸沿线执行了几百次任务。2003年,另一架侦察机在韩国坠毁。这样的侦察活动很有可能是惯例,但直接飞越朝鲜上空是冒险之举。
报道称,2003年公开的五角大楼行动计划显示,按计划美国的指挥官将通过在朝鲜边界附近调兵遣将和在朝鲜军方中“散播混乱”的方式来为与朝鲜的冲突做准备。从五角大楼的角度看,在朝鲜安插间谍不仅有用,还能让朝鲜人相信间谍一直就在他们中间。
另据法国媒体披露,自1993年3月起,美国针对朝鲜的情报活动就明显增多,它与日本、韩国联合一起,对朝鲜进行“全天候的立体监视”。三国为此花费不薄,此后一年多,美国就耗资3亿多美元,日本和韩国的支出也超过了2亿美元。据称,韩国为搜集朝鲜军事情报所花的钱,已占其情报总开支的60%。美、日、韩搜集朝鲜情报,主要通过下列方式进行:一、综合运用卫星图片及传感设备分析朝鲜的核形势。进入1994年,以中情局为首的美国情报系统开始朝鲜核发展情况展开系统的研究。美国家安全局翻出了近20年来间谍卫星在朝鲜上空拍摄的所有照片,中情局也找出自己保密箱内沉睡有年的各种资料,并根据这些照片、资料及其它来源的情报分析朝鲜的核进展。
若单一地看,卫星图片上不外乎是些山峦、村庄和树木,似乎没有什么意义,但若将它们按时间前后连续排列起来观察,就会发现同一座山变灰了,同一片树林枯萎了。专家们边看边争论,最后终于达成一致看法:造成这一结果的唯一原因是核污染。由此认定,长期以来,朝鲜一直在研究和发展核武器。
这次美国宣布发现朝鲜建有第二座秘密核设施,则是通过设在朝鲜边界用来侦察朝鲜军事情报的传感器探测到的。传感器在朝鲜上空发现有氪85---当废弃的核燃料棒经过再处理后,转变成钚时所散发的一种气体。计算机对这种气体分析后,美国情报官员发现这些气体不是来自朝鲜的主要核设施基地宁边,这就暗示这些气体来自朝鲜第二个秘密核设施基地,可能埋藏在山洞中。
二、空中地面同时实施有效的监视。美、日、韩似乎对朝鲜核发展情况了如指掌,那是因为拥有现今的情报搜集工具、手段和技术。美国的两颗间谍卫星和两架隐形高空侦察机不分昼夜地监视朝鲜境内的各个“可疑地区”,严密注视着朝鲜人民军的动向,仅2002年12月份,美国侦察机就100次侵入朝鲜领空进行侦察。
此外,在日本和韩国的倾力配合下,美国在上述两个国家内开设了多个地面情报站。在三国情报人员的共同管理和操纵下,这些地面“监视哨”从陆地直接对朝鲜进行全面监视,包括窃听往来的电讯信号,调查并追踪进出朝鲜的货物,监视朝鲜出国人员等。
日本朝日新闻2003年1月报道说,美国仅在日本青森县内的空军基地就派遣了一支由70人组成的“前沿小组”,以拦截和研究俄罗斯卫星从近地轨道发出的遥控通讯信号,同时“过滤”朝鲜上空的无线电信号。
三、收买、利用意志不坚定的朝鲜人和旅日朝侨搜集情报。尽管美国间谍卫星每天多次飞过朝鲜上空,侦察飞机不断进行侦察飞行,但对朝鲜核设施内部运作情况却无法细致掌握,这些情报必须靠人到实地去搜集。因此,美、日、韩通过多种手段,拉拢和收买朝鲜人、旅日朝侨和与朝鲜有密切关系的韩国人,让他们搜集有关情报,同时监视旅日朝侨和居住在韩国的亲朝鲜人士。
据纽约时报2002年报道,一名变节的朝鲜情报官员说,他相信若干朝鲜人已被美、韩的安全部门收买,被收买者不断地向新主人提供情报。他描述道,朝鲜好像已被美国间谍包围,要想瞒着西方发展核武器或导弹,颇为困难。例如美国对朝鲜宁边核发电厂内部活动了如指掌的事实说明,美、日或韩国的间谍以及被他们收买的朝鲜人已经渗透到朝鲜的核工厂内,否则,就不可能了解到朝鲜私自更换该厂4800枚核燃料棒的细节。
核燃料棒即核电厂卸下的核废料,从中得到的有用物质可提炼出制造原子弹必不可少的钚。根据防止核不扩散条约的规定,签字国在更换核燃料棒时,必须请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代表监督全过程,而作为签字国的朝鲜却没有这样做。
韩国情报机构---安全企划部想方设法,游说并协助朝鲜人“投奔自由”。结果,多名朝鲜高级官员得到了韩国间谍的帮助,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走上投奔敌方的道路。安企部利用这些叛逃者之口,肆意夸大朝鲜的核能力,令韩国人心恐慌,加深了对朝鲜的敌意,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馆藏&1189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载]美国情报官:朝鲜是世界上最难搞到情报的国家
已有 127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朝鲜 美国 国家|文章来源:转载
美国国防部情报局11日发布报告称,朝鲜的核武器进程似乎比此前评估的要危险得多,朝鲜很可能已经把核弹头安装到弹道导弹上了。对此,白宫发言人卡尼驳斥说:“朝鲜没有部署核导弹的能力。”朝鲜到底有没有这一能力,美国目前其实还无法确定。美国国防部负责情报事务的部长詹姆斯·克拉珀说:“我必须承认,朝鲜是世界上最难搞到情报的国家之一……我们不知道金正恩下一步会做什么。” 法国媒体支持这一说法,称西方间谍根本无法在朝鲜境内有所行动。前中情局官员布鲁斯·里德尔就曾表示:“间谍不可能渗透到朝鲜境内。”此外,朝鲜几乎没有互联网,甚至手机的数量也极为有限,美国因此无法窃听到有用信息。美国情报机构只能通过卫星等设备搜集朝鲜境内的情报,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乔治城大学安全研究中心教授麦斯威尔说:“我们可以通过卫星和其他手段收集大量信息,但是最为关键的意图却很难获悉。我们无法了解朝鲜的高层决策和尖端设备。”更糟糕的是,朝鲜很擅于愚弄西方间谍。早在1999年,美国官员推测朝鲜发展核设施,在经过艰苦卓绝谈判取得检查资格后,却发现那只是地上的一个大坑。“我们所看到的,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他们知道我们在监视他们。”综合新华社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许培扬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美国是如何搜集中国核情报的?
导读:日前,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教授、前国防部官员菲利普.卡伯率领20名学生在三年内翻译、查阅汉语资料150万字,推出一份令美国人瞠目结舌的“研究结果”:中国在地下构建了庞大的地道网络,并部署了多达3000枚、“至少也有2000多枚”的核弹头。
这个骇人听闻的数据一经抛出,美国朝野为之大哗:普遍被采信的权威资料显示,中国核弹头总数应为80-400之间,可能为250枚左右,而卡伯小组的数据竟然多出10倍,倘这一数据果可采信,则整个地球的核平衡格局将完全重写。
然而即便在普遍把中国当成现实和未
日前,美国华盛顿乔治城大学教授、前国防部官员菲利普.卡伯率领20名学生在三年内翻译、查阅汉语资料150万字,推出一份令美国人瞠目结舌的“研究结果”:中国在地下构建了庞大的地道网络,并部署了多达3000枚、“至少也有2000多枚”的核弹头。这个骇人听闻的数据一经抛出,美国朝野为之大哗:普遍被采信的权威资料显示,中国核弹头总数应为80-400之间,可能为250枚左右,而卡伯小组的数据竟然多出10倍,倘这一数据果可采信,则整个地球的核平衡格局将完全重写。然而即便在普遍把中国当成现实和未来头号竞争对手的美国,人们的普遍反映也是不予置信。据CBS和VOA的报道,许多长期研究中国核问题的美国专家、团队都表示,卡伯的研究“成果”一文不值。首先,其“研究”是建立在贫乏、错误的数据上的。卡伯最早曾受五角大楼减少威胁局委派,研究中国人防工程,并在对人防工程的研究过程中,产生了“这些隧洞可以隐藏核武器”的“丰富联想”,但此后他所组建的团队并无官方授权,所能调阅的资料也全部来自公开渠道,包括谷歌卫星图片、各种中文公开资料和网络信息,甚至中国军旅题材电视连续剧,等等。这些信息来源非但鱼龙混杂,而且真伪难辨,需要丰富、专业相关知识,由训练有素的核专家及专门情报人员合作,才能“沙里淘金”,从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而卡伯小组则并非这样一个专业团队,其信息来源渠道单一且“营养价值不高”,更缺乏后天辨析能力和筛选能力。比如日本“外交学者”网站就曾援引美国蒙特雷学院防核扩散项目组成员杰弗里.刘易斯的话称,卡伯小组关于中国核弹头数量的数据出处,来源于4个普通的中文博客,而这4个博客的消息源,则是1995年一篇由新加坡学生撰写的文章,“那些小屁孩自己都未必知道自己说了些什么”。美国之音也援引美国忧思科学家联合会的格里高利.库克里的话,称卡伯的信息来源“杂乱无章,出处不可靠,分析不充分”,建立在如此信息源基础上的所谓“研究成果”,自然“从里而外就是一堆垃圾”。其次,推理链条不严密,存在许多不合逻辑之处。卡伯曾经负责国务院有关中国人防工程的专题研究,至少在这一领域,他还是具备相应的专业情报素养的,他关于中国大规模利用人防洞库的研究成果,实际上也还是受到相关专家、学者的部分认同。但正如杰弗里.约翰逊所言,这充其量只能证明,中国的确存在如此惊人规模的人防隧道、洞库,但并不能证明,这些据称长达4800公里的人防隧道、洞库里,就一定藏有相应数量的核弹头,因为隧道、洞库完全可以用来干别的。在facebook上,一些业余研究者与坚持“我们的研究不是没有根据的”卡伯小组成员进行了冗长的辩论,不少知道一些中国人防工程内情的人表示,许多人防隧道系文革期间“深挖洞”的产物,如今早已转作民用,被用来当仓库、养蘑菇、开商场和旅店,根本不可能用来隐藏核武器,即便如卡伯浓墨重彩所渲染的汶川等西部山区大规模洞库,其中不少的确系军事用途,但这种“军事用途”也有多样性,可以是军工厂、风洞实验室或其它设施,其中不少都是当年“三线建设”的产物,将这些当做“中国秘密地下核武库”的佐证,于逻辑不通。卡内基基金会核政策项目高级研究员詹姆斯.阿克顿也指出,认为洞库规模庞大就一定隐藏了相应数量的核弹头是不能自圆其说的,即便这些洞库都是核用途,但当年美国就曾为保护区区200枚核弹头,计划修建多达4600个具有抵御核打击能力的加固型发射井。一些专家,如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的汉斯.克里斯滕森等则从武器系统的角度进行归谬。克里斯滕森指出,生产如此数量的核弹头,需要大量的高浓度核材料,如此大宗的核原料开采或买卖绝不可能如此无迹可寻;不仅如此,核弹头本身并不能构成对敌国的战略威胁,必须安装在战略导弹上才能形成战斗力,而没有迹象表明,中国具备了批量生产足以运载数千枚核弹头数量级战略导弹的能力,且即便具备,这样大规模的火箭生产也不会悄无声息。而杰弗里.刘易斯等人则从中国国防战略的逻辑上来归谬,因为如果真有如此疯狂的核武库计划,中国官方的对外政策一定是咄咄逼人和挑衅性的,但事实上中国在涉外问题上一贯小心翼翼,务实性多于冒险性。卡伯本人也坦言,自己的许多“研究成果”缺乏数据或资料佐证,而来自于“科学推断与合理想象”,并为之辩解称,他之所以推出这一研究成果,目的不在于鼓励美国与中国进行核军备竞赛,或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而是“促使有关方面不再实行鸵鸟政策,对中国核武库的强大存在视而不见”,并预言“5年内全世界就不得不相信并正视”他所预言的、“隐藏在中国数千公里‘地下长城’中的核秘密”。而美国官方的表态则更耐人寻味。据法新社援引不愿透露姓名的五角大楼官员话称,卡伯小组的报告已经五角大楼相关部门过目,但“美国国防部无意据此修订其对中国核武库的估算数值”。事实上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五角大楼之所以如此镇定,是因为他们对中国核武库的了解,要远比闭门造车、两眼一抹黑的卡伯小组丰富得多,更何况,国防部还不是对中国核信息了解最多、最权威的美国政府部门。美国全面负责情报搜集工作的,是直属白宫、主席由总统亲自兼任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NRC),而与国外核情报等绝密军事情报信息搜集相关的部门,则包括中央情报局、国家侦察署、国家安全署、国防情报局,并协调其它国家部门的相关情报搜集工作。在技术手段方面,美国各情报机构为刺探中国核情报,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采用了几乎一切可能调动的先进技术手段。首先是间谍飞机。美国中情局曾专门训练、控制台湾空军的“黑猫中队”,装备U-2等专用间谍飞机对中国核设施进行刺探,年,由“黑猫中队”驾驶、美国中情局操控的U-2对华情报刺探,曾导致先后5架U-2在中国上空被击落(U-2这种专用间谍飞机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只被击落过7架);当U-2的刺探活动变得越来越危险后,美国又改用无人机和TR-1,以及三倍音速、具备隐身能力的SR-71“黑鸟”战略侦察机,继续从事对中国核项目的刺探。这些信息源,卡伯小组自然是不具备的。其次是卫星。美国长期以来一直通过卫星手段监控中国核项目发展,曾为此专门发射6枚间谍卫星,让这些卫星每10分钟通过一次“重点地区”上空。这些卫星包括雷达、微博、电子侦测,红外成像和可见光探测等多种类别、功能,而卡伯小组所使用的,仅仅是人人都可以使用的民用谷歌卫星成像图,不仅类别单一,更新速度慢(谷歌承认,许多卫星成像图提供的,是6个月至两年前的信息资料),而且分辨率低下(谷歌卫星宣称其卫星分辨率平均为0.5米,其实许多只能达到1米,而美国间谍卫星合成孔距雷达的分辨率早已达到0.3米,新型卫星分辨率更达0.15米。相比之下,美国官方情报部门的卫星探测能力,相当于“五官齐备,耳聪目明”,而卡伯小组只有一双肉眼,还是散光、近视,哪个看得更清,可谓一目了然。第三则是各种静态、动态情报监测站。美国中情局、国防情报局自上世纪50年代起,就在中国周边各盟国设立公开或秘密的情报监测站,并定期派出电子侦察船、电子侦察飞机,在中国近海游弋,采用各种技术手段监测中国雷达、通讯信号,一旦发现“异动”,还会随时加派力量,进行重点监控,不论是冷战或中美关系紧张之际,还是所谓“蜜月期”,这种监测都从未放松过,与之相比,卡伯小组学生的所谓“不间断搜集”,实在幼稚得可以。卡伯小组在受到普遍的专业性质疑后曾为自己辩护,称“在普通的、公开的信息中搜集情报,同样可以获得重要信息,而这些普通、公开信息的搜集和分析,长期以来被专业部门所忽视”。这段话卡伯小组说对了一半:的确,普通、公开信息来源,是美国乃至各国情报部门搜集、分析重要战略情报信息的源泉之一,早在一战期间,英法军情部门就曾通过几只看似寻常的宠物,准确判断出一个德国高级指挥部的所在,二战前纳粹德国对法国前线军事部署的绝密信息,许多都是从司空见惯的普通媒体报道中无心透露的蛛丝马迹,经过缜密分析而得出,日本情报部门通过中国的“官样文章”找到大庆油田的准确位置,更是所谓“对华战略情报分析的典范”。对此美国官方并非“长期忽视”,而是一贯重视,成立于50年代的国家安全署,仅从事这类分析工作的专门雇员就达6万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体系、数据模型,还拥有高达200亿美元的年预算,和世界上运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之一。由此可见,相对于只有20个“菜鸟”和有限的材料积累、探测能力,仅仅埋头运作3年的卡伯小组,美国官方在普遍、公开信息搜集方面的能力,也不可以道里计。不仅如此,美国官方还通过其它官方、半官方和民间机构、部门和团体,搜集、分析包括核信息在内,中国和其它国家的战略机密信息,“维基泄密”所透露出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要求美驻外使团暗中搜集包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内、各国政要的各种信息、数据,不过是将这种早在进行、心照不宣、见怪不怪的“准间谍行为”曝光于公众及传媒而已。由此可见,通过官方渠道、机构,美国政府虽不敢说对中国核机密了如指掌,但其了解程度却远非“从来源到技术手段再到分析都十分业余”的卡伯小组可比,固然,出于“兼听则明”的考量,以及利用这类似是而非的信息制造舆论,为保证国防预算或争取选票创造有利氛围的考虑,美国官方、军方在一定程度上会宽容、甚至资助这类“不靠谱”的“菜鸟研究”,但绝不会因为这类“研究成果”而去修改自己对中国核武库的估算,因为一来他们“心中有数”,二来,中国核力量判断这样的大事,是总统及其直辖的NRC所统筹的,五角大楼说了也不算。
猜你感兴趣
热门评论3楼因为如果和对手国家距离过于遥远的话,通过战略轰炸机去投放核武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何能保证战略轰炸机能够飞半个地球到达敌国上空之前而不被击落,这根本就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所以,我觉得我国研发战略轰炸机根本就毫无意义,大规模装备导弹还是比较可行的方法,战略轰炸机造价极其昂贵,美国的B-12轰炸机,一架造价就将近十亿美元,美国这么财大气粗也只装备了区区几十架,而战略轰炸机完全就是靠数量来取胜,如果只是几架根本就毫无意义,因为根本不够损耗的!二战美国对德国战略轰炸,从英国起飞到达德国上空那么短的距离,美军一次也要出动少则数百架多则上千架的战略轰炸机去执行任务,否则,面对德国的国土防卫拦截战斗机群和地面防空炮火拦截下,没有一架能成功飞达德国上空再把炸弹扔下去,美国也是靠着数量来弥补损耗比,这么多数量他总有一部分能够突破过去成功完成任务的吧!如果就几架几十架去,估计还不够德国空军吃的呢,欧洲这么小的地域,尚且如此,更何况横跨整个太平洋到达美国上空,如果突破霉菌太平洋舰队的层层拦截而成功抵达美国本土上空再把核武器扔下去,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战略轰炸机,体积大,速度慢,如果有战斗机来拦截,那基本是死定了,而且这么远的距离,是不可能有战斗机来全程护航的,没有任何一款战斗机能够飞半个地球在飞回来而不用加油!至于空中加油机,一样道理,自卫能力基本为零,容易第一个被击落了!导弹就不同了,弹道导弹能够飞出大气层,然后再通过惯性返回大气层抛物线式的落到敌国本土,拦截的难度就大大增加,而且体积相对于战略轰炸机要小得多,速度要快得多,对手拦截的难度也大大增加,而且不需要人来驾驶,也就不会疲惫需要休息!至于中国具体到底有多少核武器,这一点,我觉得中国给出的数据和外国给出的数据都不可信,因为,我觉得中国从来都不会真实的去透露自己的杀手锏武器到底有多少,属于国家高度机密的范畴,所以,我觉得中国的核武器要比中国给出的数据要多,比国外猜测的数据要少,取中间值应该是个接近实际的数量!中国往往都是,到了最后关头才把自己看家的杀手锏才会亮出来,吓对方一跳,兵法上有云,示弱以掩强!故意示弱,以麻痹和迷惑敌人!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驻韩美军拟于10月创建人工情报部队 搜集朝鲜情报-中新网
驻韩美军拟于10月创建人工情报部队 搜集朝鲜情报
日 09:52 来源:  
  来源:央视新闻
  5月8日电 据韩媒报道,驻韩美军拟于今年10月创建专门负责人工情报(HUMINT)工作的部队,以提高对朝鲜情报搜集能力。
  据报道,所谓“人工情报”是指通过情报人员、内部协助人员等人力资源获取情报的方式。
  美国第八军7日表示,将在负责朝鲜半岛情报作战的501情报旅团下属成立负责人工情报搜集工作的“524情报大队”。
  据预测,“524情报大队”将搜集和分析朝鲜核武器小型化和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等朝鲜核导力量等相关情报。
【编辑:李夏君】
>相关新闻:
>国际新闻精选: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驻韩美军拟于10月创建人工情报部队 搜集朝鲜情报
责任编辑:
中新网5月8日电 据韩媒报道,驻韩美军拟于今年10月创建专门负责人工情报(HUMINT)工作的部队,以提高对朝鲜情报搜集能力。据报道,所谓“人工情报”是指通过情报人员、内部协助人员等人力资源获取情报的方式。美国第八军7日表示,将在负责朝鲜半岛情报作战的501情报旅团下属成立负责人工情报搜集工作的“524情报大队”。据预测,“524情报大队”将搜集和分析朝鲜核武器小型化和洲际弹道导弹技术等朝鲜核导力量等相关情报。
本文系转载,不代表参考消息网的观点。参考消息网对其文字、图片与其他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及其权利属性均不作任何保证和承诺,请读者和相关方自行核实。
由一支中国团队开发出的这一聊天机器人,被认为是朝着开发高级情感化机器人的目标迈出的重要一步。
日本和中国争相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两国在6日举行的财长对话中就推进金融合作达成了一致;另一方面,双方以亚行理事会年会为平...
报道称,在美元指数连续回落、中国加强资本管制和货币政策趋紧之下,中国资本外流进一步好转。
目前朝鲜半岛紧张局势正因朝美双方的激烈言论而不断加剧,朝鲜过去曾利用扣押美国人来吸引美国高层人士的访问。
在战略层面上,对整个中亚地区援助资金的减少将使美国在中国正迅速增加对整个地区援助的时候处于下风——中国的援助高出美国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对朝鲜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