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人说青岛大学老师待遇遇差

高校青年教师调查:压力大但收入不高_新浪教育_新浪网
高校青年教师调查:压力大但收入不高
调查显示,高校青年教师科研教学的压力大但收入不高。本报漫画谢瑶
  近日,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北京社会发展报告》出炉,其中,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收入的调查引发广泛关注。报告显示,刚入职的青年教师收入偏低,“月光族”偏多。但尽管如此,高校青年教师依然是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首选。过来人表示,任何行业刚起步都是如此,作为高校青年教师,更应该理性面对投入与产出的时间差,将教学和科研工作放在首位。
  □相关调查
  高校青年教师收入存悬殊
  日前,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北京社会发展报告》发布。蓝皮书研究人员对11所北京市属院校、7所部属院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高校召开多场座谈会,对高校教师收入状况进行分析。&
  报告显示,“教授2010年的总收入最低的为4.95万元,最高者为79.7万元;副教授2010年的年收入最低者只有2.8万元,最高者为67.1万元;讲师最低者只有2.2万元,最高者为57万元。”并且,由于高校教师收入受市场化影响较深,不同高校、不同院系、不同个人从市场中得到的收入千差万别。报告指出,“市场化”收入体制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和科研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比如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市场,就容易忽视本职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调查显示,高校教师的收入已经影响到了其工作投入和创新的积极性。在“科技人员收入和积极性调查”一项中,高校教师的工作投入比处于第一位的医生低大约10个百分点。
  大学教授调研青年教师
  据统计,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目前已超过86万,占全国高校专职教师总数的63.3%。&
  近日,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廉思领衔的《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也公开发布。这份报告由廉思的30人研究团队历时一年多完成。廉思介绍,该报告在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5个城市取样,对供职于包括985、211、普通高校、大专院校和成人/民办高校在内高校的5138名青年教师,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结合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和参与式观察等调查方法完成。
  超三成认为科研教学压力大
  《中国高校青年教师调查报告》显示,作为近九成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知群体,高校青年教师也是高压人群。72.3%的受访者直言“压力大”,其中36.3%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
  报告指出,受访者表示,其压力主要来自3个方面――科研任务重、教学任务多和经济收入少。“科研任务是最大压力源。”&
  廉思表示,“调查发现,由于绝大多数高校把职称和职务晋升与发表论文数、出版专著数、申请课题数等量化指标直接挂钩,78.1%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自己从事科研的时间‘不够用’。”
  超六成受访者看重工作稳定
  高校教师一直是不少求职者的首选,也是家长眼中稳定、体面的工作。廉思的团队在调查中发现,仅有13.4%的受访者是由于“收入高”而选择当高校老师,64.6%的高校青年教师认为“稳定性高”是当前工作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廉思分析,虽然高校青年教师的整体收入偏低,平均一年只有大约5万元,但多数选择高校青年教师作为职业的,都是看重其隐藏的无形资本。&
  廉思介绍,由于高校青年教师刚入职不久,工资和职称相对较低,申请课题经费难度较大,而结婚、买房、买车、子女升学、赡养老人等经济压力又集中涌现,以致不少人不得不从事各种兼职,以代课、培训、承揽项目等方式贴补家用,甚至有14.2%受访者以兼职收入为主要经济来源。&
  调查显示,多数高校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每月能有结余的只占31.3%,23.7%的人收不抵支,11.8%的高校青年教师工作前几年主要靠父母和配偶支持。
  □过来人经验 入职便制订5年规划
  胡建国本科毕业后就进入高校做了一名大学教师。从教十余载的他,在最初的困难时期选择静心充电,又通过自己一系列的“5年规划”,如今已被北京工业大学破格聘为见习教授,并任学院院长助理、社会学系主任。现在回想刚工作时的情境,再比照现在的大学老师,让胡老师感触最深的同样是面对生活压力。&
  从收入上看,胡老师工作第一年的月工资只有270元左右,房租大概是150元,压力挺大。现在大学青年教师收入也不高,“我刚来北京工作时,原来单位的人都不相信北京高校教师的收入这么低,以为我开玩笑。我申请限价房时,街道同志看我收入不高,还怀疑我的收入证明是假的。”他感慨地说。&
  虽然生活压力大,但胡建国还是很珍惜教师这份工作,他给自己制订了“5年规划”:第一个5年完成硕士学业,第二个5年完成博士学业。按照这份职业规划蓝图,胡建国在教师这条路上,每一步走得很踏实,在做了一年大学政治课老师后,便考取政治学研究生。由于一直抱着不计较的平常心,一路走来还收获了不少惊喜。
  □过来人建议 淡定面对投入产出时间差
  高校青年教师收入不高,但是工作压力并不小,现在高校科研、教学、职称晋升竞争都很激烈。这样一种生存状态下,要想静心做学问、搞教学,对年青老师是个不小的挑战,这是需要淡定面对的。&
  胡建国坦言,他博士毕业刚工作时,工资每月不到3000元。好在单位提供了两年的过渡房,让他暂时有栖息之地。刚工作,也没能力与途径改善自己的经济条件,自己倒也开脱,没事时就呆在家里看书搞科研。现在想想,工作最初两年的充电,给自己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作为过来人,有两点心得,希望和青年教师分享。&
  第一,如果暂时改变不了外部环境,那么可以改变的只有自己,让自己保持安静从容的心态很重要。现在社会上急功近利的风气是存在的,有些人在就业时,过于执着于某些地域、某个部门甚至是某种物质,比如房子等。胡建国认为,避免这种风气的干扰太重要了,因为高校老师的科研教学投入与产出存在一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有时还不短。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心态的安静从容很重要。&
  第二,搞好工作积累,为以后工作打下基础。现在高校发展形势变化很快,但是无论怎么发展,搞好本职工作,当机会出现时,积累与付出是会得到承认的。&
  第三,做好职业规划。大学教师职业是一生的,而不是一时的,给自己定一个明确的目标,按着这个目标向前走,避免迷失方向。
  □专家分析  应建立统一工资标准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一位教授告诉记者,自己也关注到了这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出的一些现象也确实存在,但“没那么严重”。&
  这位教授表示,为了保证教师潜心教研,高校教师应该得到社会中上水平的收入。并且,应该建立统一的工资标准,使得同一职位水平的教师收入基本相同。他举例称,现在不少教育部直属的院校,北京市属的院校之间收入水平就差距不小。他认为,北京市属各高校之间、市属高校与部属高校之间,同样级别教师的收入应该基本持平。&
  此外,他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对教学、科研工作相对突出,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提供特殊的物质奖励和津贴。&
  面对如今高校教师“市场化”的现象,这位教授表示,应该对高校教师提供合理保护,应该为教师提供最起码和较为充分的福利,比如住房、医疗、子女教育和老人赡养等。&
  他也坦言,如今高校教师在外兼职的不在少数。“我认为应当限制教师在外兼职或者全职,禁止高校教师开办公司,这样会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也会给这些市场化经营一些可乘之机,比如利用自己的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等。”他建议。
  □青年教师案例
  放弃高薪工作做高校老师
  研二上学期,北京大学广告学专业学生石晨旭就收到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的offer,专业对口,解决户口,待遇不错,领导又特别看好,但她仍然选择了回到自己本科的母校青岛科技大学做了一名大学老师,教广告学概论。这位85后,是典型的高校青年教师代表。&
  在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让她有许多体会想与师弟师妹们分享,而她自己也希望师弟师妹们在本科教育阶段的成长起步早一些,多一些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2010年7月,石晨旭走上了工作岗位。与其他高校青年教师一样,石晨旭信心满满。课堂上的她,是学生们眼中的“魔力女教师”,课下的她是潜心教研的“学术女”,每天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超过14个小时,甚至比在学校读书时更累。&
  石晨旭说,她之前就预期到了这份工作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压力大、收入低,都在我的预料范围之内,但我选择这份工作本来就不是冲钱来的。”她说,每份工作刚起步都非常不易。虽然这份工作不轻松,但比许多广告圈的同学来说,已经好太多了。“他们没日没夜地想创意,做方案,被客户催,被领导骂,我已经很幸福了。”选择这份工作,石晨旭并不后悔。&
  石晨旭也知道大学教师的“5年定律”。她笑着说,现在已经过了两年半了,争取在5年内实现一个飞跃,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本报记者张晓鸽 李琦
电话:010-&&|&&&&|&&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不支持Flash青锐吴斌:为什么大学老师不去找个待遇更好的工作?
为什么大学老师不去找个待遇更好的工作?
青锐吴斌,青锐创投合伙人/理工博士/独立思考
本人毕业很多年了首先,我要说,真喜欢科研的人,在大学是因为自己喜欢,开心,不会纠结待遇。关高校本身并不应该是赚钱的地方,但中国国内高校很多人,却把他当成了升官和发财的地方,这是不对的。具体可以参考我以前的回答其次,如果你一定要纠结待遇,那也可以。我认为,国内大学教师收入低,这个说法本身并不确切的。大学教师这个职业,对于适应这个环境的人来说,可以是一个待遇很好的工作如果你不纠结待遇,不想弄很多钱,那下面你不用看下去了,尽可以拿拿工资,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也饿不死。但如果你想明白在高校怎么赚到很多利益,那你看下去吧。在此请那帮逻辑学0分的人拎拎清爽,不是我让你们去这么干的,你可以选择不干,我最欣赏的就是在这个混浊的高校里依旧两袖清风,安于贫困的科研工作者------------------------------------------------------------------------------------------下面的内容,本来文字太多,我缩减了一下,索性把对比高校和外面收入的部分删掉了,就直接说一个大家关心的点,就是高校的收入好的话可以有多好。请注意,高校方面,给定 北京上海、知名高校、理工科、重点实验室 先给定这些条件吧。本人只了解北京上海几个知名学校理工科的情况,题主问的本身也是计算机系。大学教师本身的收入的差距本身是非常大的。如果论有钱的老师,其有钱的程度,远远超出圈外人的想象。当然,也有没钱的。但是,外部的市场化企业里面,何尝不是也是有阶层区分的呢?要将高校的收入,和外面企业的收入比,首先得确认不能交错,必须同一个地方比,如果你拿北京的企业收入和河南的高校比,那是不对的。第一. 我来说一下在高校里工作要混的好,必须具备的条件(“混”只是个调侃的中性词,如果有人对“混”敏感,认为这个字侮辱了您敬爱的神圣的职业,那您可以自动替换掉)1. 智商:废话,你做科研的,要做实验,要发英文论文,智商不够怎么混。2. 学历:这也是废话,在10年前,也起码得博士。现在最好是海归博士,在国外有长期经历的。3. 人际:高校的派系斗争如此复杂,如果你对人际不敏感,不会搞人,基本没有机会。4. 靠山:一开始找对好的靠山投靠,非常重要,这个和官场是一致的,毕竟高校不容易跳槽5. 勤奋:那也是废话,勤奋是干任何事情干的好的必要非充分条件6. 运气:当然,做科研有时候还是需要一些运气的,尤其是偏基础的学科出超级成果7. 底线低:在政治斗争中,底线高的人往往会败给底线低的人,这是常识第二,我来说一下在高校里工作要获得好收入,可以走的途径(大家好像最喜欢听这段,一群屌丝骂的最多的也是这段)可以走三种途径。一种是当官,第二种是混学术,第三种是混副业开公司,而往往这三种又是可以叠加交错的。第一,当官的途径。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中国的高校本身是个体制内的事业单位,本质上是个官场,你相信体制内的官会没钱吗?不相信对吧?那就对了。知名的一批大型高校,其校长书记都是副部级,下面厅级、处级的官员一大批,你要知道,在党的体系内,这些级别是可以用来平级对调的,这些已经是很大的官了。只要你往上爬,妥妥的以后当个地方的市长、厅长甚至中央的部长之类的,这种案例很多,自己到网上搜一搜就知道了。在天朝体系内厅级以上官员有没有钱,我觉得就不用多说什么了。那我们再说说这些官在学校期间的收入。这样吧,你们可以查一下各个知名高校下面的三产公司有多少。每个高校都会外挂一个巨大的实业控股集团,资产在几十亿,甚至几百亿,你以为?来钱的手段太多了。有权力,一定有钱,这就是天朝的体制。贴几个案例高校到对应体系的中央,这种比较普遍,顺便贴几个高校到地方官,这种大家之前听说的比较少吧,这个也贴几个高校去行政化,喊了10多年,结果越喊约行政化了,这才是趋势第二,混学术的途径。在天朝混学术这一条,最终还是会和官场搭上。一般混学术的方案是这样的,首先你如果现在是个本土的博士,会比较难。所以你得出个国,读个博士,不行的话,混个博士后也行,然后国外艰苦几年,然后包装包装,回国来骗个千人计划。最近5年国家千人水涨船高,在国外不混到个副教授,就有点难弄到了。不过没关系,骗不到国家千人,那就骗个低端的省级、市级的千人,这种一般国外几年博后,或者助理教授,就可以了。有些学校笨点的,还会送你个教授博导乃至院里领导的职位,这叫高起点。然后,就死命开始申请经费。什么863、973,各种科委基金、国防基金、国家重点XX基金,统统到碗里来。在北京上海的所谓知名学校,每年能拿到千万级别经费的老师,都有一大把,谁叫我们纳税人的钱不是钱呢。然后怎么办?就和经营公司一样,拿出一部分做投资,另一部分落自己口袋。越有钱,越能吸引人才,就越能有别人帮你出论文,就越能拿到经费,这是一个正向循环,最终十几年后你就能变成“学霸”,行政职位上一般得院长,荣誉上混上长江学者起码的,好的话就上院士了。很多人不知道,院士本身在国内就是个官,是有极高行政待遇级别的。你知道一个工科的院士手里每年进出的钱又多少吗?数千万-数亿。混这条路,你还是得会发点国际论文的。国内的环境吧,把70分弄成85分有灰色炒作的可能性,但如果你科研能力只有20分就算了吧,谁也帮不了你。如果大家想展开阅读,随便网上搜搜就很多,会翻墙的话更多,随便贴几条第三,混副业开公司。很多人对这点更不知道了,老师还能开公司?当然了,国内的老师们是非常热衷于创业的,谁说他们迂腐来着。只是,他们的创业方法,和我们俗称的市场化的创业不一样,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成本。恩,一批讲师、博士后、博士、硕士,为其公司免费干活,纳税人的科研经费来发工资,仪器设备软件也是学校的,你见过这样好的生意吗?恩,事实上,可能比这更好。因为不但不需要成本,甚至还可以规避市场化竞争。前面说了,学校本身就是个官场,那些院长、副校长当老板的公司,在对外部项目的竞争中,具有天然的优势,尤其是政府、国企的项目。因为我是厅级干部,在科技部、工信部都有人,国家XX委员会专家的牌子可以写满两张A4纸,你这个国企不得给我面子?甚至地方上的市长乃至厅长都得卖面子。这样的副业公司可以开到多大?简单来说,A股上市公司,学校控股的有20多个,学校和学校里老师有参与的有上百个,你自己去查。闷声发财的有几千上万个。这个里面涉及到老师们个人的隐私,所以老师个人是大股东的公司不好多贴,我发文的原则是不涉及个人利益。那我就贴几个大家熟知的校办企业吧,算是国企参股的,大家参考一下算了集团看了上面的,你大概知道高校体制内的职位混得好有多么诱人了。有名誉有名誉,各种国家级别的专家头衔,各种XX学者,各种特殊津贴;要权力有权力,混个院长正处级,混到校长就是正厅甚至副部,找到几个机会调到政府里,就是地方大员;要利益有利益,一边拿工资,一边开公司赚钱,不说上市,凭借一般免费劳动力,每年赚个几十万几百万的,和玩一样。所以,国内高校这个体制内奇特的场所,有着其特殊的诱惑力。其特点是,表面看起来穷,但实质并不穷;起初看起来穷,但越到后来越不穷;你以为我是做学术的、其实我是开公司的,你以为我是开公司的,其实我是当官的。这样的环境,不是一般的市场化的企业可以比拟的。对于能混的人,高校这个场所一定是如鱼得水,八面开花,搞钱根本不是个事。对于不能混的人,其实到哪里都会穷,但高校并没有让他比在外面更穷。抛开道德因素(比如纳税人的钱的事情、剥削学生的事情),高校不失为一个搞钱致富的好场所。可以说,在国内高校混,不但名誉不封顶,官位、收入都不封顶。只要你适合这个环境,真是非常好的职业场所,为什么要去外面寻找其他的呢?贴的当前热门的吧,大家感受一下,不评论不是教授都是清贫的知识分子,那是假象。如果混的好,是可以非常有钱,又非常有名,还非常有权,关键还是靠自己。不要小看那些骑个脚踏车的博导、院士,有可能家里别墅就好几套,比你开个路虎的暴发户还有钱,只是不敢露富而已,而这些人从名誉上更是碾压商人,掌握着这个社会的话语权。高校里混的好,真的有可能实现一个自古以来大家都向往的目标,即好听点叫名利兼得,难听点叫“即当婊子,又立牌坊”。不要误解,我只是想说得形象一点而已。第三,我来对评论里一些不太懂的人提出的疑问做几个问答吧(注意,仔细看好了,如果你懂中文的话,如果没看完,就不要瞎喷)疑问 1 你说的不对,我们这边学校没有这么有钱/你说的不对,我们文科不一样答:前面已经说了,我说的就是 北京上海 知名高校 理工科 重点实验室
混的好的。请再看一遍,我说的是要“混的好”,所以有这么多要求,所以有这么好收入。混的好的,在哪里都只是一小撮,这个理解吗?我前面强调了无数遍了,我论述的是“顶部”怎么混,不是说的平均状态。差的情况之前写了,可是没人关注啊同学们,我都调整删掉了。另外,那几位文科的朋友,等我有空再写文科的情况好吗疑问2 你污蔑神圣的高校,你污蔑高校神圣的科研工作者!答:你是什么看出来我在污蔑高校和科研工作者的?我通篇大部分文字说的都是高校如果混的好,可以有名有利有权,是待遇非常好的地方。然后说到当官,拿经费、开公司,这个难道不是事实嘛?我没有义务非得维护你心中科研工作者的圣洁形象,这是假的,不好意思。疑问3 你污蔑院士、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那是都有本事的,不可能靠混!答:评论里很多没有逻辑的人,和我争千人计划的人到底有没有本事,这些人理解能力真是让人汗颜。绝对来说,当然有本事,但要说问题,也很严重。只是很多70分的人,被打上了85分的价格,这就是猫腻、灰色,和不公平。你说发20篇SCI的人有没有本事,当然有,这个世界上99.9%人都发不了,但问题不是有没有本事,是他的本身值不值这个标签,所以我才用“骗”这个词。70变成85,这就是骗;0变成85,那不是骗了,那是弥天大谎。千人里面有多少骗子,选个院士要上下通融花多少钱,这种问题,了解的就了解,不了解的告诉他他也不相信。另外,关于“混”这个词,就是个中性词,你非得玻璃心,觉得受不了,那自己替换就行了。疑问4 你污蔑千人计划,我看到过这些专家都是非常勤奋努力的!答:这个逻辑也真是奇了怪了,勤奋努力,和骗,是不能共存的吗?勤奋努力是任何人想混好的前提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比勤奋努力,你知道我们投资界有多勤奋吗?再给你举一个,你知道那些爬升很快的政府官员有多勤奋吗?包括那些被打虎的官员。勤奋的人一定道德好?你真是神逻辑。最后,我说的是你可以通过出国、国外发论文,来混一个千人,我可没说千人100%都是这么混的啊,结果到了你这边就直接变成我说千人都是骗子了。这个锅,还是你自己来被吧,建议重修逻辑学。好人,肯定是有的,只是在一个欺骗的环境里,我们不知道谁是好人。疑问5 你根本不懂发论文、评教授、评千人,评院士有多难!你就是瞎喷!答:你还别说,我还真知道有多难。还是那句话,请你注意一个前提,我们说的是“混得好”的,智商、学历、人际、靠山 等等必要条件都已经具备了,他们是有选择权的。你非得不顾逻辑,非又得和自己比,那不要来怪我。打个比方吧,对一个已经在美国知名大学混上副教授的人,他可以有选择,是在美国当教授呢,还是勾搭上了国内千人的评审组的人,到国内来上个国家千人呢?这对他来说,只是一种选择。但你明明智商不够,学历不佳,非得去当千人,那当然当不上。我文章说的是混科研的方法论,方法论本身当然是简单的,但你没有硬件,方法论对你当然没用,事情当然变得很难。疑问6 你发过什么论文?有什么科研成果?凭什么质疑院士长江?答:真是奇了怪了,为什么质疑别人,我非得发的论文比他们多?难道我质疑中国功夫,首先要打过这些队员?你质疑中国足球,要踢得比他们好?真是神逻辑。我作为纳税人,就完全有资格质疑这一切。反过来,我非常愿意以我自己作为反面教材。我在学校里,首先确实没有投入精力做科研,但我是我们学院那一届毕业最快的人,也是发论文最多的人之一,要论做科研的能力肯定高于平均水平。论文发的地方不算有名,但数量上我发了10多篇,为什么这样做?因为当年学校有这个需求,求量。使得我一个工程方向的人,非得去写这些东西满足指标要求。这扭曲吗?当然扭曲,所以我才对这个扭曲有体验。另外,我还是在外面赚钱最多的人,当然,也为实验室赚了钱。为什么?因为赚钱很重要。无论在哪里,能拉来钱就是王。我非常希望,未来的中国科研,不要是这种环境,不要唯论文论,导致找各种偏课题,就为了影响因子,毫无实际作用。至于经费,可变性不大,因为美国也一样,钱是王道。但钱不应该垄断在行政手里,要市场化去募集。第四,对于做了这个回答引起的人身攻击,也做一个回答吧(建议其同类也注意看一下,不要重复喷)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和很多人想的会不一样。但我说了这个事实后,肯定会惹恼一群人,这群人不是我说的混的好的人,而恰恰是底层的人,圈外的人。这个很有意思,就好比你抱怨几句民生,会被一群小粉红围攻一样。一个没读过博,没发过文章,没高校经历 的人不断的辱骂我。整天唠叨“没本事留校”,“没本事当上教师”,“没本事留校”,“没本事当上教师”,辱骂和诽谤我“智障、白痴、屌丝、loser、身材矮小,长相猥琐,混不进高校”,然后又不断自己偷偷删贴。看了这人和其他网友的对骂内容,我大概了解了。因为,我说了几句实话,就戳破了这个它幻想中的圣洁泡沫,它要崩溃了。辱骂 1 答:1. 对,是受刺激,多年在高校的经历,身边很多同学在高校的经历,让我看到和听到的太多;2. 本人是一个个体创业者,怎么个狐假虎威?3. 应你要求,原文加了一堆链接,自己看
4. 对,我不算东西,我是人 5. 我见过高校工作者确实不多,比较熟的同学有几十个,打过交道的上百个;6. 我本身是本土博士毕业,不是海归,且毕业前就自己干去了,从来没想在高校工作。辱骂2 答:前面已经说了,链接已经放在原文了。关于有没有本事进高校,这个问题问的我很奇怪。似乎在当年,流行的说法是没本事的才留高校。而在你眼里,似乎进高校是一个很需要本事的活?本事的事情没法证明,我只能告诉你一件事,我们这一届,除了我一个人以外,毕业后基本都去高校。辱骂3答:loser是相对的,诸多网友们追问你是什么学历,发过什么论文,在哪里就职,你都躲起来不敢回答,进而逃走消失了,所以我无法确定我自己和你比是不是loser,也无法确定其他网友是不是你说的”一群loser“。如果非要说,我觉得在业界大牛 沈南鹏、张颖 等面前,我必须是个loser,一定是个loser。关于傻逼,智障,你说的对,在知乎上,说实话,得罪人,确实挺傻逼的,我认了。辱骂 4 答:1. 说到论文,对,当年,我白天在外面干活,晚上回来做实验写论文,每天3点睡。这些论文,和我的主业还不完全一致,我也觉得挺水的。但注意一点,我说的水,是对我自己来说的,我觉得没有真正用心去做这个事情。但对于你,你一辈子也写不出一篇;2. 至于科研水平差不差,能不能留校,这个无法证明,我还是只能告诉你一件事,我是我们这届最快毕业的,如果你知道当年交大的博士延期概率是多少的话。当然,你不知道,因为你没读过书。3. 身材矮小,长相猥琐。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遇到这样的人身攻击,或者说诽谤,居然还是在这个讨论科研问题的回答里。我身材矮小不矮小,长相猥琐不猥琐,网友可以自己搜。如果需要的网友,可以提要求,我心情一好,直接上照片:-)辱骂 5
对其他网友的辱骂答:首先,我非常对不起被此人辱骂的各位网友,是我的答案引出了这些事情,又没有听网友举报这个人。其次,我还是觉得,这个世界上能思考的人还是更多,谁思想残疾,谁人生攻击,谁素质低,大家还都在看呢。辱骂6
hhhh不要以为我找不到你!hhhh我已经查到你信息了(这个发现已经被偷偷删除了,找不到了,无法截图)答:我个人信息全名,谁想找都可以。1. 要找论文,直接谷歌学术,搜我名字
2. 职业信息,直接百度就可以
3. 照片,百度也可以,到处都是
4. 公司地址,直接输入我公司网址,随时欢迎来坐坐。至于你的个人信息,本来我是有点好奇的,一个不是科研圈的人,为什么在这个答案下面恼羞成怒到要对我诽谤乃至人生威胁的程度。后来看到几个网友在追问你学历你就吓得逃走了,我对此就不报希望了。总结:这个人后来在网友追问其自己的姓名、学历、职业时,逃走了其实我一直没明白到底是什么情况,不知道下面这个网友的评论是否有道理
扫描二维码下载读读日报
发现更多新奇领域在读读日报,还有上万个主编与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圳大学老师待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