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佛经说一切物质现象都是缘起性空的,无所得也别无所求的意思,为什么人们还要去努力修行,证得果位?

原着:吴信如世上有很多种宗教,与其他宗教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典籍最为浩瀚,汉文《大藏经》的典籍就有四五千部,几万卷之多,因此致使很多人对不敢问津或无从下手,没有明眼人指点,往往辛苦多年也不得要领。 其实,佛教最根本的却是非常简单,以致简单得让人难以置信。这最简单最根本的就是“”。,就是说世上万事万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这里,“因”是指根本,内在的作用与条件,“缘”是指起辅助,外在的条件。佛教中常用“一切诸法”来代表我们所说的万事万物,的道理简单来说就是:因缘聚合则诸法得上,因缘不具备则不生,因缘变灭亦随之变灭。正因为任何事物都须依一定条件而生起,这其中没有一点自性(这里“自性”是指自己本有、不依于他、不变不易的实体)。因此任何事物从它的理体上来讲都是“”的。以上就是对“缘起”学说的最简单的介绍。举个例子,我们居住的房间,它是由四面的墙、房顶、地板、窗户、门等因素和合而成的,去掉上面这些因素哪有一个实在的房子呢?而随举其中一项,比如墙,它又是由砖、水泥等材料和合而成的,砖、水泥等又是由分子、原子乃至现代物理学新发现的夸克等基本粒子组成的,按照现代科学的观点这样一直分析下去,无有穷尽,没有一个实体的,哪有一个实在的房子呢?以上谈有形的一面,还有无形的一面。这个房子今天能够存在是由出资者,设计者建筑者等很多人劳动的结果,还有这个地区这段时间战争、地震等毁灭性灾难,也是这间房子“存在”的条件。再扩充一点讲,比如如果没有地球引力,或者假使太阳上出了点异常,这间房子现在会如何呢?等等,我们可以想象有无量个促成这间房子能“存在”的条件,可以还有无量个我们想象不到的促成这间房子能“存在”的条件。因此,这间房子从它目前的理体上讲找不到一点点儿实在的“有”,它的本质就是这无量的因缘和合的性质本身,这就是佛教里讲的“空”。佛教在讲“空”的同时,承认一切事物的“相有”、“用有”,即承认因缘和合而生的事物相对人而言的形相、作用的暂时存在,只是强调它的本质还是“性空”。像其他专业学科专有名词一样,“空”在佛教里有它特定的含义绝不可混同于汉语字典的释义,把佛教的“空”理解成无,这种理解在佛教被称为“断见”、“顽空”。佛教认为在学习佛理中误入断见、执着顽空,比一般人没有学习佛理而执着实有的危害更大,因此佛经常说:“宁着有见如须弥,不执无见如介子。”(须弥是古印度传说中最高大的山,介子即很微小的草子)“空”既不是有,也不是无,而是“因缘和合”,或简单说是“缘起”。因为诸法是“缘起”的,所以说“性空”;因为诸法“性空”,所以说“缘起”。“缘起”与“性空”两者是不二的。世上哲学一般将世界分为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佛教认为不仅人们所说的“物质”是缘起性空的,人们所说的“精神”也同样是缘起性空的,一个人的精神,或者说意识,思想,观念等,同样是自幼以来家庭培养、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等等诸种因素和合而成的,我们看到一个人这会儿因此事忧愁不堪,那会儿因彼事欣喜万分,哪一个是他自己呢?佛教认为一般人由于不明白“性空缘起”的道理,往往“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四大,即地大、水大、火大、风大。地以坚硬为性,水以潮湿为性,火以温暖为性,风以流动为性。世间一切有形物质,都是由四大和合而成。人的身体也是这样,也是由地大(毛、发、爪、齿、皮、肉、筋、骨等)、水大(唾、涕、浓、血、痰、泪、便痢等)、火大(温度、暖气)、风大(呼吸)和合而成,一旦四大分离,人的身体也就坏灭了。六尘,又名六境,即色、声、香、味、触、法,此六者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所对之境,因能污染人的清静心灵所以又名六尘。佛教认为,一般人所感受到的自心,实际上是六尘通过六根所产生的幻影而已。正是由于人们对自身、自心的这种虚妄执着,而轮回生死不能出离。实际上,人们所推誉的各门科学也无不都是研究事物某个方面的缘起道理,比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变化的因素、条件,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长变化的因素、条件,等等。对于人的研究,近代西方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一位伟人曾概括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以认识社会改造社会为目的,从社会科学角度对人的本质下的最为精辟的定义。 佛教从对人生宇宙彻底觉悟来了脱生死的角度来研究世界,提出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在缘起的道理中又尤其强调人们自心的妄执——“我”这个条件最为重要。比如我们前面提到的普通房子,豪门富族住在这里就会感到窄小灰暗,平民百姓住在这里就会感到已经非常宽敞明亮了,那么这个房子本身到底是窄小灰暗还是宽敞明亮呢?在这个感到中我起了很大作用。佛教是缘起论者,不同于唯心论者,就在于主张有天地万物,必然有认识天地万物的“我”,而同时反对有脱离了天地万物的“我”可以单独存在。主观和客观,犹如东方与西方,离开了东哪里有西?离开了西哪里有东?东西本是不可分离的。就能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来说,也是这个道理,离开了能认识就没有被认识,离开了被认识也就没有了能认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相互依赖的,不可分割的。西方哲学上的唯心论,错误就在于偏向了心物对立这两方面的心的那一面,认为有可以脱离了物的心单独存在。心在两者中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佛教不同意这种观点,也否认有脱离了主观之外的纯客观。无论宏观世界多大,微观世界多小,对于人来说都离不开人的认识。无论什么学说,都是人类认识的产物。离开了人的认识,离开了人类认识中的那些概念,我们所说的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客观世界到底是什么呢?那是不可想象的,是跟唯心论者说脱离了客观有主观一样的不可想象。佛教教义中经常提到“万法唯识”、“一切唯心”,绝不是说有脱离了物的心(或识)可以单独存在,只是从缘起道理中强调了认识中“我”这个条件的作用的重要性。这是一般世间学问最常被忽视的一点。最近的现代科学,如量子力学,已经开始认识到了这个道理,也在谈科学中“人的介入”,据说还有“人择道理”,把人自己的介入作为科学原理加以确定。佛教一方面讲人们的“自心相”本身是“六尘缘影”,一方面讲“万法唯识”、“一切唯心”。由于佛教的理论着重于它的实践的目的,在这心物两者之中,又强调“自心”是关键,因为这正是佛教教人觉悟和修行以了脱生死的入手点。觉悟什么? 觉悟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尤其是“我”在其中的作用。修行什么?依照人生中缘起的道理来修正自己的身、口、意三方面的行为,尤其要“明心见性”。 过去,印度和中国的佛教徒建塔造像时,都在塔基或佛像内安置一个缘起偈,偈曰:“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由此说明了缘起性空的道理在佛教中的重要,犹如一个宝塔的基础、一座佛像的中心。释迦牟尼佛自称“若有众生解了如是因缘之义,当知是人即为见佛”。释迦牟尼苦行六年后在菩提树下宴坐49天开悟的一刹那,也只是彻底证悟了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开悟了以后,曾感叹地说:“我法妙难思,不信云何解!”“辛勤我所证,显说为徒劳”。以至于曾想“宁愿不开演,。速急入涅磐”。上面讲的性空缘起的道理不是很简单吗,为什么释迦牟尼这里要感叹人们难以思议难以信解呢?因为这里释迦牟尼佛强调的是身心亲证,而不是一般的思考理解。佛教从根本上讲不是哲学或学术,而是一种不断实践的境界,没有修证的各种理解终究不过是臆解而已。就好像游泳与滑冰,听了再多的讲解和说明,看了再多的示范和表演,本身没有去实习过,肯定是要呛水和摔跤的,这样自己是永远也不会到达彼岸的。
查看: 3979|
佛缘网站的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以下法宝流通的收益将用于佛缘网站的建设。感恩您的支持!
非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备案:
地址: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金湖一里6号409室 邮编:361010 联系人:陈晓毅
电话:(值班时间:9:00-17:30) QQ群:8899063 QQ:智慧如海:关于佛教徒修行方法问题
1.不皈依可以学佛吗?
请问法师,不皈依可以学佛吗?
学佛是学习一个觉悟者的智慧和慈悲,如果把无常的智慧、无我的慈悲、缘起空性的智慧熟练地掌握并且智慧地运用,慈悲地、利他地运用,不要皈依也是佛的弟子。否则即使皈依了,最多是某个教徒,不能算是佛的弟子。
我经常劝说我的弟子们:要把信心建立在佛法上,并且唯一可以建立和依靠的就是法,而不是师父或者佛陀身上。否则必然会遭逢痛苦。
可以不必相信你的师父,可以不必相信佛陀,但是佛陀说所发现的实相真谛,佛陀说所教导的灭苦之道,我们却要深信并且奉行,因为这是唯一的灭苦之道。
2.想皈依可以就近找寺庙吗?
想皈依可以就近找寺庙吗?
可以,皈依是皈依三宝,给你皈依的师父只是介绍人和证明人。
我吃素近两年,完全不吃肉类,也戒了五辛了,以前心里总觉的自己太差,所以没有去皈依,不知现在可以吗?
皈依跟吃什么毫不相关啊。
3.显宗弟子是否可以参加密宗特色的宗教仪式?如何看待密宗的活佛?
显宗弟子是否可以参加密宗特色的宗教仪式?应该把密宗活佛看作是高僧,还是佛?
呵呵,不同文化传承区域的佛教,有不同的方法,有时不好混杂的。
活佛换成汉语,就是法师的意思,既不是佛,也不是高僧,而是一个普通的僧人而已,而法师在汉地哪里都是,并且又没有语言的障碍,多方便啊?但是有人耽乐神秘,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佛法最大的特色就是&缘起性空&,因此才可以适应不同的文化土壤,而可以在各种文化背景下扎根,密宗扎根的大地不在汉地,而在藏传佛教的文化圈里,尽管时 代进步到今天,已经突破了狭隘的地域概念,但是语言、生活习惯,都无法跟佛教的修行方式脱节,适应某个特定地区的方法放在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就成为毒 药,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在究竟的佛法层面,没有任何差异,但是在具体的修行人生活的空间,存在差异是必然的。
4.狂妄和信心的区别是什么?
我一直有个疑问:狂妄和信心的区别是什么?我怕我泼澡盆水时连孩子一起倒掉了。
狂妄建立在盲人摸象摸到了某一点就开始自以为是,然后就会是邪见了,所以很可怕。真正的信心是圆满的见地和圆融的态度,既不偏向纯理,也不偏向纯事,而是理事圆融,而又随缘应化。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5.怎样鞭策我每日做功课?
自己很久没有做功课了,以前还诵《金刚经》,现在懈怠得每天晚上看电视,要不就是消遣,郁闷啊,无常大鬼不期自到,说不好哪天就&无常&了,有没有好办法鞭策我每日做功课啊?
问题是你要什么样的功课呢?认为每天念念经、打打坐、烧烧香、拜拜佛、吃吃素,就是功课,就可以躲开无常大鬼么?!痴人说梦而已!
在自己的内心体验法、实践法、完成法,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6.我只是简单地生活,如何修行?
我对生活并不介意质量和内容,只是简单地去生活,不刻意也不讲究,在日常想法中也没有对他人的企图和怨恨,我应该如何进一步修持呢?
如果&简单&是在洞见和了解&缘起性空&之后的那种,那可以说是接近达摩祖师《二入四行论》里面提到的&称法行&了。那样就越反璞归真越好,越恬淡自如越 好。如果不是这样,而是看不到生活目标和尘世诸法积极意义的&简单&,那需要&对治&,运用慈悲观来生起对于&他人和自己生命不圆满&的慈悲,然后积极去 改善这个不圆满,身体力行地去做。我不知道你是属于哪一种的简单,不妨试一试、看一看自己是属于哪一种,然后做一个决定。
祝你快乐安祥!
我对您讲述的&缘起性空&并不很了解,请教了别人,才大概明白了,我很认同这个说法,那么我该如何继续下一步呢?我是否应该从戒律入手学习呢?像我这种情况应该去拜读哪些典籍呢?
戒律的根本是在内心里面建立修行的保障,所谓&摄心为戒&就是此意。如果能够随时随处随地随人随境随缘随便在生命的任何一个流程中,运用&缘起性空&的智慧,洞见生命流程的空性、缘起、无我、无常,那个就是了,还要捧着个佛像或者佛经干么!
找到根本了义的几个经典来确认这件事真实不虚,这个会给我们很大帮助。比如《楞严经》、《六祖坛经》、《金刚经》、《圆觉经》等等&&
7.何为智慧?
请问何为智慧?常人认为很有办法、能战胜别人的是聪明智慧的,奘师您对智慧怎么看?我认为自己修炼太极修出了自己的本性,想听听奘师的看法。
呵呵,给你一个六祖针对卧轮禅师的偈语: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你说的,有人认为自己透过方法得来的智慧,那个不是智慧,那个恰恰就是烦恼,那个是停留在世智聪辨上的黠慧,跟真正的智慧甚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如果说有智慧,那《心经》中的&无智亦无得&可以作为参考。
另外,参考吕洞宾的&莫道无心便是道,无心犹隔一重关&啊。达到无心尚且不是道,何况用心认为自己得道啦?那可想而知了。
8.我该怎样临急抱佛脚?
我生活在繁忙的城市,周围不乏临急抱佛脚的人,我和我家人、亲戚、朋友也抱过许多,我们穷的时候,抱过股票的脚;我们工作难以进展的时候,抱过出国的脚; 我们身体差的时候,抱过练气功的脚,但是我们还是生活得不好。现在我们也常得到各种书籍、碟片和宣传资料,说让我们抱一抱佛的脚,现在我该怎么做?
佛法走进人心,佛教走入社会,佛陀走回人间。如果你能正确了知佛法解决心灵问题而不解决欲望问题,就没有这么多罗嗦的了。
9.把学佛作为心理按摩效果有多大?
用学佛作为心理按摩挺有意思,就是不知道效果能有多大?
如果把佛法当作心灵的按摩油就大大错也!
真的禅者敢于正视生命的最深处、最苦处、最痛处,敢于承担生命的一切,而不是轻歌曼舞、衣袂飘飘、醺醺然、醉醉然地自以为是!
10.&痛并快乐着&只对少数人是享受,怎样做到心中无我?
修行是很枯燥的,&痛并快乐着&对于一般人来说像废话,对于某些人来说是奢侈,只对少数人来说是享受,怎么办啊?
呵呵,没有体验&修&是快乐的境界时,修行确是有枯燥之嫌,&观法如化,以道自娱&哦。
我就是做不到&无我&,做任何事情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看到底主体是不是以我为主的,就是说,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先看对我有利还是有弊,有利的嘛当然是做,有弊的嘛,肯定是敬而远之,怎样修行做到心中无我?
没有用处,佛教徒天天口中无我,但是&说在空中,行在有中&,根本没有对治烦恼的具体办法。其实佛陀教给我们的是最简单的易行的灭苦之道,那就是&无常、无我&的具体在身心层面的实践,没有这个做基础,学什么高深的佛法也是空的。
11.如何将生活与学佛结合起来?
如何将生活与学佛结合起来?常见很多人有事才进庙或亲近师父,或学佛多年仍不能得受用,学佛真正受用应该从哪几点着手?如何在困境和贫穷中保持学佛的信心呢?
学佛第一应该会运用佛法的智慧来洞见一切,包括其中的因缘,因缘中的无我,无我中的无常,无常中的无我,无我无常中的因缘。这样就不会被任何假相迷惑住,从而自己能够作主。自己能够随处作主,那本身就是定力大啊。
学佛第二要懂得运用佛教的生活智慧来安排生活流程。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于我有害。不必标榜自己为佛教徒,但是佛教基本的生活准则,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财产的尊重,对他人婚姻感情的尊重,诚实坦荡的个性,不被麻醉品麻倒,这些要做得到。
第三要懂得运用佛教的精神来帮助他人。依据佛法,一切都是缘起的,那么我们自己的一切都必然会跟世间任何人发生关联,所以对他人充满无尽的纯净爱心,然后再有具体的行为,来共同完善和谐这个残缺的世界。
概括地说:第一智慧,第二自利,第三利他。
12.看书时什么都明白,生活中不会用,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师父,看书的时候觉得什么都明白,到了生活当中就不会用了,这是什么原因?怎样才能会应用?
定力不充,慧解不圆。充分地实践增加定力和慧力可也。否则只是文字上的明白和道理上的知道,只是说食不饱的。
13.如何理解&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我的心态现在处于最低谷,灵台泯灭一片灰暗,太多疑惑和问题,请问师父如何理解&出世在涉世,了心在尽心&?
很简单,就拿你现在的心理状态来说,你面对灵台暗钝的状态,不管刺激的外缘是什么,但是你想出离这个状态,是从哪里出离呢?你还得面对这一切,而&要解 决&就是出世,但是要解决的问题却是在世间的,那么为了&解决&,你尽心尽力了,做的结果如何,是否就不重要了?如果你没有尽心尽力,你的心就能够安么?
所以别尝试理解什么高深玄妙,甚至把本来简单、单纯的,想象得玄妙。
就在自己的起心动念处下手实践!
14.禅宗说的&承担&是什么意思啊?
禅宗说要在当下具有承担的精神,这个&承担&是什么意思呀?
生命有什么,就承担什么!!!
经书上很多时候提到这个&忍&字,我的理解就是&承担&的意思!对么?
忍有三个境界,也可以叫做承担。但是操作起来有个差异。忍有时被动,但是承担是主动的。所以积极、消极立判。
15.禅宗是不是不让问问题的?
我以前听说禅宗是不让问问题的,所以两年来不敢随便向师父问问题,都是自己努力去解决。到底该不该问问题呢?
不让问问题也是一个阶段。否则闷死了怎么办?
16.打禅七可不可以开悟呢?
打禅七可不可以开悟呢?
打禅七,这个行法本身就已经是对禅的歪曲了。用限期取证的急迫来逼拶学人在规定时间内达到明心见性,呵呵,再回头看看唐宋时期的禅,不是歪曲是什么呢?
心本无大小、形象、体积、颜色、长短可以衡量的,却要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回归,呵呵。我不敢苟同也。尽管我也打过禅七,还主持过禅七。也许就因为我打过,也主持过,才敢这样说的吧。
但是在今天这个时代,学佛人是很可怜的。有一种普遍的错觉:就是不吃苦不是修行。呵呵。所以不妨去禅堂打打坐,吃吃苦。
17.我&大悟&了吗?
关于开悟,请教奘师,我看到电影中达摩大师给二祖安心的对话,感到很震惊,原来人的烦恼是这样来的,从那以后我不会再象以前那样生气,但烦恼还是有的,四祖当时便于言下大悟,那我是不是也算大悟了呢?
呵呵,你可以算&有省&,但不是大悟,就像你本来在一个黑屋子里,一下子点着灯,你知道了门窗所在,但是知道门窗所在,不等于你已经在门窗之外啊。
18.我做的这几个偈子如何?
我做了几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既然无一物,又何来尘埃;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非台又非树,尘埃即尘埃;不识菩提树,不识明镜台,只知无 一物,不知有尘埃&,还有&菩提即空,明镜亦空,因缘而生,因缘而灭;空即是缘,缘即是空,因彼而生,因彼而灭&,请看看如何?
几个偈语共有一个症状:那就是幻想开悟症,想像六祖的当时的状态,模拟着来做偈语。六祖分明地告诉学生们:我无有一法与人,但自解粘去缚而已。只是解粘去缚的药方罢了,你们谁患了神秀大师的病呢?无病呻吟个什么!无病要药干什么!
在识心里面做文章,死尽偷心活计才好啊。
19.明心见性和大彻大悟是不是一回事?
明心见性和大彻大悟是不是一回事?
呵呵,&明心见性&更专业地属于禅宗修行领域,而&大彻大悟&可以在任何领域引申地用。所以我们经常听到身边的人沾沾自喜地告诉别人说自己大彻大悟了,其 实那不过是他明白了自己哽在那里的一个疑惑而已。所以如果纯粹从修证角度来说,用&明心见性&比较不容易引起误会。二者的关系有时可以通用,有时可以说互 不相干。
20.念佛是开悟的工具吗?和禅一样吗?禅者死后去哪里?
有念佛人说不应该把念佛当作开悟的工具,这么说对吗?念佛和禅是两回事吗?学禅的人死后要去什么地方?
知道禅宗里面有个公案叫做&黄叶止啼&么?佛教里面一切方法无非是方法而已,既然是方法,哪个方法不是工具呢?念佛是工具,是一念代替万念的工具,然后这 一念最后也要丢弃。参禅是工具,不依他力,强调己力,然后豁然开悟、还得本心,又哪里还有什么禅与非禅呢?持咒不是工具吗?每天手里抓个念珠,嘴里默默叨 叨,不是工具是什么!!!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面有一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有一句:&勿谓如来有所说法,说法者无法可说&,还有一句:&若谓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解我所说义&。看看这个,自己也就明白人家的问题落在哪里了。
至于念佛死后哪里去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念佛人不知道《往生论》里面的&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真义,因为不懂这个要义,把一个好端端的念佛方法变成彻头彻尾的宗教性的求死行为。可悲可叹!
至于禅宗强调&随处做主,立处皆真&,既然随处做得主,那又何来死后哪里去的担忧!!!
哪里才是我的归宿,我常被人吓唬着念佛来,急着看别人关于净土的说法,但禅宗讲当下安心,难道真的没有终极归宿吗?生从何来,死向何去,自己为什么不能做主?是不是因为有迷失才有归宿呢?
你去找黄檗希运禅师的《宛陵录》来看,他可是临济禅师的师父哦,看了告诉我感想。
师父,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吗?佛法怎么会这样简单?只有傻子才会相信这么简单的道理,我是不是傻了?
哈哈,大道已明,如丧妣,说的就是这样啊。问题是这么简单的道理有几个肯信呢?就是肯信,又有几个信得实呢?临济禅师说:&老僧只是要找个不被人瞒的人。&哈哈。
过去有个禅师不准自己的徒弟们看经,结果自己看经的时候被弟子们看见了,就问他,为何不准弟子看经、自己却在这里看经。禅师回答说:&老僧只为遮眼。&明白了,就是遮眼而已,不明白,就是&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念佛参禅无非如是而已。
师父给我讲讲&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真义,好吗?
你在网络上找来我讲的《大乘起信论》第三讲,具体说到了&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的道理。
21.禅宗传心法要中临命终时安住正念的说法,和净土修行人临终阿弥陀佛接引的说法矛盾吗?
奘师在讲经时提到传心法要,即人临命终时只要安住正念,谁来包括佛菩萨来接也不去,就能自己随处做主。这和平时听到有人临终时由于有助念团助念,最后见到 阿弥陀佛接引、出现种种瑞相等说法不同,让我迷惑,难道这些人见到的不是佛而是魔?这些跟着阿弥陀佛走的,又去了哪?还是说修净土宗的见到的是真的阿弥陀 佛,而明心见性的禅宗就谁也不跟只相信自己做主?是什么做主?信佛还是信理?
呵呵,既信佛,也信佛说的理,就不会偏离了。为何非佛即魔呢?也有佛魔不到处,也有佛魔共在处。不懂一心之法,就会陷在所有的佛教问题中。参禅之人真的透了,就会知道所谓天堂、地狱都无非一心,所以不必愿东愿西,也就理解念佛人的愿西厌娑是怎么一回事。
念佛之人念得明白了,知道所谓极乐无非一心净化到极点的幻化,生则随它生,去也随它去,但是所谓的生、所谓的去,都难离一心之外,只是在自己的认识上分出东、西而已,这就不会把个好端端的念佛法门变成求死的宗教。
都明白了,那么一心专一,念佛的自然有心创造出弥陀和极乐,就是真的弥陀现前,也是自己一心的产物啊。呵呵,很容易的道理,却是很少有人明白。
22.我是否可以持诵虚空藏咒?各种经咒都分别有些什么作用?
我从网上下载了虚空藏咒,听说这是专门增强记忆力的咒语,网络上说:&虚空藏菩萨为三世诸佛第一辅臣,功德浩荡遍满虚空,智能无边恒沙难喻,忍辱心如金 刚,精进猛如疾风,持诵虚空藏咒,能助大定,加强忆力,促进心诵,每晨食前敬诵七遍或七七遍,功德无量&&&,请问法师我可不可以持诵此咒?
呵呵,那么你再把大乘了义经典看完之后,再把那些经中的咒语功德、利益看过之后,估计你得把自己分身三十二,每个身还要念诵不同的经或咒,不同的身还要供养不同的经或者咒了。忙吧,真的有得你忙的啊。
比如消业应诵什么经、超度应诵什么经、孩子上学应诵什么经,什么咒管什么用,到底有没有这样的区别?请师父给个正确答案。
佛说一切法,为除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来一切法!学佛者不可不知啊。
23.对咒语感到害怕怎么办?
我有一个妹妹,31岁了,最近有机会听闻到大悲咒,但是她听到就有害怕的感觉,或者是心慌、不舒服,还会毛孔竖立,不知道她的这种情况怎么解释,可有什么对治之法?
呵呵,很简单,不要再听就好了。佛教经典、咒语那么多,干么非要在一个咒语上拴住呢?
至于什么原因引起的,太多了,不用也不必知道,找到跟自己相应的修行方法就好。比如那些看恐怖片的人,只要他们愿意就不害怕,可是不喜欢的就很排斥。
24.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称念佛菩萨的名号?
我除去睡觉的时候都在持念&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请问奘师在日常持念的时候经常因一些事情停顿自己的持念,因为我是在家人,经常有很多事情要做,如何才能使自己持念的定力更加坚定?
呵呵,我们称念菩萨圣号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是为了保佑自己那就不念也罢。我们称念菩萨的名号,是要学习菩萨的利他的大愿和精神,学习地藏菩萨帮助苦难众 生的决心和毅力,有了这些,那就在平时将此愿力化作行动,用行动来称念菩萨的名号。这个在日常生活中才好用,才好说自己是一个佛教的实践者。
25.我欠了别人很多佛号,能不能用打坐的功德代替?
我欠别人很多佛号,能不能用打坐的功德代替啊?
你欠了谁的佛号啊?你以为你的佛号可以上通天堂、下彻地府么?如果你的心力够,可以上通下彻,那么不用佛号也行。如果你的心力不足,连自己最简单的烦恼都无法靠自己心力化解,那么你念佛号跟人家何关啊?
26.厕所里念佛是不是亵渎佛菩萨?
弟子一直有个问题想问问师父,净土法门的主修功课就是念佛,要做到随时随地地念,但弟子的疑问是:在厕所里该不该念?又或者在厕所外面默念,不知不觉走进了厕所,口里还没有停住,这样算不算亵渎佛菩萨?
那我来反问你一句:万一一个你最熟悉的人或者你自己就在厕所里瞬间病倒,依据净土宗的说法,临终一念很关键,你说念还是不念?
27.我们念佛用汉语,佛听得懂吗?
咱们老是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这些都是汉语,而佛是印度人,他们能听得懂吗?
&南无&本来的音译是&拿摩&,汉语的意思是归敬、赞礼、依赖等等很多意思,也就是一个梵文包含了太多汉语意思,所以就索性不翻译过来,直接用梵文的音就 好,属于&五种不翻译&的一种。你这个好心的家伙,在这方面是属于不大懂得常识的那种杞人忧天哦,不过忧得很可爱的那种,估计菩萨们知道了会很开心的。
28.为什么念佛不开悟?
看见有些念佛人很辛苦,每天念几个小时,好几年也开不了悟,也不知往生有无把握,为什么念佛不开悟?
为何不看自己而看别人呢!
念佛的人如果肯在教理上用一点点功夫,然后再来念佛,那就不会有你看到并担心的事情了。
29.念佛和观心是一回事吗?
念佛法门里说到,心里面不要有佛号、佛像,就是想佛,想像想念自己的母亲一样,这是否和观心是一回事?
念佛法门也是无穷尽的具体方法啊。最好,谁教你的,去找他接受指导。
都是在书上看到的,正因为方法太多了才找不到具体方法,书上写的,到哪里去找指导师父?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句书!所以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一念佛号一念佛,念念佛号念念佛,具足信愿,持佛名号即能往生?
当心喊破喉咙也枉然啊!一念觉众生即佛,一念迷佛即众生!把修行定位在活生生的、可以操作的、可以亲见的、可以人人同样经历、经验的现实人间,以身口意为工具,以戒定慧为方便,以贪嗔痴为敌人,以佛法僧为指导,以觉正净为勘验。
这个人人可行,万根普被的释迦牟尼佛陀觉者的教法多么容易啊。但是却有那么多的迷人,舍本逐末,真是可怜,不但伤害自己的善根因缘,也间接地伤害佛法的纯净。
30.是否要完成将念力向愿力转化的过程?
听说极乐世界是佛祖依靠愿力发生的,而平凡的人们大多在念力上努力,却经常找不到方向,如同雾中寻光,是否所谓修行依然要完成将念力向愿力转化的过程?
念力纯熟了,自然愿力就可以实现了啊。
怎样才能纯熟?难道只靠胡思乱想?是否每个人的念力强度都相同?
戒定慧三学日进,贪嗔痴三毒烦恼日损!三学枢纽为定,所以好好打坐,培养定力,定力的最基础就是念。
31.学佛要无念吗?普度众生是念吗?
学佛要无念还是无无念?普度众生是不是一种念?
这个不是问题,比如幼儿园小朋友,遇见水库或者游泳池,一定要有什么才好下水;可是一个游泳运动员或者潜水的人,不一定需要什么就可以下水。
所以有念还是无念要看自己处在什么阶段。
善心算不算一种念呢?好象善心对任何阶段的人来说都是一种好现象吧?
对于正在专心修习禅定的修行人而言,正在需要完全安住在不失念的状态,那个时候的善心恰恰是烦恼。对于忘记了菩提心的大乘行者而言,所作的一切善行如同魔 业,那个时候的善心恰恰是烦恼。对于沽名钓誉的道德伪善者而言,所作的一切善行都是欺骗性质的,那个时候带给自己的表面是快乐,带给他人的其实是烦恼。尽 管有间接的利益自他的成分存在,但是究竟是烦恼。
所有善行,不一定对所有的人都是好的!!!
但是作一个普通的人&&任何时空条件下的善行都是应该成为习惯而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才要做的。
32.菩提心是什么?如何发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么?如何发菩提心?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就是菩提心。但是这个解释的问题是,菩提心是属于外来的,所以才会相应的要有发起菩提心。
我在很多地方讲过,接引过,学生们必须了解:菩提心不是外来之物,是我们本具的。然后了知这个本具,再深入地禅修体验生命一体、法界一如的境界,然后上求之心不求而自备,下化之心不做而自足。这个时候再谈什么发起已是多余了。
所以要发起,就真正在内心来体验&生命一体、法界一如&,体验到了,不再认为人我有分别,他人就是我,我苦了自然他人苦,让自己的生命更灿烂地开展,也就是让一切的生命灿烂地开展,是一件好玩美妙又单纯的事情。
33.本期佛法灭后,弥勒佛出世前的日子里,众生如何生存?
本期佛法灭后,至弥勒佛出世前这段漫长的日子里,众生该如何生存?有人曾经发愿在这段时期里救度众生,可后来发现修行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自身都难保,怎么可能有能力救人?如何自利利他?
众生按照自己的业力和愿力生存。即使有佛在的时候,众生也是按照自己的业力和愿力生存。
所发的愿要切合实际,不可近乎疯狂和空想,否则就会陷入宗教狂热和极端。
34.早晚课念诵些什么?
我平时喜欢读楞严咒,但晚上读得多,最近在网络上看到楞严咒一般是与十小咒一起作为早课念诵的,想请问法师,早晚课内容安排有什么讲究吗?我现在是晚上读一遍楞严咒和十小咒加上心经,早上一般不读什么,这样安排是否合适,柏林寺的早晚课是什么内容?
去找来我编排的生活禅日课吧,每天早晚的功课很简单,都是大白字,没有密咒的部分。那些早晚功课不大完全适合在家里用的。
35.念哪一个回向文比较好?
不同的回向文是不是有不同的&用处&啊?&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跟&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有什么不同啊?平常上完晚课该念哪一个好啊?
哪个让你安心就最好。
36.什么是悟后起修?
什么是悟后起修?
悟后起修就是指在心性上明白了自己这颗心如诸佛无二,在法理上了知了诸法的空性,之后,再来针对自己的习气一一下手,彻底根除,恢复本有的、清净光明的、无漏的一切。
所以,没有这一悟,不知心在何处,不知成佛的根本所在,单纯有了悟,还远远不够,还要悟后起修,积功累德,而悟后的修跟不悟时的修有本质差别。悟前可以叫做盲修瞎练,悟后才知道怎么是对的,怎么是实在的,也就平常、平静地看待所谓的修行了。
既然住色生心的放生是不能有福德的,那我们如何积累修行的智慧和福德的资粮呢?如果这辈子也没有&悟&,那我们还&盲修瞎练&做什么?
呵呵,你的疑惑是普遍的疑惑,因事废理,或者走向反面&执理废事&。忘记佛陀怎么说么?&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啊,因为&于法不说断灭相&,所以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哦。
没有盲修瞎练的累计,你的功夫从哪里算起啊?所以尽管没有开悟时是盲修瞎练,但是对绝大多数修行人而言,这个恰恰是最基本的保障,就是先在戒法熏染下,慢慢做个好人、做个善人、做个愿意帮助他人的人。呵呵,这里的二元辨证要很明白才是哦。
37.为什么我看佛经觉得很好,面对具体的佛教徒行为觉得不舒服?
我自己看佛经什么的都觉得非常好,可常见到有些佛教徒和他们所做的活动,就产生了强烈反感,甚至极不愿靠近,我常觉得他们所说为何与佛经中不同。比如佛经 语句总让人觉得解脱,教你&说庄严非庄严是名庄严&&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等等,但好多佛教徒的话都给人很多捆绑,比如佛经旧了不可翻看了,要到佛面前 说一声,然后在寺院里处理,难道寺院外就不是清净佛土?见到任何印有佛像的纸页也要当成真佛恭敬,不可当作美术品,恭敬心可解,可是是否也在歪曲佛法?
呵呵,是啊,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啊。其实六祖早就告诉我们诸佛妙理、非关文字的真谛,这些都是从第一义谛上来说的。只有充分体验、感受到了这个层面, 然后知什么可以舍、什么可以抓了。如果没有体验到这些,而仅仅是停留在俗义谛这个层面,那么肯定给我们的就是迷信和迷执的外观,让人不舒服了。其实,很简 单,内心体验第一义的空,外相充分尊重大家认同的游戏规则,就不会有什么冲突了。
38.用努力赚钱的态度来生活,也算修行吗?
如果看淡生死、随缘乐住,那么用努力赚钱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是不是也算修行?
这个不是问题啊,一个修行人的六度,都是在生活中完成的啊。离开生活,离开人群,离开有情众生的苦恼,哪里需要六度呢?所以尽自己之力,在自己的生命已经超越了生死苦乐的束缚之后,来更好地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这个本身就是佛教徒的责任!
39.现在世界这么乱,该怎样修行?随顺众生的话,心里又生执著,怎么办?
请问奘师,现在世界这么乱,看了会生烦恼,该怎样修行?在为人处世之时,既要随顺众生,而心里又生执著,这时该怎么办?
世界难道一千年或者二千年前就更好?难道佛陀在世就是天堂?佛陀在世照样有种族屠杀,照样有生老病死,照样有鸡鸣狗盗之人,照样有烦恼忧愁之事。所以首先认为现在的世界比过去坏,是偏执的想法。
其次,看见乱,就烦恼,这个好比&风动还是幡动&,早已有了答案,无须我来罗嗦。
谁让你随顺众生的?谁又让你有个实在的你的?你本来无我,外也本来无众生,是你自己妄生&要随顺众生&的想法,然后被这个想法逼迫着,去做你虚妄认为的有众生有自己的事业。
看看可否给你一棒,帮你醒来!
40.学佛要一味地&忍&吗?
请问,如果遇见和别人起冲突的事情,一味地&忍&,忍到心死、尊无,还在忍吗?真的有必要如此吗?
中国最著名的&忍&,应该算&张公百忍&了,皇帝召见张公询问他如何带领九世同堂的大家族,张公用笔连续写了一百个&忍&字。这在&世间法&上,确实很了不起。
不过佛法的&忍辱波罗蜜&超越了&能忍&和&所忍&,上升到了智慧洞见的层面,这似乎听来难以想象,当年释迦牟尼佛为忍辱仙人时,被节节肢解的时候,他的&忍&是在什么状态呢?
如果,忍,达到了内不见有能忍的我,外不见有所忍的人或者境,中间不见所运用的方法,达到三轮体空的境界,那么,就好好忍下去吧,这样会成熟&忍辱波罗蜜&的。
如果,忍,只是忍受自认为的侮辱或者其它不接受的外境、外缘,那么就应该调整,不要颟顸下去,自己深受其害,却还自以为在修行!
佛祖被节节肢解的故事是怎样的?好可怕。您说的&境界&似乎是&不在乎&,对不在乎的事情还可以用&忍&来描述吗?
《金刚经》里告诉大家曾经有这么一回事,不过也就用了几个字而已,添油加醋地渲染这个过程,不是佛法关注的核心,它就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例证。
佛教中的&忍&有三个层面,第一,&生忍&,指来自有情生命给我们的折磨;第二,&法忍&,指来自无情万物给我们的折磨;第三,&无生法忍&,这超越了&能忍&和&所忍&,是一种修证的境界了。
你说的&不在乎&,是表层的智慧,不在乎了又何须忍?这个&不在乎&的原因很多,可能来自放弃,也可能来自其它很多原因,但是佛法修行所证的&无生法忍& 是洞见了内外无我、无人、无众生的高度智慧成就的境界,完全不是&不在乎&这回事。在这里需要留心不要把概念给用错了。
41.包容和纵容有什么不同?
包容等于纵容吗?怎样才能在两者间平衡?
包容是主动的,并不担忧失去什么;而纵容时,害怕一旦没有这个纵容,你就会失去什么,所以有本质的区别。
包容超越对立的心态,心量足够宽广;而纵容在很多时候是出于对自己所爱好的对象的偏执,所以导向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再者,纵容所引发的后续因果链,有很多历史证明,多数落在向外的为人层面;而包容却不大容易为外人所知,因为从骨子里来看,包容偏重于人格和智慧的层面。
怎样平衡,那是各有千秋,你更多地得自己来解决。
42.如何界定邪淫?
大家讨论讨论,如何界定邪淫?
非时、非处、非地、非人,符合这四点之一的都是邪淫。非时,在很多不适合夫妻同房的时间;非处,在非性器官;非地,在非卧室之外的其它不适合场所;非人,与合法夫妻关系外的、没有爱情基础的性伴侣、与畜生、变化人。
并且这个不用讨论,已经制定好的,干么自寻烦恼?
43.工作中拿回扣犯盗戒吗?这钱能不能做佛事?
工作中如果遇到&吃回扣&的事情,算不算犯盗戒?是严格地不允许呢?还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公饱私囊&,似乎这也是自己努力得来的呀?这个钱是不是&不干净&,可以用来做佛事吗?
呵呵,偷盗,是针对一切有主物来定位的。你的公司,是私人的也好,是集体或者国家或者外资的也好,都是属于有主物。除非征得主人的同意,否则就是犯盗戒。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如果你把实际情况说给了老板或主人听,也就意味着你拿不到回扣了,甚至面临丢掉职位的危险。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很复杂,你作为公司其中的 一名职员,却也属于主人之一,但是要所有主人都同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再者,能作主人的人一定有他们的&因果积累&,也是应得的,作为一名职员应该了解 这个实相,也就心安理得了。至于这样得来的钱是不是&不干净&,那是肯定的。
能不能用来做佛事呢?也可也不可。如果,说&可以&,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逻辑上说:既然是不干净得来的钱,那就花在善事上面好了。但站在一个修行者的角度 看,恰恰是做贼心虚的表现啊。如果,说&可以&,是从知错必改的角度说,即已经知道是错的,那么退回去或许引发更多的问题,那么,既然是不属于我的钱,那 就拿出来做善事或者做佛事,而这样做的前提,是保证自己以后不作类似行为。
有一种观点和做法,是要正视和反思的:反正我也没有用在自己身上,并且还替那些不信佛的人做了好事,是替失主他们种&菩提种子&。这个做法在佛教徒中很普遍。要知道,&欢喜布施&才是金刚菩提种子,而人家的感觉是属于自己的钱财被盗了,想法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在这些微细的地方要堪得破,也要堪得起考验,否则小河沟翻船哦!
其实,如果你根本没有私心的话,那就公开告诉你的老板和大家,并且要很安心地接受一切后果。如果这个钱属于你的,那老板会作为奖励也不一定。如果被全部充公,或分别给了相关的部门,那就接受也无妨。所以要平静地接受这一切的后果。
但是扪心自问:肯定你会认为这是你的劳动成果,是你应得的。这个心理也是我们一般工薪员工的本位思考,尤其在私人企业打工的人更容易这样。呵呵,但是,佛 法提供的思考角度确是要超越这些的,还有戒律的规范就更加具体。那种理直气壮地认为该拿就拿的视角,呵呵,并不是因果、因缘、自然的法则让你&该拿就拿& 的,而是完全出于自己的认识,认为&该拿就拿&。忘记世尊是怎么说的么?&甚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啊!!!
否则就先不要着急受这条戒,以免心里有疙瘩。
44.五戒中犯了一戒,就全部毁了五戒吗?
听说受五戒的话,若犯一戒,就全部毁了五戒,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五戒各有各的针对性。
45.在家人可以做到八正道吗?
如果依大乘的发心,一个在家人能否完全做到&八正道&呢?
解脱道的八正道在南传地方容易做到,而在汉地大乘佛法地区就不容易做到。而菩萨道的六度涵盖了八正道的部分内容,但是做的不好,就容易出现偏差。尽可能地 领悟其中的法味精髓,而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加以融汇,否则就会如同那些在家人一定要恪守《菩提道次第广论》里面的解脱道生活规范一样,最后是一个四不象。
46.做错事情,一心忏悔但生活在负罪的阴影中,怎么办?
我做错了事情,一心忏悔却于事无补,难道我的一生都要在负罪和欠债的阴影中生活吗?
做错了事情,真正的忏悔是&不贰过&,否则天天自己纠缠在过去的错误阴影中,好人也给阴霾熏死了。
47.我很忏悔以前做的错事,心里很乱,怎么办?
本人心中一直很乱,总感觉自己不顺心、不得志,没有别人那样顺利,前思后想觉得是不是我前几年做了不义之事,得了不义之财,是不是受了报应?我总想做些及 人所及的好事,来洗涤自己心灵、补偿以前的过错。我感觉学佛不是件容易的事,不知从哪里学起,提笔请教,原先想描述的话和想法,却又觉得写不出,内疚。我 想请教,像我这样如何先让自己的心&静&下去?
最简单的就是不贰过!然后随自己的心愿,帮助那些苦难的众生,别挑选那些不会说话的众生,以为那样可以赎罪。要选择苦难的人,跟他们和谐共处。
然后选择一个喜欢的佛或菩萨,每天跟他磕头念诵玩。
48.设佛堂供佛菩萨是不是需要先洒净开光?
供佛菩萨前需要先开光吗?家里设个佛堂要先洒净吗?
家里有条件摆设一个佛像很好,那要摆设总要让自己和佛像都开心吧。所以开光也好,洒净也好,都要自己开心那就好。但是现在流行的势力太大,本来佛的法身无 所不在的,干吗非要弄个泥塑的、木雕的放在家里接受烟熏火燎的?可是你成为一个佛教徒之后,要是不这么做就太离经判道了,那你肯定会被习惯的、烟熏火燎一 族们用唾沫给淹晕了,所以要供就接受传统的那些,好好如法地供,要不供的话,那就好好在心里这所神圣的佛堂好好修!
最近看到一些文章说,在家设置佛堂,可以使自己精进,不至于退转啊。
凡是存在于事项上的东西,总归难逃有一利就有一弊的模式的。在家供个佛像、设个佛堂本来可以起到很好地提醒自己精进的作用,但是反过来也有因为在家设个佛堂,把家里变得乌烟瘴气的案例,这方面只好随顺各自的因缘了,没有一定必须怎样的规定。
49.可以借助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消除业障吗?
可以借助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消除业障吗?
就像你自己犯了错误,不对着犯错误的人或者事情去解决和努力,而要对着菩萨磕头希望获得原谅解脱一样。三宝只是告诉你熄灭烦恼的方法,去走,是自己的事 情。业障不用消,只哟啊要看护好你的身口意,不管过去发生过什么,后悔没有用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知道以前的错误从当下再不去做。所以看护好当下的身口 意,未来一定会美好,所以未来怎样不用操心,只是管好当下的身口意。
迷信不是佛法,如果佛教徒拜了菩萨,菩萨就帮他解决业障问题,那么因果就不起作用了,所以菩萨只是教导我们了解因果运行的实相,从而避免造不好的因,不好的因根除了,果必然是好的。而菩萨从自身实证角度给我们做个榜样,让我们看得见、摸得着,原来我们也可以做到。
但是盲目地磕头给菩萨,希望自己的业障靠磕头来让菩萨承担,这个就是迷信。
50.先天不幸的人福田薄吗?如果布施给他们,是否又减少了他们的福气呢?
最近一直想不通很多事情,总觉得佛教太矛盾对立,无法调和,比如佛教讲布施功德很大,很多受业力而来到这个世界的人,先天聋残喑哑的人福田比较薄?如果我布施给贫穷、残疾的人,是否又在他们微薄的福田上刨去许多呢?
呵呵,那你怎么不知道你要布施给那些有困难的人,也是因果业力的一个部分呢?试试观察看,有哪一个人是完全善业具足的,又有哪一个人是完全恶业具足的?一 个人本身具备善恶两种业力来到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显现不同的生命轨迹,刚好给你碰到了你该给他帮助的因缘,这有什么可以困惑的呢?
当年世尊在世的时代,给孤独长者曾经大富并且发愿他的生意所在之地就不可以有人挨饿,后来有一个时间段自己一贫如洗,后来又恢复生机,生意遍布印度各地。如果按照你疑惑的观点,那么当他一贫如洗的时候,你再去帮助他不是把他本有的贫瘠的福报折损光了么?
生命的历程无穷尽,千万不要因一时一地一生的狭隘的角度来看一时的某个个体的生命轨迹的善恶好坏。
51.放生和布施是不是可以消减我的忧郁症?
近来很长一段时间我的记忆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在直线下降,我一开始认为这些是周期性的正常生理反应,后来了解到这也许属于抑郁症的一些症状。我想试着用放生和布施来消减自己的业力,因为我在准备进行专升本考试。我想问这样做可以抵消我的业力吗?
还是放生自己心内的这些忧虑众生更直接啊。佛陀当年破除了婆罗门的祭祀万能的理论和做法,可惜现在的佛门子弟却要论发生什么事情,都来放生或者念个咒语期望解决一切,这和婆罗门的祭祀万能有何区别啊?为佛弟子不可不知啊。
52.放生在修行中有什么意义?
听说&住色生心的放生是不能有福德的&,这话是谁说的?好象禅宗不怎么劝人放生,有这回事吗?放生在修行中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禅是&放生&的最大的&鼓吹者&,但是这个&生&不是外在的生命,而是每一个禅者自己心内的胎卵湿化四生,内心的妄念,内心的不安,内心的分别,内心的执取,这些都是要从自己的内心真正丢弃的&生命&。
至于是否有福德这话是谁说的,没有什么探究的必要,因为追根究底,都是来自佛陀的发现。
如果放生不在内心层面来完成,意义首先是自我满足和麻醉的自我欺骗,然后慢慢地真正有所受用之后,在内心培育起对所有生命的尊重的那份东西,可以算是正 受。至于指望对其他生命的放生来赎救自己的罪愆,这种普遍的做法和想法,恰恰是最糟糕的,因为它与&三轮体空&的般若智慧教导完全背道而驰。
53.我想增加储蓄,又如何坚持放生?
想结婚却没有钱买房子,我想增加储蓄,但我又要坚持放生,怎么办?
哪个&生&需要你&放&呢?!不记得《金刚经》怎么说,勿谓如来度众生者么?!
凡是救它急难,并且随缘尽力将苦难中的生命从窘迫乃至死亡危机中解救出来,就是放生,这跟数量、仪式、信仰、功德完全不挂钩。把放生当作自己忏悔业障、积功累德的修行方法,为了放生而去放生,这样还不如不做!
并且,真正要放的是我们心底深存的烦恼众生,这才是我们要真正解救的生命,这是真正需要念兹在兹、不可须臾离弃的&放生&。没有心中的这些烦恼,跟内心相应的外缘,就不会这么糟糕,所以当务之急是放自己心中的烦恼。
然后,当你在条件许可时,随缘尽力去做,而更多的情况下,我们能选择的方法是尽心去帮助其他生命。
有的人&设不得已而行布施,如割身肉&,而有的人体会到布施的乐趣之后,越来越乐善好施,跟自己掌握多少资源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过程是很好玩的。
人的心,先是纯粹自主的,然后成为身的奴隶之后,又一起拉着心来做&我所&的奴隶,然后&我&就慢慢沦为&我所拥有的一切&的奴隶,这个流转的过程中,要 逆流而上,先从外在的&我所&开始解放自心,所以佛教修行方法把&布施&放在一个很前提的位置,就是要学习先舍弃外在的包裹啊。
54.如何念经回向给身体不好的母亲?怎样超度遭杀戮的生灵?
近日母亲身体不好,挂水无数还不见好。我想念经回向给她,可否?怎么做好?
另外:若有生灵遭杀戮,该如何念经以助其超度?念《地藏经》或单念地藏菩萨圣号可否?如何做好?
念经、念佛、念咒,当然对于自己或者病人、亡者都有好处,但是不要抱过高期望。
在这里给大家讲个故事:
当年佛陀在世时,有一个年轻人,他的父亲去世了,他听说佛陀比所有的婆罗门祭司都&厉害&,就跑去佛陀那里请求佛陀给他念经超度他的父亲。世尊看到年轻人 痛苦而又无法接受正法的教导的心理状态,只好答应他,然后跟他说:好吧,我答应你,但是你要去集市上买两个瓮回来给我。年轻人一听佛陀答应了,兴高采烈地 去集市买了两个瓮回来交给世尊,心里想,传说中伟大的世尊要念经超度我的亡父了,他一定会得度的。
世尊让年轻人把两个瓮分别装满了石头和牛奶,然后用蜡密封起来,然后再让年轻人把两个瓮丢进水塘,然后世尊告诉年轻人去把他认识的所有祭司们请来。当所有的祭司都来到水塘边的时候,世尊让年轻人用竹竿将水底的两个瓮打破。
年轻人一一去做了,并且认为伟大的佛陀的超度仪式就是&不同寻常&。等到瓮打破了,世尊告诉年轻人:去让所有的念经超度的祭司们一起来念经或者念咒,让牛奶沉进水底,让石头浮出水面。
&世尊,那是不可能的,石头比水重,当然要沉进水底,牛奶比水轻,自然要浮出水面。念经怎么可以改变这个事实呢!&年轻人说。
&是的,年轻人,你比所有的祭司都了解事实,牛奶比水轻,石头比水重,一个人他的作为决定了他的生命走向,那么念经怎么可以改变这个事实呢!&世尊说。
佛教现在正在走向当年佛陀在世时否定的婆罗门教祭祀万能、超度万能的误区之中,无论汉传还是藏传,都把超度死人、拜忏祈福、放生赎罪当成了根本教法,这是 毁灭佛教的行为,但是恰恰被推崇着、上演着。如果念经可以超度,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那就等于说&一个人可以为所欲为了&一样。这个做法理论上就有些违 背佛法,可是无奈啊。
不懂缘起的道理,那就会把佛教变成迷信的。一个人生病、念经所以会产生好的影响,首先是要此人相信并且接受,然后要念经的人念经之时心力足够充实,以及加 上我们对于佛陀或者圣者的信心,对于他的文字(经典、咒语)的信心,三者和合缘起,才有可能产生效果。但是一味强求认为什么事、什么人、什么时间都可以念 经解决,这个哪里是佛法啊?
在宗教体验中,很多人经历过神圣的、超常的体验,这个本身就是加深我们对于所信宗教的热情和诚心,但是一个宗教徒天天停留在所谓的神迹和超常体验上,那么他贪执的心怎么解决?
普通人不过贪求外在的一切,就遭到所谓的修行人的否定和责骂,那么修行人贪求感应、神通,贪求见佛、见光、见花、见到不好的事情因为信仰而改变,这个&贪&跟普通人的&贪&无非是对象不同,&贪&还是一个!!!
如何念经回向?初学者,发愿,从心而已,为什么扯得如此之远?还是不明白如何念经回向,也许我问错地方了?
呵呵,没有问错地方。就是因为初学,才上来就给你直接的,让你尽量不走、或者少走人家走过的弯路。就如你所说:初学,发愿,从心而已。那还不明白个什么?就是初学,发愿,从心那么去读去诵而已。
55.我想念经回向给我的母亲,但是没有充裕的时间怎么办?
愚生知母去世后在恶道受苦,心里倍感难过,有师兄指导我念500遍《地藏经》回向,由于工作性质常加班,500遍《地藏经》,时间太久,恐母受苦多,请体谅指教,在此跪谢师父能明示。
你可以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随时开导给她,告诉她有个西方极乐世界,有个阿弥陀佛的国土,希望她跟你一起念佛,跟佛力融为一体,这样就不被时间限制了。有了固定属于自己的时间后,再来专心念佛。
祝福你的亲人可以往生西方。
56.在床上读经或者上厕所看佛书如法吗?
我喜欢睡觉前在床上看佛经或者一些介绍佛教的书,看困了就放下书睡觉,有时甚至上厕所的时候也看,有人说这样不如法。请问可以这样做吗?
一个好的阅读习惯是对我们身心都有帮助的。但是好的习惯也不一定就带来好的阅读结果。所以这是不怎么相关的事情,你自己觉得安心而不受任何习惯的(来自权 威的或者约定的)影响就好,但是你一旦没有这个定力而是很容易被外在的看法影响你的做法,那你就遵从普遍的法则和习惯,以免给自己和认为你不妥的人都带来 麻烦和困惑。
选择遵从普遍的习惯,那就尽量别在厕所看佛经,在床上可以看些介绍的小册子。
我想起初人们提出不在床上看佛经的要求,也跟过去佛经的印刷装帧有关,那时是线装书和折子本,都适合坐在一个地方安静地阅读,现在我们常见的图书是锁线或者胶订,32开本,甚至一些64开本口袋书更容易携带,那随便在哪里都可以看。
如果认为佛经必须在一个特定的地方才能阅读,这个观点是片面的,试问,假如一个卧床生病的人想看佛经,他没有可能坐起来,那难道我们就从此剥夺他的权利么?答案肯定是他照样拥有阅读佛经的权利。
因此,在自己不可能独立的范围内遵守必要的约定,在自己可以独立做主的范围内尽量不要被不必要的麻烦来烦恼自己。
遵守必要的约定,也不是一定要死板板的,否则,佛陀不会从婆罗门教的繁琐中走出来开创佛教,六祖如果遵从必须要咬文嚼字的规则,那就没有中国特色的佛法&&禅,也就没有后来影响中国文化的禅宗。
因此很多东西是要看当时的条件来选择,是遵守还是反抗。
57.祭祀可以超度亡人吗?为什么出家人也抽烟呢?
上个月父亲病逝了,葬在老家那边,五七的时候家人去一个寺庙做法事,我看到他们念的是《金刚经》,我听和尚的话上香和磕头,念完一大段后,他们去院子里抽 烟,念经的时候一会儿手机来电就去接电话,这样一天下来,最后把纸房子、元宝烧掉,我看着很不习惯。我想问一下这样可以超度亡人吗?出家人为什么也抽烟 呢?
呵呵,抽烟本来也不在佛教的戒律里面。所以抽烟也没有什么,但是后来慢慢地、不需要再用烟来驱逐寒气、瘴气和那些山区的有毒小动物时,抽烟如同一些不过的 过时习惯一样,被某些出家人继承下来。这方面各个寺院具体规定不同,有的地方就是可以抽烟的,但是大多数地方是被禁止的。
如果认为无论发生什么,都可以通过念诵或者放生的方式来化解,这本身就不是佛法。可以参考婆罗门教的一些祭祀活动,看看当年佛陀是怎么用智慧铲除那些认为祭祀万能的谬见的。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佛门弟子更多地在做这件事。
至于一些个体僧人在祭祀活动中的不庄重行为,在我看来,本身祭祀就是错的,怎么庄重也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更好的还是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当自己的心有了足够的心力,不用任何形式更可以直接帮助那些渴望得到帮助的生命。
愿你的亡亲可以靠他自己的善根力得生善处,愿正法的力量可以光照那些幽暗之处!
为我父亲做法事的寺院是一座禅寺,那他们为什么也做法事呢?
呵呵,慢慢都会回到正道上来的。经忏佛事本来在民国年间,就要被废除,但是那些专门做经忏佛事的和尚们也有力量,这件事就一直延续到现在。而一些寺院本来都是禅宗的寺院,但是住在那里的师父们自己却以念佛为自己修行的方法,所以这个很简单。
至于《地藏经》里面,光目女是做的佛事么?她是端坐念佛的名号,那个本身就是修行禅定的方法,然后定中去了地狱。这个跟现在的超度截然不同啊。
58.恶人能依靠水陆法不下地狱吗?
一个人用非法手段牟取暴利,在临死前留了一笔钱做水陆法会,那么本该下地狱的他还会下吗?
就如一个破产的人,拿他仅有的钱去贿赂一个主持公道的法官,但是却不敢正是视跟他讨债的债主,你说管用么!
&盂兰盆节法会&在佛陀在世时就开始了,如果这种超度法会没有力量让身陷地狱的众生得度,那不是说佛陀也在搞封建迷信吗?
过去佛陀时代从来没有什么法会,只是让大家那天出来供僧,因为那天安居结束,很多圣贤僧出来应供,一个罗汉一句话就可以真的帮助到那些深陷地狱的生命,好好看看《地藏经》中光目女是怎么救度她的母亲的。
59.陷入宗教怪圈,让周围的人担心,我应该怎样学佛?
我今天好象惊醒一样觉得自己陷入宗教怪圈,好象站在危险的地方,感到很惭愧,让周围关心我的人担心,太对不起他们了。我非常难过,重新问自己,应该怎样学 佛?怎样才能将学佛摆在恰当的位置?学佛真象吃饭、喝茶一样简单,从中去掉习气并受益吗?处理好身边的生活能帮助周围的人?
看你的根基,最近如果没有事情就好好看看南泉普愿禅师、赵州禅师、马祖道一禅师的语录,好好在平常心上参究。
道在平常心,又说可离非到道,又说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都是直接指陈&道&在百姓的日用生活间的流露展现,道的最高光辉不是在人不可企及的山顶创造人不可 安住的辉煌,而是在每个人的生命流程中的每一个当下,自然地展现生命自身的辉煌,这是每一个人自己的,而不是教主的辉煌。
安住在平常,这个是高的智慧哦,也是高的定力哦。
60.如何正确理解&随缘任运&四个字?
请教师父:该如何正确理解&随缘任运&这四个字?我个人的理解为:随缘是一种心态,不计较个人得失,但并不是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不负责任和不认真 对待;而任运是指无论什么样的际遇发生在自己身上,或是幸运或是厄运,都要有良好的心态,不要意志消沉,颠扑不破的才是真理!请师父指正!
你的理解在事功层面没有问题,但是这四个字不单纯是停留在事功层次的,它有更深的心法的以及智慧层面的力量,这个先留给你作为作业,看看如何在心的层面、智慧的层面、禅修的层面以及禅的认识体验层面来运用这四个字。
缘是本来就在的,就是因为不能接受和安住才要做出自认为聪明的选择,结果选择和创造的结果却是痛苦的。
随缘是果位上的,凡夫所理解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随缘!是这样的吗?
有可以离开因的果么?又有可以离开果的因么?!因果不二,因果同时。
61.怎样才算上路了?
只是闻思是不行的,必须实修实证,看了南怀谨瑾老师的《如何修证佛法》一书,觉得修行太难了,不是看看书、做点好事、拜拜佛、念念佛就行了,光讲道理是不行的,必须得实证了才行。请问师父,怎样才算上路了?
不在心外追求任何法理了,而又不忽视任何事相上的细节,但是又不在乎任何枝末细节的问题、不被琐碎的事相抓紧,那可以说差不多上路了。
62.佛经里说的心是我的心吗?是不是学佛有自在感就不用去参什么心了?
为什么会说心是构成宇宙的体呢?宇宙就一个,可是心有很多,求佛为求自在,是不是真正自在了就可以不用去参什么心了?总觉得佛经里说的心不是我的心。
呵呵,自在是什么感觉自在呢?宇宙也好,万法也好,没有心谁来认知?佛经的心不是你的心,那你怎么了解佛法?索性让你彻底糊涂一下,再来回话!
看来自在也是感受,你说我和佛本无二,为什么我是凡夫?是不是我与佛的区别在于生活方式?我生活在普通的意识状态中,而佛用了时时观照的方式,每一刻生活在智慧中,而使自己的心太自然、有所改变?我们应如何过上佛的心理生活?
但尽凡情,别无圣解!
是不是我所说的佛是显现在世的佛,是一个活的人,从这方面他的心和我的心当然不一样,要求和佛的心一样自在,永远达不到?佛法里的心不是我理解的那个心吗?
呵呵,现在最好让你们彻底死心,然后才知五祖所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的意趣。
现在有很多人会不要自在成就感,而要什么正见吗?而且这个正见是要出世的,您如何要现代人相信这种理念?
我根本不去想灌输什么正见给人,尽管这个时代普遍的热情是自在和成就的感觉为胜。我在我自己的本分上,做我自己的事情而已。有人从中不小心就树立了正见,呵呵,那是傻小子拣个大元宝哦。
63.什么是平常心?
师父,我理解的平常心是一种超越,就连这个平常心也是方便说,有了一种执著就要打破,但我糊涂了,我看到跟禅有关的文字大脑就要短路,平常心是什么?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这个平常心倒是难倒众英雄了,实在无法可说啊。生也平常,死也平常;悟也平常,迷也平常;日用也平常,不用也平常。所以真的不好用文字描述。
若真的对于平常心有所体会和受用,不是那么简单的。推荐几个禅师的公案给大家参考参考:
一是赵州禅师的&平常心是道,本分事接人&的公案;二是药山惟俨禅师接引天皇道悟禅师的公案;三是南泉禅师下山考察菜地的公案。
真的于他们几位的平常心有所领悟,在自己的心灵运用层面有所体会,在事项层面透过去不怎么粘滞了,那时再来谈或许还有点用处。不然,呵呵,怎么说都不是啊。
平常心是过去心?平常心是现在心?平常心是将来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过可以住于平常心?
过去心也平常,现在心也平常,未来心也平常,生其心也平常,住其心还平常,平常也平常,不平常更平常。且问你平常个什么?
64.如果人人(众生)都脱离了轮回,世界会怎样?
如果人人(众生)都脱离了轮回,那么这个世界会是怎样呢?
至于大家都脱离了轮回,那么好啊,山高水长,月白风清,大地纯净,天空寥廓。
那么我再问你:脱离了轮回,你我在哪里相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所求则无所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