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诵经之前为什么要叩齿的正确做法

论道教叩齿的仪式内涵
日 09:22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4期
作者:张崇富
内容摘要:叩齿是一种至简至深道教法术和修道仪式。道教叩齿术几乎全盘承袭了道教钟鼓磬法器的文化内涵,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教仪式形态。从其演变的过程来看,世俗的叩齿主要关心具体的养生和疗病的功效,而道教叩齿则更强调其中的神学和仪式的内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加丰富。
关键词:叩齿;钟鼓磬;仪式
作者简介:
  【摘要】:叩齿是一种至简至深道教法术和修道仪式。道教叩齿术几乎全盘承袭了道教钟鼓磬法器的文化内涵,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道教仪式形态。从其演变的过程来看,世俗的叩齿主要关心具体的养生和疗病的功效,而道教叩齿则更强调其中的神学和仪式的内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加丰富。  【关键词】: 叩齿 钟鼓磬 仪式&  一、道教叩齿源流概述  叩齿乃是中国一种非常古老的养生术。叩齿的最早的有案可查的文献是张家山出土的汉简《引书》中记载的“学(觉)以涿(啄)齿,令人不龋。其龋也,益涿(啄)之。”①讲到了每天早上起床以后叩齿,具有预防和治疗龋齿的功效。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的专家判定《引书》的年代下限不晚于公元前186年,也就是说至少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国的古人就已经认识到叩齿的功能并躬身实践。此外,张家山汉简《脉书》和马王堆医书中的《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均记载了齿脉与牙疼的关系:“齿眽(脉),起于次指与大指上,出臂上廉,入肘中,乘臑,穿颊,入齿中,夹(挟)鼻。是勭(动)则病:齿痛,朏(出页)穜(肿),是齿眽(脉)主治。其所产病:齿痛,朏(出页)穜(肿),目黄,口干,臑痛,为五病。”②齿脉,即手阳明大肠经的古称。可见至少在秦汉之际,人们对经络和牙齿的关系已经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  而汉代铜镜铭文的材料虽然没有直接提到“叩齿”,却反复提到了一种跟叩齿紧密关联的养生术——饮“玉泉”或“醴泉”。  尚方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寿而金石天之保兮。③  上华山,见神人,宜官秩,保子孙,食玉英,饮礼泉,驾非龙,乘浮云。④  福东进兮日以萌,食玉英兮饮澄泉,驾文龙兮乘浮云,白虎□兮上泰山,风凰舞兮见神仙,保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八子十二孙。⑤  袁氏作竟真大巧,东王公、西王母,青龙在左,白虎居右,山人子乔、赤踊子,千秋万岁不知老,渴饮玉泉饥食枣。⑥  王氏作竟真大巧,上有仙人不知老,食饮玉泉饥食枣兮。⑦  福兮进兮日以前,食玉英兮饮澧(醴)泉,倡乐陈兮见神鲜(仙),葆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⑧  饮“玉泉”即是吞咽口中的唾液。“玉泉”又被称为醴泉、玉液、玉津、玉?{、玄泉、金醴、玉英和华池等;饮“玉泉”又被称为“饮食自然”、“玉醴金浆”或“交梨火枣”之法。古人认为吞咽口中的津液具有滋润腑脏、利通百脉、养生延年的作用,甚至能够据此而修炼成仙。白履忠(梁丘子)的《黄庭内景玉经注》口为章?第三解释“口为玉池太和官”时称:“口中津液为玉液,一名醴泉,亦名玉浆。贮水为池,百节调柔,五脏和适,皆以口为官主也。”并释“含漱金醴吞玉英”为“金醴、玉英,口中之津液。”务成子《黄庭经》则释“玄泉幽关高崔巍”中的“玄泉”为“口中之液也,一曰玉泉,一名醴泉,一名玉液,一名玉津,一名玉?{。”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强调了食“玉泉”的延年除病功效:“食玉泉者,令人延年,除百病。玉泉者,口中唾也。鸡鸣、平旦、日中、日晡、黄昏、夜半时,一日一夕,凡七漱玉泉食之,每食辄满口,咽之延年。”⑨《云笈七签》卷三十一?禀生受命部三则阐述了食“玉泉”除病延年的机理在于,饮食“玉泉”具有溉养五脏、滋润身体、利通百脉的作用:“《黄庭经》曰:玉池清水灌灵根,审能修之可长存。名曰饮食自然。自然者,则是华池.华池者,口中唾也。呼吸如法,咽之则不饥也。《老君尹氏内解》曰:唾者,漱为体泉,聚为玉浆,流为华池,散为精汋,降为甘露。故口为华池,中有体泉,漱而咽之,溉藏润身,流利百脉,化养万神,肢节毛发宗之而生也。”  总的来说,叩齿和食“玉泉”是相伴相生的养生术。在叩齿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唾液需要吞咽;反之,含漱唾液的养生术也伴随着叩齿术。这两种相伴相生的养生术有一个专门的术语叫“炼精”。如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七说:“臣常闻道人蒯京,已年一百七十八而甚丁壮。言人当朝朝服食玉泉、琢齿,使人丁壮有颜色,去三虫而坚齿。玉泉者,口中唾也。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满口,乃吞之,琢齿二七遍,如此者,乃名曰练精。”⑩  道教将传统的叩齿养生术吸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并将其加以改造。传统的叩齿养生术主要集中于叩齿固齿治疗牙病以及养生的功用,道教在此基础上,不仅融入了钟鼓磬文化的内涵,神学的内涵,并将叩齿术发展成为一种成仙之术。  道经中较早提到叩齿的是葛洪的《抱朴子内篇》:“或问坚齿之道。抱朴子曰:‘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建齿三百过者,永不摇动。其次则含地黄煎,或含玄胆汤,及蛇脂丸、矾石丸、九棘散,则已动者更牢,有虫者即愈。又服灵飞散者,则可令既脱者更生也。’”(11)在陶弘景的《真诰》、《养性延命录》和《登真隐诀》中,叩齿已演变成为成仙之术,不仅具备了警醒身神、驱鬼杀鬼的功效,还具备了钟鼓磬文化内涵。此后,宋代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高功法师通过敲击钟磬和叩齿来召集身中的阴阳二神,则成为道教仪式中一种重要的形式。总的来说,从叩齿演变的过程来看,世俗的叩齿主要关心具体的养生和疗病的功效,而道教叩齿则更强调其中的神学和仪式的内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得越加丰富。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责编:潘桂英)
用户昵称:
&(您填写的昵称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最新发表的评论0条,总共0条
查看全部评论
中国社会科学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C)
by . all rights reserved散文吧网站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道教有什么禁忌相关话题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那么,道教有什么禁忌呢?
有人初进道观,见到鹤发童颜的老道长,带有敬意地问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寿多少?&然而老道长却避而不答,只是点头微笑。修道之士,之所以忌讳人们询问其年龄,这便是因为&道不言寿&的缘故。&道&又为什么&不言寿&呢?这是因为道教的思想基石是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不言寿&也。?
信仰道教的人有多种,住宫观修道者名&道士&,隐居山林修道者称&隐士&,居家修道者为&居士&。他们都是道教徒。在与他们交谈中,切莫询问其生辰和年龄,以免犯忌。
接下来,我们介绍&戊不朝真&。?
道教规定,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不能焚香、朝神、诵经,也不能鸣钟鼓、做斋醮。
按《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载:&昔日武帝好道求仙,于元丰元年七月望日,感西王母降临,帝问曰:&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来?&王母曰:&此皆下民无知,四季之内,六戊之日犁除田地,冒犯阴阳之禁忌,致使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谨。&帝曰:&戊禁最重,如何禳解,可免此灾?&王母曰:&戊禁最重,无法禳解。不惟虫蝗水旱之灾然,四时所犯,各有灾殃,当禁之。戊日不可浇灌肥粪触秽地灵。春犯六戊,则令人促寿绝嗣,动土,犯帝星;夏犯六戊,则令人自失明,飞灾横祸相侵,动土,犯土府星辰;秋犯六戊,令人遭瘟蝗时病,动土则犯五岳四渎;冬犯六戊,则令人官非口舌,耗散财物,动土,则犯土稷皇社。世人能畏天地,不犯六戊禁忌,即得时和岁稔,衣食自然。&言毕,王母须臾上升而去。&
《抱朴子》云:&六戊者,是戊子、戊戌、戊午、戊申、戊寅、戊辰是也。此六日乃天地造化之期,独道家之忌辰。天地逢戊则迁,出军逢戊则伤,蛇逢戊不进,燕逢戊不衔泥。&? 《女青天律》称:&法官道士焚香诵经,不禁六戊,钟鼓齐鸣,进表上章关奏天曹者罪加一倍;禁戊不犯者,功德无量。&
因此,道教有&戊不朝真&之禁忌。道教宫观于&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必须悬挂&戊&牌,以告示道众。
&道不朝亡&,也是道门中一个很重要的禁忌。道教徒除父母、师父逝世时叩拜外,对其他亡者一概不下跪朝拜。究其缘由有二:一是道教重生轻死、悦生恶死;二是免遭阴秽之气。
道教还有&三不起&的禁忌。即道教徒吃斋、诵经和静坐时,他人不得打扰,作为道士也不得应声而起。
吃斋,即用斋,也就是吃饭或用餐。中国有两句俗语,一是&吃饭大似官&;二是&雷公不打吃饭人&。由此可见当人用餐时,他人是不应去打扰的。道士斋堂用斋,有三种规矩:一是便堂,二是过堂,三是过大堂。道众斋堂吃饭,名曰&过斋堂&。过斋堂亦是道教宫观的仪范之一。道士在吃饭时,与世俗人吃饭有很大的区别。如:道士每饭必先供养,为思:十方供养,来之不易,无功享用,惟恐罪过。故每饭先上供出食,以行神、人、鬼普同供养。是为结&三缘&之举。昔时,北京白云观斋堂门旁有幅对联:&一念纯真金可化;三心未了水难消。&由此可知,道士吃斋过程中亦有修心之举。所以,他人不得打扰,吃斋者也不得起身。
诵经,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太上玄门功课经序》中规定:&凡诵经者,切须斋戒,严整衣冠,诚心定气,叩齿演音,然后朗诵。慎勿轻慢,交头接耳。务在端肃,念念无违&&。&因此,他人不得打扰道士诵经,诵经者亦不能起身离开经案。
静坐,即道士修炼静功。道士以道为事。静坐修炼内丹是道士的头等大事。道教徒修炼的目的是期望得道成仙,进入神仙极乐之境。所以,静坐时应排除干扰,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道教仪范》中还载有《日忌》:&早不言梦寐,午不言杀伐,晚不言鬼神。&这&三不言&是每个道教徒都必须遵守的,否则就是犯忌。&一日之计在于晨&,对当日所做的事情要周密安排,力争圆满完成,不能成为梦想。因此,早不言梦也。中午为阳之极,言杀有悖好生之德、慈悲之心,故午不言杀也。夜晚阴气重,言鬼神必招祸患,所以晚不言鬼神也。
道教有&正一&和&全真&两大教派。在饮食上全真道士食素;正一道士在非斋日可饮酒茹荤。但据闻,历史上天师世家还有&四不吃&的规矩,即不吃牛肉、乌鱼、鸿雁和狗肉。盖牛忠、乌鱼孝、雁贞、狗义之故。
道教戒律中一些禁止做的事,从广义上讲也属于道教禁忌的范畴,如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荤)。另外,玄门持戒威仪(出入威仪、事师威仪、视听威仪、语言威仪、盥栉威仪、饮食威仪、听法威仪、出行威仪、起立威仪、坐卧威仪、作务威仪、沐浴威仪)也都属于道教禁忌的范畴。如&事师威仪&中规定:&师礼拜,不得与师同拜;师前不得受人礼拜;灯月下,不得履践师影。&若违反,则是犯忌。相关文章最新文章修道人为何要坚持诵经?
龙虎山道教公众号佚名
真经为三宝之一清朝高道王常月说过:“三宝者,道经师也。道本虚空,无形无名,非经不可以明道。道在经中,幽深微妙,非师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宝,必致沉沦邪道,颠倒昏迷。凡修真学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须作难得遭逢之想。第一皈依无上道宝,当愿众生,常侍天尊,永脱轮回。第二皈依无上经宝,当愿众生,生生世世,得闻正法。第三皈依无上师宝,当愿众生,学最上乘,不落邪见。”这段话,足以表明三宝是三位一体的,是密不可分的,缺一不可的。常诵真经,生生世世,得闻正法。不诵经者,不明道体。既入玄门而毁谤真经典籍者,吾不知其是何居心。修道人为何要坚持诵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诵经乃入道之基凡初入道者,受三皈九戒,为太上之弟子。讽诵仙经,以为功课。《太上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序》云:“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墙。讽经诵咒,乃修仙之径路。得入道之门,可以入元始之性。获修仙之路,得以晓自然之心。”又云:“功课者,课功也。课自己之功者,修自身之道也。赖先圣之典也。诵上圣之金书玉诰,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扬大道,非课诵无以保养元和。经之为经,是前圣之心宗。咒之为咒,乃古仙之妙法。诵之诚者则经明,行之笃者则法验。经明则道契于内,法验则术彰于外。经明法验而两全,内功外行而俱有。”这段话将诵经要义和盘托出。故自古初入道者,无不以诵经做下手功夫。诵经能消灾除障现今人多不信诵经,谓:“区区几篇文字,用嘴巴念念,就能消灾?就能得福?那岂不识字的人都成了仙了!”其实不然,经文并非寻常文字,诵经也非徒用口诵而已。祖师有言:“经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上古天真皇人书而下传于世。”故经文亦非寻常之文。民间有以经书做镇物用来驱邪压煞者,由此可见一般。诵经者,玄门科禁甚重。如避戊,默祝,旁及叩齿咽液,书符上章等等法则。一一遵守,诵经方有灵有验。伏魔李师说:“信仰这种事情是相互的。只有你重视他,他才会回报你。”口诀都是师师相传。如果不会上述法诀,只要以真诚心去诵念,一样会有感应。所谓“一诚通天界,诸真下瑶阶。”内炼者须诵真经丹家炼养功夫,讲究口诀。不过有口诀,仍需诵经。《清净真经》万道之宗,诵之真气运行。《心印妙经》丹经之祖,诵之有助结丹。大凡烧丹炼药,需上乘道德之士方能为之。宵小之辈,恐难胜任。不若诵真经以消业障,渐之真气日盈,故气日消,进阶丹道可无患矣。诵经日久自有神真护佑跟随,无惧妖妄前来盗气。修道人为何要坚持诵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修法者须诵真经正一道法,自古以神验为傲。而行法神验的窍诀仍是诵经。《太上天坛玉格》中明言:“行雷法者,授《雷经》诵五千四十八卷(一藏经之数),行斗法者,诵《北斗经》五千四十八卷,吞符四十九日,行灵宝法,诵《度人经》五千卷,如此行法立便神验无疑。”各界信众宜诵经如今信众的信仰只限于烧香拜神上。其实香供远不如法供功德殊胜。法供者,诵经也。但凡求寿,求财,求子,或求功名婚姻,与其到处烧香拜神,不如安心讽诵真经,冥冥之中,自有感应。总结玄门弟子,诵经以结三缘。上结仙缘,修真有份。中结人缘,无亏人道。下结鬼缘,普济幽冥。三缘有备,方不负得此人身,方不负修仙炼道。希望诸位同道,同心协力,广弘大道经教于世,无量寿福。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诵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