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k40型反坦克炮炮pak40型反坦克炮歼击车和突击炮都有什么区别

二战晚期德国突击炮/坦克歼击车战术 极简版
英语,语文和军事知识水平所限,本文肯定会有很多错误和遗漏之处,望高人斧正。选自德国1944年版本的《突击炮指挥官手册》和《坦克歼击车指挥官手册》
突击炮战术
总规则你的任务是在一切情况下,为战斗区域的步兵提供即时的直接火力支援。用你的突击炮来摧毁或压制敌军的重武器。突击炮是火力,机动性和突击能力的结合体。它的武器系统有装甲保护,并且是直瞄火力,这使得它可以在战场上的任何地方陪伴步兵作战,为步兵提供战斗力和士气两方面的支持。突击炮属于炮兵序列,应当被看做一线炮兵中的一员。在使用时,突击炮必须要集中使用,如果不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在每次行动中,都应该绝对优先考虑摧毁敌军坦克,虽然如此,你必须保证你的突击炮不被单独的当做坦克歼击车使用。担当反击用的预备队时,突击炮部队可以用来帮助抵御敌军坦克的攻击,或是歼灭突入我方防线的敌军部队。在反攻或者追歼残敌之时,突击炮可以轻易粉碎敌人的抵抗。在撤退或者与敌人脱离接触时,拜它的火力和机动性所赐,突击炮可以担当后卫部队的主要力量。在其他炮兵武器不适用的情况下,短时间内,对作战地域进行定点炮击是被允许的。这种炮击任务需要在不影响突击炮首要任务的情况下进行,一般来讲,这种任务该交给突击榴弹炮来完成。突击炮不适合静止状态下的防御任务。对其来讲,合情合理的任务该是和步兵,装甲掷弹兵或坦克紧密合作,一起行动。&
具体使用在行动中,你和你的单位会受一个步兵或装甲掷弹兵师的指挥,有时也会受装甲师的指挥。也不排除被配属给团以下单位的情况。得到突击炮支援的部队的指挥官必须要了解突击炮的特性,这样才能从和突击炮的合作中取得最大的利益,在狭窄的作战区域集中全突击炮旅的火力进行突击,这样能得到最好的成果。突击炮的战术单位是旅,如果分拆使用的话会影响火力集中,敌人的防守会变得有利。用少量突击炮支援步兵的事情只能算作例外情况,并且,在行动结束后,这些突击炮必须尽快回到突击炮旅的建制中。在战场上,突击炮永远都不要单车行动,因为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战术上,突击炮都是设计成彼此相互掩护进行战斗的。突击炮的行动越出敌不意,越能取得良好效果。接近敌军和作战前最后的准备活动最好在夜色的掩护下进行,突击炮的噪音应该用扬声器或者炮击所发出的声音掩盖,并且突击炮不能参加炮火准备。突击炮旅的指挥官必须在战区内安排好维修和补给工作,以及安置所需的技术装备等,并估算好突击炮回来接受补给的时间。
与步兵协同作战步兵必须高效而及时的利用突击炮的支援。突击炮和步兵的移动和开火等战术行动必须要事先协调好。步兵和突击炮之间保持松散阵型能够达到最好的作战效果&&突击炮会吸引大多数的敌军火力,步兵若是挤成一堆躲在突击炮后面是很不明智的,这容易导致群死群伤。在有突击炮支援的情况下,步兵应该小心的快速交替前进。突击炮和步兵重武器(步兵炮,迫击炮,重机枪等)之间的配合行动也要事先协调,尤其是在步兵重武器可能受到敌军反坦克火力威胁的时候。在开阔地带,突击炮应该带头前进。当接近城镇村庄时,步兵就换到前面。(接近森林地带时也是如此,突击炮太矮,视线很容易被高大的植物遮蔽住。手册还特别强调了向日葵田)在后一种情况下,步兵有向突击炮通报前方可能存在的任何障碍物的职责&&例如雷区,糟糕的路况或者是反坦克火力点等。突击炮和步兵之间可以通过曳光弹,信号弹,指示性射击或是手势来互相指示目标,整个行动中,步兵和突击炮部队指挥官必须保持紧密联系。
与野战炮兵协同作战鉴于野战炮兵为突击炮提供支援火力,所以双方的作战计划必须要严密配合,紧密协同。通过车载无线电,突击炮可以为炮兵指示炮击的具体位置,以使炮兵火力发挥最大效用,进攻时的先导车必须与炮兵随时保持联系,并且在必要情况下及早提醒炮兵发动防御性炮击。野战炮兵负责压制敌方炮兵火力和炮兵观测点,为进攻部队开辟通路,并保护部队侧翼。在突击炮出现战损时,炮兵要以火力掩护维修单位完成回收工作。炮兵观察员和突击炮的合作只是一项附属工作,必须要在不影响突击炮的首要工作&&即为步兵提供直接支援火力的情况下进行。
与工兵合作突击炮和工兵互相合作,可以有效减少伤亡率和损失。在突击炮火力的保护下,工兵可以顺利完成清理雷区,填塞反坦克壕和加固桥梁等工作。在进攻某些防御完备的阵地时,每个突击炮部队都将分配到一些工兵,以保证作战行动能够持续。突击炮非常适合在一切情况下支援工兵完成任务。&与空军协同作战空军的战机发动攻击时会在地面上扬起尘烟,这会迷惑敌人,这对突击炮的行动十分有利。为了给飞行员指示目标方位,突击炮要释放橙色烟雾表示身份,并向目标发射烟雾弹,曳光弹以标明位置。在与空军协同作战时,突击炮部队需要使用Fu7指挥电台与空军部队保持联络。
掩护掷弹兵掷弹兵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战斗中的各种情况下保护突击炮。掷弹兵不是突击兵种,因为他们的武器和兵种特点决定了他们不适合担当此种重任。掷弹兵们是突击炮的贴身护卫。掷弹兵通过发射信号弹和做手势来为突击炮指示目标,向突击炮乘员提醒可能存在的反坦克火力点,雷场和其他障碍物。保障到达战区的行军路线的安全,并在停车歇息时为突击炮站岗放哨。一旦被分配给某辆突击炮,在整个作战行动期间,掷弹兵们就要始终与它相伴了。如果掷弹兵遇到危险或是被突击炮落在后面,他们会用自己的轻武器向突击炮前方的地面射击,以引起突击炮乘员的注意,并同时努力与突击炮乘员恢复联系。突击炮旅的编制内并没有掷弹兵,所以要依靠装甲掷弹兵部队派出足够的人手来掩护它们。
与敌坦克交战遭遇敌军坦克时,突击炮可以通过正面攻击或进攻其队形侧翼的方式来对付它们。如果敌军坦克有步兵协同,那就把对付步兵的任务交给突击榴弹炮,其余的突击炮集中火力攻击敌军坦克,这种战术可以有效的把步兵和坦克割裂开来。当执行这种任务时,编队里起码要有1-2辆突击榴弹炮才算合适。
地形与天气影响地貌,地表覆盖物和地势等因素都影响着突击炮的行动,如果能有效利用地形的话,就可以大大增加战斗力的发挥水平,还可以减少战损和武器消耗。在冬季,50cm以上厚度的积雪会阻碍突击炮机动性的完全发挥。同时,对于严寒可能为引擎造成的影响,也要做出预防措施。严寒对弹药也有影响,可能会导致跳弹或不能正常起爆。突击榴弹炮可以用装填双份推进药包的方式来保证正常射击。冬季在突击炮上服役是很艰苦的事情,甚至存在冻死冻伤的危险,所以,防寒措施需要格外的注意,并要保证物资充足。&&
坦克歼击车战术
尽管&坦克歼击车&一词非常具有进攻意味,但坦克歼击车的战术并不...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常去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关于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和驱逐坦克的区别~_德意志第三帝国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3,991贴子:
关于突击炮,自行反坦克炮,坦克歼击车和驱逐坦克的区别~
首先自我检讨一下,上午发帖把以上几种装甲车搞混了,现在重发一下,希望各位看官不要介意
想买防孕妇放辐射服,必须知道的防辐射服品牌
突击炮突击炮(德语:Sturmgeschütz)是一种活跃于的装甲战斗车辆,由德军发展出来,他国(主要是)跟进。突击炮外观和战车相似但没有炮塔,车身相对低矮且射角受限,不同于集中进行机动打击的装甲师,突击炮主要用于支援扫荡和摧毁敌人的坚强阵地,在德军中受炮兵指挥。  突击炮最初是搭载短炮身的加农炮,但在德军战车数量不足时开始肩负反战车的任务,搭载长炮管的反战车炮。德军在战争中生产的突击炮主要是III号突击炮,共约有10,000多辆。  突击炮有如下特点:配属部队,受炮兵指挥,主要担负摧毁敌方坚固阵地(如碉堡地带)任务,兼顾反坦克。
I号突击炮  车重:6.42 吨  体积:长 4.14m×宽 2.01m×高 2.25m  装甲:车体7 ~13mm;炮塔14.5mm  动力:Maybach NL 38 水冷式六缸;3.8 L  功率:100马力  火炮:制 47mm PaK/L43 反坦炮;备弹86发  射界:左右转向 17°;俯仰-8°~+ 12°  备油:148公升 时速:40km  行程:140km 乘员:3 名 德国人在前积极备战,否定了一战时由主导的人海冲锋战术,重新确认了机动装甲车辆在战场上的可行性和主导地位,于是大力扩展坦克和其它各类型机动装甲车辆的数量。另一方面又明白到在制衡敌人坦克的迫切性,对此就开发车这个项目。于是德国人的第一辆专为针对敌人坦克的自行履带式反坦克炮就面世了。  德国陆军在1940年3月开始把现有的I号B型坦克拆去炮塔,换上一个开顶露背的马蹄形炮塔,再加上一门“”Skoda 出产的38式47mm口径反坦炮,就组成了德国陆军的第一辆坦克歼击车“I号突击炮”Panzerjaeger I,番号和I号坦克相同都叫Sdkfz 101。不过它原来的军方正名就长篇了,叫做“Panzerjaeger I 4.7cm PaK(t) (Sf) Panzer I Ausf B”,即是“用I号B型坦克装上捷克4.7cm的I号突击炮”,真是少一口气都念不完这名!  I号突击炮全部做了202 辆,分别由德国的“阿加特”Alkett和的“”Skoda生产,前者做了132 辆,后者就做了70辆。虽然它们两家工厂都是做同一样的东西,不过外型上是有明显差异,只要看看车子的炮塔就可以分得出来,因为德国人做的炮塔是五面形,而搞的却多了两面,即是炮塔是七面形的。  但不管是五面还是七面炮塔,这个开放式的炮塔对乘员的保护很少,容易受到敌人射来的流弹或破片伤害,不过没有找到这方面的战后记录,但相信这些坦克兵因这个原因而受到的伤亡率应该不少。  I号突击炮实在是经济实惠之作,首战见于法国战场,当时对付法国笨重的坦克算是胜任有余。之后又被派去北非和后来的东线作战。到了1943年之后,当德国人有了更强大的反坦克战车后,I号突击炮就退居二线,主要负责在德国占 领区内平日的巡逻任务。
III号突击炮技术数据乘员:4人长度:6.85米宽度:2.95米高度:2.16米重量:23.9吨发动机:梅巴赫HL120TRM V12汽油功率:300马力(220千瓦)马力重量比:13.0马力/吨悬挂系统:扭力棒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55千米装甲及武器装备装甲:80毫米装甲主要武器:75毫米StuK 40 L/48火炮辅助武器:7.92毫米MG34机枪×2(或×1) 三号突击炮以三号坦克的底盘作为基础而制造。德国最初打算以之作为步兵支援的机动装甲轻型火炮。经过不断的改良及精研后,它终于在1942年改造成驱逐战车。直至战争完结,德国一共生产了10,500辆三号突击炮。三号突击炮的发源是来自当时的德国的曼施坦因上校。当时他向陆军部提交了最初的草拟计划书,说明德国的步兵师必须要有突击炮作直接的火力支援。在日,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收到德国政府的命令,发展一款可以携带75毫米火炮的装甲步兵支援车辆。戴姆勒-奔驰采用了三号坦克的底盘和运行组件来装嵌这款新型车辆,而试验型车辆的生产则交由Alkett公司负责。这些试验型车辆以其轻型的钢材结构,以及克虏伯公司制作的75毫米短炮管StuK 37 L/24火炮为特色。计划作为满足反步兵及近距支援战斗的角色,早期的三号突击炮因此安装了一门75毫米StuK 40 L/43低速炮或75毫米L/48反坦克炮作主力武器,而后期的型号更加在车身上安装了7.92毫米MG34机枪。芬兰陆军在1944年从德国接收了59辆三号突击炮,并以之抗击苏联。而这些和苏联交战的突击炮至少击毁了87辆苏联坦克,而它们其中只损失了8辆。即使在战后,芬兰陆军亦继续以三号突击炮为主力战车至60年代初。而苏联则把部份俘虏回来的三号突击炮给予叙利亚,而后者更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投入这些突击炮。
战绩依照原始设计,早期的三号突击炮被配署于步兵师或机械化步兵师协助步兵作战,并在对法作战、巴尔干战役、1941年的侵俄之役与随后的冬季防御战中获得前线士兵的好评。而在这个时期,三号突击炮的反坦克潜力已在少数战例中显露出来,其中最为著名的例子之一发生在1941年9月,日后闻名于世的虎式坦克王牌车长米歇尔·魏特曼,在一次支援任务中利用三号突击炮低矮的车身对一队俄军T-26坦克进行了长达半小时的袭击,在自身毫发未伤的情况下摧毁了其中的6~7辆。在装备了长倍径的反坦克炮后,三号突击炮更成为前线倚重的全能性火力载台(主要仍着重在反装甲能力上),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某个战例即可证明其优异的表现:军士长库特·普弗瑞德纳指挥的三号突击炮F型,就曾经在20分钟内击毁9辆苏联坦克。因此,他在日被颁授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表扬他这次的行动。而在1943年1月的1日至4日间,下级军官霍斯特·纽曼在德米扬斯克地区与苏军交战,并击破苏联12架坦克。统帅部颁了一个骑士铁十字勋章,以褒奖他打击苏军27架坦克的战绩。最著名的是武装亲卫队二级突击队大队队长华尔瑟·克纳布的战绩。他所率领的武装亲卫队第二“帝国”装甲师旗下的第二突击炮营,就曾经在日至日之间击溃苏军129架坦克。虽然失去两架突击炮,但他还是受勋。由于坦克的数量始终不足,德军在战争后期开始大量生产突击炮与驱逐坦克作为坦克的替代品,由于设计上的根本差异、德军素质的下降及其他因素,三号突击炮对这个角色的扮演称不上十分称职(美军于分析德军1944底-1945年初在突出部之役之表现时即指出,突击炮无炮塔的设计在进攻作战中对其带来很大的限制),然而总体而言,三号突击炮的开发极为成功。在整场战争间,它一共击毁了超过21000架敌方坦克。(光是1944年德军的突击炮部队就宣称击毁盟军战车20,000辆,其中绝大多数应为三号突击炮的战功。此外,光是独立667突击炮营,自1942年8月到1943年11月,就累计击毁了1,000辆战车)
IV号突击炮 基本规格总重:23吨全长:6.7米宽度:2.95米全高:2.20米操作人数:4人(车长、炮手、装填手以及驾驶员)装甲厚度、类型:10-80毫米主要武器:一门7.5 厘米 StuK 40 L/48火炮 备弹63枚次要武器:一挺7.92毫米MG34机枪 备弹600发发动机:梅巴赫HL 120 TRM 300 马力 12汽缸引擎悬挂系统:椭圆钢板弹簧最大行程:210千米(平地)最大速度:40千米/小时(平地) 四号突击炮是为了满足德国军方对突击炮的需求而由克虏伯公司所研制的。由于三号坦克并非由该公司生产,克虏伯公司便以自己生产的四号坦克的底盘为基础,再加上作出轻微修改过的三号突击炮的炮塔,以此发展出四号突击炮。克虏伯公司从1943年12月至1945年5月一共生产1139辆四号突击炮。(其中31辆是由战损的四号坦克改装的)在实战中绝大多数四号突击炮都被部署到步兵师。与同样衍生自四号坦克底盘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相比,四号突击炮的火力虽然相等,但其防护力较差。但是由于其前方装甲的面积与主炮搭载位置的关系,相较于头重脚轻的四号自行反坦克炮重量平衡度好得多,操控性与机动力也较佳。幸存的车辆目前已知仍然幸存的四号突击炮一共有三辆,两辆位于波兰境内一辆在拉脱维亚。一辆由im博物馆所保存的用三号突击炮和四号坦克零件所复原的。另一辆完好的四号突击炮正在波兹南军事博物馆进行了修复工作,处于可用状态。2011年10月一辆拉脱维亚的没有发动机和传动的四突在网上开价425000欧元供出售。
直接给你个友情回复,人工置顶。
灰熊突击炮技术数据乘员:5人(驾驶、车长、炮手、装填手x2)长度:5.93 米宽度:2.87 米高度:2.52 米重量:28.2 吨发动机:V12 梅巴赫HL120 TRM1功率:300马力马力重量比:10.6马力/吨悬挂系统:叶片弹簧式最大速度:24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10千米装甲及武器装备装甲:车身正面80-100毫米、车身侧面20-50毫米主要武器:150毫米 StuH 43(/1) L/12辅助武器:MG 34 7.92毫米 机枪 X 1 灰熊式是以IV号坦克为基础来开发,而以伴随步兵部队前进,在战场上(特别是城市战斗)中提供大口径步兵炮的直接火力支援为目的所设计出来的。在此之前所开发,以一号坦克与二号坦克、Panzer 38(t)的底盘上搭载15cm步兵炮sIG33的各种自行火炮在防御力方面都相当贫乏,而三号突击炮则因主炮威力不足,并不适合这样的角色。而在灰熊式之前,埃克特公司曾以III号坦克底盘上设置了厚重装甲的完全密闭型战斗室,并搭载15cm步兵炮3制造出33B型III号突击步兵炮。一共生产了24輌,其中大半都在斯大林格勒攻防战中损失了。而开发出33B型的埃克特公司、接下来便以四号坦克为基础开发了新型的车辆,而其结果就是灰熊式。将由sIG33发展而来,使用相同弹药的15厘米 43式突击榴炮(15cm Sturmhaubitze 43 L/12)装载于固定战斗室之中。灰熊式与明显感觉得出是战时急造品的前作33B相比,拥有更厚重的装甲。在初期、中期型里,车内配有副武装的MG34机枪与MP40冲锋枪,可以舱口以及战斗室左右斜前方与侧面、后面枪口来发射。可以因应来自敌方步兵的肉搏攻击。灰熊式与IV号坦克相比,由于主炮的搭载位置与厚重的前面装甲而使得头重脚轻(重心集中于前方)。更因为没有炮搭,为了瞄准就必须让车体左右旋转,所以相较于坦克其传动系统与变速箱的负荷也较大,比较容易故障。从1943年12月起,则开始生产被称为“中期型”的改良型车体。使用拥有厚度80毫米的车体前方下部装甲的IV号坦克H型底盘,搭载了新型轻量化版本的StuH 43/1 L/12(回收的初期型也会换装此型主炮),并废止与虎I式同样驾驶用直视观测窗,改采用潜望镜来看前方。
而拥有全新的上部构造的“后期型”也从1944年4月开始生产,6月起底盘部分则变更采用IV号坦克J型款式。车体前面装甲则改用单片式与车体同宽的装甲板,以提高生产性。并且在左上方的凸出部分搭载了MG34机枪用的球型脚架。对于头重脚轻的问题,前方的转轮全都更换为钢制(内侧加入橡胶缓冲材料),以抑制磨耗。此款后期型在本系列中是生产数量最多的。生产状况灰熊突击炮的生产计划在1943年5月下旬开始,但是从1943年12月才正式开始全速生产。包含全新生产以及由回收的IV号坦克体盘改装而来的在内,从1943年3月到1945年3月,一共有298辆(一说306辆)IV式灰熊突击炮被制造出来。最初生产的部分是由既存IV号坦克E型以及F型所改装而来的8辆、使用IV号坦克G型底盘全新制造的有52辆,之后就全部使用H型或是J型的底盘来加以生产。战绩灰熊式主要被编为216、217、218、219四个突击炮大队之中。初期制造型的几个缺点都解决之后,证明灰熊式是极为优秀的火力支援车辆。配备灰熊式的部队在二战后期均被当作“救火队”,使用于敌军攻击最激烈的战场中。
“大麦克斯”突击炮“大麦克斯(Dicker Max)”,它的底盘采用改装的四号坦克A型底盘,主要武器采用克虏伯105mm K 18 L/52火炮。火炮本身由克虏伯和莱茵钢铁共同研制,在105mm sK 18 L/52重型野战炮的基础上加装了单炮口制退器。  30°弹着角,这种火炮能够在2000米距离上击穿111毫米均质钢板,1000米处穿深133mm,500米处穿深149mm,100米处穿深164mm。比“虎”式重型坦克安装的88毫米L/56炮威力大很多。  “大麦克斯”本身防护并不很好(装甲厚度从10mm到50mm)。车体上层部分后部敞开,内部携带一挺7.92mm MG34机枪作为防卫武器。改型车辆使用迈巴赫Maybach
HL 120 TRM引擎(输出功率300马力,和四号坦克一样),使其最大时速能够达到40km/h。  尽管“大麦克斯”性能不俗,但只生产了两辆样车。
ThinkSNS钜惠共享,社交+论坛+电商系统,0元分期,轻松购买
强虎(突击虎)突击炮基本数据全 重: 65000 kg全 长: 6.28m车 高: 2.85m(无吊架)3.45m(有吊架)车 宽: 3.57m乘员:5人武 器: 380mm RW61 L/5.4 迫击炮(臼炮)主炮口径: 380毫米弹药基数:14发辅助武器:1门挺7.92 MG34 机枪弹药基数:600发车体装甲: 25~150毫米发 动 机: Maybach HL 230 P45/12缸/700马力路上最大时速: 40千米/小时越野最大时速: 24千米/小时路上最大行程: 120千米越野最大行程: 60千米日,在1辆返修的“虎”1式重型坦克的底盘上改装成“强虎”突击炮。随后的演习展示得到希特勒的赞赏。到1944年9月,德国共生产18辆“强虎”。“强虎”自行突击炮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自行火炮”,在世界战车王国中独树一帜。标签: 坦克 德国坦克 自行反坦克“强虎”的德文原文为Sturmtiger,全称为38cm RW61 aufstuemmorser Tiger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研发并投入实战的装甲车辆。中文的意思是“虎式强击火炮或虎式突击炮”和“380毫米RW61型虎式重型迫击炮”。翻译为“强虎”,比较的简洁,业界也习惯这一译法。德国军方的叫法,应当是“重型自行迫击炮”。由于它能发射火箭弹,也有人把它算成是“火箭炮”,这就有点勉强。从大类和功能上来讲,算成是“自行突击炮”,还是更恰当些。历史背景二战的中后期,德国最高统帅部根据库尔斯克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经验教训,认为在城市巷战中,发展一种能自行的重型步兵炮很有必要。它既能用于巷战中的火力支援,又能摧毁坚固的街头堡垒,具有多种用途。在希特勒的积极鼓吹下,德国军方于日决定立即着手研制和生产“搭载重型迫击炮的突击战车”。这一计划遭到古德里安的强烈反对。古德里安认为:“这将严重影响坦克的生产速度”。但是,希特勒听不进不同的意见,坚持上马。最后决定在“虎”1式重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装成“强虎”自行突击炮。日,在1辆返修的“虎”1式重型坦克的底盘上改装成“强虎”自行突击炮。随后在阿利斯演习场向希特勒展示,得到希特勒的赞赏。到1944年9月,德国共生产了18辆“强虎”自行突击炮。
前排坐等猎虎
特色“强虎”自行突击炮多以战场上损坏后送的“虎”1式重型坦克底盘来改装。其战斗全重为65吨,乘员5人,车长6.28米,车宽3.57米。它的最主要特点是,装1门短而粗的迫击炮(臼炮)。这种“矮脚虎”式的尊荣,在世界各种的战车中是极为少见的。“突击虎”的设计源于1943年八月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德军陷入艰苦的巷战 虽然投入了众多大口经榴弹炮等压制性武器 但威力仍然不足 在这种情况下 希特勒下令研制出了“灰熊”步兵突击炮但其150mm炮的破坏力仍然无法满足军方要求 于是另起炉灶利用虎I底盘研制出了重型突击炮车“突击虎”, 德军下令将原海军用于反潜的 RW61 380mm重型迫击炮装载在虎式坦克底盘上,制造 虎式突击炮 其主炮有 莱茵 金属公司制造 车体由 阿而凯特 公司完成改装 这个计划从一开始就赋予“突击虎”可怕的破坏力突击虎使用380毫米专用火箭弹,内装阿玛托炸药和TNT炸药各50%,威力足以完全摧毁建筑物。“强虎”的最大特征就在这门炮上。其型号为RW61型重型迫击炮(臼炮)。这种炮最初是作为海岸固定阵地用的重型臼炮而研制的,用来发射火箭弹,攻击敌方的近岸潜艇。后来,移作陆军使用,在装车时结构作了一些改进。火炮的口径为380毫米,身管的长径比仅为5.4,短而粗的身管堪称一绝。更绝的是,它有内外两层身管,内身管可以更换,火药燃气可以通过炮口周围的30多个小孔抽出。利用高低机和方向机,可使火炮的高低射界达到0~+85度,但左右转动仅为10度。发射的弹种有两种:4581型榴弹和4582型破甲弹。但实际上只配备了榴弹,或者叫火箭增程榴弹。由于其身管短,加上发射药的装药量少,即使是增程弹,最大射程也只有4.6千米。不过对于城市巷战使用来讲这个距离也足够了。由于炮弹重达324千克,自然不能用人工装填,补充和装弹,都要借助于车体后部的吊架,还是挺麻烦的,估计1分钟也发射不了1发炮弹。弹药基数为14发。辅助武器为1挺7.92 MG34 机枪,装在火炮的右侧,携弹600发。“强虎”的动力—传动装置与“虎”1式重型坦克的相同。动力装置为V型12缸水冷汽油机,最大功率700马力。变速箱有8个前进挡和4个倒档。行动装置为交替排列式负重轮,4个在外侧,4个在内侧。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结构形式的负重轮,是二战德国战车的标准样式,维修很不方便,唯一的优点是增加了行驶的平稳
实战评价“强虎”突击炮曾于1944年投入到镇压华沙人民起义的行动中。在德国本土的作战中也曾使用过,但是由于其弹药基数低,发射速度极低,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有限。突击虎在实际作战中只编成过第1000突击炮连和第1001突击炮连,第1000连参加过镇压华沙起义的战斗,发射过2枚炮弹,一枚没有爆炸,一枚将起义者据守的一处房屋直接震碎。第1001连参加了德国的阿登反击作战,在攻打一处美军村落时,发射一枚火箭弹将在村落中休息的美军的3辆谢尔曼炸毁,威力比重型轰炸机还厉害,引起了一定的恐慌,但是因为美军有绝对空中优势,加之突击虎的机动能力差,第1001连还是损失了车辆。由于 突击虎 的改造只是将虎式坦克的底盘上添加了一个巨大的战斗室 未对其动力系统作任何修改 所以其机动性能远远差与 虎式 其内部载弹13枚 炮膛中预制一枚 战斗室正面装甲120mm 加上45度的倾角 达到了惊人的防护力 同样1也增加了车体重量,如果内部炮弹用完,需要使用战斗室上方的吊装架来进行吊装总的来说“突击虎”是一款很优秀的武器 但由于其位于柏林的工厂遭到了盟军的毁灭性轰炸,所以只生产了18辆 未对整个战争局势造成太大影响,不管如何,“强虎”自行突击炮是“世界上口径最大的自行火炮”,在世界战车王国中独树一帜。
SU-76自行反坦克炮苏联红军在二战初期没有批量生产任何可以用于火力支援步兵和反坦克任务的自行火炮。1941年9月,作为应急,开始生产ZIS-30自行火炮,这是红军部队一种相对比较便宜的自行火炮。在30年代的时候,苏联曾经成功的尝试在大量的T-26基础上发展自行突击炮以及自行反坦克炮,这些提供了苏联一些制造此类装甲车辆的经验。日,GKO发布了第2429号文件命令GAZ和第38号工厂发展一种轻型自行火炮,装备有76.2mm的ZIS-3型火炮。新车的底盘和引擎将基于T-70坦克,增加整车的长度和负重轮。1942年11月,两个工厂拿出了他们的设计车型,都装备了ZIS-3Sh突击炮。GAZ工厂的设计车型定名为GAZ-71,而38号工厂的则定名为SU-12。42年12月9日,经过比较测试,GAZ-71被认为不适合当时的战争状况,不可靠,所以被取消了。而SU-12方案则被接受了,并正式定名为“SU-76自行突击炮”,43年1月1日开始批量生产。两台GAZ-202引擎被平行安置取代了T-70的发动机,并加上了厚度为10-35mm的封闭装甲板,驾驶舱前置在两台引擎中间,ZIS-3Sh火炮则安装在上部结构,整个上部结构后置,乘员为3人。1943年1月底,以SU-76自行突击炮建立了两个自行火炮团并投入战斗。由于平行安置的引擎导致的技术故障,日,SU-76在生产了350辆之后被迫停产。因为1943年苏军夏季的攻势即将来临,GKO给了很严格的时间研制去修正SU-76的缺点。43年5月17日,改进过的SU-76M进入测试阶段,并于同年6月开始制造。这种SU-76M改进了引擎和转动系统,保留了原来的车体。但是引擎系统的故障并没有彻底排除。这种改进过的SU-76M自行火炮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至1945年6月,SU-76共生产了14292辆,其中战争期间生产了其中的60%。生产SU-76的工厂包括第30,40号以及GAZ工厂。改进的SU-76及时的装备了部队,但是由于它的一些不可靠性导致它在苏军前线乘员中口碑并不好,一些乘员呢称SU-76为“荡妇”。一开始,SU-76被编入混合的自行火炮团,任务是对步兵的近距离火力支援,而反坦克任务则是那些大威力自行火炮的事情。
1944年底,SU-76被编入轻型自行炮兵,每组16辆,隶属于标准的步兵师。SU-76携带SU-76携带的60发炮弹里面有一部分是穿甲弹,它的优点是低轮廓,高机动性,很低的地面压力使其能行驶在沼泽以及森林等不良地形,协同步兵可以直接用火力摧毁碉堡和敌军加固的建筑物。战争后期该车也被大量使用在巷战中,但是其开放的上部结构往往一个手榴弹就可以杀死所有的乘员。反之,“铁拳”反坦克火箭筒对它的伤害效果却显著降低。到战争结束,苏联红军一共有119个轻自行火炮团和7个自行火炮旅装备了SU-76。另外波兰陆军也装备了130辆SU-76M。苏军一直到50年代初还在使用SU-76。朝鲜、中国装备了一部分SU-76,并参加了朝鲜战争。
等Su85,象式和猎虎
自行反坦克炮从某种意义上说,苏联的SU-76在用途上与德国的三突类似,只是用于配属步兵部队,作为步兵进攻的支援武器。苏军对担负此种任务的战车称为自行火炮(此时,现代意义的可曲射的自行火炮还没有出现)。二战中后期,苏军开始在装甲部队中配属新的自行火炮,与SU-76不同,主要用于伴随坦克部队作战,力求在突破对方防线的同时消灭对方的火力点,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这就是使用ML-20加农炮的SU-152/ISU-152自行火炮。由于拥有了一定厚度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该车也在一些场合担负起反坦克的作用。  当然从反坦克效能的角度来讲,SU-152却不能与专门的ISU-122和SU-100相比。最初这种用中/重型坦克底盘改成的战斗室前置的战车主要担负的是支援坦克作战的任务,但是由于大口径火炮的匮乏,不得不安装一些替代火炮如A-19型122mm火炮(ISU-122)。虽然这些火炮口径小,但是身管长,初速快,使得其拥有了不错的反坦克效能,于是在苏军的“自行火炮”的基础上又派生出了新的战车类型,这就是自行反坦克炮。  通常自行反坦克炮配属于坦克团的炮兵分队执行专门的反坦克任务,SU-100和SU-85的情况也是如此,最初苏军在T-34坦克的基础研制了用于支援作战的SU-122自行火炮,在后来出于反坦克任务的需要,在其基础上安装了85毫米和100毫米火炮用于反坦克任务。
SU-85B自行反坦克炮随着东线德军新式坦克不断涌现,原有的SU-76已经无法击穿对手的装甲。于是,针对SU-76的改进开始了。研制工作从1944年冬天持续到1945年夏,SU-85B可以看成SU-76的一种改进型号,换装一门威力强劲的85毫米反坦克炮,但该车没有批量生产。库尔斯克会战之后,苏军前所未有的遇到了自己难以对抗的坦克,虎式坦克和豹式坦克强大的火力和防护让苏联的反坦克手似乎无从下手。尤其是SU-76那本不是主要用来反坦克的火炮更是力不从心。于是苏联革命委员会要求对SU-76突击炮进行技术上的改革,要求能够在近距离击穿虎式坦克。GAZ工厂、NATT工厂和SU-76的老厂家38工厂都开始着手改进。首先GAZ工厂提供了203型发动机,大大增加了SU-76的可靠性,而到了203F型发动机马力达到了158马力这几乎是基础型SU-76的2倍。而为了击穿虎式坦克的前装甲,苏联人从ZIS-8S上发展而来的57炮展示出了惊人的效果,73倍口径比的火炮,初速度居然突破了每秒1000米,这在当时是一个几乎奇迹的数字。这也导致了ZIS-2的穿深高达112/189/29毫米,可以有效的穿透虎式坦克的正面。这一鼓舞人心的产品自然变成了苏军的宠儿,从T34-57坦克再到SU-76的改良都希望用上这门火炮。GAZ工厂和92工厂一起发展出SU-76的改进型SU-76-57型火炮。但是测试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T70坦克的底盘无法承受ZIS-2火炮的后坐力。而且ZIS-2火炮也有很大的问题,就是长达4米左右的长度造成造价高昂,作为团属火炮的级别居然造价是ZIS-3级别的10到12倍,身管的寿命也不高,40发之后就会发生精度下降内部膛线磨损非常严重。最重要的是作为一门口径独特的火炮和其他弹药完全不通用,这给苏军的后勤保障增加了巨大的压力。所以也就不了了之了。而同时,GAZ厂仍未放弃,又将GAZ-74B车改进了一门60倍口径的76毫米炮,命名为SU-57A,后来虽然通过了所有的测试.但仍未服役,原因是造价太高,并且需要专门生产一种新发动机。受此影响,NATI厂也提出一种安装57毫米炮的车型,绰号为“猎人”虽然性能和造价都比GAZ-74略低,但仍然成本很高。
1943年12月,GAZ工厂直接提议将D-5S型85毫米炮直接加上SU-76M的底盘,而动力方面则进口美国GMC工厂的71型210马力大功率柴油机。N.阿茨托夫设计主导这次设计并且命名这款坦克歼击车为SU-85B。D-5型85毫米炮来自于M1939型85毫米防空炮。也是KV-85和斯大林1型坦克的主要武器,和后来的T34-85上的ZIS-53炮有着莫大的关系。该火炮拥有53倍口径,穿深比ZIS-2更加出色117/161/43毫米的穿深,甚至比德军虎式上著名的FLAK36型56倍口径的88毫米炮和豹式上的KWK42型70倍口径比的75毫米火炮比也不是差距那么大,而后期考虑增加的LB-2S型85炮更又增加到130/170/44毫米,虽然防护上没有得到增厚但是,SU-85B首次采用了封闭的战斗室,只是顶部还是没有什么遮盖。重量仍然控制在13吨上下,速度可以达到每小时41千米非常出色。但是让GAZ工厂没有想到的是,在战争后期苏联对于这种轻型突击炮的需求远远不如战争初期了,在更多的进攻作战中SU-85B似乎没有无用武之地,在城市攻坚战中SU-152和ISU-152、SU-122它们的防护更好,而且更可以用大口径火炮去压制对手,破坏工事。而小车加大炮的问题也就是无法在进行中开火,甚至对移动中目标的射击也非常低下。而T70坦克也早已停产,比起后出来通用T-34底盘的SU-85专门针对坦克的歼击车。SU-85B只能遗憾的下马了。
SU-85自行反坦克炮 基本规格总重:29.6吨全长:全长8.15米、6.10米(车身)宽度:3.00米全高:2.45米操作人数:4人(车长、驾驶、炮手和装填手)装甲厚度、类型:45毫米主要武器:85毫米D-5T火炮次要武器:无发动机:V-2 12汽缸柴油引擎输出功率:503马力(375千瓦)推重比:17 马力/吨(12.7千瓦/吨)悬挂系统:克里斯第式底盘高度:400毫米燃料箱容量:540升、810升- 900升(加挂额外油箱)最大行程:400千米(平路)最大速度:55千米/时(平路) 其车体以著名的T-34中型坦克为底盘。早期的苏联自行火炮不是用来作为突击炮,如SU-122者,就是当作具有机动力的反坦克武器,而SU-85即属于后者。SU-85的SU代表俄语:Samokhodnaya Ustanovka ,意为自行火炮载具,而85则表示它的武器—85公厘D-5T火炮。发展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坦克诸如T-34和KV-1者都有足够的火力去摧毁所有的德军坦克。然而在1942年秋天,苏军遭遇了新式的德国虎式坦克,其装甲厚到若非在极近的距离下击中,否则苏联T-34和KV-1的76.2毫米坦克炮皆无法给予其伤害。到了1943年春季,尽管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前还未有战斗纪录,苏联却也收到了德国新式坦克—豹式坦克的情报。这些新一代的德军坦克说明了苏军必须拥有更具威力的驱逐坦克才行。1943年5月,苏联设计局开始进行设计新型反坦克炮和重新设计SU-122武装的工作。开发时,设计人员尝试将重型的85毫米防空炮作为反坦克用途,经过测试后认为其非常适合用来对付虎式坦克(还有另一种122毫米A-19炮亦有效)。同时,SU-122也搭载了85毫米炮(即S-18),并继续进行改良。交付了SU-122设计图,负责生产工作的乌拉尔玛许(Uralmash)工厂,原本要因为较大的火炮后膛导致整台车身都要修改,生产过于昂贵而想拒绝,但最后还是将其投入了生产。起初,SU-85的一些原型车因为缺陷而不被采用,但经过几次改良,包括替换主炮为D-5T后,就将SU-85投入战场中。同时,已被证明有效和可靠的85毫米D-5S火炮也被修改为具有伸缩式的瞄准器和球形炮盾,并将该型号改称为SU-85-II。
SU-85自行反坦克炮 基本规格总重:29.6吨全长:全长8.15米、6.10米(车身)宽度:3.00米全高:2.45米操作人数:4人(车长、驾驶、炮手和装填手)装甲厚度、类型:45毫米主要武器:85毫米D-5T火炮次要武器:无发动机:V-2 12汽缸柴油引擎输出功率:503马力(375千瓦)推重比:17 马力/吨(12.7千瓦/吨)悬挂系统:克里斯第式底盘高度:400毫米燃料箱容量:540升、810升- 900升(加挂额外油箱)最大行程:400千米(平路)最大速度:55千米/时(平路) 其车体以著名的T-34中型坦克为底盘。早期的苏联自行火炮不是用来作为突击炮,如SU-122者,就是当作具有机动力的反坦克武器,而SU-85即属于后者。SU-85的SU代表俄语:Samokhodnaya Ustanovka ,意为自行火炮载具,而85则表示它的武器—85公厘D-5T火炮。发展历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苏联坦克诸如T-34和KV-1者都有足够的火力去摧毁所有的德军坦克。然而在1942年秋天,苏军遭遇了新式的德国虎式坦克,其装甲厚到若非在极近的距离下击中,否则苏联T-34和KV-1的76.2毫米坦克炮皆无法给予其伤害。到了1943年春季,尽管在1943年7月的库尔斯克战役爆发前还未有战斗纪录,苏联却也收到了德国新式坦克—豹式坦克的情报。这些新一代的德军坦克说明了苏军必须拥有更具威力的驱逐坦克才行。1943年5月,苏联设计局开始进行设计新型反坦克炮和重新设计SU-122武装的工作。开发时,设计人员尝试将重型的85毫米防空炮作为反坦克用途,经过测试后认为其非常适合用来对付虎式坦克(还有另一种122毫米A-19炮亦有效)。同时,SU-122也搭载了85毫米炮(即S-18),并继续进行改良。交付了SU-122设计图,负责生产工作的乌拉尔玛许(Uralmash)工厂,原本要因为较大的火炮后膛导致整台车身都要修改,生产过于昂贵而想拒绝,但最后还是将其投入了生产。起初,SU-85的一些原型车因为缺陷而不被采用,但经过几次改良,包括替换主炮为D-5T后,就将SU-85投入战场中。同时,已被证明有效和可靠的85毫米D-5S火炮也被修改为具有伸缩式的瞄准器和球形炮盾,并将该型号改称为SU-85-II。
概述SU-85为先前的SU-122自行榴弹炮修改而成,主要是更换SU-122的122毫米M-30S榴弹炮,改装D-5T高速85毫米反坦克炮。其85毫米火炮能在长距离有效对付虎式与豹式坦克。SU-85的车体小、机动力高,也有着良好的装甲防护。 生产历史SU-85的生产工作起自1943年中期,第一辆车于8月完成交付到单位中。当主炮升级的T-34/85型坦克在1944年春季进入大规模生产阶段时,已没有必要继续生产不具有火力支援能力的驱逐坦克,因此SU-85的生产于1944晚期终止,共生产了2050辆。其生产线后来由SU-100驱逐坦克所取代,该车装备了火力更强的100毫米D-10S火炮。该车有两种版本,SU-85的基本款有固定的指挥塔和可旋转的观测仪;而改良过的SU-85M则有与SU-100相同的车顶盖和与T-34/85相同的车长指挥塔。服役纪录SU-85于1943年8月首次投入战斗。它一直在东线服役于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军队中直到战争结束。它在1945年就已显得过时,战争结束后不久就退役,苏联将其出口到苏联在欧洲的卫星国与其他国家。SU-85后来一直服役于北朝鲜和越南军队中,而类似的SU-100则服役了更长时间,有些SU-85和SU-100还被改装成了指挥和战场救援车辆。 变型SU-85-I - 首辆SU-85原型车,因为车空间因素而不被采用,装备了85公厘S-18火炮。SU-85-IV - 第2辆的原型车,拥有与SU-122相同的车体,但有比SU-85-I更大的球形炮盾,装备了85公厘S-18火炮。SU-85-II - 第3辆SU-85原型车,装备新式的85公厘D-5S火炮、新的TSh-15瞄准器和新设计的球形炮盾。SU-85 - 主要的生产型号,装备了85公厘D-5T火炮。SU-85M - 有与SU-100驱逐坦克相同的车顶盖, 比原先来的大,可携带60发的炮弹,而不是原本的48发。它还有与T-34/85相同的车长指挥塔。SU-85T - SU-85装甲救护车型号。SU-85-III - 第4辆SU-85原型车,有着经过改良直视观察缝和盖舱的车长指挥塔。WPT-34(1960年代使用)-波军将其改装为维修车,以大型液压升降机和起重机取代了原本的车顶盖等上部结构,背面还有大型铲地器具。波军还有用T-34和SU-100进行相同改造。
SU-100自行反坦克炮 基本规格总重31.6 吨全长9.45 米宽度3.00 米全高2.25 米操作人数4装甲厚度、类型 正面:75 mm (3英吋)侧面:45 mm (1.77英吋)顶部:20 mm (0.78英吋)主要武器 100 mm D-10S战车炮次要武器无(估计成员自带波波沙……)发动机 V-2 12汽缸柴油引擎输出功率 500匹马力推重比 16匹马力/吨悬挂系统 全轮独立悬吊系统最大行程 320 公里最大速度 每小时48公里 开发及设计1944年,随着德军虎式、豹式等重型战车的投入,苏联原有的SU-85驱逐战车不仅无法对德军重型战车形成有效打击,其火力甚至落后于升级过后的苏联主力战车T-34/85,完全不敷使用,因此苏军开始寻求更强大的火力支援车辆。1944年二月到三月间,新型车的设计在苏联首席火炮设计师Lev Gorlitsky的监督下,在位于叶卡捷琳堡的联合重工乌拉尔机械厂(OMZ,Uralmash)展开。这个被称为‘Object 138’的SU-100原型以T-34/85的底盘为底,对一连串不同型号的100mm火炮进行密集的测评与试装,最后由苏联第九兵工厂的火炮设计师费奥多尔·彼得罗夫(Fyodor Fyodorovich Petrov,. F. F. Petrov's)所设计的D-10S型战车炮脱颖而出,1944年9月开始进行量产。D-10在战后也安装于T-54/55主力战车以及其他衍生型上,持续服役至今。SU-100很快就战战场上证明了其作为二战期间最佳自行火炮的实力。D-10S型战车炮的强大火力足以在2000米外正面贯穿虎式战车的装甲,除了虎王式之外,没有任何德军的装甲车辆能与其抗衡,因此苏联士兵还替它取了一个&战车杀手&的昵称。SU-100相对于SU-85的主要改进包括:正面装甲厚度,由45公厘增加到75公厘。车体右侧增设指挥塔,改善SU-85的重大缺陷—指挥官的视野受限的问题。同时为了因应主炮的增强而导致的通风排烟需求,车体后方装设了两个通风装置(SU-85只有一个)。由于装甲加厚、D-10炮身较大等因素,车内空间缩减,且100mm炮弹比85mm炮弹体积更大、更重,因此SU-100可携带的炮弹量较 SU-85要少。
服役SU-100参与了二战末期苏联军的每一场战役,最辉煌的战果是在1945年3月,苏军在匈牙利的巴拉顿湖战役将大量的SU-100投入作战,德军装甲部队遭SU-100全面击溃。尽管这次胜利对战事大局并无影响,但是充分表现了SU-100对德军的压制能力。到1945年7月为止,SU-100已经生产了超过2335辆。从战后到1947年为止,SU-100都在捷克斯洛伐克持续生产。1957年退役之后,大部份的SU-100都没有被销毁,而是封存在陆军军方的仓库中以备不时之需。许多华沙公约组织的会员国与苏联的盟国也也采用了SU-100,如埃及、古巴与安哥拉。根据M-44协议,一些SU-100在战后交给了南斯拉夫。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埃及使用SU-100对付以色列的M4。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1973的赎罪日战争中则使用了进行过沙质地形适应改良的SU-100M型。一直到1970年代晚期,SU-100仍在许多国家服役。交给南斯拉夫的SU-100因为缺乏维修技术与零件,在内战中损耗殆尽,不过其实力颇受好评。尽管已经有了一点历史,但这些残骸仍在南斯拉夫正式解体之后被越南人民军与朝鲜人民军陆军接收并修复使用。日,苏联军开始陆续撤离中国,存放在大连基地的装备被直接出售给解放军,包括99辆SU-100S、18辆IS-2重型战车,16辆T-54S以及224辆T-34主力战车,这些装备形成了解放军的第一个机械化装甲师。 中国坦克博物馆里的SU-100
ISU-152自行反坦克炮1943年春季,由于KV系列重型坦克逐步停止生产,而基于KV系列重型坦克底盘的SU-152自型火炮存在很多问题,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于是,苏联决定利用新研制的IS重型坦克底盘生产一种新的重型自行火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并于1944年11月正式装备部队,凭借其强大的火力和高爆弹的效能,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为了在战役中摧毁德军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新式重型坦克,苏军决定发展威力强大的自行火炮。SU-152的成功使苏联坦克设计师们决定再设计一种基于新型IS坦克底盘的突击炮,这个设计方案被命名为“241项目”。新的突击炮看上去和它的前辈SU-152很相似,尽管新车具有更高的隔舱,其内部容量却和SU-152没有区别,所以它们都只能装备20发炮弹。两种突击炮都安装了相同的火炮-152mm的ML-20S榴弹炮。1943年夏季,“241项目”正式上报GKO,很快GKO批准生产并装备红军部队,命名为ISU-152设计方案。批量生产新型突击炮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严重缺乏ML-20S型火炮。苏联火炮工厂无法满足需要的产量。不过苏联却有大量的122mm A-19型火炮以及122mm的炮弹。最后,1943年夏天,SKB-2(车雅宾斯克设计局)受命用A-19型火炮取代ML-20S型炮。1943年末,“242项目”的第一辆原型车完成了。经过测试开始生产装备部队,定名为ISU-122。1943年底,首批ISU-152以及ISU-122突击炮连同IS-1重型坦克被制造出来。战争期间,苏联设计师多次尝试增强ISU-122的火力装备。A-19火炮经过改进后也安装在IS-2重型坦克上。改进过的A-19火炮装备有半自动的后膛闭锁,这种炮被重新命名为D-25S。经过这些措施,试验射击速率增加到了每分钟1.5-3发。不久,这种为SU-122安装D-25S型火炮的方案被命名为“249项目”。这种改进型的突击炮拥有新的火炮防盾,乘员布局也做了调整。“249项目”最终也被批准生产正式装备部队,定名为ISU-122S(或者ISU-122-2)。ISU-152,ISU-122,ISU-122S这3种重型突击炮都是基于IS-2重型坦克的底盘。
它们的很多结构和部件也都和IS-2坦克一致(它们的燃料箱有所区别),因此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图片)安装了BL-10的ISU-1521944年春季起,苏联各重型自行炮兵团(俄文缩写为TSAP)都开始用ISU-152和ISU-122突击炮换装SU-152突击炮。所有装备ISU系列突击炮的团都是精锐的“近卫”部队。到战争结束,苏联一共组建了56个重型自行炮兵团。每团配备有21辆ISU-152/ISU-122。苏军将这些重型突击炮执行一致的战术任务。ISU-122成为战争中最有影响力的远程坦克歼击车,不过ISU-152却在这方面表现平平,主要是因为它没有装备穿甲弹以及过低的射击初速。战后很多西方资料中称ISU-122为“坦克歼击车”,而称ISU-152为“突击炮”的原因就在于此。(ML-20S型炮在1000米的距离上能垂直击穿120mm厚的装甲,而A-19却能在同样的距离上击穿150mm厚的装甲)。凭借着强大的火力和高爆弹效能,ISU-152/ISU-122/ISU-122S都成为巷战中的极具威胁的战斗车辆。1944年夏季一次战斗中,德军第502重型装甲营一半的坦克(6辆)被ISU突击炮的火力所摧毁。装备有ISU系列突击炮的重型自行炮兵团不仅在苏军步兵和坦克进攻时提供火力支援,也能在德军发动的反突击中胜任防御任务。例如在日,德军突然向东普鲁士境内的波罗伏镇的苏军步兵发起进攻。苏军步兵纷纷后撤到独立近卫第390重自行火炮团的阵地后面。该团开始向进攻的德军开火,击毁大量德军战斗车辆,德军步兵也死伤惨重,最后德军不得不停止了进攻。ISU自行反坦克炮还经常被作为炮兵火力来使用,因为它们既能直瞄射击也能间接瞄准射击。隶属于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独立近卫第368重型自行炮兵团就曾担任炮兵任务,在107分钟内该团向德军倾泻了980发炮弹。造成德军2个摩托分队被完全摧毁,还损失了8门火炮,整整一个步兵营的人员几乎被全歼。
SU-152自行反坦克炮在1943年,德国在前线投入了虎式重型坦克后,苏联方面并没有太多应对的手段,在这种情况下,开发一种新的重型反坦克炮成为当务之急,于是位于车里雅宾斯克的基洛夫工厂在著名坦克设计师科京的带领下开始以KV-14为代号研制新的重型反坦克炮。新的重型自行火炮是在KV-1S坦克的底盘上安装ML-20型152毫米火炮,还在其设计阶段时,国防委员会就在日以SU-152的编号采用了其设计。3月1日,该车型便在车里雅宾斯克投产,5月份,第一个装备SU-152的重型反坦克炮团便组建完毕,配给了沃尔霍夫方面军。最早SU-152被作为能够完成苏军中的新型突击炮的任务目的而设计的突击炮。可是由于虎式坦克的出现。SU-152被红军高层要求同时具有较强的反坦克能力。在此种意义上,SU-152采用了新型的ML-20炮。ML-20型炮射击初速达到655m/s,可以在2000米的距离上垂直击穿110mm的装甲(在实战中虽然远达不到书面指标,但是对抗虎式还是可以胜任的)。1943年5月,苏军组建了第一个SU-152突击炮团。SU-152赶上了库尔斯克会战。当时只有12辆SU-152突击炮参战,但苏军战后声称一共摧毁了12辆虎式坦克和7辆象式自行火炮(一种在库尔斯克战役中首次亮相的重型自行火炮)。但这种战绩已经很难证实了,因为在当时,双方士兵都喜欢将摧毁的坦克当成敌军最厉害的坦克上报。但SU-152在战斗中的表现的确非常突出,很快就赢得了“动物杀手”的称号,因为它表现出了令人称赞的摧毁德军以动物(虎,豹,象)命名的各类装甲车辆的本领。
犀牛式自行反坦克炮犀牛式自行反坦克炮(德文:Nashorn),初期型称为胡蜂式自行反坦克炮(德文:Hornisse),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纳粹德国以三号/四号坦克混种车体为基础,开发出来的一款自行反坦克炮,赋编型号Sd.Kfz.164。 技术数据乘员:4或5人长度:8.44 米(含炮身)宽度:2.95 米高度:2.65 米重量:24 吨发动机:V12 梅巴赫HL120 TRM Ausf. A发动机功率:300马力马力重量比:12.5马力/吨悬挂系统:叶片弹簧式最大速度:42千米/小时最大行程:235千米装甲及武器装备装甲:车身20 ~ 30毫米、上层结构10毫米主要武器:Pak 43 88毫米 71倍径坦克炮 X 1、24 ~ 40发炮弹辅助武器:MG 34 7.92毫米 机枪 X 1、600发子弹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坦克歼击车 炮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