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诊所小老板整日努力现状努力却得不到回报改变

运输小老板开起“新居民诊所” 服务外来民工-民工-浙江在线-浙江新闻
传播学评论
天天房交会
杭州晴到少云 38~28℃
 |  |  |  |  |  |  |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运输小老板开起“新居民诊所” 服务外来民工
  开栏的话: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影响着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凭借创业创新精神,老百姓在顽强地应对困难。本报今起推出“创业创新百姓样本”专栏,说说普通人自强不息,坚持创业创新的故事。
  走过舟山国际水产城旁一幢楼房,不少路人发现楼旁多了一块醒目的牌子:“新居民卫生诊所”。更让人惊奇的是,诊所的主人是一位运输小老板。“我这是为应对金融危机,主动调整‘打工’方向。”今年43岁的王传永笑呵呵地说。
  王传永是安徽省太和县洪山乡人, 9年前他在第二故乡舟山的水产城办起一家货物运输公司,专营鲜活渔货长途运输,最多时候有7辆大型货柜运输车。他在沈家门港买了房子,把全家从安徽接来,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
  “我没想到,国际金融危机也会影响到我。”前一阵子,王传永明显地感到,来叫车运货的顾客少了很多。王传永想:“车子这样空置不行,得转换门路。”为此他逐步减少鲜活渔货收购及长途运输业务,把运输车辆从7辆压缩到3辆。
  业务量少了,但钱还得想法去挣,如何维持手下十来个老乡的生计?王传永在走访中发现,随着海岛经济发展,来海岛创业、打工的外来农民工越来越多,然而很多农民工碰到小病小痛时,因经济条件有限,不愿到医院就诊,一拖再拖,有的小病拖成大病。“大医院看不起,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夜间又不开门,外来民工实在需要一家既便宜又方便的诊所,”他说,“我开个专为打工者服务的诊所肯定会有市场。”
  当地政府和卫生局一听王传永是为新居民办诊所,不仅一路绿灯,还给了不少业务指导。王传永租来房子,招聘有资质的医师,新居民卫生诊所就顺利地开张了。他对诊所的定位就是简单的一句话:为老乡提供24小时快捷、廉价、安全的卫生服务。诊所对新居民中的残疾人及老年人给予优先就诊、优先出诊、优先建立家庭病床的“三优先”服务;诊所还实行“五免费”服务,即免费出诊,免费测量体温血压,免费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提供健康教育方面的小册子,免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进行科普知识宣传。
  夜晚,记者走进这家位于沈家门街道东海西路的诊所,宽敞的输液大厅、明亮的诊疗室、整齐的设备、崭新的装潢配上名人的题词,给人留下深刻印象。4名医生、护士正在给病人诊断、包扎,王传永热情地招呼患者。他说,受金融危机影响,老乡外出打工收入不多,“能给病人省的钱一定要省,能用10元的药不用15元的。像轻微的小伤擦点碘酒消消毒就可以了,不收钱”。诊所规定,凡外来民工第一次包扎,诊所收10元钱,换药每次5元,药都按核定的最低价配给患者。“我凭自己所能服务社会,和老乡们共渡难关。”
  有一老乡遭遇车祸,老伴又患中风。王传永得知后,叫这位老乡到自己诊所里来医治,收取最低的医药费。附近一姓黄的妇女患糖尿病,手臂出现溃烂,诊所医生就上门为她处理、包扎伤口,只收几元钱药费,不收出诊费。
  “我还将请街道选出10户困难家庭,到我诊所免费看病或低价配药。”王传永还打算,今后争取让诊所纳入社区卫生医疗体系,让社区居民享受公共卫生服务,使人人受益。
谢国平 通讯员 翁盈昌
我来说两句:(留言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民生帮帮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家乐小老板38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